Workflow
新能源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卧龙地产拟更名为“卧龙新能” 向新能源产业方向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20:4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拟将证券简称变更为"卧龙新能" 以响应国家"双碳"政策 向新能源产业方向发展 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1] - 公司出售上海矿业90%股权给间接控股股东 彻底退出矿产贸易业务 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集中资源聚焦新能源产业 [2] - 公司2025年初完成多项新能源资产收购 包括龙能电力 卧龙储能 卧龙氢能等企业 布局光伏 风电 氢储能等业务 [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6 11亿元(同比下降24 08%) 净利润4100万元(同比下降75 15%) 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 75亿元 [1] - 2024年房地产业务签约销售面积6 02万平方米 签约销售金额5 93亿元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1 05亿元(同比增长97 53%) 净利润3608 63万元(同比下滑22 22%) [1] 新能源业务规划 - 风能领域重点推进包头达茂旗新能源加储能构网型试点示范项目 [3] - 光伏领域重点获取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订单 提升市场占有率 [3] - 储能领域以电化学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为核心 寻求新兴增长点 [3] - 氢能领域持续开发制氢技术及产品储备 提升竞争力 [3]
带着名单,日本企业家到现场找心仪的川企
搜狐财经· 2025-04-29 09:26
中日企业合作洽谈 - 70多岁的铃木琢也带领5家日本企业负责人专程参加中国(四川)—日本经贸交流会,主动寻找四川企业洽谈合作 [2] - 全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郡文治提出希望实地考察四川中兰智能科技的工厂,计划采购光伏发电、蓄电池等产品到日本市场销售 [2] - 日本企业中道会入住咨询部科长藤原贵史希望与中国养老院投资商合作,特别是在金融投资方面 [3] 四川产业优势 - 四川是中国工业、农业、资源、能源、科研、教育大省,被称为"六边形战士",对日经贸合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3] - 四川在光伏发电、蓄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发展突出,吸引日本企业关注 [2] - 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经商处主任景春海期待日本经济界进一步理解中国经济潜力,加强与四川等地区的合作 [3] 日本市场需求 - 日本新能源产业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加快增长,与四川合作空间大 [2] - 日本养老服务企业面临激烈国内竞争,希望吸引中国投资商到日本投资 [3] - 日本企业已提前筛选四川参会企业名单,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机会 [2]
量化策略|基于基本面量化选股的战胜宽基指数多策略框架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9 08:09
文 | 上官鹏 王兆宇 赵文荣 2)单策略之间相关性不高,说明不同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适应性差异大,有利于形成收益互补。以预期改善组合来看, 其与均衡弹性、高质量经营、科技TMT和新能源组合相关性分别为0 . 2 9、0 . 1 3、0 . 3 7和0 . 5 3; 3)综合三大类全市场选股策略和两大类产业选股策略构建多策略组合,回测发现,相比单策略组合,多策略组合具有更加稳 健的收益表现。2 0 1 4年以来截至2 0 2 5年3月3 1日,多策略组合相对中证全指的年化超额收益分别为1 3 . 8%,信息比率为1 . 5。 ▍ 战胜宽基指数多策略框架历史收益稳健,相对基准偏离度低。 1)基于多策略组合历史持仓战胜沪深 3 0 0、中证 5 0 0 和中证 1 0 0 0 指数框架在指数权重方面的分配比例, 8 0%配置在指数成 分内, 2 0%配置在其他公司,并且超配多策略股票组合权重。 单一策略具有一定的风格倾向性,难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多策略能够通过分散化利用不同策略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 适应性差异,提升整体投资组合收益的稳健性。因此,我们尝试从多策略角度战胜宽基指数,基于已经发布报告中的三大类 ...
尚太科技:2025一季报净利润2.39亿 同比增长60.4%
同花顺财报· 2025-04-27 15:39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 2025年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 92元 同比增长61 4 较2024年一季度0 57元显著提升 但低于2023年同期0 89元 [1] - 每股净资产从2024年一季报22 31元骤降至0元 同比下降100 主要因资本结构调整 [1] - 每股公积金11 73元 同比微增0 51 每股未分配利润11 91元 同比增长30 16 反映盈利积累加速 [1] - 营业收入16 28亿元 同比大增89 08 净利润2 39亿元 同比增长60 4 增速低于收入因成本上升 [1] - 净资产收益率3 76 同比提升45 17个百分点 但未恢复至2023年同期4 34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比例38 91 较上期增加249 63万股 集中度提升 [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561 23万股至1119 38万股 持股占比升至6 95 成为第二大流通股东 [2] - 招银系两只基金合计减持52万股 东方新能源汽车基金增持76 11万股 社保六零二组合新进177 22万股 [2] - 兴全合润混合和摩根新兴动力混合退出前十大股东 原合计持股622 77万股 [2] 分红政策 - 本报告期未实施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 [3]
外交部:中方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措施!
证券时报· 2025-04-10 18:41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今天(4月10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中方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措施 在回答有关中方发布赴美风险提示的问题时,林剑表示,这是因为美方对华一味地进行极限施压的霸道霸 凌行径,严重恶化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和民意环境,严重干扰两国各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中方将继续采取 坚决有力措施,坚决维护自身的正当合法权益。 中美是否就关税问题进行沟通?外交部回应 在回答中美是否会就关税商谈的问题时,林剑表示,美方仍在对中国滥施关税,对这种霸道霸凌的行径, 中方坚决反对,绝不接受。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美方如果真的想谈,就应 该拿出平等、尊重、互惠的态度。如果美方置两国和国际社会的利益于不顾,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 方必将奉陪到底。 中西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中国同西班牙的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西班牙对华的出口增 长了4.3%。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西班牙开展新能源产业合作,助力绿色低碳发展。两国在多边领域保持沟 通,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正如中国同其他各国的良 好关系一样,中西合作始终为两国经济添动力,为人民添福祉,为世界稳定和发展 ...
首次!四大直辖市,人口无一增长!
商业洞察· 2025-04-03 17:23
核心观点 - 中国四大直辖市2024年集体陷入人口困境,北京、上海、重庆常住人口减少,天津零增长,无一实现正增长[6][7][8] - 重点城市人口增量整体放缓,深圳以19.94万人增量位居榜首,但相比历史年均70万增量显著下降[10][12][13] - 直辖市人口变化呈现分化:京沪因主动控制人口规模而减少,津渝则因产业结构问题导致竞争力不足[16][17][18][26][33] - 重庆人口减少主要受农村人口外流和成都虹吸效应影响,2024年通过产业增长和人才政策使人口降幅收窄[42][43][49][56][59] 直辖市人口现状 - 北京2024年末常住人口2183.2万人,减少2.6万人,连续多年负增长[7][14][20] - 上海2480.26万人,减少7.19万人,为公布数据城市中减少最多[7][14] - 重庆3190.47万人,减少0.96万人,较2023年21.91万降幅大幅收窄[7][42][59] - 天津1364万人零增长,过去四年累计减少22.6万人[8][14][23] 重点城市人口增量排名 - 深圳1798.95万人(+19.94万)和广州1897.8万人(+15.1万)增量居前二[10][11] - 合肥1000.2万人(+14.9万)、长沙1061.7万人(+10.39万)、南昌667.04万人(+10.22万)位列三至五名[10] - 四大一线城市分化明显:广深增加,京沪减少[11] 京沪人口减少原因 - 主动设定人口天花板,北京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企业和高校外迁[18][19][21] - 若不进行控制,京沪凭借教育和产业资源优势本应保持强劲人口吸引力[21] 天津人口困境分析 - 产业结构老旧,石油化工产业利润占比达49.1%,而四大新兴产业合计不足20%[29][30][31] - 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长期低于15%,远低于深圳(58.4%)和苏州(37.4%)[32] - 自然人口持续负增长,2024年出生率4.99‰ vs 死亡率6.96‰[34][35] - "海河英才"计划已引进超50万人才,但未能完全抵消产业调整带来的人口流失[36][39][40] 重庆人口变化解析 - 农村人口占比高(2024年乡村888.98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仅为广州一半[44][45][47][49] - 成都虹吸效应显著,七普显示31.99万重庆人口流向成都[50][51][53] - 2024年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26.7%,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90.5%带动GDP增长5.7%[56][57] - 自然人口减少9.2万但常住人口仅降0.96万,显示8.24万外省人口净流入[62][63][64] 历史对比与趋势 - 深圳2010-2020年均增70万人 vs 2024年19.94万,广州年均60万 vs 15.1万,显示整体增速放缓[12][13] - 七普后四年(2021-2024)仅四大直辖市人口负增长,其他重点城市均保持累计正增长[14]
招大引强优化服务 海北祁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4-03 17:20
招商引资战略布局 - 祁连县聚焦新能源、生态畜牧业、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以招大引强为目标,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1] - 制定《2025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绘制招商线路图谱,成立7支产业链招商保障小组,构建一体化招商新格局 [1] - 党政主要领导赴北京、四川等地召开推介会、签约会,落实十项招商行动 [1] 项目签约与储备 - 已签约项目包括祁连锶泉开发、牦牛全产业链增值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等,总投资13.7亿元 [2] - 储备招商引资项目38个,估算总投资达181.1亿元 [2] 服务机制优化 - 创建从签约到投产的一体化跟踪服务机制,完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包干推进机制 [2] - 跟踪服务祁连锶泉开发项目,协助企业完成入驻、注册、挂牌等流程 [2] - 专班专题研究解决招商企业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营造市场化、法治化、服务化营商环境 [2]
首次!四大直辖市,人口无一增长!
城市财经· 2025-04-02 11:42
01 京津沪渝,人口无一增长 作为中国城市级别最高的四个直辖市,于2024年集体陷入了人口困境。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城市财经"↓ 作者:余飞 重庆方面,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3190.47万人,较上年减少了0.96万人。2023年减少了21.91万人,是全国范围内减少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 天津方面,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1364万人,人口与上年持平,零增长。 也就是说,2024年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的常住人口,三个减少、一个持平,无一增长。 回顾历史,这是罕见一幕。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梳理目前公布人口数据的城市,还能发现: 第一,目前深圳、广州人口增量位居前二。四大一线城市京沪减少,广深增加。而且,广东省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也超越浙江,重回第一。 第二,重点城市的整体增量大不如从前,告别了野蛮生长。 以深圳来说,七普时期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713.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0多万人。 北京方面,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2183.2万人,较上年减少2.6万人。 上海方面,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2480.26万人,较上年减少7.19万人,且是目前公布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