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硬”字引领 铸就科技创新“新高地”——写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之际
证券日报· 2025-07-22 00:21
科创板发展概况 -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上市公司数量从首批25家增长至589家 [1] - 坚守"硬科技"定位,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1] - 构建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制度、灵活便捷的股权激励制度和市场导向的并购重组制度 [1] 行业分布与研发投入 -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占比超80% [1] - 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总额达1680亿元 [1] - 379家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65家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0家主营产品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1] 资本市场支持与分红情况 - 约90%公司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 [1] - 超60%公司推出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年度累计分红总额388亿元 [1] - 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1] 政策与制度创新 - 监管部门推出一揽子更具包容性、适应性的制度改革,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3] - 科创板为不同阶段的优质科技企业提供高质量发展支撑 [3] - 制度创新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积累经验 [3] 企业成长与产业影响 - 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经营能力上取得显著进步 [2] - 践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引领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2] - 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力量 [2] 未来展望 - 科创板将继续以包容性土壤滋养核心技术突破,以制度活水灌溉实体经济 [3] -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3] - 书写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篇章 [3]
科创板开市满六周年,从改革“试验田”迈向科创“新高地”
第一财经· 2025-07-21 22:16
科创板发展成果 - 科创板支持589家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上市,总市值超7万亿元,其中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 [1][3] - 科创板IPO募集资金9257亿元,再融资募集资金1867亿元,合计超1.1万亿元 [1][3] - 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超7000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达1681亿元,同比增长6.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12.6%,显著高于其他板块 [3] 行业分布与研发突破 - 科创板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八成 [3] - 集成电路上市公司达120家,覆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公司110余家,涵盖多个细分领域;高端装备制造公司超120家 [3] - 三成科创板公司产品或在研项目具有行业首创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超60家公司推出全球首创性产品 [4] 制度改革与市场表现 - 科创板设置多套上市标准,支持54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7家红筹企业上市,其中22家未盈利企业实现盈利并"摘U" [4] - 科创板平均市盈率从2019年底的74.36倍波动至2025年7月21日的52.35倍,2024年以来估值持续提升 [7] -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规模近2500亿元,科创50指数跟踪产品规模超1800亿元,成为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板块 [8] 投资者参与与资本支持 - 超六成科创板公司推出2024年现金分红方案,合计分红386.82亿元,超290家公司现金分红比例超30% [8] - 2024年至2025年7月15日,470家次公司推出回购、增持方案,合计金额上限近380亿元 [8] - 专业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六成,基金类投资者持有市值超1.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境外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超3% [9] 未来改革方向 - 科创板推出"1+6"政策举措,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进一步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11][12] - 新政将提升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加速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11][12] - 市场期待科创板优化未盈利企业监管机制,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强化科技企业估值引导 [13]
【广发宏观王丹】7月EPMI淡季同比小幅转正,反内卷下销售价格企稳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21 19:21
战略性新兴产业PMI分析 - 7月EPMI环比下降1.1个点至46.8,降幅小于季节性均值(历史7月环比降幅3.9个点),同比由负转正(+0.7个点)[1][5][7] - 中观景气面走弱,7个细分行业中仅新材料处于扩张区间(景气度>50),扩张行业数环比减少1个[1][5][9] - 工业淡季扰动显著,但绝对景气水平(46.8)为历史同期第三低,高于2024年7月的46.1[8] 分项指标表现 - **供需双降**:生产、产品订单、出口订单分别环比下降1.3/1.5/2.2个点,出口订单连续2个月加速下滑[2][9] - **价格企稳**:购进价格下降1.9个点,销售价格逆势上升1.7个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价格涨幅显著[2][14] - **融资改善**:贷款难度指标结束两月上行趋势,环比下降1.4个点[2][9] - **产需比稳定**:生产与订单差值2.2,连续5个月在1.5-3.3区间窄幅波动[2][12] 细分行业景气度 - **新材料领跑**:景气度连续3个月>50,环比上升0.4个点,出口订单大幅增长17个点[3][17][19] - **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韧性**:景气度高于季节性均值1.3/0.2个点[17][18] - **生物/新能源汽车承压**:景气度<45,出口订单分别骤降17.7/10.1个点[3][17][20][21] 高频数据与政策影响 - 7月地产成交、汽车零售较6月放缓,原油价格高基数效应显现[4][21] - "反内卷"政策初步见效:销售价格回升,工信部将发布十大行业稳增长方案[4][22] - 金融市场影响偏正向:环比放缓符合预期,同比转正显示产业韧性[4][22]
一图看懂科创专精特新指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1 19:05
发布背景 - 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加快专精特新发展,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专精特新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特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8][9] - 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平均市值约67亿元,平均营业收入约13亿元,研发强度(10.4%)、毛利率(31.6%)和营收增长率(9.8%)均显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 [9] - 2019年以来超过3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沪上市,占同期全部专精特新上市企业的45.9%,其中超过310家在科创板上市 [10][11] 指数定位 - 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选取50只规模较大的科创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样本合计市值和研发支出占全部科创专精特新证券的比例分别为47.7%和41.9% [16] - 指数样本平均研发强度高达21.2%,精准表征科创板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特点 [16] 指数编制 - 科创专精特新指数样本空间由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和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组成,ST、*ST证券除外,设有流动性剔除条件 [18][19] - 指数选取市值排名前50名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反映科创板市场代表性专精特新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19] 市值分布 - 科创专精特新指数最新样本数量50只,样本总市值介于93亿元至3177亿元区间,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256亿元和170亿元,总市值覆盖科创板的18% [22] - 市值分布显示,31家样本公司市值在100亿以下,11家在100-200亿区间,3家在200-300亿区间,3家在300-400亿区间,1家在400-500亿区间,1家在500亿以上 [21] 行业分布 - 科创专精特新指数行业分布凸显"硬科技"属性,前三大行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67.4%)、生物医药(13.4%)和高端装备(13.1%) [23][24][25] - 样本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中位数达到17%,显著高于A股整体水平(4.3%),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19亿元(同比增长35.9%),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22.5%) [25] 前十大样本权重 - 前十大样本权重合计42.7%,前五大合计27.2%,权重最高的海米信息占比9.9% [26] - 前十大样本中信息技术行业占7家,生物医药行业占2家,权重分布显示信息技术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26]
中国机械联副会长叶定达赴广西参加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
快讯· 2025-07-21 16:41
7月2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市举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叶定达应 邀出席开幕式,并在当日下午举办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专题对接活动中致辞。叶定达表示,广西作为我 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广西积极落实国家 产业转移战略,已连续三年举办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机械联愿进 一步深化与广西的交流合作,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推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 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贡献更大力量。(人民财讯) ...
鹭岛潮起正扬帆——福建省厦门市海洋强市建设综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1 15:59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厦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占全市GDP的30%左右[1]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近四成[2] -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示范区建设迈向更高层次[3] 海洋新兴产业布局 - 重点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布局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2]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拥有生产企业近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家,涵盖多个领域[2] - 海洋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拥有1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个产品实现国产化替代[3] 海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构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平台体系,累计实现成果转化超100项[4] - 设立海洋专项资金,累计拨付项目补助资金4.7亿元,支持各类项目174项[4] - 海洋新兴产业创新联盟吸纳164家成员单位,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服务科研项目1300余项[5][6] 海洋国际合作 - 厦门国际海洋周已举办19届,吸引1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7] - 东亚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网络(PNLG)秘书处永久落户厦门,拥有成员55个[7] - 福建海洋研究所国际交流培训中心承担中国对外援助培训项目161期,参训学员逾4800人次[8] 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厦门市近岸海域水质逐年改善,同安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9] - 海洋碳汇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量达21万吨,占全国蓝碳市场的80%[10] - 出台多部涉海法规规章,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工作[11]
中国推动多领域扩大开放 鼓励外资布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5:11
中新网南宁7月21日电(张广权)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20日在广西南宁表示,中国将落实全面 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鼓励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 部和东北地区。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当天在南宁开幕,李乐成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前,中国正支持引导地方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开辟战略性新兴产 业、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中西部、东北地区异地孵化、转化。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广西近年来深化与东盟的产业合作,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人 工智能创新中心,鼓励支持外资参与创新链、产业链投资。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将增强全球投资者信心,同时推动中西部和东北 地区更好融入国际产业链。本次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将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内陆地区提供重要合作平 台。 李乐成表示,中国将强化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推动产业跨境合作、园区 跨境共建、上下游跨境衔接,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合作。 本次活动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 ...
eVTOL订单创纪录!高端装备ETF(159638)整固蓄势,近5日合计“吸金”超220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21 13:39
指数表现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下跌0 17% 成分股涨跌互现 菲利华领涨5 81% 洪都航空上涨2 33% 光电股份上涨1 70% 普天科技领跌 中航高科 国博电子跟跌 高端装备ETF(159638)下修调整 [1] 成分股权重 - 中证高端装备细分5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5 22% 分别为中航沈飞(7 93%) 航发动力(6 30%) 中航光电(6 29%) 中航西飞(4 66%) 中航机载(3 58%) 中国长城(3 51%) 海格通信(3 39%) 航天电子(3 39%) 中航成飞(3 18%) 西部超导(2 89%) [4] - 权重股表现分化 中航机载上涨0 25% 中航成飞上涨0 57% 西部超导上涨1 28% 中航沈飞下跌1 10% 航发动力下跌0 97% 中航西飞下跌0 85% 中国长城下跌0 80% 海格通信下跌0 84% [6] ETF流动性及资金动向 - 高端装备ETF盘中换手2 56% 成交3221 91万元 近1月日均成交5537 55万元 [3] - 高端装备ETF最新规模达12 55亿元 近5个交易日净流入2261 95万元 [3]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高端装备ETF最新融资买入额208 22万元 融资余额2147 91万元 [3] 行业动态 - 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中国企业时的科技签署10亿美元订单 采购350架E20 eVTOL 创中国eVTOL单笔订单纪录 [3] - 国防军工行业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具有突破性 行业规模与利润有望持续上升 船舶 航空航天 卫星导航等领域全球竞争力提升 [3] 历史表现 - 高端装备ETF近1年净值上涨32 27%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19 30% 最长连涨月数2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29 39%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6 55% [3]
东莞2025上半年外贸增长16.5%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21 12:07
进出口表现 - 东莞市上半年进出口货值达7492.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位居广东省主要外贸城市首位 [1] - 二季度进出口规模环比一季度增长10.3%,连续15个月保持同比增长 [1] 贸易伙伴结构 - 对欧盟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同比增长10.9% [3] - 对东盟、印度、中东、拉美、中亚五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3.5%、21.5%、31.5%、13.1%、63.6% [3] 出口产品结构 - 高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4%,其中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产品分别增长25%、23.4% [3] - 玩具出口99.7亿元,同比增长6.3%,覆盖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 [3] - 有进出口实绩的玩具企业达940家,同比增加43家 [3] 民营企业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4695.4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24.4%,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2.7% [3] - 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25.5%,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 [3] 发展动力 - 产业链韧性提升和政策红利释放推动外贸逆势增长 [4] - 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和企业主体培育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4]
2025年安徽省安庆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深化“一十百千”产业培育工程,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1 09:15
新质生产力行业概述 -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 - 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 安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156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速7.3%领跑,第三产业占比超50% [4] - 2025年一季度GDP实现788.9亿元,同比增长6.3%,第三产业增速提升至6.9% [5] - 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增长17%,化工新材料及医药增长17.4% [7] 现代化产业体系 - 构建"双核引领、多元支撑"的"2+N"产业体系,聚焦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16] - 2025年1-4月高技术制造业同比飙升33%,电气机械增长24%,医药制造增长21.1% [7] - 汽车产业营收突破1180亿元,化工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6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形成558亿元产值 [23] 科技创新进展 - 2024年科技贷款余额增长31%,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激增37%,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9] - 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扩容至6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500家,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 [9] - 安庆经开区、安庆高新区入选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 [9] 产业空间布局 - 规划"两走廊、一轴带、多组团"布局,形成"一主一副两带"产业格局 [20] - 依托经开区、高新区推动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智能化升级 [20] - 前瞻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打造中国(安庆)航天产业城 [20] 重点产业发展趋势 -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速5G+工业互联网应用,计划完成亿元技改项目100个以上 [26][27] - 生命健康产业聚焦生物医药、现代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 [28] - 商业航天产业吸引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等企业入驻 [28] 政策支持 - 出台《安庆市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22-2025年)》,重点招引哪吒、瞪羚、独角兽等新业态企业 [13] - 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给予150万元奖励 [1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先进风电、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