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业
搜索文档
宏观专题:七问美股海外经营状况:全球化“退潮”下美股海外业务的隐忧
华创证券· 2025-06-09 16:32
海外收入占比 - 标普500指数中非美收入占比约30%,罗素2000代表的美国小型企业非美收入占比约20%[21] 高海外收入敞口行业 - 科技、材料、医疗、通讯业海外业务敞口大,科技行业非美收入占比超50%,后三者超30%[27] - 科技与通讯业市值占标普500近一半,关键行业海外业务依赖度高[27] 权重股海外业务情况 - 标普500主要行业前5大市值公司中半数以上海外业务占比高于行业均值[32] - 苹果、亚马逊等权重股海外业务占比和利润率均高于美国本土[11] 海外市场结构 - 亚洲、欧洲收入占非美收入比重分别约45%、40%,是主要海外收入来源[49] - 科技、能源行业亚洲收入占比高,必选消费、非必选消费、金融行业欧洲收入占比高[49] 收入增长情况 - 标普500近2年收入增长更依赖海外,2023 - 2024年非美收入增长普遍高于总收入增长[52] - 通讯业海外收入增速持续高于总收入(2020年除外),材料业2023 - 2024年非美收入增速高于总收入[57] 海外业务利润率 - 必选消费品、非必选消费品、材料、科技行业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本土[61] 中国业务情况 - 科技与通讯业营业收入来自中国的比例(25.1%)高于整体均值(16.5%),但近2年来自中国收入增长慢[75] - Mag7成分股中特斯拉、苹果、英伟达2024年来自中国营业收入增速慢于整体,占比下滑[82]
七问美股海外经营状况:全球化“退潮”下美股海外业务的隐忧
华创证券· 2025-06-09 14:12
海外收入占比 - 标普500指数中非美收入占比约30%,美国小型企业非美收入占比约20%[3] - 科技、材料、医疗、通讯业海外业务敞口最大,占比分别为51%、38%、35%、34%[22] 权重股情况 - 标普500权重股海外收入占比普遍高于行业均值,海外业务利润率也高于本土[22] - 科技业苹果、英伟达等,通讯业alphabet、Meta等海外业务占比高于行业均值[5] 海外市场结构 - 亚洲、欧洲收入占非美收入比重分别为45%、40%,是主要海外收入来源[47] - 科技、能源行业亚洲收入占比高,消费、金融行业欧洲收入占比高[47] 收入增长情况 - 2023 - 2024年标普500非美收入增长普遍高于总收入增长[8] - 通讯业海外收入增速持续高于总收入增速(2020年除外)[8] 海外业务利润 - 必选消费品、非必选消费品、材料、科技行业海外业务利润率高于本土[56] 中国业务情况 - 科技与通讯业中国营业收入比重高于整体均值,但近2年来自中国收入增长慢于整体[22] - Mag7成分股中特斯拉、苹果、英伟达2024年中国营业收入增速慢于整体,占比下滑[10]
【广发宏观陈嘉荔】5月非农就业数据支持美联储观望姿态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6-07 14:30
美国5月就业市场表现 - 5月新增非农就业13.9万人,高于预期的12.6万人,失业率持平于4.2%,前两月数据共下修9.5万人,但修正后4月新增14.7万人仍略高于市场预期13.8万人,显示就业市场短期韧性 [1][6] - 过去3个月平均月新增非农就业13.5万人,私人部门新增就业14万人(预期12万人),3个月均值13.3万人 [7] 行业结构性特征 - 医疗保健(+7.8万人)和休闲酒店业(+4.8万人)贡献总新增就业的90%,反映服务消费是主要支撑 [1][7] - 制造业(-0.8万人)、零售贸易(-0.6万人)、专业商业服务(-1.8万人)和政府就业(联邦减少0.1万人)构成拖累,其中DOGE裁员导致联邦政府就业减少2.2万人 [7][8] - 贸易和交通运输业新增0.4万人,可能对应行业趁贸易平静期加快库存回补 [1] 薪资与劳动力市场指标 - 时薪同比增3.9%(预期3.7%),环比增0.4%(预期0.3%),工资总额指数同比5%(前值5.3%),仍高于24年月均4.8%,显示薪资粘性支撑消费 [2][8][10] - 失业率微升0.05pct至4.24%,永久失业比例不变,初请失业金人数回升但符合季节性 [2][8] - 劳动参与率降至62.4%(预期62.6%),16-24岁人群参与率降幅显著(56.3%→55.5%) [13] 潜在放缓信号 - 就业扩散指数从56降至54.2,制造业扩散指数41.7为2024年8月以来最低 [3][11] - 全职就业人口比例降至49.3%(前值49.6%),总就业人口比例59.7%为疫情以来最低 [3][12] - 就业转非劳动力人口激增至541万人(前值444万人),主因联邦行政休假和延期离职计划 [3][12] 移民政策影响 - 外国出生人口劳动参与率从66.5%降至65.9%,与终止委内瑞拉TPS政策相关,约27万在岗员工将在未来6-12个月内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每月减少2-5万个岗位 [4][14][15] 市场反应与政策预期 - Fed Watch显示9月降息概率51.8%(前值54.3%),6-7月大概率不降息,10年期美债收益率反弹11bp至4.5% [5][17] - 三大股指当日上涨(道指+1.05%,纳指+1.2%),反映市场消化就业韧性及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未恶化 [5][17]
美国就业市场暗藏隐忧 专家警告增长动能或难持续
智通财经· 2025-06-07 07:30
就业市场现状 - 美国5月新增就业13 9万个略高于市场预期但低于4月的14 7万个失业率维持在4 2%就业不足比例维持在7 8% [1] - 过去一年美国月均新增就业仅为14 4万个为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 [1] - 就业市场勉强维持现状基础出现裂痕未来可能面临重大挑战 [1] 行业就业支撑与风险 - 医疗保健休闲与酒店业社会援助行业是当前新增岗位主要来源 [2] - 医疗行业过去三年贡献约30%的新增就业若联邦医疗补助支出削减7000亿美元将限制行业增长 [2] - 休闲与酒店行业受新关税政策威胁企业可能转嫁成本导致消费支出下滑影响就业 [2] - 仓储与零售业岗位增长已开始放缓未来就业增长依赖医疗行业单一引擎 [2] 就业信心与结构性问题 - 40%求职者对职位数量缺乏信心近三分之一预计未来六个月就业机会减少 [2] - 金融市场营销销售软件开发等知识型岗位增长疲弱专业与商业服务类行业正在削减职位 [3] - 应届生和入门岗位求职难度加大蓝领工种越来越难填补 [3] 经济环境与政策影响 - 美联储《褐皮书》显示美国经济出现收缩趋势企业与家庭决策趋于谨慎 [3] - 招聘基本持平部分地区候选人数量上升但员工流动率偏低企业增加岗位态度谨慎 [3]
国泰海通:港股美股科技盈利预期上修
格隆汇· 2025-06-04 09:36
市场表现 - 上周发达市场表现优于新兴市场 MSCI全球指数上涨1.4% 其中发达市场涨1.7% 新兴市场跌0.9% [1][3] - 发达市场中日经225指数表现最强 上涨2.2% 法国CAC40指数表现最弱 仅涨0.2% [3] - 新兴市场中韩国综合指数表现最优 上涨4.1% 台湾加权指数表现最差 下跌1.4% [3] 板块表现 - 港股医疗保健业和地产建筑业表现领先 涨幅分别为3.4%和1.4% 资讯科技业和非必需性消费表现落后 跌幅分别为3.6%和2.9% [9] - 美股房地产和信息技术板块表现突出 涨幅分别为2.7%和2.4% 能源和材料板块表现较弱 涨跌幅分别为-0.4%和0.8% [9] - 欧股能源和信息技术板块领涨 涨幅均为1.4% 原材料和通讯服务板块表现落后 跌幅分别为0.6%和0.5% [9] 成交与情绪 - 港股成交额达6768亿美元 标普500成交额达49650亿美元 欧洲Stoxx50成交额降至4604亿美元 [12] - 港股卖空占比环比下降至14.7% 处于滚动三年32%分位数 投资情绪处于历史偏高位置 [12] - 美股NAAIM经理人持仓指数升至88.4% 处于滚动三年84%分位数 北美投资情绪处于历史高位 [12] 估值水平 - 发达市场整体PE为22.3倍 PB为3.6倍 处于2010年以来88%和99%分位数 [23] - 纳斯达克指数PE估值最高达39.7倍 道琼斯工业指数PE为28.8倍 [23] - 新兴市场整体PE为14.9倍 PB为1.9倍 处于2010年以来70%和83%分位数 [24] - 恒生指数PE估值最低仅10.4倍 创业板指PE最高达30.2倍 [24] 盈利预期 - 港股资讯科技业盈利预期上修幅度最大达7.2 必需性消费下修最多达3.5 [31] - 美股信息技术板块盈利预期上修0.5 能源板块下修0.2 [31] - 欧股公用事业板块盈利预期上修0.2 材料板块下修最多达1.8 [31] 流动性环境 - 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升至2.2次 欧央行降息预期降至2.3次 日央行加息预期降至0.7次 [34] - 法国德国美国长端利率降幅均超过10BP 中国10Y国债收益率上行0.7BP [34] - 3月全球共同基金净流入中国香港25亿美元 日本38亿美元 印度43亿美元 美国净流出476亿美元 [36] 经济指标 - 美国4月CPI降至2.3% 核心CPI维持2.8% 非农就业新增17.7万人高于预期的13.8万人 [39] - 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为49% 连续4个月改善 服务业PMI为50.1% 连续5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41] - 花旗美国经济意外指数从6.0升至11.5 欧洲从12.5升至17.7 中国从45.9降至43仍处历史较高水平 [43]
港股投资周报:港股精选组合年内上涨31.17%,相对恒生指数超额15.07%-20250531
国信证券· 2025-05-31 19:49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模型名称**:港股精选组合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分析师推荐事件(盈利预测上调、首次关注、研报标题超预期)构建股票池,再通过基本面和技术面双重筛选选出超预期股票[16]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事件筛选:捕捉分析师上调盈利预测、首次覆盖或标题含“超预期”的研报事件 2. 基本面筛选:要求过去6个月至少有5份买入/增持评级研报 3. 技术面筛选:过去250日涨跌幅位于全市场前20%,且通过价格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和趋势延续性(新高距离均值)指标综合排序[22] - **模型评价**:兼顾基本面逻辑与技术面动量效应,长期超额收益显著[16] 2. **因子名称**:250日新高距离 - **因子构建思路**:量化股价接近历史高点的程度,反映趋势延续潜力[21]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250日新高距离 = 1 - \frac{Closet}{ts\_max(Close, 250)}$$ 其中`Closet`为最新收盘价,`ts_max(Close, 250)`为过去250日最高价。取值为0表示创历史新高,正值越大表示回落幅度越大[21] 3. **复合因子名称**:平稳创新高筛选体系 - **构建思路**:结合新高距离、分析师覆盖、价格路径平滑性等多维度筛选动量股[22] - **具体构建过程**: 1. 初筛:过去20个交易日内创250日新高 2. 分析师覆盖:过去6个月买入/增持研报≥5份 3. 动量强度:过去250日涨跌幅前20% 4. 路径平滑性:位移路程比(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排名前50%[22] ---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港股精选组合** - 年化收益:17.02%(2010-2024) - 超额收益:17.60%(vs恒生指数) - 最大回撤:23.73% - IR:1.19 - 跟踪误差:14.45%[18] 2. **2024年表现** - 绝对收益:31.17% - 超额收益:15.07%(vs恒生指数)[17]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辅助因子名称**:股价位移路程比 - **构建思路**:衡量价格路径的平滑性,过滤波动过大个股[22] - **计算公式**: $$\frac{\text{过去120日涨跌幅绝对值}}{\text{过去120日日涨跌幅绝对值加总}}$$ 2. **衍生因子名称**:创新高持续性 - **构建思路**:评估新高趋势的稳定性[22] - **计算方式**:过去120日250日新高距离的时间序列均值 ---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平稳创新高股票筛选** - 医药板块占比最高(10只),其次为消费/科技板块(各10/8只)[21] - 典型案例:先声药业(医药)250日涨幅127.3%,泡泡玛特(消费)537.9%[27] 2. **250日新高距离因子** - 创新高个股(距离=0)平均250日涨幅达137.5%,显著跑赢市场[27] --- 其他量化指标 1. **南向资金监控** - 2025年累计净流入:6509亿港元 - 本周净流入前三:美团-W(66.4亿)、建设银行(27亿)、中国移动(19.1亿)[36] 2. **港股ETF规模** - 总规模3435亿元,前三大: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449.7亿)、华夏恒生科技ETF(264.9亿)[48]
“解放日”变“冻结日”!关税致全球并购交易量创20年来新低
智通财经网· 2025-05-07 15:14
全球并购活动下滑 - 4月全球宣布的并购合同数量降至2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仅2330笔,比历史月平均水平低34% [1] - 美国市场4月仅达成555笔交易,为2009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1] - 全球并购活动价值下滑至2330亿美元,较3月份低54%,较过去20年月平均水平低20% [4] 行业影响与交易结构变化 - 科技行业交易占美国近6000亿美元交易总额的近40%,交易价值更多集中于知识产权而非受关税影响的实物商品 [7] - 电信、媒体、服务、油气和公用事业等行业受关税影响较小,而工业、医疗保健和科技领域商业模式因关税面临更大变化 [7] - 依赖进出口的制造商受关税政策冲击显著 [7] 市场反应与银行策略调整 - 银行家建议客户暂停并购和IPO活动,直至美国政策更明确 [4] - 企业高管因关税影响不确定性选择保留现金,推迟交易决策 [4] - 大型交易如Global Payments以242.5亿美元收购信用卡处理公司未能扭转市场颓势 [4] 政策与市场波动关联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及威胁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加剧市场波动,4月波动率飙升至历史性水平 [7] - 尽职调查的连锁反应进一步抑制交易活跃度 [4]
港股交易热度持续高涨,业绩关注度逐渐提升
银河证券· 2025-02-25 13:09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交易热度持续高涨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累计上涨3.79%、6.03%和4.02% 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电讯业领涨 涨幅分别为10.34%、8.81%和6.01% [2][8] - 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达512.12亿港元 较上周上升294.41亿港元 为2021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 [11] - 恒生指数PE估值上升至10.33倍 处于2010年以来59%分位数 风险溢价率为5.26% 处于2010年以来12%分位 [16] - 配置建议关注科技板块、消费股和高股息策略 尤其关注AI应用落地和央企高股息标的 [45] 本周港股市场回顾 指数涨跌幅 - 全球股指涨跌互现 港股领涨全球权益指数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累计上涨3.79%、6.03%和4.02% [5][8] - 行业层面7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上涨5个下跌 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和电讯业涨幅居前 分别上涨10.34%、8.81%和6.01% 原材料业、能源业和地产建筑业跌幅居前 分别下跌3.07%、2.45%和0.53% [8] 资金流动 - 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为3358.83亿港元 较上周上升371.48亿港元 日均沽空金额为358.5亿港元 沽空比例日均值为10.66% 较上周上升0.74个百分点 [11] - 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为512.12亿港元 较上周上升294.41亿港元 为2021年3月以来最高 [11] 估值与风险溢价 - 恒生指数PE为10.33倍 较上周五上升1.75% 处于2010年以来59%分位数 PB为1.1倍 处于2010年以来38%分位数 [16] -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行5BP至4.42% 港股风险溢价率为5.26% 为3年滚动均值-2.2倍标准差 处于2010年以来12%分位 [16] - 10年期中国国债收益率上行6.54BP至1.72% 港股风险溢价率为7.96% 为3年滚动均值-0.6倍标准差 处于2010年以来77%分位 [24] - 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下行1.54点至133.72 处于2014年以来52%分位数 AH股A股溢价率平均值为90% 较上周下行3.23个百分点 [27] 本周重要事件 国内方面 - 习近平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华为、比亚迪等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 [31]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 提出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32] - 1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有24个 比上月增加1个 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有7个 比上月减少2个 [32] - 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3.4% 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 环比上涨0.1% 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 [32][33] -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0% 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 环比上涨0.1% 为2023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 [32][33] -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下降6.0% 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0.2% 降幅与上月相同 [32][33] 海外方面 - 美联储1月会议纪要显示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4.25%至4.5%之间 认为经济活动继续以稳健速度扩张 [42] - 特朗普表示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 高于目前的2.5% 并可能在4月开始对药品和半导体芯片行业征收25%关税 [44] - 美国初请失业金人数增加5000人至21.9万人 高于市场预期的21.5万人 续请失业金人数增至186.9万人 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44] 港股市场投资展望 - 恒生科技指数涨至2022年1月21日以来高点 未来或面临调整和获利了结 带动市场高位震荡 [45] - 业绩超预期个股或迎来交易性行情 建议关注科技板块、消费股和高股息策略 [45] - 科技板块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发展下AI应用落地加快 有望从估值抬升阶段步入盈利兑现阶段 [45] - 国内扩内需、稳消费等政策刺激下港股消费股业绩有望大幅改善 [45] - 海外不确定因素扰动下港股高股息策略仍具备吸引力 尤其是积极进行市值管理的央企高股息标的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