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饮料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饮料(2460.HK):竞争加剧业绩承压 饮料业务增势亮眼
格隆汇· 2025-09-19 12:27
业绩表现 - 2025H1总营收62.06亿元 同比下降19% [1] - 归母净利润8.05亿元 同比下降29% [1] - 归母净利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至12.97% [1] 盈利能力 - 毛利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46.67% 主要因包装水销量下降使规模效应减弱及低毛利饮料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1]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收入比例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至30.36% 行政开支占比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至2.33% 主要受收入下滑影响 [1] 产品结构 - 包装饮用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3%至52.51亿元 其中小规格产品收入下降26%至31.94亿元 中大规格产品收入下降19%至18.29亿元 桶装水产品收入下降2%至2.28亿元 [1] - 饮料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至9.55亿元 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15.39% [1] - 上半年共推出14款新品SKU 至本清润系列与蜜水系列持续丰富产品口味与规格 [1] 产能布局 - 计划下半年增设2家包装水工厂 预计分别于Q3、Q4投产 [1] - 新增2家饮料合作工厂 优化华南、华东地区产能结构 [1] - 自有产能占比持续提升有望降低整体生产成本 [1] 渠道发展 - 稳步推进渠道分类调整优化 设定专项经销商 [1] - 持续拓展新兴渠道 迎合家庭消费场景搭建家庭渠道线上购买通道 [1] 盈利预测 - 调整2025-2027年EPS预测分别为0.54元、0.64元、0.74元 [2]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0倍、17倍、14倍 [2]
李子园逆势扩产能:销量持续下滑产能利用率低 产品创新能否打造出第二增长曲线?
新浪财经· 2025-09-19 12:03
核心观点 - 公司终止含乳饮料产能扩张项目 因销售下滑及产能利用率低 同时面临产品老化及渠道变迁冲击 正通过新品开发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但成效尚待观察 [1][2][3][6][8] 产能状况 - 终止云南含乳饮料生产线投资项目 原计划投资2亿元 因土地规划及行业需求变化等原因解除协议 [2] - 当前5个工厂总产能37.59万吨 实际产能24.88万吨 产能利用率仅66% 预计随销量下滑进一步降低 [3] - 在建5个项目总预算15.8亿元 预计2029年产能提升至59.26万吨 较2024年增加58% [3] 财务状况 - 上市后累计募资13.76亿元(2021年IPO募资7.76亿元+2023年可转债募资6亿元) 主要用于扩产 [3] - 2021-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5.06亿元 经营活动净流入12.53亿元 筹资活动净流入6.7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短期借款1.58亿元 固定资产9.3亿元 在建工程1.09亿元 [4] 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53% 含乳饮料收入下滑11.19% [3][6] - 核心产品甜牛奶乳饮料占比约90% 收入自2022年起停滞 [1][6][7] - 华东、华中、西南三大市场收入均下滑 其中华东与西南降幅超10% 经销商净减少415家 [7] 行业挑战 - 含乳饮料市场份额回调 受健康化趋势及新式茶饮(奶茶/咖啡/植物饮料)替代冲击 [7] - 运动饮料与植物饮料同比增长超30% 即饮果汁增速较好 含乳饮料因含糖量争议处于下降通道 [7] 战略转型 - 2024年推出风味调制乳/每日五黑/每日五红 2025年推营养素饮料/调制乳/果蔬汁类饮料 [8] - 投资3.2亿元建设宁夏生乳深加工项目 包含奶粉/浓缩奶/奶酪等生产线 [8] - 重点布局AD钙奶和功能性饮料赛道 目前新品收入规模较小 [8] 成本与费用 - 销售费用率从12%升至2024年14% 2025年上半年接近15% 管理费用率从5%升至2024年7.46% 2025年上半年超8% [8] - 2024年毛利率提升3.23个百分点 但净利率下滑近1个百分点 因费用增长抵消原材料成本下降效益 [8]
大众品板块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分化依旧,把握结构性景气
民生证券· 2025-09-18 21:45
大众品板块2025年中报业绩综述分析 行业投资评级 - 啤酒板块推荐基本面景气相对较优、业绩具备α的燕京啤酒、珠江啤酒 关注全国性龙头华润啤酒 青岛啤酒/青岛啤酒股份、重庆啤酒 [2][55] - 黄酒板块关注会稽山、古越龙山 [2][55] - 预调酒板块建议关注百润股份 [2][55] - 饮料板块推荐东鹏饮料 关注农夫山泉 建议关注康师傅控股、统一企业中国、华润饮料 [2][55] - 调味品及餐供推荐安琪酵母、立高食品、安井食品、巴比食品 关注锅圈 [2] - 休闲食品推荐盐津铺子 关注卫龙美味、有友食品、西麦食品、三只松鼠、甘源食品、好想你 [2] 核心观点 - 低度酒及饮料板块优选高景气 区域性啤酒龙头非现饮销量占比高+单品渠道利润周期因素共振下收入端α具备持续性 [2] - 调味品及餐供板块关注餐饮修复进程 受下游餐饮需求走弱影响收入承压 成本端主要原料价格下行释放红利 [2] - 休闲食品板块把握结构性品类红利和新渠道机会 重点关注魔芋品类、会员制商超及量贩渠道机会 [2] - 啤酒行业需求较为平淡但成本红利释放+费用投入克制 毛销差普遍扩张 利润呈现较好韧性 [11][17][19] - 黄酒行业营收稳健增长 龙头求变发力高端化 会稽山表现优于行业 [26] - 饮料行业收入分化依旧 东鹏饮料景气突出 农夫山泉份额持续恢复 [47] 啤酒行业表现 - 25H1 A股啤酒板块营收417.3亿元 同比+2.8% 销量分化明显:百威中国销量同比-8.2% 珠江啤酒同比+5.1% 青啤、润啤、燕京销量同比增2%左右 重啤同比增1.0% [7][11] - 吨价表现平淡:百威中国同比-1.4% 青啤同比微降0.3% 华润同比微增0.4% 燕京同比增4.8% 珠江同比增2.6% 重啤同比-1.1% [11] - 成本端普遍改善:25H1青啤/华润/百威亚太/燕京/珠啤/重庆啤酒吨成本分别同比-3.8%/-4.1%/-0.3%/+2.8%/-3.8%/-2.8% [19] - 毛销差普遍改善:25H1青啤/燕京/珠江/重啤毛销差分别同比+2.2/+1.6/+3.4/+1.0pct [19] - 行业竞争格局处于较好阶段 寡头垄断+区域割据 龙头整体更呈"竞合式"发展 [23] 黄酒行业表现 - 25H1 A股黄酒板块营收19.3亿元 同比+3.4%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亿元 同比+6.7% [26] - 会稽山25H1营收同比+11% 中高端黄酒/普通黄酒/其他酒营收分别5.2/2.0/0.7亿元 分别同比+7.2%/+2.5%/60.5% [26] - 行业容量持续萎缩:2023年规上企业销售收入85.5亿元 较2016年198.2亿元下滑57% CR2提升23pcts至36% [31] - 面临产品结构低端、消费区域集中、消费人群老龄化、消费场景单一困局 23年上市酒企平均吨价仅1.15万元 [35] - 龙头企业积极推动高端化战略 会稽山推出国潮兰亭(699元/L)、大师兰亭(2099元/L) 古越龙山推出国酿1959系列(599-1959元/500ml) [41] 其他低度酒及饮料表现 - 百润股份25H1营收同比-8.6%至14.9亿元 其中酒类产品营收13.0亿元 同比-9.3% 毛利率同比+0.3pct至70.3% [46] - 饮料行业分化明显:25H1东鹏饮料营收同比增36.4%至107亿元 农夫山泉同比增15.6%至256亿元 华润饮料同比-18.5%至62亿元 [47] - 成本红利持续:白砂糖、PET价格处于下降通道 东鹏/农夫/康师傅/统一25H1毛利率分别同比+0.5/+1.5/+2.5/+1.4pct [53] - 无糖茶、椰子水、能量/运动饮料等细分赛道凭借健康化、强功能性特点呈现较好景气度 [47] 调味品行业表现 - 25Q2 SW调味品板块收入同比+4.4% 扣非同比+10.1% 扣非净利率同比+0.9pct [59] - 海天味业25H1营收152.30亿元 同比+7.59% 安琪酵母营收78.99亿元 同比+10.10% [62] - 成本端主要原料大豆、白糖、包材Q2价格延续下行 海天、安琪成本红利释放明显 [62] - 25H1海天味业毛利率40.12% 同比+3.26pct 安琪酵母毛利率26.09% 同比+1.80pct [66] 休闲食品行业表现 - 推荐盐津铺子:魔芋品类红利延续 海外业务发展势头向上 会员制商超、量贩渠道等高势能渠道表现亮眼 [2] - 关注有友食品:山姆等会员制渠道趋势延续 脱骨鸭掌、素食等单品放量 同时深化零食量贩渠道渗透 [2] - 关注西麦食品:山姆渠道&量贩渠道高速增长 燕麦成本红利持续兑现 业绩弹性逐步释放 [2] - 推荐三只松鼠:饮料乳品的招商铺货拉动分销业务高增 零食品类、分销业务、日销品占比提升带来毛利、费率的改善 [2]
“娃哈哈”换“娃小宗”,经销商们怎么看?
虎嗅· 2025-09-18 20:24
品牌变更计划 - 宏胜系企业计划从2026销售年度起将"娃哈哈"品牌更换为"娃小宗"新品牌 [1] - 宏胜饮料集团已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45个"娃小宗"商标 覆盖全部45个国际类别 [2] - 品牌变更文件由杭州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七家宏胜系企业共同署名 落款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 [1] 商标使用权限争议 - "娃哈哈"商标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任何一方无权单独使用 [3][12] - 宏胜系使用娃哈哈商标属于关联交易 须获得国资和员工股股东决议通过 [3] - 宗馥莉实控企业曾于2025年2月申请转移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但被叫停 [15] - 目前"娃哈哈"商标仍属于娃哈哈集团 包含887个注册商标 [16] 股权结构现状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13] - 2018年职工股被回购后 持股会成员仅剩宗馥莉一人 但因诉讼纠纷未完成工商变更 [13] 经销商反应 - 多数经销商尚未接到正式通知 对"娃小宗"品牌普遍存在疑惑 [3] - 乌鲁木齐经销商表示娃哈哈产品占其销售额80% 愿意接受品牌变更 [9] - 重庆经销商因娃哈哈业务占比小 明确拒绝销售未被市场认可的新品牌 [9] - 江西经销商陈前遭遇销售额同比下降15% 已减少库存和业绩追求 [10][11] 宏胜系业务布局 - 宏胜集团成立于2003年 是娃哈哈代工厂 拥有16个生产基地和104条生产线 年产能超4.8亿箱 [14] - 2024年8月宗馥莉接手娃哈哈后 已将12个省份经销商合同主体变更为宏胜系公司 [14] 品牌价值数据 - 娃哈哈品牌价值高达911.87亿元(GYBrand)和896.09亿元(世界品牌实验室) [16] 历史品牌运营经验 - 宗馥莉2016年曾推出自有品牌"KELLYONE" 主打健康饮品但未能打开大众市场 [17][18] - KELLYONE产品包括生气啵啵气泡水和一茶无糖茶系列 曾邀请王一博、陈坤代言 [17] - 该品牌目前线上店铺已停摆 商品全部下架 [18] 行业参考案例 - 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之子李文杰2016年创办类似名称企业 但最终经营未成功 [21] - 健力宝品牌传承风波持续17年 最终通过与统一集团和解才得以平息 [21]
宗馥莉再“断腕”:半年两次大调整,波及中层及基层
虎嗅· 2025-09-18 16:32
最近,娃哈哈商标使用再起风波。 《BUG》栏目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娃哈哈在内部发布了一份文件称,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 品牌"娃小宗"。内部普遍认为,更换商标是很危险的决策,"事关生死存亡"。 实际上,从宗馥莉上任以来,娃哈哈内部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BUG》栏目获悉,半年来集团已"动刀"两次:4月,集团突然连发8则人员免职通知,涉及大批原娃哈哈集团中高层;7月,集团又对全国销售市场进行 了大调整,包括冀北、冀南、湖北、安徽、豫北等12个地区的区域经理都出现了免职或者替换。 截至发稿前,娃哈哈方面对多份文件未进行回应。 被曝将突换商标,知情人士:是险棋,事关存亡 近日,《BUG》栏目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娃哈哈在内部发布了一份文件:自娃哈哈集团创始人离世后,公司一直努力推进解决各项历史相关遗留问题, 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同时,文件也指出"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不能在近期得到有效地解决,导致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相关法律风险之下。因此,不得不做出以上的安排。" 文件一经曝光,有经销商 ...
宗馥莉再「断腕」:半年两次大调整,波及中层及基层
新浪财经· 2025-09-18 14:48
品牌战略调整 - 公司决定从2026年销售年度起将主力品牌"娃哈哈"更换为新品牌"娃小宗" [1][5] - 品牌更换主因是现行股权架构下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而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法律风险持续存在 [5][7][9] -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2月19日申请注册 同期还注册了宗小哈、娃小哈等商标 [10] 管理层与组织变革 - 2025年4月集团连发8则人员免职通知 涉及华中/西北/西南/东北/华南片区及销售市场/职能部门中高层 [2][17][18] - 2025年7月对全国12个销售区域进行人事调整 涉及冀北/冀南/湖北/安徽/豫北/新疆/山东/四川等地区区域经理任免 [19][20] - 基层通过调岗至70公里外老厂区、降薪或改签合同降低赔付成本等方式推动老员工离职 [21]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 宗馥莉继承股份后持股29.4% 工会持股24.6% [8] - 宗馥莉曾尝试将商标转让至其控制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因多方股东表决权而失败 [10] 历史品牌运营表现 - 宗馥莉2016年创立饮料品牌KELLYONE 通过影视推广/KOL矩阵/音乐节合作和王一博等明星代言聚焦年轻人群 [12][14] - KELLYONE品牌未能成功打入大众市场 目前淘宝旗舰店和抖音店铺已停业且所有商品下架 [14] 经营绩效与员工反馈 - 2025年公司销量对比往年有所下滑 [21] - 内部员工认为品牌更换是"事关生死存亡"的危险决策 [1][15] - 经销商对品牌更换事宜未提前了解 通知获取滞后约2-3天 [7][8]
宗馥莉再“断腕”:半年两次大调整,波及中层及基层 | BUG
新浪财经· 2025-09-18 14:33
公司核心战略调整 - 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以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3][7] - 更换商标的内部决策被认为是“险棋”,事关公司“生死存亡”[3][6][13] - 因复杂的历史相关问题无法在近期有效解决,公司经营始终暴露在法律风险之下,故做出更换商标的安排[9]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娃哈哈”商标现归属娃哈哈集团所有,其使用须获得集团全体股东的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9] - 集团股权架构复杂: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宗馥莉继承股份后持股29.4%;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持股24.6%[9] - 宗馥莉曾尝试将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其实际控制的公司以提升经营合规性,但因商标转让需多方股东表决而失败[9] 新品牌布局与历史尝试 - 宗馥莉早在2025年2月19日便着手准备“另立门户”,通过其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娃小宗”等多个类目商标[10] - 宏胜公司在2025年5月再次以“娃小宗”商标申请注册多类目商品[10] - 宗馥莉并非首次打造自有品牌,早在2016年便创立饮料品牌KELLYONE,但该品牌目前线上淘宝旗舰店、抖音店铺已停业,所有商品下架,未能成功打入大众市场[11][13] 内部组织与人事改革 - 公司管理层人员调动频繁,2025年4月集团连发8则人员免职通知,涉及大批原集团中高层,调整范围覆盖华中、西北、西南、东北等多个片区及各销售市场和职能部门[4][15] - 2025年7月公司对全国销售市场进行大调整,包括冀北、冀南、湖北、安徽、豫北等十二个地区的区域经理出现免职或替换[4][16] - 在基层出现大批老员工被降薪、调岗,方式包括调换至七十公里外的老厂区等,有员工改签合同后遭遇待岗降薪、发放低薪,即便获得补偿也多为3折、5折或7折[16][17] 经营绩效与挑战 - 内忧外患下,公司销量对比往年有所下滑[17] - 宗馥莉需要权衡娃哈哈和其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的关系,同时解决老员工的矛盾,此过程对公司而言注定艰难[17]
宗馥莉再“断腕”:半年两次大调整,波及中层及基层 | BUG
新浪科技· 2025-09-18 14:15
品牌商标更换 - 公司决定从2026年新的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2][4] - 更换商标的内部决策被认为是“险棋”,事关公司“生死存亡”[2][4][11] - 更换主因是“娃哈哈”商标使用的合规性问题,商标使用须获得娃哈哈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使用,因复杂历史问题不能在近期有效解决,导致公司经营暴露在法律风险之下[4][6] - 宗馥莉曾尝试将娃哈哈商标转让至其实际控制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以提升经营合规性,但因商标转让需多方股东表决而失败[6] - 宗馥莉早在2025年2月19日就已着手准备“另立门户”,通过其控制的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娃小宗”、“宗小哈”、“娃小哈”等多个类目商标,5月再次以“娃小宗”商标申请注册多类目商品[7] - 公司曾公开表示,因前期娃哈哈商标转让尚处于登记备案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不排除在近期推出全新的自有品牌,并已为此次转型做好相关准备工作[9] 管理层与组织架构调整 - 公司自宗馥莉上任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人员调整,第一次在2025年4月,集团连发8则人员免职通知,涉及大批原集团中高层,调整范围覆盖华中、西北、西南、东北等多个片区以及各销售市场和职能部门[12][13] - 第二次在2025年7月,对全国销售市场进行大调整,包括冀北、冀南、湖北、安徽、豫北等十二个地区的区域经理出现免职或替换现象[14][15] - 在基层层面,出现大批老员工被降薪、调岗,方式包括调岗、降薪及更换工作地点,例如将员工由新厂区调换到七十公里外的老厂区[15] - 员工改签合同后发生诸多变化,如待岗降薪、发放低薪,有长期接触离职员工的人士透露,老员工续签劳动合同或转移主体时被设置诸多条款,即便拿到补偿也是3折、5折或7折[16] 历史品牌运营与新品牌挑战 - 宗馥莉并非首次打造自有品牌,早在2016年便创立饮料品牌KELLYONE,该品牌聚焦一、二线城市新生代人群,旗下涵盖果蔬汁、茶饮料及气泡水等产品[9][11] - KELLYONE通过影视推广、KOL矩阵、音乐节合作、创意快闪店等年轻化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并曾邀请艺人王一博、陈坤和许凯代言[11] - 尽管通过营销在年轻化圈层获得一定知名度,但KELLYONE品牌始终被指未能成功打入大众市场,目前其线上淘宝旗舰店、抖音店铺已停业,所有商品下架[11] 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状况 - “娃哈哈”商标现归属娃哈哈集团所有,集团股权架构复杂,其中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为大股东,宗馥莉继承宗庆后生前所持股份,目前持股29.4%,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持股24.6%[6] - 有报道称公司今年销量对比往年有所下滑,但老员工表示下滑一点尚能接受[16] - 宗馥莉曾对外表示“我不想去继承一家公司,但我可以去拥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话,我希望能去并购娃哈哈”[16]
宗馥莉如果力推“娃小宗”,那娃哈哈的经销商怎么办?跟着用户走
搜狐财经· 2025-09-18 12:44
品牌更换计划 - 2026销售年度可能将"娃哈哈"品牌更换为"娃小宗" 但娃哈哈与宏胜饮料集团均未正式确认该消息 [1] - 经销商普遍不认同品牌更换 若实施则多数经销商可能终止合作 [3] - "娃小宗"品牌价值无法与积淀数十年的"娃哈哈"名牌相提并论 [5][7] 经销商关系 - 经销商与品牌方存在深度利益绑定 供销合同金额达数百万至数千万级别 [3] - 经销商面临年销售额增长考核 连续未达标可能被取消资格 [3] - 品牌商与经销商属合作共赢关系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3] - 若更换品牌 经销商可能要求赔偿因品牌价值损失造成的损害 [7] 销售体系挑战 - 联销体模式核心是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需确保经销商盈利积极性 [5] - 公司面临成本上升(租金/人工/运输)、零售商要求更高利润空间及高附加值产品供应不足三重难题 [5] - 2024年业绩提升存在特殊原因 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销售任务将加大经销商压力 [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浙江上城区国资持有娃哈哈集团46%股份 对品牌变更具有发言权 [9] - 职工持股会享有分红权 品牌变更可能直接影响其收益 [9] - 资产转移至股权无关的宏胜集团存在合规性质疑 [9] 品牌价值与资产基础 - "娃哈哈"品牌热度持续保持 而"娃小宗"尚不具备品牌认知度 [10] - 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工厂等实体资产仍然完整 内部问题解决后仍具备盈利潜力 [10] - 公司正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将长期健康发展置于短期业绩之上 [10] 管理层与战略方向 - 宗馥莉此前打造的KellyOne饮料品牌市场反馈未达预期 [7] - 浙商群体未公开声援管理层 被视为不利信号 [9] - 管理层需要解决如何给予经销商信心和合作理由的核心难题 [7]
爱财政咨询委员会称关税对爱就业“影响不大”
商务部网站· 2025-09-18 12:26
《爱尔兰观察者报》9月9日报道,爱财政咨询委员会(Ifac)表示,尽管爱经济严重依赖美国作为 主要贸易伙伴,但关税对就业的影响相当小。爱许多大型制造工厂已经建立完善,几乎没有迁往美国的 风险。爱受关税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制药、医疗器械、半导体和饮料行业,这些行业目前雇用了14万人。 Ifac表示:"快速转移制药生产非常困难。通常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来建造一个新工厂,使其完全投入运 营,并获得FDA的批准。"医疗器械行业也是爱尔兰的重要雇主。该行业的生产迁移也并非易事。"生产 高风险医疗器械的新设施要获得FDA的批准并不容易,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Ifac表示,爱尔兰的生 产主要集中在高风险产品上,将这些产品的生产迅速转移到其他地方将更加困难。Ifac表示,爱尔兰只 有13%的半导体出口流向美国,该行业受美国关税的影响似乎较小。但饮料行业可能会受到关税的影 响,爱22%的饮料出口到美国,主要是软饮料浓缩液和威士忌。但饮料行业雇用人数比其他行业要少得 多。 总体来看关税对爱尔兰就业的短期影响将相当小,但长期影响难以量化。影响最有可能体现在未来 新增就业岗位,而不是现有工作岗位的减少。监督机构补充说,对这些领域就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