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政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迎难而上,奋发有为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3-06 19:20
形势判断 - 2024年经济呈现前高、中低、后扬态势,在"926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下明显回升[2]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多边经贸规则面临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市场波动,特朗普新政带来不确定性[2] - 内部经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增收压力、民生短板和基层财政困难等问题[2] - 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不变,具备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治理机制和增量空间四大优势[3] 发展目标 - 目标设定兼顾需要与可能,体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政策取向[4] - 首次将"稳住股市楼市"纳入全年经济工作要求,凸显修复资产负债表重要性[4] - 经济增长目标连续三年设定为5%左右,符合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需要[5] - 就业目标城镇新增1,200万人以上,失业率5.5%左右,但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6][7] - 通胀目标首次低于3%设为2%左右,与主要经济体一致,当前CPI预期0.1-0.8%[8] 宏观政策 - 广义财政空间扩张至13.86万亿,同比增加2.9万亿,赤字率4.0%创历史新高[9] - 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规模分别扩大至1.8万亿和4.4万亿,其中5,000亿用于补充银行资本[9] - 财政政策倾向惠民生促消费,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10]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预计社融和M2增速约8%,适时降准降息[12] - 强调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13] 重点工作 - 提振消费为首要任务,以旧换新资金翻番至3,000亿,扩围至消费电子领域[15] - 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16] - DeepSeekV3实现AI领域突破,成本低于国际大模型70%,性能趋于一致[17] - 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升级,将加速制度保障、营商环境改善等四类行动[2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整治"内卷式"竞争,降低物流成本[21] 资本市场 - A股科技行情从概念驱动转向业绩驱动,看好大模型应用等板块[32][34] - 债券市场利率短期可能反弹至1.7-1.9%,但中期向下趋势不变[36][37] - 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波动,稳汇率政策延续[39] - 中长期资金入市和稳市机制建设将增强市场稳定性[32] - 消费板块估值处于低位,服务消费、新兴消费和平替品牌具潜力[34]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择时而入,乘势而上
甬兴证券· 2025-03-06 09:58
核心观点 - 大力提振消费和提高投资效益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中央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政策,拟安排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两重”建设,一系列政策举措促进消费和投资结合,激发经济增长动能,体现中央统筹全局、精准施策的战略思维 [2]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 [3]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我创新机制 [4] 投资建议 - 看好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长期趋势,投资有望围绕“人工智能 +”方向展开,建议关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低空经济)赛道 [5]
地产和基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体会:严控增量力促房价止跌,财政发力催生结构亮点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6 08:29
2 0 2 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房地产相关篇幅较历史扩大,要求"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企 稳"。而据证券时报,《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陈昌盛在国新办吹风会提到:"宏观调控重视 资产价格,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这是第一次。","楼市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 标,房地产是老百姓资产最大的一部分。楼市股市稳住了,就可以释放财富效应,也可以更好地 提振消费,更好地促进物价温和回升。"这些提法共同说明,止跌回稳指的主要就是推动房价止 跌和温和回升。房地产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稳住老百姓的钱袋子,是提振社会消费,而不是推动房 地产产业链(尤其是开竣工)的复苏。当前,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仍在下跌(尽管跌幅收窄,存 量房销售放量),这就意味着未来政策仍会积极有为。 文 | 陈聪 孙明新 张全国 李俊波 李家明 通过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新办的吹风会,我们认为严控增量、止跌回稳的政策,关键还是要稳住 资产价格,稳住居民信心。此外,报告专门强调要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也进一步助力房企 信用稳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有望回升,地方对基建相关领域的拖欠款有望加快消化。部 分关键原材料(如水泥)的落后产能有望加快出清,服务 ...
十大公募热议!政府工作报告透露重要信号!这些板块受关注
券商中国· 2025-03-05 21:37
文章核心观点 十家公募机构围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稳增长政策部署、新质生产力布局、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未来权益市场投资机会等多方面给出解读,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显示决策层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度,新兴产业发展注入经济增长新动力,鼓励长钱长投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权益市场或迎“戴维斯双击” [1]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 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财政政策,赤字率目标4%左右,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释放1.6万亿元财政扩张空间,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4.4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 [2] - 西部利得基金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显示决策层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度 [3] -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称财政支出强度加大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4] - 中欧基金分析财政政策精准发力支持新基建、产业升级等领域推动经济转型 [4] - 华安基金表示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促消费和惠民生、增后劲结合让居民愿消费 [4] - 富国基金认为稳增长政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扩大内需是首要任务,两会安排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扩内需政策加码带动需求回暖与消费板块估值抬升 [4] - 鹏华基金张峻晓指出财政延续积极基调,体量在预期偏下沿,宏观政策留有后手 [5]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人工智能+”行动 [6] - 中欧基金认为新兴产业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推动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优 [6] - 富国基金指出国产AI行情深度演绎,人工智能有望赋能千行百业 [6] -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重视新质生产力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一轮产业政策与趋势共振周期启动,“十五五”规划提供投资线索 [7] - 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增长重要抓手和资本市场科技牛行情深化动力 [7] - 西部利得基金认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政策主要着力点 [7] 鼓励长钱长投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 [9] - 机构认为稳定资本市场重要性抬升 [10] - 张峻晓表示有利于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和维持权益市场风险偏好 [11] - 华安基金指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注入活水,加强相关建设构建制度保障 [11] - 富国基金认为政府对中长期资金入市期待殷切,改革深化有望开创A股“慢牛”“长牛”局面,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能优化投资者结构和增强市场稳定性 [11] - 杨德龙认为资本市场要推动投融资平衡,形成良性循环吸引资金入场推动长期健康发展 [12] 市场或迎结构性机遇浪潮 -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市场有平稳定价环境,基本面结构性改善形成共识,产业趋势是重要投资线索 [14] - 永赢基金认为两会政策定调积极,2025年全A归母净利增速或显著回升,支撑市场中枢抬升,两会强调方向蕴含投资主题 [15] - 博时基金陈显顺认为市场或迎结构性机遇浪潮,关注算力与大模型、消费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产业链三大新质生产力赛道 [15] - 摩根资产管理认为未来权益市场投资机会丰富,市场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 [15] -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对A股中期表现乐观,政策发力经济和企业盈利有望企稳改善,AI创新带来催化,关注科技成长、部分顺周期、景气成长产业和红利板块 [16]
强化价格导向——《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财通宏观•陈兴团队】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3-05 18:41
经济增长目标 - 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去年持平,但财政赤字隐含名义增长率4.9%,显示对经济增长判断更保守[1][4]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下调至2%,较原3%目标更贴合实际且约束力增强[1][4] - 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紧迫性提升,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约束加大[1][4] - 粮食产量目标首次提高0.1万亿斤,体现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1][5] 中央政策力度 - 财政预算赤字率设定为4%,突破3%红线,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加1.6万亿元[2][6] - 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4.4万亿元,同比增加5000亿元,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同比大幅增加32%[2][6] - 财税体制改革转向"以支定收",消费税征收环节下划地方以丰盈地方财力[2][6] - 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提及适时降准降息,但需考虑美联储降息路径及供给约束[7] 重点任务领域 - 扩内需升为首要任务,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较去年翻倍[3][10] - 产业政策聚焦科技领域,明确支持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12个细分行业[11] - 地产调控延续"控新增+收存量"思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消化存量[12][13] - 全国层面首次提出发放育儿补贴,中央财政可能加码生育支持力度[13] 专项政策工具 - 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先级调整为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体现稳地产意图[8] - 央行宏观审慎功能拓展,可能尝试解决部分财政资金缺口[9] - 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同比仅增5%,显示优化供给端思路下投资权重降低[11]
2025年怎么干?政府工作报告一图速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2:55
财政政策 -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 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2]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2] - 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2] 特别国债发行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2]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2] 消费提振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2]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2]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2]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2] 制造业升级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 市场环境与开放 - 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 [3]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3] 房地产与住房 - 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 [3] -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 [3] -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3] - 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 [3] 乡村振兴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3] - 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 [3] -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 城镇化 - 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3] -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3] 生态与绿色消费 - 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 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 就业 - 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 [3] - 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3] -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3] 医疗 -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 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3]
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3-05 10:14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总结 2024年工作回顾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 [1] - 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 [1] -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1]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1] -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1]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 [1] - 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 [1]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1] 财政政策 -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1] - 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 [1] - 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9万亿元 [1] - 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1] - 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 [1] 产业政策 - 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1] - 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1]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 - 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1]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 民生保障 -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1] - 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 [1]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 [1] - 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 [1] 房地产市场 - 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1] - 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1] - 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 [1] - 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 [1] - 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1] 乡村振兴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1] - 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1] - 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 [1] -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市场环境 - 落实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长效机制 [1]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1]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 [1] -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1]
低空经济专题系列报告三(政策篇):各地政策密集颁布,低空发展路渐清晰
金元证券· 2025-03-03 13: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交通运输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是低空经济启动元年,产业尚处早期,发展依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把握政策导向是理解产业走向的关键。2024年下旬至今,各省市密集颁布低空经济专项政策,包括《行动方案》和《若干措施》两类,政策推动下产业动作迅速,项目不断涌现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动方案》紧锣密鼓,绘制低空发展蓝图 - 省级文件方面,31个省级行政区中22个已发布《行动方案》,规划产业规模合计达1.71万亿元,头部核心企业近百家,产业链企业8000多家,起降场7380个。大湾区、长三角、川渝地区及江西、山东是发展主力军,其他行政区也各有亮点 [7] - 市级文件方面,初步统计发布《行动方案》的城市有40个,深圳规划早且全面,广州产业规模规划居首,上海打造完整产业体系,北京侧重技术创新等。一线城市外,长三角各地积极响应 [10] 《若干措施》层出不穷,真金白银支持低空 - 省级文件以海南和湖南为例,海南在多领域给予大力度财政支持,利用自贸港身份提供金融、财税等优惠;湖南明确详细补贴标准,对传统航空器、新型飞行器等给予运营补贴和其他支持 [13][14] - 市级文件中,部分代表性城市政府补贴聚焦企业/项目落户、航空器产业链、试飞基地等多方面,各地在航空器产业链培育、技术研发创新等四个方面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将促进产业发展 [15][16] 政策引导下产业动作迅速,项目接踵而至 - 航空器产业链培育方面,无人机产业成熟,新型航空器尤其是载人航空器尚处早期,亿航和峰飞部分机型拿到三证,其他企业制造研发也在推进,预计2026 - 2027年迎来密集取证期 [18] - 技术研发创新集中在通导监技术、行业大模型等技术痛点,如长春发布“紫东长空”大模型,江苏南京上线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项目启动 [21] -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产业园区等多方面,深圳走在前列,有多个大型综合性项目完成招采,如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23] - 应用场景开拓包括低空交通、文旅和物流,各地有多个项目开始运营,如海珠低空飞行运营中心、南通海门至上海浦东航线等 [25] 投资建议 - 基于政策导向和产业动态,梳理出四条投资主线及相关标的,包括航空器制造的卧龙电驱、技术研发创新的海格通信和中科星图、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城交等、应用场景开拓的中国通号 [29]
上海,成立一个低空国资平台
投资界· 2024-12-26 15:47
低空经济政策与产业布局 - 发改委联合多部门成立低空经济司,上海六大国企联手注册成立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3] - 上海发布《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目标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航空器研发制造领军企业、20家低空运营服务领军企业 [6] - 上海计划2025年前划设150条低空飞行航线,2027年前累计达400条,构建全市低空公共航路网络 [7] 上海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 上海聚集峰飞航空科技、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磐拓航空、御风未来等eVTOL研发企业,形成"上海eVTOL五小龙"格局 [7] - 上海拥有商飞等航空企业及C919、ARJ21项目,具备完备供应链和人才优势 [7] - 上海低空经济平台公司定位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军企业,聚焦起降设施主枢纽、主航路建设 [7] 全国低空经济竞赛 - 湖南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的湖南省低空经济有限公司,6家国企联合持股 [9] - 深圳2023年成立深圳低空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由机场集团控股 [9] - 珠海组建100亿元低空经济基金群(首期15亿元),广州设立10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北京落地100亿元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11] 行业规模与投融资动态 - 2024年低空经济领域投融资事件超40起,涉及沃兰特航空、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 [11]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 [11] - 行业认为当前是新能源航空换道超车的最佳时机,各地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发展 [11]
任泽平年度演讲:2025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泽平宏观· 2024-12-21 03:53
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 中国经济正站在新周期起点,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企业出海全球化加速 [5][8][13] - 企业家画像呈现三大特征:对形势认识清醒、积极求变、关注新工具如人工智能 [10][11] - 成功=勤奋+顺势,雷军案例显示选对赛道比勤奋更重要,小米抓住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流量红利实现跨越 [15][1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英伟达市值达3.5万亿美元超A股30%,百度文心大模型国内应用率近六成 [20][21] - 新能源革命加速,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超50% [157][158] - 出海成为企业突围方向,全球82亿人市场是国内的5-10倍空间,"出海四小龙"崛起 [26][109][111] - 银发经济潜力巨大,泰康保险打通保险+养老产业链,连续7年世界500强 [26][28] - 直播电商重塑零售,东方甄选转型成功,字节跳动张一鸣登顶中国首富 [28][30] - 兴趣消费兴起,名创优品IP联名模式带动二次元品类销售环比增50% [30][32] 科技革命突破 - 低空经济场景落地,小鹏汇天飞行器试飞比驾车快20分钟,广东形成产业集群 [72][74] - 商业航天成本革命,SpaceX实现火箭回收技术突破,发射成本降至NASA1/10 [74] - 生物制造可解决60%全球物质生产,人工合成淀粉速率达自然8.5倍 [76][78] - 可控核聚变或成终极能源,氘氚反应能量是核裂变4倍,2030-2040年或商用 [78] - 量子计算突破算力边界,谷歌Willow芯片推动AI大模型、药物研发等领域 [80] 企业战略案例 - 名创优品全球开店7400家,海外占3000家,营收半壁江山,与奢侈品牌比邻 [123] - 欧定衬衫通过AI量身定制+高弹技术,4年畅销56国成30万精英首选 [127][129] - 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输出海外,海外营收占比从29%提升至52% [129] - 海信电视全球市占13.6%居第二,连续17年体育营销打造国际品牌 [130] 人工智能发展 - AI超级应用分四类:智能体(如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专业大模型(Sora)、消费电子(Vision Pro)、科研(药物研发周期缩短40-60%) [143][146][147][150] - 深度学习革命获诺奖肯定,GPU并行计算突破算力瓶颈,英伟达市值登顶全球 [136][140][156] - 百度iRAG技术消除AI幻觉,无代码工具"秒哒"降低开发门槛 [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