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落地中山医院!国内首个实体化心脏瓣膜疾病中心
思宇MedTech· 2025-06-17 18:02
行业动态 - 国内首个实体化心脏瓣膜疾病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揭牌启用,标志着我国心脏瓣膜病诊疗进入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实体融合运营的新阶段 [1][7] - 中山医院心脏瓣膜疾病中心位于东院17号楼4层,设有45张普通床位和15张重症监护床位,实现重症与普通病区无缝衔接 [7] - 中心团队由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王春生教授等专家领衔,现有医护人员超过60人,以介入治疗与微创外科为核心手段 [9] - 2024年7月组建以来,历经4个月试运行和半年精细化改造,于2025年6月2日正式投入运营 [9] 疾病概况 - 心脏瓣膜病是一类常见但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核心病变涉及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3] - 随着年龄增长及基础疾病累积,瓣膜组织可能出现钙化、退行性改变、感染性损害或先天性异常,引发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3] - 中国瓣膜病总患病率约为3.8%,相当于全国约2500万患者,75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即有1人患中重度瓣膜病(患病率约12.5%) [5] - 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反流最为常见 [5] 治疗技术 - 治疗手段从传统开放手术发展到微创外科手术和经导管介入治疗(如TAVR、TEER等) [5] - 中山医院在该领域创下多项纪录:1977年成功研发牛心包瓣等人工瓣膜,2010年完成国内首例TAVR,2012年完成亚洲首例TEER [9] - 2024年中心完成介入瓣膜手术近1000例(TAVR占850例)、微创外科手术1100余例 [10] - 中心团队牵头十余款国产介入瓣膜(如VitaFlow、K-Clip等)研发及上市 [10] 行业活动 - 思宇组织即将召开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2025年7月17日)和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2025年9月3-5日) [1][11] - 此前已成功举办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和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 [1]
发布业内首个跨境医疗服务,平安健康险助力健康湾区建设
新京报· 2025-06-17 16:41
大湾区健康服务产品合作 - 平安健康险与优家健康联合推出行业首个一站式跨境医疗服务产品"健康医+1,湾区家到家",整合内地与香港优质医疗资源,提供门诊协助、专家会诊、极速陪诊、到院交通协助、住院协助等全方位服务 [1] - 产品旨在解决大湾区居民跨境就医时优质医疗资源触达难、就诊流程体验差的问题,首次深度融合两地医疗资源 [9] - 首期服务覆盖香港优质私立医院及大陆337个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优先特需国际部),包括视频二诊、到院交通协助等 [10] 合作方资源与战略 - 平安健康险医疗网络覆盖全国337个城市、3045家公立三级医院,优家健康整合香港优质私立医院及健康管理资源 [9] - 公司以"健康保险+医健服务"双轮驱动战略为核心,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医健服务体系 [9] - 合作目标为打造大湾区跨境医疗服务标杆,实现"1+1>2"的服务效益 [6] 20周年客户回馈与服务升级 - 2025年为公司成立20周年,推出"三省"服务承诺,包括"出院即赔"及覆盖全量客户的健康礼品互动活动(70多类10万份高稀缺性礼品及不限量折扣券) [11] - 公司累计服务超7700万客户,医疗服务人次超316万,平均响应时效0.68小时,客户满意度99.4% [14] - 未来将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开展健康义诊、科普、乡村支教等公益行动 [14] 行业地位与创新 - 公司为全国首批专业健康险公司,开创百万医疗险行业先河,首批推出覆盖慢病体、带病体的医疗险产品 [14] - 业内首个推出"出院三日赔"服务,建立"就医理赔一体化"新模式 [14] - 持续升级医健服务以满足多元化健康管理需求 [14]
江苏十三太保:散装?不,是"分布式搞钱"!
凤凰网财经· 2025-06-17 13:26
江苏经济格局与产业分布 - 苏州以2024年GDP 2.67万亿元领跑江苏,是全国唯一突破两万亿的地级市,辖下昆山市连续20年蝉联全国百强县榜首 [2] - 苏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外贸进出口额达2.62万亿元,拥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4] - 苏州港成为全国首个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的内河港,累计使用外资超1600亿美元居中国第三 [4] - 南京2024年GDP达1.8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5%,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 [10] - 无锡GDP超1.5万亿,是全国唯一拥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地级市,有"物联网之都"美誉 [12] - 南通与常州跻身万亿俱乐部,南通以船舶海工和家纺产业为主,常州以动力电池和碳纤维称雄 [13] 区域增长亮点与特色产业 - 淮安以7.1%的增速领跑全省,食品加工与盐化新材料产业占据华东中央厨房半壁江山 [16] - 宿迁白酒行业产值占江苏全省近八成、全国5.8%,GDP增速达6.9% [18] - 江苏省内遍布"隐形冠军":英诺赛科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市场份额达33.7%,中复神鹰突破碳纤维干喷湿纺关键技术 [20] - 南通上市公司中天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达480.55亿元,通富微电238.82亿元,美年健康107.02亿元 [21] - 江阴以34家A股上市公司领跑全国县域经济,昆山、张家港A股上市企业数量均突破30家 [24] 产业体系与资本实力 - 江苏"1650"产业体系布局覆盖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3个设区市悉数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27] - 江苏拥有上市企业706家总市值约7.06万亿元,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一 [27] - 苏州市以221家上市公司位居全省第一,南京和无锡均为124家,常州74家位列第四 [27] - 江苏企业差异化嵌入全球产业链高阶环节,形成难以撼动的整体生态,如苏州纳米实验室、宿迁电商客服中心、南京智能电网等 [25][28] 企业竞争力榜单 - 南通市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前五:中天科技(480.55亿元)、通富微电(238.82亿元)、美年健康(107.02亿元)、梦百合(84.49亿元)、润那股份(82.24亿元) [21] - 南通上市公司细分行业龙头包括电力设备绝缘材料企业神马电力、钢球生产商力星股份、光纤通信龙头中天科技集团 [22]
商业健康保险与医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空间与方向探讨 | 团体补充医疗险课题分报告(三)
新浪财经· 2025-06-17 08:54
医疗服务供给侧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协同发展 改革开放—2009年:公立医院逐利机制的形成 - 改革开放前公立医院收费低于成本,政府财政补贴负担沉重,导致医疗资源匮乏和服务能力不足 [2] - 1979年政策允许医院通过医疗服务创收,结余留用,初期缓解资源匮乏但导致药品耗材依赖加剧 [3] - 1992年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市场化,加速以药补医模式,医药企业快速发展,医药代表达240万人 [4][5] - 1998-2009年医保体系初步建立,但覆盖面不足且保障水平有限,商业健康险保费增长10倍但体量小 [6] - 2009年医保基金支出占医疗费用30%,个人负担70%,商业健康险筹资占比稳定在5-7% [7][8] 2009—2017年:医保支付方博弈与商业健康险发展 - 2009年新医改提出公益性目标,但执行困难,公立医院仍依赖药品收入(2015年占比65%)[9][10] - 药品加成取消后耗材占比上升(2012年8.6%→2016年12.4%),技术劳务占比稳定21% [11][12] - 2015年政策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医保覆盖率达100%,个人与医保支付比例达51%:49% [13][14][15] - 商业健康险保费占医疗费用比例2016年达17%,但赔付仅占4%,高端医疗市场崛起(如和睦家)[15][17][18] 2018年至今:医改剧变与精细化运营 - 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推行DRG/DIP支付改革,2023年实现全国覆盖,促医疗机构成本控制 [20] - 药品耗材集采平均降价53%,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侧重技术劳务价值 [21][22] - 疫情加剧医院经营压力,推动线上医疗和精细化管理,商业健康险与高端医疗服务深度融合 [23][24][26] 商业健康保险与药械生产侧的协同发展 医药产业历史与市场变迁 - 中国医药市场2010-2020年复合增速7.8%,2020年占全球12%,但结构性过剩与创新不足并存 [31][33] - 外资药企市场份额从51.26%升至61.82%,贡献179个创新药(2018-2023年),聚焦肿瘤等领域 [35] - 集采和国谈政策累计节省9000亿元,但导致非医保药品市场收缩,部分外资药企退出 [36][37] 支付视角下的协同方向 - 商业健康险2024年保费9774亿元(同比+8.2%),但对医药市场支付占比仅3.3% [38][39] - 惠民保和百万医疗覆盖550种和441种药品,创新药支付从2019年30亿元增至2023年74亿元 [42] - 需构建2500亿元规模补充医保以降低新特药个人负担,推动创新药目录与数字化管理 [42][43] 高质量协同方向探讨 医疗服务侧:患者中心生态 - 建立集约化商保网络,整合公立/民营医疗资源,借助TPA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 [44][45] - 量化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如并发症率、满意度等),结合DRG支付优化资源分配 [46] - 全流程控费:按病种/人头付费,健康管理预防,绩效激励与临床指南审核 [47][48][49] 药械生产侧:准入与研发协同 - 多元支付模式包括价格谈判、风险共担、按效果付费和药品福利折扣 [53][54] - 利用健康险医疗数据支持药械研发,优化临床试验设计并加速患者招募 [55][56] - 供应链合作:直采降本、物流网络建设、院外处方流转与智能库存管理 [57][58][59]
穷鬼打工人,集体去医院按摩
虎嗅· 2025-06-17 08:02
社区医院服务转型 - 社区医院提供推拿、针灸等康复服务,价格低至几十元且可医保报销85%,性价比远超外部按摩店[4][7][8] - 社区医院科室配置完备(临床、检验、影像、中医等),就诊流程高效(半小时完成),无需长时间排队[6][9] - 案例显示推拿+针灸+电疗组合治疗颈椎病效果显著,单次自费仅20多元(原价150元)[8][9] 运动康复科需求增长 - 康复科提供体态评估、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替代高价私教课(费用183元 vs 私教课三四百元)[10][16][19] - 医生针对髋关节异常等问题定制训练方案,纠正发力不对称,预防运动损伤[18][19] - 体态评估发现骨盆前倾等问题,医保报销后自费仅6元挂号费[19][23] 医院消费场景拓展 - 皮肤科自研护肤品(如维生素E乳膏10元/瓶)成保湿硬通货,需限购抢购[25][26] - 营养科定制科学减肥食谱,精确控制每日营养摄入量[28] - 眼科SPA治疗干眼症(几十元/次),通过熏蒸、热敷缓解疲劳[28] - 中医院代茶饮(如乌梅汤不足2元/帖)替代奶茶,兼具养生功效[29][30] 行业趋势 - 年轻人将医院作为高性价比消费场所,覆盖护肤、健身、养生等需求[24][30] - 社交媒体推动医院"薅羊毛"攻略传播,医保使用策略受关注[30] - 医院角色从治病转向健康管理,推动基础医疗资源利用率提升[2][3][24]
数据资产入表案例扩容 为产业规范提供更多“参考答案”
证券日报· 2025-06-17 00:28
数据资产入表考试与人才需求 - 2025年第一期数据资产入表会计与数据交易师职业能力水平统一考试参与人数再创新高,反映出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1] - 企业对数据资产入表工作规范化、专业化要求不断提升,数据资产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科技、互联网和金融服务等行业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竞争力[1] - 数据资产的正式入表能够更直观展示企业数据资产规模和利用效率,影响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增长潜力的预期[1] 数据资产入表规范化进程 - 随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企业加大资源倾斜探索数据资产应用场景,如美年大健康创新医疗数据资产应用场景并推进数据资源入表工作[2] - 企业借助技术创新提升数据资产质量,如三元基因药业基于EAM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体系,积累关键数据资产并提升产线管理效能[2] - 企业对数据资产的会计处理从多元化探索迈向规范化操作阶段,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资产入表信息从简略逐步细化至摊销方法和关键环节[3] 数据资产入表对产业链的影响 - 数据资产入表规范性要求提升驱动产业链升级,专业人才培训市场爆发式增长,形成培训、考试、认证的新生态[4] - 培训参与者包括企业财务人员(学习数据资产核算和会计处理)和企业负责人(提升数据资产管理能力以支持数字化转型决策)[4] - 数据资产入表演变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如中电科网络安全科技布局AI赋能数据安全,提升数据价值挖掘能力[5] 数据资产入表的行业意义 - 数据资产入表产业的壮大将加快数据资产标准化评估和入表进程,促进更透明、可信的数据市场形成[6] - 数据资产普及和标准化评估将推动各行业采用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并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字经济竞争中的地位[6]
Here's Why ENSG Shares Are Attracting Prudent Investors Now
ZACKS· 2025-06-16 22:35
公司概况 - The Ensign Group Inc (ENSG) 是一家提供急性后期护理、紧急护理中心和移动辅助业务的医疗保健服务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圣胡安卡皮斯特拉诺 [1][2] - 公司运营两大业务板块:Skilled Services 和 Standard Bearer [1] - 市值达87亿美元,远期市盈率23.01倍,低于行业平均的45.06倍 [2] 财务表现 - 过去一年股价上涨23.8%,超越行业平均17.3%的涨幅 [1][10] - 2025年共识盈利预期为每股6.29美元,同比增长14.4%,过去60天获3次上调 [3] - 2025年收入预期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过去四个季度盈利均超预期,平均超出幅度1.6% [3][10] - 2025年第一季度Skilled Services收入11.2亿美元(同比+15.9%),Standard Bearer收入2840万美元(同比+27.9%)[5] 增长驱动因素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服务收入、战略收购和租金收入,2024年以来新增47个运营点 [4] - 通过提升入住率、优化技能组合和长期收购业务实现有机增长 [4] - 将2025年收入指引上调至48.9-49.4亿美元(原48.3-49.1亿美元)[5] 资本结构 - 总债务仅占资本的7%,远低于行业平均86.2% [6] - 2025年第一季度回购1080万美元股票,支付360万美元股息 [6] 行业比较 - 医疗行业其他高评级股票包括Encompass Health(当前年度盈利预期5.01美元/股,收入59亿美元+9.5%)、GeneDx Holdings(盈利1.09美元/股,收入3.741亿美元+22.5%)和Integer Holdings(盈利6.33美元/股,收入19亿美元+7.7%)[11][12][13][14]
事关医药反腐,14部委划重点!
第一财经· 2025-06-16 16:51
医药反腐纠风工作要点 - 2025年医药反腐纠风工作将持续深入,系统纠治医疗服务乱象,14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强化监管 [1] - 监管重点包括紧盯"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加强医药卫生领域新型、变异和隐形问题研判预警 [1] - 产业端将加强医药行业专项审计,穿透式监管向药品生产端覆盖 [1] 医药购销领域穿透式监管 - 聚焦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医用设备、基建和信息化项目招投标等监管重点,规范检测样本外送、外配处方等关键环节行为 [2] - 鼓励医药企业参考《医药企业防范商业贿赂风险合规指引》加强合规管理,推动医药代表在医疗机构内的合规管理 [2] - 利用穿透式审计打破信息壁垒,审计部门联合纪检监察、市场监管、医保等机构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2][3] 药品追溯与销售端监管 - 全面推进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采集应用,打通从原材料采购到招标采购的监管通路 [3] - 紧盯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职业骗保人,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和整治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 [3] 医疗服务乱象专项治理 - 重点聚焦患者隐私保护、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医疗美容、儿童近视防控、医学证明开具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5] - 深入开展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5] - 互联网诊疗监管聚焦互联网处方等重点环节,打击网络"医托"、违规医药广告及虚假营销行为 [5]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与医德医风 - 落实公立医疗机构行风管理制度要点,压实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管理主体责任 [6] - 对个别医务人员违背医德、败坏医风的行为"零容忍",严肃处理 [6] - 探索医德考评结果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薪酬分配等联动机制,营造风清气正行业环境 [7] 纠风工作整体部署 - 通知共4部分15项内容,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 [7] - 持续深化医药购销领域治理,压实各部门全流程监管主体责任,加强对医药行业社会组织的督促指导 [7]
宏观专题报告:地方国补,缘何“暂停”?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6 15:4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变化 - 2025年资金支持力度和补贴范围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该政策规模增至3000亿元,补贴范围扩大[1][15] - 资金分配向2024年成效好的地区倾斜,部分省份会调剂增加需求大地区的额度[1][16] 政策执行情况 - 截至5月底,中央财政补贴下达1620亿元,部分地区核销进度快,全国销售额达1.1万亿元,发放补贴约1.75亿份[2][20] 政策效果 - 4月政策受益商品消费分化,汽车、通讯器材增速回调,家电消费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 [2][23] - 前4月中西部地区效果更好,辽宁、甘肃家电销量4月累计同比达97%、88%,辽宁汽车补贴乘数效应近10 [3][25] - 5月补贴数量提速,家电、电动自行车补贴量同比分别达41.6%、29.5%,或因电商大促提前和产品降价 [3][31] 地方国补“暂停”原因 - 各地扩围调整补贴范围和力度,部分地区出现额度告急、暂停线上补贴等现象 [4][36] - 全国仍有约1380亿元待下达,后续用完不排除补充增量资金,相关部门将完善机制防范骗补 [5][44] 其他政策动态 - 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从四方面推进改革,广东支持深圳建设高水平高校等 [52] - 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普惠性 [56] - 开展多项工作,如科技成果转化学习、中美经贸磋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等 [60][63][66]
医药生物行业报告(2025.06.09-2025.06.13):创新药主题热度仍在升温,关注中药创新药研发企业的投资机会
中邮证券· 2025-06-16 13:3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年初至今创新药行情好,产业层面近十年积累开始结果,资金面见底回暖,公募对创新药板块配置提升,看好2 - 3年维度创新药行情,出海有超预期可能且海外估值未泡沫化,资金配置远未见顶 [5][6] - 受益方向包括出海已落地、待落地及中药领域布局创新药研发的标的 [6] - 本周医药生物上涨1.4%,跑赢沪深300指数1.66pct,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5位,医疗研发外包板块涨幅最大 [7][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周观点:创新药主题热度仍在升温,关注非典型创新药研发企业的投资机会 - 创新药行情一方面是产业积累结果,另一方面是资金面回暖,看好2 - 3年维度行情,出海和资金面有提升空间 [14] - 受益方向包括出海已落地、待落地及中药领域布局创新药研发的标的,如科伦博泰生物、信达生物、康缘药业等 [6][15] - 展示了多家公司创新药研发管线、适应症、研发进展和靶点等信息 [16][17][18] 一周观点:本周医药生物上涨1.4%,子板块医疗研发外包板块涨幅最大 本周医药生物上涨1.4%,子板块医疗研发外包板块涨幅最大 - 本周医药生物上涨1.4%,跑赢沪深300指数1.66pct,在31个子行业中排名第5位,医疗研发外包板块涨幅最大 [19] 细分板块周表现及观点 - **医疗设备**:本周下跌0.86%,估值上涨空间大,建议积极布局,关注采购招标进展,预计25Q2或Q3开始兑现政策红利,受益标的有山外山、奕瑞科技等 [26][27] - **医疗耗材**:本周上涨0.13%,随着高值耗材集采接近尾声有望稳步上涨,关注高景气、集采促进、困境反转及部分PEG较低的中小市值企业,推荐标的有英科医疗、迈普医学等 [28][29][30] - **IVD板块**:本周下跌0.65%,估值上涨空间大,建议积极布局,看好AI + 辅助诊断等新兴方向,受益标的有润达医疗、圣湘生物等 [31] - **血液制品板块**:本周下跌0.92%,关注血制品广东联盟集采续约情况,建议关注具备浆站获取能力强等优势的头部血制品公司,推荐标的派林生物,受益标的天坛生物 [32][33][34] - **药店板块**:本周线下药店板块下滑2.53%,看好龙头药房在行业整合阶段强者恒强,推荐标的益丰药房、大参林 [35][36] - **医疗服务**:本周医院板块下滑1.04%,2025Q1眼科、口腔消费医疗向好,IVF有望受益,推荐标的新里程、美年健康等,受益标的爱尔眼科、固生堂等 [37][38] - **中药板块**:本周下滑0.32%,看好国企龙头整合、消费环境改善下需求复苏及创新驱动等方向,推荐标的康臣药业、佐力药业等,受益标的方盛制药、贵州三力 [39] - **CXO板块**:本周医疗研发外包板块上涨4.76%,行业逐步进入上行周期,建议关注订单增长好、并购整合能力强的龙头标的,受益标的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 [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