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消费

搜索文档
上证可选消费行业分层等权重指数上涨1.35%,前十大权重包含春风动力等
金融界· 2025-08-05 16:47
指数表现 - 上证可选消费行业分层等权重指数单日上涨1.35%至3209.92点,成交额226.14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2.71%,近三个月上涨2.94%,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7% [1] 指数构成 - 指数覆盖能源、原材料、工业等11个一级行业,采用二级行业市值加权与个券等权结合方式构建 [1] - 指数以2003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1000点 [1]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5.46%,科沃斯以3.36%位列首位 [1] - 沪光股份(2.82%)、爱柯迪(2.55%)、北汽蓝谷(2.53%)分列第二至第四位 [1] - 其余成分股权重均分布于2.27%-2.46%区间 [1] 市场与行业覆盖 - 成分股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100% [2] - 行业集中度100%集中于可选消费领域 [2]
中证下游消费与服务产业指数报5772.5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五粮液等
金融界· 2025-08-04 19:05
指数表现 - 中证下游消费与服务产业指数报5772.50点,近一个月上涨2.65%,近三个月上涨1.93%,年初至今上涨1.18% [1]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1000点 [1] 指数构成 - 指数从中证800样本中选取规模大、具有产业链特征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个交易日),特殊情况临时调整 [2] - 符合条件且总市值排名前10的新证券上市第十个交易日可快速纳入指数 [2]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35.51%,贵州茅台以10.75%居首,美的集团4.21%次之,比亚迪3.44%第三 [1] - 主要消费行业占比27.56%,医药卫生23.18%,可选消费21.03%,三大消费领域合计占比71.77% [2] - 工业占比10.08%,通信服务9.53%,信息技术8.62% [2] 市场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4.73%,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45.27% [1]
美元债双周报(25年第31周):美国非农数据走弱,年内降息预期抬升-20250804
国信证券· 2025-08-04 17:3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弱于大市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联储7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不变,内部对降息分歧加大,鲍威尔未决定9月政策调整,给市场降息预期降温 [1] - 美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超预期,但内部存在隐患,内需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低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构成挑战 [2] - 美国7月非农数据远低于预期且前值大幅下修,引发市场对经济衰退担忧,交易员定价10月降息情景 [3] - 美债利率全线下行,10Y和2Y利差收窄至54bp [3] - 建议投资者维持中短久期美元债为核心配置,优选2 - 5年期美国主权债与高评级中资美元债券,对长久期债券保持谨慎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债基准利率 - 涉及2年期与10年期美债利率、美债收益率曲线、各期限美债竞标倍数、2 - 30年期美债发行中标利率、美债月度发行额、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隐含的降息次数等内容 [13][14][22] 美国宏观经济与流动性 - 涵盖美国GDP增速拆分、通胀同比走势、联邦政府年度累计财政赤字、经济意外指数、ISM PMI、消费者信心指数、金融条件指数、房屋租金增速、申领失业金人数、时薪同比增速、非农就业数据、房地产新屋获批开工销售量同比增速、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盈亏平衡率通胀预期、非农分行业贡献等数据 [26][27][29] 汇率 - 包含非美货币近1年走势、近两周变化、中美主权债利差、美元指数与10年期美债利率、美元指数与人民币指数、美元兑人民币1年期锁汇成本变化等内容 [56][60][62] 海外美元债 - 有美国美元债价格走势、美欧综合美元债价格走势、全球投资级美元债价格走势、全球高收益美元债与中资国内债价格走势、全球债市近两周回报率对比、美国国债波动率MOVE指数与VIX恐慌指数、美国不同期限国债ETF价格涨跌幅等内容 [67][71][73] 中资美元债 - 涉及中资美元债回报率2023年以来走势(分级别、分行业)、投资级和高收益级中资美元债收益率和利差走势、近两周回报(分级别、分行业)、净融资额走势、各板块到期规模等内容 [80][82][90] 调级行动 - 近两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中资美元债发行人采取8次调级行动,2次下调评级,3次撤销评级,3次首予评级 [93]
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关注恒生ETF易方达(513210)、H股ETF(510900)等产品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3 11:22
港股市场表现 - 本周恒生指数下跌3.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3.8%,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下跌3.3% [1][3] - 南向资金本周净买入近600亿元,显示资金对港股市场的积极态度 [1] 指数估值水平 - 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1.3倍,处于历史50.4%分位 [3]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0.2倍,处于历史62.3%分位 [3] - 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0.7倍,处于历史87.6%分位 [3] 指数行业构成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由16家大型中国内地公司组成,可选消费、金融、信息技术、能源行业合计占比超过85% [6] - 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由100家港股通范围内市值大、成交活跃的中国内地公司组成,金融、可选消费、信息技术行业合计占比超过65% [6] 跟踪ETF产品 - 全市场跟踪恒生指数的ETF共4只,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ETF共4只,跟踪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的ETF共1只 [6] - 低费率ETF产品管理费率为0.15%/年,托管费率为0.05%/年 [6] 历史表现数据 - 恒生指数近1年累计上涨44.6%,近3年累计上涨24.5%,基日以来年化涨幅10.5% [7][8]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近1年累计上涨47.4%,近3年累计上涨31.4%,基日以来年化涨幅6.1% [7][8] - 中证港股通中国100指数近1年累计上涨49.9%,近3年累计上涨28.7%,基日以来年化涨幅2.0% [7][8]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多数下跌,全球航空业ETF跌3.6%,区域银行业ETF跌3.1%,网络股指数ETF跌3%。
快讯· 2025-08-01 21:57
美股行业ETF表现 - 全球航空业ETF当前价23 08美元 下跌3 63% 成交量35 39万股 总市值7270 20万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8 95% [1][2] - 区域银行业ETF当前价58 21美元 下跌3 08% 成交量506 70万股 总市值48 58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2 23% [1][2] - 网络股指数ETF当前价265 64美元 下跌2 99% 成交量44263股 总市值176 38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9 24% [1][2] - 半导体ETF当前价280 47美元 下跌2 88% 成交量185 63万股 总市值33 15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5 82% [2] - 银行业ETF当前价54 77美元 下跌2 58% 成交量34 73万股 总市值42 39亿美元 年初至今微涨0 13% [2] - 可选消费ETF当前价215 98美元 下跌2 46% 成交量92 57万股 总市值271 28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3 26% [2] - 金融业ETF当前价51 15美元 下跌2 34% 成交量857 95万股 总市值569 27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6 57% [2] - 科技行业ETF当前价256 72美元 下跌2 29% 成交量113 26万股 总市值816 51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0 78% [2] - 全球科技股ETF当前价93 81美元 下跌2 15% 成交量15727股 总市值13 13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0 90% [2] - 能源业ETF当前价86 16美元 下跌1 21% 成交量299 69万股 总市值215 75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2 19% [2] - 公用事业ETF当前价85 09美元 下跌0 68% 成交量274 66万股 总市值123 53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14 00% [2] - 生物科技指数ETF当前价132 15美元 下跌0 46% 成交量22 00万股 总市值104 93亿美元 年初至今微涨0 04% [2] - 医疗业ETF当前价131 01美元 上涨0 45% 成交量345 19万股 总市值250 7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下跌3 94% [2] - 日常消费品ETF当前价80 50美元 上涨0 90% 成交量474 72万股 总市值136 22亿美元 年初至今上涨43 65% [2]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下跌0.88%,前十大权重包含阿里巴巴-W等
金融界· 2025-08-01 21:1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0.37%,中证香港科技指数下跌0.88%,报1763.25点,成交额832.85亿元 [1] -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近一个月上涨4.25%,近三个月上涨10.61%,年至今上涨33.07% [1] 指数构成 - 中证香港科技指数选取50只香港上市科技龙头公司证券,反映香港市场科技龙头整体表现 [1] - 指数基日为201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0点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腾讯控股(10.17%)、阿里巴巴-W(9.81%)、小米集团-W(9.71%)、美团-W(8.11%)、比亚迪股份(7.04%)、网易-S(6.53%)、京东集团-SW(6.38%)、百度集团-SW(3.98%)、中芯国际(3.95%)、快手-W(3.69%) [1] 行业分布 - 可选消费占比39.87%、通信服务占比26.40%、信息技术占比21.52%、医药卫生占比11.75%、工业占比0.46% [1] 指数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特殊情况会临时调整 [2] - 新上市证券市值排名前十的,将在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快速进入指数 [2] - 样本退市时从指数中剔除,收购、合并、分拆等情形参照细则处理 [2] 相关基金 - 跟踪港股科技的公募基金包括南方中证香港科技ETF、招商中证香港科技ETF [3]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涨跌不一,网络股指数ETF涨超2%,生物科技指数ETF涨近1%,半导体ETF跌超1%。
快讯· 2025-07-31 21:54
行业ETF表现分化 - 网络股指数ETF表现最佳,当前价276.48美元,上涨5.69美元(涨幅2.10%),总市值183.58亿美元,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70% [1][2]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上涨1.00美元(涨幅0.75%)至134.70美元,总市值106.95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97% [1][2] - 全球科技股ETF上涨0.56美元(涨幅0.59%)至96.89美元,总市值13.57亿美元,年初至今大幅上涨14.55% [2] - 科技行业ETF上涨1.23美元(涨幅0.46%)至265.91美元,成交量76.13万股,总市值845.74亿美元,年初至今表现强劲上涨14.75% [2] 消费与金融板块表现 - 可选消费ETF小幅上涨0.93美元(涨幅0.42%)至224.13美元,总市值281.51亿美元,年初至今微涨0.39% [2] - 金融业ETF上涨0.13美元(涨幅0.24%)至52.83美元,成交量601.03万股,总市值587.9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0.07% [2] - 日常消费品ETF下跌0.38美元(跌幅0.47%)至80.09美元,成交量207.86万股,总市值135.53亿美元,年初至今仍保持3.13%涨幅 [2] 防御性板块表现疲软 - 公用事业ETF微跌0.04美元(跌幅0.05%)至85.17美元,成交量210.28万股,总市值123.64亿美元,但年初至今上涨14.11% [2] - 医疗业ETF下跌0.92美元(跌幅0.69%)至133.27美元,成交量177.28万股,总市值255.03亿美元,年初至今下跌2.29% [2] 能源与工业板块承压 - 能源业ETF下跌0.18美元(跌幅0.21%)至87.50美元,成交量123.67万股,总市值219.12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3.78% [2] - 全球航空业ETF下跌0.07美元(跌幅0.31%)至23.98美元,成交量19.64万股,总市值7552.13万美元,年初至今下跌5.42% [2] 银行与半导体板块显著下跌 - 银行业ETF下跌0.33美元(跌幅0.58%)至56.43美元,成交量16.27万股,总市值43.68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3.16% [2] - 区域银行ETF下跌0.43美元(跌幅0.71%)至60.36美元,成交量189.68万股,总市值50.37亿美元,年初至今上涨1.38% [2] - 半导体ETF表现最差,下跌3.56美元(跌幅1.20%)至292.70美元,成交量88.95万股,总市值34.60亿美元,但年初至今大幅上涨20.87% [1][2]
美股盘初,主要行业ETF涨跌不一,生物科技指数ETF涨0.7%,半导体ETF涨0.7%,全球航空业ETF跌0.8%。
快讯· 2025-07-30 21:41
行业ETF表现 - 生物科技指数ETF上涨0.69%至134.78美元 成交量2.47万股 总市值107.0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04% [1][2] - 半导体ETF上涨0.68%至294.90美元 成交量14.18万股 总市值34.86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21.77% [1][2] - 公用事业ETF上涨0.51%至85.01美元 成交量51.40万股 总市值123.41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90% [2] - 区域银行ETF上涨0.45%至61.86美元 成交量44.52万股 总市值51.6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90% [2] - 日常消费品ETF上涨0.27%至81.41美元 成交量91.38万股 总市值137.76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82% [2] - 银行业ETF上涨0.24%至57.66美元 成交量1.92万股 总市值44.6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5.41% [2] - 金融业ETF上涨0.23%至52.92美元 成交量153.48万股 总市值589.02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27% [2] - 医疗业ETF上涨0.19%至134.68美元 成交量31.54万股 总市值257.7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1.25% [2] - 可选消费ETF上涨0.09%至224.83美元 成交量5.04万份 总市值282.39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0.70% [2] - 全球科技股ETF上涨0.05%至95.95美元 成交量1591股 总市值13.4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43% [2] - 科技行业ETF下跌0.04%至264.00美元 成交量9.07万股 总市值839.6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3.92% [2] - 网络股指数ETF下跌0.13%至269.77美元 成交量3619股 总市值179.13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0.94% [2] - 能源业ETF下跌0.63%至88.39美元 成交量45.08万股 总市值221.35亿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4.84% [2] - 全球航空业ETF下跌0.82%至24.05美元 成交量6.64万份 总市值7575.75万美元 年初至今累计下跌5.13% [1][2]
美国消费行业6月跟踪报告:不确定性仍在,整体继续谨慎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29 21:03
行业投资评级 - 对消费板块投资继续保持谨慎,特别是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低价消费品和进口耐用消费品 [4][67] 核心观点 宏观环境 - 美国7月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61.8,连续两月反弹 [1][6] - 2025年6月美国零售销售数据为7201.1亿美元,同比增长3.9%,环比上升0.6%,超过预期 [1][6] - 6月CPI同比2.7%,能源价格反弹是主因,关税效应初现导致进口依赖型商品涨价 [1][9] - 6月非农新增就业14.7万人,远超预期,但政府部门主导增长,私人部门疲软 [1][14] - 5月消费信贷增量从4月的168.7亿美元暴跌至51亿美元,降幅达70% [20] 必选消费表现 - 饮料出货额同比+5.2%,CPI同比+4.4%,是必选品中韧性最强的赛道 [2][28] - 烟草出货额同比+2.7%,但环比明显降速,CPI同比+6.3%仍高于大盘 [2][30] - 酒类零售额同比+0.8%,销量持续下跌,呈现"量减价增"态势 [2][24] - 乳制品出货额同比+1.1%,表现持续平淡 [2][28] 可选消费表现 - 餐饮零售额同比+6.6%,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3][32] - 日用品商场零售额同比+3.2%,库销比1.29,低收入家庭转向折扣商品 [3][34] - 服饰零售额同比+3.9%,库销比2.22,预计关税将推高服装价格 [3][36] 股市表现 - 6月可选消费板块收涨+5.6%,必选消费板块收跌-1.5% [4][43] - 非必需消费品ETF资金净流入6.90亿美元,必需消费ETF净流出3.42亿美元 [4][48] - 美股日常消费品行业PE历史分位数99%,处于历史高位 [52][54] - 食饮龙头估值中位数22x,较上月下降3x [64]
港股通50ETF(159712)涨超1.2%,市场关注结构性机会与流动性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11:13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在AI科技重估带动下开局强劲,新消费、创新药、非银金融等板块轮动支撑 [1] - 金融与科技板块最受市场青睐,南向资金持仓以金融(尤其是银行)为核心,近期开始多元化配置信息技术、通讯服务 [1] - 外资偏好金融、可选消费及信息技术 [1] - 下半年结构性牛市韧性料将延续,人民币升值和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是重要支撑 [1] 行业分析 - 金融板块因低波动、高股息特性受险资青睐 [1] - 科技成长板块受益于融资成本降低 [1] - 长期看港股作为人民币核心资产代表,"国家风险溢价"收敛潜力大,内资定价权上升将放大重估高度 [1] 港股通50ETF - 港股通50ETF(159712)跟踪港股通50指数(930931),由符合港股通资格的50家大型企业组成 [1] - 指数成分股覆盖多个行业,侧重于金融、信息技术和消费等关键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代表性及流动性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港股通50ETF发起联接A(014689)和国泰中证港股通50ETF发起联接C(0146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