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储能

搜索文档
【IPO前哨】从新三板到港股,康晋电气的资本“马拉松”
搜狐财经· 2025-07-23 10:01
公司上市历程 - 公司近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港股上市 [2] - 此前曾尝试深交所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但均未成功,后在新三板挂牌,目前市值约10亿元人民币 [2] 业务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营智慧配电网设备和智慧新能源业务解决方案 [3] - 智慧配电网设备包括环网柜、变压器、高低压成套设备等,智慧新能源业务涵盖储能、充电系统和能源管理平台 [3] - 以2024年环网柜销售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4.4% [5] 行业前景 - 中国配电网设备投资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6010亿元人民币,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9.0%,较2020-2024年的1.7%显著提速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6.38亿元、8.24亿元及9.69亿元,2023年和2024年增长率分别为29.1%和17.6% [7] - 2022-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5177.9万元、5624.7万元及3834.1万元,呈现波动 [10] - 毛利率逐年下滑,2022-2024年分别为29.1%、27.9%和25.4%,主要因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上涨 [11] 业务结构 - 智慧配电网设备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占比91.0%,其中环网柜和变压器分别占50.6%和14.0% [10] - 智慧新能源业务2024年收入仅4100余万元,占总营收的4.3%,尚未成为增长引擎 [9][10] 融资计划 - 港股上市融资所得将用于建设新生产基地、成立研发中心、偿还债务及补充营运资金 [11]
联手远景科技,星巴克中国启动全链碳盘查
华尔街见闻· 2025-07-22 11:50
供应链碳管理合作 - 星巴克中国与远景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将共同构建供应链碳管理平台,覆盖直采供应商和重要间接采购供应商的全链碳足迹测算[1] - 碳足迹核算依据国际标准划分为范围1(直接排放)、范围2(外购能源间接排放)和范围3(价值链间接排放)[1] - 公司全价值链约70%碳排放源自上游供应商环节,牧场是最大单一碳排放来源[5] 现有减碳成果 - 星巴克中国超7500家门店核心运营设施接入远景智能物联网系统,对7大系统、20余类设备实施智能化管理[2] - 智能化管理实现平均每家门店年节能率12%,年均节省水费与电费超6000元[2] - 全国获绿色门店认证的门店数超2100家,占中国门店总数近30%,显著高于全球水平[3] 零碳解决方案应用 - 咖啡创新产业园采用远景"零碳综合能源一体化"方案,包括太阳能光伏、智慧储能、绿电采购等措施[4] - 园区部署2.6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板,满足20%能源需求,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4] - 园区年减碳量相当于80万棵咖啡树一年的碳吸收量[4] 上游供应链减碳计划 - 针对牧场碳排放,将开发可持续乳业数字化管理工具,通过绿电采购、光伏设施建设优化能源管理[5] - 计划调整饲料配方和添加剂、实施精准喂养以降低排放[5] - 过去两年供应商碳足迹测算投入由公司承担,未来部分费用仍由其承担[5]
康晋电气递表港交所
经济观察报· 2025-06-27 15:15
公司概况 - 珠海康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于香港上市,复星国际资本和创升融资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以科技为驱动的一体化电力设备提供商及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了"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 [1] - 在电力设备环网柜领域,公司是领先企业之一,以2024年环网柜销售收入计算排名第三,在中国市场占据4.4%的市场份额 [1] 业务战略 - 自2016年起实施战略转向智慧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通过风电、光伏、储能、充电基础设施系统等全方位参与"源网荷储"系统一体化 [1] - 业务覆盖基础设施开发、能源、工业、商业、建筑管理及运输领域 [1] - 是两家主要国有电网公司以及石油、钢铁和交通行业龙头企业的信赖合作伙伴,业务覆盖国内及国际市场 [1] 业务分部 - 智慧配电网设备分部主要包括环网柜、变压器、高低压成套设备、柱上开关、配电自动化终端设备及户内开关元件 [2] - 智慧新能源业务解决方案分部涵盖智慧储能、智慧充电系统,以及综合能源项目与能源管理平台 [2] - 各类可再生能源计划可提供系统性服务,包括设备、软件和平台解决方案 [2] 研发与技术 - 公司拥有1400余名员工,其中约17.1%为研发及技术工程师 [2] - 依托专有知识产权构建了自主开发且完全可控的技术体系 [2] - 已获得194项知识产权证书,包括中国的111项专利、6项商标、73项软件著作权及3项域名,以及荷兰的1项专利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6.38亿元、8.24亿元及9.69亿元人民币 [2] - 对应各年的毛利分别为1.86亿元、2.30亿元及2.4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依次为29.1%、27.9%及25.4%,呈逐年下降趋势 [2] - 公司利润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51.78百万元、56.25百万元,2024年下降到38.34百万元,降幅达31.9% [2]
深化产业融合 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6-10 05:55
交通银行数字化战略 - 以数字化新交行建设作为战略突破口,推动高质量发展[1] - 创新"1+N"科技型企业评价模型,打造"科创易贷"产品线,提升"股贷债租托"综合服务能力[1] - 推出"交银惠贷"品牌及"惠民就医""地铁闪付过闸"等便民产品,将2100余项政务事项嵌入网点自助终端[1] - 算力大幅增长,关键业务自主可控增强,完善数据服务体系及人工智能"1+1+N"体系[2] 中国中车智能化布局 - 构建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备"双赛道双集群"产业格局[3] - 打造智能高铁、电动大巴、风机及储能设备,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将仿真时间从天级缩短至10秒级[3] - 推动"研产供销服管"数智转型,目标实现仿真误差小于5%[3] - 培育"四化融合"数智产业,打造"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系统解决方案[4] 国家电网数智融合 - 建成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和"云—管—边—端"电力大数据体系,获DCMM5级认证[5][6] - 发布千亿级多模态光明电力大模型,强化电力数据作为经济"晴雨表"功能[6] - 提升电源、储能、负荷与电网协同互动能力,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6] 山东港口智慧化实践 - 科技研发投入连续4年增长超25%,建成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7] - 实现全货种自动化作业,构建"一朵云、一张网、一套安全体系"基础设施[8] - 与全球100余家科技企业合作,形成"1+N"开放共享共建模式[8] 广东省交通集团智能交通 - 深汕西项目研发"桩梁一体机",深中通道首创沉管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9] - 2023年构建省域最大高精数字底图,2024年通过AI稽核追缴通行费超3500万元[10] - 推进重大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升路网智慧管控能力[9][10] 山东重工数字化转型 - 纯电动无人驾驶重卡批量落地,智慧农场方案打通农业数据全链条[11] - 潍柴动力建成数字化无人工厂,发动机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每15秒下线一台[11] - 为下游提供实时监测、故障预警服务,故障诊断效率持续提升[12] 南方电网智能调度 - 研发"大瓦特—天璇—阿度"智能体,监控600余厂站、90多断面,雷暴事件中1小时处理11条线路故障[13] - 采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智能告警与多目标断面调控,模型更新机制支持人机协同[14] 百度智能云产业应用 - 提供昆仑芯P800芯片及百舸GPU算力平台,发布金融大模型"千帆慧金"[16] - 电力领域智能体生成供电方案,交通领域将应急处置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17] - 医疗智能体生成电子病情卡,环境监测智能体秒级生成质量分析报告[17] 黄浦中央科创区建设 - 与百度共建大模型集聚区,基于昆仑芯P800构建国产算力池[18][19] - 在金融科技、健康医疗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建设互动体验中心与人才培育体系[20][21]
南都电源拟赴港IPO:两次定增失败负债率升至80% 毛利率跌入负值5年亏损近30亿
新浪证券· 2025-04-28 17:43
公司动态 - 南都电源正在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事项 [1] - 公司表示本次港股上市的核心目标是海外市场深度布局、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运营资金补充 [2][4] - 公司2017年5亿配套融资和2020年14亿定增计划先后失败 [2][6] -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有息负债逼近100亿,负债率首次突破80% [2][6] - 公司经营现金流已连续15年低于同期资本开支,资金面连年入不敷出 [8] 财务状况 - 2020-2024年公司各类资产和信用减值合计达15.7亿 [9] - 2024年公司毛利率降至-1.32%,首次跌入负值 [11]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210天,同比上升49% [11] - 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31天,同比上升104% [11] - 2024年营收79.84亿,同比下降45.56% [1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4.94亿,由盈利0.36亿大幅转亏 [11] - 近五年累计亏损接近30亿 [2][11] 行业背景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通信及数据、智慧储能、新能源动力全系列产品和系统 [9] - 2010年上市以来大力布局锂电领域但效果不理想 [2][9] - 比亚迪、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已实现"A+H"两地上市 [11] - 宁德时代、中伟股份等企业也在推进港股IPO [11] 法律纠纷 - 2024年底公司与江苏新日电动车买卖合同纠纷一案被判支付1.00亿元 [11] - 合同解除退货行为导致增加计提预计负债和存货跌价准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