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通金融ETF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Q3核心营收改善,银行ETF基金涨2%,机构:四季度红利资产或迎险资增配
格隆汇APP· 2025-11-04 11:08
格隆汇11月4日|今日A股再度震荡走弱,港A银行板块涨幅扩大,银行ETF基金涨2%,港股通金融ETF 涨1.3%。 一键布局A股银行板块:银行ETF基金(515020),+2.01%,成份股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 行、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有效分散单一银行股的风险。 ③今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表示,全球1000强的银行中,中资银行占到了143家;港资银行资产 规模在内地外资银行中占据半壁江山。 国泰海通证券提出,岁末年初要重视红利资产,临近四季度,险资或对红利资产板块配置需求提升,同 时海外流动性转松下,性价比更优的港股红利资产望迎资金增配。中长期来看,政策强化分红监管,叠 加低利率环境下长期资金入市,红利资产具备配置价值。 相关产品,及截至发稿涨跌幅: 港股市场银行含量最高(64%):港股通金融ETF(513190),+1.3%,一键打包银行、金融、证券、保险的 港股金融公司,囊括了建设、工商、等头部银行,以及保险龙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还有龙头券商中 信证券。 消息面上: ①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同比+0.9%,归母净利润同比+1.5%,三季度核心营收净利息收入增速边际改 善, ...
美联储降息至3.75%-4.00%,港股或迎布局良机,如何布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0:42
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3.75%-4.00%,这是为连续第二次会议降 息,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的第五次降息。美联储鲍威尔在会后表态谨慎,暗示12月可能暂停降息, 称"远非确定"。 尽管鲍威尔释放"暂停"信号可能引发短期波动,但降息周期确立的整体方向未变。港股估值处于历史相 对低位,美联储政策转向或成为中长期布局契机。投资者可关注对利率敏感的超跌优质标的,比如港股 通金融ETF(513190)同时警惕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风险。 市场反应剧烈,交易员下调12月降息预期至65%,美股盘中跳水,美债收益率飙升。美联储持续降息通 常利好港股市场。一方面,利率下降缓解港股的流动性压力,尤其对科技、金融等对利率敏感板块形成 支撑;另一方面,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将改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提振港股市场情绪。 ...
险资举牌次数再创新高,这类资产是挚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9 14:27
险资举牌总体情况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达31次,突破2020年阶段性高点,创2015年有披露记录以来新高 [1] - 平安资产近日买入327.8万股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升至18.04%,此次投资委托人大概率仍是险资 [1] - 险资红利策略可能已告别"买买买"的1.0阶段,进入精挑细选、左右平衡的2.0阶段 [1] 投资领域与标的特征 - 今年险资共举牌24只股票,涉及领域主要为金融业和公用事业,还包括电气设备、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等 [1] - 低估值、高股息是险资投资相关标的的重要原因 [1] - 以农业银行H股为例,中国平安买入均价从年初4.2257港元升至10月20日的5.6306港元,股息率年初达5.95%,目前降至4.4%左右,但仍较当前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利差 [1] 主要机构投资风格 - 中国平安为扫货式风格,选定股票后持续买入重仓持有,今年举牌标的全部为金融股,包括邮储银行H股、招商银行H股、农业银行H股、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 [2] - 其他公司选股风格较为分散,例如长城人寿举牌标的包括中国水务、大唐新能源、秦港股份和新天绿能等,涉及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行业 [2] 相关投资工具参考 - 效仿险资投资H股银行,可选择港股通金融ETF,其H股银行权重约60% [2] - 若希望风格分散,可选择港股央企红利ETF,其选股范围圈定在港股通范围内央企,在市值管理考核要求下分红更为长虹 [2]
进入四季度,险资再度对银行股开启“扫货”模式!都买了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7 10:33
公司增持行为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0月10日增持邮储银行H股641.6万股 [1] - 中国平安旗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增持招商银行H股 [1] - 今年以来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险资频繁增持银行H股,并呈现选中标的后持续加仓的特点 [1] - 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等上市银行H股受到险资青睐 [1] 行业投资偏好 - 险资偏好银行股的主要原因在于银行板块股息率普遍较高 [1] - 中证银行指数截至10月16日近12月股息率为4.07% [1] - 港股通金融ETF跟踪的指数同期股息率为5.06% [1] - 在低利率环境下,高股息率资产的性价比凸显,吸引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持续流入 [1] - 当前市场风格切换,避险情绪升温下,此类高股息资产更受青睐 [1]
ETF午间收盘:大数据产业ETF涨4.41% 房地产ETF跌1.57%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3:59
市场整体表现 - ETF市场午间收盘涨跌不一,呈现分化格局 [1] 表现优异的行业与ETF - 大数据产业ETF上涨4.41% [1] - 创业板新能源ETF鹏华上涨4.05% [1] - 云50ETF上涨3.97% [1] 表现疲软的行业与ETF - 房地产ETF下跌1.57% [1] - 港股通金融ETF下跌1.34% [1] - 地产ETF下跌1.28% [1]
ETF午评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AI硬件回调居前,通信设备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跌逾6%,云计算ETF跌5.4%
搜狐财经· 2025-09-02 11:5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下跌 沪指跌0.79% 深成指跌2.21% 创业板指跌2.9% 北证50指数跌1.28% [1] - 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达19304亿元 较上日放量840亿元 [1] - 全市场超4400只个股下跌 [1] 行业板块表现 - 算力硬件、军工装备、消费电子、数字货币概念股跌幅居前 [1] - 贵金属、银行、旅游及酒店板块表现相对活跃 [1] - 大金融板块表现活跃 银行ETF天弘和银行ETF南方分别涨1.29%和1.26% [5] - 公用事业板块走高 嘉实基金绿色电力ETF和鹏华基金公用事业ETF分别涨1.1%和1.01% [5] - 标普消费ETF涨2.86% [5] ETF产品表现 - 新能源车电池ETF跌9.97% [5] - AI硬件板块全线回调 通信设备ETF跌6.49% [5]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国泰和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宝均跌6% [5] - 云50ETF和云计算ETF广发均跌5.4% [5]
南向资金再破200亿大关!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迎配置价值新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1:05
南向资金流动 - 8月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234 26亿港元 继7月25日后再破200亿大关 [1] - 南向资金流动受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影响 劳动力市场降温迹象明显 [1] 宏观经济与政策 - 美国失业率回升至4 2% 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 消费者支出创疫情以来新低 为9月降息铺平道路 [1] - 港交所IPO机制优化 建簿配售最低比例下调至40% 提升新股发行效率 [1] - 财政部8月8日恢复征收国债利息收入增值税 影响债市配置 利好红利股等类债券股 [1] 港股市场展望 - 港股短期或进入整固期 整固后有望再战高位 支持因素包括关税冲突缓解 中美关系改善 美国降息周期重启 中国经济筑底回升 [1] - 港股估值低于环球主要市场 盈利前景逐步改善 预期资金持续流入 尤其是北上资金 [1] 长期投资策略 - 利率下行环境下 稳定高额股息收入有助于险资长期稳健运作 匹配保险业务需求 [2] - 个人投资者可考虑指数投资工具 如港股通金融ETF 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分散风险 [2]
吸金,超155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14:41
港股通ETF资金流入 - 过去一周港股通ETF资金净流入超155亿元,成为股票ETF吸金主力 [1] - 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相关ETF单日净流入20.26亿元,近5个交易日累计流入超94亿元 [3] - 跟踪香港证券的相关ETF近5个交易日资金流入超38亿元 [3] 股票ETF市场表现 - 上周五股票ETF资金净流入2.54亿元,港股市场ETF净流入36.09亿元,宽基ETF净流出27.23亿元 [3] - 宽基ETF规模下降162.71亿元,创业板指数相关ETF单日净流出9.22亿元 [3] - 沪深300ETF、中证500ETF、科创50ETF、创业板ETF等宽基ETF过去一周资金净流出居前 [6] 基金公司ETF资金流向 - 易方达基金旗下黄金ETF净流入3.6亿元,A500ETF易方达净流入3.4亿元,香港证券ETF净流入1.9亿元 [3] - 华夏基金上证50ETF单日净流入11.34亿元,规模达1674.4亿元,恒生科技指数ETF净流入1.88亿元 [4] - 易方达香港证券ETF、富国港股通互联网ETF、华泰柏瑞恒生科技ETF过去一周净流入分别达38.56亿元、34.48亿元、30.68亿元 [5] 债券ETF市场表现 - 科创债ETF易方达过去一周资金净流入超41亿元,博时可转债ETF净流入超34亿元,南方科创债ETF净流入超28亿元 [5] - 科创债ETF成为债券市场ETF吸金主力 [1] 市场观点与基本面 - 港股科技板块或更受益于AI产业叙事,业绩有望加速释放,外资可能逐渐回流 [5] - 中国科技龙头企业股票相比美国科技股展现出更高的性价比 [5] - 南下资金大幅流入背景下定价权强化,未来或仍有增量空间 [5] 市场指数与成交 - 上周五上证指数跌0.37%,深证成指跌0.17%,创业板指跌0.24% [2] - 沪深两市成交金额接近1.6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3377亿元 [2]
考核“指挥棒”升级!保险“长钱”入市更顺畅!个人投资者如何“借东风”?
搜狐财经· 2025-07-24 21:55
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升级 - 财政部发布通知升级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标准 全面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 实现制度性突破 [1] - 考核指标调整: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三年周期"调整为"当年度+三年周期+五年周期" 权重分别为30% 50% 20% [1] - 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同步调整为多周期指标 权重分配与净资产收益率一致 [1] - 新机制将推动保险公司更注重长期收益 防范短期行为 降低市场短期波动对当年评价的影响 [1] 保险资金投资现状与空间 - 截至2024年底 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 距离25%政策上限仍有提升空间 [1] - 长周期考核是提升资金股票投资稳定性和积极性的关键举措 [1] 险资配置策略变化 - 在利率下行环境下 险资正降低预定利率 同时增加对低估值高股息标的的配置 [2] - 稳定高额股息收入有助于险资长期稳健运作 更好匹配赔付需求和资金运用计划 [2] 个人投资者参考建议 - 个人投资者可通过指数投资工具(如港股通金融ETF 港股央企红利ETF)分散风险 实现类似险资的稳定现金流效果 [2]
A股,重大利好!
中国基金报· 2025-07-21 10:38
核心观点 - 财政部《通知》通过拉长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关键指标的长周期考核(三年、五年权重提升至70%),引导险资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稳健投资,破解"长钱短投"困境 [14][16] - 长周期考核机制将提升险资权益投资比例,若权益配置提升至15%可带来超3.5万亿元增量资金,对A股形成支撑 [14][24] - 低利率环境下,险资可通过增配权益资产(如高股息、科技成长板块)提升长期收益率,预计年化收益可提升1.5%至2% [28][31] - 险资入市将推动A股风格向"高股息为盾,科技成长为矛"转变,红利资产和优秀成长板块有望受益 [31][32] - 公募基金在险资权益投资中扮演关键角色,指数化工具、专户业务和低波红利产品将迎来发展机遇 [35][36] 政策影响 - 考核机制调整将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的考核权重设为"当年30%+三年50%+五年20%",长周期指标占比达70% [14] - 政策组合拳包括下调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扩大长期股权投资试点(已批1720亿元)、优化考核机制等 [20][21] - 一季度险资增配股票近4000亿元,当前股票和基金投资比例13.3%,未来增配10个百分点将带来3.5万亿元增量资金 [20][24] 市场影响 - 险资持股周期延长有助于平抑市场非理性波动,形成价值投资正循环 [14][17] - A股投资风格将从短期投机转向长期稳健,高股息、高成长、大盘蓝筹板块将受益 [32][33] - 险资偏好"哑铃型"配置:大盘红利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和长期成长板块(如科技、医药、先进制造) [31][32] 行业机会 - 公募基金三大业务机遇:指数化工具(红利ETF、港股通金融ETF)、专户业务(定制化账户)、低波红利产品 [35] - 险资将重点配置符合三条标准的红利板块:稳定每股股息、较低估值、一定股息率 [31] - 电子、机械、半导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成为险资调研焦点 [32] 数据参考 - 截至2024年底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距离25%政策上限有较大空间 [23] - 2004-2024年险资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高于净投资收益率约70个基点 [27] - 2025年险资举牌19次,银行股占比超60%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