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原丝

搜索文档
超1178亿元!化工巨头又一项目公示,涉及尼龙、POE、PI等
DT新材料· 2025-08-06 00:04
山东裕龙石化项目概况 - 项目总投资额达1178.58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48个月,选址于5号岛,成陆面积700.15公顷,本次申请用海面积639.3548公顷 [2] - 项目采用混合所有制,由民企南山集团控股、国企参股,是山东省产业升级标杆工程,规划建设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产能 [2] - 项目于2020年6月获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批准转为规划项目,同年完成环评、用海审批并开工,目前处于加速建设阶段 [3] 产业链布局 - 上游原料:采用甲烷干重整工艺制取CO、甲醇、H2等基础原料 [2] - 中游产品:包含PX衍生系列(PTA、PTT、PBT等7类产品)[2] 苯乙烯衍生树脂(ASA、MBS)[5] 乙烯衍生材料(醋酸乙烯、POE等8类,其中POE产能40万吨/年)[5] - 高端材料:布局碳纤维原丝、聚异丁烯(2万吨/年)、尼龙66(40万吨/年)、PI树脂/膜等特种材料 [5][5][5] 行业活动动态 - 将举办高分子产业年会,涵盖政策、市场、AI赋能等7大主题论坛,包括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细分领域 [6][7][8] - 设置特色活动:CEO战略研讨会、科技成果路演、国际合作对接等,同期举办"新塑奖"评选 [8] - 展览展示区包含企业产品设备展、科研成果对接等板块,覆盖高分子材料全产业链 [8]
吉林化纤,增长65%
DT新材料· 2025-07-08 23:32
中国碳纤维产业突破结构性过剩预期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碳纤维产业突破市场"结构性过剩"预期,吉林化纤碳纤维销量同比增长65%超过2.5万吨,全年预计突破5.6万吨 [3] - 下游复材与制品产量同比增长5.9倍,产能利用率和内部消化能力持续上升 [3] - 增长核心来自以终端场景为导向的产品结构调整,完成对中国商飞、大疆、宁德时代等关键客户的测试认证并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3] 吉林化纤的技术路径与市场突破 - 公司原丝和碳化产品自用率分别达到91%与50%,实现从原料到复材成品的高比例闭环制造能力 [5] - 制造模式保障批量交付性能一致性,有效平衡市场波动对企业成本端的压力 [5] - 在风电、航空辅助结构、工业无人机和结构性电池壳体等中压场景实现市场突破 [5] 国内碳纤维产业集群形成 - 中复神鹰在连云港、宁夏布局高性能碳纤维基地,启动T800级产品中试,建立从原丝制造到结构件设计的一体化平台 [6] - 光威复材具备T800S、M40J等多个等级产品体系,在一级承力件应用保持技术优势 [6] - 企业形成从高端到中端、从高模到高强的多层级技术矩阵,满足分级市场需求 [6] 下游复材应用企业布局 - 中车青岛四方与中车长客在碳纤维动车车体、轨道交通轻量化构件中实现多项示范应用 [8] - 金风科技、运达股份等整机厂商协同开发多主梁、复合壳体等中大型构件 [8] - "十四五"期间碳纤维复材被纳入先进基础材料核心攻坚目标,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和中试平台 [8] 行业竞争焦点与国际竞争力 - 行业竞争焦点从"单点性能指标"向"系统集成适应性"过渡,强调工艺节奏适配、批量稳定供应和协同设计流程 [10] - 中国碳纤维逐步走出"低端替代"思维,在中模量、中应力、大尺寸复材部件领域形成错位竞争能力 [10] - 行业聚焦核心技术、产业链整合以及产业构建等复杂问题,迎来"系统工程化"加速落地的窗口期 [10] 碳材料大会与展览信息 - Carbontech2025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将围绕半导体、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举办 [12] - 预计吸引50000+专业观众,1000+行业CEO,2000+终端用户参与 [12] - N2高端装备碳材料馆将集中展示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压力容器、光伏等领域用碳基制品 [13]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多批重要卫星近期成功发射,关注星图测控等北证航空航天稀缺标的
开源证券· 2025-06-08 16:30
卫星发射与航空航天标的 - 2025年6月6日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4组卫星,5月14日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首批12颗卫星[2][12][13] - 北交所在航空航天/军工方向有15家标的,总市值642.57亿元[11][15][16][17] - 星图测控2024年营收2.88亿元增25.90%,归母净利润8497.44万元增35.68%;2025Q1营收0.44亿元增34.49%,归母净利润1340.27万元增10.35%[2][16][18][19] 北证行业表现 - 本周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消费服务、医药生物五大行业平均涨跌幅分别为+1.37%、+4.59%、+3.10%、+1.49%、+2.15%[3][22] - 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化工新材、消费服务行业市盈率中值分别升至44.6X、95.9X、40.9X、59.2X,医药生物降至44.7X[3][22] 科技新产业情况 - 本周北交所科技新产业149家企业中100家上涨,区间涨跌幅中值为+1.72%,众诚科技等涨幅前五[4][35] - 149家企业总市值由4492.66亿升至4595.74亿,市值中值由22.95亿升至22.97亿,市盈率中值由55.2X降至54.8X[4] - 智能制造、汽车、信息技术产业市盈率TTM中值升至46.2X、35.3X、94.8X,电子降至64.9X[4] 公司公告 - 科润智控中标3000万元项目,华信永道中标906万元/年、服务期3年项目[5][57][58] - 多家公司获专利证书,同享科技海外投资,凯大催化战略合作,派诺科技子公司完成登记[5][57][58] 风险提示 - 存在宏观经济环境变动、市场竞争、数据统计误差风险[6][59]
2025年中国腈纶供需及进出口现状简析,国产替代进程深化,净出口实现逆转[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4 09:43
腈纶产业发展概述 - 腈纶是一种由丙烯腈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用于制造聚丙烯腈纤维 [2] - 腈纶纤维具有耐候性、耐日晒、耐化学试剂等优点,但吸湿性和耐磨性较差 [2] - 腈纶纺织品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等领域,可通过纯纺或与天然纤维混纺满足不同需求 [2] 腈纶行业政策背景 - 政策聚焦环保治理与产业升级,化纤行业被纳入重点环境风险管控对象 [5] - 国家发改委将粘胶短纤维等纳入节能降碳改造范围,推动行业绿色技术发展 [5] - 地方政府通过产业园规划推动产业集群补链强链,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6] 腈纶行业产业链 - 上游以丙烯腈为核心原料,中游通过聚合工艺形成差别化纤维制造能力 [8] - 下游对接纺织服装、装饰材料及工业用布领域 [8] - 头部企业通过自建丙烯腈装置强化成本控制,并向碳纤维原丝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 [8] 腈纶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生产全球30%以上的腈纶织物和服装,拥有最大的腈纶服装市场 [10] - 2019-2024年产量从58万吨波动回升至62万吨,需求量由64.3万吨微降至61.93万吨 [10] - 2024年供需缺口收窄至0.07万吨,表明国产替代进程深化 [10] 腈纶产业进出口贸易 - 2019-2024年进口量从8.9万吨缩减至4.44万吨,出口量从2.6万吨攀升至4.51万吨 [12] - 2024年实现净出口逆转,标志国产腈纶国际竞争力提升 [12] - 产品结构向高端户外面料、阻燃纤维等特种领域倾斜,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市场成为新增长点 [12] 腈纶产业企业竞争 - 吉林化纤凭借原丝技术积累稳居全球第一梯队,2020-2024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9.6% [14] - 中石化上海石化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巩固市场份额 [14] - 国际巨头通过大丝束原丝技术抢占碳纤维赛道,行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14] 吉林化纤集团 - 拥有大规模腈纶纤维生产能力,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短纤、长丝等 [16] -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出碳毡、可降解纤维等新品,品种从18个增至200余个 [16] - 2023年营业收入37.37亿元同比增长1.8%,2024年营收38.8亿元同比增长3.9% [16] 腈纶产业发展趋势 - 将加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目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削减30%以上 [18] - 开发超细旦阻燃腈纶、导电智能纤维等特种材料,切入新能源汽车、医疗传感器等新兴领域 [18] - 差异化产品占比将明显提升,配套建设数字化柔性生产线支撑定制化订单 [18]
2025年吉林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壮大“四个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36
吉林市宏观经济分析 - 2024年吉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33.2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0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90.6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842.50亿元(增长4.7%)[2] - 202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2%,增速全省第一,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实现增长,累计盘活55户"双停"企业,新增产值40亿元[4] -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07个(总投资1845亿元),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3.3%和98.5%,产业投资占比达70%(提高23.3个百分点)[6] 吉林市产业结构与政策 - 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战略,推动化工、碳纤维、冰雪、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包括:化工产业产值增长20%(千亿级规模)、碳纤维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元(复材制品占比超25%)、冰雪产业打造世界超级滑雪大区(两大雪场接待游客均超百万人次)[8][9] - 2021年《吉林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目标3500亿元,增加值800亿元,工业企业户数700户以上,五年工业投资累计1500亿元,民营经济占比超60%[11] - 2024年出台《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若干举措》,涵盖财政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绿色化发展等8大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13] 化工产业 - 化工为吉林市第一大支柱产业,2023年石化行业营收下降4.8%,原油加工量925.3万吨(增长2.7%)[15] - 吉林化工园区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783亿元(占全市40%),其中化工产值770亿元(占全省50%以上),招商引资资金同比增长27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17] - 2025年规划重点包括:吉化转型升级项目投产(乙烯、丙烯腈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ABS产能全国第一),精细化工比重提升至45%,实施20个延链补链项目[9] 碳纤维产业 - 吉林市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纤维产能全国第一,2023年产量11.1万吨(增长38.3%),形成原丝—碳丝—复材—制品完整产业链[19][21] - 吉林化纤集团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原丝覆盖1K-50K系列,T300-T700级产品稳定量产,2022年12000吨碳纤维项目投产[19][21] - 2025年计划推动碳谷3万吨原丝二期、吉化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建设"零碳"制品产业园,拓展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等应用领域,自用原丝比例提升至80%[9]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布局低空经济、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1][24] - 强化创新引领,通过技术攻关、科技招商、成果转化等手段推动产业链提质,支持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24] - 区域差异化发展案例:龙潭区聚焦数字化/低碳化转型(依托吉石化项目),舒兰市打造"大米城""钼城"等特色产业集群[13]
吉林碳谷(836077)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19:15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是2025年5月27日,通过网络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公司总经理李凯先生和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卢贵君先生 [3] 行业与公司发展情况 - 受内外环境影响,国内碳纤维行业自2023年出现阶段性调整,2024年末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当前市场朝积极方向发展 [5] - 公司在机遇与挑战下,以降本、提质为主线提升整体规模、研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 [5] 产品应用领域 - 公司产品主要是碳纤维原丝,碳化后可应用于风电、体育休闲用品、低空经济、建筑材料、汽车、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 [6] 研发投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9.02%,研发集中在高端碳纤维研发推进、民用和工业用品质提升以及工艺技术升级 [7] - 2024年度研发支出6,839.88万元,占营业收入4.27%,新增发明专利8个,重点在研项目9个,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 [7] 利润与发展平衡 - 公司看重短期利润和长期发展,2024年业绩下降仍坚持对未来投入,研发新产品保障未来持续盈利 [7]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18亿元,较去年同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增加2.7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变化46.63%,主要因销售回款现金增加及承兑汇票到期,资金周转良好无不利影响 [8][9] 市场占有率情况 - 2024年公司碳纤维原丝产品市占率保持在50%以上,通过优化产品性能、与下游公司共同研发新产品、参与市场新应用开发、拓展海内外市场等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 [10] 海外市场目标 - 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碳纤维原丝供应商,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原丝供应商,未来坚持技术提升并积极开拓新市场、新客户 [11]
吉林碳谷(836077)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19:55
分组1: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16日,地点在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 [3] - 参会人员为网络投资者,接待人员有公司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和保荐代表人 [3] 分组2:项目建设与产能情况 - 3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原丝项目一期处于试生产调试状态,投产后预计提升产能 [3][4] - 公司目前整体产能约16万吨,在建产能约3万吨,投产安排综合考虑多因素 [6] 分组3:产品相关情况 - 高性能碳纤维原丝碳化后性能可达T800及以上 [4] - 公司有20条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可满足不同领域需求 [4] - 未来兼顾提升中小丝束产品性能并推出新的大丝束产品 [5] - 产品种类包括1K - 50K碳纤维原丝,3K碳纤维原丝需求上升 [9] 分组4:成本与市场情况 - 国产油剂项目处于建设与试验阶段,量产后预计降低国内碳纤维领域成本 [7] - 公司占据国内约50%的市场份额,未来坚持技术提升,开拓新市场和新客户 [8][9] - 公司持续与高校、下游企业合作研发,关注新应用以扩大产品应用和开拓终端市场 [9] 分组5:股价维稳措施 - 公司注重价值管理和传递,未来根据市场情况择机采取措施稳定股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