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性能服务器
icon
搜索文档
智微智能(001339)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盈利能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01 06: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9.47亿元,同比上升15.29%,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上升80.08%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0.95亿元,同比上升12.31%,归母净利润5959.53万元,同比上升36.7% [1] - 毛利率24.4%,同比增28.0%,净利率9.31%,同比增52.82% [1] - 每股收益0.41元,同比增78.26%,每股经营性现金流1.05元,同比减45.49% [1] - 货币资金17.01亿元,同比增31.59%,应收账款4.96亿元,同比减34.56% [1] - 有息负债4.87亿元,同比增147.88% [1] 财务变动原因 - 货币资金增加因客户回款增加 [3] - 应收款项减少因客户回款增加 [3] - 预付款项增加1572.29%因订单增加导致备货需求上升 [3] - 存货增加60.22%因大项目备货及备件增加 [3] - 合同负债增加604.0%因客户预收款增加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45.34%因供应商预付款增加 [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加519.58%因理财产品到期赎回 [3] 业务结构 - 行业终端业务收入25.97亿元,占比64.38%,包括PC、教育办公等产品 [6] - ICT基础设施业务收入6.31亿元,占比15.65%,包括服务器、数据通信等产品 [6] - 工业物联网业务收入1.51亿元,占比3.75%,包括机器人控制器等产品 [8] - 智算业务收入3.01亿元,占比7.46%,包括高性能服务器销售等 [8] 市场预期与机构持仓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3.0亿元,每股收益均值1.2元 [4] - 金鹰民安回报定开A基金持有34.20万股,新进十大持仓 [5] - 金鹰元丰债券A基金持有24.00万股,新进十大持仓 [5] - 金鹰民丰回报定期开放混合基金增仓至4.80万股 [5]
宁夏打造“中国绿色算力之都”
中国新闻网· 2025-06-05 08:54
宁夏算力产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宁夏智算项目投资、标准机架、智算算卡、算力规模同比实现"四个翻番" [1] - 算力综合指数进入全国前10 算力质效分指数位居全国第6、西部第1 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第2、西部第2 [1] - 已建成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9个 在建数据中心项目27个 标准机架数达14.2万架 [1] - 建成智算算卡11.6万张 算力规模7.4万P 中卫数据中心集群智算规模全国十大集群排名第3 [1] 宁夏发展算力产业的优势条件 - 气候凉爽干燥 全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 属中国最适宜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一类地区 [1] - 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拥有丰富绿电资源 [1] - 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双节点"省区 [1] 宁夏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 - 2024年出台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1] - 2024年5月提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增长极" 建设"中国绿色算力之都" [1] - 2027年底数字经济规模目标2700亿元 占经济总量40%以上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640亿元 较2021年翻番 [2] - 2030年目标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基本建成"中国绿色算力之都" [2] 宁夏算力产业生态建设成果 - 引进培育电子专用材料、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高性能服务器、智能穿戴制造等项目 电子制造集聚发展初具规模 [2] - 20多个大模型在宁夏落地训练 1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落地应用 形成40多个典型应用场景 [2] - 建成智慧教室、智能实验室、智慧梦工坊1200多家 186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2] - 培育106个企业级、13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26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2]
慧与科技(HPE.US)Q2业绩超预期 关税阴霾有望削弱引盘后大涨
智通财经· 2025-06-04 09:14
业绩表现 - 第二财季销售额同比增长6%至76.3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74.6亿美元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为38美分,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3美分 [1] - 公司上调全年盈利指引,预计每股收益为1.78-1.90美元,原指引下限为1.70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80美元 [2] 股价与市场反应 - 报告发布后股价一度上涨近5%,截至发稿夜盘上涨3.6%至18.33美元,但年内累计跌幅仍达17% [1][2] 关税影响 - 预计全年调整后利润受关税负面影响为每股4美分,低于此前预期的7美分 [2] 行业趋势与业务表现 - 人工智能浪潮推动高性能服务器需求,AI系统收入达10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7.98亿美元 [3] - 竞争对手戴尔最近一季的AI服务器收入为18亿美元 [3] - 由于需配置昂贵AI芯片,该业务线利润率较低 [3] 投资者动态 - 激进投资者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持有公司15亿美元股份,正对其施压 [3] - 首席执行官拒绝置评与Elliott的具体互动 [3] 财务展望 - 预计全财年营收在剔除汇率波动后将增长7%-9%,原指引为7%-11% [3]
5.55亿元算力服务大单,突然生变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07:41
合同变动 - 莲花控股孙公司莲花紫星与上海X国企签署的5.55亿元高性能算力服务合同因CⅨ公司未能确定交货计划而终止 [1][2] - 莲花紫星向CⅨ公司发出解除合同告知函,原租赁合同权利义务即刻终止 [2] - 莲花紫星与上海X国企签订补充协议,同意支付200万元补偿金并终止原合同 [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37.77% [2] - 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105.19% [2] 业务影响 - 合同终止未对公司经营独立性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 - 公司尚未向上海X国企提供算力服务及运维服务 [2]
智微智能(001339) - 2025年4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7 20:54
财务情况 -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 40.34 亿元,同比增长 10.06%,归母净利润 1.25 亿元,同比增长 280.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20.93 亿元 [2] - 2024 年底总资产 51.25 亿元,应收账款及存货金额为 17.29 亿元,较同期 15.69 亿元同比增加 1.60 亿元(+10.20%),应收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余额合计 1.23 亿元,较同期余额 0.90 亿元同比增加 0.33 亿元(+36.71%) [2][5]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52 亿元,同比增长 19.35%;归母净利润 4212 万元,同比增长 226.89%,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的净利润为 1.60 亿元 [2] - 2025 年一季度转回信用减值损失 0.21 亿元,应收账款较 2024 年底减少约 4.52 亿元(-51.82%),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0.16 亿元,转销 0.16 亿元 [6][7] 业务板块 行业终端 - 2024 年营业收入 25.97 亿元,同比增长 3.65%,PC 板块收入因新客户和新品类拓展增长高于行业增速,教育办公及其他行业终端因需求不足略有下滑 [3] 基础设施 - 2024 年营业收入 6.31 亿元,同比下滑 7.73%,数据通信、网络安全业务因价格竞争加剧及需求下滑拖累整体板块,下滑幅度超 20%,服务器、工作站等产品受益于 AI 高需求同比增长近 100% [3] 工业物联网 - 2024 年取得显著行业客户拓展成果,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营业收入 1.51 亿元,同比增长 47.88% [3] 智算业务 - 2024 年新增业务板块,实现快速增长,营业收入 3 亿元,净利润 1.74 亿元,归属公司净利润 8879 万元 [3] 业务规划 - 智算业务围绕 AI 算力规划与设计、设备交付、运维调优等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后续规划提供潮汐定价等更灵活的计费与定价模式 [3] - 持续拓展智算相关服务业务,如运维调优、算力调度管理等,提升盈利能力 [4] 资产减值 2024 年情况 - 信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金额 1,187.19 万元,较 2023 年减少 713.52 万元(下降 37.54%),因客户回款增加 [5] - 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0.21 亿元,较同期增加约 600 万元(+42.50%),因存货规模增加 [5] 2025 年展望 - 加强客户应收账款管控以及存货管控,降低信用减值损失计提 [6][7] 预付款情况 - 2024 年底预付账款较 2023 年底增加 90.93%,系预付智算业务材料采购款,已于 2025 年 1 季度转入存货 [7] - 2025 年预付账款增加为智算业务新订单备货增加产生 [7] 费用情况 - 2024 年股权激励支付费用 3500 万元,2025 年预计 1800 万左右,会根据实际回购情况调整 [7] - 近 3 年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较 2022 年下降 0.78%,较 2023 年下降 1.02%,因降本增效,包括控制研发材料耗损、强化研发产出率、调整产品结构等 [7] 外围影响 -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中境外业务收入占比 8.33%,影响相对有限,客户集中在欧洲及亚太区域 [7] - 原材料采购坚持多元化策略,海外采购以亚太为主,政策不明朗时做了 CPU 储备,已恢复正常,与国内主流芯片及元器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