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驾看AI Agent落地范式
2025-09-15 22:57
AI 应用商业化或迎来爆发窗口,类比移动互联网发展,首款 iPhone 发 布三年后迎来应用爆发期,预计 ChatGPT 发布三年之际或出现类似拐 点,关注各行业落地拐点及投资机会。 2024 年三季度起,AI 产品化进程加速,OpenAI 的 O1 Pro 模型实现推 理能力飞跃,将计算重心转移至推理阶段,提升逻辑、数学和规划任务 性能,标志着模型从参数驱动向能力驱动转变。 AI 智能体发展主要有嵌入式、共治和 Agent 模式,当前 Agent 模式为 主流,核心在于规划能力、工具使用和记忆能力,这些能力考验大模型 底层能力,是未来投资的重要方向。 推理方式兴起使 AI 从模式识别转向逻辑化思考,OE 模型支持多步思维、 模块化工具调用、上下文保持和状态跟踪,提升 AI 自主决策和过程规划 能力,为 Agent 应用打通闭环。 Copilot 模式嵌入现有产品提高效率,商业价值在于溢价,而 AD 模式采 用目标与执行架构,降低复杂度提升用户体验,实现明确功能分配及商 业化,AI 货币化程度取决于替代人力的程度。 Q&A 当前 AI 产业发展是否已达到商业化落地的拐点?如何观测这一拐点? 从整体 AI 产业 ...
杰瑞股份20250915
2025-09-15 22:57
**杰瑞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天然气开发、油气装备制造、EPC工程总包、燃气轮机及发电机组租赁[2][4][6] * 公司为杰瑞股份 业务覆盖全球主要油气产区 核心业务包括钻完井设备及配件、油气工程及油田技术服务[3] **核心业务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天然气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 新订单增长约45%[2][9] * 上半年新签含税订单约100亿元 同比增长近40% 预计全年订单超230亿元[5][12] * 预计2025年整体业绩31-32亿元 2026年38-40亿元[12] * EPC订单毛利率超30% 相比历史20%-26%水平显著提升[2][7] * 发电机组租赁业务毛利率高达50%-60%[5][11] **市场定位与全球布局** * 公司是全球压裂设备龙头 业务遍布中国、北美、中东和北非[3] * 采取"设备+工程+投资"模式深耕国际市场 中东地区贡献约60%在手EPC订单[2][8] * 在中东和北非拥有较强进入和主导权 在EPC承揽和核心设备方面表现出色[8] * 全球布局稀缺性提升 产能风险和需求风险敞口较小[16] **技术与产品突破** * 自主研发7000型电驱压力设备打破国际垄断 体积缩小且作业效率提升[10] * 形成全产业链技术覆盖 从天然气开发到储运及终端环节[7] * 压缩机组等产品全球市占率不断提升[2][7] * 在北美工厂实现本土化组装与备货 成本控制和交付周期优于竞争对手[10] **产能建设与战略实施** * 布局中东装备产业园并在烟台扩展产能以应对海外订单增长[2][9] * 2008年将产能建设至美国休斯顿 可能增加零部件当地制造能力[10] * 通过技术积累和产能分布实施工业设备出海战略[10] **新兴业务拓展** * 发电机组业务从售卖配套拓展至租赁模式 客户从油气行业扩展至市政、数据中心、挖矿等领域[5][11] * 拥有西门子和索拉燃气轮机合作订单 预计下半年出货10多台6兆瓦燃气轮机 部分供应北美数据中心客户[14] * 核心驱动力从油的资本开支转向气的资本开支为主导[13] **订单与项目里程碑** * 中标巴林国家石油公司22亿元左右的天然气增压站EPC项目 自主制造30台压缩机[7] * 参与伊拉克曼苏里亚气田项目并以EPC总包身份获取订单 实现利润分成和长期收益[6] * 在科威特、阿联酋等地斩获多个EPC订单[8] **市值与估值预期** * 当前市值约480亿元 明年估值水位有望达550亿及以上[15] * 2025年估值略超15倍 2026年估计11-12倍[15] * 随着订单持续超预期 目标市值可能超过700亿元[15]
百隆东方20250915
2025-09-15 22:57
**百隆东方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基本情况与行业地位** * 百隆东方是全球色纺纱行业龙头企业 与华孚时尚在国内市场形成寡头竞争格局[3]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但其创始人自1989年即开始从事色纺纱业务 拥有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3] * 公司自2020年以来分红率一直维持在80%以上 并计划继续维持高分红政策[2][3] **二 财务表现与核心驱动因素** * 2025年上半财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40% 主要受益于毛利率改善和投资收益增加[2][7] * 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为7.1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70%[2][7] * 棉花是主要原材料 占成本结构的70% 棉价波动对公司利润率有显著直接影响[2][3][4] * 公司毛利率与棉价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棉价上涨时产品售价随之上涨 低价库存使毛利受益[2][4] **三 行业概况与竞争格局** * 全球色纺纱市场规模相对稳健 中国市场约为600多亿元[5] * 色纺纱相比其他纱线具有环保、时尚等优势 用于中高端面料 其市场份额在逐年提升[5] * 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包括行业经验、资金要求和环保指标等因素[2][5] * 东南亚国家如印尼和印度虽有一定规模 但整体实力不及百隆东方[6] **四 核心竞争优势** * 产能布局优势:公司80%以上的产能位于越南 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下 相较于印度等竞争对手具有显著的关税优势[2][8] * 客户资源优势:深度绑定申洲、优衣库和Nike等顶级客户 其中第一大客户申洲贡献约30%的收入[2][8] * 采购与定价能力:由于采购规模大 在原材料端具备成本优势 同时能够将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下游客户[8] **五 投资建议与关注点** * 基于明确的业绩快速增长、高分红政策以及估值安全边际 建议增持[2][7] * 建议投资者关注其海外产能布局带来的市场份额提升机会[2][7]
铜板块有望迎来主升浪
2025-09-15 22:57
摘要 宏观情绪转好及降息预期提振铜价,资金从黄金转向铜,前期铜价相对 滞涨,市场做多意愿增强。 全球铜矿供给受多重因素影响趋紧,包括矿山停产、矿震及谈判僵局, 预计 2025 下半年至 2026 上半年为供应最紧张时期,支撑铜价。 国内废铜市场受政策影响,不合规项目停止,再生铜杆开工率下降,废 铜产量预计继续下降,政策调整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 国内需求表现超预期,电解铜库存累积有限,7 月出口表现良好,电线 电缆行业开工率稳定,四季度需求旺季值得期待。 家电行业内需提供支撑,交通领域保持强劲增长,电力、交通和家电行 业在 Q4 均有旺季效应,地产端需求仍未见起色。 预计 2025 下半年至 2026 上半年全球铜供应紧张,或推动铜价创历史 新高,目标价位在 1.2 万至 1.4 万美元之间,以刺激矿产供应。 铜铝有色行业分红情况理想,公司承诺较高分红比例,冶炼业务成本优 势明显,建议重点关注铜铝有色行业,标配紫金矿业和洛阳钼业。 Q&A 铜板块有望迎来主升浪 20250915 近期铜价的表现如何?有哪些宏观因素影响铜价? 近期铜价在黄金价格持续创新高的背景下表现相对一般,但随着资金逐步流入, 铜价开始有所启动 ...
锂电主链边际向上,固态打开远期空间
2025-09-15 22:5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锂电行业 包括新能源汽车 储能 新能源重卡 固态电池等细分领域[1] - 核心公司包括宁德时代 先导智能 以及六氟磷酸锂 隔膜 负极材料 铁锂等材料环节的头部企业[2][3][15][16] 核心观点与论据 **锂电行业短期需求景气度高** - 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减半刺激短期需求 出现抢装行为[2] - 海外新车型周期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集中开启[2] - 设备厂商先导智能上半年新签订单超过百亿 同比增长超过70% 资本开支重新进入扩张周期[2] - 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已超过80% 有迫切的产能扩张需求[2] **储能市场转向市场化驱动** - 136号文后储能市场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驱动[4] - 电网侧和工商侧储能系统报价具有吸引力 二季度工商储系统报价达到4毛多水平[4] - 国内已有几个省份开放电力现货交易 通过容量价差 容量补偿和调控调频收益等方式增强储能盈利模式 预计未来在全国推广[4] **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快速提升** - 上半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突破22% 8月销量1.58万辆 同比暴涨170% 预计全年接近25%[5] - 行业普遍预测2027年渗透率将达50% 未来几年有翻倍以上增长空间[5][6] - 碳酸锂价格大幅下滑 电芯成本降低 充电设施完善和换电模式发展逐步解决购置成本高 充电慢等瓶颈[5][6] - 根据2024年国内90万辆重卡销量水平及单车平均带电量500度计算 2027年国内新能源重卡市场空间至少在250GWh以上 今年预计销量20万辆 对应百GWh级别市场需求 未来两年国内新增市场空间超过150GWh[8] **宁德时代需求预期及业绩** - 宁德时代给供应链的明年需求预期为1,100GWh 同比增长46%[9] - 今年实际排产接近700GWh 对应确收600-650GWh 业绩预期650-700亿元[9] - 根据明年1,100GWh预期 实际排产需上修至900GWh以上 对应确收800-850GWh 业绩预期需上修至900亿元以上 甚至可达1,000亿元[9] - 宁德时代在国内新能源重卡领域市占率达到67% 核心客户包括徐工 一汽 霞汽等国内主要制造商以及海外合作伙伴戴姆勒 在欧洲市场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维持45%-50%的市占率水平[17] **材料环节价格趋势** - 六氟磷酸锂集中度高 头部企业稼动率高 宁德时代超预期指引增强涨价确定性 加工费预计有接近5,000元的上行空间[3][11][12] - 隔膜市场行业底部已确立 边际向上 价格出现5%-10%的上行 基本回到去年年底水平 国内企业原则上不进行激进扩产 部分企业缩减隔膜产能扩建[3][13][14] - 铁锂市场将受益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加工费上涨可能性增加[16] - 负极材料在强贝塔环境下具有较大的上行空间 上台科技预计业绩超过10亿元 目前估值不到20倍[15] **固态电池发展前景** - 短期内将在9-10月份迎来工信部中期验收 并可能有设备招标 年底至明年车企将集中入册 对应2027年的量产装车时间节点[18] - 预计2030年前全固态电池保守预期为100GWh 更远期可达200-300GWh[18] - 包括硫化锂 锂金属负极 集流体等材料环节以及前段设备和整设备值得重点关注[18] 其他重要内容 - 新能源重卡的换电模式渗透较慢原因包括换电站投入成本较高及运营方需要备足电池[7] - 快充技术能够实现半小时以内的充电速度并满足4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 预计这种模式将在未来几年推动新能源重卡市场快速增长[7] - 海外市场也在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例如欧洲商用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目前在百分之十几水平 有较大增长潜力[8] - 市场普遍预期明年锂电需求增速为20%-25% 但考虑到储能和商用车带动因素 这一增速可能上修至25%-30%[9] - 宁德时代近期大涨主要由于其给供应链提供了乐观的排产预期 即1,100GWh 使得全市场对其明年的需求预期有所上修[10] - 从短 中 长期来看 整个锂电板块呈现向好的趋势[19]
液冷:星辰大海可期,坚定看好产业大趋势
2025-09-15 22:57
液冷:星辰大海可期,坚定看好产业大趋势 20250915 摘要 液冷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服务器侧和机房侧,现有液冷方案包括冷板式、 喷淋式和静默式,其中单向冷板式因其高热效率和经济性,成为当前及 未来几年的主流方案。 液冷技术发展受芯片和整柜功耗提升、PUE(电源使用效率)要求严格 以及全生命周期成本(TCO)驱动。高功率机柜中采用单向冷板式液冷 在经济性上已优于风冷。 液冷系统关键组件包括液冷板和 CDU(中央分配单元),分别占据约 30%的价值。快速接头在 AI 服务器中需求显著增加,环形管网及冷却塔 等构成液冷热管理系统。 2024 年英伟达发布液冷产品后,市场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预计 2025 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四五十亿元,2026 年增至七八十亿元。全球市场 2026 年有望接近千亿规模。 中国公司在全球液冷供应链中地位提升,部分公司技术已可与海外厂商 媲美。ASIC 链条倾向选择非 NV 体系公司,为中国公司提供机会,尤其 看好高价值量且具备升级逻辑的环节。 Q&A 数据中心的散热方案有哪些部分,液冷技术主要改变了哪些环节? 数据中心的散热方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服务器内部、机房内部和室外侧。现 阶段液 ...
AI浪潮下的上游材料机会:重点汇报铂科新材和博迁新材
2025-09-15 22:57
**AI算力驱动下的上游材料投资机会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于AI算力产业链上游的被动元器件及关键材料领域 包括电容 电感及其核心材料(如软磁粉芯 MLCC镍粉)[1] * 核心涉及两家上市公司:铂科新材(合金软磁粉芯 芯片电感)和博迁新材(MLCC镍粉)[1][10] * 产业链下游客户包括北美四大云厂商 英伟达 博通(获得超100亿美元AI芯片订单) MPS 英飞凌 三星 华为 阳光电源 比亚迪等龙头企业[2][4][6][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AI算力需求激增推动材料市场** * AI产业保持超高增速 尤其海外算力链(AI硬件芯片 PCB 光模块 液冷)驱动明显 北美主要云厂商给出乐观资本开支指引[2] * 算力要求提升对元器件提出耐大电流 耐高温 小型化 大容量需求 为被动元器件及材料带来投资机会[1][2] * 博通获得超过100亿美元的AI算力芯片订单印证行业高景气度[1][2] **铂科新材:受益芯片电感新业务** * 公司传统主业合金软磁粉芯应用于光伏逆变器 储能 新能源车DCDC升压电感 空调 UPS领域 曾受益于华为 阳光电源 比亚迪等驱动[4] * 新增长点芯片电感(贴片电感)采用自研铜铁共烧工艺 下游用于CPU GPU及HBM商业芯片[5] * 北美云厂商布局HBM芯片为其新产品提供应用空间 AI高算力需求(高功率 小型化 高性能)使传统铁氧体电感难以满足 软磁粉芯更适配高频高功率场景[1][5] * 未来低功率端侧应用(AI PC AI手机)也将提供空间[5] * 公司市值突破220亿 虽短期业绩增速不高 但产能与案子储备充足 明年业绩弹性较大 行情提前启动[1][7] * 分业务估值:主业软磁粉芯预计明年营收14亿 净利3.5亿 予25倍估值对应90亿市值 芯片电感业务明年预计营收10亿(英伟达B系列供货约3亿 MPS订单预期7亿) 净利率30%约3亿净利 予50倍估值对应150亿市值 粉末业务明年预计营收1.5亿 予25倍估值对应10亿市值 综合看合理市值可达250亿[9] **博迁新材:高端镍粉龙头独占鳌头** * 核心产品MLCC镍粉用于陶瓷电容器内电极 下游应用包括3C 通讯 汽车 工控等[10] * 全球仅博迁 金海 日本昭荣化学三家能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工业化生产小粒径MLCC镍粉 其中博迁技术更优[11] * 其80纳米镍粉为全球独家产品 已应用于AI服务器(三菱电机使用)并快速起量 持续满产[1][11] * AI服务器用MLCC电容需求比普通电容更大(同样尺寸容量更高或同样容量尺寸更小) 推动高容量高性能需求增长[11] * 镍粉粒径越小(如80纳米)体积越小(约为300纳米的1/64) 可平铺更多层于内电极 使导电性更好 电容值更高 体积更小[12] * 产品结构改善驱动均价与毛利率显著提升:上半年镍粉销售均价约63万元/吨(去年同期48万元/吨) 毛利率37.5%(同比提升近15个百分点) 二季度近40% 三季度预计超40% 上半年毛利同比增加约7000万 主要来自80纳米镍粉贡献[3][14] * 扩产计划:IPO后首次大规模扩产 新增1800吨原粉产能(其中600吨2025年三季度末投产 宁波600吨年底投产) 有订单支撑(主要来自三星)[15] * 利润与市值展望:2025年预计净利润2.5亿 新增高端产品满载对应利润4-5亿 未来市值有望达250-300亿[3][16] **其他重要内容** * 博迁新材提供模组电感与分立式电感 模组式价值量是分立式2-3倍(每颗约6-8元 vs 3元)[6] * 目前营收中分立式与模组式比例约为7:3 预计模组占比将提升 因复杂性及小型化优势更适配AI领域半导体厂商需求(如MPS Flex 英飞凌 TI)[1][6] * 预计从2026年起 博迁新材的新业务(模组电感?)可能超过主业粉芯成为第一大业务[1][6] * 除博迁和铂科外 AI算力浪潮也为其他材料厂商如豫安新材 汤尼铁粉(供给台达等)带来发展机遇[3][17] * 博迁新材在光伏材料(BC铜粉)研发力度加大 与光伏厂合作产业化 隆基规划明年底BC铜粉单耗40吨 对应利润空间约5亿[16]
有色轮动,铜、金、钴锂再梳理
2025-09-15 22:57
**行业与公司** 涉及有色金属行业 涵盖黄金 铜 钴锂 碳酸锂 白银 稀土磁材等细分领域 具体公司包括山东黄金 江西铜业 华友钴业 中矿资源 紫金矿业等龙头企业[1][3][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黄金投资机会显著 央行购金和地缘政治风险驱动避险需求 中国央行持续购金 以色列局势加剧市场避险情绪 黄金突破前高在即 山东黄金等龙头公司成本控制良好 受益金价上涨 卓越集团和中国黄金国际等低估值公司处于估值底部 利润增长空间大[1][2][4] * 铜市场处于牛市 铜价在1万美元附近震荡 预计需达12,000美元才能刺激停产铜矿复产和新矿开发 优质铜矿公司估值或升至20倍 推荐江西铜业 A股和港股估值较低 具备阿尔法潜力[1][5][16] * 钴市场面临政策博弈 刚果金配额谈判短期难达成 可能延期 中国钴中间品原料进口大幅削减 产业链库存仅能支撑约3个月 有效库存或至10月底 若配额政策延期 国内钴库存或枯竭 推动钴价上涨 推荐华友钴业 天远钴业 寒锐钴业及力勤资源[1][6][7] * 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是关注重点 若触底 推荐东方资源 业务估值稳定 铜和小金属利润上升带来价值重估 中矿资源无需依赖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即可实现业绩增长和市值提升[3][9][11] * 美联储降息路径不同以往 贵金属避险属性未充分定价 类似1970年代滞胀环境 美国经济韧性强 黄金具长牛逻辑 预计金价将继续上攻 权益市场板块回弹概率大 黄金股成本上升趋缓 业绩增长预期改善[3][10][12] * 白银弹性可能超过黄金 值得关注锡业锡盛达资源和湖南白银等高弹性股票[14] * 稀土磁材板块下半年值得关注 三季度进入需求旺季 补库需求和采购需求强烈 进口矿供给影响将在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逐渐显现 建议关注北溪 中溪 广盛 盛和等公司 以及金利 运生 镇海 三环等头部磁材企业[15] **其他重要内容** * 华友钴业拥有4万吨以上固盐产品 库存红利可观 下半年钴产品销售量预计放量[3][8] * 云母矿复产问题需等待自然资源部和江西省对于储量核实报告做出准确分类和定性 影响碳酸锂价格周期判断[11] * 铜板块供需结构趋紧 2025年全球供给增速预计约1% 需求增速约2.6% 供需差值超过1%强力支撑铜价中枢[16] * 铜股票投资可选择成长性较高或此前估值较低公司 如江铜港股 中色 中长期看好龙头企业如紫金洛钼星辰信 这些公司具有显著量增潜力[17][18]
台湾Semicon展调研汇报
2025-09-15 22:57
台湾 Semicon 展调研汇报 20250915 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AI 数据中心产业 [1][3] * 先进封装技术领域 涉及台积电 [1][4] * 传统包装市场 涉及美股公司 Continental Autono Valeo 港股公司 SMTT [7] * 网络领域 涉及博通 [8] * 量子计算领域 涉及谷歌 英伟达 美股公司 D-Wave Rigetti IONQ [9][11][12] * AI 硬件投资 涉及存储 电源管理 液冷等领域 [14] 核心观点和论据 * AI 数据中心产业面临"能耗墙"挑战 能源供应和 GPU 负载能力成为发展瓶颈 [1][3] * 先进封装技术持续演进 台积电的 3D 封装以 SOIC 为主 2.5D 封装包括 AI 芯片所用的 Keras 以及手机所用的 Info [4] * 预计 2027 年将是先进封装迭代的重要节点 新的 AI 芯片将过渡到下一代封装方案 [4] * 台积电 CoWoS 产能持续扩张 计划 2025 年全年产出 67 万片 年底月产能达 7~7.5 万片 2026 年全年产出 100 万片 年底月产能达 9~10 万片 预计 2027 年需投产接近 12~14 万片 [6] * 传统包装市场下行趋势放缓 2025 年接近触底反弹 预计 2025 年至 2026 年修复幅度达 10%~15% 为相关公司业绩提供支撑 [1][7] * 网络领域正从铜向光过渡 全光传输技术预计在 2028 年至 2029 年具备性价比优势 单机柜 GPU 数量从 100 多个规划增至未来 500 多个甚至更多 推动传输技术升级 [1][8] * 量子计算在能源效率方面优势显著 能耗需求膨胀推动其商业化 例如可在 5 分钟内解决 GPU 需数十小时的任务 [9][10] * 量子计算过去因错误率高未广泛应用 谷歌 2024 年 12 月推出的 Vivo 芯片通过增加量子比特数量指数级减少错误率 且量子计算正与传统计算 AI 加速计算融合 加速应用落地 [11] * 预计全球量子市场规模将从 2025 年的 10~2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150~300 亿美元 [13] * 能源瓶颈是 AI 硬件投资的关键因素 影响先进封装 网络 量子计算 存储 电源管理 液冷等领域 并推动矿场向 AI 工厂转型 [14] 其他重要内容 * 台积电 SOC 扩产量级 2025 年底月产能预估为 5,000~6,000 片 2026 年预计翻番至 1.2 至 1.5 万片 [6] * 港股公司 SMTT 传统包装收入敞口从 2023 年的 8 成有所减少 并向韩国客户 美国客户 HBM 及台积电 CoWoS 中 On Substrate 部分交付了第一轮小批量设备 [7] * 目前光模块功耗较高 一个可插拔光模块功耗约 30 瓦 其中 DSP 占 20 瓦 转化为 CPO 功耗可减少至 9 瓦 [8] * 量子计算领域建议关注长期机会 短期应更关注 2025 年的技术变化及能耗强度对加速落地前景 而非短期收入规模 [9][13]
应流股份20250915
2025-09-15 22:57
**应流股份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为专用设备零部件生产商 核心业务包括高温合金及精密铸件 核电及其他中大型铸钢件 新型材料与装备[3] * 2024年高温合金业务营收占比59% 毛利占比63% 是最大业务板块 核电业务营收占比26% 毛利占比24% 新型材料业务营收占比9% 毛利占比8%[2][6] * 2015至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7.2%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16% 2024年毛利率达34.24% 净利润率突破10%[2][9] **二 核心业务板块发展现状** * 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 占其价值比例约50%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生产航空发动机叶片及大型机匣的民营企业[3][11] * 高端装备零部件业务年收入规模稳定在11~12亿元 毛利润约3.5亿元[10] * 核能新材料业务自2021年起年收入超3亿元 毛利润超1.2亿元 复合增速9.6%[10] * 两机业务(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发展迅速 2020年收入3.2亿元 此后连续快速增长 已成为公司最重要业务板块[10] **三 市场前景与增长驱动** * 航空发动机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20年全球民航发动机交付量预计8.7万台以上 价值1.5万亿美元 中国市场预计交付1.9万台 价值超3000亿美元[4][12] * 国产大飞机交付加速 从2024年50架提升至2029年200架 公司将受益于交付量提升和国产化率提高[4][12] * 燃气轮机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2024年公司订单增幅达102.8% 2025年预计爆发性增长 主要驱动因素为AI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和全球能源转型[4][13] * 核能发电占比仅4.86% 远低于法俄美加等国 发展空间广阔 十四五规划目标2035年占比达10% 公司是华龙一号主泵泵壳供应商 2024年交付10台 占全国份额30%[14] **四 客户与订单情况** * 前五大客户为艾默生(17%)贝克休斯(8.76%)格兰富(5.5%)卡特彼勒(4.42%)中国航发(3.8%)均为国际知名企业 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7] * 在手订单总额22.74亿元 其中美国订单0.82亿元 仅占总订单3.6% 对美销售采用FOB形式 由美国进口商承担关税 故对公司整体收入影响较小[2][8] **五 发展战略与产业链延伸** * 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 从高温合金扩展至燃气轮机 航空发动机等领域 通过价值链延伸 从硬件制造延伸至相关涂层服务 以提升产品价值和利润率[2][5] * 计划投资15亿可转债项目 其中5.5亿元用于叶片及涂层加工 形成年产10万片叶片和3000件涂层能力 另约5亿元用于升级核能材料产能[13][14][15] **六 低空经济等新业务布局** * 低空经济业务目前体量小 但有望成为高增长点 公司2016年收购德国SBM切入航空发动机研发 累计投入约4.7亿元(含2亿元用于直升飞机研发)[16] * 应流航空累计投入1亿元用于涡轴发动机和涡轮动力研发 已建成8栋高标准厂房及试车中心 拥有完整发动机配套线和无人机装配线[17] * 公司掌握直升飞机 涡轮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制造技术 2021年完成无人机4200米高原试飞 2023年开发出270公斤及1000公斤无人直升飞机[18][19] * 与易飞航空合作研发ES-1000混合动力系统无人机 航程1200公里 商载1500公斤 顺丰已订购百架 南康无人机公司订购50架[20] **七 未来业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9.4亿元 35亿元 48.1亿元 同比增长17% 19% 37%[21] * 预计同期利润分别为4亿 5.3亿 7.4亿元 同比增长40% 32% 39% 每股收益(EPS)预计分别为0.59元 0.78元 1.08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