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瑞技术(002957) - 2024年度网络业绩说明会交流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9:02
公司业务布局 - 坚持“3+N”业务战略布局,三大战略业务为移动终端、新能源、精密零部件与模具,在光伏、汽车、医疗、半导体、智能物流及硬盘等领域提供核心工艺或整厂自动化解决方案 [11][13] - 为客户提供智能物流终端设备,包括物流输送分拣设备、智能快递柜,搬运AGV及自动化立体仓储集成设备 [2] - 为多家客户提供异形瓶灌装,多联杯灌装,POCT灌装,微量试剂仓灌封等多种IVD试剂灌装及包装产线 [4] - 自研全套硬件及软件算法,可实现XR/VR全关键参数指标测试,为客户提供光学显示模组及终端成品的性能测试,已批量为头部客户出货 [6] - 为国内外头部客户提供高精度贴装及装配设备,最高精度可达50nm左右 [11] 财务情况 - 连续6年坚持现金分红,分红比例均超过当期实现净利润的30%,累计分红金额达4.31亿元 [2] - 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1.02亿元 [4] - 2025年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578.82万元,同比下降1.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5.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1% [17] 业务进展与规划 - 2018年开始与国内头部客户进行无人机配送等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部分产品已交付使用 [2] - 重点推进半导体贴片技术,光伏行业的智慧物流搬运等研发,关注智慧物流等方面的份额提升,完善智能工厂、智慧物流的能力建设 [3][4] - 新能源业务持续迭代产品,聚焦细分市场,加强海外市场开拓,推行稳健经营策略 [18] 合作与市场情况 - 与亿纬锂能有应收款问题,积极构建与客户、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 [1] - 与A客户、联想等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智慧工厂业务受认可 [5][12] - 与华为在终端、车规等领域保持长期多方位合作 [7] - 非标自动化设备行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趋势推动下,发展潜力强劲,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8] 股价与经营策略 - 面对股价波动,聚焦主业,与资本市场保持良好沟通 [2] - 生产经营正常,加征关税影响有限且可控,通过全球布局等方式保障稳健经营 [9] - 严格执行销售合同,加强应收账款跟踪与减值测试,处理逾期账款 [15] - 2025年优化商业模式设计,强化业务组合与成本管理,提升国内优质业务占比,开拓海外业务与产能建设 [17] 其他问题回复 - 2024年第四季度因收入结构变化毛利降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致亏损,但有利于夯实资产质量 [10] - 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产业园预计2026年下半年全面投入使用 [13] - 股东和管理层减持属正常资金需求与投资决策,不影响公司长期经营和发展 [15]
金银河(300619) - 300619金银河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6
2025-05-06 19:01
公司发展规划 - 聚焦固态电池干法电极工艺装备及产线优化升级,干法涂关键设备已取得突破,高速连续量产线预计本年度内完成 [3] - 推进硅烷硅碳负极材料装备及产线、硬碳材料合成装备及产线的规模化应用 [3] - 通过锂云母低温硫酸法生产线及高纯铷铯提取产线,强化上游资源保障 [3] - 依托废旧电池回收智能拆解装备及产线,完善电池回收产业链 [3] - 打造有机硅发泡材料及产线,适用于液态和固态硅橡胶发泡制品生产 [3] 应对困境措施 - 加强应收款项坏账风险防范,定期更新客户信用档案,加大清欠力度,必要时使用法律手段 [4] - 应对毛利率下滑风险,进行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强化成本管控,开拓新市场 [4] - 子公司金德锂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提高产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4] 存货与营收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存货余额同比增加33%,主要因锂电池设备订单增加,配套原材料、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增加,以及增加锂云母精矿储备 [5] - 2024年总营收下降33%,锂电池设备收入占比从55%降至47%;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再降57.47% [8] 海外市场拓展 - 抓住国内电池厂海外建厂机遇,做好配套设备供应 [6] - 参加国际新能源行业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 [6] - 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和合资公司辐射欧洲、亚洲等市场 [6] 盈利增长点 -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负极材料深化布局、锂资源与稀有金属开发、循环经济体系构建、有机硅连续发泡材料及产线、MQ有机硅树脂、有机硅压敏胶等 [6] 亏损原因 - 2025年新签订锂电池生产设备订单生产交付周期长,未达到确认收入条件,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7] - 江西金德锂公司项目仍处产能爬坡期,暂未释放预期经济效益 [7] 产品与技术 - 基于GMK3.0系列技术推出钠电池极片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目标覆盖全流程设备 [8] - 低温硫酸法每生产一吨碳酸锂所产生废渣不足0.3吨,传统法不少于30吨,能提取多种稀有金属和元素 [8] 营收增长应对措施 - 锂电装备推广GMK3.0系列生产线和涂布机,加大储能客户和国外订单攻关 [8] - 有机硅装备推进产品升级优化,加强售前技术支持 [8] -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关注产业政策,抓住新机遇 [8] 机遇与挑战 - 机遇:储能设备有发展前景,钠电池、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带来设备更新需求 [9] - 挑战:头部客户集中度高、行业增速放缓、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风险 [9] 有机硅材料市场拓展 - 开发低粘度苯基硅油用于半导体封装胶 [9] - 推出“有机硅发泡制品连续生产线”,提升产能 [9] - 有机硅产品液体注射成型硅橡胶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人体仿生 [9] 2024年挑战与应对 - 挑战:锂电池设备需求下滑、锂价波动、项目产能利用率不高、项目投建等 [10] - 应对:攻关关键技术,深化新兴领域设备配套,加大海外市场布局,完善协同布局,推广低温硫酸法 [10] 行业前景 - 锂电池设备行业整体趋势向好,新兴应用领域带来新增长机会 [11] - 碳酸锂行业锂渣处理成关键问题,公司低温硫酸法项目技术若全面推广或改变行业现状 [11] 有机硅业务 - 竞争优势:国内有机硅化合物装备龙头企业,技术雄厚,产品线丰富,产销高,拥有核心技术 [12] - 发展规划:推进装备产品升级优化,加强售前技术支持,持续升级高性能硅基材料合成及其自动化装备 [12]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8,929.42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2% [12] - 助力公司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产品服务水平 [12] 产品情况 - 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产品包括锂(钠)电池正负极极片智能制造一站式全自动生产线等多种领先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13] 利润分配方案 - 2024年度不进行现金分红,不送红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转增后总股本将增加 [13] 专利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81项发明专利、244项实用新型专利、34项外观设计专利和4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3] 现金流改善原因 - 2025年一季度新签客户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较大,收到合同定金增加 [13] - 部分客户的应收账款回款有所改善 [13]
熵基科技(301330) - 301330熵基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6
2025-05-06 19:0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众多,包括泰康资管(香港)、3W基金等多家机构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5月6日13:30 - 15:00,地点在熵云脑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郭艳波、计算机视觉研究院院长仲崇亮等 [2] 公司业务布局与前景 核心赛道业务 - 熵云脑机聚焦脑机接口和车路云两大核心赛道,短期内“车路云”产品将实现部署,可赋能智慧交通,停车场设备搭载该技术能提升效率,智慧停车运营和租赁业务加速布局;长期来看,“脑机”产品在医疗、教育和享老场景前景广阔,有望成新增长引擎 [2] 脑机行业情况 - 行业难点在于信号识别精度与速度,公司凭借BioCV TinyML算法模型解决部分信号干扰问题,提升信号质量 [2][3] - 据预测,2025 - 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5.22%增长,2029年达76.3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2028年规模突破100亿元,在老年疾病早期筛查市场空间大 [3] 公司行业壁垒 - 技术上突破非侵入式瓶颈,采用“脑电 + 眼电 + 肌电”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通过柔性传感器及BioCV TinyML边缘计算优化技术赋能产品,以AI驱动多模态数据融合与分析 [4] 与马斯克研究方向差异 - 技术路径上,马斯克是侵入式,有免疫排斥和信号衰减风险;公司是非侵入式,基于头皮电极和柔性传感器采集信号,适合大规模人群 [5] - 应用场景上,马斯克侧重医疗,公司侧重孩子教育和养老领域预防性干预 [5] - 商业化策略上,马斯克侵入式成本高,公司产品定位普惠型市场,有先发优势,同时也会推进侵入式基础技术积累 [5] 公司发展历程 - 1998 - 2006年,创业早期,以指纹技术起家,推出指纹识别算法等,参与国家二代身份证项目 [6] - 2007 - 2012年,布局海外市场,成为全球领先的多模态生物识别设备制造商,推出指静脉算法等 [6] - 2012 - 2018年,发展为全球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出多模态手掌识别算法等,发布多个系统和平台 [6][7] - 2019年至今,申报IPO并上市,向全球领先的智能空间进化服务商迈进,深耕多模态生物识别算法及计算机视觉技术 [7] 公司业务现状与应对策略 收入增长情况 - 近几年业务平稳,国内受宏观环境影响,海外业务持续增长,公司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低毛利和亏损业务,借助AI拓展市场 [7] 关税影响 - 2019年开始建设泰国工厂建立海外供应链,软件托管业务不受关税影响,硬件产品从泰国进口短期影响小,公司推进美国工厂建设,拓展其他国家业务,整体关税政策影响较小 [7] 其他信息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无附件 [7]
祥鑫科技(002965) - 2025年05月0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8:58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7.44 亿元,同比增长 18.25%,连续四年双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 3.59 亿元,净利润率 5.34% [1] - 2024 年汽车零部件营收 50.02 亿元,占比 74.18%,同比增长 12.86%;光储设备营收 12.17 亿元,占比 18.04%,同比增长 123%;通信及服务器等产品营收 4.17 亿元,占比 6.19%;海外市场营收 6.29 亿元,同比增长 12.89% [1]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 16.36 亿元,扣非净利润 8279 万元,净利润率 5.06%;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7.33%;一季度扣非净利润率比四季度提高 0.35% [1] 未来发展战略 - 加快全球化发展步伐,提高海外收入占比,泰国工厂建设提速,今年计划在欧洲或北非建厂 [2] - 通过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冷媒直冷液冷方案三个维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客户相关情况 - 2024 年汽车结构件客户覆盖广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主流车企;动力电池类客户有 C 客户、B 客户等;光伏逆变器及储能客户有 H 客户、新能安等 [3] - 公司为 H 客户配套供应通信、数据中心等多类产品 [10] 产品收入展望 - 预计 2025 年汽车座椅品类、光储类产品收入有上升空间 [4] 应对年降措施 - 目前未收到下半年年降消息,汽车零部件领域按合同年降,光伏储能领域按中标价格;措施为拓展优质业务、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效率 [5] 业务增速原因 - 2024 年燃油车收入增速快因接到佛吉亚等客户汽车座椅新项目,终端多为燃油汽车;新能源车增速慢受部分客户项目不及预期影响,预计后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增速加快 [5] 费用率提升原因 - 四季度管理费用率提升因销售规模扩张、人员薪酬等增加;研发费用上涨因新接项目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汽车行业季节性明显,营收通常逐季增加 [5] 人形机器人布局 - 能为客户提供从模具到结构件的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客户需求产业配套,与客户共同开发提供技术方案 [6] - 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共建“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智能化解决方案 [7] - 25 年年初注册祥鑫(东莞)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整合未来业务 [7] 机器人业务进展 - 与开展机器人业务的下游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因保密协议不便披露客户信息及业务细节 [7][9] 海外产能布局 - 墨西哥产能规划约 2.5 亿元,将按需扩产;推进泰国工厂建设,按需扩产,覆盖北美、东南亚市场;今年计划在欧洲或北非建厂,覆盖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8] 冷媒直冷技术 - 传热系数比水冷提高 1 - 2 个数量级,可解决电池热控难题,新原理技术可抑制气膜产生,是高安全性最佳方案之一 [11][12] - 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产品冷却 [12]
*ST大立(002214) - 002214*ST大立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6
2025-05-06 18:52
公司基本信息 - 2025年5月6日15:00 - 17:00举办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线上全体投资者参与,地点为价值在线网络互动平台 [1] - 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庞惠民,独立董事潘彬,董事会秘书范奇,财务总监徐之建,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徐之岳 [1] 产品与业务 产品应用与优势 - 产品在海陆空装备应用不断拓展,2024年7月中标“某型光电系统研制项目”,以光电系统产品为基础研发多款光电转塔系列产品,适用于无人机、直升机、船艇等装备平台及多种场景 [1][2][9][10][37] 业务订单与交付 - 某型光电系统研制合同金额7100万元,项目按计划开展 [3] - 本报告期末(2024年年报)已签订合同但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对应收入2.009982亿元,其中1.809082亿元预计2025年确认收入,0.2009亿元预计2026年确认收入,2025年1季度营收5887.13万元 [20][27][28] 业务发展预期 - 军品有望恢复性增长,民品因转型投入能明显增长 [10] 产能与营收 - 新建光电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年产200套复杂光电系统和1800套光电产品,可创造超30亿元营收,适应未来五年市场需求 [12][17][25] - 现有产能支持30亿以上营收 [14] 财务相关 坏账准备 - 公司累计计提信用损失3.05017亿元,收回款项后预期信用损失相应调整 [8] 研发费用 - 研发费用包括研发人员工资及福利等,报告期研发人员工资及福利占比65.67% [11] 毛利率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6%多,因执行某型光电系统研制项目,研制成本高于合同收入 [19] 亏损扭转措施 - 加强营销提高销售收入,尤其提高民品销售;加大应收账款回款;控制运营成本 [8][28] 人员与机构 员工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底,公司有员工841人,其中研发人员412人,占比48.99% [16][23] 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 - 公司有杭州、上海和北京三个研发中心,除滨康路产业化基地外,新建“智能光电探测系统制造基地” [23] 其他问题 股东人数披露 - 按公平信息披露原则,将在定期报告中披露股东人数 [4][6] 光电大楼投入使用时间 - 2025年9月新产业基地(光电大楼)投入使用 [9][21] 合作情况 - 与国内多家企业在无人机、无人艇方面建立合作关系并取得进展 [17] 回购股份情况 - 截至2024年底,累计回购股份420.85万股,占总股本0.70%,目前正筹划新一轮回购 [17][28] 存货情况 - 存货余额较大,周转天数过长,主要因近年订单延迟未及时耗用 [22][33] 研发项目处理 - 基于谨慎原则,研发项目支出在当期费用化 [23] 五亿销售目标 - 公司有信心完成五亿销售收入目标,依据梳理项目可转化收入和签订销售目标责任书,且数据超五亿 [5][25] 无人驾驶领域 - 利用辅助驾驶领域积累,为智能驾驶提供低成本视觉感知方案 [25] 吊舱项目进展 - 按进度执行科研计划 [27] 信用减值损失 - 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结合个别认定法,对应收账款等进行减值测试 [30] 新产品与新业务计划 - 2025年深挖海外新兴市场红外产品应用潜力,推进热成像新兴应用领域和巡检机器人应用领域发展 [31] 财务造假问题 - 公司不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37]
红墙股份(002809) - 红墙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8:48
公司发展战略 -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核心产品性能,开发差异化配方提供定制化方案 [1] - 产能布局优化与供应链管理,新建或升级生产基地,全国设20多个生产基地,未来集中采购和数字化压缩成本 [2] - 市场拓展与客户结构优化,采取“存量深耕 + 增量开拓”策略,绑定核心客户,拓展华南外区域 [2] - 寻找并行发展领域,深耕混凝土外加剂市场,投资年产32万吨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衍生物项目,延伸产业链 [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外加剂销量62万吨,与2023年的63万吨基本持平;2025年一季度外加剂销量约10.8万吨,同比2024年一季度增长15% [4] - 2024年混凝土外加剂发货量61.78万吨,与2023年基本持平,但营业收入下降11.06%,毛利率下降3.70% [10] 公司项目情况 - 聚醚多元醇产线可定制化生产,增加客户粘性和盈利能力 [6] - 年产32万吨环氧乙烷及环氧丙烷衍生物项目试生产,丙烯酸羟基酯年产能4万吨,HEMA可达年产能2万吨 [6] - 羟基酯项目试生产,可生产多种羟基酯,HEMA用于胶粘剂和树脂领域 [6] - 聚醚大单体产能15万吨,实现外加剂产业链一体化,有成本优势 [7] 公司未来规划 - 2025年坐稳混凝土外加剂业务,提升市占率,推动32万吨项目投产,保持降本增效和稳定分红 [10] - 待全资子公司红墙化学大规模投产,提升收入和盈利规模 [9] 其他问题解答 - 聚醚多元醇可定制化生产,用于车载冰箱领域 [6]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日化、纺织印染、医药等多领域 [7] - 环氧丙烷由外部供应商提供 [8] - 主要产品价格视市场情况而定 [9] - 2025年一季度债务增加近3亿是项目贷款置换所致,已置换完毕 [12]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性活动净现金流量为负是因购买原料形成存货 [14] - 高管减持是个人资金需求,公司深耕业务提升价值 [16]
迈克生物(300463) - 300463迈克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5-06 18:40
经营业绩 收入与利润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5.49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2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1.98%、59.44%;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10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0.24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7.22%、80.09% [5] - 2024 年公司代理产品收入 6.12 亿元,自主产品收入 19.13 亿元,自主产品的销售收入增长 1.75%;2025 年一季度,代理产品销售收入 0.95 亿元,自主产品销售收入 4.07 亿元,一季度自主产品销售收入下滑 3.23% [5][6] - 2024 年自主产品中免疫试剂 10.29 亿元,同比增长 8.04%;生化试剂 4.99 亿元,同比下降 12.53%;临检试剂 2.14 亿元,同比增长 21.70%;自主仪器销售收入 1.58 亿元,同比增长 6.12% [5] - 2025 年一季度免疫试剂 2.1 亿元,同比下降 4.20%,生化试剂 0.95 亿元,同比下降 26%;临检试剂 0.49 亿元,基本持平,自主仪器 0.51 亿元,同比增长 134.67% [6] 毛利率 - 2024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55%左右,自主产品的毛利率下降 4.77 个百分点,自主试剂毛利率 80%左右,下降约 2 个百分点 [7] - 2025 年第一季度,与 2024 年一季度相比,综合毛利率下降约 1 个百分点,自主产品毛利率受仪器销售影响下降 4.76 个百分点,自主试剂的平均毛利率相对平稳 [7][9] 费用 - 2024 年度,公司销售费用小幅下降约 1%,管理费用下降约 10%,财务费用同比下降约 30%,研发投入基本平稳 [10] - 2024 年度商誉减值 0.94 亿元,公司在数字化改革方面投入较大,进行了新系统的上线切换 [10] 核心业务进展 - 2024 年,公司自主产品流水线安装 346 条,累计安装 891 条,其中生免流水线 128 条,累计 222 条;2025 年第一季度,流水线安装 101 条,其中生免流水线安装 36 条 [11] - 免疫仪器方面,化学发光分析仪推出了 i 800、i 1000、i 3000、i 6000 系列产品,2024 年度出库 1352 台,其中 i 3000、i 6000 合计 560 余台,2025 年第一季度出库 142 台 [11] 投资者问答 行业影响要素 - 2025 年第一季度市场承压,公司内部 2024 年加强代理业务与区域子公司剥离,直销转分销调整预计 2025 年收尾,影响相对较小 [14] - 行业政策方面,医保改革、集采和 DRG 等政策落地的财务影响需时间显现,DRG 政策对终端市场整体检测量影响在 20%-30%不等,部分区县二级医院超 30%,对发光存量影响预计超 20% [14] - 关税贸易战可能加速国产厂家替代入局,公司 2025 年将继续推进产品与方案营销及分销体系建设 [14] 业务销量增长情况 - 生化试剂 2024 年销量同比增长 19.16%,2025 年一季度同比下降 25.27%;免疫试剂 2024 年度同比增长 2.67%,2025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8%;临检试剂 2024 年度同比增长 33.16%,2025 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 32.54% [14] 集采政策对免疫板块影响 - 集采政策落地后,公司免疫板块传染病项目销量增长 14.28%,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增长 39%,肿瘤标志物项目增长 40.22%,心肌项目增长 19.25% [15] - 2025 年第一季度,传染病项目销量基本平稳,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略有下降,肿瘤标志物项目增长 40%,心肌项目增长 24.73% [15] - 安徽牵头的集采仍处于价格调平复核阶段,各联盟省份尚未正式发布实施,公司预计集采政策落地后,医院采购价平均降幅约为 50%,出厂价平均降幅最终可能约为 30%,短期内不会再广泛性降价 [15] 海外业务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海外销售收入 1.6 亿元,同比增长近 60%,主要产品为临检与发光的低速仪器及其配套试剂,主要集中在东南亚、非洲及部分美洲地区 [15] - 2025 年第一季度,海外销售收入近 5,000 万元,同比增长 90%,公司预计成立新的海外销售子公司,未来加大海外市场投入 [15] 达微商誉减值 - 达微是早期收购的数字 PCR 产品项目,2024 年因预期与实际收入偏差进行商誉减值,目前商誉减值基本完成,余额约为 3,000 万元,具体视数字 PCR 市场表现而定 [17] 智慧化实验室 - 公司从实验室设计、智慧化中间体、报告改造、全面自动化的流水线硬件、AI 智能审核、AI 解读、智慧服务等方面全面打造智慧化实验室,已建成几家三甲医院智慧实验室示范医院,多家医院处于招标流程中 [19] 临检业务 - 临检业务在体外诊断领域占比小但增长空间乐观,目前规模约为 2 亿元,预计未来高速增长,通过跨平台链接使医疗机构常规项目覆盖率达近 80% [19] 发光业务营收占比 - 2024 年度,公司发光业务中免疫产品线营业收入为 10.29 亿元,传染病项目在免疫板块中的营收占比约为 40%,甲状腺功能检测、肿瘤标志物、心肌项目各占 12%-13%,炎症、激素项目占比约为 5%-6% [19] 流水线装机与试剂上量 - 2025 年公司预计新装机流水线超过 500 条,存量市场中部分升级替换的流水线能较快带来试剂上量,增量市场中新装机流水线上量周期长,可能拉低整体上量速度 [19][20] 税率调整 -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公司将生物制品的税率从 3%调整为 13%,分销部分税率调整在经销商层面同步体现,目前直销客户少,税率调整影响较小 [20] 行业展望 - 未来两至三年是行业发展关键时期,公司直销转分销剥离工作基本完成,计划将代理产品占比控制在 10%以内 [20] - 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处于调整变化中,公司期望在未来竞争中抓住机遇,实现自主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增长目标、海外市场结构化目标 [20][21]
通宇通讯(002792) - 002792通宇通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6
2025-05-06 18:40
公司接待信息 - 活动类别为分析师会议、其他(线上交流) [2] - 参与单位有华泰证券、华泰柏瑞基金等 [2] - 时间为2025年5月6日,地点在公司会议室 [2] - 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黄华、投资者关系经理张炜亮、证券事务代表邓家庆 [2] 业绩情况 2024年业绩 - 营业收入约119,400.24万元,同比下降约7.7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138.51万元,同比下降约49.00%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 - 165.63万元,同比上涨约91.59% [2] - 海外市场收入43,593.01万元,同比增长21.29% [3] - 卫星通信业务营收约4,280.0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58% [4]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 - 营业收入约25,069.71万元,同比增长约6.0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18.20万元,同比增长约128.2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386.81万元,同比上涨约157.91% [3] 业务拓展与展望 海外业务 - 设立一带一路、独联体和东南亚国家办事处,组建本地化团队推动订单落地 [3] - 今年一季度中东、迪拜、阿联酋、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市场业务拓展良好 [3] - Macro wifi产品在印尼、澳洲、加拿大等国家实现初步认证 [3] - 预计海外业务毛利率有望维持较好水平 [3] 卫星通信业务 - 2025年随着产品市场拓展,卫星业务营收有望突破 [4]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卫星通信业务营收占比 [4] 低空经济5G - A通感一体化天线业务 - 已实现小批量交付,有望随政策落地和规则完善进一步增长 [5] 业务布局与市场份额 卫星通信产业链布局 - 重点布局卫星地面站终端、宽带终端、星载相控阵天线及卫星应用终端设备 [5] 市场份额与竞争优势 - 在船载卫星天线和地面站终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5] - 船载卫星天线产品稳定性和高效性受认可,地面站终端通过提升交付和服务形成差异化优势 [5]
怡和嘉业(301367)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8:34
公司概况 - 公司 2001 年成立,2022 年 11 月 1 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功,专注为 OSA、COPD 患者提供全周期、多场景整体治疗解决方案,是国内家用无创呼吸机及通气面罩龙头企业,产品销往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拥有 633 项中国有效专利(发明专利 107 项、实用新型专利 390 项、外观设计专利 136 项),海外有效专利 202 项(含美国专利 39 项等多个国家专利) [2]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 境内外收入及毛利率 - 境外业务收入 1.70 亿元,同比增长 35.48%;境内业务收入 0.96 亿元,环比增长 48.79%,同比增长 43.03% [3] - 境内毛利率 51.51%,境外毛利率 48.47%,境内外毛利率环比均上升,美国市场毛利率环比提升 4.56% [3] 业务收入及毛利率 - 家用呼吸机诊疗业务收入 1.76 亿元,环比增长 15.71%,同比增长 62.80%;耗材类业务收入 0.81 亿元,环比增长 3.21%,同比增长 7.46% [3] - 家用呼吸机诊疗业务毛利率 43.20%,耗材类业务毛利率 64.39%,均较稳定 [3] 公司发展进展 产能与供应链 - 在天津和东莞设有主要生产基地,核心零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未来将持续优化国内产业链协同 [3][4] 品牌战略 - 加大品牌传播力度,聚焦睡眠呼吸机品类打造“用户心智首选品牌” [4] - 公司名称将由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北京瑞迈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瑞迈特 [4] 市场渠道 - 2025 年第一季度境内业务收入及毛利率增长,收渠道平稳过渡 [4] - 欧洲市场云平台建设基本完成,已接入代理商 20 余家 [5] - 2025CMEF 展会上推出的 P5 系列呼吸机已上市并在一季度形成销售收入,未来主要面向国内院线渠道 [5][6] 投资合作 - 投资深圳市德达兴驱动科技有限公司,确保核心零部件供应安全稳定,促进业务向上游产业延展 [6] 技术布局 - 与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交流沟通,认为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公司产品场景适配,是功能提升方向,公司在积极对接沟通 [6][7]
高新兴(300098)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6 18:32
市值管理 - 公司董事会重视市值管理,以提升经营业绩为根本,通过多种渠道传递公司价值,满足条件时会采取二级市场回购股份等方式提振信心,推动公司价值与市值均衡发展 [2][3] 应收账款管理 - 公司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催收与管理应收账款,事前调整业务结构、建立客户评价机制、加强合同评审;事中加强回款与绩效挂钩、多方协同联动;事后成立疑难回款工作组、采取法律手段催收,截至2024年已连续4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 [3] 财务状况与扭亏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经营情况持续向好,具体关注定期财务报告 [4] 汽车业务合作 - 公司为吉利多款主力车型提供智能网方案和产品,包括银河、星越等,还在极氪量产车型上搭载5G产品,连续斩获吉利汽车研究院4G TCAM项目,5G TCAM进入批量发货阶段 [5] 产品功能与销售 - T - box产品会根据客户测试需求配备eCall功能,GM870A和GM871A模组正在进行芯片国产化替代,处于市场拓展阶段 [6][7] “两电”业务 - 公司控股子公司高新兴智联除数字号牌外,还有交通管理外场硬件产品、平台软件系统等,已发货1500万 + 电动车数字号牌,相关产品部署十余个省市;参股公司深圳摩吉智行可为两轮车车企提供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8] 海外业务 - 公司车载产品批量发货海外,针对海外市场打造视频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2024年度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8%,达到2.19亿元;有车载终端后装产品出口美国,对美出口业务占比较小,正研讨关税增加解决方案 [9][10] 独立董事履职 - 独立董事严格遵守法规和制度,勤勉尽责,与管理层、审计机构和事务所沟通,通过股东大会等与中小股东交流,维护其利益 [11] 提高业绩举措 - 业务方面,发力车载通信终端市场、拓展海外市场,限制系统集成业务;加强回款方面,从三方面管理应收账款;费用管控方面,提效降费,2024年研发费用2.42亿元,占比17.05%,保持研发投入,开启企业平台数字化转型 [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