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网络文学产业活力迸发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6
市场表现 - 2024年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达495.5亿元,同比增长29.37% [1] - 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达48.15亿元,同比增长10.68% [1][3] - 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6.38亿人,同比增长16% [1] 内容创作 - 网络文学作品累计总量突破4210万部,较2023年增长超420万部 [1] - 新增网络文学签约作者中"互联网世代"占比近40% [2] - 最年轻的中国作协网络作家会员仅25岁 [2] - "95后"创作者在番茄小说平台占比超过五成 [2] IP开发 - 2024年网络文学IP改编量为83250部(种),同比增长14.55% [2] - IP改编逐步迈入理性化发展阶段,更加注重内容质量与可持续运营 [2] 海外发展 - 2024年"出海"作品总量约为75.09万部(种),同比增长7.92% [3] - 人工智能技术显著提升了翻译效率和本地化创作能力 [3] 行业趋势 - 网络文学正在步入以用户和消费转化为核心的新阶段 [1] - 与微短剧融合为行业开辟了转型新路径 [1] - 展现出规模化、精品化、生态化的"出海"新趋势 [3] - 将与有声读物、微短剧、网络游戏等形成更深层次融合 [3]
提升产业链与金融服务融合度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6
产融合作规模与成效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已吸引3100多家金融和投资机构参与,推出800余项金融产品,累计助企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受益企业平均每家获得近3400万元融资支持 [1] - 产业链金融服务有效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核心企业交易数据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核验成本 [1] -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成熟,中小企业通过质押应收账款缓解流动资金压力 [1] -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凭借供应链链主孵化背景及实收资本等信息获得早期贷款支持 [1] 产业链金融服务优化方向 - 需深挖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增信潜力,通过占用核心企业授信额度为上游企业提供担保,降低金融机构风险 [2] - 应收账款质押模式依赖核心企业确权,部分核心企业因流程繁琐不愿配合,成为融资卡点 [3] - 供应链"脱核"模式无需核心企业担保,金融机构通过订单及贸易背景数据直接为中小企业放贷,提升效率与信贷可得性 [3] - 商业银行可探索将"脱核"模式应用于核心企业下游经销商,提供线上化、批量化金融服务 [3]
生活服务要够得着用得好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6
政策导向与战略定位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将其定位为夯实城市宜居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 [1] - 生活性服务业被提升至检验人民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 具有连接居民消费与超大规模市场的双重战略价值 [1] - 行业当前面临布局不优 品质不高 动能不足三大短板 包括新城区服务设施缺失 老旧小区网点零散等结构性矛盾 [1] 市场需求与供给优化 - 养老驿站存在设施闲置与托育机构供给不足并存现象 反映供需错配问题突出 [1] - 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 社区网格走访与市民热线构建动态需求清单 实现"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供给机制 [1] - 小微服务业普遍受困于房租 融资 人才三大瓶颈 制约行业可持续供给能力 [1] 空间整合与业态升级 - 提出利用城中村改造腾挪空间建设综合服务体 集成社区食堂 家政驿站等多元业态 [2] - 强调通过统一规划与运营标准降低单体成本 提升公共服务密度与可达性 [2] - 数字平台可整合政府数据与企业运营资源 实现服务要素线上聚合与标准化输出 [2] 运营模式创新 - 推动小微主体通过统一培训认证 保险保障等体系向品牌化 连锁化转型 [2] - 需防范运动式建设导致的资源错配 避免过度市场化抬高基本民生成本 [2] - 针对老年 婴幼儿等群体服务需坚持公益属性 采用政府定价 服务券等保障机制 [2]
中央部门连续第15年公开决算“账本”—— 阳光财政促政府花钱提高绩效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24
7月25日,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了2024年度决算,这是中央部门决算连续第15年公开。收入决算、 支出决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各中央部门的"账本"展示出9张部门决算公开表以及部门 决算说明等内容,充分反映年度收支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透过中央部门"账本","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能从中找到答案。 各中央部门均公布了"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并在"决算说明"中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特别 是对"三公"经费支出与全年预算数和上年决算数对比情况进行解释。 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年预算执行效果的检验。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 绍,2016年以来,在全面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自评的基础上,财政部组织中央部门逐步建立健全重大政策 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常态化机制,不断拓展绩效评价范围,逐步提升绩效评价质量,加强评价结果 应用。 绩效评价包括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近年来,财政部组织中央部门对本级项目全面开展绩效 自评,并加大自评结果抽查复核力度,推动提升自评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同时,财政部持续推动改进部门评价工作,督促部门加大对重点民生支出和体现核心职 ...
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13
内外贸一体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具有重要作用。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 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列为30项重点任务之一。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 局会议强调,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今年是我国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收官之年,9个试点地区积极先 行先试,形成一批成功经验。然而,对大部分企业来说,要实现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并不容易,推进 过程中仍需破解多重挑战。本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内外贸融合扩内需促消费 我国曾对内外贸一体化进行了哪些部署?当前为何再次强调这一要求? 赵福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内外贸一体化是指企业同时 开展内贸和外贸活动,产品可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之间自由、无成本地转换,出口产品能面向国内销售, 在国内销售的产品也能出口,内外贸产品在相同生产线上执行同样标准、规则等开展生产经营。 党中央多次对内外贸一体化作出重要部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加快内外贸一 体化进程。此后,我国根据外贸和国内发展要求 ...
科技重塑江淮粮仓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02
农业科技赋能成果 - 2024年安徽省粮食总产量达836.9亿斤同比增长0.8%油料产量189.5万吨同比增长0.3%蔬菜产量2717.4万吨增幅3.3% [1] - 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科技引领的农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1] 智能农业装备发展 - 合肥智慧农业谷研发高通量土壤成分智能检测机器人可检测42种土壤指标将检测时间从15天缩短至3天 [2] - 合肥智慧农业谷已推出农业MEMS传感芯片草莓采摘伴随机器人智能虫情测报灯等智能装备 [3] - 合肥现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近80家其中规上企业35家2024年营收约76亿元同比增长9.7% [3] - 安徽省农机总动力达7207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6%农业生产信息化率52%居全国首位 [4] 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 芜湖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采用"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方式实现水稻种植全过程精准管理 [5][6] - 安徽省已建设智慧农(牧渔)场314家应用场景1490个综合节本增效10%至20% [7] - 滁州民之源鹅业实现种鹅智能化养殖通过自动控温投料等设施提高生产效率 [7] 种业科技创新 - 黄淮海(宿州)种业科技谷筛选出32个大豆新品系蛋白质含量提升9%以上单产提升10%以上 [8] - 科技谷汇聚4所农业高校和4家种业领军企业推动种业科技成果转化 [9] - 安徽省2024年通过国审主要农作物品种193个居全国第二收集种质资源4.6万份居全国第三 [10]
新加坡:无人驾驶公交来了
经济日报· 2025-07-27 06:01
文远小巴在新加坡的运营突破 - 东南亚首辆"车内无安全员"自动驾驶公交文远小巴在新加坡圣淘沙岛正式上路运营,标志着新加坡陆路交通进入纯无人驾驶时代 [1] - 该小巴此前以"有安全员监督"模式试运营1年,安全运送数万名乘客并保持"零事故"记录,通过严苛测试后获得全无人运行许可 [1] - 文远小巴采用环形沙发设计和全景车窗,兼具科技感与度假氛围,游客只需在站点招手即可停靠 [1] 自动驾驶技术体系 - 文远小巴配备三重"科技铠甲":360度无死角感知系统(200米内障碍物识别)、毫秒级决策算法、后台远程监控随时介入 [2] - 系统通过新加坡极端场景测试,包括暴雨识别路锥、黄昏避开儿童模型、高峰时段精准绕行等复杂场景 [2] - 新加坡计划年底前将自动驾驶车辆纳入全国公交体系,并选定榜鹅等三个智慧城市示范区率先引入无人公交网络 [2] 新加坡智慧交通布局 - 除公交外,新加坡已商业化运营自动驾驶环卫车S6和无人扫路机S1,拓展至环卫清洁领域 [3] - 传统公交司机将转型为"安全管理员",新捷运集团开发"响应式自适应制动系统"实现人机协同 [3] - 新加坡经验正被东南亚邻国借鉴,泰国引入自动驾驶教学车队,马来西亚规划2026年新马跨境无人接驳线路 [3] 中国技术力量的角色 - 文远知行是全球唯一拥有中、美、新等五国自动驾驶牌照的企业,其技术获得新加坡官方认可 [4] -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评价文远知行带来软件开发、AI算法等高价值岗位,代表中国智造向高精尖跃迁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加坡通过从试运营到规模化推广的审慎路径,证明无人公交是缓解人力资源短缺的现实解决方案 [5] - 无人驾驶技术正从圣淘沙岛的示范项目扩展至新加坡全域,形成东南亚未来城市的智慧交通样板 [5]
赋能五大领域 优质主播赋能行动启动在即
经济日报· 2025-07-26 10:26
优质主播赋能行动计划 - 计划是优质主播培育工程的重要延伸和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将依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品牌活动 结合吉林 新疆 深圳等地安排 [1] - 通过直播带货 公益推介 培训 座谈等线上线下方式开展 [1] 五大赋能领域 - 网络公益:组织主播参与网络公益活动 宣传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1] - 乡村振兴:组织主播走进乡村 推介特色农产品 输出乡土文化 助力可持续发展 [1] - 弱势群体:结合重要节点开展帮扶工作 通过公益宣传传递爱心 带动社会关爱 [1] - 产业发展:深入地方重点品牌和示范企业 开展体验推广活动 助力品牌发展和行业规范 [1] - 人才培养:引导主播参与行业人才培养 建立职业导师 开展培训 共建实践基地 [2] 实施方式 - 发挥平台 机构 主播各自优势 [1] - 在基层开展交流互动和项目对接 [1] - 探索与地方共建培育实践基地 [2]
破解新业态活力的独特密码
经济日报· 2025-07-26 10:23
非标商业的定义与特点 - 非标商业即"非标准化商业",体现在建筑形态、业态组合、运营策略等方面,强调独特性[1] - 通过开放型空间设计、创新业态组合、沉浸式场景营造和鲜活内容体验打破传统商场格局[1] - 叠加在地文化,让不同场景在同一空间和谐共生,重新点燃消费者热情[1] - 以源源不断的内容输入贯穿常态化运营,实现"一店千面"的持续更新[1] 非标商业的消费趋势 - 反映消费心理变迁,消费者追求通过消费展现个性、传递态度、表达品位[1] - 通过在地文化挖潜、特色业态搭配、高频社群互动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1] - 大吉巷等非标商业综合体将购物变成主题体验之旅,契合"悦己消费""情绪消费"热潮[2] - 为年轻人提供构建独特身份标签的"社交货币",实现超越购物空间的情感连接[2] 非标商业的发展背景 - 传统商场全球快速复制导致高度雷同,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2] - 传统商业过于追求坪效而忽视消费体验感,亟待重新审视发展模式[2] - 2024年商务部推动"一店一策"改造,鼓励发展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商业[2] - 城市更新推动废旧厂房改造、传统商场升级,激活存量空间[2] 非标商业的运营挑战 - 独特调性可能随数量增加被稀释,需平衡独特性和商业规模[3] - 精准客群定位、精细业态搭配、精心内容策划是基本功[3] - 适度破圈扩大影响力但切忌盲目复制,避免失去"非标"内核[3] - 需回归当地特色和消费需求挖掘,保持"非标"本质超越"网红效应"[3]
数载澎湃 从“新”出发 中国新电商大会即将启幕
经济日报· 2025-07-26 10:23
大会概况 - 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将于2025年7月26-27日在吉林延边举办 主题为"数智新时代 电商新价值" [1] - 大会设置"1+6+3"10项活动 包括1场主论坛、4场分论坛、2个主题活动及3个配套活动 [1] - 预计吸引政产学研商媒等领域500余名代表参会 包括部委领导、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及头部企业代表 [2] 核心议程与成果 - 主论坛将发布《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5)》及第四批优质直播间(主播)名单 启动跨境展销一体化专项工作 [1] - 技术创新分论坛聚焦智能选品、精准营销等新技术应用 探讨重构"人货场"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4] - 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讨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乡村振兴等议题 推动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融合 [5] - 融合发展与跨境电商分论坛关注新兴增长点 挖掘跨领域业态发展潜能 [6] 行业演进与创新 - 新电商从传统链路重构转向生态重塑 发展逻辑从流量红利转向价值深耕 [3][5] - 历届大会推动行业标准化:2021年定义新电商概念 2022年发布直播信用评价标准 2023年成立直播短视频专委会 [3] - 行业特征持续深化 本届大会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3] 产业协同与赋能 - 设置产业链对接展示和人参特色产业带活动 搭建企业、供应链与地方政府对接平台 [6] - 配套活动包括新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电商主播大赛等 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 [1][6] - 通过项目合作签约、自律承诺等形式 构建多方共赢的生态平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