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特朗普火速提名米兰担任美联储理事,新主席会是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1:33
美联储人事变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接替提前辞职的美联储理事库格勒,任期至2026年1月31日 [2] - 库格勒原定任期至明年1月,提前离职使特朗普可提前进行人事任命 [4] - 米兰的任命被视为权宜之计,为后续提名14年任期理事及美联储主席人选铺路 [5] 米兰的政策立场 - 米兰曾批评鲍威尔领导下的美联储政策,反对2023年9月降息决定,认为会加剧高通胀风险 [5] - 2024年米兰立场转变,支持降息,称特朗普政策组合(减税、放松监管、增加能源生产)将抵消关税带来的通胀压力 [6] 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分析 - 市场认为沃勒、凯文·哈塞特和凯文·沃什是接替鲍威尔的热门人选,其中沃勒因政策立场灵活且无明显鹰鸽倾向被看好 [8] - 若候选人被视为特朗普盟友,可能引发市场负面反应,质疑美联储独立性 [8] - 美联储政策由19名FOMC成员共同决定,即使主席更替也难以完全改变政策方向 [9] 货币政策分歧 - 7月美联储会议维持利率4.25%-4.50%不变,但出现30多年来首次2名理事(鲍曼、沃勒)投反对票,主张降息25基点 [11] - 鲍曼认为需防范就业市场风险,沃勒指出私营部门就业增长几近停滞,应提前降息 [11] - 鹰派官员博斯蒂克警告通胀风险,认为关税政策可能推高长期通胀预期 [12] 通胀预期数据 - 纽约联储调查显示,7月美国家庭对未来五年通胀预期升至2.9%,为2月以来最高 [12] - 短期通胀预期小幅上升,一年期预期从3%升至3.1%,三年期预期保持3% [12]
理想i8改配置:回归理想ONE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1:28
产品策略调整 - 理想汽车对i8纯电车型进行配置及价格调整,将原Pro、Max、Ultra三款配置统一为i8 Max标准配置,售价从34.98万元调整为33.98万元 [1] - 调整后标配宁德时代720公里大电池、英伟达Thor-U芯片、铂金音响、冰箱和舒适大沙发等核心配置 [1] - 配置调整后单日订单数达到前一天的3倍,且上涨势头不减 [9] 用户需求驱动 - 98%的i8订购用户选择Max和Ultra车型,远超公司内部预期 [9] - 用户反馈对入门款缺少"冰箱彩电"等招牌配置的质疑是调整主要动因 [10] - 公司CEO表示调整是基于3万小定用户的需求反馈,旨在提供更合理配置和价格 [9] 核心配置变化 - 全系标配97.8kWh三元锂5C超充电池,CLTC续航720公里,充电10分钟可增加续航500公里 [12] - 标配高级辅助驾驶AD Max系统,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700TOPS算力)并支持VLA司机大模型 [14] - 将后排娱乐屏改为选配项(1万元),其余舒适性配置如冰箱、零重力座椅等均升级为标准配置 [12][13] 市场竞争策略 - 打破传统多版本策略,采用单一满配SKU模式,形成30-40万纯电SUV市场的"配置护城河" [17][20] - 延续理想ONE和L9的成功策略:用低于BBA的价格提供远超豪华品牌的配置 [18] - 在30-40万元SUV市场中,理想汽车销量已超过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等品牌 [20] 智能化优势 - VLA司机大模型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路径规划、风险判断等接近人类司机的驾驶能力 [15] - 新系统能听懂"靠边停一下"等自然指令,并可根据语音指令找到目的地如"最近的星巴克" [15] - 自动驾驶负责人表示VLA模型将在8月20日i8交付时同步推出 [15] 历史成功案例 - 理想ONE以比BBA低5万元的价格提供对标50万级豪华车的配置 [18] - 理想L9以BBA中型SUV价格提供全尺寸SUV+百万级配置,交付首月销量破万 [18] - L9成为首个售价超40万元且月销破万的中国品牌车型,打破BBA垄断 [18]
两连板际华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丨公告精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1:28
经营业绩 - 双一科技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增长44.57%,净利润9987.03万元,同比增长324.50% [2] - 福日电子上半年净利润2208.44万元,同比扭亏 [8] - 汇丽B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2.72% [10] - 力星股份上半年净利润3755.78万元,同比增长5.94% [10] - 三鑫医疗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35% [10] - 银禧科技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82.39% [10] - 新五丰7月生猪销售数量同比下降1.71% [10] - 长江通信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06万元—608万元,同比转亏 [10] - 华利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1.42% [10] - 金龙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0.19% [10] - 江淮汽车7月销量合计25197辆,同比下降21.73% [10] 资本运作 - 普源精电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 - 万兴科技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3] - 利欧股份拟使用不超过30亿元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包括新股配售、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债券投资等 [6] - 广东宏大子公司宏大防务拟10.2亿元收购长之琳60%股权 [10] - 宁波能源拟收购控股子公司甬能综能41%股权 [10] - 天阳科技以3060万元投资获得魔数智擎51%股权 [10] - 必得科技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向鼎龙启顺转让公司29.9%股份 [10] - 杭州高新控股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控制权拟变更 [10] - 歌尔股份子公司拟向Haylo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有息借款用于收购Plessey公司 [10] - 万润科技拟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负责先进存储模组制造项目的建设 [10] - 连云港控股子公司之全资子公司云港轮渡拟投资5.488亿元建造船舶 [10] - 弘景光电拟投资15.33亿元建设研发制造总部基地 [10] 股权变动 - 天孚通信股东朱国栋拟询价转让99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7% [4] - 炬光科技股东宋涛、延绥斌等拟减持不超过2.095%公司股份 [12] - 世运电路股东新豪国际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恒工精密股东京津冀基金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 [12] - 华夏幸福股东平安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平安资管拟减持不超过3%股份 [12] - 艾力斯员工持股平台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达嘉维康董事钟雪松计划减持不超过1.70%公司股份 [12] - 甘化科工减持锴威特221.04万股,预计增加净利润约3600万元 [12] - 雄帝科技董事高晶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洪通燃气高管赵勇拟于8月9日—11月8日减持11.96万股 [12] 公司治理 - 国联民选举顾伟为新任董事长 [11] - 北大医药拟启动公司及相关子公司名称变更工作,实现"去北大化" [12] - 华利集团控股股东提议2025年半年度每10股派10元 [12] 业务动态 - 际华集团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5] - 渤海化学全资子公司PDH装置已恢复生产 [11] - 卓锦股份收到中标通知书 [10] - 甘李药业GZR102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给药 [10] - 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一线治疗HER2表达的尿路上皮癌的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10] - 利德曼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12] - 视觉中国全资子公司终止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 [12] - 创源股份与国内动画IP联名推出的新品短期内对营业收入和利润影响有限 [12] - 洪田股份间接控股子公司研发的掩模版和玻璃基板设备订单尚未产生营业收入和利润 [12]
第八届进博会:智能制造+未来出行成合作新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1:21
展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展前供需对接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活动聚焦绿色制造、低碳出行和科技创新[1] - 活动吸引20家全球龙头企业参展,包括米其林、HRC、宣伟涂料、三星、博世、三菱电机等,同时有近50家中国重量级采购商参与,如中国中车、中铝、中石化、中国联通、华能集团等[1] - 进博会被定位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1] 参展企业动态 - 米其林连续第五年参展,今年以"印记"为主题,展示绿色高科技轮胎及复合材料突破成果,强调技术应用的持久性[2] - HRC连续第六年参展,重点展示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领域的技术布局,并希望深化中西科技和人才协同发展[2] - 宣伟涂料首次参展,希望通过进博会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公司已深度嵌入中国本地产业链,从原料采购到销售均实现本地化[2] 展会机制与行业趋势 - 第八届进博会将优化专区设置,升级人工智能体验区,打造未来出行专区,展示低空经济等新题材[3] - 供需对接机制升级,包括贸易投资对接会、采购商选品会、采购商"长廊"等活动,多场景促进展客商精准对接[3] - 进博会从展示平台发展为合作枢纽,对接机制日益成熟,不断拓展全球合作窗口的边界[3]
上海出台“18条措施”:商保与医药创新“双向赋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1:21
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上海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包含五方面18条措施,旨在强化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协同,加速创新药械普及应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政策是对2023年上海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28条措施的深化升级,系统构建商业健康保险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双向赋能"机制 [1] - 政策具有前瞻性和务实性,对患者、医疗机构、医保及产业四方均有重要意义,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1] 政策亮点 支付机制创新 - 探索医保支付、商保赔付、慈善组织参与、药企主动分担等多元支付和多方协同机制,突破单一支付主体局限 [3] - 明确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鼓励医疗机构使用医保目录内创新药械,支持特例单议申报 [3] - 探索保险机构与药企形成集体采购药价谈判、新药上市沟通、按疗效付费、分期支付等机制,提升创新药械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3] - 允许个账划扣购买团体健康保险,覆盖更多投保人群,鼓励用人单位为员工及亲属投保团体健康保险 [4] 数据赋能 - 升级卫生健康数据共享功能,为商保产品设计、精算定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4] - 加强医保数据应用于商保结算,推进医疗机构、商保产品和国际医疗业务接入平台,实现二三级医院全覆盖 [4] - 通过医保数据共享,为"一老一小"、"带病慢病"等特定群体精准定价提供基础,推动保险产品多元化发展 [4] 服务模式创新 - 鼓励商保与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合作,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慢病管理等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从事后理赔到事前防控的转变 [4] 监管创新 - 探索建立"监管沙盒"试点机制,对带病体保险等创新型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开展风险可控的创新试点 [5] - 加强对创新型商业健康保险业务的合规性监管,防止"伪创新"和"乱创新" [5] 政策落地挑战 - 需构建保险机构与药企的谈判及合作机制,包括谈判流程搭建、支付方式确定和法律建设 [6] - 需明确"创新药"范围,避免商保目录纳入失衡引发赔付风险,建议以临床价值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6] - 需平衡城市定制性保险的保费收入、赔付支出、保障范围与服务质量,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6] - 需关注数据安全,建立数据共享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 [7] - 需协调多部门利益,加强顶层设计,设立跨部门协调小组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7] 政策意义与借鉴 - 上海七大部门联合推进政策,为其他地区提供多部门协同的借鉴经验 [7] - 数据共享机制值得推广,完善医疗、医保和商保数据共享维度,促进创新药械与商保结合 [8]
重大转向!北京楼市新政:五环外符合条件不再限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1:05
北京楼市新政核心内容 - 符合购房条件的居民家庭购买五环外新房、二手房不再限购[1] - 成年单身人士购房政策与居民家庭一致[1] - 全国范围内有1笔已结清公积金贷款记录的调整为按首套房认定[2] - 二套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从60万元提升至100万元 符合条件可上浮至140万元[2] - 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低首付比例统一调整为不低于30%[2] - 公积金缴存年限与贷款额度挂钩标准放宽 贷满120万元所需年限从11年降至7年[2] - 支持同时使用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和申请贷款[3] 政策影响分析 - 五环外新房库存占市场总量78.7% 新政将加速该区域库存去化[3] - 东部、西部和南部片区房价已调整至合理区间 部分优质项目或率先反弹[3] - 单身人群购房政策优化将带来增量需求[3] - 公积金政策多方面放宽显著降低改善型置业成本[4] 市场数据表现 - 7月北京二手房网签12784套 环比下降15.6%[4] - 7月新房网签2881套 环比下降27.6%[4] - 新政实施后市场成交或迎来阶段性小高潮[5]
零售巨头抢滩硬折扣:供应链与差异化的终极考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0:58
行业动态 - 硬折扣赛道竞争加剧,京东计划8月在江苏宿迁、河北涿州开设5家京东折扣超市,首家门店面积达5000平方米[1] - 美团旗下"快乐猴"超市将于8月底在杭州开业,2025年计划开设10家门店,长期目标为1000家,聚焦杭州、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1] - 盒马NB已开设近300家门店,主要分布在华东区域[1] - 传统商超物美已在北京开设6家"物美超值"门店,计划年底扩展至25家[2] 市场背景 - 2024年全球折扣产品增量销售份额增长61.1亿美元,折扣零售渠道增长8.2%,成为增速第三快的零售渠道[2] - 硬折扣超市在中国处于快速发展期,顾客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推动业态发展[2] - 行业竞争激烈,传统商超品牌与平台型企业均在加码布局[2] 运营模式 - 硬折扣超市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SKU(约1300个,仅为大卖场的15%)和增加自有品牌商品(占比60%以上)实现低价[3] - 物美超值将自有品牌分为三个价格带:物美超值、物美精选、物美Premier,中间价格带品类更多[3] - 盒马NBSKU控制在1000-1200个,生鲜占比超60%,客单价35-50元,自有品牌"盒马NB优选"占比35%,价格比市场低15%-20%[3] 区域策略 - 各企业聚焦大本营区域:盒马NB深耕华东,物美超值围绕京津冀,快乐猴和京东折扣超市首批布局业务密集城市[4] - 企业采取稳健扩张策略,优先在供应链完备区域建立优势[5] 行业挑战 - 缩减SKU过程中的商品取舍、自有品牌建设、门店选址及加盟模式等均为运营难点[5] - 中国硬折扣鼻祖比宜德因运营管理体系未能匹配扩张速度,于2023年出现经营困难[5] - 行业需在保证性价比的同时提供差异化产品,避免同质化竞争[6] - 未来竞争格局将趋向多元化,企业需建立独特竞争力[6]
金融监管总局部署督导 保险业全力应对主汛期灾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0:55
主汛期保险业应对措施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做好主汛期灾害应对和保险理赔服务工作[1] - 副局长丛林赴北京密云区、河北兴隆县现场督导保险理赔等金融服务工作[1] 地方金融监管局行动 - 四川泸州金融监管分局建立25个金融绿色通道 派出19次流动服务车 接到保险赔案562件 预估理赔金额1873.9万元 已完成理赔327件579万元[2] - 四川宜宾保险机构累计接报案408件 估损1053.18万元 已赔付568.43万元 银行发放救灾贷款15笔575万元[2] - 四川绵阳保险机构接汛期报案156件 已结案62件 支付赔款62.35万元[2] - 内蒙古通辽保险机构投入257人次 出动218台救援车辆 开展查勘救援1200余次 救援涉水车辆929台 转移群众307人[3] 保险公司应急响应 - 中国人寿财险北京分公司派出119人次查勘人员 调度88台次救援车辆 施救83台被困车辆[4] - 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3小时内完成首笔家财险1200元赔付 20分钟完成首笔农险7万元赔付[4] - 中国太保产险天津分公司开展风险预警点巡检排查[5] - 平安产险天津分公司接报案1497笔(车险371笔/财产险1126笔) 完成1024笔赔付 施救20余台车辆 转移群众140余人[6]
限购调整为何以“五环”为界?四个角度解读北京楼市新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0:52
北京楼市政策优化调整 政策核心内容 - 京籍居民家庭及连续缴纳社保/个税满2年及以上的非京籍家庭购买五环外商品住房不限套数 [1] - 五环内限购政策保持不变:京籍家庭限购2套 非京籍家庭需连续缴纳社保/个税满3年及以上限购1套 [2] - 成年单身人士购房限购政策按居民家庭标准执行 [1] 公积金政策调整 - 无住房且全国无公积金贷款记录或仅使用过1次并结清的借款人可享受首套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3] - 二套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100万元 最低首付比例30% [3] - 缴存年限与贷款额度挂钩:每缴存1年可贷15万元 已婚者按缴存年限较长一方计算 [3] - 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同时申请公积金贷款 [4]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 此次调整距离2024年9月30日"930新政"(非京籍五环内购房社保年限从5年降至3年 五环外降至2年)相隔10个月 [5] - 五环外新建商品房库存占比达81.4% 二手房占比约50% 新政将刺激80%集中在五环外的新房成交 [7] - 政策通过引导人口向五环外迁移促进职住平衡 缓解中心城区压力 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向 [6] 政策特点分析 - 采取渐进式调整:五环外放开套数限制但保留资格审核 五环内政策未变动 体现"稳步走"思路 [6][7] - 平原新城(五环外)经济总量近万亿 常住人口与轨道交通占比持续提升 成为政策重点支持区域 [6] - 公积金政策松绑与商业贷款优惠形成组合拳 多维度释放改善型需求 [3][5][7]
打响“逐日之战”,“人造太阳”商业化提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20:50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成立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中核集团牵头,多家能源巨头和产业资本战略入股,注册资本增资超114 69亿元[1] - 公司定位为推进我国聚变工程化、商业化的创新主体,体现国家未来能源战略布局[1] - 核聚变已被写入工信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获得顶层政策支持[1] 全球聚变行业发展现状 - 全球聚变行业总投资额达97 66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414%,接近百亿美元规模[2] - 磁约束聚变路线占比49%(25/53家公司),氘氚燃料方案占比68%(36家公司)[2] - 2030年成为商业化关键期,35家公司预计2030-2035年运营示范电站,28家预计同期实现并网[5] 中国聚变技术突破 - 东方超环(EAST)实现1亿℃高温下等离子体运行1066秒,创稳态运行纪录[3] - 中国环流三号实现"双亿度"运行(原子核1 17亿℃/电子1 6亿℃),进入聚变燃烧实验阶段[3] - 新奥"玄龙-50U"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迈出氢硼聚变商用化重要一步[4] 国际聚变进展 - ITER项目完成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所有组件制造[5] - Alphabet与CFS达成200兆瓦聚变电力采购协议,首次实现商业化电力采购[5] - Helion Energy启动首座聚变发电厂"猎户座"施工,推进电力入网[5] 产业资本布局 - 中国聚变公司股东包括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等,注册资本114 69亿元[7] - 聚变新能(安徽)资本规模从50亿元增至145亿元,股东含皖能电力、蔚来汽车等[8] - 安泰科技、西部超导等A股公司进入供应链,提供超导材料、偏滤器等核心部件[10] 产业链发展 - 国内外每年预计新增2-3个聚变装置建设,行业加速从0到1[11] - AI与高温超导技术推动聚变产业化,提升工程可行性和经济性[11] - 反应堆建设将催生材料、设备等产业链环节大量需求[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