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前7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长4.3%,民企占比超六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1:33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7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增速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值21% [1] - 出口3.44万亿元,增长1.7%;进口1.96万亿元,增长9.3% [1] 进口结构分析 - 进口机电产品1.37万亿元,增长17.4%,占进口总值70%,带动整体进口增长11.3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进口7181.8亿元(+15.2%)、电脑及其零部件2202.3亿元(+60%)、半导体制造设备494.9亿元(+48.7%) [1] - 民生消费品进口显著增长:粮食243亿元(+17.5%)、食用水产品124.7亿元(+35.8%)、乳品105.8亿元(+21.2%)、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61.5亿元(+8.1%) [1] 出口结构分析 - 出口机电产品2.33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67.8%,占比提升3.6个百分点 [2] - 电脑及其零部件出口2521.4亿元(+12.5%)、电工器材2451.6亿元(+18%)、集成电路2028.8亿元(+30.9%) [2] - "新三样"、无人机、摩托车出口增速分别达31.1%、32.3%、35.6% [2]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289.7亿元,下降9.2%,占比降至12.5% [2] 贸易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3.47万亿元(+4.7%),占比64.2%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68万亿元(+5.9%),占比31.2% [2] - 国有企业进出口2243.3亿元,下降13.8% [2] 主要贸易伙伴 - 对东盟进出口8892.3亿元(+5.8%),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3] - 对中国香港进出口6754.8亿元(+8.5%),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3] - 对欧盟进出口6430.5亿元(+7.8%),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1万亿元(+4%),占比39% [3]
长三角城市半年报:南通超合肥,“破6”中小城黑马频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1:17
长三角经济概况 - 上半年长三角41城经济数据出炉,上海GDP以26222.15亿元居首,舟山GDP增速6.9%最高 [1] - 长三角9座万亿GDP城市上半年总额均突破5000亿元,准万亿之城温州和徐州GDP分别为4831.9亿元和4509.3亿元 [1] - 南通经济总量超过合肥前进一位,合肥以6%增速领跑长三角万亿城市 [1] 重点城市表现 - 上海GDP26222.15亿元增速5.1%,第三产业占比79.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 [7] - 苏州GDP13002.35亿元增速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56.4% [9] - 杭州GDP11303亿元增速5.5%,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5.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8% [10] - 南通GDP6581.2亿元增速5.8%,船舶出口增长177.4% [12] - 合肥GDP6514.7亿元增速6%,"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30.7%,汽车产量全国第一 [12] 高增长城市分析 - 舟山以6.9%增速领跑长三角,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28.7%,船舶修造业增长24% [14][16] - 绍兴、淮安增速6.8%并列第二,台州、丽水、黄山增速6.6%并列第三 [14] - 舟山构建九大海洋产业链,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成为首个千亿级工业产业 [15] 产业发展特征 - 工业成为长三角重点城市主支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4] - 信息服务业对上海增长贡献显著,人工智能相关服务业收入增长1.3倍 [7] - 苏州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与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9] - 杭州形成"整机+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场景应用"的高端装备完整链条 [10] 都市圈协同效应 - 长三角6大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17] - 宁波都市圈整合宁波、舟山、台州海港资源实现互补 [18] - 都市圈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完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 [4]
个人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贴息,多家银行火速响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8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3]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 [1][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4]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贷款)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流动资金贷款) [4]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1][5]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2][7]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 [2][7]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7] - 每人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上限1000元) [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7] - 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 [8] 政策目标与行业响应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2][9] - 国有六大行(中行、建行、工行、农行、邮储、交行)已表态简化流程推动政策落地 [10][11] - 股份行如光大银行优化服务推动精准落地,同时加强资金监管 [11] - 消费金融机构可补充传统银行覆盖不足的客群与场景,提升政策实效 [8] 政策实施细节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套利等违规用途 [5] - 对虚报、挪用贴息资金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6][8] - 借款人套取贴息资金将被纳入征信记录 [8] - 未来可能根据实施效果优化贴息比例、覆盖范围及经办机构 [12]
A股重大信号!融资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杠杆资金流向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8
杠杆资金流向 - A股融资余额达20122亿元创年内新高 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 [1] - 7月单月融资余额增长近1300亿元 8月继续活跃突破2万亿元 [2] - 单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维持在10%左右 [3] 重点行业分布 - 电子 医药生物行业获杠杆资金净流入超200亿元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有色金属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均超120亿元 [3] - 半导体 小金属 通信设备 化学制药 软件开发为二级行业中融资净买入额居前板块 [3] - 信息技术 工业 材料三大领域吸纳本轮融资资金的66% 半导体 算力 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 [8] 个股资金动向 - 北方稀土 新易盛 胜宏科技 宁德时代分别获净流入30 75亿元 29 95亿元 21 30亿元 21 21亿元 [4] - 药明康德 江淮汽车等6只个股净流入额介于11亿至16亿元区间 [4] 市场结构特征 - 两融平均维保比例升至280 56% 近三年历史分位数达92 46% [5] - 当前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仅2% 融资买入额占比10 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19 47% [7] - 融资资金投向转向高研发转化率企业 与2015年炒作并购重组概念形成差异 [8] 投资策略建议 - 科技成长估值修复受关注 重点布局AI应用 算力链 光模块等TMT方向及创新药CRO领域 [11] - 建议采用"哑铃型"策略 平衡科技成长与高股息配置 跟踪政策信号与外资动向 [12] - A股供应链企业与港股科技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补 可协同把握科技股机遇 [13]
日经指数突破42700点创新高,后续或受日元、财政扩张等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01
日本股市上涨驱动因素 - 海外资金流入加速,主要源于全球投资者再平衡和美股潜在调整预期,资金分散至日本等市场 [1][3] - 日美关税不确定性消退,缓解市场对贸易摩擦的担忧,利好日本汽车、芯片及电子行业出口 [1][2] - 日元走弱及套息交易(发行日元债券投资日股)带来汇差和股票双重收益,提升吸引力 [3] - 企业盈利稳健,部分日企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状况良好,股息率和股票回购增加吸引长期投资者 [2][5] - 巴菲特增持日股的示范效应推动海外资金连续14周净买入 [2] 市场表现与行业领涨 - 8月12日日经225指数涨2.15%至42718.17点,东证指数涨1.39%至3066.37点,双双刷新历史高位 [1] - 科技股(软银集团涨6.92%)和银行股(瑞穗金融集团涨3.32%)领涨 [1] - 东证指数突破3000点后继续上扬,高盛将12个月目标上调至3200点,花旗预测日经225指数年底达45000点 [5] 政策与估值优势 - 日本政府政策支持(如提升股东权益回报率)及企业治理优化改善投资环境 [2] - 日本股市估值偏低,非金融类公司半数持有净现金头寸,负债水平低于全球均值 [3] - 美联储降息周期推动美元流动性外溢,日本低利率环境强化套息交易逻辑 [3] 潜在风险与波动因素 - 财政扩张可能加剧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担忧,日债收益率上升或冲击股市 [4] - 日元快速升值或导致套息交易平仓,影响日股及全球风险资产 [5] - 日美贸易政策反复及日本首相政治风险可能加剧市场波动 [5]
中国恒大将被香港联交所除牌退市,专家称符合市场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49
中国恒大被香港联交所除牌退市的影响分析 - 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中国恒大的上市地位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5日被除牌退市 [1] - 公司无意申请复核除牌决定 [1] 除牌退市的背景与原因 - 根据香港《上市规则》"快速除牌"机制 主板公司证券连续停牌18个月可被取消上市地位 [2] - 中国恒大自2024年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清盘起停牌 复牌期限已于2025年7月28日届满 [2] - 公司无法满足复牌指引要求的条件 被除牌无可避免 [2] - 2018年至2025年6月底 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中强制除牌数量累计达167家 2022年至2024年平均每年30多家 2025年上半年10家 [2] 除牌对公司及关联方的影响 - 除牌不影响恒大汽车(HK00708)和恒大物业(HK06666)的上市地位及恒大物业的正常运营 [3] - 除牌不影响中国恒大清盘程序的正常进行 清盘人将继续履职 [3] - 境内外债权人仍可向清盘人了解程序进展、申报债权、主张合法权利 [3] - 公司股票于2022年3月停牌 2023年8月复牌 2024年1月29日再次停牌 复牌期间给予公众股东交易离场时间窗口 [4] - 历经8次清盘聆讯 清盘已超过一年半 清盘人尚未觅得可促成公司满足复牌指引的重组方案 股票已无价值 [4] 对地产运营和破产程序的影响 - 除牌不直接影响地产公司运营 全国范围内大部分房屋已实现交付 公司将继续做好"保交楼"收尾工作 [5] - 恒大地产的控股平台凯隆置业和一些资不抵债的项目公司已陆续进入破产程序 [5]
锡商银行第一大股东易主 民营银行引入地方国资增至3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又一家民营银行大股东出现变更。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批复了无锡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锡商银行")变更股权事 宜,同意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联集团")受让红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红豆集 团")持有的该行5亿股股份。受让后,国联集团合计持有该行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25%。 企查查信息显示,在锡商银行原有的股东架构中,红豆集团持股25%为第一大股东。此外,红豆集团旗 下上市公司红豆股份(SH:600400)还持有5%股份。在此次股权变更完成后,锡商银行第一大股东将 变更为无锡市属国企国联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是继江西裕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以后,第三家引入地方国资入主的民 营银行。不过与前述两家银行不同的是,无论从营收、净利润还是资产规模来看,锡商银行在19家民营 银行中都属于中游位置,其2024年净利润排名甚至达到第六位,而裕民银行与新安银行均属尾部。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地方国资在民营银行优化股权结构、加强股东治理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以推动区域资源整合,提高民营银行服务能力。 国联集团入主锡商银行 锡商银行股权变更事项早有预 ...
千亿级公募基金开始关停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29
公司动态 - 平安基金宣布将于2025年8月31日起暂停其APP运营和维护 主要功能将整合至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1] - 平安基金管理规模达6554亿元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1] 行业趋势 - 基金公司关停APP直销渠道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国寿安保基金 摩根士丹利基金 前海开源基金等多家公募先后关停APP [1]
A股并购新图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开辟增长新航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21
并购市场政策与趋势 - 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后至2025年7月中旬全市场新增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200单政策推动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并购六条"明确提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大产业整合支持力度提升监管包容度提高支付灵活性与审核效率等要求 [1] - 2025年下半年A股并购重组市场值得期待因交易模式不断创新科创并购持续活跃强链补链优质未盈利资产标的频现 [1] 并购市场特点 - 交易模式创新表现为定向可转债差异化定价灵活设置业绩承诺安排等方案降低并购成本提升交易成功率 [1] - 科创并购活跃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交易推动产业升级与科技成果转化 [1] - 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交易频现亏损资产接受度提升支持多元化评估方法助力上市公司发展潜力增强 [1] 上市公司收购动因分析 - 2024年至2025年7月上市公司收购交易总量超250单产业集团战略整合案例包括海尔集团收购上海莱士华润集团收购长电科技等 [2] - 地方国资机构通过收购产业龙头企业完善区域产业规划促进地方产业集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2] - 私募投资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如启明创投收购天迈科技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2] 政策影响与展望 - "并购六条"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A股并购市场在活跃度模式创新与产业导向等方面实现突破 [2] - 并购重组有望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实体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农业银行宣布,9月1日起对满足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19:08
政策内容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实施方案明确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2] 银行响应 - 中国农业银行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财金〔2025〕80号文件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