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中国债市要火?瑞银:第三波外资正赶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2:43
全球货币多元化与中国债券市场 - 全球货币多元化趋势推动外国投资者可能加大对中国债券市场的配置 [1] - 人民币债券市场可能迎来第三波流入浪潮 [1] - 美国预计9月降息,中美利差可能收窄,中国债券市场因与发达市场相关性低而具备分散化配置价值 [1] 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规模与占比 - 外资持有中国境内债券规模从2018年3月的约200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3月的6000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3月,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占比仅为2.3%,仍处于低配状态 [1] - 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时间较短,2016年推出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直接投资计划后才大规模进入 [2] 中国债券市场的结构与外资配置倾向 - 中国债券市场中利率债占比约62.3%,信用债占比约37.7% [2] - 利率债主要由中央、地方政府及政策性银行发行的债券构成,信用债包括国企和非国企发行的信用债券 [2] - 外资当前主要配置利率债(如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银行大额存单),信用债配置仍有待发展 [2] 外资对银行NCD的配置趋势 - 近两年外资明显加大对银行大额存单(NCD)的配置力度 [2] - 利率水平下降后,银行存单相对于利率债在收益率上仍具一定优势 [2] - 外资正积极研究中国信用债市场,未来可能增加配置 [2]
日经指数突破42700点创新高 后续或受日元、财政扩张等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2:43
股市表现 - 东京股市两大股指高开并创历史新高 日经225指数涨2.15%或897.69点至42718.17点 东证指数涨1.39%至3066.37点[1] - 科技股和银行股领涨 软银集团上涨6.92% 瑞穗金融集团上涨3.32%[2] - 东证指数突破3000点大关 日经225指数刷新历史收盘高位[3] 上涨驱动因素 - 日元走弱及美国关税担忧缓解刺激资金加速流入日本市场[2] - 美日贸易谈判进展降低经贸摩擦风险 利好汽车、芯片及电子行业出口[3] - 日本企业盈利稳健 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状况良好 半数非金融公司持有净现金头寸且负债低于全球均值[3][4] - 企业治理优化措施提升吸引力 包括提高股东权益回报率、增加股票回购和分红率[3] - 海外资金连续14周净买入日本股票 巴菲特增持产生示范效应[3] 资金流向逻辑 - 全球投资者进行资产再平衡 因美股可能出现调整而转向估值合理的日本市场[2][4] - 套息交易活跃 国际投资者通过发行日元债券投资日股获取汇差与股票收益双重回报[4] - 日本股市存在补涨需求 当前涨幅低于美国和德国等主要发达市场[4] 机构观点与预测 - 高盛将东证指数12个月目标从3000点上调至3200点 花旗预估日经225指数年底目标为45000点[6] - 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提供流动性支持 但债务可持续性担忧或加剧国债波动[5] - 潜在风险包括日元快速升值导致套息交易平仓 以及贸易政策反复可能影响市场稳定性[6]
前7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长4.3% 民企占比超六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2:20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 - 前7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值5.4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3% 增速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 占全国外贸总值21% [1] - 出口3.44万亿元 增长1.7% 进口1.96万亿元 增长9.3% [1] 进口结构分析 - 进口机电产品1.37万亿元 增长17.4% 占进口总值70% 带动整体进口增长11.3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进口7181.8亿元 增长15.2% 电脑及其零部件进口2202.3亿元 增长60% 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494.9亿元 增长48.7% [1] - 民生消费品进口显著增长:粮食243亿元 增长17.5% 食用水产品124.7亿元 增长35.8% 乳品105.8亿元 增长21.2% 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61.5亿元 增长8.1% [1] 出口结构分析 - 出口机电产品2.33万亿元 增长7.4% 占出口总值67.8% 占比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2] - 电脑及其零部件出口2521.4亿元 增长12.5% 电工器材2451.6亿元 增长18% 集成电路2028.8亿元 增长30.9% [2] - "新三样"、无人机、摩托车出口增速突出 分别增长31.1%、32.3%、35.6% [2]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289.7亿元 下降9.2% 占出口总值12.5% [2] 贸易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3.47万亿元 增长4.7% 占进出口总值64.2%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68万亿元 增长5.9% 占31.2% [2] - 国有企业进出口2243.3亿元 下降13.8% [2] 主要贸易伙伴 - 东盟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8892.3亿元 增长5.8% [3] - 中国香港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6754.8亿元 增长8.5% [3] - 欧盟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6430.5亿元 增长7.8%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1万亿元 增长4% 占进出口总值39% [3]
20cm涨停后,寒武纪辟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2:16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走高 沪指录得7连阳 三大指数均再创年内新高 [1] - 芯片股午后爆发 寒武纪20cm涨停创历史新高 最新市值达3551亿元 [1] 寒武纪动态 - 传闻称寒武纪增加载板、晶圆采购量 下半年业绩将超预期 [3] - 公司澄清网上传播的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情况等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3] 半导体行业展望 - 当前半导体周期仍处于上行通道 AI持续强劲 泛工业接棒消费电子进入复苏阶段 [5] - AI仍是半导体产业向上成长的最大驱动力 云端AI需求持续 终端AI应用有望加速落地 [5] - 中国半导体厂商在后续AI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受益程度有望显著提升 [5]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26日亮相 开业福利抢先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2:01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开业 -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将于8月26日开业 落址天河区广州友谊国金店一楼 位于CBD核心国际金融中心 [1] - 该店由中免集团、广百股份、岭南控股和白云机场联合打造 是全国首批新设8家市内免税店之一 [1] - 采用"免税+有税""进口+国产""线下+线上"经营模式 增设离境退税业务 定位为"城市会客厅" [1] 经营特色与商品结构 - 汇聚进口国际品牌、中华老字号非遗品牌与国潮岭南本土品牌 涵盖免税及有税商品 [2] - 商品矩阵以美妆护肤、腕表首饰、高端酒水为主 国潮精品、科技电子为亮点 [2] - 设威士忌主题馆、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Care Bear潮玩、国潮文化馆等沉浸式体验场景 [2] 促销与消费体验 - 开业当天消费者可低价购买免税商品 购买指定爆款赠送米其林/黑珍珠餐饮、度假酒店、景点旅游体验 [2] - 实现免税零售向品质零售、场景零售、体验零售升级 [2] 政策与市场意义 - 将离境免税政策从机场口岸拓展至城市核心商圈 与白云机场提货点形成消费闭环 [2] - 覆盖行前囤货、离境补货、入境焕新全场景需求 推动消费商圈提档升级 [2] - 助力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构建高品质、国际范的消费融合新地标 [1][2]
前7月广东外贸进出口增长4.3%,民企占比超六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1:33
广东外贸进出口总体表现 - 前7个月广东外贸进出口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增速快于全国0.8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总值21% [1] - 出口3.44万亿元,增长1.7%;进口1.96万亿元,增长9.3% [1] 进口结构分析 - 进口机电产品1.37万亿元,增长17.4%,占进口总值70%,带动整体进口增长11.3个百分点 [1] - 集成电路进口7181.8亿元(+15.2%)、电脑及其零部件2202.3亿元(+60%)、半导体制造设备494.9亿元(+48.7%) [1] - 民生消费品进口显著增长:粮食243亿元(+17.5%)、食用水产品124.7亿元(+35.8%)、乳品105.8亿元(+21.2%)、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61.5亿元(+8.1%) [1] 出口结构分析 - 出口机电产品2.33万亿元,增长7.4%,占出口总值67.8%,占比提升3.6个百分点 [2] - 电脑及其零部件出口2521.4亿元(+12.5%)、电工器材2451.6亿元(+18%)、集成电路2028.8亿元(+30.9%) [2] - "新三样"、无人机、摩托车出口增速分别达31.1%、32.3%、35.6% [2] -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289.7亿元,下降9.2%,占比降至12.5% [2] 贸易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3.47万亿元(+4.7%),占比64.2%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68万亿元(+5.9%),占比31.2% [2] - 国有企业进出口2243.3亿元,下降13.8% [2] 主要贸易伙伴 - 对东盟进出口8892.3亿元(+5.8%),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3] - 对中国香港进出口6754.8亿元(+8.5%),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3] - 对欧盟进出口6430.5亿元(+7.8%),为第三大贸易伙伴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1万亿元(+4%),占比39% [3]
长三角城市半年报:南通超合肥,“破6”中小城黑马频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1:17
长三角经济概况 - 上半年长三角41城经济数据出炉,上海GDP以26222.15亿元居首,舟山GDP增速6.9%最高 [1] - 长三角9座万亿GDP城市上半年总额均突破5000亿元,准万亿之城温州和徐州GDP分别为4831.9亿元和4509.3亿元 [1] - 南通经济总量超过合肥前进一位,合肥以6%增速领跑长三角万亿城市 [1] 重点城市表现 - 上海GDP26222.15亿元增速5.1%,第三产业占比79.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6% [7] - 苏州GDP13002.35亿元增速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56.4% [9] - 杭州GDP11303亿元增速5.5%,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5.4%,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8% [10] - 南通GDP6581.2亿元增速5.8%,船舶出口增长177.4% [12] - 合肥GDP6514.7亿元增速6%,"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30.7%,汽车产量全国第一 [12] 高增长城市分析 - 舟山以6.9%增速领跑长三角,电力生产供应业增长28.7%,船舶修造业增长24% [14][16] - 绍兴、淮安增速6.8%并列第二,台州、丽水、黄山增速6.6%并列第三 [14] - 舟山构建九大海洋产业链,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成为首个千亿级工业产业 [15] 产业发展特征 - 工业成为长三角重点城市主支撑,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 [4] - 信息服务业对上海增长贡献显著,人工智能相关服务业收入增长1.3倍 [7] - 苏州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与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9] - 杭州形成"整机+系统集成+核心零部件+场景应用"的高端装备完整链条 [10] 都市圈协同效应 - 长三角6大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17] - 宁波都市圈整合宁波、舟山、台州海港资源实现互补 [18] - 都市圈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基础完善,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 [4]
个人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享贴息,多家银行火速响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8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 支持范围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 [1][3]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最高贴息贷款规模100万元 [1][4]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4] - 贷款资金需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贷款)或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流动资金贷款) [4] - 经办银行包括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行和12家股份行,共21家全国性银行 [1][5]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4]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 - 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到期后可能延长 [2][7]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等) [2][7] - 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 [7] - 每人单家机构累计贴息上限3000元(其中单笔5万元以下累计上限1000元) [7] - 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和10% [7] - 经办银行包括6家国有行、12家股份行及5家消费金融机构(如微众银行、蚂蚁消费金融等) [8] 政策目标与行业响应 - 政策核心是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2][9] - 国有六大行(中行、建行、工行、农行、邮储、交行)已表态简化流程推动政策落地 [10][11] - 股份行如光大银行优化服务推动精准落地,同时加强资金监管 [11] - 消费金融机构可补充传统银行覆盖不足的客群与场景,提升政策实效 [8] 政策实施细节 - 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理财套利等违规用途 [5] - 对虚报、挪用贴息资金的行为将追回资金并依法处罚 [6][8] - 借款人套取贴息资金将被纳入征信记录 [8] - 未来可能根据实施效果优化贴息比例、覆盖范围及经办机构 [12]
A股重大信号!融资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杠杆资金流向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2 20:48
杠杆资金流向 - A股融资余额达20122亿元创年内新高 首次突破2万亿大关 [1] - 7月单月融资余额增长近1300亿元 8月继续活跃突破2万亿元 [2] - 单日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比例维持在10%左右 [3] 重点行业分布 - 电子 医药生物行业获杠杆资金净流入超200亿元 电力设备 机械设备 有色金属 计算机行业净流入均超120亿元 [3] - 半导体 小金属 通信设备 化学制药 软件开发为二级行业中融资净买入额居前板块 [3] - 信息技术 工业 材料三大领域吸纳本轮融资资金的66% 半导体 算力 新能源等硬科技赛道占比超45% [8] 个股资金动向 - 北方稀土 新易盛 胜宏科技 宁德时代分别获净流入30 75亿元 29 95亿元 21 30亿元 21 21亿元 [4] - 药明康德 江淮汽车等6只个股净流入额介于11亿至16亿元区间 [4] 市场结构特征 - 两融平均维保比例升至280 56% 近三年历史分位数达92 46% [5] - 当前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仅2% 融资买入额占比10 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19 47% [7] - 融资资金投向转向高研发转化率企业 与2015年炒作并购重组概念形成差异 [8] 投资策略建议 - 科技成长估值修复受关注 重点布局AI应用 算力链 光模块等TMT方向及创新药CRO领域 [11] - 建议采用"哑铃型"策略 平衡科技成长与高股息配置 跟踪政策信号与外资动向 [12] - A股供应链企业与港股科技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补 可协同把握科技股机遇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