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搜索文档
超6000亿元!7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8-05 07:51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加速 - 7月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6169.36亿元,创年内新高,环比增加898.42亿元 [1] - 上半年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1] - 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有力支持地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支撑基建投资增速保持韧性 [1] 下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预期 -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市场预计新增专项债将在三季度加快发行节奏 [1] - 8月至12月各地尚有超1.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可用 [1] - 随着发行进度加快,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提升至8%至9% [1] 财政政策与基建投资展望 - 财政政策定调更加积极,存量政策组合效应显现,投资资金保障和项目支撑将继续改善 [2] - 下半年基建增速持续性还需关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和方向 [2] 政府债券供给对社会融资的影响 - 7月至8月将是下半年政府债净融资高点,单月净融资金额预计分别达1.29万亿元和1.41万亿元 [2]
持续释放内生动力 提升中国资产韧性
证券时报· 2025-08-05 07:28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影响 - 7月美国非农就业增长放缓 劳工部大幅下修5月和6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 劳动力市场显著降温 [1] - 数据公布当日 美股三大指数下挫 美元指数单日大跌逾100点 黄金价格突破3300美元/盎司 [1] 中国资产表现 - 8月4日A股和港股主要指数稳中有升 走出独立行情 [1]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 5月和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2] 中国资产韧性原因 - 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以我为主"导向明确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统筹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结构优化 [1]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新消费亮点频现 新产业加速成长 新动能澎湃迸发 [1] - 中国资产具有低估值 经济政策广阔空间 科技创新潜力 与全球资本"多元配置"趋势形成共振 [2] 外资机构动向 - 外资机构密集调研上市公司 唱多并持续上调中国股票评级 [1] - 高盛年内多次上调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 维持对中国股市"超配"立场 [1]
时报数说 香港金管局:“跨境理财通”2.0 个人投资者已逾16万人
证券时报· 2025-08-05 06:56
跨境理财通2.0市场表现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实施后市场反应良好 截至6月底参与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 较1.0阶段增幅超过120% [1] - 南向通投资者持仓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较1.0阶段实现两倍增幅 [1] 南向通投资者行为变化 - 南向通投资者产品选择多元化 从初期存款类产品为主转向更多配置基金和债券产品 [2] - 香港市场产品认知度提升 投资者日益重视分散投资 [2]
银行业锚定“五篇大文章”不放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8-05 05:18
银行业服务"五篇大文章"成果 - 银行承销的五大主题债券总额从2020年310亿元增至2024年6916亿元,增幅超21倍 [2] - 2024年前7个月银行承销五大主题债券金额超2023年全年,占比达41.28% [2][3] - 银行发行的五大主题债券2022年以来每年超5000亿元,2024年前7个月达7700亿元,占比36.33% [3] 债券承销与发行 - 银行承销五大主题债券占比从2020年28.72%升至2024年35% [3] - 绿色和普惠主题债券在银行发行中贡献较大 [3] - 2024年前7个月科技创新债发行额超2350亿元 [3] 信贷支持三大领域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 [4] - 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4% [4]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4] 科技金融发展 - 近70家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总余额达6.5万亿元 [4] - 19家银行科技行业贷款余额7474.29亿元,同比增长34% [5] - 浦发银行科技贷款超1350亿元,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均突破千亿元 [5][6] 绿色金融进展 - 52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 [6] - 绿色信贷占全市场比重超75% [6] - 西安银行、瑞丰银行等绿色信贷余额翻倍 [6] 普惠金融成效 - 50家上市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22万亿元,增长超10% [6] - 占全市场比重近67% [6] - 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增幅超25% [6] 养老金融发展 - 6家理财公司发行3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销售超90亿元 [7] - 工商银行养老金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托管规模3.3万亿元 [7] - 农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9.76亿元,增长68% [8] 数字金融建设 - 20家上市银行信息科技投入从2021年1603亿元增至2024年1884.75亿元 [9] - 投入占营收比重从3.07%提升至3.78% [9] - 股份制银行投入占比最高达4.31%,城商行4.2% [9][10] 银行数字化转型案例 - 工商银行2024年信息科技投入超28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近9000亿元 [10] - 招商银行重点业务处理效率提升58.32%,智能填单准确率99.58% [10] - 工商银行累计授权专利4957件,个人手机银行客户5.88亿户 [10]
以研究为引擎 广发证券全方位赋能新质生产力
证券时报· 2025-08-05 03:21
科技金融战略定位 - 科技金融被定位为"五篇大文章"之首,是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 公司以专业研究为驱动,整合企业、高校、机构等资源,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1] 核心业务布局 - 选择"AI+、绿色能源、生命科学、合成生物"作为长期深耕的四大核心赛道 [2] - 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及行业领军专家担任科学顾问,深化技术认知 [2] - 截至2025年6月末,为169家科技企业提供387次直接融资服务,规模达5034亿元 [3] 跨境与创新服务能力 - 以广发香港为核心推进境内外一体化运作,助力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企业登陆港股 [3] - 成功落地深交所首笔科技创新债券借贷交易及首只证券公司科技创新次级债券 [3] 产业支持三大抓手 - 通过产业研究、产业基金、并购重组三大核心抓手推动科技产业升级 [4] - 产业研究院完成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45篇深度报告(18篇专题+27篇行业) [4][5] - 与多地国资合作设立规模324亿元的产业基金,培育深圳大疆、粤芯半导体等链主企业 [5] 并购重组成效 - 2023年以来助力科技企业完成超500亿元并购交易,包括广电运通收购中数智汇等案例 [5] 创新生态构建 - 与25个科研院所(如中科院、清华大学)合作,孵化氢燃料电池材料等20个科创项目 [6] - 牵头成立广东集成电路产融服务联盟和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联盟 [7]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归还募集资金的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8-05 03:20
资金管理 - 公司于2024年8月28日通过董事会决议,同意使用不超过8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且额度可滚动使用[1] - 2025年8月1日,公司已将60,000万元归还至2022年非公开募集资金专户[1] - 截至公告日,公司已完成全部80,000万元资金的归还[1] 信息披露 - 相关决议公告发布于2024年8月30日的《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1] - 资金归还情况已通知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1]
天津泰达资源循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首次回购公司股份暨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
证券时报· 2025-08-05 03:20
回购方案概述 - 公司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决议 批准使用回购专项贷款及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 回购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500万元至7000万元 回购价格不高于5 89元/股 [1] - 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回购期限为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不超过12个月 [1] - 具体回购数量以期满时实际回购量为准 相关公告已披露于巨潮资讯网 [1] 2025年7月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31日 公司尚未开始实施股份回购 [2] 首次回购执行情况 - 2025年8月4日首次实施回购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100万股 占总股本0 068% [3] - 回购成交价区间为4 30-4 36元/股 总成交金额431 93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3] - 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专项贷款 回购价格未超过5 89元/股的预设上限 [3] 回购合规性说明 - 首次回购时间及价格符合深交所监管指引要求 未在重大事项敏感期操作 [4] - 集中竞价交易遵守价格限制规则 未在集合竞价时段或无涨跌幅限制交易日委托 [5] - 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继续实施回购 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6]
银行业锚定“五篇大文章”不放松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8-05 03:02
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果 - 银行承销的"五大主题债券"总额从2020年310亿元增至2024年6916亿元,增幅超21倍 [2] - 2024年前7个月银行承销五大主题债券总额已超2023年全年 [2] - 银行承销五大主题债券金额占比从2020年28.72%升至2024年前7个月41.28% [3] 债券承销与发行表现 - 2022年以来银行每年发行五大主题债券超5000亿元,占全市场比重超25% [3] - 2024年前7个月银行发行五大主题债券7700亿元,占比36.33% [3] - 科技创新债2024年前7个月发行额超2350亿元 [3] 科技金融发展 - 截至2024年末近70家银行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总余额达6.5万亿元 [4] - 19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科技行业贷款余额7474.29亿元,同比增34% [5] - 浦发银行科技行业贷款余额超1350亿元,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均突破千亿元 [5] 绿色金融进展 - 52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超27万亿元,同比增20% [6] - 西安银行、瑞丰银行及郑州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翻倍 [6] - 银行业绿色贷款占全市场比重超75% [6] 普惠金融成效 - 50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2万亿元,同比增10% [6] - 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普惠贷款增幅均超25% [6] - 银行业普惠贷款占全市场比重近67% [6] 养老金融布局 - 6家理财公司发行35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超90亿元 [7] - 工商银行养老金管理规模近5万亿元,招商银行托管规模1.33万亿元 [7] - 农业银行养老产业贷款余额109.76亿元,同比增68% [8] 数字金融投入 - 20家上市银行信息科技投入总额从2021年1603亿元增至2024年1884.75亿元 [9] - 股份制银行2024年信息科技投入占比达4.31%,城商行达4.2% [9] - 工商银行2024年信息科技投入超285亿元,累计授权专利4957件 [10]
上海落地首批全无人驾驶出租车 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再提速
证券时报· 2025-08-05 03:00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进展 - 上海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标志着当地示范运营进入常态化、规模化新阶段 [1] - 小马智行联合锦江出租在浦东新区金桥和花木区域落地全无人驾驶出租车 运营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早7:30至晚9:30 [1] - 这是上海市区范围内首次出现完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 [1] 小马智行Robotaxi运营细节 - 车辆使用类似网约车模式 乘客通过APP呼叫 上车后通过语音和屏幕交互 [1] - 运营车型为雷克萨斯RX 搭载第五代自动驾驶系统 配备7个摄像头、4个激光雷达和4个毫米波雷达 实现车周200米全域视野 [2] - 行程约1.3公里 经历5个路口和1次掉头 车辆能自主应对复杂路况 包括提前减速、调整行驶角度等 [2] - 总费用14元 优惠后实付11.4元 [3] 技术能力与数据积累 - 小马智行采用基于强化学习范式的世界模型(PonyWorld) 已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驾驶运营 [3] - 世界模型每周可生成100亿英里测试数据 帮助虚拟司机自我演进 实现超过人类驾驶10倍的安全性表现 [3] - 公司全球累计自动驾驶路测里程超过5000万公里 覆盖极端天气和复杂路况 [3] 行业前景与政策支持 - 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470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超60% [4] - 预计2035年车队规模将突破190万辆 覆盖主要一线城市 [4] - 政策层面已发放超1.6万张测试牌照 开放3.2万公里测试道路 开展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 [4] 行业发展建议 - 车企需将自动驾驶系统深度融入车辆制造 平衡性能与成本 [5] - 建议车企与自动驾驶企业、出行平台建立合作生态 [5] - 需要完善自动驾驶事故责任界定法律 健全保险体系 推进车路协同和高精地图更新等基础设施建设 [5]
哪吒汽车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已有53位意向投资人预报名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59
重整投资人招募进展 - 合众新能源正式发布《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公告 对招募流程、保证金及重整投资方案等给出具体说明 [1][2] - 意向投资人行业不限 但需具备产业资源整合能力或同行业运营经验 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2] - 意向投资人需在2025年9月15日前支付5000万元报名保证金 并签署合规承诺书 [2] - 尽职调查需签署《保密协议》并缴纳1000万元尽调保证金 可自行或委托中介开展 [2] 前期筹备与意向反馈 - 嘉兴中院6月12日受理破产重整案 指定三家律所担任联合管理人 [3] - 6月30日发布预招募公告 截至发稿已有53位意向投资人预报名 [3] - 前期预报名投资人仍可继续对接 不因正式公告失效 [3] 重整时间线与资金安排 - 意向投资人需在2025年9月30日前提交书面重整方案 包含投资金额、债权清偿等具体内容 [4] - 确定重整投资人后需在3个工作日内支付1亿元投资保证金 [4] - 投资人可参与重整计划草案论证 待法院批准后协议生效并支付投资款 [4] 公司运营现状 - 合众新能源自2024年11月停产 但产线设备运转正常 保留400余名核心员工 [4] - 哪吒汽车桐乡工厂7月恢复发放全薪 此前存在薪资打半折情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