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打响央企新能源突围战,岚图推出首款800V智能超混MPV |聚焦2025成都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9-03 20:20
销量表现 - 岚图汽车8月单月交付量达13505辆 同比增长119% 创历史新高 [1] - 前8个月累计销量达81768辆 同比增长108% [1] MPV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国内MPV市场前十企业合计销售45.3万辆 占总量78.6% 市场集中度高 [2] - 上半年MPV销量TOP10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60% [2] 技术突破 - 2026款岚图梦想家为全球首款800V高压架构混动MPV CLTC纯电续航达350km 是主流竞品2倍以上(腾势D9为155km 魏牌高山为201km) [3] - 搭载5C超充技术 峰值充电功率320kW 20%-80%充电仅需12分钟 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 [3] - 混动系统输出功率490kW 峰值扭矩915N·m 零百加速5.9秒 馈电油耗低至5.2L/100km 较同级PHEV低30% [3] - 全球首搭华为乾崑ADS 4.0智能驾驶系统与鸿蒙座舱5.0 配备27个传感器(含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 [3][4] - 智能驾驶系统使重刹率降低30% 通行效率提升20% 支持拥堵防加塞和高速ETC自动通行 [4] - 鸿蒙座舱5.0配备15.6英寸HDR智慧屏 支持手车互联无缝流转和HSpace-Link平板接入 [4] - 保留自研逍遥座舱与鲲鹏智驾版本 提供华为技术与自研技术的双重选择 [4] 资本运作 - 东风集团宣布私有化并推动岚图汽车以介绍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 [4] - 介绍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与融资 通过分配现有股权实现上市 可快速打通资本市场通道并降低融资成本 [5] - 上市后可获得股权融资和债券发行等渠道资金 支持岚海智混技术、华为合作项目及L3级自动驾驶全尺寸SUV"泰山"研发 [6] - 作为"央企新能源第一股" 上市将提升在公务用车和高端商务市场的品牌信任度 [6] 战略定位 - 技术突破聚焦解决用户续航焦虑、操控难题和智能化配置实用性 [6] - 上市被视为从技术突围到市场引领的新起点 旨在向市场展示央企转型智能电动化的决心 [6]
押注“国产英伟达”!东芯股份2.11亿元再投亏损GPU公司 股价狂飙难掩主业连亏
华夏时报· 2025-09-03 20:20
公司股价与市场反应 - 东芯股份9月3日复牌后股价一度上涨超14% 收盘涨幅1.17%报119.38元/股 市值528亿元 [2] - 受上海砺算发布首款GPU芯片"7G100"系列产品影响 公司股价在7月29日至8月28日期间累计上涨207.85% [8] - 因股价异常波动 上交所8月多次重点监控 公司于8月29日停牌核查 [8] 对外投资情况 - 公司拟向上海砺算增资2.11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80.99万元 增资后持股比例达35.87% [3] - 此次投资方合计投资金额约5亿元 上海砺算投前估值达35亿元 较2024年8月投资时2亿元估值大幅提升 [5] - 2024年8月公司曾以自有资金2亿元投资上海砺算 当时持股比例为37.88% [5] 被投企业财务状况 - 上海砺算2024年及2025年1-7月未产生营收 净利润分别亏损2.1亿元和1.55亿元 [3] - 截至2025年7月 公司资产总额3434.28万元 负债总额1.21亿元 资产净额-8633万元 [3] - 核心业务高度依赖7G100图形渲染GPU产品 存在对单一产品的集中依赖风险 [5] 公司主营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3亿元 同比增长28.81% 但归母净利润亏损1.11亿元 同比下滑21.78% [6] - 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亏损 分别为-3.06亿元和-1.67亿元 [6] - 上半年对上海砺算投资确认亏损5231.11万元 占净亏损近一半 [7] 技术产品进展 - 上海砺算7月发布首款GPU芯片"7G100"系列 支持最多同时运行48个无依赖任务 支持NRSS动态优化渲染画质 [8] - 产品性能对标英伟达DLSS技术和AMD FSR技术 被市场称为"国产英伟达" [8] - 技术实现端、云、边的主流图形渲染和AI加速 对标主流GPU架构 [3] 战略布局与行业观点 - 投资旨在推进"存、算、联"一体化战略布局 强化核心竞争力 [3] - 存储芯片企业跨界GPU领域可通过"存算协同"提升整体性能与效率 但需技术架构兼容性和研发协同 [2] - 半导体跨界投资通常需要5-7年实现技术协同效应 需持续资金支持和战略定力 [9]
增配降价 凯迪拉克全新XT5杀入20万元级市场丨聚焦2025成都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9-03 20:20
核心观点 - 凯迪拉克全新XT5通过大幅降价至22.99万-32.09万元进入主流合资品牌价格区间 反映豪华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突围策略 [1][2][3] - 豪华品牌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和自主品牌竞争压力 凯迪拉克通过产品配置和用户服务坚持品牌定位 [3][4][7] 价格调整与市场定位 - 全新XT5限时价降至22.99万-32.09万元 较零售价37.99万-45.99万元降幅达15万元 [1][2][3] - 价格直接进入主流合资品牌区间(合资品牌均价17.5万元) [1][3] - 2025年1-7月豪华车均价36.2万元 较2024年仅降0.1万元 显示凯迪拉克降价幅度远超行业水平 [3] 产品配置与性能 - 搭载蜂鸟底盘(含RTD电子悬挂/Twin-clutch四驱/Brembo六活塞卡钳) 中高配车型销量占比超50% [2] - 终端平均成交价超过宝马X3/奥迪Q5L/沃尔沃XC60 [2] - 配备AKG音响系统/ANC主动降噪/笼式车身(86.9%超高强度钢)/22项主动安全配置 [6] 市场活动与用户权益 - 推出增换购补贴10000元及5000元定金抵扣10000元车款 [2] - 独家提供"全路况金身保障"(车损超三成免费置换新车) 超百位用户受益 [6] - 成立"蜂鸟俱乐部" 提供免费异地用车等专属权益 [6]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7月豪华车零售17万辆 同比下降20% 份额降至9.3%(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4] - 超豪华品牌2023年起持续下滑 2025年成都车展保时捷/宾利等普遍缺席 [3][4] - 仅6家豪华品牌参展成都车展(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 [4] 品牌战略与用户共鸣 - 公司强调"专业成就豪华" 坚持全球标准与产品力 [4][7] - 通过车主公益故事(如帮助失明儿童圆梦)强化情感连接 [7] - 四代车型累计150万用户 累计行驶224亿公里 [2]
巴菲特牵头合并的交易十年后终落幕,巨头卡夫亨氏拆分能否解困?
华夏时报· 2025-09-03 20:16
公司拆分计划 - 卡夫亨氏宣布通过免税拆分形式将公司拆分为两家独立上市公司 交易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完成[2] - 第一家公司(Global Taste Elevation Co)专注酱料、调味品和即食餐食 2024年销售额达154亿美元 其中75%来自调味酱、涂抹酱与调味料销售[2] - 第二家公司(North American Grocery Co)聚焦北美杂货业务 2024年销售额约为104亿美元[2] 拆分战略背景 - 拆分旨在简化业务结构 提升品牌资源配置和盈利能力 回应持续的业绩压力和行业变革[2] - 解决集团长期存在的战略重心模糊问题 业务过于复杂导致整体估值与管理层预期不符[3][4] - 分拆后高增长业务可能获得更高资本认可 独立业务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获得更大自主性[4] 历史并购背景 - 2013年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与巴西私募3G Capital以280亿美元私有化亨氏公司[6] - 2015年亨氏与卡夫合并 新公司成为全球第五大食品饮料公司[6] - 伯克希尔哈撒韦目前仍持股约28% 但巴菲特坦言"在多个方面判断失误" 3G Capital已于2023年退出持股[7] 业绩表现 - 2024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64.79亿美元 同比下降3.6% 有机净销售额下降2.4%[8] - 第二季度净利润仅1亿美元 同比下滑90% 上半年净利润9.04亿美元 同比下滑50.4%[8] - 营业利润下降62.1%至5亿美元 主要受非现金减值损失8.54亿美元影响[8] - 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四季度收入持续同比下滑 幅度在1.2%至7.06%之间[9] 市场挑战 - 健康化趋势导致消费者对传统高糖食品抵触加剧 传统品类占比过高造成品牌老化印象[8] - 面临竞争对手低价竞争 新兴品类布局不足反映市场反应滞后[8] - 公司下调2024年预期 有机净销售额预计下降2%至持平 此前预期增长0至2%[9] 转型方向 - 在北美市场增加营销投入提升品牌优势 在海外及新兴市场通过增加分销和促销投入加速全球布局[9] - 需要应对健康化消费趋势 满足中国市场对健康诉求的升级[9] - 适应即时零售渠道快速增长和餐饮连锁化对供应链的更高要求[9][10]
皓元医药十年狂飙:从1 亿元到22 亿元的增长神话,为何难掩现金流“失血” 与转型迷局?
华夏时报· 2025-09-03 20:1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1亿元 同比增长24.20% 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115.55% [2]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转负至-1043.09万元 同比锐减113% [2][4] - 存货余额13.09亿元 同比增长12.54% 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243天 远超同行药明康德152天和康龙化成168天 [4] - 应收账款余额6.10亿元 同比增长16.89% 其中1年以上账期占比升至18.7% 较2024年末提高5.2个百分点 [2][4] 存货与资产质量 -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32亿元 占存货账面余额20.24% [2][5] - 库存商品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达28.77% 原材料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从4.42%升至6.09% [6] - 安徽皓元工厂因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原料药中间体滞销 直接拖累当期利润 [5] 业务结构分析 - 前端生命科学试剂业务收入9.04亿元 同比增长29.2% 毛利率63.0% 贡献69.4%营收 [7] - 后端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收入3.99亿元 同比增长13.6% 毛利率17.8% 较2024年20.05%下滑 [7] - 前端高增长掩盖后端业务竞争力不足 业务结构"剪刀差"加剧盈利风险 [7] 费用与效率指标 - 销售费用1.30亿元 同比增长33.56% 销售费用率从9.25%升至9.9% [9] - 研发费用1.17亿元 同比增长4.23% 但研发费用率从9.0%降至8.9% [14] - 研发费用率持续低于药明康德12.3%和康龙化成11.8% 更低于生物制品行业12.74%平均水平 [14] 行业竞争与战略挑战 - 错失单笔超5000万元集采订单 因安徽基地产能利用率不足无法满足"三个月内交付"要求 [13] - ADC领域仅完成1个商业化项目 而同行迈百瑞完成300余批生产 药明生物相关业务收入超20亿元 [13] - 面临合成生物学技术替代威胁 植物源重组白蛋白成本降至10元/克以下 较传统产品价格腰斩 [15] 历史业绩波动 - 2022年归母净利润1.93亿元 2023年骤降至1.27亿元同比下滑34.18% 2024年反弹至2.01亿元同比增长58.17% [10] - 净利润波动率显著高于凯莱英、药明康德等同行15%-20%的稳定区间 [10] 战略定位问题 - 研发费用率从2022年9.5%降至2025年上半年8.9% 与"创新驱动"战略定位不符 [14] - 在"前端试剂保增长"与"后端制造扩产能"之间战略摇摆 资源分散 [14] - 未形成清晰战略路径 既未聚焦创新药CDMO 也未能实现规模化成本优势 [14]
主权基金加码新经济:普洛斯获中东财团注资15亿美元,深耕物流与数字基建
华夏时报· 2025-09-03 18:50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蓓 见习记者 黄指南 深圳报道 近期,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将向普洛斯集团(GLP Pte Ltd)投资15亿美元一事引发关注。 长期以来,ADIA作为普洛斯多个市场多支不同策略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一直深度参与普洛斯的 投资布局。而此次双方合作关系的升级,标志着ADIA不仅继续为普洛斯提供资金支持,更开始在集团 层面上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其中。 9月2日,普洛斯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轮投资带来更强大的资金实力与战略认同,将 有助于普洛斯抓住新机遇,加速发展。 从普洛斯的角度来看,这笔投资为公司未来在新经济赛道上的扩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公 司在全球市场的深耕细作奠定了更为坚实的资本基础。普洛斯此次将ADIA纳为战略投资者,显然看中 了其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及其对多元化投资的丰富经验,这一合作将有助于普洛斯在新兴经济体和 科技领域加速布局。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此次合作的背后不仅是资本层面的往来,更是对于新经济赛道未来潜力的共同看 好。普洛斯在全球物流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布局,结合ADIA在全球多元化资产配置中的经验,将可能为 双方 ...
半年迭代一轮、模块化成新宠:房企如何用科研思维重构“好房子”? | 追问“好房子”
华夏时报· 2025-09-03 16:45
政策与行业变革 - 《住宅项目规范》国家标准于2025年5月1日实施 推动"好房子"建造标准具象化 [1][2] - 《政府工作报告》于2025年3月5日首次写入"好房子"建设 提出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方向 [2] - 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迎来深刻变革 房企纷纷将政策要求融入项目规划、设计与建设 [2] 企业产品创新 - 中粮大悦城搭建"中粮好房子场景实验室" 以模块化方式研发健康住宅产品 打破传统户型限制 [1][2][3] - 实验室包含玄关模块、儿童房模块、客卫模块等十大功能模块 其中外玄关设计可收纳儿童车、快递等物品 [3] - 模块化设计已较多植入上海和三亚项目 实验室将随市场变化持续迭代更新 [2][3] 市场竞争表现 - 北京TOP30项目2025年1-6月实现成交额694.29亿元 其中和樾望云成交额超80亿元位居榜首 [4] - 中海万吉玖序项目在40余天内实现网签超41亿元 显示市场对优质项目的强烈需求 [4] - 当前产品迭代速度加快 有房企表示半年前项目现已不好卖 但迭代能给客户更多实惠 [1][2] 技术研发与差异化 - 行业应用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节能材料等新技术 提升房屋建设效率与品质 [5] - 中粮大悦城基于两年调研 涵盖超千位用户访谈和万余次入户观察 提出"主动健康+场景生活"产品主张 [6] - 公司依托五大技术策略(源法自然、五维健康等)和六大场景系统 构建健康人居新范式 [6] 行业发展趋势 - "好房子"概念从面积地段扩展至社区配套、生态环境、物业服务等多维度 [4][5] - 当前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 多家房企集中在车库星空顶、风雨连廊等类似指标竞争 [5] - 专家建议房企深入分析不同人群居住需求 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和自然景观 应用智能家居等新技术形成技术壁垒 [1][5]
「港股IPO观察」空调“价格屠夫”失灵?奥克斯电气港股遇冷:低价与线上优势双双瓦解
华夏时报· 2025-09-03 16:43
上市表现与市值 - 奥克斯电气于9月2日港股首日交易破发 收盘跌5.4%至16.48港元 总市值约257亿港元 次日盘中续跌4.16%至15.72港元[2] - 公司全球发售超2亿股 发行价17.42港元/股 募集净额约39.94亿港元 基石投资者占上市后股本3.52%[3] - 港股家电板块估值承压 公司市盈率(TTM)仅7.85倍 低于A股/H股同行业公司(如海信家电A股10.21倍/H股8.93倍)[4] 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郑坚江家族通过奥克斯控股持有公司上市后81.91%股权 上市前持股比例达96.36%[3] - 2024年9月公司向股东宣派一次性股息37.94亿元 占2022-2024年三年净利润总和的55% 郑坚江家族获约36.56亿元[3] - 公司资产负债率长期维持在80%左右 经营活动现金流从2022年40亿元降至2024年25.2亿元[3][7] 业务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收入近300亿元 净利润29.1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家用空调业务占比近九成[2][8] - 家用空调业务毛利率19.8% 总毛利21.1% 显著低于格力电器(33.2%)和美的集团(超28%)[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近七成 贸易应收款项及票据从2022年14.28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47.65亿元[7] 市场战略与竞争格局 - 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 2025年第一季度达57.1% 其中亚洲市场(除中国)占比31.5%[6] - ODM模式贡献海外收入八成 2025年第一季度向海外ODM客户销售占总收入46.8%[6] - 国内线上市场份额跌至第五(7.12%) 均价2243元为前五厂商最低 但被小米(13.31%)等品牌超越[9] 产能与资本开支计划 - 募集资金约40%用于海外扩张:5%设海外研发中心 25%建海外生产基地 10%升级海外销售网络[6] - 计划五年内于中东、美洲(如巴西或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6] 行业环境与挑战 - 国内空调价格战加剧 二季度线上低端机(2100元以下)销量占比超50% 公司价格优势被头部品牌挤压[8][9] - 海外市场面临低毛利竞争 出口低迷叠加贸易壁垒不确定性 高库存消化仍需时间[7] - ODM模式导致利润趋薄 产业分析师指出需通过优化供应链和调整市场策略应对周期挑战[7]
芯原股份停牌收购资产:上半年亏损3.2亿元,股价近一年却涨超六倍
华夏时报· 2025-09-03 15:17
并购交易概况 - 芯原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智融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尚处筹划阶段 具体交易方式及估值暂未确定 公司自2025年8月29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2] - 芯原股份当前持有芯来智融2.99%股权 计划取得全部或控股权 已与标的公司主要股东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5] - 本次交易可能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但尚未最终确定[2] 标的公司芯来智融背景 - 芯来智融由国内RISC-V架构早期推广者胡振波于2018年创立 开发了国内首颗RISC-V开源处理器核蜂鸟E203[4] - 公司拥有四大通用CPU IP产品线和三大专用CPU IP产品线 客户超300家 覆盖AI、汽车电子、5G通信等领域[4] - 2018年至2023年累计完成6轮融资 资方包括晶晨股份、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芯熙诚等机构[7] 战略协同与行业意义 - 并购将助力芯原股份形成从处理器内核到系统级解决方案的完整布局 补齐CPU IP后形成全栈IP能力[6] - RISC-V作为开放指令集架构正成为AI芯片重要基石 SoC芯片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5.9%提升至2031年25.7% 2031年出货量超200亿颗[7] - 芯原股份是RISC-V生态重要推动方 2018年牵头成立中国RISC-V产业联盟 会员单位达204家[5]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3.2亿元 较去年同期亏损扩大[3][11] - IP授权使用费收入上半年达2.81亿元 同比增长8.2% 第二季度环比增长99.63%至1.87亿元[11] - 2025年1-6月新签订单16.56亿元 同比提升38.33% 其中芯片设计业务新签订单7.84亿元 同比增长141.32%[11] - 第二季度ASIC业务设计新签订单超7亿元 环比增长超700% 同比增长超350%[10] 技术布局与市场地位 - 公司拥有5nm FinFET系统级芯片一次流片成功经验 多个5nm/4nm项目正在执行[10] - 14nm及以下工艺节点收入占比63.15% AI算力相关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占比约52%[11] - 用于高性能Transformer推理的NPU芯原VIP9000支持FP8技术 适配云端训练与硬件部署[9] 股价表现与市场关注 - 股价从2024年9月最低24.45元/股涨至停牌前174.98元/股 涨幅超六倍[3] - 2025年8月18日至28日期间股价最高涨幅超50% 曾因连续三日涨幅偏离值超30%触发交易异常波动[8] - 股价异动受英伟达暂停生产H20芯片及DeepSeek-V3.1发布带动的FP8产业链关注影响[9]
逼近2.3万亿元!A股两融余额创历史新高,股民是“留”还是“去”?
华夏时报· 2025-09-03 13:33
A股两融余额创新高 - A股两融余额于9月1日达2.297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超过2015年6月2.27万亿元的前峰值[2] - 自8月5日突破2万亿元后 连续20多个交易日稳定在该水平之上 9月2日略降至2.288万亿元仍处高位[2][4]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维持在2.3%-2.4%区间 9月2日为2.44%[3] 科技板块成为资金焦点 - 半导体 电子 计算机等科技赛道获杠杆资金集中追捧 成为领涨先锋[2][5] - 8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前十大个股中科技公司占主导 包括胜宏科技(72.76亿元) 寒武纪(69.53亿元) 新易盛(55.89亿元) 中际旭创(50.24亿元)[5][6] - 半导体行业获融资净买入额最高 通信设备 消费电子 元件 计算机设备等科技相关行业紧随其后[7] 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 - A股出现成交额与两融余额连续"双双破2万亿"现象 8月27日总交易量达3万亿元[4] - 43只个股8月以来获融资净买入额超10亿元 10只个股超20亿元[6] - 半导体 通信设备 证券 消费电子等板块同时出现在融资净买入和交易活跃度前十榜单[8] 资金呈现结构性分化 - 资金流向呈现明显结构性特征 科技赛道持续吸引流入 传统周期板块面临资金观望或流出[7] - 融资资金偏好新兴产业和成长风格 持仓分散度较2015年更高[9] - 资金在聚焦科技赛道的同时 对证券 电池 汽车零部件 小金属 软件开发等细分领域进行多元布局[7] 与2015年行情对比 - 当前市场与2015年存在相似产业背景和经济弱复苏阶段 赚钱效应推动融资余额攀升[2] - 但本轮两融规模上升节奏更平稳 A股市场体量更大 杠杆资金占市值比例相对较低[9] - 政策"组合拳"稳定市场预期 是带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的关键因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