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一汽-大众探岳家族第100万辆整车下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6 13:50
产品里程碑 - 一汽-大众探岳家族第100万辆整车在天津分公司下线,自2018年首款车型上市以来实现从0到100万辆的跨越 [1] - 探岳家族上市不足一年销量突破10万辆,2019年首次夺得合资SUV销冠并跻身"月销两万辆俱乐部" [1][5] - 2020年探岳全年销量达17.94万辆,夺得中型SUV年度销量冠军 [6] - 2022年4月探岳家族累计销量达532,653辆,刷新合资SUV家族达成百万销量的最快纪录 [6] 产品竞争力 - 探岳凭借时尚外观、宽敞空间、丰富科技配置和卓越品质迅速赢得市场青睐 [5] - 2018年10月上市后仅用2个月销量突破1万辆,2019年9月以21,334辆销量首次登顶合资SUV销冠 [5] - 2025年3月全新探岳L上市,在空间、智能化配置、内外饰设计等维度全面革新 [6] - 探岳家族推出多重选装方案,包括"舒适升舱包"、"畅行无忧包"等核心配置组合,提升性价比 [2] 市场表现 - 探岳最高月销量达2.7万辆,长期稳居"两万辆俱乐部" [5] - 探岳家族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赢得超百万家庭选择,形成深厚客户信任 [7] - 全新探岳L采用德系工艺,从笼式车身到防腐技术全面保障产品品质 [7] - 公司已完成探岳L车型的产能爬坡,应对中国汽车市场深度竞争期 [6] 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和利他主义战略理念,专注用户价值和稳扎稳打 [6] - 探岳家族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加速商品迭代与智能化升级 [8] - 公司将以更前瞻的商品布局、更高效体系能力和更富温度的服务引领合资品牌向高端化、年轻化、多元化发展 [8]
张晓宇:打造智能电动新汽车,要做到高机动、高可靠、高安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6 09:55
行业趋势 - 中国品牌市占率超50% 新能源车渗透率超50% 表明中国汽车正在实现换道领跑 [3] - 新能源快速渗透 XEV(包含PHEV REV)与EV螺旋上升 2022年EV增量大于XEV 预计2029年XEV增量反超EV 2030年后EV增量重新超过XEV [3] - 内燃机"出勤率"快速下降 电驱化趋势明显 XEV全市场用电低于20%的人群占比持续降低 预计未来占比10%~15% 80km续航以下的XEV销量占比持续减少 预计未来占比10%~15% [3] 技术发展 - 动力视角有"三力":马力成本逐步下滑 算力愈发重要 下一步竞争关键为运力过程中的商业价值、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 [3] - 技术实现三大核心关键词:解耦 分离 集成 电子电气架构呈现控制集中化、执行分布化趋势 执行端可做成标准化大规模通用部件 [4] - 软件视角需实现平台化和功能原子化 跨域跨界融合推动汽车向智慧体转变 动力角度为"电子化+电动化" 信息角度为"智能化+智慧化" [4] - 能源视角动力电池从"向内小集成"到"向外大集成"发展 实现车桥动力系统一体化 [4] 公司战略 - 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发布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 推出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新能源数智化品牌 [5] - 聚焦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转型 从2011年BLUECORE动力子品牌到2024年智慧新蓝鲸3.0 持续打造新蓝鲸动力"根技术" [5] - 2024年发布智慧新蓝鲸3.0全域动力解决方案 业界首发全域全场景混动专用平台 量产热效率达44.39% 储备热效率高达47.03% [5] - 以动力电池为核心提升效率 推动硬件接口先行 依托软件定义新动力 打造平台化智慧动力域控制架构 实现硬件标准化简单化 软件平台化功能原子化 [6] 产品目标 - 持续打造智能电动汽车 目标为高机动(优异运动性能) 高可靠(稳健失效安全性能) 高安全(极致行驶安全) [7] 未来展望 - 汽车向"人"转变成为移动智能空间 从工具进化为有智慧智能的主动智能体 汽车机器人需具备基于数据、可自进化、智慧智能移动生活空间两大特性 [5] - 未来汽车向"智人"发展 算力算法数据通信驱动硅基智能体演化 最终形成群体智能生态 [5]
从“互撕”到合作,小鹏拥抱华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6 09:33
合作背景与核心内容 - 小鹏汽车与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宣战略合作,聚焦车载AR-HUD技术"追光全景"抬头显示 [3] - 合作产品由小鹏全栈自研软件与华为顶级硬件联动开发,将首发搭载于小鹏G7 [3] - 此次合作标志着小鹏首次在核心部件上采用华为技术 [3] AR-HUD技术细节与行业现状 - "追光全景"抬头显示具备87英寸超大画幅,支持跨车道显示及8大行车场景覆盖 [7] - 实现AR车道级导航、AR辅助驾驶、AR安全辅助三大场景行业首发 [7]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AR-HUD前装搭载量达88.43万辆,同比增长273.42%,整体HUD前装搭载率15.55% [7] - 华为AR-HUD已应用于问界、极狐等车型,理想、蔚来及BBA等车企也在高端车型中普及该技术 [4] 双方战略调整与合作动机 - 华为明确"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定位,推出乾崑品牌,合作车型超22款,覆盖15万元以上市场 [9] - 小鹏汽车2024年1-5月累计交付新车162578辆,同比增长293%,需强化智能化标签并补全生态短板 [11] - 此前小鹏P7+已搭载华为HiCar,双方高层2024年闭门交流为合作埋下伏笔 [11]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从2023年AEB技术争论到2024年AR-HUD合作,反映智能汽车行业从零和竞争转向生态竞合 [9][11] - 合作消息公布后小鹏股价上涨,资本市场看好技术互补模式 [11] - 智能化下半场"核心技术自研+关键领域合作"成为主流策略 [11]
点燃“三个全面”新引擎 福田汽车加速向“世界一流”跃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21:2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5月累计销量超27万辆,同比增长9.8% [1] - 新能源车累计销量超4万辆,同比增长167.7% [1] - 重卡累计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长67.6% [1] - 海外市场累计销量超6万辆 [1] 战略转型方向 - 提出"全面国际化、全面新能源化、全面智能化"三大核心路径 [1][3][6] - 2021年成为中国首个产销突破1000万辆的双自主商用车企业 [3] - 2025年全球销量突破1200万辆 [3] - 锚定百万辆战略目标加速向"世界一流"跃升 [4] 国际化布局 - 2004年起将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 [7] - 在欧洲、泰国等战略市场取得突破 [7] - 在智利、哥伦比亚、菲律宾等市场成为强势品牌 [7] - 全球建立32个属地化工厂 [7] 新能源技术积累 - 2003年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研发 [8] - 掌握混动、电动、氢燃料电池等多条技术路线 [8] - 自研300kW氢燃料发动机并服务国际赛事 [8] - 与华为共建兆瓦超充网络 [8] 智能化创新成果 - 开发智能座舱、车联网平台等20项核心技术 [9] - 突破半固态电池技术 [9] - 实现高速领航自动驾驶技术实际应用 [9] - 创新热泵一体化热管理技术 [9] 行业趋势 - 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14.9万辆,同比增长48.6% [4] - 新能源商用车占商用车总销量比例达18.4% [4] - 一季度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3万辆,同比增长2.3倍 [4]
Ingo Scholten:混合动力是通往净零排放的必由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4:53
公司概况 - 浩思动力于2024年5月成立 全球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拥有17家生产制造基地 5大研发中心 19000名员工 其中3000名工程师 [3] - 公司年营收达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33.06亿元) 年销量约800万套动力总成 包括发动机 变速箱及电池 [3] - 产品组合涵盖燃油发动机 混动发动机 插电混动发动机 变速箱等 燃料类型包括汽油 柴油 液化石油气 压缩天然气 甲醇等 [3]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公司坚持多路径共达零碳 产品可覆盖全球各区域市场80%的乘用车需求 [3] - 电气化转型并非转向单一技术 而是多元路径发展 混合动力是未来重要方向 [4] - 公司致力于成为生态协调者和系统整合者 已实现超混 乙醇 甲醇 合成燃料及氢气等技术应用 [6] 行业趋势与预测 - 到2040年 全球市场预计仍有约50%的汽车是内燃机汽车 即每年约5400万辆非纯电动汽车 [4] - 当前全球燃油车保有量超10亿辆 车辆平均使用寿命为15年 内燃机领域仍将长期存在 [4] - 非洲 东欧等市场仍采用手动变速箱 相关企业需继续生产和维护高质量手动变速箱 [4] 技术发展与创新 - 甲醇发动机的碳排放较传统汽油降低30% 成本与燃油体系相当 [6] - 公司改良燃烧效率和尾气处理手段 推出甲醇 乙醇 氢气及合成燃料的整套应用方案 [6] - 合成燃料应用面临生产成本挑战 需政策支持以推动大规模生产 [5] 区域市场布局 - 针对欧洲 巴西 中国等市场对燃料应用的偏好 公司打造了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的动力技术平台 [6] - 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广泛使用乙醇燃料 吉利自2005年起研发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 [5]
让司机师傅每一单都能多拉多赚 星马T3E遵义下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4:17
战略转型与产品发布 - 成功汽车科技集团推出首款纯电动小卡"星马T3E",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的战略突破,并开启全面电动化转型 [1][3] - 公司以"12258"实施纲领为行动指南,将产品电动化转型确定为核心战略,星马T3E是首个里程碑成果 [3][5] - 遵义工厂通过星马T3E下线展现了新能源制造工艺水平,标志着智能化、绿色制造升级的开端 [5] - 公司计划今年再推出两款新能源汽车产品,加速构建新能源产品矩阵 [5] 产品性能与设计 - 星马T3E定位城市物流配送场景,主打"好用、好省、好贴心"的核心价值 [6] - 装载力方面,货箱长度达3.82米,装载空间提升35% [8] - 高效性能方面,具备300km续航里程、150匹最大马力、220N·m峰值扭矩及7.27m最小转弯半径 [8] - 安全可靠性通过30万公里路试、138项验证测试及48项专项测试验证 [8] - 设计上融合工业美学,外饰采用参数化格栅与V形徽标,内饰采用星空蓝与曜石黑双色搭配 [10] 市场策略与用户权益 - 预售期间推出"八重创富礼",包括5000元金融贴息、至高5000元置换补贴、2000元购车款抵扣等 [11] - 权益覆盖金融、置换、充电、质保、保养、残值回购等多维度用户痛点 [11][13] - 公司强调星马T3E解决了用户"多拉多赚"的核心需求,并强化"国民创富车"品牌定位 [13] - 未来将推出电动微卡、小卡及VAN平台产品,深化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13]
长安、东风重组生变,证券市场反应激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3:49
重组计划变动 - 重庆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将升格为独立中央企业,东风汽车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 [1] - 原计划合并形成年销量超500万辆的"超级舰队",跻身全球前五,但四个月后出现重大转折 [2] - 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长安汽车脱离原控股集团成为独立央企,由国资委直接管理 [2] 市场反应 - 长安汽车股价短暂波动,东风股份和东风科技股价大幅下跌超7% [3] - 长安汽车升格为独立央企后,预计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长期前景被看好 [3] - 东风汽车未参与重组,短期内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投资者对其竞争力产生疑虑 [3] 重组变动原因 - 央企重组面临企业文化融合、产品线重叠、供应链整合等挑战 [4] - 长安汽车以"狼性文化"著称,注重市场灵活性;东风汽车更为稳健,强调规模和资源整合 [4] - 两家企业在多个细分市场存在直接竞争,避免"左右手互搏"是关键难题 [4] 未来发展路径 - 长安汽车可能加速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的布局 [5] - 东风汽车需通过内部改革和资源整合提升竞争力 [5] - 两家企业仍有可能在未来重启重组,尤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 [5] 行业影响 - 重组变动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增添新的变数 [6] - 两家企业需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应对全球汽车产业竞争 [6]
Matias Giannini:多方协同,以多元解决方案迈向“净零”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1:25
论坛概述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松江召开,由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指导,浩思动力承办 [1] - 论坛汇聚政界、产业界、学术界人士,共探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之路 [1] - 浩思动力CEO Matias Giannini强调净零排放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 [1] 行业转型现状 - 全球汽车产业处于电气化转型关键阶段,各地转型节奏不同但目标一致指向净零 [3] - 预计2040年纯电动汽车占全球新车销量比例或超50%,但剩余50%新车需依赖高效内燃机或混合动力系统 [3] - 行业面临核心挑战:如何持续投资创新以保障非纯电动车型的高效环保性能 [3] 浩思动力战略布局 - 公司提出多路径共达零碳战略,整合吉利、雷诺技术积淀,提供高效内燃机和混合动力解决方案 [4] - 全球布局包括五大研发中心、17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达500万套,覆盖80%混动及燃油车市场需求 [4] - 2025上海车展展示四大技术领域:可替代燃料解决方案、混合动力系统、增程器技术、未来超混动力 [4] - 未来超混动力技术整合发动机、电机、变速器和电力电子设备,兼容多种燃料且适配电动汽车平台 [4] 中国市场定位 - 2024年中国插电混动车型增速首次超越纯电车型,反映市场对多元技术路径的认可 [5] - 浩思动力将中国视为核心增长引擎,计划通过协同合作推动本土零碳解决方案 [5] - 公司强调车企与供应商需加速合作以提速电气化转型 [5]
J.D. Power研究:新能源汽车信息娱乐系统仍是“槽点”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1:25
行业整体质量表现 - 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质量问题数为226个PP100,较2024年增加16个PP100,但增速放缓(2024年较2023年增幅为37个PP100)[1] - 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市场的问题抱怨数分别为220和234个PP100,较2024年分别增加9和26个PP100 [1] - 故障类问题较去年增加9个PP100 [1]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基于20829位2024年7月至2025年1月购车车主的反馈,覆盖48个品牌122款车型(107款达足量样本)[2] - 评估10大问题类别(如车身外观、信息娱乐系统等)共236个问题点,数据收集于81个城市[2] - 质量问题以PP100(每百辆车问题数)衡量,数值越低质量越好 [2] 技术趋势与用户痛点 - 电池/充电问题成为唯一抱怨下降的类别(-3.2个PP100),纯电续航里程焦虑显著改善 [3] - 信息娱乐系统仍是抱怨最多类别(31个PP100),配置/操控系统类问题增幅最大(+3.5个PP100)[3] - 智能化加速暴露基础功能质量短板,车企需回归用户体验本质 [3] PHEV与增程式车型表现 - PHEV车型销量占比增长8个百分点(10万-20万元区间增幅显著),但PP100达234个,高于纯电动车型(220个)[4] - 增程式车型在20万-30万元区间渗透率增长3个百分点,PP100为235个,故障问题增幅突出(+17个PP100)[4] - 两类车型信息娱乐系统抱怨显著增加(PHEV+5个PP100,增程式+7个PP100),增程式驾驶辅助抱怨大幅增长(+6个PP100)[4] 小众车型市场动态 - MPV车型一线城市销量同比增长4.4%,但PP100同比上升20.8%,座椅相关问题占前20大问题中的4项 [5] - 越野车在二线城市份额高于非越野车型8.2%,但质量抱怨中5项与异响/噪音相关 [5] - 设计与体验成为小众市场突破点,但品质保障不足可能制约长期竞争力 [5] 细分市场车型排名 - 小型纯电动轿车排名:五菱宏光MINI(192个PP100)、一汽奔腾小马(196个PP100)、吉利熊猫mini(202个PP100)[7] - 该细分市场平均PP100为214,比亚迪海鸥(223个PP100)和五菱缤果(230个PP100)低于平均水平 [7]
王瑞平: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市场混动、电动、燃油三分天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10:57
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超9000万辆,同比增长1.8%,中国市场占比超三分之一 [3] - 2024年Q1全球纯电车型销量占比14.5%,混合动力(HEV/PHEV/REV)占比16%,首次超越纯电 [3] - 北美和欧洲市场纯电增长放缓,HEV显著增长,日韩市场HEV增速同样迅猛 [3] 混合动力技术演进历程 - 1997-2007年为初创期,混合动力市场接受度低 [4] - 2007-2014年进入扩散期,欧美日车企相继跟进 [4] - 2020年后爆发增长,中系车企主导PHEV/REV技术路线,PHEV/REV成为增速最快领域 [4] - 当前技术趋势为双电机、大电池、可油可电,PHEV/REV方向明确 [4] 动力电气化技术突破 - 中国混动发动机热效率从5年前39%提升至46%+ [5] - 混动电机峰值效率达98%,损耗降20%,碳化硅电控效率提升至99%且体积减半 [5] - 电池能量密度显著提升,控制智能化从模块化向跨域集中演进 [5] - 能源多元化涵盖汽油、柴油、甲醇混动,氢能研究快速推进 [5] 混合动力面临的挑战 - 技术瓶颈:混动发动机高效化、高速反电动势控制、氢/甲醇燃料应用需突破 [5] - 基础设施:充电桩密度影响资本投入,中国利用率是欧洲3倍 [6] - 成本压力:2024年新能源汽车降价5%-15%,需平衡技术质量与成本控制 [6] - 全球化:复杂国际环境下需加强产业链生态共建与ESG协同 [7] 混合动力未来展望 - 2030年中国市场电气化渗透率或达75%(混动+纯电),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或达60% [7] - 技术路径:磁通变速电机、新型半导体材料、绿色能源将突破 [7] - 区域发展:中国侧重插电/增程,欧洲优先电动/插电,美国主推混动/电动 [8] - 行业协同:产学研融合加速动力转型,混动优势将在低充电密度区域凸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