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调查:新能源二手车保值率为啥这么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31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现状 - 2025年新能源车市价格战持续升级,15个汽车品牌在1月发布购车优惠政策,5月价格波动进一步加剧 [2] - 2025年4月纯电动车一年车龄保值率前五名:小米SU7(88.7%)、问界M9(85.2%)、理想MEGA(79.3%)、Model X(77.8%)、Model 3(75.7%),其中小米SU7超越宝马3系等燃油车 [2] - 特斯拉、比亚迪、极氪、小米等品牌二手车出现"价跌"现象,但实地调查显示未达"价崩"程度,例如2024款Model 3(2.5万公里)售价18.5万,保值率80% [3] 新能源二手车价格波动因素 - 新车价格战直接影响二手车定价,例如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1.8万公里)售价17.8万,较新车指导价21.98万降4.18万 [3] - 交易量显著下滑,部分车商新能源二手车月销量从20辆降至10辆,降幅达50% [3] - 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担忧电池寿命和车况问题 [3] 新能源二手车渗透率瓶颈 - 渗透率增速明显低于新车市场 [5] - 核心制约因素包括:技术迭代快导致贬值加速、电池衰减问题突出、检测评估标准不统一(同车评估价差达3万)、售后体系不完善 [6][7] 保值率影响因素深度分析 - 技术迭代速度是关键变量,智能驾驶系统升级使老车型竞争力快速下降 [8] - 电池性能与更换成本(约占车价40%)成为主要贬值因素 [8] - 新车价格波动传导至二手市场,持续两年多的降价直接拉低保值率 [8] - 头部车型高保值率原因:品牌认可度(如小米粉丝经济)、产品力优势、市场供需关系 [8][9] 新能源车保值率发展前景 - 形成"保值神器"需满足四大条件:强品牌影响力、稳定产品质量、完善售后体系、核心技术领先 [11][12] - 小米SU7当前88.7%保值率能否持续取决于:保有量增长后的市场反馈、技术更新速度、竞争格局变化 [12] - 车企尝试保值回购政策但难持续,主因成本过高(需承担新车降价风险)和二手车处理复杂度 [13][14]
4S店关停如何避免一地鸡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31
行业现状 - 截至2024年底汽车4S网络规模为32878家 同比减少2.7% 约4419家4S店选择退网 [2] - 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经营压力 盈利状况不佳 现金流紧张 银行调整融资政策加重资金链压力 [7] - 市场竞争加剧 利润空间压缩 汽车品牌调整销售策略 部分区域授权过多 银行抽贷导致资金链风险是闭店潮主因 [7] 典型案例 - 山东某经销商集团因盲目扩张加杠杆导致资金链断裂 影响车主预付费服务包使用和车辆上牌 [2] - 运通汽车集团杭州3家豪华品牌4S店(宝马/路虎/奥迪)同时关闭 影响2000多名车主 其中200多名现场维权 [3][4] - 广汇宝信旗下10家宝马经销网点因未达商业条款被撤销授权 主要分布在江浙沪地区 [4] 消费者权益问题 - 经销商将车辆合格证抵押银行导致消费者无法上牌 法律上消费者可主张银行交付合格证 [8] - 闭店前员工收取订金或全款后跑路现象频发 建议经销商加强订单管理和刑事报案 [10] - 宝马中国通知受影响车主可转至其他授权经销商使用未兑现的原厂服务 [5] 经销商应对策略 - 与厂家终止合作时需签订《授权终止协议》 明确库存回购 设备收购 返利结算等条款 [11] - 应控制订货节奏 优化库存结构 提前清点资产 利用合同期限争取协商空间 [13] - 可要求厂家分担因提前解约导致的服务困难责任 审慎对待放弃索赔权利的条款 [14] 法律风险防范 - 经销商欠税会导致系统冻结 影响消费者上牌 需提前防范税务风险 [10] - 闭店需分批裁员 妥善处理与第三方公司的租赁 广告等合同违约责任 [14] - 根据《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经销商有权要求厂家按评估价回购设施和库存 [11]
以半固为阶 向全固而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31
固态电池行业现状 - 固态电池凭借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被视为动力电池技术演进的"终极答案",但市场化仍面临重重阻碍[2] - 行业头部企业普遍采用固态与半固态"双线并进"战略布局,既推进商业化应用又探索技术边界[2][3] - 宁德时代凝聚态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同时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3] - 比亚迪60Ah全固态电池中试产品能量密度400Wh/kg,支持10分钟快充,循环寿命超1万次,计划2027年示范装车[4] - 国轩高科全固态试验线设计产能0.2GWh,良品率90%,G垣准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超300Wh/kg[4] - 亿纬锂能规划2026年推出高功率半固态产品,2028年推出480Wh/kg高比能产品[5] - 孚能科技第2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330Wh/kg,预计2025年量产,60Ah硫化物固态电池计划同年交付[5] 技术挑战与成本瓶颈 - 固态电池存在6种技术路线(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但均未形成量产最优解[6] - 固固界面接触不佳导致阻抗高稳定性差,锂金属负极易生枝晶,硅基负极体积膨胀大[6] - 硫化物电解质中锗/铟等稀有元素使材料成本激增,生产线改动比例超60%[7] - 全固态电池单位生产成本高昂,良品率低严重阻碍大规模应用[7] - 产业链各环节存在薄弱点,实验室样品与量产性能差异大,循环寿命验证不足[7] 半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展 - 半固态电池保留5%-20%液态电解液,可沿用80%现有设备,成本仅增15%-20%[8] - 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50-450Wh/kg,支持10分钟快充,宽温域性能稳定[8] - 单GWh投资额约30亿元,良品率超90%,显著优于全固态方案[8] - 东风E70/岚图追光/赛力斯SERES5等车型已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9] - 蔚来150kWh半固态电池包整包能量密度260Wh/kg,实测续驶超1000公里[9] - 预计2027年半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中采用率将超1%[9]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共识认为未来5年将是半固态电池主导市场的窗口期[8][12] - 半固态电池作为技术过渡方案可快速积累商业回报,同时为全固态研发争取时间[12] - 全固态电池需8-10年研发周期,其突破将彻底颠覆现有液态电池技术[6][12] - 中国企业在硫化物+卤化物复合路线取得进展,与国际技术代差逐步缩小[3][4][5]
第六届绿色交通动力与能源技术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8 10:28
氢能产业论坛概况 - 第六届绿色交通动力与能源技术国际论坛暨氢能产业创新交流会议在武汉举办,主题为"绿动世界,氢成未来",聚焦氢能产业技术成果、市场动态及政策导向 [3] - 会议吸引氢能产业链上下游近50家企业及150名行业代表参会,涵盖科研机构、主机厂、能源公司等多方主体 [3][9] - 论坛设置主旨报告、专题报告、圆桌对话、技术展览等环节,展示全产业链创新成果并推动商业合作 [13][14] 氢能技术发展现状 - 氢能被定位为全球碳中和战略核心赛道,中国氢能产业从"规模化示范"向"全产业链腾飞"过渡 [4] - 氢内燃机通过稀燃技术可将NOx排放降至近零,但需解决功率密度下降问题,其热效率提升依赖高压缩比、多段喷射等技术优化 [5] - 氢内燃机与燃料电池形成互补,前者凭借传统产业链复用成为低成本普及路径,后者侧重高端应用 [5] 企业创新成果发布 - 广西玉柴与氢成绿动联合推出国内首台自主品牌氢内燃机发电机组,发电效率超42%,冷-热-电三联供综合效率达90%,已应用于化工园区副产氢消纳 [10] - 海珀特发布H49氢能重卡,百公里氢耗7.8kg,气态氢续航达1000km,针对干线重载场景完成高低温极端环境测试,计划2026年量产 [11] - 艾氢技术推出国内首个模块化镁基固块供氢系统"AQ No.1",利用中国镁资源产业链优势实现常温常压安全储运,适用于车辆、船舶等移动场景 [12] 产业链协同与政策 - 圆桌论坛探讨氢能产业化路径,专家强调需构建政策、技术、协同创新三位一体的生态体系 [13] -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与艾氢技术、中电建签署战略协议,推动固态储氢技术产业化落地 [12] - 技术展览集中展示从制储加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解决方案,凸显全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模式 [14]
欧洲媒体走进长安,近距离感受“海纳百川”新速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7 20:18
公司表现与战略 - 公司5月零售23 9万辆,同比增长14 5%,其中新能源销量达9 5万辆,同比增长70% [3] - 公司品牌累计销售已达2868 7万辆 [3] - 公司聚焦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凭借智能化、全球化、能源多元化三大优势,旗下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齐头并进 [3] - 公司坚持"无海外、不长安""无基地、不海外"战略,已完成中国、欧洲、东南亚等六大区域全球化布局 [3] - 公司在欧洲、中东非等区域举办了28场区域品牌发布会 [3] - 公司在全球规划20个海外工厂,目前已建成并投产9个 [3] - 公司已布局100余个国家市场,全球渠道网点已超14000个 [3] - 公司在德国、荷兰两个国家的销售公司正式投入运营,英国NSC设立工作同步推进 [19] - 公司近期完成了挪威、葡萄牙、希腊市场总代经销商的先后签约,并加速与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的经销商签约 [19] 技术与产品创新 - 公司数智工厂应用5G、AI、数字孪生、光伏发电等40余项先进技术,制造效率提升20%、成本降低20%、能耗降低19%,年减少碳排放当量约两万四千吨 [7] - 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智化平台SDA是全球唯二的中央环网架构 [9] - 公司"金钟罩电池"全面融入AI算法等技术,实现"长寿命、真安全、超高效、快补能" [9] - 公司在重庆车展展示了金钟罩全固态电池、智慧新蓝鲸3 0、"天枢驾驶辅助""天域座舱""天衡底盘"等创新技术 [17] - 公司还展示了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出行科技 [17] 国际化布局与欧洲市场 - 公司致力于为全欧洲用户提供"电、混双优"的用车解决方案 [19] - 公司将在挪威、葡萄牙和英国市场率先推出深蓝S07 [19] - 公司计划于9月在慕尼黑国际车展发布战略车型深蓝S05 [19] - 公司在欧洲构建全方位的属地服务保障体系,提供整车7年或16万公里、三电8年或2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 [21] - 公司与德国德迅集团合作,在荷兰赫尔蒙德落成首个欧洲备件中心库 [21] 品牌形象与市场认可 - 公司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品牌形象 [1] - 欧洲媒体对公司数智工厂、全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进行了深入参观 [1][7][9][11] - 欧洲媒体对公司的新能源、智能化、造型实力表示赞赏 [11][21] - 欧洲媒体期待将公司最新科技和产品引入欧洲 [5][9] - 欧洲媒体称此次参观为"充满人文温度又极具科技震撼"的难忘旅程 [21]
累计销量突破15万辆,阿维塔携全系车型亮相重庆车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7 17:48
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与阿维塔亮相 - 2025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启幕,百余家品牌、千余款车型参展,近百款新车现场揭幕 [1] - 阿维塔全系产品亮相,累计销量突破15万辆,产品平均售价超27万元 [1] 阿维塔产品布局与里程碑 - 三年内推出四款车型(阿维塔11、12、07、06),累计终端交付超15万辆 [6] - 全系产品标配宁德时代电池、前排双零重力座椅,应用纳米水离子空调、电子外后视镜等领先科技 [11] - 阿维塔11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外观设计金奖,奠定原创未来美学基因 [8] 原创设计与智能科技 - 阿维塔12取消后舷窗,配备一体超清远端屏与电子外后视镜 [8] - 阿维塔07首发昆仑智慧增程和太行智控底盘 [8] - 阿维塔06全系搭载华为乾崑ADS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上市一月交付量超1万辆 [9] - 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动智能化进程 [9] 用户体验与服务升级 - 全系产品搭载英国之宝音响旗舰系统,解决用户音响需求痛点 [13] - 累计完成36次OTA升级,6月将推送大版本更新,新增"智慧场景"等40余项功能 [14] - 渠道触点超700家,覆盖212个城市,地级市覆盖率82%,核心商圈覆盖率76% [16] 品牌战略与未来规划 - 长安汽车集团升格为独立央企,为阿维塔提供更强支持 [17][19] - 2025年计划进入超5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超160家渠道网络 [19] - 2026年推出百万级大六座旗舰产品,基于SDA 2.0平台打造 [20] - 2030年计划推出17款全新产品,实现全球销量80万辆 [20]
30.98万元!全新福特探险者四驱穿越版上市,长安福特以差异化吹响“反内卷”号角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7 11:39
行业动态 - 2025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启幕 百余家品牌参展 千余款车型亮相 近百款新车发布[1] - 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问题 价格战频发导致1-4月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1% 低于下游工业企业5.6%的平均水平[3]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反价格战倡议 工信部与商务部表态支持整治"内卷式"竞争[3] 公司战略 - 长安福特采取差异化发展道路 聚焦"大车+野性 偏高端 燃油+混动"产品布局 舍弃部分大众化主流产品[3] - 公司坚持"质量 安全 性能三个不妥协"原则 2024年获中国燃油汽车行业用户满意度第一[5] - 2024年实现净利润20.9亿元 半数以上经销商盈利 出口业务表现良好[5] 产品亮点 - 全新福特探险者四驱穿越版上市 官方指导价30.98万元 主打大空间与高性能[1][8] - 新车搭载2.3T发动机 最大功率213kW 峰值扭矩445N·m 零百加速3.7秒 配备10速自动变速箱[8] - 后备箱容积达1505L(地毯上方) 第二排放倒后扩展至2487L 配备15个储物格与隐藏储物盒[8] - 全系标配四驱系统 提供5/6/7座三种座椅布局 覆盖全场景需求[10] 技术优势 - 采用CD6纵置后驱平台 TMS地形管理系统 智能适时四驱系统[6] - 车身强度达1700兆帕 配备8155芯片 搭载Mustang同源2.3T+10AT动力总成[6][8] - 探险者系列全球累计销量超1000万辆 国产第六代产品全面升级[6] 营销策略 - 打造"探险者户外主题乐园" 强化户外生活与越野品牌形象[13] - 启动"福探长行动"用户圈层平台 累计6.5万车主参与130场公益活动[13] - 2025年推出《敢问路在何方》IP 已开展5场区域公益活动[13] 用户画像 - 中大型SUV目标用户为已婚育中产男性 年均收入54.8万元 偏好户外活动[6] - 探险者家族覆盖多元需求 包括昆仑巅峰版 赤金版 ST-Line版等6款车型[10]
2025汽车救援创新发展论坛即将召开:聚焦三大核心议题 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7 10:21
论坛概况 - 2025汽车救援创新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6月12-14日在江苏常州举行,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俱乐部分会主办 [1] - 论坛是汽车救援行业大会10周年盛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为"创新发展" [1] - 聚焦三大核心议题:智能化汽车救援系统建设、汽车救援装备技术革新、行业标准化与人才培养 [1] 智能化系统建设 - 论坛将专题研讨"运营智能化救援业务系统",核心平台企业展示最新解决方案 [3] - 通过整合5G通信、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全国智能化救援调度平台,实现资源动态整合与精准匹配 [3] - 展示智能派单系统可将平均响应时间缩短30%以上,AI决策模块能自动匹配最优救援方案 [3] - 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提供业务运营到服务质量的全链条数字化升级路径 [3] 装备技术革新 - 核心装备制造企业聚焦救援场景痛点推出新产品新技术 [4] - 展示创新成果包括智能汽车救援专项作业车、高精度检测设备、轻量化工具等 [4] - 新材料应用如轻量车架、耐低温合成材料吊具降低设备自重同时提升抗疲劳性能 [4] - 无人机勘察系统与地面装备协同作业将山区路况侦查时间压缩至10分钟 [4] 标准化与人才培养 - 论坛将重点推进全行业标准化建设与全员培训体系,解决服务标准不统一、从业人员技能参差等问题 [5] - 推出"初、中、高级汽车救援员"三级培训体系,推动全行业持证上岗 [5] - 标准化建设预计可提升行业平均服务溢价15%-20%,引导企业从低价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5] 政策对接 - 智能化救援系统建设响应《"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要求 [6] - 新能源装备技术革新契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完善产业配套体系"部署 [6] - 标准化与培训体系建设落实《服务业标准化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6] - 论坛以"技术创新 + 标准引领"双轨模式落实"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政策要求 [6]
赵冬昶:从双积分到碳积分,中国汽车行业低碳转型路径探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6 16:34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正面临从"双积分"政策向"碳积分"管理体系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转型是顺应"双碳"国家战略的必然趋势 [1][2] - 碳积分将作为统一评价标尺覆盖多元技术路线(如BEV/PHEV/HEV/XEV),并撬动全产业链减碳,覆盖制造、能源补给、使用三大环节 [3] - 碳积分管理边界远超传统双积分,需核算生产环节碳排放与产品能效水平的总和,并向上游供应链延伸 [4][5] - 转型需解决四大关键问题:核算机制调整、引导机制设立、管理边界拓展、积分交易保留 [6][7] 从双积分到碳积分的转型逻辑 - 双积分政策2017年实施后成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扩张,但当前政策重心已从"能源安全"转向"双碳"目标 [2] - 国家战略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清洁能源消耗将获更大政策空间,驱动政策工具进化 [2] - 碳积分能更精准匹配"碳双控"要求,成为覆盖全产业链减碳的核心抓手 [3] 碳积分概念定义 - 倾向于将油耗积分升级为碳积分,保留管理创新基因但需驱动真实减碳行为 [4] - 管理范围从实验室油耗测试扩展至生产工艺、用能结构、能源品类等全流程碳排放 [4] - 车企责任包含生产环节碳排放与产品能效水平两大维度,需建立全生命周期核算体系 [5] 机制设计关键问题 - 核算机制需保留企业平均制,同步建立乘用车及动力电池碳足迹权威标准 [6] - 引导机制需审慎处理新能源积分存废问题,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并更新技术指标 [6] - 管理边界应逐步拓展至商用车及上游供应链(电池/钢材/铝材),串联责任链条 [7] - 积分交易机制必须保留并探索与地方/全国碳市场互融互通,提升政策效率 [7] 行业影响 - 转型将重塑汽车技术路线评价体系,XEV(电/氢/甲醇等)技术路线竞争格局更趋多元化 [3] - 整车厂需构建覆盖"生产-使用-供应链"的碳管理体系,倒逼生产工艺与能源结构升级 [4][5] - 政策复杂度远超双积分,需行业5-10年持续投入才能建立成熟机制 [7]
安全监管再升级!工信部推动L2级辅助驾驶强制国标制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6 13:50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强制性国家标准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 涉及L2级辅助驾驶安全监管 [1] - 标准由工信部提出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东风汽车集团 华为技术等 项目周期22个月 申报于2024年3月 公示期为2025年6月4日—7月4日 [2] - 标准适用于装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M和N类汽车 涵盖运动控制能力 驾驶员状态监测 系统探测能力等通用技术要求 并规定审核要求及典型工况试验方法 [2] 标准制定的行业意义 - 约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表现 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减少安全事故 为行业管理提供支撑 [2] - 技术内容与国际协调一致 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设计难度 促进中国同类产品国际化发展 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2] - 工信部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还包括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 自动泊车 仿真测试等标准实施 加快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标制修订 [3] 行业现状与监管动态 - 2023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2.4% 全年新能源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装备比例达55.3% [5] - 部分车企存在夸大宣传现象 将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 导致安全事故 如2024年3月小米高速公路碰撞致死事件引发社会关注 [5] - 工信部4月整顿智驾乱象 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禁止虚假宣传 车企宣传语从"高阶智驾"回归"辅助驾驶" [5] 行业自律与未来展望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4月21日发布倡议书 要求规范营销宣传 杜绝误导性表述 [6] - 华为 广汽 上汽等企业高管4月27日联合签署安全倡议 呼吁实事求是宣传功能边界 参与行业标准建设 [6] - L2级辅助驾驶国标落地后将推动行业进入"技术+合规"双轮驱动阶段 L3级自动驾驶立法进程或成下一焦点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