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搜索文档
肯尼亚央行连续七次降息,以期提振经济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3:48
肯尼亚央行利率调整 - 肯尼亚央行将关键利率从9 75%下调至9 50% [1] - 自2024年8月以来累计降息350个基点 [1]
7月资管信托规模下降 政信项目收益回升支撑非标产品收益回暖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3:45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概况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成立市场呈现数量显著上升(未披露具体百分比)、规模明显下降趋势 [1]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增加72.46亿元(环比增长近30%) [1][4] 标品信托表现 - 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环比增加141款(+10.44%),但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2] - 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95款(+17.55%),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微降0.09% [2] - TOF类信托成立数量达481款(环比+121款,+33.62%),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16.90%) [2] 产品业绩基准 - 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89%(环比+0.03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3.78%(环比-0.49个百分点) [3] - 固收类基准趋稳,债市收益率短期上行;混合类基准下行因长期利率走低及底层资产收益逼近历史低位 [3] 非标信托结构变化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30%,主因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供给下滑 [4][5] - 工商企业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近70%,与制造业PMI跌至49.3%及企业融资需求减弱相关 [5] - 基础产业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32%(环比+0.06个百分点),政信业务向中西部扩张 [4][5][6]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7月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退潮,资金利率中枢抬升,非标信托平均收益率回升至5.18%(环比+0.11个百分点) [5][6] - 中西部地区政信项目增加(如陕西、湖南),推升政信项目平均预期收益 [6]
重磅数据公布!美国降息预期升温 美元指数走低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3:41
美国7月CPI数据 - 美国7月CPI同比上涨2.7%,与6月持平,低于预期的2.8% [1] - 7月CPI环比上涨0.2%,符合预期,低于6月的0.3% [1] - 核心CPI同比上涨3.1%,略高于预期 [1] - 居住类指数上涨0.2%,是带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1] - 食品类指数持平,外出就餐价格上涨0.3%,家庭食品价格下降0.1% [1] - 能源类指数下跌1.1%,汽油价格环比下降2.2% [1] - 医疗保健、机票、娱乐、家居用品与运营、二手车与卡车价格涨幅较大 [1] - 住宿类和通信类指数出现下跌 [1] 市场反应与降息预期 - 交易员加大9月降息押注 [2] - 7月非农就业仅增加7.3万人,远低于预期的10万人 [3] - 5月和6月新增就业人数被合计下修25.8万个岗位 [3] - 失业率升至4.2% [3]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到90.1% [3] - 10月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62.5% [3] - 投资者押注美联储年底前将进行两次25个基点的降息 [3] - 部分投资者押注9月大幅降息50个基点 [3] - 美债收益率降至4月底以来最低水平 [3] - CPI数据公布后,2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近5个基点 [3] - 美元指数日内跌0.3% [3] - 现货黄金短线飙升至3354美元/盎司后回落至3349美元/盎司 [3] 行业观点 - 富国银行认为价格调整过程仍处于早期阶段 [1] - 通胀预计将在下半年回升但不会大幅走高 [1] - 核心CPI和核心PCE平减指数在第四季度将恢复到3%左右 [1]
重磅数据公布!美国降息预期升温,美元指数走低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3:11
美国7月CPI数据表现 - 7月CPI同比上涨2.7% 与前值持平但低于预期2.8% 环比上涨0.2% 符合预期但低于前值0.3% [1] - 核心CPI同比上涨3.1% 略高于预期 居住类指数环比上涨0.2% 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1] - 能源类指数下跌1.1% 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下降2.2% 食品类指数持平 外出就餐价格上涨0.3%而家庭食品价格下降0.1% [1] 分项价格变动特征 - 医疗保健、机票、娱乐、家居用品与运营、二手车与卡车价格涨幅显著 住宿类和通信类指数出现下跌 [1] - 富国银行认为价格调整仍处早期阶段 核心CPI和核心PCE平减指数第四季度预计恢复到3%左右 [1] 市场对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 - 交易员加大9月降息押注 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9月降息25基点概率达90.1% 10月累计降息50基点概率为62.5% [2] - 掉期交易显示投资者押注年底前两次25基点降息 部分投资者预期9月大幅降息50基点 [2] 就业市场数据影响 - 7月非农就业仅增7.3万人 远低于预期10万人 5-6月新增就业人数合计下修25.8万个岗位 失业率升至4.2% [2] - 疲弱就业数据引发对数据公信力质疑 推高市场对滞胀风险的担忧 [2] 金融市场即时反应 - CPI公布后2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近5个基点 美债收益率降至4月底以来最低水平 [2] - 美元指数日内跌0.3% 现货黄金短线飙升至3354美元/盎司后回落至3349美元/盎司 [2][3] - 美元指数最新报98.2220 下跌0.30% 日内振幅0.49% 低点98.1360 [3]
2220亿险资加速布局A股!保险系私募再添新军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3:08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进展 - 中国太平旗下太平资产获批设立太平(深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为第6家获批的保险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 [1]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通过设立私募基金形式落地 主要投向二级市场股票并长期持有 [2] 试点规模与参与机构 - 三批试点规模合计达2220亿元(含已批复和拟批复) 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 [2] - 首批试点于2023年10月获批 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各出资250亿元设立鸿鹄志远基金 [2] - 第二批试点于2025年1月获批 太保寿险 泰康人寿 阳光人寿及相关保险资管公司参与 规模520亿元 [2] - 第三批试点于2025年3月获批600亿元额度 5月再启动600亿元 人保寿险 中国人寿 太平人寿 新华人寿 平安人寿参与 [2] - 除太平外 已获批保险系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包括国丰兴华(国寿与新华合资) 泰康稳行 太保致远 平安恒毅持盈 阳光恒益 [3] 产品运作与投资情况 - 已投入运作的保险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增至6只 其中4只由国丰兴华管理 [4] - 鸿鹄基金一期500亿元已于2024年3月全部投资落地 实现风险低于基准 收益高于基准的业绩 [4] - 鸿鹄志远二期于2025年5月成立 规模200亿元 由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各出资100亿元 主要投向中证A500指数成分股 [4] - 鸿鹄志远三期1号规模225亿元(新华与国寿各112.5亿元) 三期总规模400亿元 还涉及多家中小险企 [4] - 泰康稳行一期于2025年6月成立并开始投资 以基本面分析精选沪港优质上市公司 [5] - 太保致远1号于2025年7月成立并备案 目标规模200亿元 已投入运行 [5]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试点有利于保险公司发挥长线机构投资者优势 拓展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1]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可增强市场稳定性 引导资金聚焦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等领域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5] - 推动险资"长钱长投"机制深化 缓解险企偿付压力与会计波动约束 实现险资增值与市场稳健双赢 [5] - 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对冲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压力 [6] - 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匹配寿险保单长期负债需求 缓解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 [6]
安徽创投新政“放大招”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2:15
核心政策创新 - 安徽省天使母基金群将政府出资比例上限提高至70% 远高于传统政府基金的20%-30%水平 [1][2] - 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延长至20年 并采取认缴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对募投进度快、财政撬动比例高的子基金予以倾斜 [1][3] - 返投认定机制采用"五维模型" 包括企业迁移、并购整合、总部落地、子公司实缴和体系外联动等柔性化标准 [3][4] 投资聚焦标准 - 明确"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方向 被投企业须注册不满5年 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 资产总额或年销售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 [2] - 要求被投企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业人数占比不低于30% 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 [2] - 基金考核以整体投资核算为依据 不因单一项目损失作负面评价 并建立审计与国资监管考核互认机制 [4] 基金体系规模 - 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规模达500亿元 设立16只母基金形成"1+16+N"体系布局 [5][6] - 截至2025年1月底 引导基金体系认缴规模突破2220.13亿元 已设立142只子基金 [6] - 母子基金累计投资项目686个 投资金额达349.22亿元 覆盖全省重点产业和区域 [6] 产业发展成效 - 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万家 是2020年的2.7倍 年均增长率约28% [6] - 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533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3家 总数居全国第一方阵 [6] - 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3.6% 贡献率达40.2%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17.3% 工业机器人增93.3% [6] 区域竞争策略 - 通过延长存续期和优化退出条款打造"耐心资本" 与硬科技产业生命周期同步 [7] - 聚焦"四投"策略形成与深圳"20+8"产业集群、苏州生物医药基金的差异化竞争 [7] - 需进一步打通"基金-科研-产业"转化链条 通过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强化科创协同 [7]
特朗普要“夺回”华盛顿?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2:03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2日宣布,计划采取历史性行动,在该国首都华盛顿特区部署国民警卫队成员并控 制该市的警察部队。 特朗普将华盛顿特区比作"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这一重大举措是为了应对其所称的首都"失控"的犯罪 问题。 虽然该举措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但特朗普不为所动,并称,接管华盛顿特区警务工作的做法还可能会 扩展到其他城市。 在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宣布启动"历史性行动","将国家首都从犯罪、流血、混乱、肮脏和更 糟糕的境况中拯救出来"。 特朗普宣布将依据《哥伦比亚特区地方自治法》接管该市警察局的指挥权。该法案由前总统理查德·尼 克松签署,赋予华盛顿特区居民选举市议会和市长的权利,但同时规定,如果出现"紧急性质的特殊情 况",总统可临时接管该市警察部队。根据法律,总统在接管超过48小时的情况下,必须向国会提交书 面通知,且最长不得控制警察超过30天。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陪同特朗普出席,在新宣布的"公共安 全紧急状态"下,他将接管华盛顿特区大都会警察局。 "今天是华盛顿特区的解放日,我们要夺回我们的首都。"特朗普在发布会上称该地区"已被暴力团伙、 嗜血罪犯、吸毒疯子和无家可归者占领"。 与此同时,美国军方 ...
《燕云十六声》《逆水寒》“内讧”背后:网易两大事业部AI“赛马”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2:01
网易游戏AI技术争议事件 - 《燕云十六声》与《逆水寒》因AI玩法相似性引发玩家社群争议,双方玩家激烈讨论功能原创性问题[1][6] - 《燕云十六声》新上线的"戏乐模式"被质疑抄袭《逆水寒》2024年3月推出的"剧组模式",两者均支持玩家通过上传素材生成角色动态影像[4][5] - 网易互娱AI Lab声明其AIxPose和AIxFace技术为原创开发,相关技术2018年立项,2023年应用于UGC场景,并强调未与伏羲实验室合并[2][4] 网易内部技术架构 - 争议双方分别背靠网易互娱与网易雷火两大事业群,对应AI技术团队为互娱AI Lab和伏羲实验室[7][9] - 互娱AI Lab专注游戏领域AI应用,伏羲实验室则探索更广泛的人机协作场景,两者定位存在差异[9][11] - 网易游戏业务呈现互娱与雷火"二分天下"格局,互娱拥有《阴阳师》《蛋仔派对》等IP,雷火则开发《逆水寒》《永劫无间》等作品[7][8] 行业分析视角 - 互联网大厂普遍采用赛马机制推动产品创新,游戏行业存在微创新和快速跟进新功能的常态[14] - AI大模型依赖玩家数据交互优化,玩家自定义内容既反哺游戏也带来控制权平衡等管理挑战[14] - 网易互娱AI Lab技术已应用于《蛋仔派对》(2023年11月)和《巅峰极速》(2024年9月)等多款游戏[4]
恒信东方: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1:58
公司监管动态 - 公司于2025年8月1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 - 公司自查发现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 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相关事项 [1] - 目前公司经营活动正常 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同比大增!非上市财险公司上半年狂赚92.6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1:48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94.9亿元,同比增长7.5% [1] - 行业净利润92.6亿元,同比增长75.2% [1] - 68家实现盈利,占比近九成,14家同比扭亏为盈,仅8家亏损 [2] - 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5.1%) [4] 非上市财险公司市场格局 - 76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占行业规模不足三成,上市财险公司占据主要份额 [4] - 国寿财险以592.7亿元保费收入位列非上市公司第一,中华财险(423.9亿元)和英大财险(101.4亿元)分列二三位 [4] - 国寿财险净利润24.3亿元(非上市唯一超20亿元),英大财险(10.5亿元)和中华财险(8.2亿元)合计占76家公司总利润近一半 [4] - 14家公司净利润突破1亿元,包括鼎和财险、永安财险等 [5]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超六成公司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中国渔业互助综合成本率从279.69%降至94.82%,推动净利润达0.2亿元 [5] - 前海财险综合成本率244.05%,综合费用率160.7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7] - 太平科技综合成本率从139.78%升至216.07,亏损扩大至0.3亿元 [7] 亏损公司情况 - 8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亏损,前海财险(-0.5亿元)、现代财险(-0.4亿元)、太平科技(-0.3亿元)亏损居前 [6][7] - 东吴财险为首家披露偿付能力的新公司,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190万元,净亏损184.8万元 [8] 行业挑战与策略 - 中小财险公司面临规模效应不足、固定成本高、人才技术劣势等痛点 [8] - 需挖掘股东资源禀赋,聚焦细分市场与差异化竞争策略以突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