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瞻网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鞋行金额最高并购案!斯凯奇宣布退市,94亿美元“卖身”给3G资本【附运动鞋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5-09 18:56
斯凯奇私有化交易 - 全球第三大运动鞋品牌斯凯奇宣布接受巴西私募巨头3G资本的收购并私有化退市 [2] - 3G资本将以每股63美元现金收购所有已发行股票,较15天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30%,交易总额达94.2亿美元 [2] - 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私有化退市成为私人控股公司,交易对价约81.27亿美元(1.29亿股流通股) [2] - 此次交易是全球鞋类行业金额最高的并购案,也是3G资本在消费品领域的又一重磅投资 [2] 私有化原因分析 - 退市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导致成本压力剧增 [2] - 新关税政策下,一双原本售价1100元的球鞋消费者需支付近1700元,使主打"高性价比"的斯凯奇陷入两难 [2] - 私有化可规避上市公司监管压力,在关税风波中掌握更大经营自主权 [2] - 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等76家鞋企曾联名请求白宫豁免"对等关税",因政策已对平价鞋企构成生存威胁 [3] 运动鞋行业竞争格局 - 运动鞋市场竞争激烈,耐克、阿迪达斯等巨头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新兴品牌也在崛起 [3] -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呈现明显"马太效应",2020年前五家企业市占率达69.8% [4] - 头部企业为耐克、阿迪达斯两家外企,安踏、李宁和特步三家本土企业紧随其后 [4] - 头部企业凭借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渠道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中小品牌面临生存困境 [4] 运动鞋消费趋势 - 中国运动鞋平均售价从2013年421.63元上升至2020年533.17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41% [5] - 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对功能性要求提高,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 [4] - 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高知名度的运动鞋支付更高价格 [6] - 国内消费升级推动运动鞋产品平均售价持续增长 [5]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等)
前瞻网· 2025-05-09 15:47
中国口腔医疗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 口腔医疗耗材领域主要企业包括时代天使、奥精医疗以及现代牙科 [1] - 口腔医疗器械领域主要企业包括美亚光电、先临三维、新华医疗 [1] - 口腔医疗药品领域主要企业包括生化制药、南粤药业、恒生制药 [1] - 口腔医疗服务领域主要企业包括通策医疗、可恩口腔以及蓝天口腔 [1]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 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区是口腔医疗行业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其中广东分布最为集中 [3] 中国口腔医疗耗材市场竞争格局-种植牙 - 高端市场种植牙主要由士卓曼、登士、诺贝尔等欧美企业占领 [6] - 中低端市场主要由奥齿泰、登腾等韩国企业占领 [6] - 国产品牌在临床应用时间、品牌建设、材料运用、表层处理工艺以及稳定性方面与进口产品存在较大差距 [6] 中国口腔医疗耗材市场竞争格局-正畸 - 正畸治疗主要有传统正畸疗法和隐形正畸疗法两种 [7] - 隐形正畸采用定制生产的可摘隐形矫治器 打破牙套明显、不可摘、口腔卫生难处理等传统限制 [7] - 2023年时代天使、隐适美两大厂家合计占据中国隐形正畸超70%市场 [7]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进口口腔医疗耗材及器械在质量、效果等方面具有优势 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 国产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弱 整体供应商议价能力中等 [8] - 大型连锁口腔专科医院诊疗水平较高 消费者议价能力较低 [8] - 行业技术壁垒高 准入门槛高 新进入者威胁较小 [8] - 从竞争者数量、市场集中度及行业进入障碍分析 现有企业竞争程度处于中等水平 [8]
前瞻全球产业早报:央行宣布降准又降息
前瞻网· 2025-05-09 09:43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2] - 深交所优化科技创新债券审核机制,对关键核心技术企业适用"即报即审"绿色通道,审核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 [3] - 上证综指收盘上涨0.8%,深证成指上涨0.22%,沪深300指数上涨0.61% [18] 新能源汽车与半导体 - 4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14万辆,同比增长42%,1-4月累计批发400万辆,同比增长42% [5] - 蔚来能源五一假期累计完成换电服务超63.4万次,单日峰值突破13.4万次 [7] - A股半导体行业2024年营业收入达6022亿元创新高,北方华创成为"盈利王",人工智能助推数字芯片设计环节业绩 [3] 科技与人工智能 - 联想发布覆盖全场景的超级智能体矩阵,包括个人、企业、城市超级智能体及推理加速引擎 [4][5] - 谷歌发布Gemini 2.5 Pro "I/O"模型,在多个AI排行榜指标上登顶 [11] - 亚马逊购买AMD价值约8440万美元股票,AMD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长57%至37亿美元 [12] 企业动态与投资 - 吉利汽车建议私有化极氪,每股作价2.57美元 [6] - Uber向文远知行追加1亿美元股权投资,为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笔投资 [9] - 淘宝天猫与小红书战略合作,打通种草到购买全链路,新增"广告挂链"功能 [10] 医疗与生物科技 - 世卫组织计划首次将减肥药纳入基本药物目录,预计2025年8月或9月出台最终方案 [15] - 雅赛利制药计划分阶段关闭丹麦工厂,转移抗生素原料生产至海外 [14] 制造业与工业 - 德国3月工厂订单环比增长3.6%,远超市场预期 [13] - 三菱汽车计划在北美推出基于日产下一代聆风的纯电车型 [13] - 希捷拟到2030年推出100TB硬盘以满足数据中心需求 [13] 融资与IPO - 小鹏汽车考虑在香港或美国上市飞行汽车子公司 [17] - 宁德时代香港IPO发行价可能较A股折价不到10% [17] - 派特鲜生完成25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宇疆科技和时空智子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16]
2025年中国电线电缆价值链分析:原材料是电线电缆生产最大的成本来源,国内电线电缆价值链重心后移
前瞻网· 2025-05-08 16:13
电线电缆行业成本构成 - 电线电缆生产制备中原材料是最大成本构成 上游主要为铜铝及其合金、橡胶、聚乙烯等基础材料行业 中游为电线电缆制造企业 下游为工程机械、通信、电力及建筑等行业 [1] - 电力电缆领域原材料成本占比极高 东方电缆、远程股份和宝胜股份的电力电缆业务原材料成本占比均超过95% 制造费用占比1%-3% 人工成本占比0 7%-2 1% [2] - 电子装备用电缆原材料占比约90% 低于电力电缆 制造费用占比约5% 人力成本占比3 5%-5% [5] - 全行业成本结构中原材料占比71% 劳动力成本占比14% 设施成本占比10% 电力成本占比5% [6] 电线电缆行业价格形成机制 - 行业价格由供应端、制造端和经销渠道的增值溢价及消费需求弹性共同作用 形成逐级传导路径 [10] - 供应端成本包括研发、技术、人力、设备厂房及燃料动力等 传导至制造端成为生产成本 [10] - 制造端综合生产成本、研发成本、供需溢价和企业利润形成制造端价格 传导至经销渠道 [10] - 经销渠道叠加制造端价格、品牌溢价和渠道成本形成最终价格 消费市场需求弹性反作用于供应和制造端 [10] 电线电缆行业价值链趋势 - 行业价值链呈现"重心后移"趋势 传统生产制造环节价值最低 [12] - 产品销售、后市场服务、创新模式及全产业链数字化信息化价值持续上升 [12]
【最全】2025年硅钢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5-08 14:40
硅钢行业上市公司汇总 - 硅钢产业链上游企业包括硅铁、工业硅生产企业如君正集团、鞍钢、新钢集团等,部分企业涉及硅钢生产 [1] - 中游硅钢生产企业包括宝钢、首钢、太原钢铁、鞍钢、华菱钢铁、望变电气等 [1] - 吉鑫科技专注于风电领域零部件生产,与硅钢产业直接关联较少 [1] - 君正集团业务涉及硅铁冶炼,硅铁是硅钢生产的原料之一,存在间接关联 [1] - 博实股份在钢铁生产领域有智能化改造项目,与硅钢产业有间接联系 [1] - 中材节能业务集中在节能和新材料等方面,与硅钢产业直接关联性较弱 [1] 硅钢产业链上市公司分类 - 上游企业:吉鑫科技(风电零部件)、君正集团(煤-电-化工)、博实股份(智能制造装备)、中材节能(余热利用) [3] - 中游企业:宝钢股份(全球领先钢铁企业,硅钢产量世界第一)、首钢股份(可规模化生产全系列电工钢产品)、鞍钢股份(冷轧硅钢等完整产品系列)、马钢股份(国内较早涉猎硅钢规模化生产)、望变电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使用硅钢片) [3] - 其他中游企业:安阳钢铁(高磁感取向硅钢一期工程建成)、通达动力(电动机定转子冲片和铁芯专业生产)、新钢股份(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研发生产)、太钢不锈(不锈钢生产为主,硅钢有技术积累)、包钢股份(开发特色硅钢产品)、保变电气(变压器生产,硅钢片为重要原材料) [3] 硅钢产业上市公司财务指标 - ROE情况:保变电气(15.39%)、安泰科技(6.4%)盈利能力较强;首钢股份(0.41%)、宝钢股份(3.43%)盈利能力较弱;柳钢股份、重庆钢铁、马钢股份、鞍钢股份、本钢板材、酒钢宏兴、安阳钢铁等ROE为负,处于亏损状态 [6] - EPS情况:宝钢股份、安泰科技EPS为正值,实现盈利;柳钢股份、包钢股份、马钢股份等EPS为负值或接近零,盈利困难 [7] - 市值情况:宝钢股份(1483.2亿元)、包钢股份(797.1亿元)、首钢股份(236.3亿元)、马钢股份(198.3亿元)、鞍钢股份(197.5亿元) [9] 硅钢行业上市公司营收及产品 - 宝钢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428.5亿元,毛利率5.26%,产品包括取向硅钢、无取向硅钢等 [13][14] - 首钢股份营收819.7亿元,毛利率3.74%,主要产品为电工钢 [13][14] - 鞍钢股份营收792.62亿元,毛利率-3.56%,硅钢产品在研发和生产中 [14] - 马钢股份营收615.13亿元,毛利率-0.35%,硅钢产品处于发展阶段 [14] - 望变电器营收23.75亿元,毛利率12.1%,产品为取向硅钢 [14] - 安阳钢铁营收241.7亿元,毛利率-3.93%,硅钢业务处于起步阶段 [14] 硅钢产业上市公司产能及规划 - 宝钢股份取向硅钢产能合计100万吨/年,全球最大硅钢产品供应商 [15][18] - 首钢股份新能源汽车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建成后可年产35万吨 [18] - 马钢股份冷轧硅钢二十辊轧机设计年产能9万吨 [18] - 望变电器现有取向硅钢产能部分投产,2024-2025年预计新增8万吨 [18] - 安阳钢铁未来高磁感取向硅钢年产能可达22万吨 [18] - 安泰科技铁基非晶带材产能达4万吨/年,纳米晶带材产能8000吨/年 [18] - 太钢不锈2024-2025年预计新增取向硅钢产能8万吨 [18] - 鞍钢股份现有冷轧硅钢产线设计产能为80万吨无取向硅钢、6万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及4万吨取向硅钢 [18] 硅钢产业上市公司业务规划 - 宝钢股份硅钢四期二步工程投产,未来将取向硅钢打造成全球第一品牌 [20] - 首钢股份新能源汽车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预计2025年6月竣工投产 [20] - 马钢股份启动薄规格高性能无取向硅钢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 [20] - 望变电气针对超算中心定制研发低铁损、高磁感硅钢新品 [20] - 安阳钢铁高磁感取向硅钢二期工程预计2025年建成 [20] - 安泰科技已启动非晶电机铁芯规模化生产,与新能源车企开展联合研发 [20] - 太钢不锈推进高端冷轧取向硅钢项目建设 [20] - 鞍钢股份硅钢事业部连续退火线第一卷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硅钢成功下线 [22] - 酒钢宏兴"硅钢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已向客户首次发货并加工试用 [22]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饲料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产业园区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5-08 11:09
饲料行业投融资规模 - 2015年以来饲料行业投融资数量及金额波动较大 2024年投融资数量最多达7起 2022年投融资金额最高为30亿元 [1] - 2023年单笔最大融资金额达30亿元 2017年最大单标投资金额为16.2亿元排名第二 [2] 饲料行业投融资轮次 - 融资轮次主要集中在天使轮、A轮及战略投资 天使轮和A轮各14起 战略投资10起 [5] 饲料行业投融资区域 - 投融资集中在广东、北京和江苏 广东累计11起 北京和江苏各7起 [6] 饲料行业投融资主体 - 投资主体以投资类企业为主 包括中科科创、基石资本、和智资本等 实业类投资主体有广发乾和、金瑞生物等 [13] 饲料行业兼并重组 - 粤海饲料通过横向并购扩大饲料产品质量和产量 如收购宜兴市天石饲料51%股权 [17] - 唐人神、大北农、新希望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 如唐人神收购吉泰农牧55%股权提升禽料竞争力 [17] - 新希望收购徐闻新好农牧增强对控股子公司控制能力 提升管理效率 [17] 饲料行业投融资事件 - 2021-2024年融资企业主营产品集中在饲料生产、饲料使用及相关建设三个方面 [11] - 代表性融资事件包括渊米生物天使轮数千万人民币、昌农农牧A轮3000万人民币、新希望六和战略投资数十亿人民币等 [10][11]
【前瞻分析】2018-2024年全球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前瞻网· 2025-05-08 09:21
全球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规模达到549.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增速为近几年最高水平 [1] - 铅酸蓄电池具有价格低、技术成熟、高低温性能优异、稳定可靠、安全性高等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 - 新兴市场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欧美地区数据中心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1] 全球铅酸蓄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 全球铅酸蓄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CR3达44%,CR10为76% [2] - Clarios为全球龙头公司,市场份额高达24%,Exide和Yuasa位列二、三位,市场份额均为10% [2]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上市公司概况 - 中国铅酸蓄电池制造企业上市公司有8家,包括天能股份、雄韬股份、骆驼股份、圣阳股份、南都电源、万里股份、超威动力和理士国际 [5] - 超威动力和理士国际在香港上市,其余在A股上市 [5] - 行业领先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和产业链延伸应对新能源技术冲击,同时保持传统铅酸电池市场优势 [5]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天能股份业务涵盖电动轻型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汽车起动启停电池、储能电池等多品类电池 [7] - 雄韬股份业务覆盖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三大品类 [7] - 骆驼股份构建了汽车低压铅酸电池和汽车低压锂电池两大类别产品矩阵 [7] - 南都电源和超威动力已形成从电池制造到系统集成及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布局 [5][7] 中国铅酸蓄电池行业上市公司研发水平 - 天能股份和超威动力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均超10亿元,研发强度行业领先 [8] - 万里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不足100万元,研发强度较低 [8]
重磅消息!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资金!专家:未来仍有下调余地【附企业贷款及个人贷款分析】
前瞻网· 2025-05-07 19:42
降准后,银行的资金成本降低,进而能够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行 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还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能够更好地满足其资金需求, 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银行业代表企业贷款发放工商银行规模最大:从银行业代表企业的业绩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发放 贷款及垫款金额、吸收存款金额均为最高,分别为22.30万亿元、30.09万亿元。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图表7:2022年中国银行业代表性企业贷款发放、存款吸收情况(单位:亿元) | 公司名称 | 发放贷款及垫款金额(亿元) | 吸收存款金额(亿元) | | --- | --- | --- | | 工商银行 | 223024.50 | 300915.01 65 | | 建设银行 | 202107.86 | 247916.00 | | 农业银行 | 185976.23 | 248906.97 | | 中国银行 | 169775.48 | 199591.34 | | 交通银行 | 70463.35 | 78878.13 | | 邮储银行 | 69152.78 | 122650.45 | | 招商银行 ...
【干货】航空发动机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前瞻网· 2025-05-07 13:12
航空发动机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 - 产业链包括研发设计、加工制造(原材料、零部件、整机制造)、运营维修等环节 我国已基本建立完整的研制生产体系 [1] - 研发设计主体为高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研究院所(如中国航发集团四所) 分别负责基础研究和主机设计 [2] - 整机制造由航发集团七厂垄断 涉及原材料企业(抚顺特钢、宝钢股份等)及零部件/控制系统制造商 [2] - 整机试验由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高空模拟试车台和飞行试验研究所主导 维修环节分为军机(航发集团/军队)和民机(航司合资公司)两类 [2] 产业链区域分布 - 钛合金材料龙头集中在陕西 其他材料代表企业分布于华东(如江苏) 整机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贵州等内陆地区 [4] 代表性企业产品布局 - 航发动力2024年航空发动机业务收入达449.94亿元 生产价值量411.60亿元 销售价值量407.03亿元 [5][7] - 中航重机2024年营收81.08亿元 毛利率23.69% 突破3m²钛合金整体框等关键技术 [7] - 航发控制2024年营收48.82亿元 毛利率28.11% 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7] - 航发科技2025年研发多款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 涵盖军民两用领域 [7] - 海特高新上半年营收4.63亿元 毛利率34.10% 完成部分零部件国产化并布局eVTOL动力系统 [7] - 应流股份2024年营收12.08亿元 毛利率34.24% 掌握真空精铸工艺 某型机匣全球份额超50% [7] 行业投资动向 - 航发动力2024年通过设立/收购安泰叶片、西涡公司等子公司 完善叶片研发至整机装配的全产业链布局 [10] - 中航重机2024年控股安吉精铸(持股56.83%) 整合精密铸造技术 同年12月收购青海聚能钛业增强钛合金研发能力 [10]
独家!赛莱拉V.S.中源协和干细胞医疗技术布局对比(附专利总量对比、合作申请对比、专利布局对比等)
前瞻网· 2025-05-07 12:14
中国干细胞医疗行业竞争格局 - 中源协和为全球干细胞医疗代表企业,专注于开发针对血癌和血液疾病的细胞疗法 [1] - 赛莱拉已布局全产业链中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并将产品应用拓展至消费医疗领域 [1] - 中源协和业务涵盖干细胞资源保存、干细胞工程系列产品的技术研发及临床应用 [2] - 赛莱拉业务布局干细胞产业链的横向延伸及应用领域的纵向拓展 [2] 赛莱拉与中源协和技术布局对比 专利申请与授权 - 赛莱拉干细胞医疗专利申请总量523项、授权总量160项,均领先于中源协和 [2] - 2014-2019年赛莱拉年申请量持续高于中源协和,2020年中源协和实现反超 [5] - 近几年两家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均较少 [5] 专利价值度 - 中源协和专利价值度高于赛莱拉,价值度8-10的专利占比40%(85项) [6] - 赛莱拉价值度8-10的专利占比24%(124项) [6] 专利合作与地域布局 - 赛莱拉与外国企业合作申请专利较多,中源协和主要与中国本土企业/机构合作 [10] - 两家企业主要布局在中国,赛莱拉在中国申请515项,中源协和211项 [12] - 赛莱拉还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有所布局 [12] 专利类型与技术构成 - 赛莱拉以发明专利为主,中源协和以实用新型为主 [14] - 赛莱拉第一大技术领域A61K专利申请312项,中源协和第一大领域C12M申请60项 [16] 专利引用与创新战略 - 赛莱拉被引用专利次数较多,包括CN104542578A等被引50次以上 [20] - 中源协和被引用最多专利CN102127522A引用40次以上 [20] - 中源协和技术优势在分化提高、反应提高,赛莱拉侧重降低复杂性、提升速度 [21] - 赛莱拉技术布局更加全面、多样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