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老虎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暴赚300亿,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增长33%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1 11:3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 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86.87亿元同比增长31.26% [1] - 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315.72亿元同比增长16.8% 毛利率22.41%下降1.07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系统营收284亿元同比下滑1.47% 毛利率25.52%提升1.11个百分点 [2] - 财务费用为-58.22亿元 主要受外汇变动产生汇兑收益影响 较去年同期多获得46亿元收益 [2] 市场与行业 -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752.0万辆同比增长32.4% 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401.3GWh同比增长38.5% [1] - 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86.7GWh同比增长54% [1] - 公司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38.1%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1] 区域表现 - 境内营收1176.78亿元同比增长1.24% 境外营收612.08亿元同比增长21.14% 海外市场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2] 公司行动 - 中期分红方案拟每10股派现10.07元 合计分红金额45.73亿元 [2] - 拟增加委托理财额度不超过400亿元 调整后年度委托理财额度不超过800亿元 资金来源于闲置自有资金 投资于低风险理财产品 [2]
拟24亿拿下晶合集成6%股权,代工巨头华勤技术扩张“上瘾”?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0 20:08
交易概述 - 华勤技术以每股19.88元价格协议受让力晶创投持有的晶合集成约1.20亿股股份 总交易金额23.93亿元[1][3] - 交易完成后华勤技术将持有晶合集成6.00%股份 成为第四大股东 力晶创投持股比例从19.08%降至13.08%[1][3] - 华勤技术承诺自交割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股份 且可能继续增持 力晶创投承诺三年内持股不低于8%并给予华勤优先购买权[3] 战略动机 - 入股目的为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 进行战略投资布局 探索产业投资等合作可能性[4] - 晶合集成是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全球排名第九 具备40nm OLED显示驱动芯片量产能力 28nm芯片研发进展顺利[4] - 华勤技术产品与晶合集成芯片终端应用高度重合 包括显示驱动芯片、图像传感器等[4] 力晶创投角色演变 - 力晶创投作为力积电母公司 2015年通过技术授权和经营管理支持晶合集成从零起步[5] - 随着晶合集成2023年上市并跻身全球前十 力晶创投阶段性使命完成 开始寻求退出[5] - 2024年12月曾通过询价转让减持3009.20万股 套现5.98亿元 持股减少1.5个百分点[1][5] 华勤技术扩张战略 - 2024年12月以28.50亿港元收购易路达80%股份 该公司为电声产品制造商 2023年营收45.49亿港元[7] - 2025年1月收购豪成智能75%股权 布局扫地机器人等智能产品 计划向人形机器人高端领域拓展[6] - 2024年7月以3.48亿元收购南昌春秋65%股权 加强笔电业务零部件研发和整机开发能力[7] 财务与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50.47亿元、45.48亿元、51.56亿元 三年合计147.51亿元[9] - 2024年销售毛利率从2023年11.33%降至9.30% 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降至8.42%[10] - 高性能计算产品和智能终端产品毛利率分别为7.77%和9.00% AIOT及汽车产品毛利率达15.29%和19.20%[10] 管理层背景 - 创始人邱文生曾任职中兴通讯 与闻泰科技、龙旗科技创始人同出中兴系[12] - 华勤技术2024年智能手机ODM市占率27.9%居全球第一 市值超800亿元 年营收突破1000亿元[12] - 邱文生个人财富从2022年55亿元增至2024年115亿元 公司IPO前获高通创投等机构超10亿元融资[12]
“资本老炮”陈涛再开新局,1600亿胜宏科技欲赴港“捞金”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0 20:08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发行规模不超过总股本的10% 并授予承销商不超过15%的超额配售权 [2] - 上市目的包括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募集资金用于境内外产能扩充 产品矩阵完善 研发投入和补充营运资金 [2] - 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亮眼 2019至2024年收入从38.85亿元增至107.31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4.63亿元增至11.54亿元 [2]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3.12亿元 同比增长80.31% 归母净利润9.21亿元 同比增长339.22% [3] - 预计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不低于30%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60% [3] - 货币资金从2023年末的21.41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13.30亿元 [1][6]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流动负债高达77.13亿元 短期借款4.68亿元 偿债压力显著 [1][6] - 上市以来累计股权募资36.6亿元 包括2015年IPO募资5.8亿元 2017年定增募资10.8亿元 2021年定增募资20亿元 [6] - 2025年7月推出新一轮定增计划 拟募资不超过19亿元用于加速海外产能布局 [6] 股价表现与股东变动 - 2024年1月至2025年7月30日股价涨幅近十倍 报收192.07元/股 总市值突破1600亿元 [1][7] - 2025年一季度获得睿远基金 摩根基金等公募加仓 易方达创业板ETF 睿远成长价值A 摩根新兴动力A跻身前十大流通股东 [1][7] - 控股股东胜华欣业于2025年5月通过询价转让套现约17亿元 转让2572.93万股占总股本3% [1][7] - 睿远成长价值A在2025年二季度减持22.33万股 但仍以8.92%的净值占比保持其第一大重仓股 [7] 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PCB厂商 产品线包括PTH HDI FPC 软硬结合板 FPCA PCBA等 [3] - AI算力卡和AI Data Center UBB & 交换机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是英伟达在PCB领域的主要供应商 [3] - 2023年切入英伟达H系列AI加速卡 2024年第四季度通过GPU200认证 2025年成为Tier1供应商份额超过50% [3] - 2025年一季度与英伟达相关订单占比超过70% [3] - 2023年收购MFS集团 形成覆盖刚性电路板和挠性电路板的全系列PCB产品组合 [11] 行业发展趋势 - PCB行业受AI服务器 数据中心 智能汽车等下游需求驱动 正迎来新一轮增长浪潮 [4] - 2024年全球PCB产值735.65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946.61亿美元 [4] - 2025年港股市场迎来PCB公司"A+H"上市热潮 包括大族数控和广合科技相继递交上市申请 [5] 公司历史与战略布局 - 公司由陈涛于2006年创办 2015年在创业板上市 [10] - 2022年参与方正科技重整计划 取得5.49%股份对应交易作价3.66亿元 并与华发科技产业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11] - 重整后的方正科技2023年至2024年实现营收31.49亿元和34.82亿元 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和2.57亿元 [11] - 实控人陈涛间接持有公司24.7317%股权 以2025年7月30日市值计算持股市值约409亿元 [8]
ST华通股权拍卖落槌,“牛散”魏巍花2.79亿元高调抢筹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0 17:57
股权拍卖结果 - 知名"牛散"魏巍以2.79亿元高价竞得ST华通2261.73万股股票,成交价较起拍价2.49亿元溢价12.04% [1] - 每股成交价12.35元,明显高于起拍价对应的每股11.02元 [1] - 竞拍过程激烈,3名投资者参与,经过31次出价和24次延时 [1] - 公告后股价上涨2.66%至12.75元,公司市值攀升至950亿元 [1] 公司股价表现 - ST华通自"924行情"启动以来股价最高涨幅超过3倍,市值一度突破千亿 [1] - 公司从汽车零部件业务转型为游戏巨头,但曾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重罚,2024年11月8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26.2亿元,同比增长70.27%;归母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增长131.51%;扣非后净利润16.43亿元,同比增长290.2% [2] - 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业收入约170亿元,同比增长83.27%;归母净利润24亿元至30亿元,同比增长107.2%-159% [2] 行业背景 - 1-7月共有884款国产游戏获得审批,较去年同期增加151款 [2] - 2025年5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达280.51亿元,同比增长9.86% [2] - 国产游戏出海成为行业核心主线,ST华通出海营收占比超过50% [2] 游戏产品表现 - 《WhiteoutSurvival》6月登顶中国出海手游收入冠军 [2] - 《Kingshot》5月收入翻倍,6月再涨56%,跻身三甲 [2] 拍卖价与股价关系 - 魏巍拍卖成交价每股12.35元,与当前股价12.75元仅有约3%差距 [3]
拟花23.93亿元战略入股,华勤技术拿下晶合集成6%股份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0 14:54
股份收购交易 - 公司以现金支付方式协议受让力晶创投持有的晶合集成1.2亿股股份 占晶合集成总股本6.00% [1] - 股份转让价格确定为19.88元/股 转让总价达人民币23.93亿元 [1] - 公司拟通过交易深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 进行关键战略投资布局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98.78亿元 同比增长28.76% 归母净利润29.26亿元 同比增长8.10% [1]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30-840亿元 同比增长110.7%-113.2% 预计归母净利润18.7-19.0亿元 同比增长44.8%-47.2% [2] - 晶合集成2025年上半年预计营收50.7-53.2亿元 同比增长15.29%-20.97% 预计归母净利润2.6-3.9亿元 同比增长39.04%-108.55% [2] 业务板块分析 - 高性能计算行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32.2亿元 同比增长28.79% 但毛利率减少1.64个百分点至7.77% [2] - 智能终端行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3.2亿元 同比增长12.93% 毛利率减少3.3个百分点至9% [2] 股东减持动态 - 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海南勤沅创业投资合伙企业计划减持不超过4063.02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4% [3] -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 减持期间为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 [3]
搭上AI发展快车,胜宏科技申请港股上市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0 13:41
公司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正式启动H股发行工作 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发行H股数量不超过总股本10% [1] - 公司早在7月22日已透露H股上市计划 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搭建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1] - 截至7月29日 公司股价报189.25元/股 市值达1633亿元 2024年以来涨幅超10倍 [1] 机构投资者持仓情况 - 2024年一季度多只基金大幅加仓公司股票 包括睿远成长价值和摩根新兴动力等 [1] - 有3只基金进入公司一季度末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07.31亿元 同比增长35.31% 归母净利润11.54亿元 同比增长71.96% [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3.12亿元 同比增长80.31% 归母净利润9.21亿元 同比增长339.22% [2] - 预计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不低于30%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360% [2] 行业与产品优势 - 公司在高端PCB研发制造领域具备强大实力 产品面向AI服务器 高速运算 汽车电子等领域 [2] - 高端PCB(高多层板 高阶HDI等)需求紧俏 产业链供给紧张 高多层及高阶HDI产能稀缺 [2] - 全球PCB产值有望在2029年达到946.61亿美元 受益于AI等行业发展驱动 [2] 产能与订单情况 - 公司持续扩充高阶HDI及高多层板产能 已积累多家稳定合作的国内外科技巨头客户 [3] - 公司高阶HDI和高多层板产品已取得较大规模在手订单 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银行股成AMC“摇钱树”,中信金融资产“狂买”光大银行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30 11:01
中信金融资产增持银行股 - 2025年1月20日至7月22日期间累计增持光大银行5.43亿股 持股比例从7.08%提升至8% 持股市值达195.22亿元[1][3][4] - 2025年6月单月增持中国银行H股23.84亿股 耗资109.83亿元 累计持有中国银行H股150.72亿股(占H股总股本18.02%)市值712.75亿港元[1][5] - 持有中信银行H股11.23亿股(占H股总股本7.55%)市值85.73亿港元 三家银行合计持仓市值达921.84亿元[1][5] 投资策略与收益表现 - 对银行股布局基于财务投资考量 旨在获取投资收益并优化资产配置[1][7] - 2024年获得光大银行股息收入15.19亿元 股价较转股价格3.35元/股上涨23.28%至4.13元/股[2][9] - 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显著增长 其他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9.32亿元(2023年为-24.95亿元)股息收入58.66亿元(2023年为8.83亿元)[9] 同业机构动态 - 长城资产持有民生银行3%以上股权 提名副总裁郑海阳为非执行董事[6] - 信达投资将1.18亿张浦发转债转换为9.12亿股普通股 持股比例达3.01% 跻身浦发银行前十大股东[6] 主业经营状况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营业收入906.71亿元(同比增加237.16亿元)但税前利润64.81亿元(同比减少79.28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7] - 不良债权资产收入连续五年下滑 2024年降至129.19亿元(同比下降25.10%)[8] - 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续恶化 2024年录得-90.69亿元亏损(同比增亏81.76亿元)[8] 多元化投资布局 - 通过信托间接持有信质集团25.48%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11] - 增持大秦铁路201.25万股(耗资1344.32万元)总持股达10.07亿股(占5%)为第二大股东[1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出现在14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持股市值353.71亿元(2023年末为8家/225.01亿元)[12] - 信托产品出现在6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持股市值10.64亿元[13] - 持有6家港股公司超5%股权 包括中煤能源(持股从2.11亿股增至4.12亿股)[13] 资产配置变化 - 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总额3378.31亿元(同比增长203.15亿元)其中上市权益工具规模增长145.98亿元[14]
中国中化资产大腾挪,旗下中化装备、中化国际双双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9 23:30
交易概况 - 中国中化旗下两家上市公司中化装备和中化国际于7月28日披露资产购买方案 中化装备计划收购益阳橡机与北化机 中化国际计划收购南通星辰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1] - 受利好消息刺激 中化装备与中化国际股价双双涨停 中化装备报收9.2元/股 市值45.5亿元 中化国际报收4.25元/股 市值152.5亿元[1] 中化装备收购细节 - 中化装备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益阳橡机与北化机100%股权 发行价格6.12元/股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1]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益阳橡机资产总额10.7亿元 所有者权益1.78亿元 北化机资产总额12.7亿元 所有者权益3.34亿元[2] - 2024年益阳橡机营业收入7.89亿元 归母净利润6407万元 北化机营业收入10.01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1158万元[2] 中化装备经营状况 - 中化装备自2018年并购KM集团后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 2024年营业收入96.12亿元 归母净利润亏损22.02亿元 年末将KM集团置出[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24亿元 同比下滑90% 归母净利润亏损2437万元[2] - 公司表示重组后将整合装备板块资产 提升营收和利润规模 实现扭亏为盈[2] 中化国际收购细节 - 中化国际通过发行股份方式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 发行价格3.51元/股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南通星辰资产总计41.75亿元 所有者权益13.8亿元[3] - 2024年南通星辰营业收入44.1亿元 归母净利润4630万元[3]
CXO概念股集体狂欢,4个月涨136%的泰格医药“打响”翻身仗?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9 20:06
公司股价表现 - 7月29日A股泰格医药盘中大涨超13% 股价最高达71.71元/股创2025年以来新高 收盘涨8.8%报68.73元/股 市值591.8亿元 [1][2] - 港股泰格医药同日大涨超10% 收盘涨9.64%报58.6港元/股 市值504.6亿港元 [1][3] - 自4月9日股价低点以来累计涨幅达136% [1][3] 投资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参投基金 一级市场直投和二级市场投资全面布局医药领域 [1][3] - 截至2024年末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达101.1亿元 其中上市公司股份6.4亿元 医药基金49.33亿元 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49.96亿元 [5] - 直接对外投资数十家医药企业包括雅信诚 英放生物等 持有8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股票 [3][4] 重大投资案例 - 2021年3月参与设立5支基金 总投资额5.2亿元 合作方包括博远资本 云锋基金等一线机构 [3] - 礼新医药股权转让交易总额3411万美元(约2.47亿元人民币) 转让3.41%股权后仍通过基金持有4.58%股权 [5] - 2021年投资业务贡献非经常性损益16.43亿元 占当年归母净利润28.74亿元的57% [6] 并购扩张战略 - 2024年7月收购日本CRO公司Micron 56.37%股权 交易金额4.84亿日元(约2347.71万元人民币) [8] - 同月完成对日本Medical Edge的收购 年内两次布局日本市场 [8] - 2008年以来完成超10起跨国收购 包括美国方达医药 欧洲MartiFarm等知名标的 [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66.03亿元 同比下滑10.58% 归母净利润4.05亿元 同比暴跌79.99% [10] - 非经常性损益为-4.5亿元 主要因其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减少 [10] - 2012-2023年营收从2.54亿元增长至73.84亿元 十余年间仅2年增速低于20% [10] 创始人背景与资本运作 - 联合创始人曹晓春与叶小平分别持有公司5.97%和20.49%股份 [13] - 按7月29日收盘价计算 叶小平持股市值103.86亿港元 曹晓春持股市值30.27亿港元 [13] - 2020年港股上市募资超107亿港元 成为第三家"A+H"上市CRO企业 [12]
8年蛰伏终成实控人,牛散王新“入主”江特电机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29 20:06
控制权变更 - 伍佰英里科技以3.1亿元受让江特实业50%股权 交易基于江特实业6.3亿元估值 [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变更为朱军及伍佰英里科技控股股东王新 控股股东仍为江特电气 [2] - 新实控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 约定在经营决策和股东权利行使中保持统一行动 [2] 新实控人背景 - 王新自2017年四季度起持有江特电机股份 初始持股973.11万股市值约1.1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末持股增至5012万股 市值约3.74亿元 期间多次增持 [5] - 王新在新能源产业、超硬材料及人工智能领域拥有项目储备和技术积累 [8]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预计扣非净利润亏损1.35亿-1.65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 [7] -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跌至7万元/吨 导致锂业务承压 [9] - 宜春银锂产线进行26天设备检修 反映生产成本控制需求 [9] 业务结构 - 2024年电机业务营收9.71亿元 占比46.18% 较2022-2023年显著提升 [9] - 电机产品涵盖伺服电机、新能源电机等 应用于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 [10][11] - 2025年计划加大机器人电机研发 目标打造国际知名伺服电机品牌 [11] 资源储备 - 拥有江西宜春多个锂矿采矿权和探矿权 控制锂资源量超1亿吨 [9] - 为当地云母提锂代表企业 锂矿资源曾推动公司市值从21亿升至百亿级 [6][9] 历史控制权变更 - 2020年曾筹划赣锋锂业独家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 因同业竞争条款终止 [3] - 2024年市场传闻比亚迪收购30%股权 公司明确辟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