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老虎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最高获近1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恒瑞医药再拿海外大单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5 13:29
核心交易内容 - 恒瑞医药将瑞康曲妥珠单抗(SHR-A1811)项目有偿许可给Glenmark Specialty 获得18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10.9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1] - 许可范围涵盖除中国、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15个国家外的全球市场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权利[1] - 交易有助于拓宽海外市场并提升公司创新品牌和海外业绩[1] 药物研发进展 - 瑞康曲妥珠单抗于2025年5月在国内获批上市 2025年8月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适应症)[1] - 2025年9月乳腺癌新适应症上市申报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1] - 该药物已有9项适应症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覆盖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等六大疾病领域[2] 交易对手方背景 - Glenmark Specialty隶属于印度Glenmark Pharmaceuticals公司 总部位于孟买 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2] - Glenmark在四大洲拥有11家世界级生产设施 是一家以研究为主导的全球制药公司[2] 近期同类交易 - 2025年9月5日与美国BraveheartBio就HRS-1893项目达成协议 获得65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0.1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2] - 2025年7月28日与葛兰素史克(GSK)就HRS-9821项目达成协议 获得5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约12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6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5.88%[3] - 归母净利润达50.5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63%[3]
向日葵“再玩”跨界,资本运作“达人”吴建龙谋局半导体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4 20:59
公司股价表现 - 向日葵在9月24日实现第三个20cm涨停 股价报收8.57元 市值达110.31亿元 [1][2] - 自4月9日年内低点以来 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237% [2] - 市值时隔多年重回百亿上方 [1] 收购交易细节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贝得药业40%股权和兮璞材料100%股权 [3] -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价格为2.93元/股 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3]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切入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3]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兮璞材料2023年营收3854.18万元 净利润4.08万元 2024年营收9854.4万元 净利润1376.52万元 [4] - 截至2024年末 兮璞材料资产总额1.18亿元 [4] - 贝得药业100%股权评估值为5.92亿元 增值率92.13% [7] 标的公司业务特点 - 兮璞材料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 核心产品包括半导体级高纯电子特气、硅基前驱体、金属基前驱体 [3] - 核心团队拥有超20年半导体行业经验及国际领先大厂管理背景 [3] - 产品已通过海内外数十家知名晶圆制造企业认证并实现长期稳定批量供应 [3] 公司主营业务现状 - 现有主营位于医药领域 主要产出抗感染类、心血管类、消化系统类药物 [1][2] - 原料药和制剂构成收入主要部分 克拉霉素原料药占主要构成 [2] - 2024年营收3.3亿元 归母净利润782.73万元 同比下降2.38%和64.01%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4亿元 同比下降8.33% 归母净利润116.07万元 同比下降35.68% [2] 公司转型历史 - 最初置身光伏领域 2010年上市时营收23.29亿元 归母净利润2.513亿元 均为年度最高纪录 [6] - 2012年首次出现亏损 2018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1.25亿元 2019年再亏1.15亿元 [6] - 2019年剥离光伏业务 以3.55亿元现金收购贝得药业60%股权 [7] - 贝得药业2019-2021年累计业绩承诺完成率仅64.16% [7] - 2023年3月计划重拾光伏 投资TOPCon电池项目 首期预计总投资15亿元 [8] - 2024年2月终止TOPCon电池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 [8] - 2024年3月宣布投资金属基陶瓷业务 但未配备专业人员和技术储备 [8] - 2025年4月因产品未达技术指标终止金属基陶瓷项目 [9] 实控人背景 - 实控人吴建龙早年从事纺织、摩托车买卖、液化气贸易、房地产和超市等多个行业 [11] - 2004年创办向日葵 2010年带领公司上市 [12] - 2013年至2015年期间大量减持公司股份 [12][13] - 2018年至2019年股价低迷期间进行增持 [13] - 现任董事长吴少钦具有光大证券投行和私募工作经历 [13]
海博思创8个月狂飙12倍,牛散魏巍、启明创投“分羹”财富盛宴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4 20:59
公司股价表现 - 自2025年1月27日科创板上市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达1287.93% [1][2] - 9月24日收盘价报268.98元/股 单日上涨4.30% [2] - 总市值攀升至484.41亿元 [1][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22亿元 同比增长22.66% [1][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16亿元 同比增长12.05% [1][4] - 2021至2024年营收从8.38亿元增长至82.70亿元 [3] - 2021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从0.11亿元增长至6.48亿元 [3] 战略合作与产业布局 - 与亿纬动力签署50GWh电芯战略采购协议(2025-2027年) [3] - 与许继电气合作开发储能集装箱、液冷管路及EPC项目 [3] - 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储能行业发展 [3] - 通过参股合资公司布局半固态电池并已投入实际应用 [3] 技术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37亿元 同比增长17.49% [8] - 2021至2024年研发费用从0.56亿元增至2.50亿元 [8] - 专注于电池管理系统核心技术及全产业链条打通 [2] 市场地位与行业认可 - 2023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新增装机功率规模排名第二 能量规模排名第三 [11] - 2024年中国大陆市场累计装机与签约规模总和排名第一 [11] - 2024年底国内已投运电站装机量排名首位 [7] - 客户涵盖华能集团、国家电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央企 [11]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上市前完成7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启明创投、清控银杏等知名机构 [6][7] - 游资魏巍二季度末持股485.80万股 持股市值达13.07亿元 [1][8] - 银杏天使、腾业创投、启明创投分别持股5.05%、5.05%、3.01% [9] - 创始人张剑辉夫妇合计持股23.93% 对应市值97.08亿元 [12] 政策环境与行业动向 -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 [2] - 政策明确推动高安全电池储能装备体系及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发展 [2] 国际化业务拓展 - 与美国Fluence、法国NW、澳大利亚Tesseract等国际企业建立合作 [8] - 海外项目包括德国国王湖独立储能电站、芬兰分布式储能电站 [8]
向日葵跨界半导体,股价连斩3个“20cm”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4 20:53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4日公司市值突破100亿元并取得20cm涨停 连续3个交易日实现20cm涨停 [1] 资产重组计划 - 公司拟收购漳州兮璞材料科技100%股权及浙江贝得药业40%股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通过收购切入高端半导体材料领域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并加快新质生产力转型 [1]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兮璞材料主营半导体级高纯电子特气、硅基前驱体、金属基前驱体等高端半导体材料 [1] - 多款产品通过国内外知名晶圆厂认证 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1] 标的公司财务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3854.18万元 2024年营业收入9854.4万元 同比增长155.6% [2] - 2023年净利润4.08万元 2024年净利润1376.52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 [2] - 截至2024年底资产总额1.18亿元 所有者权益6080.25万元 [2] 公司历史转型轨迹 - 公司原主营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 2019年通过收购贝得药业60%股权转型医药领域 [2] - 2023年尝试重返光伏行业 2024年尝试投资金属基陶瓷材料 均未成功 [2] 公司近期业绩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6亿元、3.38亿元和3.30亿元 呈现波动 [2]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87万元、2174.48万元和782.73万元 业绩不稳定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下降8.33% 归母净利润116.07万元同比下降35.68% [3]
立讯精密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成功突破5000亿元大关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4 18:13
股价表现与市值 - 9月24日股价上涨6.85%至70.20元/股 续创历史新高 市值突破5000亿元[1] - 受合作消息和苹果新品热卖影响 三日累计涨幅超26%[1] - 龙虎榜显示游资协同发力 国泰海通南京太平南路营业部净买入3.87亿元 华鑫上海光复路净买入2.39亿元 东海福州长乐北路净买入1.64亿元[1] 业务合作与订单动态 - 与OpenAI签署协议合作开发消费级设备原型 可与AI模型深度协作[1] - 因iPhone 17标准版预售超预期 苹果要求立讯精密将日产量提高约40%[1] 资金流向与股东变化 - 9月23日深股通专用席位净买入8.99亿元和4.59亿元 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5.27亿元[2] - 北向资金二季度减持24.92%持仓(约1.14亿股) 指数基金集体加仓 嘉实沪深300ETF新进十大股东[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687.95亿元 净利润145.79亿元 2022-2024年持续增长[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20.18%) 归母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23.13%)[2] - 2025年第三季度预计盈利35.96亿-42.99亿元(同比增13.86%-36.15%)[2] 客户集中度风险 -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78.5%(2110亿元)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70.7%(1901亿元)[3]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持续超过78% 最大客户占比均超70%[3]
“智元系”正式入主,上纬新材股价触及“20cm”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4 13:52
股权变更 - 智元机器人团队通过协议转让完成股份过户登记 正式成为上纬新材控股股东 邓泰华成为新实际控制人 [1] - 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 STRATEGIC萨摩亚和金风投控合计持股比例从83.62%降至53.63% [1] - 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合计持股比例从0%增至29.99% [1] 交易结构 - 智元恒岳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SWANCOR萨摩亚持有的1.01亿股股份 [1] - 致远新创通过协议转让分别从SWANCOR萨摩亚和金风投控受让240.09万股和1776.73万股股份 [1] - 智元恒岳还将通过部分要约收购进一步增持1.49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37% [2] - SWANCOR萨摩亚承诺以其持有的33.63%股份参与要约收购 [2] 股权结构变化 - 所有交易完成后 智元系合计持股比例至少为63.62% 至多达到66.99% [2] - 按当前近440亿市值计算 该部分股份价值超过270亿元 [2] - 总交易价款仅约21亿元 转让价格为7.78元/股 [2] 市场反应 - 公告后上纬新材早盘高开14.47% 盘中触及涨停 [1] - 股价距历史新高仅不到1%的距离 [1] 智元机器人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 凭借远征系列机器人实现工业场景商业化落地 [2] - 在5月最新一轮融资中估值突破150亿元 [2] - 吸引了京东 上海具身智能基金等产业资本加入 红杉资本 上汽集团 TCL等老股东超额跟投 [2]
开业不到四年,邮惠万家银行将被邮储银行吸收合并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4 12:07
公司战略调整 - 邮储银行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邮惠万家银行 邮惠万家银行独立法人资格注销 其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及其他权利义务由邮储银行承继[1] - 吸收合并旨在优化管理及业务架构 整合线上运营经验补充线上业务 优化资源配置并降低管理成本[1] - 邮惠万家银行2022年1月正式注册成立 注册资本50亿元 定位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 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 财务状况与经营表现 - 截至2024年底邮惠万家银行累计注册用户数超2100万人 资产总额128.28亿元 净资产41.59亿元[2] - 2024年邮惠万家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43亿元 同比下降31.55%[2]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120.05亿元 净资产40.42亿元 上半年营业收入1.50亿元 净利润-1.18亿元 同比减亏38.74%[2] 行业格局变化 - 邮惠万家银行被吸收合并后 国内独立法人制直销银行仅存百信银行一家[3] 交易影响与业务基础 - 邮惠万家银行财务报表已100%纳入邮储银行合并报表 吸收合并不会对邮储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1] - 邮储银行数字化和集约化能力快速提升 以手机银行为主要服务渠道的格局已形成 线上综合服务能力大幅增强[1]
金字火腿“跨界”造芯背后,隐现福建富商郑庆昇的资本阳谋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3 19:52
公司投资动态 - 公司拟以不超过3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取得中晟微电子不超过20%股权 [1][2] - 投资分两轮进行 第一轮增资1亿元按投前估值10-13亿元 第二轮增资不超过2亿元需满足单波200G芯片流片验证条件 [2] - 若按投前估值10亿元计算 以202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增值率达9710% [2] 被投公司业务概况 - 中晟微主营400G/800G/1.6T及以上高速光模块核心电芯片研发设计 涵盖TIA/Driver等芯片 [1][3] - 公司已完成400G/800G电芯片研发设计及量产测试 并完成1.6T及以上速率芯片研发设计 [3] - 2024年营收20.49万元 净亏损3882.61万元 2025年前7个月营收51.11万元 净亏损2037.42万元 净资产3981.96万元 [3] 资本市场反应 - 公告后首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开盘涨停 报7.85元/股 市值达95.03亿元 [1][2] - 新实控人郑庆昇持股市值达11.38亿元 较8.7亿元收购成本浮盈2.68亿元 [6] 公司主营业务表现 - 公司核心业务为中式火腿 欧式发酵火腿 同时布局香肠 酱肉 预制肉类产品 [4]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5亿元 3.14亿元 3.44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2.88万元 4006.3万元 6217.3万元 [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下降14.73% 归母净利润2292.04万元同比下降25.11% [4] 实控人背景与战略动向 - 郑庆昇于2024年4月以8.7亿元收购公司11.98%股权并获得6.85%表决权委托 合计控制18.84%表决权 [6] - 2023年12月公司曾以4.01亿元投资浙江银盾云科技涉足AI算力 2024年以4.28亿元转让所持12.28%股权 [4][5] - 2024年7月成立金字芯(上海)科技与福建金字半导体两家芯片业务公司 后者为本次投资主体 [7]
第三季度净利润增超180%,长川科技斩获“20cm”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3 17:12
业绩预告与财务表现 - 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8.27亿元-8.77亿元,同比增长131.39%至145.38% [1] - 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亿元-4.5亿元,同比增长180.67%至215.75% [1]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42亿元,同比增长105.15%,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增长915.14%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7亿元,同比增长41.80%,归母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98.73% [4] 产品结构与盈利能力 - 测试机是核心增长引擎,2024年收入20.63亿元,同比增长205.13%,占营收比重从38.08%提升至56.64% [3] - 2024年测试机毛利率为66.61%,分选机毛利率为36.35% [3] - 2025年上半年测试机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34.30% [4] - 分选机2025年上半年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50.36%,毛利率同比增长3.31%达到41.08% [4] 行业背景与市场表现 - 半导体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公司客户需求旺盛,产品订单充裕,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1] - 国内测试设备市场过去由海外制造商主导,但国内设备厂商在各段位取得持续性突破,逐步具备与海外厂商同台竞技的能力 [3] - 公司股价受业绩预告影响强势涨停,报收80.27元/股,创历史新高,市值突破500亿元 [2] 客户与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晶圆制造企业、芯片设计企业提供测试设备 [2] - 产品已获得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士兰微、华润微电子、日月光等一流集成电路厂商的使用和认可 [2]
长虹控股集团拟溢价32.93%,私有化长虹佳华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9-23 13:32
私有化交易概述 - 四川长虹控股子公司长虹佳华拟被控股股东长虹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虹图投资通过计划安排方式私有化 私有化完成后长虹佳华将撤销香港联交所上市地位 [1] - 四川长虹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持有长虹佳华77.43%股权 虹图投资将收购其他股东合计持有的5.8亿股普通股 约占普通股股份总数的39.87% [1] - 交易对价为每股1.223港元 交易规模合计7.09亿港元 [1] 私有化原因与影响 - 私有化主因是长虹佳华股价长期低于净资产 难以利用港股平台进行资本运作 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难以体现 [1] - 私有化后可降低上市相关成本 借助长虹控股集团整体资源统筹探索新发展机会 [1] - 交易溢价显著 较9月11日收盘价0.92港元/股溢价32.93% 9月23日股价高开22.83%至1.13港元/股 市值达16.44亿港元 [2] 公司背景与业务结构 - 长虹佳华成立于2000年 2004年加入长虹集团 2013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20年转主板交易 [2] - 公司主要从事ICT产品、解决方案及数字智能综合服务业务 [2] - ICT企业产品成为业绩增长核心引擎 2025年上半年收益83.78亿港元同比增长23.67% ICT消费者产品收益84.71亿港元同比略微下降 [2] 财务状况表现 - 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9.86亿港元同比增长7.58% 净利润3.79亿港元同比增长5.19%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1.69亿港元同比增长9.76% 归母净利润1.81亿港元同比增长1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