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球老虎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斥资8.5亿元收购中兴系统,经纬辉开斩获“20cm”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20 17:4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8.5亿元收购中兴系统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中兴系统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交易价格8.5亿元与资产评估报告采用的收益法评估结果8.53亿元基本一致 [1] - 受收购消息影响,公司股价于10月20日出现20%的涨停,报收12.32元,对应市值70.77亿元 [1] 收购战略动机 - 公司现有业务竞争激烈,成长空间有限,盈利能力弱,本次收购是公司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 [1] - 通过收购中兴系统,公司将进入专网通信这一高成长领域 [1] - 公司自身业绩增长乏力,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23%至12.7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0.78%至1407.83万元 [2] 标的公司业务与财务 - 中兴系统主营业务为专网通信系统、工业互联产品和企业数字化全栈技术服务,具备全业务链条覆盖能力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兴系统资产总计18.9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7249.04万元 [2] - 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中兴系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和5.06亿元,分别取得净利润0.66亿元和0.32亿元 [2] 业绩承诺与公司历史业绩 - 中兴系统股东承诺,标的公司在2025年度、2026年度、2027年度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2.15亿元 [2] - 公司主营业务为液晶显示和触控显示模组、电磁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7.00亿元、34.34亿元和32.6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6.94万元、-2.89亿元和2145.74万元 [2]
总投资200亿元!士兰微加码高端芯片项目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20 15:56
项目合作协议 - 公司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及海沧区人民政府签署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1] - 公司及子公司拟与其他投资方共同向子公司士兰集华增资51亿元并签署投资合作协议 [1] - 此次投资旨在为12英寸芯片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完善公司在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战略布局 [1] 项目投资细节 - 项目规划总投资200亿元 规划月产能4.5万片 分两期实施 [2] - 一期项目投资100亿元 其中资本金60.1亿元 银行贷款39.9亿元 用于建设主体厂房等设施 [2] - 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月产能2万片 [2] 资本金构成与股东背景 - 一期项目资本金60.1亿元中 拟新增注册资本51亿元由四家公司以货币方式认缴 [2] - 公司与子公司合计认缴15亿元 厦门半导体认缴15亿元 新翼科技认缴21亿元 [2] - 增资完成后士兰集华注册资本增至51.1亿元 剩余9亿元资本金由后续投资方认缴 [2] - 厦门半导体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 新翼科技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市国资委 [3] 公司与厦门市的合作历史 - 此次合作并非首次 2024年5月双方曾签署协议建设8英寸SiC功率器件芯片制造生产线 投资规模120亿元 [3] - 8英寸SiC项目进展顺利 已于2025年2月封顶 预计2025年四季度实现通线 [3]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专注于硅半导体与化合物半导体产品设计与制造 是国内主要综合型半导体设计与制造企业之一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6亿元 同比增长20.14% 归母净利润2.65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3]
前三季度营收暴涨近24倍,寒武纪再获牛散章建平增持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20 13:33
具体来看,2024年Q3、Q4,2025年Q1、Q2寒武纪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9.89亿元、11.11亿元、 17.69亿元;分别取得归母净利润-1.94亿元、2.72亿元、3.56亿元、6.83亿元。 此外,由于营收增长幅度超过研发投入增长幅度,寒武纪研发占营收的比例也在大幅降低。第三季度, 寒武纪研发投入2.58亿元,同比增加22.05%,但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14.95%,同比减少160.57个百分 点。 而三季度财报值得关注的另一个看点是"牛散"章建平的再度增持。 10月17日晚,寒武纪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报表。2025年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 长1332.52%;取得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纪营收46.07亿元,同比 增长2386.38%,取得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对于业绩增长,寒武纪表示: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报告期内收 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从环比来看,寒武纪的业绩似乎开始了放缓。回顾过往业绩,在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的营收开始暴 涨,并且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个季度盈利,此后2025年第一、二 ...
沐曦股份冲刺IPO,募资39亿元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20 13:33
公司IPO进展 - 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10月24日审议公司的科创板首发事项 [1] - 公司计划募集资金39.04亿元,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10.00万股股票 [1]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于2020年9月成立,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1] - 主要产品包括用于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用于训推一体和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GPU,以及正在研发用于图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已在多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运营商智算平台和商业化智算中心实现规模化应用 [1]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中24.59亿元将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 - 4.53亿元将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1] - 9.91亿元将用于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研发项目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为102.9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96.73亿元 [1]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亿元和9.15亿元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亿元、-8.7亿元、-14亿元和-1.86亿元,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2] 公司估值与股东结构 - 公司经历七次增资、八次股权转让及一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的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 [2] - 公司共有124名股东,创始人陈维良合计控制公司22.94%的股份表决权,为实际控制人 [2] - 股东包括葛卫东、混沌投资、红杉资本、国调基金、央视融媒体、真格基金等明星投资机构和个人 [2] - 葛卫东直接持有3.98%股权,混沌投资直接持有3.50%股权,二者合计持有公司7.48%的股份 [2] - 混沌投资集团于2022年7月作为联合领投方,与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共同领投了公司10亿元Pre-B轮融资 [3]
最高交易总额15.3亿美元,罗氏引进翰森制药新药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20 09:59
授权许可协议核心条款 - 翰森制药授予罗氏子公司HS-20110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全球独家许可 [1] - 罗氏支付8000万美元预付款 [1] - 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4.5亿美元 [1] - 协议包含未来潜在产品销售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1] 授权标的资产HS-20110 - HS-20110是一款在研的CDH17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 [1] - 该产品主要面向消化道肿瘤市场 [1] - 产品于2023年12月进入临床阶段 [1] - 目前正在中国和美国开展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及其他实体瘤的全球I期临床试验 [1] 公司过往授权交易记录 - 2023年公司将两款自研ADC药物授权给GSK [1] - 两次交易首付款分别为8500万美元和1.85亿美元 [1] - 两次交易最高里程碑付款分别为14.85亿美元和15.25亿美元 [1] - 2024年6月将自研GLP-1/GIP药物许可给Regeneron,获8000万美元首付款及潜在里程碑付款19.3亿美元 [2] - 公司累计达成总金额超70亿美元对外授权合作 [2] 公司研发与产品管线 - 公司2002年着手创新药研发,2014年首款创新药迈灵达上市 [2] - 2019年港股上市后进入创新药收获期,多款产品获批 [2] - 产品涵盖肿瘤、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等多个领域 [2] - 截至2024年6月底,在研创新药临床试验已超七十项,包含超四十个候选创新药 [2] 公司财务与研发投入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4.3% [2] - 2024年上半年溢利31.35亿元,同比增长15.0% [2] - 2024年上半年创新药与合作产品销售收入达61.45亿元,同比增长22.1%,占总收入比例82.7% [2] - 2024年上半年研发开支约14.41亿元,同比增长20.4%,占总收入比例约19.4% [2] 合作方罗氏背景 - 罗氏子公司于1896年在瑞士巴塞尔成立,是最早的品牌药品工业制造商之一 [1] - 罗氏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和体外诊断的领导者 [1] - 罗氏近年正持续加大对ADC药物资产的收购力度 [1]
阿里系再减持圆通速递,或套现11亿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7 16:37
股东减持与套现 - 公司股东杭州灏月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公司股份不超过6845.1万股,拟转让比例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1] - 以16日公司收盘价计算,此次减持将套现约11.7亿元,与四个月前减持套现的8.47亿元累计近20亿元 [1][2] - 此次减持前,杭州灏月持有公司3.10亿股,持股比例为9.06%,为第三大股东 [2] 阿里系持股与合作背景 - 杭州灏月与一致行动人阿里创投、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18.75%的股份 [2] - 阿里系自2015年入股公司,2024年1月阿里网络将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给杭州灏月承继,彼时杭州灏月持股比例为11% [2] - 公司一直是阿里电商生态的重要物流伙伴 [2]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58.83亿元,同比增长10.19%,但归母净利润为18.31亿元,同比下降7.9% [2] - 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为17.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9亿元下降7%,为近四年来首次半年度净利同比下滑 [2] - 第二季度公司完成件量80.84亿件,同比增长21.84%,市场份额同比提升约0.6%达到16.0% [2] 行业竞争与战略调整 - 公司上半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状况,主要因行业内卷情况 [2] - 减持公司股份或是阿里调整物流板块战略的重要一步,阿里正将物流业务核心资源向国际物流、即时零售配送等高端领域集中 [3] - 阿里系在2025年内还减持了丽人丽妆、新华都、居然智家、韵达股份等多家公司,与公司围绕AI+云及大消费两大战略重心布局相关 [3]
拟收购华羿微电100%股权,华天科技复牌一字涨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7 15:01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华天科技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羿微电100%股份 发行价格为8.35元/股 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1] - 交易目的为完善封装测试主业布局 拓展功率器件封测业务 切入功率器件自有品牌产品的研发、设计及销售领域 双方在技术、客户方面有协同性 [1] - 公告后次日公司股价一字涨停 市值升至418.5亿元 [2] 标的公司华羿微电概况 - 华羿微电采用"自主设计+封测代工"业务模式 主营SGT、Trench MOS等高性能功率器件 [2] - 客户包括比亚迪、大疆、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 产品应用于汽车、服务器、新能源等高增长领域 [2] - 2024年营收及市占率位列陕西省半导体功率器件企业首位 2025年三季度实现净利润预计超3000万元 环比增长超80% [2] - 收购前曾计划科创板IPO 申请于2023年6月获受理 但审核已于2024年6月终止 [2] 收购方华天科技业务与业绩 - 华天科技专注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业务 持续布局先进封装技术 [2] - 公司2.5D/3D封装产线已完成通线 并启动CPO封装技术研发 [2] -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 同比增长15.81% 净利润2.26亿元 同比增长1.68% [3] - 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2.11亿元 同比增长16.59% 净利润2.45亿元 环比增长1422.32% 实现季度扭亏 [3] 行业背景 - 伴随存储芯片量价齐升及国产替代推进 封测行业进入复苏周期 [3]
曹德旺辞任福耀玻璃董事长,儿子曹晖“接棒”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7 11:12
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长曹德旺提交辞职报告,其原定任期至2027年1月,此次辞职属于提前退休 [1] - 选举曹晖为新任董事长,并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局战略发展委员会主任,曹晖自1989年加入公司,拥有多年管理经验,曾担任总经理及副董事长 [1] - 曹德旺后续仍担任公司董事及部分子公司的董事、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职务,并被委任为终身荣誉董事长 [1] 公司治理与传承 - 此次人事变动是公司长远发展的系统性考量,旨在让新一代人接手 [1] - 曹德旺自1999年8月起任公司董事局执行董事兼董事长,截至目前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15.66%股份,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1] - 董事长提前实现顺利交接,有望推动公司进入发展新阶段 [2]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8.55亿元,同比增长18.86%,归母净利润22.59亿元,同比增长14.09% [2] - 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33.02亿元,同比增长17.62%,归母净利润70.64亿元,同比增长28.93% [2] - 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69.2亿元,同比增长24.7%,截至第三季度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29亿元 [2] 公司发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15年登陆港股,实现"A+H"两地上市,目前A股市值约为1678亿元,H股市值约为1777亿港元 [2] - 公司全球化布局逐步落地,从1995年进军美国市场,2013年启动赴美建厂,切入国际汽车玻璃配套体系 [2] - 公司全球市占率已超30%,海外市场营收占总营收比重达45% [2]
千亿东山精密拟南下“捞金”,袁氏家族再开资本新局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6 19:49
赴港上市进展 - 公司于9月23日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并于10月15日更新进度,计划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24个月)完成发行上市 [1][3] - 本次发行的基础发行规模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10%(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并可能授予不超过H股股数15%的超额配售权 [3] - 赴港上市旨在推动国际化战略发展,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 [3] - 募集资金计划用于项目投产、新产能建设及技术改造、偿还项目贷款、补充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3] 业务与客户构成 - 公司是知名消费电子企业,2016年收购维信(MFLEX)后切入苹果产业链 [4] - 2017年至2024年,公司第一大客户(苹果)贡献的营收比例分别为29.81%、32.4%、36.77%、42.96%、44.5%、51.6%、55.81%、51.28% [4] - 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较高,2025年上半年外销收入达131.68亿元,接近总收入的78%,过去多年外销收入长期占据营收七至八成 [4] 财务表现与市场估值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9.55亿元,同比增长1.96%,归母净利润为7.58亿元,同比增长35.21% [5]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83.53亿元,同比下滑5.98%,归母净利润为3.02亿元 [5] - 截至10月16日,公司总市值达1148亿元,年内涨幅高达115.17% [6] 产能扩张与国际化布局 - 公司在建工程包括墨西哥新能源制造基地相关项目,2024年泰国基地已完成开工封顶 [5] - 公司为旗下资产Multek制定了10亿美元的整体投资规划,投资进程预计持续2-3年,目前已投入约2亿美元用于设备升级 [5] - 泰国硬板项目约有1亿美元投资正在推进,部分生产设备已进入落地安装与调试阶段 [5] 并购历史与业务多元化 - 2016年公司花费约6亿美元收购维信(MFLEX),切入柔性电路板(FPC)领域并成为“果链”企业 [7] - 2018年公司花费约3亿美元收购Multek,进入PCB(硬板)市场,借此搭建起电子电路业务 [7][8] - 2025年6月,公司宣布拟通过子公司以不超过59.35亿元收购索尔思光电100%股权,进军光模块领域,目标锁定2027年全球1.6T光模块需求 [8] 其他重要并购活动 - 2017年公司花费1.72亿元收购艾福电子70%股权,进军陶瓷介质射频器件 [9] - 2023年公司用13.83亿元收购JDI旗下苏州晶端,进入车载显示屏领域;同年以不超过5300万美元收购Aranda等公司,布局汽车、医疗和工业零部件 [9] - 2025年5月,公司宣布拟参与收购法国汽车电子厂商GMD集团100%股权及债务重组,交易总金额约1亿欧元(约8.14亿元人民币) [10] 公司治理与实控人背景 - 公司实控人为袁永刚、袁永峰和袁富根(袁氏家族) [1][11] - 截至2025年半年度,袁永刚、袁永峰和袁富根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6.53%、13.51%、3.21% [12] - 袁永刚同时是安孚科技(原安德利,2022年收购南孚电池)和蓝盾光电的实控人,并持有新三板公司帝瀚环保3.5%股权及多家私募基金股权 [12]
再获批发行150亿短债,中国银河为何密集“补血”?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6 19:49
公司新获批债券额度 - 公司于10月14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可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面值余额不超过150亿元的短期公司债券,注册有效期为24个月 [1][2] 公司融资活动与结构 - 2025年至今公司累计发债规模已达1215亿元,超过往年年度水平 [1][4] - 自上市以来,公司募资总额累计达7049.57亿元,其中直接融资规模为6940.51亿元,占比98.45% [3] - 公司融资结构高度依赖债务工具,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规模达6821.65亿元,占募资总额的96.77% [4] - 其他融资方式规模较小,IPO募集资金40.86亿元,可转债融资78.00亿元,合计仅占总募资额的1.69% [4] 行业融资趋势 - 2025年以来券商境内发债规模显著上升,截至10月10日达到1.26万亿元,同比增长75.42% [5] - 除公司外,华泰证券2025年发债规模也突破千亿元,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机构发债规模均超过500亿元 [5] - 近期多家券商获批新债券发行额度,例如兴业证券获批不超过200亿元公司债券,申万宏源证券获批不超过300亿元的短期公司债券 [4] 融资成本与财务影响 - 市场利率下行使新发债券票面利率走低,公司10月15日发行的“25银河F3”票面利率为1.84%,较去年同系列债券“24银河F3”的2.13%下降29个基点 [1][8] - 通过“借新还旧”降低融资成本,公司2025年上半年应付债券利息支出为13.6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06亿元下降14.88% [8] - 负债端成本降低为业务发展提供了低成本资金支持 [1] 自营业务表现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持续增长,从2023年末的2061.83亿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536.2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由29.93%提升至32.44% [1][8] - 权益市场回暖推动投资收益大增,2024年全年实现投资收益111.38亿元,较2023年的31.36亿元同比增长255.23% [8]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共计74.03亿元,同比增长48.24% [1] - 投资收益大增主要来源于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2025年上半年该部分带来投资收益32.78亿元 [9] 两融业务表现 - 公司融出资金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1009.86亿元,同比增长22.84%,占总资产比例为13.69% [1][10] - 2025年上半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为27.47亿元,同比增长5.69% [1][10] 大宗商品业务 - 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2024年该业务销售收入达125.9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高达35.52% [10] 投行业务表现 - 公司投行业务长期处于低迷状态,2017年至2024年间,其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最高为4.92%(2018年),2024年降至1.35% [11] - 2025年上半年投行业务收入略有回升,实现2.45亿元,同比增长3.13%,但毛利率同比下滑13.14个百分点 [11] - 投行业务高度依赖债券承销,2025年上半年债券承销规模达3272.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80%,行业排名升至第6位 [11] - 在A股IPO业务方面表现乏力,2023年至2024年期间未能促成任何一家企业在A股上市,仅在2025年因超研股份上市获得2978.10万元的承销及保荐收入 [12] - 2025年以来公司A股承销及保荐费用为4082.47万元,行业排名第26位,远低于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的5.75亿元 [13] - 公司投行业务评级在2024年被中国证券业协会下调至C级,此前两年均为B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