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老虎财经
搜索文档
万科董事长辛杰辞任,深铁集团“老将”黄力平接棒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3 17:11
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长辛杰因个人原因辞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长职务 其任期仅约9个月[1] - 董事会选举黄力平为新任董事长 黄力平自2021年6月起担任万科董事并兼任审计委员会委员[1] - 新任与离任董事长均来自公司第一大股东深铁集团 辛杰同时担任深铁集团党委书记及董事长 黄力平担任深铁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及总经理[1] 股东支持 - 深铁集团年内已向公司提供9次股东借款 借款总额近260亿元人民币 最近一次在9月中旬提供不超过20.64亿元借款用于偿还债券本息[1] - 在深铁集团帮助下 公司截至今年8月末已顺利完成243.9亿元人民币公开债务偿还 2027年之前已无境外公开债到期[2] - 双方在业务层面展开合作 包括物流领域的"轨道交通+机器人配送"项目以及住房租赁领域的运营合作 首个租赁合作项目已于10月11日落地[2] 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面积538.9万平方米 销售金额691.1亿元人民币 同比分别下降42.6%和45.7%[2] - 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053.2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26.23% 归母净利润亏损119.47亿元人民币[2] - 截至今年6月底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3.1%[2] 资产盘活举措 - 2025年上半年 公司通过存量盘活优化和新增产能95.2亿元人民币 通过存量盘活回款57.5亿元人民币[2] - 2023年以来公司累计盘活项目64个 涉及可售货值约785亿元人民币 通过盘活项目新增销售约226亿元人民币[2]
斥资超142亿元,明阳智能拟在苏格兰建设风电工厂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3 14:35
投资计划 - 公司拟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预计投资总额15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42.10亿元)[1] - 项目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设风电机舱与叶片制造厂,计划2028年底实现首批投产;第二期扩建生产线,加速漂浮式风电技术规模化生产;第三期扩展至控制系统、电子设备等关键部件生产[1] - 项目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1] 战略动因 - 本次投资可将公司海上风电技术引入北海区域,加速漂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进程[1] - 海外市场潜力巨大,走向海外是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寻求新业务增长点的重要一步[1] - 当前正值英国能源转型战略窗口期,英国计划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年度投资翻番,并将海上风电作为核心支柱产业[1] 技术优势 - 公司在陆上与海上风电领域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其自主研发的MySE系列风机拥有优异的海上防腐性能[2] - 公司已完成最大至25MW全功率产品谱系布局,海上产品线形成10-25MW大容量机组梯队[2] - 公司构建起5.5MW、7.25MW以及16.6MW漂浮式风机技术创新体系[2] 经营业绩 -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风机对外销售8.10GW,风机新增订单13.39GW,其中新签海外风机订单约1.7GW[2] - 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风机在手订单约46.4GW,海外风机在手订单达5GW[2] -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1.43亿元,同比增长45.33%;归母净利润6.10亿元,同比下降7.68%;扣非后净利润4.85亿元,同比下降12.68%[2] 市场表现 - 上半年公司国内收入为167.76亿元,占比97.86%,毛利率12.11%;海外收入为3.67亿元,毛利率12.37%[2] - 净利润下滑主要系交付部分低价订单,以及新能源入市导致上网电价下降因素影响[2]
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失控”,闻泰科技一字跌停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3 13:37
10月12日晚,闻泰科技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正遭遇荷兰政府与司法机构的双重限制。 荷兰政府于9月30日下达指令,冻结安世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等调整权限,冻结期限为一 年。 紧接着,安世半导体的部分外籍高管向企业法庭提起紧急申请。荷兰企业法院在未进行庭审的情况下, 就作出即时生效裁决,包括暂停张学政的职务和职权等。此外,还要任命一名独立于公司的外籍人士担 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的非执行董事,赋予其决定性投票权。 对此,闻泰科技已启动多维度应对预案,并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安世日常经营仍在持续运转。虽公司对 其控制权暂时受限,但作为股东的经济收益权未受影响。 或受该消息影响,13日复牌后,闻泰科技开盘即跌停,公司市值最新报520.6亿元。 据了解,自今年3月起,闻泰科技已陆续剥离全部产品集成业务,开始全面聚焦半导体业务。而安世半 导体则是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承载平台。根据芯谋研究数据,2024年安世半导体位居全球功率分立器件 营收第三位。 从发展历程来看,安世半导体前身为荷兰飞利浦半导体标准产品事业部,自 1920 年起便深耕半导体领 域,在功率器件、逻辑芯片等领域有成熟的技术经验。201 ...
拟再套现超10亿,东芯股份成实控人蒋学明父女“提款机”?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1 20:10
东芯股份在公告中指出,询价转让的价格下限不低于10月10日(含当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 70%。据统计,东芯股份于9月5日至10月10日这20个交易日录得均价108.74元,按此估算,东方恒信集 团、苏州东芯科创累计至少套现超10亿元。 当然,近期东芯股份也并非第一次遭遇控股股东减持。此前的8月25日至8月27日,东方恒信集团通过集 中竞价方式减持约841万股,预估其总套现金额约8.45亿元。 事实上,在搭上砺算科技的"快车"后,东芯股份的股价于最近一个季度节节攀升,或许是东芯股份实控 方减持的缘由之一。而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就在9月中旬前后,东芯股份实控人刚刚将旗下一家港股上 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同样借此收获不少资金。 控股股东发起询价转让 东芯股份的实控方加入询价转让"大军"。 10月10日,东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东方恒信集团和苏州东芯科创拟询价转让 公司总股本的3%,合计1326.75万股。 东芯股份遭遇减持。 10月10日,东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东方恒信集团和苏州东芯科创拟通过询价 转让方式合计转让1326.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 公告显示, ...
稀土价格持续上行,北方稀土前三季度净利暴增超2.7倍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1 17:49
业绩表现 -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5亿元至15.7亿元,同比增加272.54%到287.34% [1] -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3.3亿元至13.9亿元,同比增加399.90%到422.46% [1] - 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88.66亿元,同比上升45.24%,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上升1951.52%,扣非净利润8.97亿元,同比上升5644.93%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达95.79亿元,同比上升32.53%,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上升7622.51% [1] 销量与产能 - 上半年稀土镧铈产品与稀土镨钕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 [2] - 稀土金属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2.33%,稀土功能材料销量同比增长17.93% [2] - 多个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或逐步投产,包括北方磁材50000吨磁材合金项目、北方招宝3000吨磁体项目、华星稀土8000吨及甘肃稀土12000吨金属项目 [2] 价格因素 - 上半年镨钕金属现货均价为54.0万元/吨,同比增长11.9%,镨钕氧化物现货均价为44.1万元/吨,同比增长12.7% [3] - 公司稀土精矿价格从去年三季度的16741元/吨一路上涨至今年第三季度的19109元/吨 [3] - 公司调整第四季度稀土精矿交易价格为不含税26205元/吨,较第三季度价格环比上涨约37.13% [3] 行业需求 - 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对稀土需求大幅增加 [3] - 稀土产品出口政策不断强化,影响全球供需关系 [3] - 海外稀土价格上涨,金属镝预计将再涨100-200美元/公斤,最高或达900-950美元/公斤 [3]
拟转让1327万股,东芯股份遭控股股东高位减持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1 15:34
股东减持 - 控股股东东方恒信集团及一致行动人苏州东芯科创拟通过询价转让合计减持1.5%股份,约1326.75万股 [1] - 以公告日收盘价95.5元/股计算,此次减持股份对应市值约为12.67亿元 [2] - 此次减持后,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从37.47%降至34.47%,但仍保留控股地位 [2] - 控股股东东方恒信集团曾在今年8月25日至27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9%股份,约841万股,按当时均价100元估算套现约8亿元 [2] 股价表现与驱动因素 - 公司股价在7月29日至8月28日期间累计涨幅达207.85%,从7月初的30.99元/股涨至95.5元/股 [3] - 股价上涨主要驱动因素是公司持有35.87%股权的砺算科技于7月底推出首款自研GPU芯片及显卡 [3] - 近期两轮股东减持均发生在公司股价处于历史高位的时期 [3] 公司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8.81% [3]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41.11% [3]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18.76%,同比上涨5.45个百分点 [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11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的-9112.11万元有所扩大 [3] - 公司持续投入Wi-Fi 7无线通信芯片研发,且已投资的GPU板块尚未产生营收,导致公司仍未盈利 [3]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存储芯片市场需求逐步好转,销售价格逐步回升 [3]
合同金额达195.54亿元,中国能建签下沙特新能源大单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1 13:13
重大合同签署 - 公司所属子公司联营体签署3份沙特新能源总承包工程合同,总金额约27.4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5.54亿元)[1] - 沙特PIF五期夏奇拉1GW风电项目合同金额6.63亿美元,建设期26个月[1] - 沙特PIF五期斯特拉2GW风电项目合同金额12.51亿美元,建设期30个月[1] - 沙特PIF六期福里斯2GW光伏项目合同金额8.31亿美元,建设期26个月[1] 海外市场拓展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1994.8亿元,同比增长13.74%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92%,境外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5% [2]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决策海外投资项目32个,其中在营项目16个、在建项目6个、待实施项目10个,重点推进开发项目35个 [2] - 公司投建的乌兹别克斯坦洛奇和奥兹储能项目(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最大单体电化学储能项目)已并网投运,并签署哈萨克斯坦300MW光伏配储等项目协议 [2] 公司整体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20.91亿元,同比增长9.18%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8.02亿元,同比增长0.72%,扣非归母净利润25.21亿元,同比增长8.32% [3] - 能源电力和水利核心主业新签合同额及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12%和18.58%,占公司总新签合同及总营收比重达69.02%和74.49% [3] - 工程建设业务当期实现收入1819.95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累计获得国内新能源开发指标超7600万千瓦,控股投运发电项目214个(含境外),并网装机容量2028.71万千瓦,在建发电项目装机容量1174万千瓦 [3]
32亿“攒局”杉杉股份,“民营船王”任元林再布资本棋局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0 19:49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杉杉集团重整计划取得关键进展,与由新扬子商贸、新扬船、TCL产投和东方资管深圳分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重整投资协议》[1][2] - 重整投资人联合体将通过直接收购、与服务信托组建合伙企业收购及剩余股票表决权委托三种方式,合计取得杉杉股份23.36%股权的控制权,交易总对价为32.84亿元[1][2] - 若重整成功,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牵头方新扬子商贸的实际控制人任元林,持续一年多的控制权之争或将落幕[1][3] 重整背景与原因 - 控制权变局的根源是2023年2月创始人郑永刚离世后,其子郑驹与遗孀周婷之间爆发控制权之争,导致管理层持续动荡[1][2] - 由于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出现债务逾期等问题,其所持公司部分股权被司法标记及轮候冻结,并于2024年3月被法院裁定实施合并重整[1][2] - 新扬子商贸等实力机构入局,部分源于公司净利润恢复增长以及对其新能源布局的考量[1]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经营承压,全年营业收入186.80亿元,同比下降2.05%,归母净利润亏损3.67亿元,同比下降147.97%,为近年来首次亏损[5]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回暖,营业收入98.58亿元,同比增长11.78%,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79.59%[1][5] - 业绩改善主要得益于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两大核心主业,上半年合计贡献净利润4.15亿元,同时非核心业务亏损幅度同比收窄[1][5] 核心业务竞争力 - 偏光片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大尺寸LCD偏光片的出货面积份额约34%,持续保持全球第一[6] - 负极材料业务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量蝉联榜首,出货量占负极行业总出货量的21%[6] - 公司自1999年转型进入锂电池材料领域,并于2021年通过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形成负极材料与偏光片的双主业格局[5] 新实控人背景与战略 - 新任实控人任元林为扬子江船业创始人,素有中国"民营船王"之称,其职业生涯从技术学徒起步,于1999年成功推动企业改制为中国首家由国有船厂改制为民营的造船企业[8][9] - 扬子江船业在新能源领域早有布局,其绿色清洁能源船制造基地已于2025年开工,集团手持订单中清洁能源船订单价值占比约74%[7][9] - 新扬子商贸作为扬子江金控在国内的核心投资平台,目前对外投资企业达57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63亿元,净利润4.45亿元,总资产109.40亿元[3][7] 市场表现 - 受重整消息和盈利改善影响,公司股价从2025年4月初的6.14元低点一路攀升,截至10月10日报收14.03元/股,区间累计涨幅高达129.25%,总市值达到315.59亿元[6]
可控核聚变“引燃”哈焊华通股价,大摩、高盛提前“埋伏”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0 19:49
据央视新闻报道,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 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据悉,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 被称为"人造太阳"。BEST是我国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该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 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等新技术,其总装工作于2025年5月份正式启动,预计两年后建 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受此消息提振,可控核聚变概念股受到资本市场热捧。10月10日,合锻智能、安泰科技、中国核建等多 股涨停。哈焊华通盘中涨超19%,股价最高达55.31元/股,创历史新高,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8.03%,最 新股价为49.8元/股,仍站稳历史高位。9月24日以来,公司股价累计涨超60%,2025年年内公司股价累 计涨幅达186.54%。公司的最新市值为90.54亿元。 A股掀起了一股可控核聚变概念热潮。 10月10日,可控 ...
最高发行10.83亿股,三一重工港股上市获证监会备案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10 18:39
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拟发行不超过10.83亿股普通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备案通知书出具后12个月内需完成发行[1] - 此次港股上市募资规模市场消息称约10至15亿美元[2] - 公司表示本次赴港上市旨在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 加强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2] 上市历程回顾 - 公司曾于2011年获证监会批准发行H股 并抛出34亿美元筹资计划 但因市况波动而暂时搁置[2] - 公司于今年2月再次启动境外发行计划 并于5月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4年 于2003年登陆A股 目前A股市值为1946亿元[2] - 公司业务专注于全系列工程机械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 包括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等[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8.39亿元、740.19亿元和783.83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2.90亿元、45.27亿元和59.75亿元[2] - 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45.33亿元 同比增长14.96% 归母净利润为52.16亿元 同比增长45.98%[3] - 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34亿元 同比增长20.11%[3] 海外业务表现 - 海外市场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024年海外收入为485.13亿元 同比增长12.15% 占总营收比重约62%[4] - 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为263.02亿元 同比增长11.72% 占总营收比重约59.1% 毛利率达31.18% 较国内市场高出9.08%[4] - 2022年至2024年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5.2% 产品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海外建成35座智能工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