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洞察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下乡,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商业洞察· 2025-06-05 17:27
以下文章来源于牲产队 ,作者牲产队长 牲产队 . 挣工分,磨洋工,舒服一会儿是一会儿 作者:牲产队长 来源:牲产队 这个 " 新能源汽车 " 下乡,并不是全面推给农民,它 主要面向的是中国广阔的县域经济 ,也就 是真正的下沉市场。这个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很低。越是靠近县城,乡镇的地方,新能源汽车占 比就越低。为什么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突然, 新能源汽车要下乡了,不仅大批国产车被囊括其中,特斯拉也被选进去了 。可这不是第 一次推 " 新能源汽车下乡 " 了,去年就推过一次了。怎么今年又推了呢?乡下究竟需不需要新 能源汽车? 一是,乡下充电网络不健全,出远门不方便 。中国大部分农民家庭,只有一辆车。而且,很多农 民工出去务工,还得开上这唯一的一辆车。可务工地点呢?很可能在另一个城市,甚至另一个省 份。农民并没有长期住在村里,而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全国各地去打工。因此,对很多农民工 而言,电动汽车并不方便。 二是,新能源汽车整体价格比较贵 。 去年搞了一轮 " 新能源汽车下乡 " ,但并没有显著拉高新 能源汽车在乡下的占比,就是因为电动汽车太贵了。很多农民想换,也换不起。但今年就不同 了,价格被打下来了,不仅是 " ...
中医牛人:女性最佳“绝经期”已公布,不是45岁,而是这个数,越接近越健康!
商业洞察· 2025-06-05 17:27
中医技术 - 文章核心观点为"杨氏飞针"是一种传承150年的省级非遗中医技术,具有不进皮、不破皮的特点,能有效治疗多种疾病 [14][16][54] - "杨氏飞针"技术治疗效果比传统针灸提升10倍,仅需15个皮络就能调理上百种病症 [16][22] - 该技术被收录为省级非遗文化遗产,并加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16][25] 技术特点 - "杨氏飞针"采用特制金针,在皮肤表层挑针施治,不进入皮肤 [8][14][22] -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通过刺激15个皮络而非深层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 [41] - 技术简单安全,取穴极少,治疗时间短,无进针风险 [16][61] 治疗效果 - 妊娠胆汁淤积综合症患者数值从48.95降至正常值8.56 [12] - 高血压患者血压从170/100降至140/85,无需再服降压药 [46] - 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一次就能迈腿走路,三次基本恢复正常 [48][50] - 严重腰间盘突出患者一次调理后就能行走 [52] 应用范围 - 可治疗男科、妇科、皮肤病、内科、儿科、老慢支、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54] - 前50名报名者可额外学习减肥针术和面部提升术 [40][55][68] 传承与培训 - 杨金花是这项单传四代技术的唯一继承人 [16] - 开展公益培训20多年,帮助残障人士掌握技术 [34] - 学员包括海归博士、务农人员等,钱大姐通过学习成为村里"名医" [56][58] - 学员秦大哥应用技术后单日营业额达6900元 [61] 社会影响 - 卫生部领导和市领导亲身体验并宣传该技术 [28][29][31] - 受到美国、韩国、非洲等国学会邀请 [32] - 外籍华侨专程学习并在海外应用 [63] - 50余年来帮助十几万人重获健康 [34]
突然爆雷,总部被封!有人全家被套超1200万元,前员工哭诉“所有钱都投进去了”
商业洞察· 2025-06-05 17:27
公司商业模式 - 采用"销售-托管-回收"模式,承诺5%至9%的年化收益吸引投资者[3] - 推出"预定金条"产品,设计28-60天发货周期,提供"涨赚跌保本"机制:金价下跌时退还本金并赠送1888积分,上涨时按市价回购[5] - 通过积分奖励刺激投资,如每满50克预定产品奖励3000积分,排名奖励包括足金金豆和积分[16] 暴雷事件细节 - 5月20日左右曝出无法兑付,但5月16日仍在进行五一大促活动[11] - 公司官网显示23家黄金门店和11家珠宝门店,主要分布在浙江等地[27] - 客户托管黄金保险金额约8.57亿元,存量5359千克,核查时标的物价值超41亿元[19] 违规经营与风险 - 仅具备贵金属零售资质,却违规开展黄金托管、回购等需金融许可的业务[28] - 商业模式本质为庞氏骗局,依赖新资金偿还旧账,资金链断裂导致暴雷[30] - 2025年5月23日被列为高风险,因经营场所无法联系[7] 核心人物与背景 - 实控人汪国海名下曾有14家公司,其中10家已注销[24] - 自称2008年创业,但公司实际注册于2014年,业务体系实为"互联网+黄金+金融"[27] 市场环境 - 2025年5月21日起全球黄金价格大涨近3%,但公司仍因资金链问题暴雷[20] - COMEX黄金价格从年初2630美元/盎司涨至4月22日3509美元/盎司,随后波动下行[29] 影响范围 - 投资者损失严重,有单笔投资达1230万元,员工亦投入积蓄并欠款[2][17] - 杭州警方已立案调查,公司总部被查封[19]
中国车企到底有没有“恒大”?
商业洞察· 2025-06-04 17:25
核心观点 - 中国车企整体财务状况优于国际车企,不存在"恒大化"风险 [3][4][11][15][31] - 行业商业模式差异决定房企与车企资金流向本质不同,车企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而非高杠杆扩张 [4][25][26][30] - 部分销量靠后车企存在高资产负债率(如奇瑞89%、蔚来/赛力斯超80%)及长账期(小鹏/东风/长安超200天)等局部风险 [10][22][23] 财务表现 盈利水平 - 比亚迪日均净赚超1亿元,净利润规模相当于吉利/长城/理想/长安四家总和 [6] - 上汽集团净利润16.66亿元同比暴跌88.2% [6] - 新势力中仅理想(80.32亿元,同比-31.9%)和赛力斯(净利润增速342.72%)实现盈利 [7] 负债结构 - 车企有息负债普遍低于30%(比亚迪6.9%/吉利2.9%/上汽21.9%),远低于恒大70%的水平 [15] - 国际车企有息负债更高:现代汽车70%/丰田&通用超60% [15] - 经营性负债高企:零跑/小鹏/一汽解放应付账款占比超55%,远超国际车企(大众仅9.17%) [17][19] 运营指标 销量表现 - 2024年销量前三:比亚迪427.2万辆(+41.3%)、上汽401.3万辆(-20.1%)、吉利333.7万辆(+22%) [8][9] - 新势力增速亮眼:赛力斯+182.8%/零跑+103.7%/蔚来+38.7% [8][9] 研发投入 - 前十车企2024年研发投入总计1082.58亿元,比亚迪以532亿元(占营收6.8%)断层领先 [26][27][29] - 新势力研发占比显著更高:蔚来19.8%/小鹏15.8%/零跑9% [29] - 赛力斯研发费用增速达229.2%,零跑增速50.9% [27] 供应链管理 - 国内车企平均账期120天以上,远超国际车企60-90天标准 [22][23] - 账期极端案例:小鹏/东风/长安超200天,广汽108天为最低 [22] - 比亚迪/吉利账期127-130天属行业较短水平 [3][23]
神药滞销,谁偷走了中年男人的“快乐”?
商业洞察· 2025-06-04 17:25
国产"伟哥"市场现状 - 国产枸橼酸西地那非片(抗ED药物)曾凭借价格优势和需求快速崛起,但当前面临严重滞销困境 [1][3] - 龙头企业白云山2024年"金戈"销量8785万片,日均24.07万片,较2023年减少3.6万片/日,库存激增50%至2420.11万片 [4] - 2024年一季度白云山营收同比下滑2.06%(减少4.73亿元),归母净利润由增转降 [6] 行业整体业绩下滑 - 含西地那非的上市公司集体业绩失速:科伦药业2025年Q1营收同比暴跌29.42%至43.9亿元,净利润骤降43.07%至6.6亿元 [6] - 泰恩康2024年净利润下滑32.45%至1.08亿元,2025年Q1再降30.62%至3154万元,存货激增25.41% [6] - 拓新药业2024年营收腰斩至4.22亿元,亏损1988万元;常山药业2025年Q1营收下滑12.10%至2.59亿元 [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国内获批西地那非类药物达91款,扬子江药业、齐鲁制药等药企扎堆涌入,市场竞争白热化 [8][9] - 价格战加剧:齐鲁制药"千威"2018年定价9.9元/片,2020年集采中标价2.08元/片,2023年公立医院份额接近万艾可两倍 [10] - 原研药万艾可电商平台降价超50%至29.8元/片(50mg),虽仍比金戈贵60%,但品牌优势冲击国产药基本盘 [10][12] 需求端结构性变化 - 他达拉非等新一代抗ED药物凭借药效持久、安全性高等优势挤压西地那非市场 [14] - 消费者转向运动、饮食等非药物方式改善机能,北大和复旦调查显示95后仅50%每周有性生活 [14] - 行业从专利红利期进入充分竞争时代,技术迭代与消费观念变迁共同重构市场容量 [14]
余承东掐架雷军,第三方死了?
商业洞察· 2025-06-03 17:00
余承东暗讽小米汽车 - 余承东在公开场合暗讽小米汽车凭借品牌与流量成功跨界造车,认为其产品力不足但销量爆发[1][3] - 小米SU7上月交付量达2.8万辆,表现亮眼[3] - 余承东对小米的成功表现出羡慕嫉妒情绪,因华为品牌号召力更强但未能实现类似效果[4] 华为智选车业务困境 - 华为智选车面临三大困难:被传统车企轻视、品牌无法统一、不能使用华为品牌[4][5][6] - 与广汽合作取消后转投赛力斯,成功打造问界销量奇迹[4] - 被迫采用多品牌策略(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尚界),导致品牌建设成本高且消费者认知困难[5] - 华为董事会禁止智选车使用华为品牌营销,造成售前售后不一致问题[6] 小米汽车优势 - 小米采用全链条介入模式:自建工厂/供应链/品牌/渠道,资源高度集中[6] - 仅需专注单一品牌小米汽车,相比华为五个品牌更易成功[6] - 雷军回应余承东暗讽为"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6] 行业竞争格局 - 华为小米互怼实际是营销策略,最终挤压第三方品牌生存空间[6][7] - 宝马5系价格已跌至26万,预示下半年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8] - 新车型尊界S800和小米YU7即将上市,加剧市场竞争[7]
催债令来了!国家急了,严禁机关国企当“老赖”,什么信号?
商业洞察· 2025-06-03 17:00
国家清理中小企业欠款的紧迫性 - 国务院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0天,以"铁命令"形式强制执行 [1] - 2020年出台的条例时隔不到5年即修订,反映国家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升级,信号不寻常 [3] - 2024年工信部通过投诉平台处理4.8万笔拖欠投诉,但当前平台登记量已超36万笔,涉及10万+债权人,显示问题规模庞大 [6][7] 政策推进力度与措施 - 2024年10月两办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进行系统性部署 [5]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消化欠款纳入专项债优先级,专项债额度达4.4万亿元(同比+5000亿元),并建立政府失信"黑名单"制度 [9] - 中央财办明确表态"尽最大能力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将其列为最高优先级事项 [8][9] 企业应收账款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突破26万亿元,相当于流通中现金(M0)的2倍,是企业利润总额的3.5倍 [12] - 典型案例:安徽梅龙建设集团被中铁一局拖欠235万元工程款长达7年,垫付农民工工资近300万元 [11] - 应收账款增速在2020年达15.9%高峰后回落至2024年的6.6%,但2025年前4个月同比回升至9.7%,呈现抬头趋势 [13][15] 经济影响与政策细节 - 清理26万亿应收账款可释放2.6万亿流动性(按10%测算),相当于人均1857元消费券,清华大学测算显示每释放1元资金可激活6-8倍经济活力 [19] - 新条例核心变化:付款期限压缩至30-60天、逾期年利率最高达18.25%、禁止强制商业汇票支付、省级政府负总责、拖欠信息强制曝光及信用惩戒 [20][21][22] - 政策目标是通过法治化手段修复经济系统信用,直接刺激消费并解决"三角债"对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挤压 [19][23][24]
雷军造芯,这可比卫生巾难多了
商业洞察· 2025-06-02 12:47
小米战略转型与芯片布局 - 公司从手机制造商向硬核科技公司转型,重点布局芯片工艺领域,在15周年发布会上推出自研芯片玄戒O1及多款产品,宣称拥有最完整科技生态[1][3] - 创始人雷军采用对比友商策略,宣布在多个技术赛道"遥遥领先",延续其标志性营销风格[1] - 公司历史显示其擅长捕捉行业风口:2010年抓住智能手机渗透率15%的窗口期,2014年以26%份额占领印度市场,2021年踩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10%的临界点进军造车[4][5] 风口捕捉方法论 - 公司发展史本质是捕捉风口的历史,旗下产业投资公司命名为"顺为资本"体现顺势而为理念[4][6] - 关键决策节点均对应行业爆发前夜: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飙升至70%,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4][5] - 造车业务首年交付13.7万辆,成为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销冠,验证其把握市场节奏能力[5] 芯片战略背景分析 - 选择当前时点造芯片源于双重因素:美国加强半导体出口管制(包括华为昇腾芯片禁令)与中国AI算力需求爆发[8][11] - 行业数据显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50%,本土企业正填补空白[10] - 芯片自主可控兼具商业价值与安全考量,被视为潜在蓝海市场[11][12] 技术实现挑战 - 公司具备3nm芯片设计突破可能性,自研计划启动较早且保持低调推进[13] - 芯片制造环节存在显著瓶颈:台积电3nm工艺良率达75%,三星初期仅20%,中芯国际N+2工艺(等效7nm)良率刚突破50%[13][14] - 3nm制造依赖EUV光刻机,目前ASML形成垄断,国产设备尚未突破制约实际量产能力[14][15] 长期发展展望 - 设计突破仅是起点,从设计到制造需要跨越巨大技术鸿沟[16] - 公司需完成从软件营销型企业向先进制造巨头的转型,单纯依赖"风口上的猪"策略难以持续[16] - 芯片制造被评估为比消费电子更艰巨的挑战,暗示长期投入需求[17]
日本学历贬值30年:博士批量失业、大学生无奈啃老
商业洞察· 2025-06-02 12:47
核心观点 - 中国2024届毕业生数量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但硕士/博士offer获取率仅44.4%,低于本科(45.4%)和大专(56.6%),学历贬值现象显著[1] - 日本9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经历相似学历贬值历程,1992年大学生就业率拐点下跌至70.5%,产生"迷失的一代"群体[10][17] - 日本应对措施如研究生扩招、劳务派遣法修订等未能解决根本问题,产业升级停滞导致高学历人才过剩[21][25][35] - 当前日本就业率回升至98.1%主因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非经济结构改善[31][33] 日本学历贬值历程 泡沫经济时期(80年代) - 大学生被称为"金蛋",男生平均获3份offer,名校生工资达社会平均3倍[6] - 补习产业爆发式增长,1985年市场规模超1.2万亿日元,机构数量超2万家[6][7] - 企业招聘福利包括免费公寓、搬家费报销,三菱汽车甚至赠送入职汽车[5][6] 泡沫破裂期(90年代) - 1990年股市暴跌39%蒸发270万亿日元,1992年企业利润降20%倒闭超1万家[10] - 1967-1976年婴儿潮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投100份简历无果现象普遍[10][11] - 1995年80.3万毕业生就业率跌破70%,考研人数激增但3年后就业率降至55.8%[16] 应对措施与后果 - 研究生扩招计划使硕博在校生10年增长1.1倍至20.5万,但博士就业率降至58.4%[21][22] - 1999年修订《派遣劳动法》后非正式雇佣比例从1984年17%飙升至2003年34.6%[25][29] - 1997-2003年15-24岁啃老族激增5倍达40万人,形成社会现象[16][17] 中日对比与深层原因 数据对比 - 中国2024届毕业生数量(1222万)已接近日本预测的2038年峰值(1445万)[1][2] - 日本当前大学生起薪22.6万日元(约1.059万人民币)同比增4.01%,但90年代初中毕业生薪资涨幅反超大学生2万日元[23][31] 结构性矛盾 - 产业升级滞后导致高学历人才无法转化为生产力,PC/移动互联网/AI领域接连失利[35] - 金融机构持续输血"僵尸企业"挤占创新资源,中小企业活力被抑制[35] - 劳务派遣制度使30%薪资差距固化,错过校招窗口者终身难获正式岗位[26][29] 人口结构影响 - 2024年日本死亡161万vs出生72万,劳动力缺口使就业率被动回升至98.1%[32][33] - 1971-1982年出生的"迷失的一代"成为代际更替牺牲品,约40%终身陷非正式雇佣[17][29]
财富较巅峰缩水180亿,新疆首富孙广信遭遇“滑铁卢”
商业洞察· 2025-06-01 10:16
新疆首富孙广信的财富与商业版图 - 孙广信以290亿元财富蝉联2025年新疆首富,但相比2019年巅峰时期的470亿元缩水180亿元,且被华凌工贸的米恩华家族追平[1][5][6] - 广汇集团旗下拥有广汇能源、广汇物流(ST广物)、广汇宝信、合金投资四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达2471.93亿元,2023年营收2146.03亿元[6][13] - 广汇能源为集团核心资产,直接持有合金投资20.74%股份,广汇集团持有广汇汽车31.6%股份,广汇汽车间接持有广汇宝信68.56%股份[7] 孙广信的创业历程 - 1989年以3000元转业费创立广汇工贸,10个月卖出103台推土机完成原始积累[1][11] - 1990年代通过餐饮、石油贸易(年成交额达8000万美元)、房地产(广汇大厦)快速扩张[11][12] - 2003年进军汽车经销领域,广汇汽车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经销商,覆盖700多个网点[12][19] 广汇集团当前面临的挑战 - 广汇能源2024年营收364.41亿元(同比-40.72%),净利润29.61亿元(同比-42.6%),2025年Q1净利润继续下滑14.07%[15] - ST广物因财务造假被罚1900万元,2022年虚增营收28.94亿元、利润6.22亿元[16] - 广汇宝信市值仅2.44亿港元,2024年中报归母净利润亏损,年报延迟发布[17][18] - 广汇汽车2023年退市时市值64.71亿元(峰值超1000亿元),控股股东拟转让24.5%股权[19] 其他关键信息 - 新疆广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广汇集团累计被执行金额分别达4761.78万元和11.03亿元[20] - 孙广信通过广汇集团持有CBA新疆广汇篮球俱乐部97.4373%股份[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