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未来消费

搜索文档
始祖鸟Q1新增门店为零;亚瑟士单季首破百亿元;娃哈哈农夫山泉回应代工问题丨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5 21:29
亚玛芬体育 - 第一季度营收达14.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5.77亿元),同比增长23%(固定汇率下增长26%),营业利润同比增长97%至2.14亿美元,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79%至2.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5亿元)[2] - 亚太市场增长显著,大中华区同比增43%至4.46亿美元,除中华区之外的亚太地区增长49%至1.56亿美元[2] - 三大业务板块户外、山地和球类装备分别增长28%、25%和12%,始祖鸟在"全地区、全渠道、全品类"实现增长[2] - 始祖鸟第一季度净新增门店零家(新开4家关闭4家),计划2025年全球净新增约25家门店,2024年营收突破20亿美元[2] - 萨洛蒙被寄予厚望,管理层认为在一二线城市仍有数百家门店扩展潜力,第一季度在大中华区净新增门店22家,总数达218家[3] 亚瑟士集团 - 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同比增长20%,首次单季度突破2000亿日元(约合100亿人民币),营业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和18%[5] - 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增长21.5%,占集团销售半壁江山,22-24财年在大中华区均获得同比20%左右增长[5] - 潮流子品牌鬼塚虎全球销售同比增长50%,大部分来自中国市场,被社交媒体称为"年轻人的足力健"[6] - 通过路跑赛事、社区文化构建、健身达人合作等方式深耕本地市场,同时推进新一线及二线城市渗透[5] 娃哈哈与农夫山泉 - 娃哈哈因2024年市场需求激增委托今麦郎代工,引发消费者质疑品牌供应链能力,公司已终止与相关代工方合作[7] -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回应称目前所有产品没有代工,强调"水源地—工厂—市场"的高成本路径[7] - 饮用水行业头部企业通常强调自建工厂以建立品牌心智,代工行为未被明言,此次事件反映消费者对品牌管理能力的担忧[8] 巨子生物 - 可复美被质疑产品不含胶原蛋白核心氨基酸成分"甘氨酸",公司紧急发布声明否认[9] - 可复美与可丽金两大品牌合计营收超50亿,占集团营业总额的97.2%[9] - 美容护肤行业频现成分功效争议,华熙生物曾发文暗指巨子生物,行业面临监管趋严和消费者理性化的挑战[10][11] 美宜佳 - 以37943家门店领跑中国便利店行业,2024年新增4000家,营收利润双位数增长[12] - 推出"合伙加盟"模式,仅需保证金3万元和加盟费2.5万元,不参与利润分成,覆盖4385个乡镇[12][13] - 2023年营业额达542亿元,2024年毛利率为44%,高于外资便利店,通过自有品牌和供应链建设提升效率[13] 52TOYS - 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拥有近2800个SKU,年均上新超500款,授权IP产品销售额占比从2022年50.2%升至2024年64.5%[15] - 2024年营收6.3亿元,毛利率39.9%,与泡泡玛特(营收超百亿,毛利率66.8%)差距明显[16] - 行业头部效应显著,泡泡玛特领先优势明显,布鲁可、TOPTOY、52TOYS营收分别为22亿、9.8亿和6.3亿元[16] 星巴克与茶饮品牌 - 星巴克即饮推出茉莉拿铁和铁观音乌龙拿铁,切入茶咖风口,中国业务2024财年同比增长双位数[22][23] - 茶百道巴黎首店即将开业,境外门店数量已接近20家,主攻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市场[26] - 小罐茶推出5元瓶装茶"小罐茶・高香无糖茶",首批线上渠道售罄,依托全产业链优势进军快消饮品市场[21] 名创优品与永辉超市 - 名创优品Q1营收44.27亿元同比增长18.9%,净利润4.17亿元同比下降28.8%,门店总数达7768家[25] - 永辉超市全国调改版图扩展至78家,计划7月底前突破150家,2026年春节前扩展至300家[29] 加拿大鹅与Labubu - 加拿大鹅2025年Q1全球营收同比增长7.4%,亚太市场增长15.2%,大中华区增长7.9%[28] - Labubu出现在爱马仕包上,标志奢侈品牌叙事权向情绪表达与社交认同转移[27]
8家消费公司拿到新钱;52TOYS递表港交所;小罐茶也要做无糖即饮茶|创投大视野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4 21:25
融资动态 - IMCOCO完成亿元级Pre-A轮融资 业务涵盖香水椰种植、椰果跨境贸易、椰水原料研发及生产、椰子水饮料加工四大板块 拥有泰国唯一万吨级椰水生产基地 [3] - 未名拾光获欧莱雅少数股权投资 双方将共同研发创新生物活性成分并推动规模化生产 公司由北大清华博士联合创立 具备端到端研发创新能力 [4][5] - 卡谷电商完成6.5亿日元A轮融资 专注整合中国家具供应链资源 以"中国供应链+日本品牌"模式为核心 [6] - Airwallex完成3亿美元F轮融资 拥有60+国家支付牌照 年化收入7.2亿美元同比增长90% 年化交易支付额破1300亿美元 [7] - 茶星人完成近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聚焦"垂链大模型+茶水机器人"全自动服务系统研发 拟融资3000万元加速产业化落地 [8] - 院小陪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覆盖全国30+城市 累计服务超10万人次 [9] - sailglobal完成数百万美金种子轮融资 提供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解决企业出海用工需求 [10][11] - 筋权堂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专注中医药骨关节疼痛专科解决方案 [12] 公司情报 - 52TOYS冲刺港交所 2024年收入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中国第二大多品类IP玩具公司 海外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超100% [13] - 小罐茶进入无糖即饮茶赛道 首发三款产品建议零售价5元/瓶 线下门店数达2105家 2024年新签约609家创增速之最 [14][15] - 茉莉奶白全国百店同开 三日总出杯数超46万杯 总销售额达千万元 已拓展至全国超1300家门店覆盖193个城市 [16] 产品创新 - Babycare联手开元森泊推出主题亲子房 含近20种母婴产品 杭州森泊亲子双卧别墅含超大客厅及两个卧室 [17] - 橘朵推出第三代精华肽唇粉霜 累计销量突破1024万支 平均每10秒售出超2支 2024年抖音平台唇釉类目销售额前三 [18][19] - 徕芬跨界推出电动剃须刀新品T1 Pro和P3 Pro 售价499~699元 采用自主研发直线电机技术 [20] 行业数据 - 2024年便利店Top100企业门店数合计19.6万家 同比净增1.4万家增幅7.7% 门店数千家以上企业由31家增至38家 [21] - 北京优质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降至每平方米每月767.8元 核心商圈首层平均租金1370元 次核心商圈577.6元 [22][23]
H&M在中国,悄悄换了打法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3 16:58
门店策略革新 - 公司采取"闭旧翻新"策略 关闭地段不佳的老旧门店 同时升级保留门店并在核心商圈打造更大空间、更优体验的旗舰店 [4] - 北京悠唐购物中心旗舰店翻新后重新开张 陈列方式优化 试衣间和休息区等细节显著改善 收银台位置调整以提升顾客体验 [6] - 上海淮海路旗舰店将升级为"H&M之家" 集合所有品类并增设花店、咖啡店和博物馆 深圳也将开设类似体验式旗舰店 [7] - 全球门店数量达3742家 未来减少关店数量同时保持新店拓展 更注重门店组合高效运作而非单纯数量增长 [9][10] 数字化转型 - 通过Charli XCX演唱会等场景实现"即看即买" 数字化渠道成为品牌叙事延伸 构建24小时情感连接 [11][12] - 2018年入驻天猫后访客量达数千万 明显拉动中国销售额 2023年加速布局拼多多和抖音 销售数据超出预期 [14] - 官网hm.com转型为品牌形象展示窗口 提供线上特供款式 展示方式更具季节性和变化感 [15] - 计划2025年以相同速度继续投资实体店和数字门店 优化门店组合以实现持续盈利增长 [17] 设计能力升级 - 从联名狂欢转向常态化高端线布局 以Drop形式高频推出限量款 吸纳更多本土设计师定期合作 [18] - 2023年与中国设计师唐大耘推出联名系列 上海设计中心负责本土化产品 节假日本土设计产量大幅增加 [19][22] - 加快The Studio系列上新 该系列已运作12年 成为体现设计感和时尚感的限量系列总括概念 [19] - 战略定位介于极速快时尚与高端品牌之间 通过提升设计力与稀缺性重塑品牌价值 [20] 行业趋势适应 - 时尚行业从按季发布转向"即看即买"模式 要求品牌具备7×24小时数字化能力和每周上新速度 [14] - 全球服装产量2000-2014年翻倍 服装保留时间缩短一半 显示时尚趋势朝更快方向演进 [12] - 纯电商快时尚平台兴起对传统品牌构成挑战 未能及时转型者曾大量退出中国市场 [13] - 顶级设计师从奢侈品牌流向时尚集团 为公司带来人才红利 上海设计中心利用本土数字化优势 [22]
「带妆运动」被嘲,但女孩们值得「既要又要」的选择|营销观察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3 16:58
核心观点 - 女性观众和运动员正在重塑体育消费格局 美妆品牌通过赞助运动员和开发运动场景产品来捕捉新兴市场需求 [2][4][8] - 运动美妆消费群体追求高效美丽 要求产品具备防水防汗 透气持妆特性 同时注重自然健康妆效 [10][11][12] - 美妆行业传统营销红利见顶 女性运动员代言成为新增长点 但运动美妆细分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8][10][12] 女性体育消费崛起 - 美国大学体育协会女子篮球锦标赛吸引2400万观众 创2019年以来篮球赛事收视纪录 [4] - 美国女足联赛2024年迎来破纪录的200万观众 [4] - 中国女性观众在足球 篮球赛事中占比达42% 较2018年增长15% 排球 羽毛球项目女性观众比例超60% [4] - 女性观众更关注运动员个性 团队互动及穿搭风格 推动社交媒体话题热度 [4] 美妆品牌营销策略 - 兰蔻签约郑钦文 刘清漪 理肤泉 OLAY 半亩花田共同签约孙颖莎 片仔癢签约邱祺缘 [6] - 海外品牌Glossier ELF Beauty Fenty Beauty及丝芙兰积极物色女性运动员代言 [5] - 美妆行业传统明星网红代言红利见顶 品牌转向运动员代言寻求新增长点 [8] - 品牌对女性运动员舆论争议容忍度较高 更注重其对流行趋势的快速反应能力 [8] 运动美妆产品需求 - 小红书运动美妆话题积累16万+篇笔记 讨论热度随夏季升温 [10] - 主要使用场景包括加班后带妆运动 团体课程拍照及提升健身自信度 [10] - 产品需满足高服帖度 持妆性及透气性 妆效追求好气色而非完美遮瑕 [10] - 消费者拒绝繁琐流程 偏好快速便捷多用途产品 中高端定位被验证存在偏差 [11] 市场发展现状 - 电商平台运动美妆搜索结果显示 当前以防水防汗常规产品为主 细分品类未成型 [8] - 橘朵推出副牌橘朵橘标 定位高性能彩妆 主打越汗越美概念 推出液体腮红 眼影等零负担产品 [12] - 产品需兼顾高强度运动考验与健康安全成分 满足都市运动女性高效美丽需求 [11][12]
霸王茶姬2025年门店扩张目标:中国内地1000家增速放缓,中国香港50家,海外110家起 | 独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2 16:37
门店扩张目标 - 2025年门店扩张具体目标为中国内地1000+家、中国香港50家、东南亚地区100+家、美国10家 [4] - 中国内地仍是主要增长力量,但增速下滑至16%,2023、2024年增速分别为218%、82% [5] - 2024年底全球门店数达6440家,其中海外156家,马来西亚占148家 [6] 海外扩张策略 - 采用"直营+合资"模式,在马来西亚通过知名运动员李宗伟推广实现规模化 [6] - 在中国香港及海外沿用"高举高打"风格,选址核心商圈,开设体验感大店 [6] - 首家北美门店位于洛杉矶Westfield Century City,紧邻比佛利山庄等重要区域 [7] 香港市场布局 - 香港国际化程度高,具备供应链优势,是全球化跳板 [7] - 对标星巴克,目前星巴克香港门店超150家 [7] - 已有至少5家待开门店,但核心商圈排他协议严重,星巴克占据优质点位 [7] 东南亚市场挑战 - 东南亚分散性强,不同国家语言、宗教、文化差异大,本地化运营难度高 [8] - 需依赖本土化资源,如vivo、oppo经销商等加盟人选 [8] - 新增100家门店目标相对保守 [6] 国际化团队建设 - 挖走大量职业经理人,并招募具备国际化经历的高管 [8] - 前麦当劳国际CMO Eugene Lee加入,担任亚太地区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 [8] 全球化野心与挑战 - 2024年美股上市后显露出全球化野心,北美市场被视为重要发力点 [9] - 同店GMV下滑促使目光转向海外 [9] - 供应链、产品、加盟体系及本地化运营能力是海外扎根关键 [9]
耐克回头,但滔搏们早已换了活法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2 16:37
滔搏财报表现及核心问题 - 2024/25财年营收270.1亿元,但全年利润下滑42% [3] - 业绩下滑主因是主力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表现不佳,其中耐克占收入六成,阿迪达斯近年减少对单一经销伙伴投入 [3] - 耐克在大中华区销售大幅减少17%,北美市场下滑4%,其渠道调整和新品策略暂未见效 [3] 滔搏战略转型举措 - "去耐克化"始于疫情后,2023年签约HOKA ONE ONE、凯乐石等品牌,并投资雪具零售商冷山 [6] - 对新品牌提供全链路支持,包括传播、推广、渠道销售和用户运营,计划开设单品牌旗舰店及建设私域渠道 [7] - 转型目标是从传统渠道销售角色转向一站式运动零售运营商,强调精细化运营而非盲目扩张 [7] 滔搏历史背景与渠道优势 - 曾依托百丽国际的渠道网络成为国内第一大运动鞋服零售商,2019年独立上市 [8] - 国内运动零售市场规模在2018年达2357亿元,四年复合增长率12.8%,滔搏凭借单品牌门店模式主导耐克、阿迪达斯的全国分销 [8] 国际运动零售行业动态 - 海外同行Foot Locker以24亿美元被Dick's Sporting Goods收购,两者业务互补但市场反应分化(Foot Locker股价涨80%,Dick's跌10%) [12] - 分析师认为合并可能改变品牌货架空间分配,耐克(占Foot Locker采购59%)、阿迪达斯和On昂跑或受益,彪马面临挑战 [13] - Foot Locker此前多元化尝试失败,线上渠道和会员体系短板明显,滔搏借鉴其经验拟推多品牌集合店模式 [13]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运动零售市场进入洗牌期,滔搏需通过转型应对渠道变革和品牌依赖风险 [9] - 国际案例显示行业整合加速,头部零售商通过并购或精细化运营争夺话语权 [14]
700+门店、20+亿年收入,山东走出一家“穷鬼食堂”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1 16:51
核心观点 - 超意兴作为中国平价快餐代表,以极致性价比(人均14.93元)和社区餐饮定位成为消费收紧时代的典型样本,年收入规模达20-30亿元[3][4] - 公司通过供应链能力、微利逻辑和成本控制实现低价优势,核心菜品把子肉标准化程度高,中央厨房可覆盖2000+门店[12][13] - 跨区域扩张是当前关键战略,北京门店已验证异地经营能力(30+店),但南方市场面临饮食习惯差异挑战[16][17][18] 发展历程 - 起源可追溯至1912年老字号"正泰恒",1993年由张超接手并确立把子肉为核心产品,2003年后通过品类精简和标准化实现稳定扩张[8][9] - 2009年全运会供餐和2011年"放心早餐工程"成为重要转折点,推动走出济南进入淄博[9] - 疫情后行业转向供应链驱动,公司凭借现炒明档和复购率优势抓住周期机遇[10][11] 商业模式 - **价格策略**:济南门店酸辣土豆丝2元/份、芹菜炒肉丝4元/份,北京同菜品仅提价1-2元(如土豆丝3元/份)[16] - **成本控制**: - 中央厨房实现核心菜品100%统一配送,数字化决策塔优化原料统配效率[13] - 租金成本下降红利(免转让费)助力扩张,毛利率显著低于同行(对比乡村基50%+、小菜园60%+)[12][13] - **门店布局**:729家门店以社区/地铁口为主,联营模式为主,最新装修标准强调明亮度和核心产品展示[17] 扩张进展 - **区域渗透**:山东大本营外,已进入北京(30+店)、河北、河南、江苏徐州,福建厦门测试中[3][18] - **跨区挑战**: - 北京验证微利模型可行性(七成服务员从山东抽调),但南方市场接受度存疑[17][18] - 老乡鸡案例显示跨区难度(华东外门店仅占13.2%)[15] - **规模目标**:供应链覆盖能力达2000+门店,未来增长依赖渗透率提升而非爆发式扩张[13][18] 行业对标 - 日本低景气周期中萨莉亚、吉野家等性价比餐饮成为十倍股,超意兴路径类似蜜雪冰城[4] - 行业共识转向"为真实需求买单",南城香等品牌同步聚焦基本款、回头客等有效指标[10]
《三谋》功不可没,游戏再次撑起B站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21 16:5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达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 [1] - 毛利润同比增58%,毛利率连续11个季度环比提升至36.3% [1] - 调整后净利润3.6亿元,实现持续盈利 [1] - 高毛利业务(游戏+广告)收入占比提升至54%(去年同期47%),类固定成本占比从25%降至20% [1] - 管理层指引中长期毛利率目标40%-45%,Non-GAAP经营利润率目标15%-20% [1] 用户数据 - 日均活跃用户1.07亿,月均活跃用户3.68亿(同比+7.8%,环比净增2800万) [1] - 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增至108分钟(历史新高) [1] - 人均交互量(点赞/评论/收藏)增长2%,日均观看视频量增长20% [1] 游戏业务 - 游戏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76%,主要受《三国:谋定天下》(《三谋》)拉动 [3] - 《三谋》计划推出繁体中文版(港澳台市场)及多端化(PC端已上线,暑期推小游戏) [3] - 公司目标将《三谋》打造为至少5年生命周期的长青游戏 [3] - 储备4-5款待版号游戏,包括爆款IP改编手游《咒术回战:幻影夜行》 [5] - 现有长青游戏《碧蓝航线》(8周年)和《FGO》(9周年)运营稳健 [4] 广告业务 - 广告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0%,效果广告增长超30% [7][8] - AI提升广告效率:深度转化比例同比翻倍,AIGC生成30%效果广告素材 [8] - AI厂商广告投放同比翻倍,带动网服领域增长 [8] - 广告收入前五行业:游戏、网络服务、电商、家居家电、汽车 [9] - 家居家电广告增长近40%,母婴/宠物广告增长超3倍 [9] 营销与成本 - 销售及营销开支11.67亿元(同比+26%),主因《三谋》宣传及春晚合作的一次性支出 [5]
30分钟50万单售罄,需要“黄子韬们”的不只有卫生巾行业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19 19:15
行业现状与痛点 - 中国卫生巾市场渗透率达100%,但棉条等其他形式渗透率仅为个位数[3] - 行业存在假冒伪劣问题,70%妇科疾病与劣质卫生巾或不正确使用相关[4] - 产品高端化趋势明显但质量问题未改善,零售价从2006年0.46元/片涨至2020年0.76元/片[4][11] - 农村地区存在"经期贫困",部分消费者被迫使用未消毒的2毛/片散装产品[13] 公司战略与差异化 - 采用自建工厂模式而非代工,持股99%并全面升级设备,自动化水平达90%[10][15] - 定价策略为行业偏低水平,通过压缩营销成本(传统渠道占销售额10%-25%)让利消费者[14][16] - 主打"医护级"卫生巾,符合国家最高团体标准,通过17项检测[10][21] - 首创生产透明化,安装9个实时监控摄像头并开放工厂参观[20] 市场反应与销售表现 - 首场直播30分钟售罄50万单,登顶抖音个人护理榜第一[7] - 前期投入1分钱试用装(含22片产品)吸引5万用户,远超短期营销范畴[11] - 用户反馈提及"吸水性强""材质亲肤"等优点,社交平台口碑传播显著[21] 产品创新与行业影响 - 行业长期存在设计滞后问题(如护翼设计晚引入十年)和无效创新(如发热卫生巾烫伤用户)[17] - 68%消费者仍依赖包装宣传而非实际参数(如pH值、芯体结构)做购买决策[20] - 推动行业标准改革,新国标起草将纳入消费者反馈作为重要指标[22] 商业模式与社会价值 - 将女性经期总成本量化:卫生用品约2万元/30年,含药品达15万元/一生[11][12] - 通过工厂直营模式缩短供应链层级,解决生产端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问题[17][20] - 目标改变行业营销导向,以透明生产和产品力替代明星代言与广告溢价[22]
On昂跑Q1净利下降近四成;安德玛2025财年净亏2亿美元;lululemon庆祝Align十周年|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5-18 19:58
On昂跑Q1业绩 - 第一季度净销售额达7.27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43%(固定汇率下增长40%)[2] - 净利润同比下降38%至5670万瑞士法郎,净利润率降至7.8%[2] - EMEA市场销售额增长33.6%至1.69亿瑞士法郎,美洲市场增长32.7%至4.37亿瑞士法郎,亚太市场增长130.1%至1.206亿瑞士法郎[2] - 鞋类收入同比增长40.5%至6.81亿瑞士法郎,占总营收93.7%,服装销售额激增93.1%至3810万瑞士法郎[3] - 上调2025年全年指引,预计净销售额增长至少28%,毛利率目标提升至60.0%-60.5%[3] 安德玛2025财年业绩 - 营收下降9%至52亿美元,净亏损2亿美元[4] - 第四财季营收同比下降11%至12亿美元,净亏损6700万美元[4] - 毛利率同比增长170个基点至46.7%,毛利达5.51亿美元,库存下降1%至9.46亿美元[5] - 服装营收同比下降9%至35亿美元,鞋类收入下降13%至12亿美元,配饰收入增长1%至4.11亿美元[5] - 国际市场营收同比下降6%至21亿美元,亚太地区营收下降13%[5] 亚瑟士Q1业绩 - 净利润316亿日元,同比增长18%,营业收入增长20%至2083亿日元[6] - 性能跑鞋类产品净销售额980亿日元,同比增长11.5%,运动休闲品类同比增长49.6%至351亿日元[6] - Onitsuka Tiger销售同比增长57.2%[6] 星巴克中国业务动态 - 星巴克中国上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至7.397亿美元,门店数达7758家[8] - 推出两款茶咖新品——茉莉拿铁和铁观音乌龙拿铁[15] - 即饮中国业务2024财年同比增长双位数[15] 其他品牌动态 - lululemon庆祝Align十周年,Align™紧身裤每2.5秒售出一条[10] - 亚瑟士签约网红萨摩耶Felix为品牌代言人[11] - 孙颖莎成为雀巢美禄饼干代言人,IP估值高达2.7亿[13] - 东方树叶推出陈皮白茶复合茶饮料,茶饮料产品营收167.45亿元,同比增长32.3%[16] - HOKA推出越野跑鞋MAFATE X[17] - 始祖鸟推出首款黑科技攀登背包ALPHA SL 30 BACKPACK[19]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中国低糖茶饮料销售额增速达41%,占比升至20%[23] - 赛百味中国今年8月门店数量有望破千家[24] - 恒天然餐饮服务业务2024财年EBIT达4.63亿新西兰元[26] - COS重启在中国扩张,计划进驻西安万象城及武汉武商Mall[27] - 资生堂集团2025财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2282亿日元,同比下降8.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