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搜索文档
“不强制消费,不限时长”,实探星巴克免费自习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星巴克推出自习室服务 - 公司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部分门店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提供免费入座、电源插座、温水和纸笔等设施,无需预约 [1] - 自习室采用"长桌共享"模式,旨在强化"第三空间"体验,未来计划在更多门店探索"兴趣向"场景 [1] - 目前自习室尚未带来人流量显著增长,座位空余较多 [2] 星巴克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对非咖啡产品进行价格下调,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数十款产品平均降价5元左右,多款产品从30-40元降至20元区间 [3] - 新开门店加速下沉,截至2025年3月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新增门店中40%位于乡镇 [3] - 2024年以来关闭近20家标志性门店,半数集中在江浙沪和广东地区,呈现"关一线、开县城"态势 [3]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展 - 公司中国业务已收到数份收购提议,竞购者包括高瓴资本、凯雷、KKR等 [3] - 瑞幸咖啡最大股东大钲资本也加入竞购队伍,成为30多名竞购者之一 [4]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区域公司缩编趋势 - 多家国央企今年弱化区域公司职能,改为总部直管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金茂将五大区域改为14个地区公司,招商蛇口取消华东等五个区域公司[2][4] - 华润置地调整管理架构,大区仅保留商业开发等职能,住宅开发相关职能收归总部[2]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等四大区域公司,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5] 头部房企调整案例 - 万科2023年经历两轮调整:合并南方区域城市公司为8个,缩减区域公司从7个至5个,集团成立开发经营本部直管上海、广佛公司[5]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37.6%,北京上海合计占37.6%[6] - 招商蛇口2024年"核心10城"投资占比90%,一线城市投资占59%,14城销售进入当地前五[6] 业绩聚焦核心城市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占比过半,北京439亿元、上海704.5亿元、深圳267亿元、广州超200亿元[7][8] - 行业投资策略转向高能级城市,房企投资决策权上收总部,区域公司职能冗余[6][10] 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房企主动降本增效以适应战略转型与业务聚焦[10]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精简结构是提质增效的主动作为[11] - 头部房企销售高度依赖核心城市(如中海6成销售额来自5城),区域公司存在意义减弱[10]
福建卖茶三兄弟,冲刺港股IPO!披露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的姻亲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1:39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已完成赴港上市备案程序 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44亿元、18.18亿元、21.22亿元 归母净利分别为1.63亿元、1.66亿元、2.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 净利2.08亿元[2] - 截至2024年9月底线下门店3498家 其中加盟店3224家占比92%[11] - 2024年品牌价值达313.59亿元 连续9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13] 市场地位与业务模式 - 按2023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销售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及高端茶叶市场均排名第一 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8] - 铁观音销售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 岩茶销售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8] - 主打"茶叶中的奢侈品"概念 定位"礼节茶"[6] -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超70% 其中加盟商销售占比约50%[12] 上市历程与资本运作 - 2013年起四次冲击资本市场:深交所中小板未果、新三板摘牌、创业板撤回、深交所主板撤回[2][9][10] - 2024年1月转战港股IPO 因六个月内未通过聆讯招股书失效 需更新后重新激活[10] - 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存在联姻关系 构成"泉州富豪圈"姻亲网络[3][15] 治理结构与家族控制 - 王氏家族六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5.9% 管理层几乎全由家族成员担任[14] - 创始人王文礼兄弟三人创业 表兄弟任总经理 子女担任联席总经理等职[5][14] - 监管曾问询关联交易问题 包括46项反馈意见涉及利益冲突等[9] 行业挑战与增长瓶颈 - 国内茶叶行业集中度低 已上市茶企天福、澜沧古茶表现低迷[16][17] - 年轻消费群体更青睐新茶饮品牌 古茗、蜜雪冰城等相继上市[18] - 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商净增仅39家 较2023年169家大幅下滑 加盟费收入从2022年740万元降至2023年50万元[19]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增0.98%至16.47亿元[19]
再次降温稳定币,香港金管局最新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1:39
稳定币概念炒作与市场反应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稳定币市场存在过度概念化和泡沫化趋势,上市公司宣称涉足稳定币业务后股价应声上涨[2][4] - 7月23日东方财富港股稳定币指数上涨2.49%,众安在线、京东集团、联易融科技分别上涨7.50%、2.76%、5.13%[2] - 普星能量宣布认购HashKey Holdings优先股后单日涨幅达141.38%,五日内累计涨幅275.86%[5][6] 上市公司涉足稳定币案例 - 德林控股与Asseto合作RWA代币化项目,计划代币化5亿港元实体资产并分派6000万港元,股价单日盘中涨幅超70%[6] - 德林控股通过股份互换投资富龙6000万港元,后者将申请稳定币牌照,推动股价上涨6.23%[6] - A股市场出现数十家公司被误认为稳定币概念股后发布澄清公告,如御银股份、汇金股份等[6] 香港稳定币监管动态 - 香港金管局明确初期仅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要求发行人具备实际应用场景,但已有数十家机构主动接触[4][8][9] - 申请机构分为两类:一类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实施方案,另一类有场景但缺乏风控能力[9][10] - 已官宣申请主体包括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渣打银行-安拟集团-香港电讯联合体及蚂蚁集团旗下公司[10] 政策推进与市场预期 - 香港《稳定币条例》将于8月1日生效,金管局将于下周公布发牌制度摘要说明[10] - 金管局强调稳定币发展需以稳健和可持续方式运营,并与市场建立信任[9][10]
新规来了!“摇一摇”广告被要求设置醒目的“一键关闭”,记者实测多款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0:20
行业规范出台 -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摇一摇广告触发行为安全要求》,明确"透明性、自主性、个人信息保护"三项基本原则 [1] - 《实践指南》细化了App运营者与第三方广告SDK的分工,要求第三方广告SDK不得设定过于敏感的触发参数,App需提供醒目的"一键关闭"通道 [1][2] - 文件虽不具强制效力,但可作为监管、执法和评估的重要参考 [3] 责任划分明确化 - 《实践指南》明确区分第三方广告SDK与App运营者的责任,要求SDK设置清晰图标和指引,确保触发灵敏度合理 [8] - App运营者需对第三方广告参数进行检测,防止未经用户同意的参数更新 [8] - 触发阈值维持此前标准:加速度不小于15m/s²,转动角度不小于35°,操作时间不少于3s [7] 消费者投诉背景 - 中消协2024年1月将"摇一摇"广告泛滥列为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指出2023年"双11"期间问题集中爆发 [5] - 用户普遍反映广告跳转过于敏感,"走路时打开App都能跳转",且缺乏关闭选项 [5] - 微博、豆瓣、哔哩哔哩等8款App曾被用户集中投诉 [14] 平台整改现状 - 截至7月23日测试显示,哔哩哔哩、网易云音乐、虎扑等4款App已提供关闭"摇一摇广告"选项 [14] - 关闭通道多位于"设置"-"隐私权限"中,但多数应用仍未提供该功能 [14] - 部分平台在地方消协介入后已增设永久关闭选项 [14] 技术实现与监管难点 - "摇一摇"广告通过调用手机加速度、重力、陀螺仪等传感器实现跳转 [5] - 有第三方广告SDK平台曾"指导"App开发者动态调整参数躲避监管,该行为已引发监管约谈 [7] - 第三方广告SDK作为嵌入App的开发工具包,实际控制大部分广告展示 [7] 基本原则要求 - 透明性:需向用户披露真实、有效、完整的信息 [12] - 自主性:设置便捷关闭渠道和合理触发阈值,保障用户选择权 [12] - 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12]
集体大反弹,有期货月内涨超50%!当“反内卷的风”吹向大宗商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0:20
行业"反内卷"政策引发的市场反应 - 国内自主定价商品率先反应,煤炭成为市场焦点,焦煤期货主力2509合约7月23日大涨11%,当月涨幅超34% [1] - 7月以来多个大宗商品期货品种持续上涨,多晶硅2509涨超50%,焦炭2509涨幅近20% [3] - "反内卷"趋势从光伏、钢铁向煤炭、玻璃等建材领域扩散,相关品种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5] 期货与现货市场表现差异 - 玻璃期货主力合约7月涨幅接近20%,但现货价格仅从1105元/吨升至1180元/吨,涨幅不足7% [6] - 水泥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处于2020年以来历史低位,与期货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6] - 市场对"反内卷"商品的炒作仍局限在政策预期层面,后续政策落地情况将决定反弹高度 [7] 钢铁行业限产影响 -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9] - 唐山限产30%消息刺激钢铁现货、期货和股票市场集体上涨 [9] - 当前钢铁行业尚无明确产能去化政策,限产与去产能无直接逻辑关系 [9] 煤炭行业供给收缩预期 -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7月14日发文要求整治内卷式竞争,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10] - 国家能源局开展煤矿生产核查,严格限制超公告产能生产 [10] - 中信证券预计内蒙古原煤产量环比或减少4300万吨,同比下降10% [10] 其他行业政策预期 - 工信部将发布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预计包含反内卷、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内容 [11] - 期货机构认为工作方案可能引发更多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12] - 政策力度将决定价格上涨高度,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17] 市场资金流向与投机行为 - 7月23日化工板块、黑色系商品和建材板块成交量排名靠前 [14] - 玻璃期货单日成交量从200万手以内增至450万手以上,投机度指标上升 [14] - 成交持仓比上升放大了价格涨幅 [14] 不同商品表现对比 - 玻璃期货主力2509合约7月涨幅18.96%,现货涨幅仅6.7% [15] - 水泥价格指数本月下跌5%,处于近五年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16] - 国际定价的工业金属、石化产品涨幅远低于国内自主定价产品 [16] 市场后续关注点 - 需关注焦煤供应端恢复情况与"反内卷"政策实际落地情况 [17] - 部分商品期货在积累20%以上涨幅后已开始走弱 [17] - 政策覆盖行业范围和供给收缩幅度将决定价格上涨持续性 [17]
腾讯股价创4年以来新高,易方达张坤成大赢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0:20
腾讯控股股价表现 - 7月23日腾讯控股盘中大涨近5% 股价突破550港元关口 创2021年6月以来新高 收盘报552港元/股 总市值达50594亿港元 [1] 大股东减持与公司回购 - 为对冲大股东Prosus持续减持 腾讯持续推进高强度回购 2025年设定全年回购目标800亿港元 截至7月20日已累计回购400.43亿港元 完成比例约50.1% 略低于去年同期55.3%的时间进度 [1] - 目前公司处于中报前回购静默期 预计8月中旬将重启回购节奏 [1] 分析师业绩预测 - 国海证券预计腾讯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796亿元(YoY+11%) NON-IFRS经营利润672亿元(YoY+15%) NON-IFRS归母净利润630亿元(YoY+10%) NON-IFRS经营利润率37%(YoY+1.1%) NON-IFRS归母净利率35%(YoY-0.5%) [2] - 国信证券预计腾讯2025Q2实现营收1801亿元(YoY+12%) Non-IFRS归母净利润645亿元(YoY+13%) Non-IFRS归母净利润率35.8% [4] - 根据SOTP估值方法 国海证券给予腾讯2025年目标市值5.1万亿元人民币/5.6万亿港元 对应目标价610港元 [3] 公募基金持仓变动 - 截至7月22日 已披露中报的公募基金中共1198只基金持有约1.67亿股腾讯 较上季度减少1730.43万股 [5] - 持有腾讯的前十大基金中 5只主动权益基金进行了减持 仅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A未减持 [5] -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减持77万股腾讯 但腾讯仍为该基金第一大重仓股 占基金资产9.82% [7][8] - ETF基金成为增持主力军 合计增持553万股 其中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增持196.52万股至1500.71万股 港股通科技30ETF增持208.52万股至738.35万股 [9]
7人被问责!杭州通报“余杭自来水异味”调查情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55
水质异常原因调查 - 供水异常由硫醚类有机硫化物引起,该物质在低浓度下会产生蒜味、腐臭味等异味 [1] - 异常主因是高温晴热天气导致东苕溪仁和水厂取水口藻类快速繁殖,藻类降解产物含硫醚类物质随降雨汇流进入取水口 [1] - "发黄""发浑"现象源于铁质管道在应急措施(水源切换、管道冲洗)中锈层脱落,影响49个村(社区)供水系统 [2] 应急处置时间线 - 7月16日8时仁和水厂首次发现异味,9时确认原水异味等级达3级并启动水源切换 [3][4] - 10时出厂水仍异常,11时启动主干管网冲洗,13时30分出厂水质恢复 [6][7] - 17时检测确认硫醚类物质存在,21时44分发布首次通报 [8][10] - 7月17日15时完成支管及水箱清洗,供水基本恢复 [11] 水质检测结果 - 7月16日切换水源后出厂水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未检出,13时30分起异味指标每2小时检测均合格 [14] - 7月17日疾控中心检测显示末梢水38项常规指标合格,硫醚类物质未检出 [14] - 浑浊度<0.5NTU(标准≤1NTU),游离氯0.56mg/L(标准0.3-2mg/L) [15] 管理问题与问责 - 余杭制水有限公司未按预案执行应急响应,未及时通知用户 [16] - 余杭水务控股集团报告延迟且未考虑管道冲洗副作用,7名领导干部被问责 [16][18][19] - 区住建局未及时复核问题严重性,区政府协调处置迟缓且未上报市政府 [16] 用户补偿措施 - 免费更换受影响净水器滤芯,免除49个村(社区)7月全月水费 [20] - 封存16-17日期间2个街道食品企业产品待检测处理 [20]
DeepSeek流量下滑,周鸿祎称梁文锋就没想认真做to C的App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41
DeepSeek的战略定位与行业影响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专注于AGI和大模型技术研发,未重视to C端App的日活、融资等指标,导致官网流量下滑但第三方云服务商上的大模型使用流量保持高位[1] - 公司免费开源世界一流模型,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包括360智能体基座)的基座模型供应商,行业渗透率达"每家公司至少1-2个DeepSeek模型"[1] - 近半年未更新模型,可能筹备重大升级(R2版本),需对比同期Kimi、千问等竞品的性能提升[1] 对中国大模型产业的贡献 - 终结"百模大战"资源内耗,推动行业转向基于开源模型的Agent开发,加速大模型商业化落地[2] - 验证中国开源路线的可行性,形成对美国封闭生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与千问、Kimi共同构建国产开源生态[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形成DeepSeek、千问、Kimi等开源阵营,国际对标美国多公司交替演进模式[2] - 第三方云服务商(火山云、阿里云、腾讯云、英伟达云)成为大模型流量主要承载平台[1] 注:文档3-4为无关内容已跳过
公职人员下班送外卖,“3小时赚100多元”,当地纪委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7:41
公职人员兼职现象 - 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利用下班时间送外卖 每天工作3小时可赚100多元 [1][5][9] - 孙先生所在单位于7月10日下发允许事业人员从事副业的通知 其提交申请获批后开始送外卖 [6][14] - 孙先生将送外卖类比游戏任务 认为不丢面子且享受过程 期间还利用消防员经验普及安全知识 [2][10][13] 公职人员兼职政策与案例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公职人员从事副业需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 重点防范6类违规行为如挂证取酬、有偿中介等 [15][17] - 合规兼职类型包括体力劳动(需报备)、投稿赚稿费(如《明朝那些事儿》作者获数千万元版税)、自媒体运营(需避敏感话题)等 [17][18][19] - 其他允许的副业形式含专业技能服务(如编程私活)、健身教练兼职、农产品销售等 但需确保与职权无关联 [20][22][23] 行业动态与社会反响 - 孙先生案例引发热议 其同事也尝试代驾、网约车等副业 反映政策放开后的多样化选择 [13] - 遂宁市纪委对事件回应称"已了解情况" 但未明确表态 显示监管态度尚待观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