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芯闻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芯片还没好,NXP三季度不及预期
半导体芯闻· 2025-07-22 18:23
恩智浦半导体第三季度财测分析 - 第三季度营收预期区间为30 5亿美元至32 5亿美元 中间值高于华尔街平均预期但低于部分分析师预测的33亿美元[2] - 盘后交易股价下跌约5% 周一收盘价为228 27美元 年内累计上涨近10%[3] - 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6%至29 3亿美元 第三季度财测中间值预示销售额同比下滑3%[3] 行业环境与公司挑战 - 公司超50%营收依赖汽车行业 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导致供应链紊乱和客户订单不确定性[3] - 电动汽车需求下降及芯片过剩问题持续18个月 拖累汽车和工业芯片销售[6] - 工业复苏存疑 安川电机中国订单疲软且下调全年预测 反映关税风险影响[7]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2 72美元 超出预期的2 68美元[5] - 第三季度每股收益指引区间2 89-3 30美元 分析师预期为3 06美元[4] - Bernstein分析师认为财报"大体不错"但未达市场"耳语数字"预期[3] 竞争格局与同行压力 - 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同业面临汽车和工业需求疲软压力[6] - 雷诺下调营业利润率指引 Stellantis公布意外净亏损 预示汽车芯片价格压力加剧[6] - 欧洲客户补库存需求结束可能进一步削弱芯片厂商销售[6] 管理层观点与战略 - CEO称第三季度将反映核心终端市场改善[4] - 4月曾预测第二季度为"转折点" 但实际仍面临库存控制和市场不确定性[4][6]
半导体“赢家通吃”:5%企业独揽1590亿美元利润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全球半导体行业经济利润分配 - 全球半导体行业去年产生的经济利润几乎全部被前5%的头部企业瓜分,包括英伟达、台积电、SK海力士和博通等 [1] - 头部5%企业获得1590亿美元经济利润,中间90%企业利润总额仅50亿美元,最底层5%公司亏损370亿美元 [1] - 头部企业利润超过整个半导体行业创造的1470亿美元总经济利润 [1] - 市场结构在2-3年内发生巨变:疫情期间中间90%公司年均利润1.3亿美元,2023年降至3800万美元,去年进一步下滑至1700万美元,两年降幅达88% [1] AI半导体与传统半导体增长差异 - AI相关半导体公司预计将以每年18%-29%速度持续增长至2030年,非AI传统半导体企业年增长率仅2%-3% [2] - 部分企业借助AI浪潮获得前所未有的利润,但大多数公司面临完全不同的现实 [2] 赢家通吃现象的形成机制 - 领先企业通过掌握新型半导体产品标准制定权形成竞争优势 [2] - 传统产品标准由JEDEC设定,但全新产品由先入企业主导标准建立,如SK海力士开发HBM时同步制定标准 [2] - 英伟达推进SOCAMM特殊DRAM模块是单独制定内存标准的典型案例 [2] - 行业转向客户定制芯片趋势将加剧这种现象 [2] 韩国半导体行业现状与挑战 - 韩国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占超50%份额,但在GPU和ASIC等AI核心芯片领域竞争力远逊于美国和台湾 [3] - 除SK海力士HBM外,几乎没有韩国企业能进入英伟达AI价值链 [3] - AI半导体初创企业因缺乏资金与人才,只能涉足小众市场 [3] - 韩国在AI半导体零部件方面自主能力有限,R&D投资、技术实力、人才、资金吸引等各方面严重不足 [4] 韩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 需从存储领域"第二、第三个HBM"开始构建AI半导体生态系统 [3] - 三星电子与SK海力士正关注CXL、PIM、LPCAMM等低发热、响应速度快的新型技术 [3] - 三星电子在CXL领域推进速度快于SK海力士,可能重塑产业格局 [4] - 需要类似台湾"官民团队协作体制"的财政支持方式,包括补贴或股权投资 [4] - 考虑吸引海外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以丰富本土生态系统 [4]
美议员:恢复H20出口是“错误之举”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美国对华AI芯片出口政策争议 - 美国众议院对华事务特别委员会主席约翰·穆勒纳尔批评商务部恢复英伟达H20芯片对华销售的决定,认为这将助长中国人工智能发展 [1] - 穆勒纳尔称最初的出口禁令是正确决定,H20芯片可能削弱美国在AI领域的优势并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AI模型市场抢占份额 [1][2] - 英伟达本周宣布获准恢复H20芯片对华销售,逆转了特朗普政府4月实施的出口限制 [2] 英伟达H20芯片的技术影响 - H20芯片是英伟达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产品,在AI推理任务中具有竞争力,推理是AI芯片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 [3] - H20芯片性能可以用于超级计算机,在中国公司DeepSeek开发AI模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3] - 包括腾讯在内的多家中国科技公司已使用H20芯片训练大型AI系统,该芯片正被越来越多中国AI企业用于构建超级计算机 [3] 政策调整与市场反应 - 美国政府仍需审批H20芯片出口许可,但英伟达表示已获保证将获得许可证并希望很快开始交付 [3] - 在穆勒纳尔加大批评力度后,英伟达股价于周五转为下跌 [3] - 英伟达发言人为放宽限制辩护称该决定推动了美国技术领导力、经济增长与国家安全 [3] 后续监管要求 - 穆勒纳尔要求商务部最迟不晚于8月8日就H20芯片出口许可申请评估标准、预计出口数量及接收方进行简报 [4] - 穆勒纳尔指出H20芯片性能在规模化层面上远超中国本土产品,将极大推动中国AI发展 [5]
光子芯片公司,完成融资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融资动态 - 国内光量子计算领军企业图灵量子完成亿元战略轮融资,由盛世投资领投,资金将用于光子芯片产品化研发、产业化加速及全国战略布局深化[1] - 公司四年内完成五轮融资,并实现光子芯片中试产线量产,展现出引领未来量子产业发展的潜力[3][4] 技术路线与产业生态 - 光量子计算凭借可扩展性潜力与室温运行优势成为资本焦点,全球估值最高的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估值达60亿美元[6] - 公司以"光子芯片+量子计算"为双底层核心,推出TuringQ Gen2光量子计算系统、量子AI编程框架DeepQuantum及量子AI生物医药平台"量生万物",产品已在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落地[7] - 在光连接领域自主研发光计算及光子处理器等核心产品,为卫星通信、智能计算等国家战略领域提供解决方案[7] - 在量子安全领域抗量子加密系列产品填补电网、水利等关键基础设施技术空白[7] 产业化布局 - 依托飞秒激光直写三维光子芯片与铌酸锂薄膜光子芯片技术,构建无锡、上海、北京三大研发中心,形成"研发-中试-制造"全链条[10] - 产品线覆盖光子芯片、处理器、光量子测控系统到量子云平台的全栈生态[10] - 本轮融资后将拓展全国战略布局,落成长沙宁乡经开区光电产品研发制造基地[12] 核心优势 - 技术底蕴:团队由上海交大金贤敏教授领衔,具备芯片制备、量子计算、光子计算及人工智能四大核心技术,累计发表国际论文150余篇,获得核心专利200余项[14][15] - 自主可控:国内首家实现全链条IDM模式的光量子计算公司,覆盖设计-制造-封测全流程,光子芯片中试线已进入量产阶段[16] - 资本认可:获君联资本、中网投等顶尖机构投资,跻身全球光量子赛道融资规模与估值增速领先企业[18] - 营收增长:2022年营收50万元,2023年破千万,2025上半年完成亿元订单签署[20] - 国家认可:牵头科技部、工信部等重点研发项目,突破量子信息领域"卡脖子"难题[21] 战略规划 - 公司将聚焦光子芯片产业化提速与前沿技术应用落地,通过战略投资与合作加速规模化量产[23] - 未来将通过"技术驱动-产品落地-市场放量"的正向循环推动全球光量子计算生态发展[23]
揭秘2025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展品亮点抢“鲜”看!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2025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核心观点 - 展会以"具身工业・智领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超500家知名企业,展示面积达56000平方米 [2] - 重点展示高精度柔性机械臂、多模态人形机器人、AI视觉智能分拣等前沿技术 [2] - 涵盖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物流设备等全产业链 [2][47][61][80] 协作机器人 - ABB PoWa协作机器人工业级速度达5.8 m/s,支持无代码编程,从开箱到运行仅需60分钟 [4] - 节卡JAKA Lumi具12自由度协同运动系统,专为电子装配等轻量型场景设计 [4][7] - 捷勃特GBT-C12A重复定位精度0.03mm,IP67防护等级,支持无力传感器拖拽示教 [8][10] - 遨博碳纤维复合机器人比传统工业机器人体积小40%,部署成本降低30% [14] - 非夕RIZON・拂晓七轴机器人融合工业级力控和AI技术,可完成航空航天装配等复杂任务 [16] 工业机器人 - 发那科ROBODRILL DC系列加工中心通过AI算法优化,加工效率提升25% [17][19] - 安川电机MOTOMAN-ME1000具备1吨负载能力,专为电动汽车电池组装配设计 [20][22] - 库卡KR IONTEC ultra体积缩小20%,在电池搬运场景点位精度提升15% [23][25] - 柴孚大载荷机器人最大负载3000KG,臂展4600mm,重复精度±0.5mm [29][31] - 雅马哈YK1200XG系列采用无皮带结构,维护成本降低40%,主体重量减轻25% [33][34] 人形机器人 - 新松多可仿生人形机器人可同时应用于工业制造和商业服务场景 [48][49] - 开普勒K2"大黄蜂"通过云端大模型+具身小脑组合实现自主完成任务 [50][52] - 跨维智能DexForce W1配备34个动力单元,采用纯视觉空间智能传感器 [53][56] 核心零部件 - 中大力德谐波减速器传动误差<1',回程误差<1.5' [65][66] - 绿的谐波反向行星滚柱丝杠接触面积比滚珠丝杠大30%,寿命延长50% [67] - 纳博特斯克RV减速机控制精度≤±0.01°,齿轮接触面积增加40% [75][76] - THK LM滚动导轨HSR系列摩擦系数降低35%,耐久性提升60% [77][79] 物流设备 - 嘉腾单臂无人叉车货叉高度仅125mm,解决低矮物料车搬运难题 [80][82] - 赛那德iLoabot系列实现全球首款兼容超高超宽车厢的自主装卸 [83][85] - 松川AIS-200开箱机兼容性提升50%,生产线效率提高30% [87][88]
HBM3E,超出预期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SK海力士HBM3E 8层产品扩产计划 - 美国解除对英伟达H20芯片出口限制后,SK海力士计划提升HBM3E 8层堆叠产品的出货量至超预期水平[1][2] - H20芯片原采用HBM3,2024年起主要搭载SK海力士HBM3E 8层产品,公司预计在2024年Q3前完成该产品量产[1][3] - 为应对潜在新增需求,公司正评估扩大HBM3E 8层产品所需的材料与零部件采购方案[1][3] 英伟达H20芯片动态 - 英伟达计划重启H20 GPU在中国市场的销售,美国政府已承诺发放相关许可证[2] - H20是英伟达为规避出口管制而推出的性能调降版AI加速器,此前因美国无限期出口限制导致英伟达承担约55亿美元(7.4万亿韩元)成本[2] - 英伟达将H20的HBM配置从HBM3升级为HBM3E 8层版本,并向SK海力士和美光提出新增供货请求[3] SK海力士供应链地位与生产规划 - SK海力士被业界视为英伟达HBM3E 8层产品的"首选供应商",2024年Q1已开始供货,计划持续生产至Q3[3] - 公司考虑在2024年Q4或2025年追加量产,并制定相关材料与零部件的追加采购计划[3] - 原计划2024年下半年HBM3E生产中12层堆叠产品占80%,8层占20%,但H20出口重启可能使8层产品占比超预期[3] 产能挑战与供应链变量 - 英伟达在H20出口受限期间取消台积电量产委托,重新量产需约9个月时间解决产能瓶颈[4] - SK海力士告知英伟达短期内H20的追加内存供货能力可能有限,但性能增强版H20主要采用其HBM产品[4] - 英伟达近期持续与中国客户接触,评估对H20及Blackwell芯片的需求反馈[4]
央视专访黄仁勋:没有中国,AI革命是不完整的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中国市场与AI创新 - 中国市场被描述为"独一无二",具有活力、创新能力和庞大终端消费者群体 [12][14] - 中国AI领域展现出强劲创新活力,深度求索R1模型重新设计AI运行方式以适配H20架构 [9][10] - 中国计算机科学家数量全球领先,与美国并列第一 [14] - 30年深耕中国市场,与联想、阿里、腾讯、百度、小米等企业深度绑定 [12][13] 供应链体系 - 中国供应链体系规模、复杂性、多样性堪称世界级奇迹,同时为全球供应链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5] - 全球供应链相互依存且无法彻底脱钩,中国有机会将供应链制造技术推广至全球 [5][6] - 英伟达依赖全球100-200家技术合作伙伴构建AI超级计算机,供应链具备高度敏捷性 [6][7][8] - 现代供应链设计强调备用方案,中国供应链专业能力在变局中更具价值 [8] 竞争与合作哲学 - 尊重华为等竞争对手,认为其芯片设计、系统软件能力全面且强大 [2][21] - 主张竞争是市场繁荣基石,企业可在竞争中保持合作关系 [22][26][27] - 商业竞争不应被类比为战争,竞争与合作可共存并推动行业发展 [25][27] 智能化革命 - 人工智能被视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技术革命",重要性超越电力和互联网 [16][18] - 智能化将成为社会核心基础设施,提升各行业基础能力 [16][19] - AI技术是"最伟大的平等工具",能同步提升各阶层人群的能力 [19][20] 技术突破与适应 - 中国企业在受限环境下仍实现创新,如深度求索R1、阿里Qwen、月之暗面Kimi [10][11] - AI系统如多层蛋糕,某一层进展滞后可通过其他层创新弥补 [9] - H20架构虽非最顶尖产品,但催生了突破性应用成果 [9][10] 自动驾驶发展 - 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速度全球领先,小鹏、理想、蔚来、小米、比亚迪均有布局 [23] - 人工智能与机械系统融合能力对中国是天然优势 [23] 企业领导力 - 保持创业初期的危机感,认为自满是最大风险 [29] - CEO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行业进步并见证合作伙伴成功 [30]
在美建厂太难?台积电出动无人机自救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无人机应用计划 - 台积电正考虑在其美国亚利桑那州4纳米芯片制造工厂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检、监控交通、检查现场及灾难救援 [1] - 公司已进入无人机供应商招标第一阶段 预计年底公布最终入围名单 [1] - 中国大疆创新可能以美国公司身份参与竞标 但面临电信网络接入审查问题 [2] - 无人机应用可减少30%现场劳动力需求 并降低工人在危险环境中的风险 [2] 台积电全球产能扩张战略调整 - 加速美国亚利桑那州晶圆厂建设 计划使三分之一最先进芯片产量在当地生产 [4] - 规划中的"GIGAFAB聚落"将包含3座晶圆厂、2座AI先进封装厂和1座研发中心 [4] - 日本熊本二厂建设进度延迟 主要因交通拥堵和成熟制程芯片需求疲软 [3][5] - 德国汽车产业萎缩可能影响公司在欧洲的投资计划 [5] 美国市场优先战略 - 将美国工厂建设时间提前6个月 以应对特朗普政府本土制造政策压力 [4] - 计划未来五年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扩大亚利桑那州制造能力 [4] - 优先推进美国业务是为避免被征收高额进口芯片关税 [6] - AI和高性能计算芯片需求增长是加速美国扩张的主要动力 [4][5] 日本业务发展现状 - 熊本一厂已投产但导致当地基础设施压力 通勤时间从15分钟增至60分钟 [5] - 原定2023年Q1动工的熊本二厂推迟至"今年内" 可能进一步延期 [6][7] - 日本政府承诺的80亿美元补贴尚未完全到位 [7] - 200亿美元日本投资计划面临特朗普25%汽车关税政策冲击 [7]
三星子公司,逃离VMware
半导体芯闻· 2025-07-21 18:44
三星集团子公司寻找VMware替代方案 - 三星电子、三星电机、三星显示等主要子公司正在开展或筹备多个项目,试图摆脱以VMware为核心的系统 [1] - 三星电子自去年起通过技术验证(PoC)探索多种替代方案,计划暂时继续使用现有VMware系统,已完成约400亿韩元的VMware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1] - 三星电子部分推行开源项目,目标是将云环境从商业软件为主转向开源软件为中心运营,并与虚拟化及云计算专业企业合作开发替代方案 [1] 三星电机构建私有云 - 三星电机已开始构建私有云,计划选定包括内部人员和专业厂商在内的团队亲自搭建系统 [2] - 目标是在私有云基础上的虚拟化产品中采用非VMware的其他厂商产品或技术,计划年底完成该项目 [2] VMware价格上涨及销售策略问题 - 自2023年被博通收购后,VMware从去年开始提高产品价格,业内预计未来2至3年内价格可能较当前上涨多达5倍 [3] - 部分企业已被要求支付比去年高5倍的价格,具体取决于企业合同情况 [3] - VMware产品"VMware云基础架构(VCF)"将虚拟化、网络、存储等多个部分捆绑销售,导致韩国企业不得不承担不必要产品并支付高额费用 [3] 行业趋势 - 制造业、金融业等大多数大企业将加速"脱VMware"的步伐 [4]
日本2nm,重大进展
半导体芯闻· 2025-07-18 19:07
核心观点 - Rapidus宣布在日本成功制造出首个2纳米晶体管,标志着日本半导体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1] - 公司计划2025年4月开始试产2纳米芯片,2027年实现量产,若成功将成为日本技术最先进的芯片 [3] - Rapidus采用新型商业模式,整合制造、封装和设计流程,提供快速响应和小批量定制服务 [5] - 日本政府大力支持该项目,承诺提供1.7万亿日元(约110亿美元)资金支持,项目总成本高达5万亿日元(约340亿美元) [4] - 公司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追赶和人才短缺等挑战,目前仅筹集到小部分量产所需资金 [6][7] 技术进展 - Rapidus使用ASML先进光刻机制造出2纳米晶体管,并收集数据以优化制程 [1] - 近期目标是将错误率控制在50%,未来争取降至10%-20% [2] - 采用IBM提供的"环绕栅极"(Gate-All-Around)结构技术,试图跨越传统技术鸿沟 [4] - 与IBM和比利时研究机构Imec深度合作,并在美国硅谷设立销售办事处 [6] 商业模式 - 构建一体化平台,整合制造、封装和部分设计流程,区别于行业通常的分离做法 [5] - 提供更快的工厂响应时间,愿意接单少量定制芯片,瞄准中小客户市场 [5] - 通过减少外部协调时间,预计可大幅压缩前期光刻等工艺所需时间 [6] - 早期目标客户包括AI芯片初创公司Tenstorrent和美国大型科技公司 [6] 政府支持与资金情况 - 日本政府承诺提供1.7万亿日元(约110亿美元)支持,高于台积电熊本工厂的1.2万亿日元拨款 [4] - 国会通过法案允许政府直接投资Rapidus并提供银行贷款担保,这在日本产业政策中极为罕见 [4] - 计划吸引民间金融机构参与,政府将持有"黄金股"以防止外国资本收购 [4] - 2023年计划从政府和私营企业筹集2000亿日元新投资 [4] 行业竞争 - 目前只有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三家公司能承受纳米制程的高昂资本投入 [6] - 台积电计划2025年底前量产2纳米芯片,三巨头都在推进1.4纳米技术研发 [6] - Rapidus即便按计划推进,仍将落后于全球主要竞争者 [6] - 日本面临半导体工程师短缺问题,许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已年过五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