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观察
搜索文档
AMD ZEN 7,最新预测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AMD Zen 7处理器技术规划 - 下一代Zen 7处理器将延续AM5插槽设计,支持32核64线程配置,兼容现有AM5主板用户升级路径[2][3] - Zen 7架构将包含四种核心变体:标准高性能Zen 7、高密度Zen 7c、低功耗Zen 7及高效能Zen 7,旗舰Epyc型号或达264核(8×33核CCD)[5] - 采用三级核心战略:高性能核心、高密度核心及新型低功耗核心,支持AI工作负载和云端虚拟机等场景[5] 技术规格升级 - 计算芯片(CCD)采用台积电A14工艺,集成背面供电网络,3D V-Cache芯片组保留N4节点,L2缓存翻倍至2MB/核[6] - 支持L3缓存通过V-Cache扩展至7MB/核,标准CCD保留32MB共享L3,IO芯片升级支持更高内存速度[4][6] - 相比Zen 5c的192核上限,Zen 7服务器版本核心数提升37.5%至264核[5][6] 产品路线图与行业影响 - AM5插槽生命周期延长至2028年,覆盖Zen3到Zen7四代产品,创CPU插槽支持时长记录[2][3] - Zen 6(2026年)将率先采用改进版IO芯片,Zen 7(2028年)流片计划2026年末启动[4][6] - 与英特尔LGA 1954插槽策略形成竞争,双方均延长平台兼容周期[3]
AI设计了一颗人类不理解,但运行良好的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芯片设计方法革新 - 普林斯顿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的研究团队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逆向设计"方法,从目标性能出发生成无线芯片设计,突破传统模板化设计局限 [2] - 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结构复杂且违反人类直觉,但实测性能显著优于传统设计,例如多频段天线和射频滤波器效率提升 [3][4] 技术实现细节 - 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建立电路几何形状与电磁行为的映射关系,实现分钟级滤波器设计(传统方法需数周)[3] - 该方法适用于射频/亚太赫兹频率芯片,可扩展至计算机芯片和量子计算领域 [4] 行业影响与趋势 - 美国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投入近1000万美元资助相关研究,普林斯顿大学主导项目 [4] - 人工智能将重塑芯片设计范式,但当前存在"黑箱"问题,关键应用领域需保留人类设计师的纠错能力 [4][5] 效率对比数据 - AI设计的紧凑型天线支持双频工作,带通滤波器合成速度从"数天/周"缩短至"几分钟" [3] - 新方法使设计选择范围大幅扩展,突破传统手工优化存在的专业知识瓶颈 [3][4]
搞雷达的工程师,都应感谢他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文章核心观点 - Merrill Skolnik是雷达技术领域的先驱和杰出研究者 其著作《雷达系统导论》和《雷达手册》成为该领域标准教材 为电气工程教育和雷达系统创新奠定基础 [2] - Skolnik通过职业生涯推动多项雷达技术突破 包括超视距雷达 逆合成孔径雷达 敌我识别系统和反隐形雷达技术 显著提升军用雷达能力 [5][6] - 其技术贡献具有长期影响力 超视距雷达概念应用于机载预警系统 导弹预警系统直接受益于其理论工作 [8] 教育背景与早期职业发展 - 本科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气工程系 专注于电力系统 但自主意识到微波和电子技术在战后的重要性 [4] - 通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辐射实验室工作弥补教育缺口 参与海军和空军机密项目 包括近炸引信研究 奠定雷达事业基础 [4][5] - 20世纪50年代加入MIT林肯实验室 开发首个用于极地远程预警(DEW)的双基地雷达系统 [5] 技术贡献与创新 - 1965年担任海军研究实验室(NRL)雷达部门主管 主导多项军用雷达创新 [5] - 超视距雷达(OTH)利用电离层反射高频信号 探测范围超越传统雷达 成功解决地面回波干扰问题 [5][6] -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为潜艇探测开发 提供高分辨率成像 工作在微波频段 支持全天候运作 [6] - 改进敌我识别(IFF)系统 使用扩频技术在1030和1090 MHz ATC频率传输数据 避免干扰 [6] - 开发反隐形雷达概念 探索甚高频和特低频段 有效对抗设计用于高频雷达的隐形飞机 [6] 学术影响与行业教育 - 著作《雷达系统导论》成为雷达技术学生必读教材 《雷达手册》是专业综合参考资源 [7] - 发表超过100篇文章 书籍章节和演讲 深度参与IEEE雷达系统专家组工作 [7] - 曾为雷神公司员工讲授雷达课程 其专业知识甚至超出领域内工程师的认知范围 [7] 荣誉与遗产 - 1986年因推动雷达技术发展和研发领导力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6] - 2000年获IEEE丹尼斯·J·皮卡德奖章 表彰雷达领域开创性贡献 [7] - 技术遗产持续影响现代防御系统 超视距雷达概念应用于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AWACS) [8] - 2022年去世 享年94岁 其认为雷达是电气工程中涵盖多方面的关键系统应用 [8][9]
RISC-V盛会,日程曝光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RISC-V行业发展趋势 - RISC-V凭借庞大指令集、模块化架构和成本优势成为AI计算、汽车电子和高性能通用处理领域的关键解决方案[1] - 据SHD Group预测2031年全球基于RISC-V的SoC芯片出货量将达200亿颗占全球市场份额25%[1] - RISC-V在CPU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正从新兴技术走向主流应用[1][10] 技术研讨会概况 - Andes晶心科技将于2025年8月27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RePioneering the Future"的年度技术研讨会[1] - 活动邀请紫荆半导体、PUFsecurity、万有引力电子等十余家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技术趋势与创新应用[2] - 研讨会将分享AI、车用电子、应用处理器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与产品布局[1] AI与处理器创新 - DeepSeek AI模型崛起重新定义AI生态系统能以更低性能SoC实现同等性能释放边缘AI部署潜力[7] - AI工作负载正推动RISC-V架构演进提供前所未有的定制能力、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22] - 晶心科技将公布2025年及未来产品蓝图包括新一代向量处理核心与高性能应用处理器[7] 汽车电子应用 - 汽车CPU在互联功能、自动驾驶和电动化趋势下重要性显著提升需整合高性能处理器[16] - RISC-V成为汽车芯片发展新路径需额外功能安全机制应对汽车应用特殊需求[20][26] - 村田制作所将分享针对AI与车用领域的高性能RISC-V IC先进封装设计解决方案[24] 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 PUFsecurity推出PUFhsm硬件安全模块预集成RISC-V CPU提供全面加密操作和安全储存[10] - Rambus提出通过基于RISC-V的可信根扩展计算子系统实现硬件强制的可信执行环境[20] - 晶心科技强调可信执行环境、安全启动和内存保护等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关键作用[12] 开发工具与生态 - 西门子推出Tessent UltraSight-V片上调试解决方案支持高效跟踪和最小化调试延迟[14] - 思尔芯原型验证工具助力RISC-V创新支持从低容量到高容量的多样化设计需求[18] - 晶心科技提供覆盖裸机、RTOS、Linux平台与AI的完整软件堆栈针对边缘部署优化[12] 新兴应用领域 - RISC-V在AI眼镜芯片中展现独特优势万有引力电子将分享相关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28] - 深聪智能将展示在RISC-V生态中的技术创新成果[29] - 生态圆桌论坛将聚焦AI计算加速中RISC-V的优势与挑战[30]
三星分享CIS发展趋势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手机摄像头及市场趋势 - 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正缓慢复苏 主要驱动力来自每部手机摄像头数量持续增长以及更高分辨率摄像头的需求 例如2亿像素摄像头 [3] - 为在纤薄手机中集成更多像素 像素尺寸不断缩小至深亚微米级 如0.5微米 可折叠手机普及进一步推动薄型摄像头模块需求 [3] 像素光学微缩技术演进 - 像素面积减小导致灵敏度下降 通过光学架构演进保持信噪比可比性:从正面照明(FSI)发展到全深度深沟槽隔离(DTI) [4] - 合并彩色滤光片技术(如2x2四像素)实现明亮时全分辨率、暗光时更亮图像 并延伸至4x4四像素结构支持0.5微米像素 [4] - 亚微米像素面临微透镜衍射极限挑战 传统金属网格导致32%光学损失 无金属电介质网格及气隙技术解决该问题 [4] 超光学技术突破 - 传统光学结构存在灵敏度壁垒 超光学技术通过纳米棱镜实现色彩路由 灵敏度提升25% 并支持0.22微米极致像素间距 [5][6] - 超光学技术可提升色彩精度 目前处于传感器应用早期阶段 但已展现突破传统性能限制的潜力 [5][6]
DDR 4价格暴涨16%,面临缺货危机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DDR4市场供需与价格趋势 - 全球三大DRAM厂(三星、美光、SK海力士)自去年起陆续关闭DDR4产能,今年进一步减产,导致下半年DDR4供给缺口达10%~15% [2] - DDR4现货价及合约报价同步大幅上涨,南亚科8月对不同客户调涨11%~16%,预计第4季将再涨双位数 [2] - 行业转向DDR5及HBM布局,但DDR4因产能收缩出现"明亮前景",需求仍大于全球产能 [2] 南亚科经营表现 - 公司截至今年第2季连续九季亏损,但DDR4涨价推动7月合并营收达53.52亿元,创三年半单月新高,月增31.4%,年增94% [3] - 前七月累计合并营收年增4%,为三年来同期最高,库存金额仍超300亿元 [3] - 6月起产能利用率恢复满载,报价较三大DRAM厂更具市场优势 [3] 行业动态与公司策略 - 南亚科作风保守但主动调涨合约价,8月1日实施新价格,计划第4季再次提价双位数 [2] - 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疲软背景下,DDR4逆势涨价成为公司转亏为盈关键因素 [2][3]
晶圆厂,求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华虹半导体收购华力微电子 - 华虹半导体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上海华力微电子控股权 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标的资产为华力微运营的65/55nm和40nm竞争性资产对应的股权[2] - 行业面临需求结构剧变 AI芯片和车用半导体需求爆发 消费电子持续低迷 地缘政治因素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 成熟制程价格压力增大 产能利用率普遍下降[3] 中芯国际转型功率半导体 - 中芯国际加速布局功率器件产能 将部分逻辑电路产能转向功率器件 2025年二季度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 产能利用率92.5% 环比增长2.9个百分点[4][5] - 二季度汽车电子产品出货量环比增长20% 主要来自模拟 电源管理 图像传感器等多类型车规芯片 国产替代是核心驱动力 客户将单个产品整合带来放大效应[6] - 目前面临产能供不应求 订单大于产能 但车规产品认证周期长 需要跨越两次验证周期 增长较慢[7] 芯联集成自研+代工双轨战略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4.95亿元 同比增长21.38% 二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0.12亿元 向系统级代工转型 模组封装业务增长141% 车规功率模块增长超200%[8][9] - 车载领域收入占比47% 同比增长23% 已导入15家客户 8英寸SiC MOSFET产线实现量产 碳化硅功率模块装机量全国第三 单车配套价值量预计从2024年2000元增至2029年4500元[10] - AI领域开发55nm BCD集成DrMOS芯片 预计2030年覆盖人形机器人传感器80%价值量 毛利率3.54% 同比增长7.79个百分点 目标2026年收入超百亿[11] 格罗方德技术授权模式 - 格罗方德与中国厂商合作 通过技术授权提供车规级工艺 华虹集团积极与海外代工厂合作 深耕嵌入式存储器 功率器件等领域 拥有1.0微米到65/55nm工艺能力[13][14] - 华虹半导体2025年二季度销售收入5.661亿美元 同比增长18.3% 毛利率10.9%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800万美元 环比增长112.1% 预计三季度收入6.2-6.4亿美元[15] - 意法半导体与华虹合作生产40nm节点MCU 采用技术授权+本地制造模式 提升产品质量与交付能力 优化成本结构[16] 台系厂商策略调整 - 联电减少低附加值产能 加大车规电子 功率器件 射频等领域投入 力积电聚焦中高压驱动IC 图像传感器 车规MCU等应用 与大陆面板厂 汽车电子厂形成稳定供应链[18][19] - 大陆政策鼓励车规 功率 模拟等领域自主可控 与台系厂商技术储备契合 台系厂商从"生产者"转变为"技术与生态参与者"[20] 行业转型挑战 - 新领域技术门槛高 认证周期长 车规产品需2-3年 工业级需1-2年 转型伴随高额资本开支 产能与需求存在错配风险 折旧政策和产线结构差异影响财务表现[22] - 行业从制程节点竞赛转向综合能力较量 特色工艺专业化 垂直整合深度 客户绑定程度成为关键因素 转型是进入新发展周期的必经之路[23][24]
台积电美国厂,开始挣钱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8 08:42
台积电美国厂运营表现 - 台积电美国厂(TSMC Arizona)第二季税后纯益达42.32亿元,连续两季盈利并首次贡献母公司投资收益64.47亿元,占台积电总税后纯益1.62% [2] - P1厂量产4纳米晶圆月产能约3万片,已被苹果、AMD等客户预订一空,三季内实现盈利凸显美国制造步入正轨 [2][3] - P2厂已完成建设并计划明年第三季移机,将生产3纳米制程以更好反映客户价值 [2] 日本熊本厂运营对比 - 日本熊本JASM上半年净损45.2亿元,产能利用率仅约50%,主因成熟制程竞争激烈及车用/消费市场复苏缓慢 [3] - 熊本二厂扩产计划放缓,原定2027年生产的6纳米制程可能由台湾A14产能支援 [3] - 日本缺乏先进制程客户,尤其在车用智驾芯片领域已非日厂主导 [3] 美国扩张战略与技术布局 - 台积电计划投资1,650亿美元在美建厂,P3厂已破土动工,第四座厂将采用2nm和A16工艺 [6][7] - 美国厂目前仅能满足当地7%芯片需求,面临过度监管和检查等扩张障碍 [6] - 美国首座先进封装厂AP1计划2026年建设,将采用SoIC技术服务AMD MI350和苹果M系列芯片 [7] 先进封装产能紧张 - 全台先进封装产能因AI芯片需求爆发而满载,台积电嘉义厂延后至第四季装机加剧CoWoS产能瓶颈 [9] - 英伟达占据台积电超50% CoWoS产能,AMD、博通等客户争抢剩余产能 [10] - 中国转单涌入及台积电外包OS步骤导致封测行业产能全面吃紧 [9][10] 财务与市场表现 - 台积电第二季合并营收9,337.9亿元,税后纯益3,982.7亿元(年增60.7%),毛利率58.6%创历史新高 [4] - 美国客户贡献超90%高毛利订单,关税豁免政策带动台股股价上扬 [4] - 市场传闻2纳米制程可能优先在美国落地,但南科管理局未予证实 [4] 人才与产能调配争议 - 竹科/南科工程师大量调派美国导致台湾产线人力短缺,6月三条12吋产线停摆4天损失23亿元订单 [4] - 股民担忧人才与资本持续流向美国可能导致台湾研发进度落后一年半 [4]
外媒:管制芯片,阻止不了中国AI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7 11:40
核心观点 - 美国对英伟达H20芯片的出口管制未能有效遏制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进步 反而可能削弱美国的经济和技术领先地位 [2][4] - 英伟达认为其CUDA软件平台比硬件更具战略价值 中国竞争对手难以复制这一生态优势 [4][5] - 行业专家批评美国现行半导体出口管制政策存在逻辑缺陷 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混为一谈可能适得其反 [5] 中国AI发展现状 - 2023年4-7月期间 中国企业在出口管制下仍采购价值10亿美元的英伟达AI GPU [4] - 中国在硬件受限情况下持续取得人工智能技术突破 证明单纯芯片管制效果有限 [2][4] 英伟达技术优势分析 - CUDA平台被类比为苹果iOS系统 是硬件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 其软件堆栈和集成设计构成核心壁垒 [4][5] - 行业存在概念混淆 购买半导体与制造半导体能力不可等同 代工设备不等于完整技术生态 [5] 美国政策争议 - 现行出口管制被指为"价值万亿美元的范畴错误" 过度简化技术竞争本质 [5] - 部分专家主张维持禁令 认为这是保持美国AI芯片优势的必要手段 与英伟达立场形成对立 [5] 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商业模式更接近苹果或波音 强调软硬件整合价值 区别于传统芯片厂商英特尔/AMD [4][5] - 全球AI技术标准制定权成为新竞争焦点 非美国公司可能借管制空隙确立替代标准 [5]
一款超低功耗的AI芯片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8-17 11:40
技术突破 - 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新型芯片“微波大脑”,将传统数字处理与微波神经网络结合,能够执行与传统神经网络类似任务但功耗低于200毫瓦[2] - 该芯片通过模拟无线通信处理数据流,操控数十千兆赫微波,比线性执行指令传统数字硬件更快完成复杂任务[2] - 采用概率设计策略将波导集成到神经网络中,避免复杂度上升导致功耗和纠错能力急剧上升,以至少88%准确率对无线信号类型进行分类[2] 应用前景 - 实时频域计算使芯片适用于解码无线电信号、跟踪雷达目标、处理数字数据等任务,并能检测多个微波频段无线通信异常[2] - 紧凑尺寸适合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本地神经网络部署,减少对云网络依赖,边缘计算潜力巨大[3] - 芯片目前处于实验阶段但可大规模扩展,研究人员目标提高其在不同平台使用准确性[3] 行业背景 - 该技术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康奈尔大学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大型项目[3] - 苹果、Meta等科技巨头正在推广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等支持人工智能设备,但神经网络在可穿戴设备潜力仍未被充分探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