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搜索文档
贝森特正在密谋一步大棋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1:47
美国赤字问题与"宾夕法尼亚计划" - 美国面临财政赤字与外贸逆差并存的"双赤字"困境,净外国资产头寸严重为负,高度依赖外国资金 [5][6] - 近期预算法案投票、美联储降息讨论及放松银行监管等事件预示宏观经济政策大变革,核心目标是减少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2] "宾夕法尼亚计划"的核心策略 - 通过战略性地将美国国债所有权从外国投资者重新分配给国内投资者,实施国内金融抑制,推广美元稳定币 [3][9] - 减少对外国买家的依赖:顺应需求偏好变化,缩短外国投资者久期敞口,例如通过美元稳定币吸引外国资金 [11][12] - 增加国内对美债期限风险的吸收:利用美国私人部门稳健的资产负债表,通过监管豁免、税收优惠、发行特殊债券等激励国内购买长期美债,必要时强制要求 [13] 市场影响 - "宾夕法尼亚计划"可能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走陡、美元走弱,并加剧美联储面临的财政主导压力 [4][15] - 若国内储蓄池大幅投向长期固定收益资产,美联储将面临更大压力以维持收益率曲线陡峭,避免金融稳定风险 [16] - 降息可能引发更大规模资本外流和美元贬值,但外汇走弱有助于美国外部赤字的再平衡 [16][17] 政策可行性分析 - 直接收紧财政政策解决"双赤字"问题缺乏政治意愿 [7] - "海湖庄园协议"等全球债务重组方案不可行,因会恶化现有赤字的融资环境且国际债权人不会参与 [8] - 在缺乏改善财政状况意愿的情况下,"宾夕法尼亚计划"是政府最可能选择的路径 [18]
与G7达成协议!美国将从税收立法草案中删除第899“资本税”条款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1:47
美国财政政策调整 - 美国财长贝森特请求国会删除"大漂亮"税收草案中的899条款 该条款涉及对目标国家投资者在美国被动收入征收递增式惩罚税 最高可达法定税率基础的20个百分点 [1][3][8] - 删除899条款的请求得到国会议员积极回应 参议院共和党成员表示将从税收立法草案中删除该条款 [5] - 899条款预计十年内能筹集1160亿美元 为特朗普税收和支出计划提供资金 [9] 国际税收协议进展 - 美国财政部宣布与G7盟国达成协议 在美方取消899条款后 美国公司将被豁免于部分由其他国家征收的税项 [1] - 经合组织"第二支柱"税收将不适用于美国公司 美方将与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成员国推进协议落实 [2] - 全球最低企业税是经合组织推动的协议 已有140多个国家签署 目标实施15%的最低税率 [7] 市场影响分析 - 删除899条款的消息缓解华尔街担忧 该条款被认为可能使外国投资美国更加困难 [10] - 摩根大通警告该税项可能对高股息股票(如金融和公用事业板块)构成压力 加剧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担忧 [11] - 消息公布后市场反应平淡 美元指数下跌 美债上涨 标普500指数逼近历史高点 [12] 条款背景与争议 - 899条款由共和党起草 旨在反击盟国对美国企业征收"歧视性"税种 主要针对数字服务税和全球最低企业税 [5][6] - 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税制与OECD全球税收框架脱钩 认为美国已对海外收入征收充分税款 [7] - 德意志银行批评该税项挑战美国资本市场开放本质 将外国持有美国资产的税收作为经济杠杆 [10]
多数不支持7月降息!美联储高官在“缄默期”后首度发声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1:47
美联储官员对降息的态度 - 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需要再观察几个月,以确认关税引发的物价上涨不会持续推高通胀,尚未准备在下次会议上支持降息 [1] - 特朗普任命的两位美联储理事沃勒和鲍曼表示,如果通胀保持受控,愿意在7月会议上开始降息,但其他约十位政策制定者对此泼了冷水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和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等官员对立即降息持谨慎态度 [1] 通胀与劳动力市场数据 - 美联储偏好的通胀指标在4月同比上涨2.1%,略高于2%的目标,价格增长速度低于预期 [2] - 持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升至2021年11月以来最高,过去六周明显上升,显示更多人长期未能重新就业 [2] - 6月21日当周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出现下降,劳动力市场有所放缓但未明显走弱 [2] 官员对降息时间表的预期 - 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对秋季降息持开放态度,预期将在秋季开始调整利率 [2] - 波士顿联储主席Susan Collins希望在7月会议前看到更多数据,基本预期是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降息,可能不止一次 [3] - 里士满联储主席巴尔金指出关税将对价格形成上行压力,建议在调整利率前等待更多明确信号 [3] 鸽派官员的观点 -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表示,如果通胀明确朝着2%目标回落且经济前景不确定性降低,美联储可以恢复降息 [4]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若非关税带来的物价不确定性,美联储本应根据通胀下降开始降息,但目前有足够空间观察经济走向 [4]
小米YU7售价公布:25.35万元起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21:49
小米汽车价格发布 - 小米集团CEO雷军在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汽车YU7的价格,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Pro版定价27.99万元,Max版定价32.99万元 [1]
瑞银:美股这轮“逼空行情”已经结束,是时候卖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6:30
市场风险预警 - 瑞银自营交易部门警告当前美股逼空行情已过度,建议投资者减仓,因真实风险偏好持续下降 [1] - 瑞银专有指标"4M盘中复苏评分"显示自主风险偏好从6月1日的中性区域(低于15%)进一步降至6月19日的9% [3][5] - 2022年以来4次超过30%的逼空反弹中,有3次在"4M评分"低于25%的情况下股市随后均回调 [5] 历史规律分析 - 类似逼空行情和风险偏好背景下,标普500指数平均3个月内下跌11%,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3% [2] - 历史案例显示逼空指数UBXXSHRT平均下跌29%,标普500平均下跌11%,纳斯达克QQQ平均3个月内下跌13% [8] - 具体案例:2022年6月-8月逼空期间标普500下跌30%,纳斯达克QQQ下跌21%;2022年12月-2023年2月期间分别下跌19%和7% [6] 资金面压力 - 零售投资者资金流过去5个交易日中有4日为净卖出,外资通过美国上市ETF资金流同样呈现净卖出 [10] - 养老金及目标日期基金季末再平衡将引发560亿美元全球股票抛售,其中310亿美元针对国际股票,250亿美元针对美股 [12] - 企业回购规模预计下周降至300亿美元,8月初前进一步降至每周150-200亿美元 [12] 科技股风险 - 纳斯达克100指数成分股空头仓位比例处于一年低位(13%百分位) [14] - QQQ看跌/看涨期权比率处于五年低位(8%百分位),波动率风险敞口(VIX Vega Exposure)处于五年低位(20%百分位) [14] - 当前大盘科技股存在对冲不足风险,叠加多重资金流出压力 [17]
券商股为何大涨?来自大摩的解读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6:30
市场复苏与政策红利推动券商股大涨 -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缓和、香港市场交易活跃度提升及监管政策转向促增长,推动H股和A股券商股过去五日内分别平均上涨12.6%和6.3%,远超大盘表现 [1] - 金融风险清理基本完成,金融系统重回审慎发展轨道,资本市场或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 [1] 券商股表现亮眼,跑赢大盘 - A股券商过去五日平均涨幅6.3%,超越沪深300指数的2.2%,东方财富以11.6%涨幅领跑 [2] - H股券商过去五日平均上涨12.6%,中金公司以17.8%涨幅领跑,年迄今总回报率达45% [2] - 部分头部券商表现突出:银河证券H股年迄今回报79.7%,中信证券H股年迄今回报38.85% [3] 监管信号转暖驱动行业动能 - 证监会近期政策调整展现促增长倾向,包括支持科技企业融资、重新引入亏损企业上市规则等 [4] - 监管层推动支付互联互通和开放措施,支持资金流入香港市场,鼓励消费领域IPO及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4] - 政策转向更加宽松包容,为资本市场特别是券商行业注入积极动能 [4] 券商股上涨的多重驱动因素 - 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缓解,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 [6] - 港股日均成交额(ADT)和IPO交易流量强劲,为券商带来收入增长动力 [7] - A股IPO改革更趋包容多样化,融资活动有望加速,利好券商投行业务 [8]
国泰君安期货2025年度中期策略会顺利召开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6:30
会议概况 - 国泰君安期货2025年度中期策略会在上海开幕,主题为"观势明变,本固枝荣",特邀15位行业嘉宾和52位明星分析师参与 [1] - 主论坛由国泰海通证券副总裁罗东原开场,强调期货市场在金融开放背景下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提出"观势、明变、固本"三大行动方向 [1] - 会议持续2天,设置1个主论坛和11个分论坛,覆盖全球贸易重构、大宗商品、新能源对冲、AI量化等热点话题 [4] 宏观观点 - 全球货币体系进入重构时代,黄金牛市具有长期性,美元信用可能进一步下降导致贬值风险,日元/欧元/英镑或升值 [1] - 国内经济中长期潜力大但短期需求不足,预计下半年宏观政策边际加码并可能全面降息 [1] 权益资产策略 - 战略看多2025年中国股市,三大支撑因素:经济预期充分消化、贴现率下降、政策"三支箭"与资本市场改革 [2] - 投资主线聚焦新兴科技,周期金融领域可能出现"黑马"机会 [2] 期货与衍生品展望 - 全球不确定性持续改变资产定价逻辑,贸易战限制美国政策强硬程度,海外经济呈现强现实弱预期特征 [3] - 国内经济受政策红利修复但转型压力仍存,看好权益市场结构性机会和债券表现,商品市场四季度偏多但空间有限 [3] 公司定位 - 国泰君安期货强调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秉持"诚信、责任、亲和、专业、创新"价值观助力市场发展 [5]
vivo X Fold5发布:打破折叠屏手机的“傲慢”与“偏见”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6:30
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概况 - 2022至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分别为330万、700.7万和917万台,2024年一季度出货284万台同比增长53.1%,增速从三位数降至两位数,表明市场从爆发期转向主流化阶段[3] - 行业需通过产品创新打动理性消费群体,vivo X Fold5以兼容苹果生态和轻办公场景为突破口,加速市场渗透[3][8] vivo X Fold5核心产品优势 硬件性能突破 - 全球最轻大折叠屏手机(217g),比iPhone 16 Pro Max(229g)更轻,同时配备等效6000mAh电池成为折叠续航王者[5] - 全球首款支持IPX9+防水(1米水深折叠1000次正常使用)、IP5X防尘、零下20℃耐用的折叠屏手机,极寒环境下可通话20小时/导航9小时[5][6] - 影像系统配备蔡司85mm长焦镜头,业界首款优化微距焦外效果的专业虚化功能[6] 软件与生态创新 - 行业首次实现安卓手机跨生态连接Apple Watch,并支持AirPods无缝连接、iCloud云端直通及Mac协同(扩展屏/键鼠协同/任务接力)[8][15][16] - 原子工作台实现一屏5用多任务处理,支持应用间文件直接拖拽传输,针对轻办公场景痛点优化[8][10][11] - 车机互联覆盖170个品牌8500款车型,支持多窗口投屏与办公软件调用[18] 市场战略定位 - 瞄准苹果双机用户(800美元以上市场苹果占60%),填补苹果折叠屏空缺(预计2027年发布前的时间窗口)[16][17] - 聚焦年轻用户轻办公刚需,通过多任务处理、跨设备协同等功能打造"生产力工具"差异化卖点[9][10][11] - 采用"1+X+N"生态战略,主动兼容苹果/PC/车机等外部生态,覆盖五大场景[18] 行业竞争格局 - 折叠屏手机正从"尝鲜"转向实用化竞争,vivo通过硬件减重+续航提升+三防强化+生态破壁组合拳建立差异化优势[3][5][8] - 安卓厂商在苹果折叠屏缺位期(至少1年)加速抢占高端用户,vivo以"苹果搭子"定位替代传统对抗策略[16][17]
今天,港交所被挤爆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6:30
港股IPO市场火爆 - 港交所单日迎来3家公司集体上市(周六福、圣贝拉、颖通控股),缔造近年来最热闹一幕 [2][4] - 周六福IPO获超700倍认购,发行市值101亿港元,收盘涨25%至113.61亿港元 [3] - 圣贝拉发行市值40亿港元,开盘涨超44%,收盘涨4.14%至53.66亿港元 [3] - 颖通控股发行市值37亿港元,收盘市值32亿港元 [3] 上市公司业务分析 - 周六福:全国门店4129家(自营店91家),过去三年营收分别为31.02亿元、51.5亿元、57.18亿元,利润分别为5.75亿元、6.6亿元、7.06亿元 [8][9] - 圣贝拉:高端月子中心品牌,28天套餐起步价13.8万元,最高达50多万元,累计获7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高榕创投等 [11][12] - 颖通控股:管理63个国际品牌(爱马仕、宝格丽等),大中华区覆盖400+城市、7500+销售点,拥有200万+会员 [13][15] 港股IPO市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预计40家公司上市,募资1087亿港元,IPO数量和募资额同比上涨33%和711% [20] - 消费板块表现突出:蜜雪冰城市值超2000亿港元,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组成"港股三姐妹" [22] - 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5月40+企业递表,再融资规模达1428.54亿港元(超去年全年875亿港元) [25][26] 市场趋势与资本动向 - 消费公司上市门槛显现:5亿利润起步,10亿利润开始,20-30亿利润更受国际资本青睐 [24] - 投资机构加速推动企业赴港上市,投行密集联系标的梳理 [31] - 港股政策利好: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18C)放宽要求,中概股回流预期增强(小马智行、禾赛科技拟赴港) [33][34] 行业标杆案例 - 宁德时代港股市值1.3万亿港元,创2025年全球最大IPO [19] - 恒瑞医药成为今年最大医药IPO,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A+H"上市推高潮 [19] - 新茶饮板块活跃:古茗市值超500亿港元,沪上阿姨、蜜雪冰城等相继上市 [22][23]
特朗普急了!考虑今夏就宣布“鲍威尔接替者”
华尔街见闻· 2025-06-26 12:04
特朗普提前宣布美联储主席人选策略 - 特朗普考虑最早今夏或秋天宣布接替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人选 远早于传统的3-4个月过渡期 试图通过"影子主席"策略影响市场预期和货币政策走向 [1] - 特朗普对美联储谨慎降息的立场日益不满 可能在9月或10月之前选定并宣布继任者 甚至不排除夏季提前宣布 [1] - 新任美联储主席实际要到明年5月才上任 提前宣布存在候选人陷入公开批评同事或失去公信力的风险 [2] 美联储政策独立性博弈 - 鲍威尔在参议院听证会重申美联储独立性 强调若政策出错将导致长期代价 虽承认今年可能降息但坚持采取谨慎方法 [4] - 美联储政策由12名决策者组成的委员会制定 特朗普无法直接任命多数成员 除非现任理事提前离职 新主席需具备说服更广泛委员会的能力 [2] - 鲍威尔主席任期明年5月结束 但其理事任期持续至2028年 可选择卸任主席后继续担任理事1年半 [4] 潜在候选人动态 - 主要候选人包括前美联储理事沃什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 现任美联储理事沃勒及财政部长贝森特 [3] - 沃勒近期表态可能支持下月降息 因担忧劳动力市场过度疲软 [3] - 沃什多次公开批评美联储应对政治攻击时不够强硬 称"成熟点 硬气点" [3] 特朗普公开施压动向 - 特朗普在北约峰会暗示遴选进程加速 称"我知道在3-4个人中选择谁" 并直接抨击鲍威尔"很糟糕 幸运的是他快离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