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搜索文档
首次大规模使用“非英伟达”芯片,OpenAI租用谷歌TPU,降低推理计算成本
华尔街见闻· 2025-06-29 14:11
英伟达芯片主导地位受挑战 - OpenAI首次大规模租用谷歌TPU芯片为ChatGPT等产品提供算力支持 标志着非英伟达芯片进入主流AI应用场景[1] - 合作使OpenAI降低对微软数据中心依赖 同时为谷歌TPU挑战英伟达GPU市场地位创造机会[1] - OpenAI采用TPU主要目的为降低推理计算成本 ChatGPT付费用户从1500万增至2500万 免费用户达数亿/周 算力需求激增[1] 行业多元化芯片布局加速 - 亚马逊 微软 OpenAI Meta等科技巨头已启动自研推理芯片计划 以降低对英伟达依赖和长期成本[1] - 微软自研芯片进展受阻 Maia 100仅内部测试 Braga芯片延迟6个月以上且性能预计远逊于英伟达Blackwell[1] - 谷歌向OpenAI等竞争对手开放TPU租赁 但保留最强算力TPU供自身Gemini模型开发使用[2] OpenAI算力支出与需求激增 - 2023年OpenAI在英伟达服务器芯片支出超40亿美元 训练与推理成本各占一半[2] - 预计2025年AI芯片服务器支出将达140亿美元 ChatGPT图像生成工具爆红加剧推理服务器压力[2] - 除OpenAI外 苹果 Safe Superintelligence Cohere等公司也租用谷歌TPU 部分因员工熟悉TPU运作[2] 谷歌云芯片战略布局 - 谷歌10年前开始研发TPU 2017年起向云客户提供TPU租赁服务[2] - 谷歌云同时出租英伟达服务器芯片 因其仍是行业标准且收益高于TPU[4] - 谷歌已订购超100亿美元英伟达Blackwell芯片 2024年2月开始向客户供货[4] Meta潜在芯片策略调整 - 同为顶级AI芯片客户的Meta正考虑采用谷歌TPU芯片[3]
香港的稳定币准备怎么玩?
华尔街见闻· 2025-06-29 14:11
香港稳定币新规框架与市场影响 - 香港8月1日生效的稳定币新规为投资者提供清晰的产业图景 直接受益者包括稳定币发行方、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及相关金融与技术服务商 [1] - 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已超2300亿美元 香港的合规化入场将推动市场发展 [1][4] 稳定币市场现状与分类 - 稳定币市场由少数巨头主导 USDT规模超1500亿美元 USDC超600亿美元 两者合计占87%市场份额 [3] - 稳定币分为四类:链下型(如USDT、USDC)、链上型(如Dai)、商品支持型(如Tether Gold)、算法型(如UST) [4][5][6][7] - 香港市场竞争将围绕最稳健的链下型稳定币展开 [8] 稳定币发行方的盈利模式 - 发行方核心盈利来自储备资产收益 如Circle将80%以上储备金投资于短期美债 2024年这部分收益占总收入99% [11][14] - 次要收入为支付与清算手续费 占比较小 [13] - 香港禁止向稳定币持有者支付利息 投资策略需调整 [2] 香港牌照争夺战与受益者 - 香港金管局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 首批5家机构入围 包括渣打银行合资公司(HKDG)、京东币链科技(JD-HKD)、圆币创新科技(HKDR)等 [16][17] - 持牌交易所是稳定币流通核心 香港已发放11张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牌照 OSL集团70.2%收入来自数字资产交易 [18][19] - 券商如富途因庞大零售客户基础和技术优势更具竞争力 正积极申请VATP牌照 [22] - 基础设施提供商如众安银行(托管)、贝莱德(资产管理)、四方精创(技术服务)将受益于行业合规化 [22]
一周重磅日程:“大漂亮”法案逼近“7月4日”大限,中美PMI、美国非农、金砖国家峰会
华尔街见闻· 2025-06-29 14:11
特朗普"大漂亮"法案 - 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49票反对通过更新版本法案,力争7月4日前通过最终表决[3] - 新草案调整关键条款:州和地方税抵扣上限从1万美元提高至4万美元为期五年,年收入超50万美元者将逐步失去全额减免资格[5] - 设立250亿美元农村医院基金,推迟州医疗补助提供商税收3.5%上限全面实施至2032年[5] - 风能和太阳能项目须在2027年底前"投入使用"才能获得税收优惠,电动汽车7500美元消费税收优惠将于9月30日终止[5] - 删除第899条"报复性税收",汇款税率从3.5%降至1%,提高5万亿美元债务上限避免8月违约风险[5] 中国6月PMI - 5月制造业PMI为49.5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反映外需回暖和生产反弹[6] - 价格指数低迷和产成品库存下降显示供需错配和企业预期不足[6] - 后续需关注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及财政政策对内需支撑效果,服务消费和基建投资或是财政稳增长核心发力点[6] 美国6月非农就业 - 预计6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1.6万人较上月13.9万人下降,失业率或小幅增加0.1个百分点至4.2%[7] - 首申续申数据上升叠加驱逐移民加速,新增非农6月后走弱概率较高,或促使联储9-12月预防式降息[8] 金砖国家峰会 -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7月6-7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9] - 巴西担任2025年金砖国家主席国期间将围绕加强全球南方合作和推进全球治理改革两大主线开展工作[10] 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 - 论坛6月30日至7月2日举行,主题为"适应变化:宏观经济转型与政策应对"[12] - 全球主要央行行长将进行小组会谈,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等[12] OPEC+产量会议 - OPEC+7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与5-6月计划增量持平[14] - 市场预计8月可能再次日均增产41.1万桶,俄罗斯或支持增产方案[15] - 沙特希望继续增产夺回市场份额,俄罗斯因本币强势增产收益受影响[16] 其他重要事件 - 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指数5月为48.5不及预期,订单量连续第四个月萎缩,进口指数创2009年以来新低[17][18]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禾元生物IPO申请将成为首个上会案例[20][21] - 微软计划在Xbox游戏部门进行新一轮大规模裁员,系过去18个月内第四次[22]
51:49,美参议院程序性通过“大漂亮”法案,马斯克猛批:“共和党的政治自杀”
华尔街见闻· 2025-06-29 14:11
法案进展 - 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49票反对通过"大漂亮法案"程序性表决 进入最终辩论阶段 共和党目标在7月4日前完成立法流程 [2] - 投票过程持续近四小时 民主党全员及两名共和党人反对 最终依靠三名共和党议员转变立场才勉强通过程序性门槛 [3] - 法案后续仍需争取至少50票支持才能通过参议院最终表决 党内协调压力显著 [3] 法案内容调整 - 最新版本推迟医疗补助削减措施 将"医疗提供者税"3.5%上限全面生效时间从2031年延至2032年 并设立250亿美元农村医院基金 [13] - 可再生能源补贴门槛提高 风能/太阳能项目需在2027年底前投运(原仅需开工) 电动车补贴取消时间从年底提前至9月30日 [13] - 法案删除引发争议的第899条"报复性税收"条款 同时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美元 [14] 政治博弈 - 民主党采用程序性拖延战术 计划通过全文朗读940页法案文本推迟最终表决至下周 [9][10] - 众议院表决存在变数 部分共和党议员反对参议院版医疗补助削减条款 法案可能因少数倒戈而流产 [12] 行业影响 - 马斯克强烈批评法案削减清洁能源补贴 称将摧毁数百万就业岗位 损害战略产业 [4] - 电动车行业受直接冲击 新车/二手车/商用车税收优惠均提前三个月取消 [13]
6月的美国市场:烈火烹油,鸡犬升天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20:21
市场整体表现 - 美国市场经历一年多来最佳跨资产涨势 标普500指数创2月以来首个历史新高 科技基金和垃圾债券全面买入狂潮 [1] - 投资者乐观情绪高涨 看涨信心飙升至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最高水平 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信用债同步上涨 涨幅媲美2024年5月最大月度涨幅 [1] - 市场波动性消退 散户投资者回归 系统性投资者提高风险敞口 风险资产被狂热追逐 [3] 主要资产表现 - 标普500指数本周飙升3.4%创历史新高 Mag7股票主导价格走势 [4] - 垃圾债券连续第五周上涨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约10个基点 [5] - 美元连续第三周暴跌 收于2022年2月以来最低水平 [6] - 黄金连续第二周下跌 钯金飙升 创2024年10月以来最好单周表现 [7][9] - WTI原油价格暴跌13% 创2023年3月以来最糟糕单周表现 以色列-伊朗战争缓和抹去溢价 [10] - 比特币重新站上10万美元 创近两个月最好单周表现 Coinbase Global Inc创2021年以来历史新高 [11] 资金流向与策略 - 波动率控制产品加大敞口 野村证券指标显示预计出现2004年以来最大买入潮 [13] - 量化基金增加股票多头敞口 巴克莱数据显示跨资产趋势追踪基金结束短暂做空 [13] - 部分投资者转向小盘股和国际股票 因标普500估值过高 未参与本轮反弹 [19] 经济数据与政策 - 美国6月消费者信心创四个月新高 通胀预期改善 [15] - 5月新房销售降幅为近三年最大 失业申请人数攀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 5月消费者支出出现年内最大降幅 [17]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延迟降息 需观察关税对通胀的持续影响 [17] 市场情绪与结构 - 市场呈现自满迹象 对贸易谈判、宏观放缓、地缘冲突等风险因素定价乐观 [3] - ARK Innovation ETF等热门基金期权市场闪现谨慎信号 为下行风险定价 [19] - 部分机构认为经济衰退风险仍存 摩根大通将概率定为40% 因关税政策和家庭支出疲软 [14]
38.88万坐月子,牛津学霸“收割”中国富人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20:21
公司概况 - 圣贝拉是中国最大的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旗下拥有72家月子中心,覆盖25个城市[5][6] - 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租赁高端酒店作为月子中心场地,合作方包括北京半岛酒店、上海苏宁宝丽嘉等五星级酒店[14][15] - 公司旗下拥有三个品牌:圣贝拉(客单价22万元)、艾屿(客单价13万元)和小贝拉(客单价10万元),定位不同消费群体[44][45] 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3.58亿元,保持增长趋势[6] - 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HKFRS)计算,2021-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12.53亿元,其中2024年上半年亏损4.8亿元[49] - 经调整后(non-HKFRS)2023年实现盈利,2024年上半年利润达1715万元[54] - 主要成本为酒店租赁(占收入约20%)和人力成本,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8781万元和7840万元[52][53] 商业模式 - 采用"24小时护士一对一"护理模式,配备2名护士轮流值班[19][20] - 提供高端月子餐服务,由酒店五星主厨烹饪,每日热量控制在2300-2500大卡[38] - 通过收购扩展业务版图,包括女性保健食品品牌广禾堂和功能性内衣品牌S-bra[40] - 开发了产后修复服务项目体系,单次服务价格从280元到4980元不等[42] 行业前景 - 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8年1523万下降至2023年902万,但高端月子中心市场仍保持增长[58] - 预计到2030年产后护理及修复服务市场规模将达2059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19.2%[60] - 行业整体被视为朝阳产业,但具体企业能否脱颖而出取决于经营能力[61] 创始人背景 - 两位创始人分别拥有牛津大学生物工程学位和英国莱斯特大学传媒硕士学位[9][11] - 创始人具有投行和时尚传媒行业背景,曾参与多家医疗企业IPO项目[11] - 公司定位为"家庭护理行业中的LVMH",计划孵化6-7个过亿规模的产业链品牌[43]
特斯拉Model Y完成首次无人驾驶车辆交付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20:21
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突破 - 公司完成首次完全无人干预的Model Y交付 车辆从奥斯汀工厂自动行驶至客户家中 路线包含高速公路且无远程操作介入[1] - 此次交付最高时速达72英里 比马斯克设定的目标日期提前一天完成[3] - 自动驾驶团队负责人Ashok Elluswamy和工程师段鹏飞参与交付过程 客户Jose在社交平台晒出合影[1] 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6月22日公司在奥斯汀启动Robotaxi内测服务 仅限受邀用户使用 副驾驶配备安全监控员[4] - 此次无人交付是4月展示技术的延伸 当时车辆可自动从生产线行驶至物流停车场[8] 核心业务挑战 - 欧洲市场5月销量同比暴跌27.9% 市场份额从1.8%收缩至1.2% 连续第五个月下滑[5] - 近期多名高管离职 包括马斯克密友Omead Afshar 擎天柱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c及北美HR总监Jenna Ferrua[6][7] 战略转型方向 - AI和机器人技术展示对支撑长期估值至关重要 当前无人交付更多是技术营销展示而非成熟商业方案[8] - 密集推进自动驾驶动作旨在应对销售疲软和人才流失压力[4][5][6]
BOSS直聘这场港股发售,为了谁?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20:21
港股增发策略 - 公司启动港股公开发售3000万股A类普通股,占发行后股本的3.2%,并保留增加最多450万股发售股份的权利,若全部完成将占发行后总股本的3.6% [1] - 本次增发10%份额(300万股)开放给个人投资者,国际配售已超额认购逾3倍,吸引高质量长线投资者 [1] - 最终定价将参考美股和港股最新收盘价并给予一定折扣,不追求估值溢价,旨在形成市场合理预期下的流动性 [5] 战略动机分析 - 增发主要目的为解决港股市场流动性问题,通过创造初始股票供应打破"无货可买"的市场结构 [5] - 重构股东结构,降低美股机构投资者集中度,建立港股本地投资者基础,为未来纳入港股通铺路 [6][9] - 公司现金流充足,2024年净利润15.6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超42%,连续五季度经营现金流超8亿元,账面现金等价物近150亿元 [2][4] 业务发展现状 - 平台累计服务企业超1660万家,月活5700万,付费企业客户640万,中国中小企业市场仍有扩展空间 [11] - 2025年Q1新增用户中蓝领占比超45%,蓝领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9%,通过"海螺优选"等项目拓展蓝领市场 [14] - AI技术已应用于用户侧搜索解释与模拟面试、招聘方个性化匹配推荐、平台资质审核与反欺诈等场景 [14] 商业模式优势 - 采用"直聊+推荐+移动端"模式提升撮合效率,用户互动数据持续优化算法形成正反馈 [11] - 蓝领市场与AI技术双轮驱动,既扩展用户群体又提升平台技术基座,增强服务多元招聘市场的能力 [14][15] - 创始人强调平台具备广谱服务能力,已验证适应各类产业、地域和岗位类型的扩展性 [13] 资本市场定位 - 区别于短期估值博弈,公司注重构建从业务穿透到投资者认知的长期共识 [16] - 通过"慢动作"战略建立稳定性,从打造招聘产品转向构建资本市场产品,让投资者实现真正持有 [18] - 本次增发是公司从港股"登陆"到"扎根"的关键步骤,旨在建立更深层次的资本市场关系 [7][9]
特朗普称考虑因铀浓缩问题再次轰炸伊朗
华尔街见闻· 2025-06-28 11:12
国际政治局势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希望伊朗接受国际检查以核实其不会重启核计划[1] - 特朗普考虑因铀浓缩问题再次轰炸伊朗[1] - 特朗普称伊朗核设施已被摧毁且不相信伊朗会重返核武领域[1] 媒体报道与信息来源 - 消息来源为央视新闻[2] - 文章提及华尔街见闻的星标推荐[2] 文章其他信息 - 文章包含免责声明和不构成投资建议的提示[3] - 文章结尾包含互动引导内容[4]
拼多多入局,四巨头混战即时零售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1:47
即时零售行业竞争格局 -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2030年超2万亿,未来5年CAGR约15% [47][49] - 行业增速显著高于传统电商,2020-2022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23年同比增长29% [48] - 美团当前占据外卖市场65%份额,非餐即时零售市占率从2022年33%升至45% [50][51] - 饿了么外卖占比约33%,非餐即时零售份额从23%降至21% [50][51] - 京东到家在非餐即时零售领域长期停滞在5%份额 [51] 拼多多战略布局 - 多多买菜将上线即时配送服务,复用社区团购"铁军"团队拓展新业务 [3][8][11] - 多多买菜2022年反超美团优选成为社区团购第一,年成交额2000亿元 [9] - 拼多多试图结合社区团购成本优势与即时零售时效性,打造特色模式 [13][15] - 初期将借鉴美团自营+平台模式,筛选生鲜和品牌商品延续低价策略 [14] - 核心挑战在于保持低价同时提升履约品质,需优化供应链和配送团队 [15][16] 京东进攻策略 - 京东2024年整合"小时达"和"京东到家"推出"京东秒送" [19] - 刘强东亲自宣战美团,宣布承担外卖骑手全额五险一金成本 [19][24] - 推出"品质外卖"定位,4个月内实现日订单2500万单,入驻餐饮门店超150万家 [26][30] - 战略目标是通过外卖切入生鲜供应链,重建京东增长引擎 [20][21] 美团防御措施 - 美团迅速推出"美团闪购"品牌,定位30分钟送达的购物平台 [27] - 宣布2025年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应对京东竞争 [25] - 小象超市将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同时收缩社区团购业务至两省 [45][46] - 王兴表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竞争",强调美团十年积累的履约优势 [31][56] 阿里参战动态 - 淘天升级"小时达"为"淘宝闪购",获APP首页一级入口 [34] - 饿了么供给全面接入淘宝闪购,两月内外卖订单增长6倍 [34][44] - 组织架构调整:饿了么、飞猪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马云参与业务周会 [39][41] - 淘宝闪购订单量已达美团2/3,显示饿了么战斗力提升 [44] 行业模式分析 - 平台模式代表:美团闪购/京东秒送/饿了么,轻资产运营收取服务费 [53] - 自营模式代表:小象超市/叮咚买菜/盒马,拥有商品货权赚取差价 [54] - 美团核心壁垒:全国骑手网络+高效履约+商家资源深度绑定 [56] - 下沉市场成新增长点,县域即时零售2023年规模1500亿(+23%)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