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APP
搜索文档
银行股,回调到位了吗?
格隆汇APP· 2025-10-05 17:58
作者 | 哥吉拉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 据(www.gogudata.com) 2025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的慢牛态势,尤其下半年开始牛市行情加速向上,整个三季度,沪指、深成 指累计分别大涨了12.76%、29.25%,而创业板更是飙涨了50.4%,创出罕见单季度涨幅超50%的记录。 然而银行板块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行情,自 7月开启调整模式至今,38家上市银行 已 集体连跌 了 三月。其中,民 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北京银行等近十股期间累计回调超过 20%,中证银行指数累计回撤15%,与同期沪 深300指数等主要指数的亮眼表现形成鲜明反差。 01 实际上,银行股回调三个月的背后,藏着清晰的资金博弈逻辑 ——6月下旬起, 以 AI、机器人、生物医药、芯片半 导体等为代表的 科创、 TMT板块凭借"高弹性、高想象空间"的标签,成为增量资金的"吸金石", 全 A指数 18.18%的涨幅中,TMT板块贡献度高达42%,这种"虹吸效应"直接冲击了此前 以银行为主代办 的资金密集区。 要知道,自 2022年"中特估"概念正式提出以来,银行板块凭借低估值、高股息的特性,迅速成为央国企价值重估的 排头兵。 ...
美联储降息后,最超预期的市场竟是它?
格隆汇APP· 2025-10-05 17:58
港股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港股市场在美联储降息后出现显著上涨,恒生指数单月暴涨突破26000点,创近四年新高,恒生科技指数单日涨幅达4% [2] - 南向资金9月净买入超1600亿元,全年净买入破万亿元,创历史天量,资金主要流向互联网、AI及高股息板块 [2][5] - 此轮行情由美联储降息、AI业绩爆发以及极低估值三重因素驱动,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处于近十年30%分位,估值极具吸引力 [2][6]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标志着全球流动性转向,资金开始从美元资产流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4] - 港股市场因兼具“便宜”与“成长”特性,成为全球流动性转向后的首选投资目的地 [4] 科技公司AI战略与投入 - 阿里巴巴将业务聚焦于“电商+云+AI”,其AI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并宣布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10][15] - 百度AI云、昆仑芯、无人驾驶三大新业务在第二季度收入突破100亿元,获得ARK基金年内7次加仓 [10] - 京东集团目标未来三年持续投入人工智能,以形成万亿元人工智能生态规模,并开放其场景与供应链数据 [15] - 腾讯控股在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宣布通过智能体解决方案、“SaaS+AI”、大模型技术“三大升级”助力AI落地 [15] 自研芯片的深层原因 - 自研芯片能使AI推理服务成本直接降低50%,在大规模应用阶段至关重要 [11] - 针对自身业务定制的芯片比通用GPU效率更高、延迟更低 [12] - 在地缘政治背景下,掌握核心芯片能力关乎供应链安全与发展命脉 [13] - 能为开发者提供优质算力服务的公司,更有可能赢得AI时代的生态竞争 [14] 公司近期动态 - 腾讯计划通过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筹资90亿元,以支持其快速增长的AI布局 [15] - 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上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覆盖数据合成处理、模型训练、环境仿真强化学习及模型验证测试等多个方面 [15]
翻倍!“钴奶奶”凭什么让囤货的人换路虎?
格隆汇APP· 2025-10-04 17:17
文章核心观点 - 钴价在2025年出现大幅飙升,从年初的15.9万元/吨低点涨至27.25万元/吨,涨幅超过60%,并在9月29日创下单日暴涨2.9万元至33.7万元/吨的纪录 [2] - 钴价暴涨的根本原因是刚果金实施的出口禁令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同时AI、新能源等下游需求持续强劲,供需失衡推动价格上涨 [2][3][5] - 钴的应用领域广泛且关键,尤其在电池、高端制造和AI芯片中不可或缺,其需求增长具有长期支撑 [7][8][11] - 供需分析表明,钴市场已从供应过剩转向短缺,未来价格上行通道可能刚刚打开 [10][11] 钴价暴涨表现与市场影响 - 2025年钴价从15.9万元/吨的历史低点一路飙升至27.25万元/吨,涨幅超60% [2] - 9月29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单日暴涨2.9万元,冲至33.7万元/吨,创下年内最大单日涨幅 [2] - 价格上涨使相关公司利润大增,例如洛阳钼业上半年净利润达86.71亿元,同比暴涨60.07% [2][13] 供应端:刚果金出口禁令的影响 - 刚果金作为全球钴供应命脉,于2月22日宣布禁止钴出口4个月,并在6月宣布禁令延长3个月,政策动向持续影响市场 [3] - 禁令导致中国钴原料进口锐减,6月进口钴中间品1.9万吨,7月跌至1.38万吨,8月仅剩0.52万吨,单月环比下跌62% [3] - 原料短缺致使国内生产下滑,7月全国电解钴产量2110吨,同比下跌超50%,下游产品如氯化钴、四氧化三钴等产量全线下跌13%-16% [3] - 若刚果金禁令持续7个月,预计2025年全球钴有效供给将从28.2万吨减少至18.5万吨,降幅达34% [5] 需求端:钴的关键应用领域 - 电池领域是钴最大消费端,全球66%的钴用于电池,中国这一比例高达87%,其中43%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30%用于消费电子电池 [7] - 钴能显著提升电池性能,在三元锂电池中加入钴可使其循环寿命提升30%并增强稳定性 [7] - 2024年中国销售700万辆新能源车,消耗钴210吨 [7] - 高端制造领域广泛应用钴,航空航天高温合金需添加8%的钴,医疗手术刀硬质合金含钴4%,化工催化剂含钴3% [7] - AI产业成为钴需求新增长点,5纳米及以下先进AI芯片的互连层需使用钴以解决电阻和电迁移问题,AI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钴酸锂电池)正极材料含钴10%-20% [8] 供需格局与未来展望 - 短期供应持续紧张,刚果金2025年出口配额仅1.8万吨,加之运输时间,年底前可能出现原料空窗期,而四季度为下游备货旺季,钴价易涨难跌 [10] - 中长期供应受限,2026-2027年刚果金钴配额总计9.66万吨,仅占2024年22万吨产量的44% [10] - 需求持续增长,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钴需求增长5.06%,达到21.09万吨,全球钴市场将从2024年过剩8.3万吨转为2025年短缺0.7万吨 [10] - 新兴领域如低空经济(无人机)、机器人和AI芯片产能扩张将构成钴需求的长期增长点 [11] 行业机会与公司表现 - 拥有钴矿资源的公司如洛阳钼业利润显著增长,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涨60.07% [2][13] - 中游冶炼企业因提前囤积原料,在当前高价位下加工产品盈利空间充足 [13] - 钴市场已转变为“抢着要”的局面,相关企业进入利润爆发期 [13]
四季度,最景气方向竟是?
格隆汇APP· 2025-10-04 17:17
行业景气度与涨价潮 - 2025年9月存储芯片开启第二波涨价潮,推动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股价上涨[2][4] - 9月多家供应商宣布涨价:闪迪上调闪存产品价格10%+[8];三星四季度LPDDR4X、LPDDR5和LPDDR5X内存产品价格上调30%,NAND闪存价格上涨5%至10%[8];美光存储产品价格上涨20%-30%[9] - 市场认为景气度上行至少将延续到2026年下半年,DRAM现货报价持续上涨,NAND闪存交易积极[9][11] 涨价核心驱动力 - AI算力革命引发存储芯片行业供需重构,AI应用推动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领域存储需求强劲[12] - 供应端面临紧缩:NAND生产商转向下一代节点致低密度芯片供应紧缺,部分供应商因财务困境短期难扩产[12] - 上游存储厂商将产能重心转向数据中心和高阶手机存储市场,削减传统DRAM产能,转产DDR5、HBM等高利润产品[13] 供需格局与价格展望 - 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单台AI服务器需配备3TB以上内存和PB级存储,全球云厂商资本支出同比增长超过50%[14] - 美光、三星等厂商减产DDR4和LPDDR4,将产能转向DDR5和LPDDR5,导致终端存储市场结构性紧俏[14] - 机构预计四季度服务器eSSD涨幅达10%以上,DDR5 RDIMM价格涨幅约10%-15%,移动端嵌入式NAND涨幅约5%-10%,LPDDR4X/5X涨幅约10%-15%[15] 国内产业链公司表现 - A股存储芯片板块9月内多股涨幅超过50%,例如德明利上涨117.02%,香农芯创上涨116.56%,江波龙上涨86.50%[4][18] - 江波龙2024年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39.53%创历史新高,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4亿元,环比增长215.94%[16] - 第三方模组厂商如江波龙、佰维存储以及分销商香农芯创等公司在涨价趋势下直接受益[17] 存储芯片技术趋势与市场格局 - DRAM产品需求强劲,美光科技2025财年第四财季DRAM产品同比增长69%,占总营收79%,NAND产品收入同比下降5%[20] - AI推理环节落地需要存储支持海量数据快速存取,要求容量大、速度快、支持随机I/O访问,为NAND带来新需求[20] - 国内领先企业长江存储在全球NAND市场占据约8%-10%份额,成功量产232层3D NAND Flash[22];长鑫存储在全球DRAM市场占据约8%-10%份额,实现从DDR4到LPDDR5的技术跨越[22] 未来需求与超级周期潜力 - OpenAI计划到2029年从三星和SK海力士采购每月高达90万片晶圆的DRAM产能,相当于2025年末全球DRAM总产能的近一半[28] - 全球DRAM行业月产能从2007年100万片增长到2025年末190万片用了18年,而OpenAI需求要求在4年内实现接近18年的产能扩张[29][30] - 这一合作可能推动存储芯片市场进入为期2-3年的"超级周期",HBM未来几年增速惊人[31]
大佬连续三日追买这2家中国公司!
格隆汇APP· 2025-10-04 17:1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无法提取具体的公司和行业信息。文档仅包含标题“ETF进化论 大佬连续三日追买这2家中国公司!”和提示“阅读全文”,没有提供关于具体公司名称、行业分析、财务数据或投资行为的实质性内容。
2025年Q3半导体与AI行业季度投资报告:算力驱动下的确定性与长期价值锚定
格隆汇APP· 2025-10-03 18:38
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三季度半导体与AI行业呈现技术迭代加速、需求结构升级、资本开支加码三重共振[2] - 行业核心矛盾从供给约束转向需求分层,短期关注AI芯片迭代与地缘政策,长期锚定技术壁垒与需求韧性标的[2] - 投资策略建议配置中高个位数百分比的半导体龙头与AI算力链资产,采用金字塔加仓与倒金字塔卖出策略应对波动[2] 半导体板块 - 设备端阿斯麦为全球光刻机绝对龙头,Q2营收76.9亿欧元同比增23%,毛利率53.7%同比增2.2个百分点,但Q3营收指引74-79亿欧元低于预期[4] - 阿斯麦首台下一代高数值孔径EUV系统出货巩固2nm及以下制程垄断,每年研发投入超30亿欧元支撑全球超70%EUV市场份额[7] - 制造端台积电Q2净利润3983亿新台币同比增61%,高性能计算业务收入环比增14%,上修2025年营收增速至30%[8] - 台积电2nm制程预计2025年下半年量产,30%产能落地美国亚利桑那州,日本与德国工厂进展顺利[8] - 存储端SK海力士Q2营收22.23万亿韩元同比增35%,营业利润9.21万亿韩元同比增68%,维持2025年HBM销量同比翻倍计划[9] - SK海力士HBM市占率超40%,依托321层NAND与HBM3E技术优势[9] - 设计端英伟达Q2数据中心业务营收411亿美元同比增56%,GB300NVL72系统能效较Hopper提升10倍[10] - AMD聚焦推理场景差异化竞争,MI350 AI芯片均价提至2.5万美元同比增67%,2026年AI芯片销售额预计达151亿美元[10] AI板块 - 2025年第三季度AI行业从训练端驱动转向训练与推理双轮驱动,智能体AI普及推动计算量百倍级增长[12] - 云厂商资本开支创纪录,2025年五大云厂商合计超3600亿美元较2024年增45%,2026年增速预计30%[14] - 资本开支结构70%投向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20%投向网络设备,10%投向软件生态[14] - 推理需求爆发,智能体AI计算量是传统聊天机器人100-1000倍,Meta AI眼镜单设备日均推理请求超1000次较传统手机APP增10倍[15] - 欧盟计划投资200亿欧元建20个AI工厂,英伟达2025年主权AI收入预计超200亿美元同比翻倍[15] - AI应用向产业端渗透,微软Copilot月活超8亿覆盖70%财富100强企业,医疗领域Dragon Copilot Q2记录1300万次医患交互同比增7倍[16] - Palantir AIP平台成破局关键,Q3营收指引10.83-10.87亿美元同比增50%,美国商业营收增速预计超85%[17] - AppLovin依托AXON 2.0机器学习引擎构建生态闭环,Q3营收指引13.2-13.4亿美元,经调EBITDA率超81%[18] 企业长期战略 - 英伟达2030年战略聚焦AI工厂,全球AI基础设施年度支出将达3-4万亿美元,每1吉瓦AI工厂需50万个GPU[19] - 博通2030年锚定AI定制化算力与超高速网络,AI收入目标1200亿美元较2025年增五倍,为七家核心LLM创建者供定制化ASIC芯片[20] - 甲骨文2030年瞄准AI云基础设施与推理市场主导权,OCI收入目标1440亿美元较2025年增七倍,AI相关收入占比将升至60%[21] 投资逻辑与策略 - 技术壁垒确定性选择不可替代龙头如阿斯麦EUV市占超90%、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市占超60%、英伟达AI芯片市占超80%[23] - 需求韧性确定性聚焦AI算力链与产业AI如SK海力士HBM需求同比增100%、微软Azure AI增速39%[23] - 现金流确定性关注自由现金流稳定企业如台积电Q2自由现金流135亿美元、微软2025财年超800亿美元[23] - 具体操作采用金字塔加仓策略,半导体龙头股价回调2%加仓2份、4%加仓4份、6%加仓6份[25] - 倒金字塔卖出策略为标的从底部涨30%卖10%、40%卖20%、50%卖30%[25]
人民在休假,资金在大买,后面稳了?
格隆汇APP· 2025-10-03 18:3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隔夜中概股整体走强,Direxion三倍做多中国ETF上涨2.68%,iShares MSCI中国ETF上涨1.12%,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1.06%,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上涨1.64% [3] - 港股市场在连续大幅上涨后出现技术性回调,主要指数集体下跌,但在尾盘出现回升迹象 [3][4][7] - 市场回调被视作连续快速上涨后的技术性整理,在没有“北水”支持的情况下,本地资金获利了结是主要原因 [7] 科技股与新能源汽车股表现 - 作为市场领头羊的科技股表现疲软,快手在因AI模型利好消息大涨后回吐超过3%,阿里巴巴和腾讯涨幅显著收窄或小幅下跌 [5] - 新能源汽车股走弱,比亚迪因季度销售数据不佳股价下跌近4%,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跌幅均超过2% [5] - 阿里巴巴股价近期大涨,总市值突破3.5万亿港元,摩根大通将其港股目标价大幅上调至240港元,美股目标价上调至245美元 [10][11] 半导体与AI产业链前景 - 半导体板块表现出抗跌迹象,世界人工智能投资大幅增加,AI服务器带动存储用半导体需求爆发式增长 [8] - 摩根士丹利预计全球HBM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530亿美元 [9] - 国产AI芯片产业链已实现全产业链打通,从上游先进制程到下游模型加速迭代升级,坚定看好国产AI算力设施的加速突破 [9] - 阿里云收入增速连续8个季度加快,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长26%,主要受互联网、自动驾驶和具身智能等领域的生成式AI需求驱动 [11] 港股市场估值修复逻辑 - 港股市场自2021年高点后经历漫长“寒冬”,地缘政治、行业监管、疫情反复及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罕见的“估值洼地” [16][17][18][19] - 当前行情被视为对过去数年“非正常”状态的系统性、报复性“修复”,极致的低估为修复行情埋下伏笔 [14][20][21] - 以互联网大厂股价为例,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股价尚未回到2021年高位,而美股IT大厂均已超越2021年高位 [22][23] - 港股互联网大厂不断增加AI研发投入和资本开支,资本对AI技术革命表现出更高风险偏好和更长耐心 [23]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科技资产在未来仍然是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修复行情是对过去三年极端悲观情绪的修正和极致低估值的填补 [12][28][29] - 港股后续走势取决于政策“暖风”能否转化为经济数据、上市公司财报表现以及美联储降息进程等关键变量 [33] - 最简单的投资方法是坚定持有优质资产,如全球最好的AI公司,并在股价大跌时买入,同时少用杠杆并保留必要现金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