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FORTUNE

搜索文档
AI聊天机器人已进入工作场所,但尚未改变工作方式
财富FORTUNE· 2025-05-21 21:14
人工智能对就业和生产力影响研究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普及速度创历史纪录 但对企业生产力和员工薪酬影响有限[1][2] - 研究覆盖7000个工作场所的2 5万名员工 发现使用AI平均仅节省3%工作时间 薪资增长转化率仅3%-7%[2] - 生产力提升受阻主因包括雇主支持不足 员工时间管理低效 以及工作场景复杂性[5][6] 行业应用现状 - 多邻国 Shopify等企业已用AI替代部分人力 但Klarna等公司修正了过度激进的人力替代策略[3][7] - IBM调查显示仅25%的AI项目达成预期投资回报率 近三分之二CEO因FOMO效应盲目投资AI[7] - 诺贝尔奖得主预测AI十年内对GDP增长贡献约1 1%-1 6% 远低于技术专家翻番预期[7] 职业影响分析 - 研究聚焦11类易受冲击职业(会计师 软件开发等) 发现AI未显著改变收入或工时记录[2] - 软件开发 营销文案等特定任务效率提升明显 但整体职业场景节省时间幅度较小[4] - 80%节省时间被重新分配至其他工作任务 仅不足10%转化为休息时间[5] 技术落地挑战 - 组织架构革新和系统性配套投资是AI转化生产力的关键前提[8] - 员工接受AI培训后生产力提升更显著 但工业革命历史表明技术应用存在滞后性[9] - 现实工作场景中 缺乏雇主明确支持导致员工难以基于AI效率提升协商加薪[6]
年薪15万美元的软件工程师被AI取代后,经历曝光
财富FORTUNE· 2025-05-20 21:08
然而去年四月接到解雇通知时,他立即意识到此次不同以往:他正以亲历者的身份见证AI重塑科技行 业格局。 尽管拥有二十年工作经验和计算机科学学位,他在投递800份简历后仅获得不足10次面试机会。更糟糕 的是,部分面试竟由AI智能体而非真人进行。 K向《财富》坦言:"我感觉自己完全被忽视了。没有人在意我。仿佛在接触真人前就被系统过滤淘汰 了。" 图片来源:Courtesy of Shawn K 肖恩·K(法律姓氏为单字母)对科技行业的裁员并不陌生。 这位软件工程师先后在2008年金融危机和疫情期间失业,但两次都仅用数月便重返职场。 尽管AI取代人类工作的忧虑存在多年,这位42岁的工程师认为自身遭遇仅是"社会经济海啸"的前奏。 他近期在Substack专栏中写道:"大替代潮已然汹涌而至。" 靠在DoorDash上送餐维持生计——他预言"这终将成为几乎所有人的命运" K的上一份工作就职于元宇宙公司——这个曾被预言为明日之星的领域,却因ChatGPT崛起等因素而黯 然失色。 他如今生活在纽约中部,蜗居在一套小型房车里,在寻找技术岗位无果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非常手段 维持生计,试图填补15万美元年薪的缺口。 在持续求职、刷 ...
巴菲特选股秘诀:懂得如何换思路
财富FORTUNE· 2025-05-20 21:08
巴菲特投资生涯概述 - 沃伦·巴菲特从6岁开始储蓄账户存入20美元起步,最终将伯克希尔-哈撒韦打造成美国最大企业集团,原始投资者总回报率达5500000% [2] - 1965-2024年间为伯克希尔股东实现19.9%的年均回报率,若未捐赠股票其财富本可超2000亿美元 [2] - 2006年取出价值11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凭证,作为捐赠计划首笔资金 [1] 投资理念演变 - 早期尝试技术分析和市场择时策略后放弃 [3] - 11岁首次投资城市服务优先股经历亏损后,学会关注公司未来而非买入价 [3] - 从格雷厄姆的"烟蒂股"策略转向芒格倡导的优质企业投资理念,1972年以三倍账面价值收购喜诗糖果 [4][8] - 初期回避科技股,2016年起重仓苹果公司并成为最大持仓,认可其"护城河"优势 [4][9] 重大投资决策 - 苹果公司投资被巴菲特称为"比伯克希尔拥有的任何企业都要好",2024年减持后仍为最大股票持仓 [5] - 承认苹果CEO蒂姆·库克为伯克希尔创造的财富超过自己 [5] 财富管理方式 - 原计划死后捐赠99%财富,2006年改为立即执行,主要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5] - 捐赠决策基于"找到更有能力管理财富的人"的逻辑,累计捐赠约400亿美元 [6][10] 核心成功要素 - 持续挑战和更新投资理念,适应市场变化 [7] - 理性决策能力体现在根据现实调整策略,如科技股投资和捐赠时机的转变 [2][4][6]
滞胀可能导致美国银行业危机再次爆发
财富FORTUNE· 2025-05-20 21:08
美国银行业现状 - 美国银行业因高利率承受巨大损失 截至2024年底证券投资未实现亏损总额达4,824亿美元 较上季度增加1,180亿美元 增幅32.5% [1] - 2023年3月硅谷银行挤兑时未实现亏损攀升至5,150亿美元 2023年底达6,840亿美元峰值 [1] - 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预计本周公布 4月债券收益率飙升意味着银行业状况缓解可能是暂时的 [1] 未实现亏损的影响 - 除非资产被出售 否则未实现亏损不会体现在银行损益表上 但储户信心动摇会构成流动性威胁 [2] - 银行亏损基本随10年期美债基准收益率波动 目前维持在4.5%以上 逼近去年第四季度高点 [5] - 收益率达到5%将非常危险 届时未实现投资亏损将达6,000亿至7,000亿美元 [6] 银行资产分类与风险 - 许多证券被归类为"持有至到期" 市值波动不直接反映在财务报表上 仅通过附注披露 [6] - 若银行被迫抛售部分投资 整个组合必须按市价计价 技术上的流动资产将完全丧失流动性 [6] - "可供出售"证券的亏损计入财报 但除非出售资产否则不影响收益 硅谷银行因出售此类证券承受20亿美元亏损后迅速倒闭 [7][8] 历史危机与当前压力 - 硅谷银行倒闭暴露出"追逐收益率"的风险 疫情期间银行将逾2万亿美元投向长期美债和抵押贷款担保证券等资产 [8] -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022年3月的0%大幅上调至一年后的4.5%以上 导致硅谷银行90%以上持有至到期投资组合成为致命弱点 [8] - 监管机构对利率风险和储户流失更为警惕 但资本要求仍忽视未实现亏损 银行业对冲策略不足 [9] 未来风险因素 - 利率保持高位将使银行在危机期间积累的亏损持续存在 [10] - 滞胀情景下 利率长期高企可能导致科技、成长型和风投领域贷款机构信贷亏损积聚 [10] - 商业地产危机迫近带来额外压力 资产规模100亿至2,000亿美元的区域性银行尤其脆弱 大量储户存款超过FDIC保险上限 [10]
驱动具身智能的数据基石——光轮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杨海波
财富FORTUNE· 2025-05-20 21:08
在全球具身智能的浪潮中,数据被视为推动AI技术革新的"新石油"。在这一变革的背后,合成数据扮演 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AI进入物理世界的桥梁。光轮智能,这家专注于合成数据的创业公司,凭借 独特的技术视角和商业模式,吸引了全球目光。光轮智能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杨海波,他深入分析了合成 数据在AI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分享了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及成就,以及对未来数据革命 的洞察。 从体制内到创业:选择充满挑战的人生 杨海波,在早年间的十年政府工作中,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宏观调控和组织管理,深谙中国政策体系与 资源调配机制;主导创建多个国家级、北京市级社会组织的经历,使其积累了丰富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发 展经验;在美团负责公共事务期间,结合市场需求,将政策洞察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2023年,看到 AI迈入智能涌现阶段、数据瓶颈凸显的机遇,杨海波与他人联合创立光轮智能。这种横跨政府、社会 组织与企业的多元履历,让他既懂政策导向,又谙市场规律,是深刻立足国情、着眼科技创新的资深专 家。 "我的人生理念就是要拥抱和享受不确定,只有不断追求变化,才是真正的成功。" 杨海波坦言,"相比 过去在不同政府机关部门、各类社会组织和大厂 ...
美国痛失三大机构最高评级,黄金王者归来?
财富FORTUNE· 2025-05-19 21:02
黄金价格走势 - 黄金价格去年暴涨28%后,今年前四个月再度飙升30%,创下历史新高 [1] - 上周金价暴跌超8%,现货黄金一度失守3200美元关口,但穆迪下调美国评级后金价周一直线拉升超1%,重返3220美元上方 [1] - 2024年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均值达2 1%(过去十年最高区间),但同期黄金价格却飙升,表明黄金的货币属性开始占主导地位 [3][4] 美国财政状况与评级下调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美国彻底失去三大评级机构的最高评级 [1] - 美国联邦债务突破36万亿美元,占GDP比重超120%,2024财年国债利息支出首次突破1 1万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的22% [1] - 穆迪预计到2035年美国财政赤字将达4万亿美元,占GDP比重接近9% [1]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警告,若债务上限问题未解决,联邦政府最早8月可能面临资金耗尽,甚至5月下旬或6月就耗尽资金 [2] 美元信用体系与黄金需求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2015年的65%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57 8% [4] - 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同时连续6个月增持黄金,官方黄金储备达7377万盎司 [4] - 全球央行2024年净购金量达1044 6吨,为连续三年超千吨 [4] 市场影响因素 - 中美达成"91%关税互免"协议导致金价单日暴跌80美元 [5] -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国通胀将从5月开始明显上升,全年通胀率可能升至3 0%-3 5%,迫使美联储2025年保持利率不变 [5] - 地缘风险每上升1个标准差,金价中枢会上移4 2% [5] -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强调持有黄金的重要性,认为美国债务水平不可持续,货币秩序将发生改变 [6]
两个美股看涨迹象:标普500指数年内翻红和一家公司
财富FORTUNE· 2025-05-19 21:02
各指数在当日交易时段经历多次起伏。标普500指数午后盘中一度较开盘下跌0.4%,随后收复失地。道 指最大波动幅度约200点。纳斯达克指数全天震荡,但多数时段高于开盘价。 市场相对平静的交易态势,源于中美双方同意在未来90天内降低互征关税税率。这项举措让投资者看得 到了希望,期待两大经济体最终能达成协议,使全球贸易恢复某种正常状态。至少,市场希望未来协议 能为世界经济走向提供长期确定性。中美关税休战缓解了投资者对经济衰退迫在眉睫的深切担忧。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经济学家在上周三发布的分析师报告中写道:"中美紧张局势降级为我们 的增长预测带来温和的上行风险,但更重要的是,显著降低了经济衰退与劳动力市场急剧恶化的可能 性。" 5月11日深夜宣布的关税休战消息推动周一开盘美股全线上涨。值得注意的是,上周走势推动标普500指 数年内首度翻红,自1月1日以来累计上涨0.4%。道指与纳斯达克指数年内仍分别下跌0.8%和0.9%。 受益于自身利好的地缘政治消息,英伟达与超威半导体两只个股全天走强。在特朗普总统海湾国事访问 期间,两家公司宣布与沙特人工智能公司Humain达成合作。Humain与英伟达签订协 ...
可口可乐公司的人工智能广告再“翻车”
财富FORTUNE· 2025-05-19 21:02
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近期推出的人工智能广告疑似存在事实混淆问题。图片来源: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JUNG YEON-JE/AFP via Getty Images 可口可乐最新的人工智能广告疑似存在事实混淆问题。在4月推出的"经典"广告活动中,该公司旨在展 示品牌名称出现在经典文学中的案例。广告中提及了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闪灵》(The Shining)和维迪亚达·苏莱普拉萨德·奈保尔(V. S. Naipaul)的《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然而,它还提及了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所著的《极端隐喻》(Extreme Metaphors) ——而此书实为虚构。 这并非可口可乐首次因在广告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争议。 广告所引内容实则出自《极端隐喻: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访谈录(1967-2008)》(Extreme Metaphors: Selected Interviews with J. G. Ballard 1967-2008)——这部由丹·奥哈拉(Dan O'Hara)与西蒙· 塞拉斯(Si ...
宝马:将全部筹码押注于电动汽车是“死路一条”
财富FORTUNE· 2025-05-19 21:02
电动车行业发展现状 -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将电动车当前发展阶段称为"幻灭低谷",即新技术首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阶段 [1] - 宝马是最早预测电动车将经历发展阵痛的车企之一,认为消费者转向速度不会如预期迅速 [1] - 宝马坚持多元化动力系统战略,提供燃油车、混动车及2028年推出的氢燃料电池车 [1] 宝马的战略与表现 - 宝马拒绝跟风电动车浪潮,曾遭大众前CEO等竞争对手批评拖慢行业进程 [1] - 公司2013年推出的i3电动车因成本高昂的碳纤维车身架构导致财务失败 [2] - 宝马全球电动车销量增长14%至42.65万辆,但仍放弃对纯电平台的抵触,年底将推出基于Neue Klasse架构的iX3 [7] 行业竞争格局 - 特斯拉2020年以50万辆销量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车企,但2023年放弃2030年销售目标并出现Model Y推出后首次年度销量下滑 [3][7] - 传统车企如梅赛德斯-奔驰、大众投入数十亿美元开发专属电动车架构(如EVA2、MEB平台),但面临消费者认知误区挑战 [3] - 特斯拉成功吸引前卫技术爱好者,而传统品牌难以向怀疑型消费者阐述电动车优势 [4] 区域市场差异 - 中国作为最大电动车市场,特斯拉从2024年第三位跌至上月第八位 [7] - 美国取消7500美元联邦电动车补贴,欧洲市场分化:挪威电动车渗透率近100%,意大利仅4% [7] - 宝马CEO指出欧洲内部市场差异显著,不同市场发展步调不一致 [7] 行业调整动态 - 梅赛德斯-奔驰、沃尔沃等传统车企已开始调整激进的电动车销售目标 [5] - 行业面临现实挑战:电动车普及速度低于预期,技术路径争议持续 [1][7]
特朗普称获得沙特对美巨额投资,但承诺可能难以实现
财富FORTUNE· 2025-05-18 20:54
特朗普访问沙特与石油经济 - 特朗普访问沙特期间宣布大规模经济协议 沙特承诺对美投资达6000亿至1万亿美元 相当于沙特主权财富或GDP总值 [1] - 沙特财政高度依赖石油收入 石油占财政收入60% 维持大规模投资需推高油价 与特朗普偏好低油价政策存在冲突 [1][2] - 布伦特原油当前价格65美元/桶 沙特收支平衡需96-100美元/桶 特朗普曾公开要求OPEC降价 沙特5-6月增产致油价下跌被视为"政治礼物" [2] 投资承诺的可实现性 - 经济学家质疑6000亿美元投资规模 白宫实际列明2820亿美元 其中1420亿为军售 瑞银称该计划"宣传噱头大于实质" [4] - 6000亿相当于沙特GDP60%及海外资产40% 需将对美进口比例提高四倍 2030愿景(1.3-1.5万亿美元)已使沙特陷入财政赤字 [5] - 高盛预测沙特2025年赤字或翻倍至700亿美元 可能通过削减项目、出售资产或增税缓解 [5] 历史承诺与现实落差 - 特朗普宣称沙特首任期购买4500亿美国商品 专家认为数据"严重夸大" 政客夸大商业承诺已成常态 [6] - MIT经济学家指出 重大投资需长期兑现 特朗普首任期多数承诺未落地 但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效果 [6] 沙特经济结构性挑战 - 油价低迷加剧财政压力 牛津研究院预测6000亿承诺四年内仅能部分兑现 因需优先保障国内2030愿景项目 [2][5] - 沙特海外资产规模与投资承诺不匹配 需持续高油价支撑 但当前65美元/桶价格远低于96美元收支平衡线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