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

搜索文档
信用专题:扩容的贴标债
民生证券· 2025-04-21 20:1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这几年绿色债、科创债等相关主题信用债在政策导向下快速扩容,逐步成为市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参与度也在提升;推动相关主题信用债扩容,可丰富融资渠道,支持民企、科技创新等相关企业和领域发展;市场机构参与贴标债或更多需从存量票息配置角度出发,挖掘票息丰富主体 [9][37][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何为贴标债 - 贴标债通常由特定主体发行或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特定用途,部分会在债券名称中附加特定标识;常见贴标债大致可根据发行主体、募集资金用途、债项条款或结构分为三大类,日常讨论多指绿色债券、科创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等符合特殊用途或部分特殊主体发行的信用债 [1][9] - 以交易商协会主管的科创票据为例,用途类科创票据募集资金需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相关法律法规,且应有不低于 50%的部分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主体类科创票据发行主体需至少具备一项经有关部门认定的科技创新称号 [9] -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常见贴标债中(仅统计普信债),科创债存量规模最大,达 1.7+万亿元;绿色债其次,超过 8000 亿元;乡村振兴债、碳中和债等贴标债存量亦超过 1000 亿元;其他贴标债品种存量相对较低 [1][12] 2 哪些贴标债提速扩容 - 2021 年以前,我国贴标债种类和规模均相对有限;2021 年随着多个贴标债品种相继推出,贴标债品种明显丰富,规模快速增长 [2][15] - 2021 年以来不断扩容的贴标债主要有:科创债,2021 年协会和交易所陆续推出,支持范围拓宽,发行量提高,对双创债等有替代效应;绿色债,2021 年后制度完善,快速上量,2022 年达峰值后发行规模放缓,存量规模减少但绝对规模仍较高;其他如乡村振兴债、一带一路公司债等扩容也较明显 [2][15][16] - 科创债发行主体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民企发行规模持续增长但占比相对不大;主要集中在 AA+及以上高等级主体,发行期限随信用债期限拉长而拉长 [20] - 科创债发行主体以产业类主体为主,产业类科创债多集中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科创债 2023 - 2024 年发行规模明显上量,两者均以公募债项居多;城投类科创债更多集中在交易所市场,以交易所公募产品为主,交易所私募债也有一定发行量,协会城投类科创票据发行规模不大 [25] - 协会科创债分为主体类科创票据和用途类科创票据,用途类募集资金应有不低于 50%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主体类用途相对灵活;交易所科创债发行主体分为科创企业类、科创升级类、科创投资类和科创孵化类,后三类投向科技创新领域比例不低于 70%,用于产业园区或孵化基础设施相关用途比例不得超过 30%,科创企业类用途相对灵活 [31] - 科创债整体募集资金投向中,用于偿还债务或补流规模占 80%左右,其中相当比例用于置换前期科创项目投入或科技创新领域营运支出;其他用途规模约占 20%;用于项目建设占比整体不高 [2][32] - 已发行的科创债以主体类科创/科创企业类为主,这两类募集资金用途以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性资金为主,交易所科创企业类主体发行的科创债中用于科技创新项目及其他相关用途的占比更高 [3][35] 3 政策导向下的贴标债怎么看 - 2025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提出推动债券扩容,扩大重点领域债券发行规模,丰富债券产品谱系,发展科技创新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等特色产品 [37] - 推动相关主题信用债扩容,可丰富融资渠道,支持民企、科技创新等相关企业和领域发展;贴标债一级发行价格整体低于其他非贴标债,二级利差整体也低于非贴标债 [37] - 市场机构参与贴标债,无论是一级投标还是二级交易,或更多需从存量票息配置角度出发,挖掘票息丰富主体 [46]
海优新材(688680):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胶膜盈利阶段性承压,汽车业务有望放量
民生证券· 2025-04-21 19: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 25.91 亿元,同比降 46.81%,归母净利润 -5.58 亿元,亏损扩大;24Q4 营收 5.39 亿元,同比降 41.63%,环比降 4.56%,归母净利润 -3.10 亿元续亏;25Q1 营收 3.16 亿元,同比降 64.02%,环比降 41.41%,归母净利润 -0.57 亿元续亏 [1] - 胶膜业务盈利阶段性承压,2024 年胶膜销量 4.24 亿平米,同比降 24.65%,业务收入 25.04 亿元,同比降 47.84%,毛利率 -0.54%,同比降 3.61pct;公司推出新品、优化客户结构,经营风险得到管控 [2] - 汽车业务有望放量,公司汽车业务含多种产品,2024 年成立汽车事业部,调光膜获认可,2025 年有望批量化供应,产业化进步将降本提效 [3]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21.70、29.54、41.5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0、1.02、2.48 亿元,对应 2026 - 2027 年 PE 为 32X、13X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591|2,170|2,954|4,152| |增长率(%)|-46.8|-16.3|36.1|40.6|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558|-100|102|248| |增长率(%)|-144.3|82.0|201.9|142.7| |每股收益(元)|-6.65|-1.19|1.22|2.95| |PE|/|/|32|13| |PB|2.0|2.2|2.0|1.8|[4] 公司财务报表数据预测汇总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591|2,170|2,954|4,152| |管理费用(百万元)|72|39|35|42| |投资收益(百万元)|-5|0|0|0| |净利润(百万元)|-558|-100|102|248| |其他流动资产(百万元)|210|160|175|205|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179|1,143|1,109|1,066| |资产合计(百万元)|3,754|3,225|3,088|3,301|[9] 利润表及主要财务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591|2,170|2,954|4,152| |营业成本(百万元)|2,603|2,113|2,666|3,654| |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9|7|7|8| |销售费用(百万元)|12|8|8|11| |管理费用(百万元)|72|39|35|42| |研发费用(百万元)|118|76|83|116| |EBIT(百万元)|-321|-51|174|347| |财务费用(百万元)|66|37|36|37| |资产减值损失(百万元)|-208|-30|-15|-15| |投资收益(百万元)|-5|0|0|0| |营业利润(百万元)|-508|-119|122|296| |营业外收支(百万元)|-23|-1|-1|-1| |利润总额(百万元)|-531|-119|122|295| |所得税(百万元)|27|-19|19|47| |净利润(百万元)|-558|-100|102|248|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558|-100|102|248| |EBITDA(百万元)|-184|56|275|442| |成长能力(%)| | | | | |营业收入增长率|-46.81|-16.28|36.15|40.58| |EBIT 增长率|-51.39|84.00|437.51|100.28| |净利润增长率|-144.31|82.04|201.92|142.71| |盈利能力(%)| | | | | |毛利率|-0.44|2.62|9.74|12.01| |净利润率|-21.55|-4.62|3.46|5.97| |总资产收益率 ROA|-17.32|-3.25|3.10|6.61| |净资产收益率 ROE|-34.75|-6.70|6.44|13.62| |偿债能力| | | | | |流动比率|2.36|2.32|2.33|2.36| |速动比率|1.94|1.88|1.92|1.93| |现金比率|0.41|0.49|0.46|0.44| |资产负债率(%)|50.16|51.56|51.96|51.49| |经营效率| | | |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43.05|95.00|80.00|70.00| |存货周转天数|63.78|42.00|36.00|35.00| |总资产周转率|0.60|0.69|0.92|1.18| |每股指标(元)| | | | | |每股收益|-6.65|-1.19|1.22|2.95| |每股净资产|19.13|17.80|18.88|21.67| |每股经营现金流|4.28|2.96|1.59|2.05| |每股股利|0.12|0.13|0.14|0.15| |估值分析| | | | | |PE|/|/|32|13| |PB|2.0|2.2|2.0|1.8| |EV/EBITDA|/|73.19|15.01|9.35| |股息收益率(%)|0.31|0.34|0.37|0.40|[10]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净利润(百万元)|-558|-100|102|248| |折旧和摊销(百万元)|137|108|102|94| |营运资金变动(百万元)|461|180|-120|-221|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60|248|134|172| |资本开支(百万元)|-74|-91|-71|-56| |投资(百万元)|121|0|0|0|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0|-93|-73|-58| |股权募资(百万元)|0|0|0|0| |债务募资(百万元)|-1,100|-45|10|10|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500|-96|-41|-43| |现金净流量(百万元)|-92|60|19|72|[10]
三诺生物(300298):2024年年报点评:立足于慢病一体化检测,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
民生证券· 2025-04-21 17: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诺生物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4.43 亿元,同比上升 9.47%,海外收入 18.65 亿元,占比 41.98%,归母净利润 3.26 亿元,同比上升 14.73% [1] - 2024 年 Q4 收入 12.61 亿元,同比+23.22%,环比+20.22%,销售毛利率 54.01%,同比-3.06pcts,环比-1.37pcts,销售净利率 5.89%,较 2023 年 Q4 的-8.00%改善明显,环比-0.48pcts,三项费用率均得到不同程度优化 [1] - 产品“三诺爱看”已陆续完成全球多个国家的注册、上市销售,进入美国 510(k)实质性审查阶段,已在超 60 个国家正式上市销售 [2] - 国内零售端占据近 50%市场份额,拥有超 2200 万用户,与超 4000 家经销商、近 600 家连锁药房合作;临床端覆盖全国 30 多个省份,合作 3800 家等级医院,为 1600 多家等级医院提供糖尿病管理主动会诊系统;基层医疗为超 1 万家社区医院及乡镇医院提供产品和服务,帮助搭建慢病管理体系 [3] - 海外美国子公司立足本土开拓欧美市场,拓展墨西哥、非洲等地业务;跨境电商覆盖 187 个国家和地区,在 18 个国家拥有合作海外仓 [3]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9.42/55.39/62.70 亿元,同比增长 11.2%/12.1%/1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4.80/5.60/6.75 亿元,对应 PE 分别为 26/22/18 倍 [4]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利润表 - 2024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4443、4942、5539、6270 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9.47%、11.23%、12.09%、13.19% [7][8] - 营业成本分别为 2005、2140、2387、2688 百万元 [7][8] - 销售费用分别为 1192、1334、1496、1693 百万元 [7][8] - 管理费用分别为 406、469、526、596 百万元 [7][8] - 研发费用分别为 375、445、499、533 百万元 [7][8] - EBIT 分别为 473、568、648、779 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11.93%、20.15%、14.12%、20.19% [7][8] - 净利润分别为 346、495、566、682 百万元,增长率分别为 14.73%、47.18%、16.67%、20.46% [7][8]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 年资产合计分别为 6098、6532、6840、7477 百万元 [7][8] - 负债合计分别为 2328、2404、2333、2506 百万元 [8] - 股东权益合计分别为 3770、4128、4507、4970 百万元 [8] 主要财务指标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增长率 2024 - 2027 年分别为 9.47%、11.23%、12.09%、13.19%,EBIT 增长率分别为 11.93%、20.15%、14.12%、20.19%,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14.73%、47.18%、16.67%、20.46% [7][8] - 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 54.88%、56.69%、56.90%、57.13%,净利润率分别为 7.34%、9.72%、10.11%、10.76%,总资产收益率 ROA 分别为 5.35%、7.35%、8.19%、9.03%,净资产收益率 ROE 分别为 9.72%、12.97%、13.75%、14.89% [7][8] - 偿债能力方面,流动比率分别为 1.41、1.58、1.84、2.02,速动比率分别为 0.95、1.13、1.32、1.49,现金比率分别为 0.50、0.67、0.79、0.96,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38.18%、36.81%、34.11%、33.52% [7][8] - 经营效率方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为 50.95 天,存货周转天数均为 120.68 天,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 0.74、0.78、0.83、0.88 [8] 每股指标 - 2024 - 2027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 0.58、0.85、0.99、1.20 元 [5][7][8] - 每股净资产分别为 5.95、6.56、7.22、8.03 元 [8] - 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 1.12、1.33、1.43、1.65 元 [8] - 每股股利分别为 0.22、0.33、0.39、0.47 元 [8] 估值分析 - 2024 - 2027 年 PE 分别为 38、26、22、18 倍,PB 分别为 3.7、3.3、3.0、2.7 倍,EV/EBITDA 分别为 17.77、15.28、13.83、11.77,股息收益率分别为 1.01%、1.51%、1.77%、2.13% [5][8]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 年净利润分别为 346、495、566、682 百万元 [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631、749、805、932 百万元 [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175、-224、-214、-232 百万元 [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384、-173、-444、-248 百万元 [8] - 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63、352、147、452 百万元 [8]
贝斯特(300580):系列点评三:业绩稳健增长,机器人丝杠量产工艺持续完善
民生证券· 2025-04-21 16:5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业绩稳步增长,2025Q1营收和盈利加速向上,公司强化开源节流,归母净利加速向上,费用端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 - 公司通过开源节流优化工艺,推动第一梯次产业降本增效与综合竞争力跃升,安徽贝斯特竣工开业夯实第二梯次产业布局,全速推进直线运动部件业务使第三梯次产业全面开花结果 [3][6]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19.29/24.03/28.60亿元,归母净利润3.98/5.15/6.37亿元,EPS为0.80/1.03/1.27元,对应2025年4月21日26.40元收盘价,PE分别33/25/20倍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概述 - 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收13.57亿元,同比+1.03%;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9.58%;扣非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8.11% [1] - 2024Q4营收3.15亿元,同比 - 6.43%,环比 - 8.74%;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19.37%,环比 - 21.16%;扣非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 - 25.53%,环比 - 27.42% [1] - 2025Q1营收3.50亿元,同比+1.89%,环比+11.06%;归母净利润0.69亿元,同比+0.23%,环比+8.55%;扣非归母净利润0.65亿元,同比 - 1.87%,环比+21.22% [1] 业绩情况 - 收入端:2024年度营收稳步增长,汽车零部件业务同比+4.11%,2024Q4营收同比下降,2025Q1营收同比和环比均增长 [2] - 利润端: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稳步增长,2024Q4同比增长迅猛,2025Q1同比稳步增长,毛利水平维持相对稳定 [2] - 费用端:2024Q4和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有不同变化,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2] 产业发展 - 第一梯次产业:原有涡轮增压器核心零部件等业务是公司稳健发展基础,公司开源节流提高市场份额,2024年获康明斯相关奖项,借助管理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3] - 第二梯次产业:2022年6月设立安徽贝斯特,2024年5月竣工开业,产能加速爬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客户,将引进人才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 [3][5] - 第三梯次产业:2022年1月设立无锡宇华精机,在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力,工业母机取得技术成果和订单,新能源汽车完成交样,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工艺优化 [6]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项目/年度|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357|1,929|2,403|2,860| |增长率(%)|1.0|42.2|24.6|19.0|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百万元)|289|398|515|637| |增长率(%)|9.6|37.9|29.4|23.6| |每股收益(元)|0.58|0.80|1.03|1.27| |PE|46|33|26|21| |PB|4.3|3.9|3.4|3.0| [8]
机械一周解一惑系列:真空镀膜设备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
民生证券· 2025-04-21 16: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高景气,中国真空镀膜设备行业空间稳步增长,国产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建议关注汇成真空、腾胜科技(未上市)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真空镀膜设备概况 - 真空镀膜是在高度真空环境下,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膜材转换成气态或等离子态并沉积于固体材质表面形成薄膜的过程,与传统镀膜方法相比,具有使用镀膜材料种类丰富、膜层厚度易控制等优势,与电镀、热浸镀技术相比,具有不影响被镀材料质量、可自由选择镀膜材料、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 [2][10][11] - 真空镀膜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PVD技术包括蒸发镀膜、溅射镀膜和离子镀等,CVD技术常见的有低压CVD(LPCVD)和等离子增强CVD(PECVD) [11] - 2018 - 2022年,中国真空镀膜设备行业空间由356.32亿元增长至577.87亿元,CAGR为12.85%,2022年磁控溅射设备、CVD设备、PVD镀膜设备占比分别为55.42%、36.59%、6.98%,高端市场主要被跨国公司占领,中国真空镀膜设备制造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体系,国产化进程有望推进 [4][17][20] - 真空镀膜设备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是从事镀膜材料等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下游广泛应用于物件表面处理及多个领域,上下游有关联性 [26] 真空镀膜下游需求稳步增长 - 真空镀膜技术在消费电子行业广泛应用,2024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33亿部,较上年度增长5.98%,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也保持增长趋势,5G技术普及推动更新换代 [29][32] - 集成电路产业中晶圆制造与真空镀膜息息相关,2016 - 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由1317.95亿块增长至4514.2亿块,CAGR为16.64%;光学光电子元器件行业中真空镀膜技术应用广泛,2016 - 2024年,中国光电器件产量由93101亿只增长至18479.7亿只,CAGR为8.98% [35][39] - 复合铜箔是新型锂电池集流体材料核心材料,制备工艺需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随着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加快,有望驱动真空镀膜设备需求上升 [42][45] 相关标的 - 汇成真空是面向全球的真空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重点发展多种核心技术组合,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 [46][47] - 腾胜科技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业研发技术团队,所研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多行业领域,多款设备实现国产化替代 [49]
瑞芯微:深度报告:SoC龙头,端侧+机器人中军-20250421
民生证券· 2025-04-21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瑞芯微,给予“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芯微作为国内 AIoT SoC 龙头,受益于半导体行业复苏,2024 年前三季度业绩高增,实控人经验丰富且核心技术人员占比高 [1] - AI 推动 SoC 下游需求增长,2030 年市场预计达 2741.3 亿美元,2025 - 203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 8.01% [2] - 公司旗舰芯迭代,布局配套形成平台方案,在新兴领域抢占先机,看好长期成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瑞芯微:高端算力 SoC 引领者,AI 赋能消费 + 智能物联 - 深耕二十载,打造 AIoT SoC 雁形方阵:公司 2001 年成立,是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线覆盖多领域,与众多客户合作,发展历经多阶段,股权结构稳定 [11][16] - 业绩走出低谷,营收和利润实现双高增: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 21.60 亿元、同比增 48.45%,归母净利润 3.52 亿元、同比增 357.14%,净利率波动后回升,期间费用率下降,研发投入高 [20][21][24]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专利数量节节攀升:实控人励民经验丰富,核心技术人员占比高,获授权专利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数量上升,自研多种核心 IP 技术 [32][35][39] SOC:下游市场星罗棋布,AI 巨浪开拓新天地 - SOC 市场方兴未艾,AI 热潮推动需求增长:SoC 应运而生并占主导,AI 推动下游产业需求增长,2030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2741.3 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高,瑞芯微主营产品有优势 [42][44][51] - SOC 涉足多元下游领域,AI 重塑传统行业需求增长轨迹:AIoT SoC 推动 IoT 设备智能化,中国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增长,消费电子、教育等行业受益,瑞芯微有相关产品方案 [57][62][81] - AI 兴起催生需求,SoC 应用新场景频出:新能源汽车带动智能座舱 SoC 市场增长,量价齐升,瑞芯微在汽车电子领域有进展;机器视觉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好,瑞芯微完善布局并推出方案 [89][92][102] 旗舰芯应势迭代展宏图,布局配套擎画平台方案 - AI 时代旗舰芯片领航,多领域应用突破:AI 使边缘终端算力需求增长,公司旗舰芯迭代,RK3588 走向放量,带动产品线市占率提升,还布局机器人领域 [108][112][129] - “阴阳互辅”,构建平台化方案:公司围绕智能处理芯片布局配套,推出周边芯片,2023 年推进部分芯片研发量产及产品升级 [130][131][13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业务拆分:预计 2024 - 2026 年整体营收 31.43/42.68/52.85 亿元,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数模混合芯片、其他芯片、技术服务及其他业务各有营收和毛利率预测 [135][136][139] - 费用率预测:文档未提及相关内容 - 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 5.93/8.54/11.31 亿元,对应现价 PE 为 116/80/61 倍,看好长期成长,给予“推荐”评级 [4]
思特威(688213):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1Q25业绩超预期,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高速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4-21 16: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思特威-W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显示业绩超预期,2024 年营收 59.68 亿元、归母净利润 3.93 亿元,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7.5 亿元、归母净利润 1.91 亿元 [1] - 公司坚持“智慧安防 + 智能手机 + 汽车电子”发展方向,智能手机和汽车电子业务持续高增,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步改善 [2] - 智能手机高阶产品出货大幅增长,成收入高增重要引擎,还推出全流程国产化高端手机 CIS [3] - 智能驾驶驱动下,汽车电子业务持续高增长可期,产品已覆盖多分辨率、适配多场景,在多家车企量产 [4] - 预计公司 25 - 27 年收入分别为 83.45/108.43/130.11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51/12.92/17.73 亿元,对应当前价格 PE 分别为 45/30/22 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 - 2027 年预测营业收入分别为 59.68 亿、83.45 亿、108.43 亿、130.11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108.9%、39.8%、29.9%、20.0% [5]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 3.93 亿、8.51 亿、12.92 亿、17.73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2662.8%、116.6%、51.9%、37.2% [5] - 每股收益分别为 0.98 元、2.12 元、3.22 元、4.41 元,PE 分别为 98、45、30、22,PB 分别为 9.2、7.8、6.4、5.1 [5] 业务情况 - 2024 年智能手机收入 32.91 亿元,同比增长 269.05%,营收占比 55.15%;智慧安防行业收入 21.50 亿元,同比增长 28.64%,营收占比 36.03%;汽车电子收入 5.27 亿元,同比增长 79.09%,营收占比 8.83% [2] - 智能手机领域与多家客户合作加深,高阶旗舰手机产品营收占比超 50% [3] - 汽车电子领域车载 CIS 产品覆盖 1MP - 8MP 分辨率,适配多场景,多款产品出货量上升,已在多家车企量产 [4] 盈利与财务指标 - 成长能力方面,2024 - 2027 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 108.87%、39.83%、29.93%、20.00%,EBIT 增长率分别为 1409.76%、98.83%、47.60%、34.49%,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2662.76%、116.62%、51.92%、37.15% [11] - 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分别为 21.09%、23.69%、24.67%、25.66%,净利润率分别为 6.58%、10.19%、11.92%、13.62%,总资产收益率 ROA 分别为 5.02%、9.93%、13.00%、15.23%,净资产收益率 ROE 分别为 9.38%、17.21%、21.46%、23.72% [11] - 偿债能力方面,流动比率分别为 1.95、2.20、2.38、2.66,速动比率分别为 0.60、0.55、0.49、0.59,现金比率分别为 0.40、0.26、0.14、0.20,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46.51%、42.31%、39.43%、35.81% [11] - 经营效率方面,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为 37 天左右,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 280.41 天、210 天、210 天、210 天,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 0.85、1.02、1.17、1.21 [11] - 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分别为 0.98 元、2.12 元、3.22 元、4.41 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 10.42 元、12.30 元、14.99 元、18.59 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 0.93 元、0.73 元、0.98 元、2.81 元,每股股利分别为 0.15 元、0.53 元、0.80 元、1.10 元 [11] - 估值分析方面,PE 分别为 98、45、30、22,PB 分别为 9.2、7.8、6.4、5.1,EV/EBITDA 分别为 56.50、32.26、22.47、16.95,股息收益率分别为 0.16%、0.55%、0.84%、1.15% [11]
资金跟踪系列之一百六十五:ETF仍是主要买入力量,两融净流出幅度放缓
民生证券· 2025-04-21 16:03
报告核心观点 - 2025年4月14 - 18日,美元指数回落、中美利差“倒挂”收敛、通胀预期回升,国内外流动性有不同表现;市场交易热度与波动率回落,部分板块调研热度居前或上升;分析师下调全A及部分指数、风格的净利润预测,上调部分板块预测;北上资金净卖出A股,两融活跃度低位回升,龙虎榜交易热度回落,主动偏股基金仓位下降、基民净赎回基金;ETF是主要买入力量,北上资金是扰动项,需关注个人投资者活跃度能否回升 [1][4] 各目录总结 1. 宏观流动性 - 美元指数继续回落,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收敛,通胀预期回升,10Y美债名义/实际利率均下降 [12] - 离岸美元流动性边际有所宽松,3个月日元与美元互换基差/3个月欧元与美元互换基差均回升;国内银行间资金面整体宽松,期限利差(10Y - 1Y)收窄 [21] 2. 交易热度、波动与流动性 - 市场整体交易热度回落,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等板块交易热度处于80%分位数以上;主要指数波动率回落,计算机、通信、传媒等板块波动率仍处80%历史分位数以上 [29] - 市场流动性指标回落,煤炭板块流动性指标处于50%历史分位数以上 [37] 3. 机构调研 - 电子、计算机等板块调研热度居前,银行、食品饮料等板块调研热度环比上升;中证500调研热度回升,主动偏股基金前100大重仓股、创业板指等调研热度回落 [43] 4. 分析师预测 - 全A中25/26年净利润预测上调组合占比下降,下调组合占比上升,分析师下调全A的25/26年净利润预测 [53] - 净利润预测环比上升的行业数量不变,今明两年净利润预测均上调的行业数量处于低位,传媒、农林牧渔等板块25/26年净利润预测上调 [58] - 中证500、创业板指、上证50、沪深300的25/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 [65] - 大盘/中盘/小盘成长/价值的25/26年净利润预测均被下调 [70] 5. 北上资金 - 北上交易活跃度回落,日均买卖总额和占全A成交额之比均回落,整体净卖出A股 [76] - 基于前10大活跃股口径,北上在电子、有色等板块买卖总额之比上升,在食品饮料、电新等板块买卖总额之比回落 [84] - 基于陆股通持股数量小于3000万股的标的口径,北上主要净买入银行等板块,主要净卖出TMT、机械等板块 [86] 6. 两融 - 两融活跃度小幅回升但仍处低位,上周净卖出55.54亿元,主要净买入电子、汽车等板块,净卖出计算机、金融地产等板块 [90] - 军工、电子等板块融资买入占比环比上升,除有色、家电外的板块融资买入占比均处于50%历史分位数以上 [99] - 两融净买入中盘/小盘成长,净卖出大盘成长、大盘/中盘/小盘价值 [101] 7. 龙虎榜 - 龙虎榜交易热度回落,买卖总额下降但占全A成交额之比小幅回升;交运、食品饮料等板块龙虎榜买卖总额占成交额之比相对较高且仍在上升 [106] 8. 主动偏股基金 - 主动偏股基金仓位继续下降,基民再度净赎回基金 [4] - 剔除涨跌幅因素后,主动偏股基金主要加仓机械、军工等板块,主要减仓TMT、金融等板块 [4] - 主动偏股基金净值表现与中盘/小盘成长/价值相关性上升,与大盘成长/价值相关性回落 [4] - 新成立权益基金规模回落,主动/被动偏股基金规模均回落 [4] - 个人持有为主的ETF被净赎回,与医药、科技等板块相关的ETF被净申购,与金融地产、军工等板块相关的ETF被净赎回;机构持有为主的ETF被净申购,以宽基ETF为主 [4]
瑞芯微(603893):深度报告:SoC龙头,端侧+机器人中军
民生证券· 2025-04-21 15: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瑞芯微,给予“推荐”评级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瑞芯微作为国内 AIoT SoC 龙头,受益于半导体行业复苏,各产品线增长,2024 年前三季度业绩高增;实控人经验丰富,核心技术人员占比高 [1] - AI 发展推动 SoC 芯片需求增长,市场前景广阔,瑞芯微旗舰芯迭代,布局配套,有望在新兴领域抢占先机 [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瑞芯微:高端算力 SoC 引领者,AI 赋能消费 + 智能物联 - 深耕二十载,打造 AIoT SoC 雁形方阵:公司成立于 2001 年,是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线覆盖多领域,与众多客户合作;发展历经多阶段,股权结构稳定 [11][16] - 业绩走出低谷,营收和利润实现双高增:2024 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8.45%、357.14%;净利率波动后回升,毛利率较稳定;期间费用率下降,研发投入高 [20][21][24] - 管理团队经验丰富,专利数量节节攀升:实控人及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获授权专利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数量增加;自研多种核心 IP 技术 [32][35][39] SOC:下游市场星罗棋布,AI 巨浪开拓新天地 - SOC 市场方兴未艾,AI 热潮推动需求增长:SoC 芯片应运而生并占主导地位;AI 推动下游产业需求增长,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达 2741.3 亿美元;亚太地区增速最快,瑞芯微有望受益 [42][44][51] - SOC 涉足多元下游领域,AI 重塑传统行业需求增长轨迹 - 消费电子迈向智能化,家居 + 可穿戴设备行业开启新篇章:AI 赋能消费电子,智能家居规模将突破 2000 亿美元,扫地机器人有望量价齐升;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瑞芯微有相关布局 [62][63][74] - AI 潮起,教育行业开启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推动行业增长,瑞芯微产品助力教育转型 [81][82][86] - AI 兴起催生需求,SoC 应用新场景频出 - 智能化设计蔚然成风,智能座舱 SoC 市场蕴含广阔前景:新能源汽车增长带动智能座舱 SoC 市场,量价齐升,预计 2025 年规模达 23.7 亿美元;瑞芯微在汽车电子领域有进展,芯片性能提升 [89][90][95] - 机器视觉优势显著,新应用场景接踵而至:机器视觉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 2025 年全球规模达 1276.05 亿元;瑞芯微完善布局,推出多种解决方案 [100][102][103] 旗舰芯应势迭代展宏图,布局配套擎画平台方案 - AI 时代旗舰芯片领航,多领域应用突破:AI 使边缘终端算力需求增长,预计 2025 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达 1987.68 亿元;旗舰芯 RK3588 迭代,性能提升,下游场景多点开花,带动产品线市占率提升,公司布局机器人领域 [108][112][129] - “阴阳互辅”,构建平台化方案:公司围绕智能处理芯片布局配套,推出周边芯片,2023 年推进多款周边芯片研发量产 [130][131][13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业务拆分:预计 2024 - 2026 年整体营收为 31.43/42.68/52.85 亿元;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营收增速高,毛利率有望提升;数模混合芯片、其他芯片、技术服务及其他业务营收和毛利率有相应预测 [135][136][141]
真空镀膜设备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
民生证券· 2025-04-21 15: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益于下游行业需求高景气,中国真空镀膜设备行业空间稳步增长,国产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建议关注汇成真空、腾胜科技(未上市)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真空镀膜设备概况 真空镀膜技术可分为两大类 - 真空镀膜是在高度真空环境下,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将膜材转换成气态或等离子态并沉积于固体材质表面形成薄膜的过程,与传统镀膜方法相比,具有镀膜材料种类丰富、膜层厚度易控制等优势 [2][10] - 与传统电镀、热浸镀技术相比,真空镀膜技术具有不影响被镀材料质量、可自由选择镀膜材料、对环境影响小等优势 [3][11] - 真空镀膜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PVD 技术包括蒸发镀膜、溅射镀膜和离子镀等,CVD 技术常见的有低压 CVD(LPCVD)和等离子增强 CVD(PECVD) [11] - 蒸发镀膜通过加热靶材使其气化并沉积到基片表面,分为热蒸发和电子束蒸发;溅射镀膜通过高能粒子轰击靶材使原子脱离并沉积到基片上,包括直流溅射、射频溅射和磁控溅射;离子镀膜通过等离子体电离技术离化镀料靶材并沉积到基片表面 [3][12] - 不同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各有优劣和适用场景,如蒸发镀膜设备简单、成膜速率快,但真空度要求高、薄膜附着力较弱;溅射镀膜大面积均匀性好、膜层密度和纯度较高,但设备结构复杂、靶材利用率低;离子镀膜薄膜损伤小、镀层附着力强,但设备成本高、膜厚精确控制难 [14] - 低压 CVD 适合制备均匀且致密的薄膜,常用于沉积氧化硅和氮化硅薄膜;等离子增强 CVD 可在较低温度下实现高质量膜层的制备,适合制备在热敏基片上的薄膜 [15][16] 行业空间及竞争格局 - 2018 - 2022 年,中国真空镀膜设备行业空间由 356.32 亿元增长至 577.87 亿元,CAGR 为 12.85% [4][17] - 2022 年,中国真空镀膜设备中磁控溅射设备、CVD 设备、PVD 镀膜设备占比分别为 55.42%、36.59%、6.98% [4][20] - 高端真空镀膜设备市场主要被应用材料、爱发科、德国莱宝等跨国公司占领,中国真空镀膜设备制造业起步于 20 世纪 60 年代,目前已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体系,随着上下游行业发展,行业竞争将日益激烈,国产化进程有望持续推进 [4][24] 真空镀膜设备产业链 - 真空镀膜设备行业处于上游原材料和下游镀膜厂商及终端应用之间,上游主要是从事镀膜材料、溅射靶材及各类真空镀膜机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下游广泛应用于物件表面处理,涉及多个领域 [26] 真空镀膜下游需求稳步增长 消费电子行业受益于智能手机更新换代 - 真空镀膜技术在消费电子行业广泛应用,如显示面板生产、金属结构件、摄像头、玻璃应用等均需真空镀膜工艺 [29] - 2024 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2.33 亿部,较上年度增长 5.98%,长期来看,随着 5G 技术普及,中国智能手机更新换代将被推动 [29] - 2023 年,中国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为 2.86 亿部,较上年上升 5.65%,国内市场保持增长趋势 [32] 集成电路及光电器件行业需求稳步增长 - 集成电路产业中晶圆制造与真空镀膜息息相关,集成电路薄膜材料制造广泛采用 PVD 与 CVD 工艺,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快速发展,2016 - 2024 年,产量由 1317.95 亿块增长至 4514.2 亿块,CAGR 为 16.64% [35] - 真空镀膜技术在光学光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生产制造中广泛应用,随着科技进步,该行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2016 - 2024 年,中国光电器件产量由 93101 亿只增长至 18479.7 亿只,CAGR 为 8.98% [38][39] 复合铜箔有望带来新增量 - 复合铜箔是新型锂电池集流体材料核心材料,相比传统铜箔具有低成本、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的优势,其制备工艺需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镀膜,分为真空磁控溅射活化及真空磁控溅射镀铜两个环节 [42] - 随着复合铜箔焊接工艺、产品良率问题逐步被攻克,产业化进程加快,有望驱动真空镀膜设备需求上升 [45] 相关标的 汇成真空(301392.SZ) - 汇成真空是一家面向全球的真空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真空设备及相关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多项专利和著作权 [46] - 公司重点发展多种核心技术组合,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 [47] 腾胜科技(未上市) - 腾胜科技是一家专业研制、销售各类真空应用设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获评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9] - 公司拥有专业研发技术团队,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多款设备已实现同类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