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吉利汽车(00175)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收评:技术性牛市!科技金融齐涨,中国稀土狂飙60%
格隆汇· 2025-06-09 16:51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强势上涨 恒生科技指数收涨2.78%至5433.23点 恒生指数涨1.63%至24181.43点 国企指数涨1.74%至8780.13点 恒指从4月低点上涨21%进入技术性牛市 [1][2] - 南向资金净买入7.17亿港元 其中港股通(深)净买入12.47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卖出5.3亿港元 [11] 行业板块表现 - 医药板块大涨 四环医药涨14.56% 云顶新耀涨14.48% 诺诚健华涨11.71% 信达生物涨8% 国家药监局批准11款创新药上市 其中7款为1类创新药 东吴证券预测2030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4][5] - 稀土股爆发 中国稀土暴涨60% 创近三年新高 中美经贸磋商聚焦稀土议题 国内出口许可证逐步下发 海外中重稀土价格大幅上涨 [5] - 半导体股走强 晶门半导体涨8.43% 贝克微涨6.55% 先思行涨5.75% 中芯国际涨5.10% 中美经贸磋商涉及技术出口限制议题 [8][6] - 大金融股上涨 众安在线涨5.49% 光大证券涨5.27% 广发证券涨4.66% 中信证券涨4.32% 证监会核准8家券商变更实际控制人为中央汇金 多家券商披露股份回购进展 [7][6] - 黄金股回调 坛金矿业跌6.33% 山东黄金跌3.99% 招金矿业跌3.88% 现货黄金一度跌破3300美元/盎司 全球黄金ETF出现19.1吨资金流出 价值18.3亿美元 亚洲黄金ETF出现4.8吨净流出 价值4.89亿美元 [9][10] - 汽车股走低 中国环境资源跌4.76% 吉利汽车跌2.12% 比亚迪股份跌1.59% [10][11] 市场驱动因素 - 中美第二轮经贸磋商在伦敦举行 聚焦关税、科技、稀土等议题 [1][5][8] - 建银国际预期恒指下半年突破25000点 建议关注新质生产力和高品质发展 精选科技、医药、高端制造和内需股 [13]
乘联分会:5月乘用车厂商零售、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网· 2025-06-09 16:34
乘用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5月乘用车厂商零售、批发和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 [1] - 5月零售193.2万辆同比增长13.3%环比增长10.1% 1-5月累计零售881.1万辆同比增长9.1% [3] - 5月批发231.0万辆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5.5% 1-5月累计批发1078.4万辆同比增长11.5% [8] - 5月生产227.0万辆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1.8% 1-5月累计生产1081.8万辆同比增长13.5% [6]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提升至52.9% [2] - 5月新能源乘用车生产116.7万辆同比增长30.2% 1-5月累计生产524.9万辆增长41.1% [10] - 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121.6万辆同比增长33.0% 1-5月累计批发520.0万辆增长40.0% [11] - 5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2.1万辆同比增长28.2% 1-5月累计零售435.1万辆增长34.1% [12] - 5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52.6%较2024年5月提升8.0个百分点 [13] 品牌格局与市场份额 - 5月自主品牌批发份额69.4%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 国内零售份额65.2%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1] - 自主品牌1-5月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 [5] - 主流合资品牌5月零售47万辆同比下降5% 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下降3.3/2.2/1.5个百分点 [5] - 豪华车5月零售20万辆同比下降18% 零售份额10.3%同比下降3.9个百分点 [5][6] 出口市场表现 - 5月乘用车出口44.8万辆同比增长13.5% 1-5月累计出口200万辆同比增长3% [6] - 5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44.5%较同期增加16.6个百分点 [6] - 5月自主品牌出口37.5万辆同比增长18% [6] - 5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20.0万辆同比增长80.9% 占乘用车出口44.6% [17] 产品结构分析 - 5月纯电动批发75.4万辆同比增长37.7% 插混批发34.1万辆同比增长20.1% 增程批发12.2万辆同比增长46.7% [13] - A00级纯电动批发16.4万辆同比增长100%占纯电动22%份额 A0级批发17万辆占22%份额 [14] - B级电动车批发22.3万辆同比增长11%占纯电动29%份额 [14] - 5月批发超两万辆车型共15款 其中新能源车型占9款 [15] 重点企业表现 - 比亚迪新能源批发376,930辆 吉利138,021辆 长安80,909辆 上汽通用五菱62,686辆 特斯拉中国61,662辆 [19] - 新能源出口领先企业:比亚迪84,068辆 奇瑞25,748辆 特斯拉中国23,074辆 上汽乘用车13,374辆 [18] - 新势力零售份额20.5%同比增加4.5个百分点 小米/小鹏/零跑/鸿蒙智行贡献显著增量 [20] - 自主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保持55%以上 对俄出口预计逐步恢复 [2]
港股收评:恒指收涨1.63% 生物医药股走势强势
快讯· 2025-06-09 16:24
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上涨1.63% 早盘高开185点报23977点 盘中最高涨373点至24166点 午后涨幅曾收窄至23995点但最终回升[1] - 恒生科技指数收盘上涨2.78%[1] - 大市成交额放大至2458.3亿元[1] 行业板块表现 - 生物医药股走势强势 医药外包板块走强[1] - 影视娱乐板块表现突出[1] - 超市便利店板块走强[1] - 新消费板块表现亮眼[1] - 军工板块表现亮眼[1] - 芯片板块表现亮眼[1] - 贵金属板块走低[1] - 国内零售股走低[1] - 有色金属板块下跌[1] - 啤酒板块下跌[1] 个股表现 - 中国稀土(00769.HK)大涨60%[1] - 布鲁可(00325.HK)涨超22%[1] - 金蝶国际(00268.HK)涨近12%[1] - 快手(01024.HK)涨超5%[1] - 腾讯音乐(01698.HK)涨超5%[1] - 中芯国际(00981.HK)涨超5%[1] - 吉利汽车(00175.HK)跌超2%[1] - 百威亚太(01876.HK)跌超2%[1] - 紫金矿业(02899.HK)跌超1.5%[1] - 比亚迪股份(01211.HK)跌超1.5%[1]
吉利、长城,开始围攻比亚迪!
商业洞察· 2025-06-09 16:20
行业竞争格局 - 吉利与长城联合围攻比亚迪,吉利控股副总裁杨学良公开批评比亚迪"常压油箱"事件,并要求监管层给出定论[1] - 吉利采取"抄作业但做得更好"策略,星愿、星舰7、星耀8三款车型销量已反超比亚迪对应车型[1][2] - 中国汽车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4月自主品牌渗透率达70%以上,合资车份额被挤压[3] 企业战略动态 - 吉利全面对标比亚迪技术路线:EMi对标DMi、短刀电池对标刀片电池、"千里浩瀚"对标"天神之眼"[1] - 吉利通过时间差优势,在新车型设计、配置和定价上超越比亚迪,实现销量反超[2] - 吉利宣布停止新建工厂,未来扩张将采用并购海外工厂模式,反映全球汽车产能过剩[3] 技术争议事件 - "常压油箱"事件成为行业焦点,长城两年前举报后监管层未公布结果,吉利现联合施压要求结论[1][4] - 该事件可能被反复用于打击比亚迪,监管层迟迟不表态加剧行业不确定性[4] 市场表现 - 比亚迪国内销量增速大幅放缓甚至负增长,主要竞争对手吉利对其形成直接压力[2] - 全球汽车产业进入过剩阶段,竞争白热化背景下企业采取更激进的市场策略[3]
金十图示:2025年06月09日(周一)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6-09 11:12
全球汽车公司市值及股价表现 - 特斯拉市值达9506.34亿美元居首 单日增长336.53亿美元 股价报295.14美元[2] - 丰田汽车市值2412.87亿美元位列第二 单日上涨9.61亿美元 股价185.14美元[2] - 小米汽车市值1772.51亿美元排名第三 单日下跌19.9亿美元 股价6.84美元[2] - 比亚迪市值1500.16亿美元排名第四 单日下跌37.2亿美元 股价48.89美元[2] - 法拉利市值860.03亿美元 单日上涨4.02亿美元 股价482.61美元为表格中最高[2] 传统车企市值变动 - 大众汽车市值529.97亿美元 单日下跌9.28亿美元 股价104.67美元[3] - 通用汽车市值456.39亿美元 单日上涨3.58亿美元 股价47.47美元[3] - 福特汽车市值407.99亿美元 单日上涨6.35亿美元 股价10.26美元[3] - 本田汽车市值405.27亿美元 单日上涨6.11亿美元 股价29.24美元[3] - 斯特兰蒂斯市值284.31亿美元 单日上涨5.47亿美元 股价9.87美元[3] 中国汽车企业表现 - 上汽集团市值251.98亿美元 单日上涨4.99亿美元 股价2.18美元[3] - 长城汽车市值233.02亿美元 单日上涨1.55亿美元 股价3.15美元[3] - 吉利汽车市值227.44亿美元 单日下跌3.09亿美元 股价2.26美元[3] - 长安汽车市值157.69亿美元 单日上涨1.82亿美元 股价1.81美元[4] - 广汽集团市值109亿美元 单日上涨0.28亿美元 股价1.07美元[4] 新能源汽车厂商市值 - 理想汽车市值301.67亿美元 单日上涨2.54亿美元 股价29.52美元[3] - 小鹏汽车市值188.76亿美元 单日下跌4.64亿美元 股价19.5美元[3] - 蔚来汽车市值78.86亿美元 单日上涨0.22亿美元 股价3.63美元[4] - Leapmotor市值81.22亿美元 单日下跌0.29亿美元 股价6.96美元[4] - Zeekr市值67.08亿美元 单日下跌0.74亿美元 股价26.39美元[4] 亚洲汽车制造商市值 - 玛鲁蒂铃木市值456.9亿美元 单日上涨12.36亿美元 股价145.32美元[3] - 马恒达汽车市值434.55亿美元 单日上涨9.06亿美元 股价36.22美元[3] - 现代汽车市值348.41亿美元 单日上涨2.59亿美元 股价54美元[3] - 塔塔汽车市值305.47亿美元 单日上涨0.61亿美元 股价8.3美元[3] - 日本铃木汽车市值228.45亿美元 单日上涨4.08亿美元 股价11.84美元[3]
超越期待的新一代三好SUV——泉城盛大交付 热爱启程
齐鲁晚报· 2025-06-09 10:53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第四代博越L在济南举办上市暨交付派对,标志着该车型正式进入济南市场 [1] - 该车型定位为"新一代三好SUV",主打五大超越期待的体验,旨在重塑燃油车价值标杆 [1] - 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200万辆,热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品牌全球化标杆 [15] 产品设计与美学 - 采用新一代山河美学设计,全系标配50+项高配功能,包含24项同级独有及26项同级领先配置 [3] - 前脸采用"百川归海"格栅设计,配备"鎏光星河"前贯穿灯和"璀璨西子"后贯穿灯 [5] - 提供五种中式美学车色:出云青、云梦蓝、湖光银、墨雨黑、流光白 [5] - 内饰采用环抱式座舱设计,配备晶钻挡把(50个切割面)和科技豪华感皮革 [5] 动力与驾驶性能 - 基于CMA全球豪华架构打造,提供2.0TD+7DCT和1.5TD+7DCT两种动力组合 [7] - 百公里加速仅需7.4秒,支持92号汽油,实现性能与经济性平衡 [7] - 配备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和星睿AI技术矩阵,打造新一代AI数字底盘 [7] 空间与舒适性 - 车身尺寸为4730mm×1910mm×1710mm,轴距2785mm [8] - 得房率达84.27%,同级第一,实现A+级车身尺寸带来B+级空间体验 [8] 智能科技配置 - 搭载7nm龍鹰一号芯片,AI算力是8155芯片的两倍,配备16GB+128GB存储 [11] - 全系标配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配备15.4英寸2.5K超高清全面屏 [11] - 定位为A级燃油车中最先进的智能座舱,重新定义燃油车智能交互标准 [9] 安全性能 - 采用8大被动安全和16大主动安全技术,共24项主被动安全配置 [13] - 车身扭转刚度达32000N·m/deg,同级最大 [13] - 采用笼式车身结构,配备1500MPa一体式热成型硼钢门环等安全技术 [13] 市场定位与战略 - 以"更好看、更好开、更智能"的"三好"价值理念重新定义10万级燃油SUV标准 [17] - 通过文化自信赋能产品设计,打破油电边界,推动燃油SUV智能平权 [17] - 历经9年4代技术革新,坚持"科技普惠"理念,引领中国智能SUV技术进步 [9]
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头部车企要刀刃向内
第一财经· 2025-06-09 08:46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汽车行业面临内卷式恶性竞争,头部企业表达深刻忧虑并决心从自身做起消除这种现象 [2] - 产能无序扩大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2025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仅为71.9%,有超过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待消化 [3] - 部分资本不以长期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价格战追求短期市值和股价,可能造成产业"赔本赚吆喝"的空壳 [4][5] 解决方案与行业共识 - 严格控制产能,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停止新建汽车生产工厂,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全球过剩产能展开合作 [3] - 企业需苦练内功,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信部强调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 - 相关企业需充分认识政策威慑力,规范自身行为,政府已多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行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 [7][8] 政策与监管动向 -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2025年全国两会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7] - 工信部将加大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7] - 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显示出加大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预计将出台更严厉监管措施 [8]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刀刃向内、主动控制规模,避免粗放式发展造成资源浪费,汽车行业投资规模大、消费者要求高,不能再交昂贵"学费" [4] - 企业应专注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而非业内互喷或嘴炮,需深刻反思并做好自我规范 [8] - 坚持守正创新、质量第一,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打造良好品牌形象 [6]
周末刷屏!刚刚,比亚迪回应“车圈恒大”“常压油箱”争议
凤凰网财经· 2025-06-08 22:30
比亚迪回应争议 - 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回应"常压油箱"争议 称2021-2023年采用的常压油箱方案符合法规要求 通过定期启动发动机燃烧燃油蒸汽达到排放合规 后因客户反馈体验不好已全部切换为高压油箱方案 [2] - 李云飞指出浙江某头部车企2018-2023年多款PHEV车型也采用常压油箱方案 相信其有合规解决方案 [2] - 针对"车圈恒大"争议 李云飞称河北某车企持续发起"高负债率""财务造假"等话题并恶意举报 经监管部门调查确认比亚迪没有问题 [2] - 李云飞强调欢迎同行监督但反对恶意举报、拉帮结派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2] 吉利汽车战略调整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公司决定不再建设新工厂或扩大现有产能 [5] - 吉利将充分利用全球过剩产能展开务实合作和资源重组 利用成熟质量体系和熟练工人提高产能利用率 [5][6] - 李书福以马拉松比喻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强调需要打基础练内功 不玩小聪明不走捷径 [5][6] - 李书福指出任何技术创新都需要理论支撑 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发展是建立受人尊重汽车品牌的前提 [6] 行业倡议与动态 - 李云飞在重庆汽车论坛提出4点倡议:为消费者负责拒绝夸大宣传 以量产为准拒绝透支营销 比技术拼产品抵制拉踩 打击造谣等 [4] - 吉利控股旗下拥有吉利汽车、极氪和沃尔沃等多个汽车品牌 [7] - 凤凰网将举办"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 聚焦新兴市场出海攻略和政策研判 [11]
一财社论:遏制内卷式恶性竞争,头部车企要刀刃向内
第一财经· 2025-06-08 22:11
行业共识与问题 - 头部汽车企业表达对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忧虑,并决心通过自身行动消除这种现象 [1] - 行业达成共识:需凝聚发展共识,维护公平有序市场,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1] - 产能无序扩大是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目前仍在蔓延 [2] - 2025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1.9%,有超过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待消化 [2] - 部分资本不以长期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价格战追求短期市值和股价 [3] 企业应对措施 - 吉利控股集团将停止新建汽车生产工厂,避免重复建设,利用全球过剩产能展开合作 [2] - 汽车企业需苦练内功,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4] - 企业需深入思考掌握的核心技术及持续发展推动力 [4] - 李书福强调不走捷径,坚持求真务实,在车道、人道、天道的人间大道上探索 [4] 政策与监管 - 政府自2024年7月起多次提及防止内卷式竞争,2025年全国两会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5]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支持正常市场竞争 [5] - 工信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 [5] - 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显示整治内卷式竞争的决心和力度 [6]
吉利杨学良: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
国际金融报· 2025-06-08 20:50
行业自律与公平竞争 - 行业自律是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神,需要全行业加强自律并坚持公平竞争 [1] - 虽然行业已签订《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但签约方是否信守承诺存在争议 [1] - 企业是行业自律的主体,企业不自律行业不可能自律,行业乱象根源在于人性的恶被放大 [1] - 企业应依法合规经营,通过相互监督和尊重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 [1] 内卷式竞争的影响 - 内卷式恶性竞争威胁行业健康发展,消费者也将深受其害 [2] - 内卷式竞争正在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向集体沦陷的险境,是最低级的自杀式竞争行为 [2] - 部分企业以"卷王"自居,扭曲市场机制并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2] - 内卷式竞争可能将国家财政支持培育的良好产业生态带向邪路 [2] 企业应对策略 - 吉利明确表态反对内卷式竞争,承诺永远不搞内卷式恶性竞争 [2] - 吉利将坚持走开放式良性竞争道路,保持价格优势的同时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等 [2] - 法律在行业自律失灵时应及时发挥作用,确保行业在法律框架内运行 [2] - 必须确保汽车行业透明度,让非法犯罪行为无处可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