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通证券(06837)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金工:量化择时和拥挤度预警周报(20250627)——市场下周有望继续上行
市场技术面分析 - Wind全A向上突破SAR点位,发出买入信号,技术面显示市场有望继续上行 [1][2] - 均线强弱指数当前得分为216,处于2021年以来的85.1%分位点,显示市场仍有上行空间 [2] - 情绪模型得分为3分(满分5分),趋势模型和加权模型信号均为正向,市场情绪较为乐观 [2] 量化指标分析 - 沪深300流动性冲击指标周五为1.36,高于前一周的1.23,显示当前市场流动性高于过去一年平均水平1.36倍标准差 [2] - 上证50ETF期权PUT-CALL比率周五为0.95,低于前一周的1.06,投资者对上证50ETF短期走势谨慎程度下降 [2] - 上证综指和Wind全A五日平均换手率分别为0.99%和1.63%,处于2005年以来的67.61%和75.94%分位点,交易活跃度上升 [2] 宏观因子与日历效应 - 人民币汇率震荡,在岸和离岸汇率周涨幅分别为0.2%、0.09% [2] - 2005年以来,7月上半月上证综指、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上涨概率分别为60%、60%、55%、53%,涨幅均值分别为0.67%、0.93%、1.55%、1.6% [2] - 美股市场反弹上行,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周收益率分别为3.82%、3.44%、4.25% [2] 美联储政策动向 - 多位美联储官员释放偏鸽派信号,监管副主席鲍曼表示若通胀压力受控将支持7月降息 [2] - 沃勒担忧劳动力市场疲软,支持尽早行动,7月美联储降息可能性上升 [2] 上周市场表现 - 上证50指数上涨1.27%,沪深300指数上涨1.95%,中证500指数上涨3.98%,创业板指上涨5.69% [3] - 全市场PE(TTM)为19.7倍,处于2005年以来的57.5%分位点 [3] 因子与行业拥挤度 - 小市值因子拥挤度为0.74,低估值因子拥挤度为-0.48,高盈利因子拥挤度为-0.31,高盈利增长因子拥挤度为-0.15 [3] - 银行、有色金属、综合、非银金融和商贸零售的行业拥挤度相对较高,非银金融和银行的行业拥挤度上升幅度较大 [3]
国泰海通|海外策略:港股涨跌更看谁的“脸色”
港股与A股美股联动性变化 - 历史上港股与美股走势相关性更强 1970年至今恒生指数与标普500走势基本一致 美股大跌时联动性尤为突出 [1] - 2020年以来港股与美股联动性逐步减弱 2021年、2023年两者走势完全相悖 [1] - 港股与A股联动性快速增强 2002年以来恒生指数与沪深300存在联动 但2020年前相关性弱于港股与美股 2020年后明显增强 [1] 港股流动性变化 - 2020年以来估值对港股涨跌幅贡献增强 与港股A股联动性增强时点吻合 [2] - 过去港股流动性受海外因素影响大 因联系汇率制度且外资占比高 [2] - 2020年后外资占比持续下降 因地缘政治、港币套息交易及港股性价比变化 港股流动性对海外依赖减弱 [2] - 中概股回流削弱港股与美股中期联动性 [2] - 内资加速流入港股 因价格优势、标的稀缺性与套利需求 港股流动性与内地关联加深 [2] 港股基本面与内地关联 - 港股上市企业中超三分之二为中资股 中资股贡献90%港股净利润 港股整体ROE主要由中资股驱动 [3] - 2020年以来A股企业赴港上市和中概股回归 港股内地企业占比上升 [3] - 2024年政策支持香港资本市场发展 两地联动有望深化 [3] - 港股基本面与海外弱相关性体现在三方面:海外需求通过出口影响盈利、中美经济周期联动性减弱、汇率影响企业盈利 [3]
券商发债“补血”有变化!年内获批4757亿元,科创债登场,永续债需求增加......
券商中国· 2025-06-25 15:34
券商发债融资规模回升 - 2025年已有24家上市券商获批发债融资4757亿元 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2][4] - 70家券商境内发债规模达5621.68亿元 同比增长 [2] - 6月单月6家券商获批1077亿元额度 显示3月以来融资积极性显著提升 [4] 发债融资三大新特点 - **规模增长**:24家券商中40%已2-3次获批 东方证券累计获批450亿元额度 [5] - **头部集中**:大型券商单次获批规模显著提升 国泰海通累计获批750亿元 招商证券单次获批400亿元 [6] - **品种创新**:5家头部券商获批科技创新债券938亿元(交易所480亿+银行间458亿) [7] 境内外发债结构变化 - 境内发行:证券公司债规模3900.98亿元(+16.77%) 短融1720.70亿元(+15.39%) [8] - 境外发行:新增广发证券等主体 合计发行14.88亿美元(只数增长超60%) [8] - 头部格局:7家券商发债超200亿元 中国银河以524亿元居首 [8] 融资成本与资金用途 - 票面利率:证券公司债平均利率降至2.0%(2024年为2.6%) 中小券商利率降幅达44-144BP [11] - 募资投向:主要偿还到期债务 但科技创新债券占比提升 西部证券等调整存量债券用途支持科创 [12] - 品种优化:永续次级债从0增至5例 短期融资券规模扩大 次级债计入净资本比例最高达100% [13] 市场环境驱动因素 - 货币政策宽松导致"资产荒" 证券公司债成为信用债市场高价值品种 [9] - 非银机构买盘增加推动信用利差收窄 中小券商融资难度显著降低 [10]
国泰海通证券:主题开路作先锋,看好中国“转型牛”
格隆汇· 2025-06-25 09:42
大势研判 - 中国股市"转型牛"格局清晰,战略看多2025年,主要驱动力来自无风险利率下降与风险认识的系统性降低 [6] - 投资人预期主要矛盾从经济周期波动转变为贴现率下降,政策"三支箭"和资本市场改革提振长期假设 [6][7] - 长期国债收益率破2%、存款利率破1%,流动性改善推动增量资金入市 [7]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 - 中国低空经济进入"载人时代",首批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颁发,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元 [3][22][26] - 非管制空域划设和适航取证加速为低空经济打开物理与运营空间,eVTOL成为新品类 [23][24] - 商业航天领域,"千帆"星座计划2030年前组网15000颗卫星,但运载能力缺口达50%以上 [29][31] 深海科技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海洋船舶工程、海工装备和海洋电力增速超9% [36][37][41] - "深海一号"二期工程突破四大技术瓶颈,完井液成本仅为国际同类30% [38] - 政策从技术突破转向产业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36][40] 自主可控 - 半导体领域并购重组加速,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海光信息整合中科曙光,并购贷款比例可提至80% [6][42] - EUV光刻机技术突破聚焦光源路径,中科院LPP-EUV光源和哈工大LDP技术实现自主创新 [45] - 先进封装技术如Chiplet和2.5D/3D封装成为制程短板下的性能提升关键,国产ACC 1.0标准发布 [49][52] 智能驾驶 - 2024年L2+智驾渗透率达55.7%,城市NOA功能下探至10-25万元价格带,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推动智驾平权 [56][59] - DeepSeek等AI技术进步降低算力门槛,感知硬件(激光雷达/摄像头)和算力芯片需求提升 [60] - 产业链规模化效应显现,硬件成本下降加速高阶智驾渗透 [7][60] 科技产业周期 - PCT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近30%,数字通信和计算机技术领域领先,AI产业从海外映射转向自主可控 [10][17][18] - 消费电子技术迭代驱动场景升级,5G时代国产智能手机份额显著提升 [16] - AI资本开支成为新逻辑,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等企业推动国产产业链势能 [18]
亚钾国际现2289.98万元大宗交易 海通证券营业部双向操作折价1.95%
搜狐财经· 2025-06-24 20:22
大宗交易情况 - 2025年6月24日亚钾国际发生大宗交易,成交77万股,金额2289.98万元,成交价29.74元/股,较当日收盘价30.33元折价1.95% [1] - 买卖双方均为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贵阳长岭北路证券营业部 [1] - 该笔交易占当日竞价交易成交额3.59亿元的6.37% [1] 股价表现 - 当日亚钾国际股价上涨1.98%,开盘报29.86元,最高触及30.77元,成交额3.59亿元,总市值达280.26亿元 [1] - 公司动态市盈率为18.23 [1] 行业及板块 - 公司所属化肥行业、广东板块等概念近期表现活跃 [1] 其他公司大宗交易 - 6月24日沪深京三市大宗交易中,锦波生物以323.20元成交29万股,折价2.00% [1] - 韶能股份16笔交易合计成交1245万股,折价率11.80% [1] - 玉禾田、华智数媒等公司也出现不同程度折价成交 [1] 公司动态 - 6月20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计划于7月7日讨论修订公司章程事项 [1] - 公司近日获得老挝总理府颁发的《亚钾工业园区政令》,为园区非钾产业项目提供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 [1] 市场消息及业绩 - 2025年钾肥进口合同价同比上涨27%,推动亚钾国际股价创2022年9月以来新高 [2] - 6月13日公司披露老挝钾肥项目进展,称将动态调整销售策略并推进后续产能扩建 [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亚钾国际营业收入12.13亿元,归母净利润3.84亿元 [2]
ST帕瓦: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帕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工作现场检查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01:15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2024年度因内控制度问题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通报批评,涉及虚增营业收入、少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印章使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 - 公司自查发现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累计多支付工程及设备款18,000万元 [2] - 公司2024年度被年审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显示公司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 [2] 信息披露情况 - 公司因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信息披露不准确、更正不及时,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被上海证券交易所通报批评 [4][14] - 浙江证监局现场检查发现公司虚增营业收入、少提存货跌价准备、虚增在建工程等问题,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信息披露不准确 [5][14]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宝、财务总监袁建军、董事会秘书徐琥因信息披露违规被采取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5][1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保荐机构无法对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发表意见,因未能获得充分证据确定保留意见事项对募集资金报告的影响 [8] - 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宝出具承诺,将对多支付的18,000万元工程及设备款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截至审计报告日相关款项尚未归还 [16] 经营情况 - 公司2024年度业绩亏损,利润和收益指标下滑,主要受市场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原料价格下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增加等因素影响 [10] - 公司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同时对存货、固定资产等计提了减值准备,研发投入增加进一步加剧业绩压力 [10] 关联交易和资金往来 - 公司存在与供应商交易价格不公允的情形,累计多支付18,000万元工程及设备款,但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 [7][9] - 保荐机构无法就前期差错更正事项和多支付工程款事项获取充分审计证据,无法确定其对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影响 [9][11] 审计和财务报告 - 年审会计师对2024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并对《关于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情况的说明》等文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 [16] - 公司采用追溯重述法对2023年度财务报表进行更正,但保荐机构无法确定更正事项的完整性和金额准确性 [11][17] 监管措施和整改 - 公司因更换年报审计机构事项违反相关规定,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监管警示,相关董事未充分履行勤勉尽责义务 [15] - 保荐机构督促公司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完善内控制度,落实整改措施以提升规范运作水平 [12][17]
利扬芯片: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广东利扬芯片测试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股份的核查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6-23 22:40
询价转让概况 - 本次询价转让由国泰海通证券担任组织券商,涉及利扬芯片5名股东(黄兴、海南扬致、海南扬宏、黄主、谢春兰)减持首发前股份 [1] - 拟转让股份上限为6,582,643股,占总股本3.25%,占股东所持股份55.26% [2] - 转让方式为科创板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前20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80% [2][3] 价格确定机制 - 采用"价格优先、数量优先、时间优先"三原则确定配售顺序:高报价优先获配,同价则大额申购优先,同价同量则早提交者优先 [3] - 最终定价15.59元/股,交易金额102,623,404.37元,11家机构获配6,582,643股 [8] - 若首轮认购不足6,582,643股,可启动追加程序,优先满足已申购者需求 [4][5] 投资者参与情况 - 共向134家机构发送认购邀请书,包括21家基金公司、16家券商、6家险企、7家QFII、83家私募 [5] - 收到16份报价表,15份有效,最终11家私募基金获配,包括康曼德资本、盛泉恒元、凌顶投资等 [8][12] - 受让方均为合规私募产品,已完成基金业协会备案,且与出让方无关联关系 [12][13][14] 合规性核查 - 出让方股份无质押冻结,符合减持规定及科创板询价转让指引要求 [10][11] - 转让过程经组织券商全程督导,确认价格形成机制公平,信息披露完整 [9][15] - 交易文件包含《询价转让计划书》《核查意见》等,严格履行上交所披露义务 [9][10]
科创板再改革,谁最受益?券商迎“增量”业务
券商中国· 2025-06-21 10:06
科创板改革政策 - 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 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改革内容包括新设科创成长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1] - "1+6"政策中,"1"指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于第五套上市标准;"6"包括试点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优化IPO预审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允许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增资扩股、完善科创板再融资制度、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4] - 创业板将启用第三套上市标准,支持优质未盈利创新企业上市 [4] 对券商行业的影响 - 改革带来更多业务机遇,科创板IPO边际放松利好券商投行、投资等业务发展,在科创板保荐承销业务有优势的投行将更受益 [2] - 2025年1-6月IPO项目共48单(2024年同期41单),IPO承销规模358.6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科创板7单(2024年同期7单),IPO承销规模56亿元,同比下降33% [2] - 企业客户资源、专业服务能力及跨境服务能力更具优势的头部券商有望在投行业务生态演进中维持领先地位 [4] - 券商板块估值和机构持仓位于低位,宏观层面稳股市举措延续,叠加业绩持续同比增长,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机会 [2] 对科创板及创业板的影响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且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以预计市值40亿元门槛上市)是未盈利硬科技企业重要上市路径,2023年实质性暂停,2025年3月证监会提出稳妥恢复适用 [3] - 截至2024年末,科创板融资规模248亿元,创业板552亿元,均处于2019年来最低水平 [3] - 政策落地后科创类企业上市融资有望提速,科创板、创业板融资规模有望修复,将吸引更多科技创新类企业上市 [3] - 改革有助于强化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券商作为核心中介能分享来自多个领域的增量机会 [4]
券商分析师年内净增41人!高速扩容时代落幕,服务保险资管成新发力点
券商中国· 2025-06-21 07:19
证券分析师行业现状 - 截至6月19日证券公司分析师总数达5787人,较年初仅增加41人,增幅显著低于往年同期水平[2][4] - 2021年末至2024年末分析师数量分别为3545人、4068人、4781人和5746人,过去几年年均扩容规模达数百人[4] - 行业正从高速扩张转向注重质量与差异化竞争的稳健发展阶段[4] 券商分析师团队规模排名 - 20家券商拥有百人及以上分析师团队,44家券商分析师超50人[5] - 中金公司以341名分析师居首,国泰海通证券287人第二,中信证券267人第三[5] - 申万宏源、兴业证券分别以179、178人列第四、第五,中信建投等6家券商分析师数量超150人[5] 分析师数量变动显著的券商 - 国泰海通证券因合并净增113人至287人,原海通证券140名分析师迁移[8] - 国联民生证券分析师从96人减至94人,民生证券从106人减至95人,整合后由胡又文掌舵[8] -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净增24人至69人,增幅超50%,引入多名首席分析师[8] - 西部证券、方正证券等新增15名以上分析师,国投证券净减少19人[9][10] 行业转型方向 - 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改革后,服务保险资管成为研究所重点发力方向[3][11] - 2024年1月政策明确引导险资增加A股投资,险资佣金规模呈上升趋势[11] - 部分研究所险资服务收入占比达25%,佣金费率从万三至万四提升至与公募趋同[11][12]
奥浦迈: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组草案信息披露的问询函》之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6-21 00:07
交易必要性和整合安排 - 上市公司与标的公司主营业务均围绕服务创新类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上市公司专注于细胞培养基产品和生物药CDMO服务,标的公司提供生物医药临床前研究CRO服务 [1] - 通过本次交易可在业务和客户、海外战略布局、运营管理体系等方面形成协同,标的公司日常业务经营由原管理团队负责,实际控制人拟加入上市公司董事会 [1] - 上市公司战略是构建"研发-生产-全球化"一体化生物药创新服务平台,标的公司聚焦"创新药早期研发CRO服务",并购可打通从早期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全链条服务 [2][3] - 2023-2024年双方共同客户210家,上市公司为共同客户销售金额10,774.81万元占比19.97%,标的公司为12,710.71万元占比19.61% [4] - 并购后可通过资源共享深度挖掘客户管线,形成"研发+生产+全球化"闭环生态链条,同时丰富客户结构,标的公司北美客户收入占比超25% [5][6] - 全球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金额2024年恢复增长,行业预期复苏下并购是突破业务瓶颈、抢占早期赛道、提升客户粘性的重要手段 [7][8] - 交易完成后主营业务将由"细胞培养基+CDMO"扩展为"细胞培养基+CRDMO",实现CRO与CDMO、CRO与培养基以及CDMO与培养基业务的高度协同 [8] - 上市公司CDMO业务与标的公司CRO业务协同可消除客户寻找外部供应商的摩擦,技术转移发生在"同一屋檐下"降低沟通成本 [9][10] - 标的公司CRO业务与上市公司培养基和CDMO业务协同可推荐培养基产品和CDMO服务,共享海外商务团队拓展国际市场 [11][12] - 交易将带来财务数据直接改善,2024年备考合并营业收入增长111.25%至62,791.72万元,净利润增长222.72%至6,530.55万元 [14] - 并购可增强抗周期能力,分散客户集中风险,降低对单一产品的路径依赖,构建更深的护城河 [16][17] - 交易符合行业趋势和惯例,国内外龙头企业如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均通过并购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17][19][20] 交易对方关联关系 - 交易对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如嘉兴汇拓与嘉兴合拓受同一主体控制为一致行动人 [33] - 上海景数与上海陂季玟受同一主体控制为一致行动人,上海澄曦与上海骊宸受同一主体控制为一致行动人 [33] - 高瓴辰钧、高瓴祈睿与珠海梁恒同受私募基金管理人珠海高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管理为一致行动人 [35] - 幂方康健创投与幂方医药创投受同一主体控制为一致行动人,王国安与谷笙投资为一致行动人 [35][36] - 交易完成后不存在合并持有超过上市公司5%股份的交易对方 [37] 前置审批程序 - 交易已取得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通过 [39] - 交易对方除自然人外均已取得内部决策机构批准 [39] - 尚需履行的程序包括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上交所审核通过并取得中国证监会予以注册的决定 [39] - 交易不存在尚未履行完毕的需要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完成的审查程序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