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化股份(600160)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高景气持续,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东海证券· 2025-09-23 19:1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指数评级为超配 建议关注制冷剂行业龙头和拥有较完善产业链的氟化工生产企业 如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以及氟化工原料相关的金石资源等企业[66]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削减 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总量保持在基线值 二代三代制冷剂供需关系趋紧[7][66] - 制冷剂价格稳步上行 行业维持高景气 相关生产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7][66] - 2025年8月三代制冷剂价格上行 PVDF价格回落[7][44] - 9月国内空调排产同比下滑 10月11月排产量同比预计保持下滑态势 近一年R32出口量提升[7][40][41] 三代制冷剂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三代制冷剂R32 R125 R134a产品价格分别为60000元/吨 45500元/吨和51500元/吨 较7月底分别上涨9.09% 0.00% 3.00%[7][15] - 截至2025年9月19日 三代制冷剂R32 R134a R125价格本年度分别上涨44.19% 22.35% 8.33%[7][66] - 三代制冷剂价差处于历史高位[15] - 2025年8月 国内R32 R134a R125产量分别为27392吨 17444吨 13225吨 同比分别变动63.05% 66.77% 35.64% 环比分别变动-1.18% -3.48% -4.39%[16]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R32 R134a R125工厂总库存分别为3580吨 3104吨 2577吨 较上月底分别变动-6.31% -5.34% -4.66%[19] 二代制冷剂R22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R22价格为35500元/吨 较上月上涨1.43% 较去年同期上涨18.33% 价差为27166.5元/吨 较上月底上涨1.21%[7][24] - 2024年以来 R22价格快速上行 产品价差快速提升至近5年高位[24] - 2025年7月R22产量为41127吨 同比下降0.29% 环比上升11.58%[25]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R22工厂总库存为3965吨 较上月环比下降4.55% 同比下降3.76%[28] 原材料价格走势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萤石湿粉和萤石干粉价格分别为3296元/吨和3496元/吨 环比抬升3.00%和2.82%[34]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无水氢氟酸市场价格为10466元/吨 月环比上涨4.62%[34] - 8月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 三氯乙烯 四氯乙烯价格环比回落[37]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价格分别为2141元/吨 2067元/吨 分别较上月底下降4.72%和1.76%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价格分别为4533元/吨 3648元/吨 分别较上月底下降3.55%和2.49%[37] 下游需求状况 - 2025年9月到2025年11月 家用空调排产总量分别为1075.00万台 1088.01万台 1220.28万台 同比增速分别为-11.98% -22.60%和-19.70%[7][40] - 2024年6月以来 R32出口量较往年有提升趋势 受海外需求及补库提升 国内空调企业海外产能提升带动制冷剂出口量上行[7][41] 含氟聚合物市场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PTFE悬浮中粒 分散乳液 分散树脂价格分别为37000元/吨 28000元/吨 40000元/吨 PVDF粒料 粉料 锂电级价格分别为55000元/吨 39000元/吨 50000元/吨 HFP价格为33500元/吨[7][44] - 2025年8月 PTFE PVDF HFP产量分别为12364吨 11059吨和7129吨 同比分别上升23.50% 40.95%和22.66% 月环比分别变动-5.64% 7.88% -3.16%[53]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PTFE PVDF HFP工厂总库存分别为1610吨 2875吨和435吨 月环比分别上升7.33% 11.00%和17.57%[53] - 2025年8月 PTFE PVDF HFP月度开工率分别为68.34% 67.63%和70.94%[53] 重点公司业绩 - 昊华科技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7.60亿元 同比增长19.45% 净利润7.25亿元 同比增长29.68%[7][59] - 三美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28亿元 同比增长38.58%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5亿元 同比增长159.22%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86亿元 同比增长163.61%[7][60] - 2025年上半年 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永和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5.84% 159.22% 140.82%[7][66]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2025/9/15-2025/9/21):三代制冷剂价格持续上行,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20250923
东海证券· 2025-09-23 19:08
行业投资评级 - 超配 [1] 核心观点 - 供给侧结构性优化背景下 关注供给弹性较大及具备相对优势的品种板块 包括有机硅、膜材料、氯碱、染料、煤化工、氟化工制冷剂、农药等 [6] - 消费新趋势与科技内循环驱动需求 重点关注食品添加剂行业扩容及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机遇 [7] - 三代制冷剂因配额限制及需求提升 供需格局优化 价格持续上行 行业维持高景气 [4][8][15] 行业新闻及事件点评 - 三代制冷剂R32、R134a、R125价格截至2025年9月19日分别达62000元/吨、52000元/吨、45500元/吨 年内涨幅分别为44.19%、22.35%、8.33% [8][15] - 制冷剂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45.84%、159.22%、140.82% [8][15] 化工板块市场表现 - 上周(2025/9/15~2025/9/21)沪深300指数下跌0.44% 申万基础化工指数下跌1.33% 跑输大盘0.89个百分点 申万石油石化指数下跌1.99% 跑输大盘1.55个百分点 [8][18] - 子板块涨幅前五:民爆制品(6.97%)、改性塑料(4.97%)、钛白粉(2.64%)、合成树脂(1.23%)、其他橡胶制品(0.35%) [8][21] - 子板块跌幅前五:复合肥(-4.08%)、炭黑(-4.00%)、涂料油墨(-3.55%)、聚氨酯(-3.48%)、炼油化工(-3.29%) [8][21] 重点产品价格及价差变动 - 价格涨幅前五:丙烯酸丁酯(华东)(3.86%)、双酚A(华东)(3.75%)、苯酚(华东)(3.31%)、华东萤石粉(湿粉/华东)(2.78%)、苯胺(华东)(2.37%) [8][29][31] - 价格跌幅前五:硝酸(98%/安徽)(-3.11%)、液氨(江苏)(-2.71%)、烧碱(99%粒碱/山东滨化)(-2.44%)、二氯甲烷(江苏)(-2.26%)、涤纶POY(150D/48F)(-1.92%) [8][29][31] - 价差涨幅前五:丙烯酸-0.71*丙烯(22.92%)、环氧丙烷-0.8*丙烯(7.85%)、双酚A-0.86*苯酚-0.28*丙酮(7.33%)、PET瓶片-0.34*乙二醇-0.86PTA(4.97%)、丙烯酸丁酯-0.59*丙烯酸(3.71%) [32][33] - 价差跌幅前五:二甲醚-1.42*甲醇(-78.62%)、炭黑-1.65*煤焦油(-9.35%)、FDY-0.86*PTA-0.34*MEG(-7.68%)、丙烯酸甲酯-0.89*丙烯酸(-6.86%)、丙烯-1.22*丙烷(-6.60%) [32][33] 重点公司动态 - 金发科技股东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1%的股份 [35] - 兄弟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1亿元-1.15亿元 同比增长207.32%-253.42% [36] - 史丹利2025年半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0.45元人民币现金 [37]
巨化股份跌2.01%,成交额3.5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240.9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3 10:2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3日盘中下跌2.01%至36.11元/股 成交额3.52亿元 换手率0.36% 总市值974.8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4240.94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844.19万元 大单净卖出2394.64万元 [1] - 年内累计上涨51.15%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0.93%/1.43%/24.52%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2] -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45.84% [2] 业务构成 - 制冷剂业务占比最高达46.00% 石化材料(15.14%)和基础化工产品(10.88%)为主要补充 [1] - 氟化工相关业务(含氟聚合物+氟化工原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合计占比14.41%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5.15万户 较上期减少2.96% 人均流通股增加3.05%至52443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增持2528.23万股至8492.05万股 位列第二大流通股东 [3] - 兴全合润混合A增持275.14万股至5047.39万股 保持第三大流通股东 [3] 机构持仓动向 - 兴全合宜混合A增持180.38万股至2495.21万股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226.46万股至2416.63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新进持股1715.60万股 跻身第十大流通股东 [3] - 兴全商业模式混合(LOF)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9.73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6.47亿元 [3] 行业属性 - 属于基础化工-化学制品-氟化工行业 涵盖PVDF概念、氟化工等概念板块 [2]
谢治宇最新发声:当前大类资产配置面临三大新挑战……
聪明投资者· 2025-09-22 16:50
谢治宇投资业绩与产品表现 - 目前在管产品共三只,总规模392.66亿元 [2] - 代表产品兴全合润今年以来收益32.9%(截至9月20日),自2013年1月29日管理以来任职回报705.37%,年化回报17.93% [2] - 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混合今年以来回报54.17%,任职回报114.20%,年化回报14.20%,规模14.51亿元 [3] - 兴全合宜LOF今年以来回报42.86%,任职回报101.06%,年化回报9.55%,规模159.6亿元 [3] - 2021年底管理规模达到963亿元的巅峰 [3] 投资策略与持仓特征 - 坚持均衡策略,精选行业内的优质公司,侧重成长股 [4] - 90%以上的高仓位运作,行业配置、重仓股变动不大,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在50%左右 [6] - 2023年以来增配半导体,2024年以来加仓生物医药 [7] - 可投港股的产品未错过阿里、小米等2024年炙手可热的互联网企业 [7] - 行业配置相对均衡,业绩反弹较弱 [8] - 2025年二季度主要加仓创新药,前十大重仓股新进信达生物、诺诚健华(A、H股) [13] - 信达生物、诺诚健华(H股)今年以来股价涨超150%,仅二季度均涨超40% [14] - 减持中芯国际,加仓晶晨股份,大幅减持小米集团(减持近30%),少量加仓阿里巴巴 [14][16] - 新进持仓行业分布较广,包括潮流消费(大麦娱乐、安踏体育、好想你)、创新药、半导体 [15] - 兴全合宜的科技性更强,新进纳芯微、豪威集团两只半导体企业 [15] - 蓝思科技新进前十大重仓股 [16] - 没有港股仓位的兴全合润集中加仓半导体和医药 [17] 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与原理 - 大类资产按市场维度划分主要包括外汇、国债、股票、商品等,按资产属性划分涵盖债券、原油、黄金、房地产等,还包括以加密货币为载体的新型货币类资产 [18] - 收益是对所承担风险的补偿,配置思路从三个基本环节展开:资金目标决定风险暴露、优化单个资产类别收益率、从投资组合视角实现风险调整后收益率最大化 [19] - 组合中不同资产价格的相关性会持续变化,例如债券和股票通常存在"跷跷板效应",但在流动性极度宽松等特定环境下可能同向波动 [19] - 通过大类资产架构及宏观变量判断市场"水位",理解非基本面因素引发的股价波动 [20] - 不同经济增长与通胀水平对应不同阶段的最优资产,类似"美林时钟"理论 [20] - 过去三年经济持续承压,广义价值风格中对质量的偏好承压,价值变量是权益基金长期相关性最强的变量 [20] - 过去几年中美利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汇率波动挤压利率政策操作空间 [20] - 股票与债券长期存在"跷跷板效应",过去三年股票市场承压,债券市场走出大牛市 [20] - 投资商品与投资商品相关公司存在显著差异:期货价格反映即时数据,公司股价受商品价格传导至未来盈利预期的间接影响 [20] 周期股交易策略 - 投机型策略:跟随期货价格快进快出,假设行业内所有公司无差异,忽略未来商品价格对盈利的影响,风险较高 [20] - 配置型策略:自上而下判断需求扩张趋势,选择价格和收入弹性大的标的,基于对大类资产的长期看法(如新能源对铜的长期拉动、镁铝在轻量化领域的替代趋势) [21] - 价值型策略:从价格视角跟踪产能去化周期,从供给端切入,以低估值买入经营质量良好的公司 [21] - 价值策略下周期股的买点包括资产端弹性(关注资本开支与折旧摊销比例)、估值水平(PE、PB低位)、需求端信号(宏观领先指标预示的需求上行) [22] 当前资产配置的新挑战 - 全球经济周期错位:非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节奏与美国大幅错位,供应链重塑推动各国再工业化,中国严守财政货币纪律导致经济政策周期与美国完全错位 [23] - 宏观分析需从"全球合力"转向"国别维度",企业决策按区域划分考量 [24] - 过去宏观报告先讲美国经济再讲中国经济的模式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25] - 长久期风险回报下降:美国长期货币宽松压低了长久期资产的风险回报,中国经济转型与老龄化推升对长期国债的需求,拉低长期国债收益率 [26][27] - 市场应对方式包括加大信用风险暴露、提高股票配置比例、以高分红股票替代长久期债券 [28] - 海外市场股债同向波动:极度宽松的流动性降低资产对基本面的敏感性,应对策略是加大逆周期资产(如黄金)的配置比例以实现风险对冲 [29] 对主要资产的看法 - 美元资产:短期存在反弹可能(降息与财政刺激推动经济软着陆),但长期债务货币化、信用风险抬升削弱吸引力,稳定币在边缘国家的渗透形成正向支撑 [30] - 人民币资产:短期面临升值压力(经济增长动能改善、外资重新流入),长期实物资产重要性提升,升值是大势所趋 [30] - 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趋势持续,短端随美联储降息下行,长端受经济软着陆后重回扩张周期及美联储独立性受质疑叠加赤字与债务率上升推升 [30] - 中债:长期走势不明朗,向下压力来自老龄化带来的负债端久期压力,向上动力源于经济结构转型显现成效及存款搬家现象可能重现 [30] - 商品:原油暂无超市场预期的表现,大概率在现有区间内波动 [31] - 黄金:长期是优质的组合风险对冲工具,与美元存在负相关性(或非相关性),过去几年表现强劲 [32] - 铜:需求端受新能源、AI等领域拉动,需求增速有望略升,供给端开发周期较长,在顺周期品种中处于较优位置 [33]
巨化股份跌2.05%,成交额2.5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426.06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2 09:58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22日盘中下跌2.05%至35.87元/股 成交额2.57亿元 换手率0.26% 总市值968.4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426.06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2205.68万元(买入占比7.12% 卖出占比15.71%) 大单净流出220.38万元(买入占比24.94% 卖出占比25.80%) [1] - 年内累计上涨50.15%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2.53%/3.40%/25.07%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3.31亿元 同比增长10.36% [2] - 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45.84% [2] 业务构成 - 制冷剂为核心业务 占比46.00% 石化材料(15.14%)和基础化工产品(10.88%)为主要补充 [1] - 含氟聚合物材料(6.59%)、氟化工原料(6.43%)及食品包装材料(2.65%)构成多元化产品组合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5.15万户 较上期减少2.96% 人均流通股增加3.05%至52443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增持2528.23万股至8492.05万股 兴全合润混合A增持275.14万股至5047.39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增持226.46万股 易方达沪深300ETF新进持股1715.60万股 [3]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9.73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6.47亿元 [3] 行业属性 - 属于基础化工-化学制品-氟化工行业 涵盖PVDF概念、浙江国资等概念板块 [2]
地缘风险升温支撑油价短期或维持震荡运行
平安证券· 2025-09-21 18:24
根据提供的行业研报内容,以下是总结的关键要点: 行业投资评级 - 石油石化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石油石化行业受地缘风险升温支撑,油价短期或维持震荡运行 [1][6] - 氟化工热门产品产销延续紧平衡,价格高位续涨 [6] - 半导体材料行业周期上行和国产替代共振 [7] 石油石化行业 - 2025年9月12日-9月19日期间,WTI原油期货收盘价连续上涨0.03%,布伦特油期货价下跌0.33% [6] - 中东地缘冲突持续:以色列加大对哈马斯武装打击力度,继续对加沙地带实施大规模空袭 [6] - 俄乌冲突持续:乌克兰加大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打击力度,8月发生至少13起袭击,9月已发生至少6起 [6][85] - 欧盟通过第19轮对俄制裁措施草案,包括对118艘俄罗斯"影子舰队"实施制裁 [6][85] - 供给端:欧佩克+就最大产能评估展开磋商,坚持推进增产以夺回市场份额 [6][85] - 需求端:美国商业原油去库幅度较大,汽油也表现为去库态势,但夏季出行季渐入尾声 [6] - 宏观经济: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 [6][85] 氟化工行业 - 热门制冷剂R32价格高位续涨,R134a价格高位坚挺 [6] - 供应端受政策限制确定性收紧,2026年二代制冷剂(HCFCs)生产配额设定为15.14万吨,较2025年减少1.22万吨 [6] - 三代制冷剂(HFCs)配额调整呈现"局部扩容、整体稳定"特点,R245fa生产配额较2025年调增3000吨,R41调增50吨 [6] - 需求端下游汽车、空调产业保持稳健增长:2025年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5万辆和285.7万辆,同比增长13.0%和16.4% [6]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9日,基础化工指数收于4,048.88点,较上周下跌1.33% [10] - 石油石化指数收于2,254.69点,较上周下跌1.99% [10] - 化工细分板块中,半导体材料指数上涨0.94%,表现相对较好 [10] - 申万三级化工细分板块中,涨跌幅排名前三的是焦煤(+7.26%)、民爆制品(+6.97%)、改性塑料(+4.97%) [12]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石油石化、氟化工、半导体材料三大板块 [7] - 石油石化板块建议关注"三桶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 [7] - 氟化工板块建议关注三代制冷剂产能领先企业: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昊华科技,及上游萤石资源企业金石资源 [7] - 半导体材料板块建议关注:南大光电、上海新阳、联瑞新材、强力新材 [7]
【基础化工】制冷剂延续高景气,氟化工企业布局液冷未来可期——氟化工行业跟踪报告(赵乃迪/蔡嘉豪)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20 08:06
行业景气度 - 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 第三代氟制冷剂实行生产配额制 行业供给端持续收紧[3] - 下游需求稳步复苏 制冷剂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增长[3]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制冷剂龙头企业巨化股份 三美股份 永和股份 东岳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6.97% 159.22% 140.80% 153.28%[3] 液冷产业布局 - 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带动液冷相关需求高增 推动氟化工企业向氟化液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4] - 巨化股份通过子公司创氟高科推进"巨芯冷却液"项目 规划产能5000吨/年 一期1000吨/年已投产[4] - 三美股份推进重庆氟化工一体化项目 完善原材料 制冷剂 氟聚合物等领域产业布局[4] - 永和股份通过扩建内蒙 福建基地 为高端冷却液应用提供原料支撑[4] - 东岳集团在高端氟材料领域国内领先 持续拓展高性能含氟聚合物 氟精细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布局[4] - 新宙邦已完成氟化液核心产品阶段性产能建设 产品聚焦氢氟醚及全氟聚醚[4] - 八亿时空参股南通詹鼎切入电子氟化液赛道 与中国广电四川网络龙泉驿区分公司合作开展边缘计算业务[4] - 润禾材料浸没式液冷已与多家客户建立合作试点 将开发储能 超充 智算平台导冷液[4] 液冷技术发展 - 液冷技术是以液体为冷却介质的高效散热方案 通过冷液分配装置将服务器热量转移[5] - 相比风冷具有节能优势 PUE值1.1-1.25 支持高密度散热达30kW/机柜[5] - 技术路线包括冷板式 浸没式和喷淋式液冷技术 目前冷板式和浸没式是主要形式[5][6] -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呈现指数级扩张 2023年29亿美元 2024年36亿美元 预计2025年达45亿美元(322.65亿元人民币) 2032年达194亿美元(1390.98亿元人民币)[6] - 2025年-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达23%[6]
液冷行业点评:英伟达Rubin引领散热革命,微通道液冷技术价值凸显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9:24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液冷行业 [3] 核心观点 - 英伟达AI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功耗预计高达2000W以上 现有散热方案无法应对 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 该技术深度整合多种散热元件 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5倍 [3] - 华为全联接大会首次明确披露昇腾芯片演进规划和目标 昇腾自身迭代将推动液冷技术发展 为国产算力导入微通道技术提供可能性 [3] - 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是应对超高功耗芯片散热挑战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通过微米级流体通道设计实现高效热交换 [5] - 微通道水冷板MLCP具有高超散热性能 能处理超过2000W热功耗以及超过1kW/cm²极端热流密度 突破风冷和水冷散热极限 [5] - 作为液冷重要介质材料 氟化液有望打开新增量空间 [5] 技术特点 - 微米级通道设计带来极大比表面积和极高散热密度 [5] - 强迫对流通过水泵驱动冷却液在微通道内高速流动持续带走热量 [5] - 优化流体动力学使热边界层非常薄 热阻显著降低 强化换热过程 [5] - 结构设计紧凑 微通道紧密排列覆盖整个发热区域 避免局部热点 使芯片表面温度更均匀 [5] 加工工艺 - 蚀刻工艺能够制造高精度微通道但成本高昂加工速度较慢 [5] - 3D打印可实现复杂结构制造但表面精度较低 [5] - 冲压成本较低但对微通道尺寸和形状限制较大 [5] - 需确保微通道密封性和均匀性 避免泄漏和冷却液分布不均 [5] 重点公司推荐 - 江顺科技早前布局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微通道挤压模具 有望拓展至数据中心散热领域 [5] - 英维克为液冷全产业链头部企业 已获得一项微通道冷板专利 [5] - 康盛股份在热交换器 微通道 精密钎焊等核心技术领域领先 子公司云创智达专注液冷技术研发与应用 [5] - 南风股份子公司南方增材拟投资5000万元用于3D打印设备投资 为液冷业务储备产能 [5] - 华曙高科为3D打印设备头部企业 有望受益于微通道加工需求 [5] - 鸿日达在微通道液冷方向具备技术积累及制造能力 [5] - 银轮股份已在微通道相变散热器等产品有布局 且在CDU等产品上获北美头部客户订单 [5] - 宁波精达深耕微通道技术 后续加大在数据中心换热产品的设备和模具开发 [5] - 博杰股份自研微通道分层式水冷头等零部件用于公司测试设备 [5] - 同星科技微通道换热器生产线即将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5] - 远东股份在微通道液冷技术方向推进研发攻关 [5] - 海亮股份已有数据中心铜散热材布局 美国铜管厂业绩弹性大 [5] - 大族激光大族聚维全新研发绿光金属3D打印设备 针对性解决高反 难熔金属材料加工难核心问题 产品涵盖精密导热部件 微型散热结构等 尺寸精度达微米级 [5] - 氟化液介质材料相关公司包括东阳光 巨化股份 永和股份 新宙邦 八亿时空 三美股份 昊华科技 东岳集团 [5] 重点公司估值 - 江顺科技市值48.74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31亿 PE 37倍 [6] - 英维克市值756.61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6.36亿 PE 119倍 [6] - 康盛股份市值54.89亿 2024年归母净利润-0.98亿 [6] - 南风股份市值67.68亿 2024年归母净利润0.74亿 [6] - 华曙高科市值246.43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88亿 PE 282倍 [6] - 鸿日达市值101.06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46亿 PE 221倍 [6] - 银轮股份市值367.31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0.60亿 PE 35倍 [6] - 宁波精达市值57.52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93亿 PE 30倍 [6] - 博杰股份市值111.86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0.98亿 PE 115倍 [6] - 同星科技市值52.76亿 2024年归母净利润1.27亿 [6] - 远东股份市值181.54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5.68亿 PE 32倍 [6] - 海亮股份市值271.71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6.00亿 PE 17倍 [6] - 大族激光市值429.45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2.11亿 PE 35倍 [6] - 东阳光市值741.86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3.45亿 PE 55倍 [6] - 巨化股份市值992.43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44.61亿 PE 22倍 [6] - 永和股份市值136.85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6.36亿 PE 22倍 [6] - 新宙邦市值356.17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1.84亿 PE 30倍 [6] - 八亿时空市值53.17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31亿 PE 41倍 [6] - 三美股份市值339.73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1.62亿 PE 16倍 [6] - 昊华科技市值376.29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4.31亿 PE 26倍 [6] - 东岳集团市值207.75亿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9.50亿 PE 11倍 [6]
制冷剂延续高景气,氟化工企业布局液冷未来可期:氟化工行业跟踪报告
光大证券· 2025-09-19 16:35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制冷剂行业因供给缩减和需求复苏景气度持续上行 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生产配额进一步削减 第三代实行生产配额制 供给端持续收紧 叠加下游空调和汽车产量稳步增长(2025年7月空调产量累计同比+5.1% 汽车+10.5%) 推动制冷剂价格大幅上涨 龙头企业25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40%[1][13][20] - 氟化工企业加速布局液冷领域 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长带动液冷需求高增 氟化液作为核心冷却介质具有高绝缘性和热传导率 技术壁垒显著 多家企业通过产能扩建和技术合作切入该赛道 未来有望打造二次成长曲线[2][26] - 液冷技术是算力时代的散热革命 相比风冷具有节能(PUE 1.1-1.25)和高密度散热(支持30kW/机柜)优势 全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2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194亿美元(CAGR 23%) 中国市场2024年达184亿元(同比+66.1%) 2029年预计达1300亿元[3][32][46] 制冷剂行业景气度分析 - 供给端持续收紧 2025年第二代氟制冷剂配额削减 第三代实行配额制 行业格局优化[1][20] - 需求端稳步复苏 2025年1-7月空调产量累计同比+5.1% 汽车产量累计同比+10.5% 支撑制冷剂需求[13] - 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截至2025年9月3日 R22价格35500元/吨(较年初+7.58%) R32价格60500元/吨(较年初+40.70%) R134a价格51500元/吨(较年初+21.18%)[14][15] - 龙头企业业绩高增长 25H1巨化股份归母净利润同比+146.97% 三美股份+159.22% 永和股份+140.80% 东岳集团+153.28%[1][21] 氟化工企业液冷布局 - 巨化股份通过子公司创氟高科推进"巨芯冷却液"项目 规划产能5000吨/年 一期1000吨/年已投产[2][27] - 三美股份推进重庆氟化工一体化项目 完善原材料、制冷剂和氟聚合物布局[2][27] - 永和股份扩建内蒙和福建基地 为高端冷却液应用提供原料支撑[2][28] - 东岳集团拓展高性能含氟聚合物和氟精细化学品布局[2][28] - 新宙邦已完成氟化液核心产品产能建设 氢氟醚产能3000吨/年 全氟聚醚产能2500吨/年[29] - 八亿时空参股南通詹鼎切入电子氟化液赛道 并开展边缘计算业务[29][30] - 润禾材料浸没式液冷已与多家客户合作试点 开发储能、超充和智算平台导冷液[30] 液冷技术发展现状 - 技术原理与优势 以液体为冷却介质 通过冷量分配装置散热 PUE可降至1.1-1.25 支持30kW/机柜高密度散热[31][32] - 主要技术路线 包括冷板式(间接液冷)和浸没式(直接液冷) 冷板式初期投入10-15万元/系统 浸没式初期投入30-50万元/系统但全生命周期成本低20%-30%[33][35][38] - 算力驱动需求增长 2023年全球算力总规模1397 EFLOPS(同比+54%) 预计2030年超过16 ZFLOPS 智能算力占比超90%[42] - 应用领域分布 数据中心和通信占55-60% 汽车(含新能源)占15% 工业制造占10% 能源电力和医疗科研各占5-10%[50][52] 投资建议 - 关注制冷剂龙头企业 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4][55] - 关注液冷领域布局企业 新宙邦、八亿时空、润禾材料[4][55]
巨化股份等成立科技公司,含高性能纤维制造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15:29
公司成立与股权结构 - 甘肃巨翔氟塑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1] - 公司由浙江嘉翔氟塑料有限公司与巨化股份控股的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持股[1] 业务经营范围 - 主营业务涵盖电线电缆制造 新材料技术研发 五金产品研发[1] - 扩展至生物基材料制造及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制造领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