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601318)

搜索文档
改革没有完成时:中国平安的新长跑
远川研究所· 2025-08-31 20:33
公司业务创新与普惠金融实践 - 平安产险在西藏比如县为20万头牦牛安装带编号与二维码的耳标 实现养殖险快速识别和赔付效率提升[2][3][4] -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推出骆驼险 为10171峰骆驼提供8148万元风险保障 累计理赔94峰骆驼 理赔金额达91.7万元[48][51] - 通过骆驼芯片标识和意外理赔服务 帮助牧民应对狼群袭击、难产疾病等养殖风险 出险率不足1%[49][50][53] 公司战略演进与业务布局 - 从单一保险拓展至全牌照综合金融集团 近五年总资产从9万亿增长至13万亿[10][24] - 实施"金融+科技"战略 旗下半数子公司为科技型公司 40万内勤员工中超10万人任职科技互联网企业[38] - 2018年提出"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战略 金融客户达2亿 互联网用户近6亿[39][41] 医疗健康生态圈建设 - 合作医院达3.7万家 健康管理机构10.5万家 药店23.9万家 覆盖75个城市19万名客户[57] - 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实现环渤海地区海上救援50分钟响应 服务中国最大海上油田[55] - 每分钟处理3.47万次AI服务请求 95511客服响应近千来电 智慧养老覆盖每位长者[58] 改革开放背景与企业发展 - 公司诞生于深圳蛇口工业区 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民营保险公司 1994年首家引进外资战略股东摩根士丹利和高盛[8][16][19] - 收购深圳城市商业银行与深圳发展银行时获政府支持 体现特区市场化创新环境[20][21] - 位列《财富》500强全球第47位 金融企业第9位 年营业收入1586.27亿美元[10] 企业改革理念与文化 - 推行"三多战略":多几步(战略前瞻)、多团队(专业人才)、多平台(容错结构)[31] - 鼓励创新容错文化 认为"不犯错等于无事可做" 坚持"允许改革犯错但不允许不改革"[31][32] - 从产品销售转向服务提供 提升用户黏着度 金融新增客户三分之一来自互联网[40][41]
提升权益配置!中国平安透露最新打法
券商中国· 2025-08-31 13:00
核心观点 - 公司已完成多款主力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将于9月分批上市 产品策略围绕"转分红、拓年金、强医疗"展开 [2][3] - 公司适度提升权益配置 股票和权益型基金配置比例由2023年底的9.9%增至12.6% 提升2.7个百分点 [5][7] - 公司权益投资关注高分红价值股和偏成长性行业 通过优化组合结构实现稳健投资回报 [5][6] 产品策略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 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 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3] - 分红险在个险新单中占比提升至四成左右 公司将增加分红险占比考核权重 [3][4] - 新产品价值率预计提升 有利于寿险公司增强盈利稳定性 [4] 投资策略 - 保险资金投资规模达6.2万亿元 较年初规模增加8.2% [5] - 权益投资主要配置高分红价值股作为类固收配置 同时关注科技、高端制造、创新药等成长性行业 [5] - 增持银行股等金融股是财务投资考虑 选择经营稳健、分红稳定、估值低的优质央国企上市公司 [8] 市场展望 - 国内权益市场稳定性增强 政府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升市场活力和稳定性 [6] - 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蕴含大量投资机遇 当前市场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6] - 利率短期波动加大 中期可能维持低位震荡格局 [8]
1.8万亿元!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集体加码股市
金融时报· 2025-08-31 11:32
保险资金权益投资规模增长 - 五家A股上市险企股票投资规模达近1.8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4053.56亿元 [1] - 中国人保股票投资资产规模946.25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343.76亿元 占比从3.7%提升至5.4% [2] - 中国人寿权益资产配置新增超1500亿元 股票投资金额6201.3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190.54亿元 占比从7.58%提升至8.70% [3][4] - 中国平安股票投资规模6492.94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2119.15亿元 增幅48.5% 占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10.5% [5] - 中国太保股票规模2831.25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280.6亿元 核心权益占比11.8%上升0.6个百分点 [6] - 新华保险股票投资总额1521.26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119.51亿元 [7] 权益投资策略方向 - 中国人保将持续丰富权益投资模式 加强对优质标的研究储备 通过定增、举牌、战投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 [2] - 中国人寿将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加大优质高股息资产配置力度 [4] - 中国平安围绕新质生产力和高分红价值股两个方向适度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5] - 中国太保将稳步增加公开市场权益资产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资产配置 [6] - 新华保险充实OCI、长股投等权益底仓优质资产 重视高股息股票配置价值 [7][8] 细分投资领域表现 - 新华保险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由年初306.40亿元增长至374.66亿元 增加68.26亿元 [7] - 高股息股票在利率中枢下行背景下提供稳定现金流和投资收益率 通过划入OCI账户有效平滑利润波动 [8]
中国平安(601318)2025年半年报点评:营运利润和分红实现正增
新浪财经· 2025-08-31 10:3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新业务价值(NBV)223.35亿元 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9.8% [1][3] - 归母净利润680.47亿元 同比下降8.8% [1][2] - 归母营运利润777.32亿元 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7% [1][2] 业务板块盈利分析 -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 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2% [2] - 财产保险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 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 [2] - 资产管理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0% 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10% [2] - 银行业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 归母营运利润同比下降4% [2] - 金融赋能业务归母净利润盈转亏 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增长179% [2] 投资业绩表现 - 总投资收益962.16亿元 同比下降1.8% [2] - 综合投资收益1578.09亿元 同比增长24.5% [2] - 年化净投资收益率3.6%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 - 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2% 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2] 新业务价值驱动因素 - NBV Margin达到26.1% 同比提升8.8个百分点 [3] - 用于计算NBV的首年保费855.74亿元 同比下降7.2% [3] - 代理人渠道NBV同比增长17.0% 银保渠道NBV同比增长168.6% 社区金融服务渠道NBV同比增长43.1% [3] 渠道发展状况 - 代理人数量34.0万人 较2025Q1末增加0.2万人 [3] - 代理人人均NBV同比增长21.6% [3] 财产保险业务质量 - 综合成本率(COR)95.2% 同比改善2.6个百分点 [3] - 车险COR 95.5% 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 [3] - 非车险COR 94.4% 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3] - 健康险COR同比改善6.1个百分点 [3] 价值与资本状况 - 寿险及健康险内含价值(EV)9034.19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8.2% [4] - 集团内含价值1.5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5.5% [4] - 归母净资产9439.52亿元 较2024年末增长1.7% [4] 股东回报政策 - 宣布派发中期股息0.95元/股 同比增长2.2% [4] - 分红政策坚持与营运利润挂钩 [4]
上市险企权益资产配置一手抓股息一手抓成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8-31 00:37
核心观点 - 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投资资产均实现增长 权益类资产特别是高股息资产成为重要配置方向 以应对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收益承压的局面 [1][2][3] - 险企通过增配权益资产 优化配置结构 兼顾稳定现金流和超额收益捕捉 部分公司通过OCI科目隐藏可观浮盈 [1][3][4] 资产规模变化 - 五大险企投资资产较年初增幅在5.1%-8.2%之间 [2] - 中国人保A股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26.1% 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 - 中国人保OCI股票投资规模较年初增长60.7% 投资收益率跑赢沪深300红利指数7.8个百分点 [3] 投资收益表现 - 中国太保上半年总投资收益率2.3% 综合投资收益率2.4% 同比分别下降0.4和0.6个百分点 [2] - 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 - 新华保险 中国人保 中国太保 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3.53% 16.94% 10.95% 6.93% 中国平安同比下降8.81% [1] 资产配置策略 - 固收组合积极配置可转债 债券基金 REITs等多元化另类资产以拓展收益来源 [3] - 重点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 通过举牌 定增 战投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 [1][3][4] - 关注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新消费等成长性板块以捕捉超额收益 [4] 会计处理方式 - 中国平安上半年举牌多家公司并配置大量股票 约600亿元浮盈计入OCI科目未在利润表体现 [1] - 加大OCI股票配置力度增强了新会计准则下组合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3]
13只万亿股,4只“深圳造”
第一财经· 2025-08-30 23:14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现状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扩容至13家上市公司 包括7家"国字号"企业和6家地方国企、民企或混合所有制企业[3] - 工商银行以24597亿元市值位居榜首 农业银行(23882亿元)和贵州茅台(18591亿元)分列二三位[5] - 宁德时代市值14085亿元位列第八 较年初11713亿元增长20%[5] - 招商银行(10856亿元)、工业富联(10690亿元)、中国人寿(10391亿元)、中国平安(10266亿元)和比亚迪(10038亿元)组成万亿市值梯队后段[5] 深圳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深圳拥有425家A股上市公司 总市值10.39万亿元 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和第二位[6] - 深圳境外上市公司达159家 居全国第三 另有4家公司发行全球存托凭证[6] - 加上H股市值5.47万亿港元的腾讯控股 深圳成为除北京外万亿市值企业最多的城市[4] 工业富联市值突破分析 - 工业富联8月末收盘涨停 总市值达10700亿元 上市7年来首次突破万亿关口[8] - 7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20% 上半年营收3607.6亿元同比增长35.58% 净利润121.1亿元同比增长38.61%[8] - 二季度服务器营收增长超50% AI服务器营收增长超60% 受益于全球云服务商AI基础设施建设资本开支扩张[8] 比亚迪业绩与市值表现 - 比亚迪总市值10038亿元 位居A股第13名 于2024年6月10日成为国内首家市值破万亿的汽车企业[8] - 2024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430.41万辆和427.21万辆 营收7771.02亿元 净利润402.54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3712.8亿元首次超越特斯拉 归母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10] - 2025年前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245.5万辆(同比增长25.71%) 累计销量249.02万辆(同比增长27.35%)[9] 金融企业业绩表现 - 招商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1699.69亿元(同比下降1.72%) 归属于股东净利润749.30亿元(同比增长0.25%)[10] -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净利润680.47亿元 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大增39.8%)[10] - 腾讯控股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 净利润556.3亿元(同比增长17%) 增值服务收入914亿元(增长16%) 广告收入358亿元(增长20%) 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555亿元(增长10%)[10] 华为未上市体量评估 - 华为2025年上半年营收4270.39亿元 净利润371.95亿元 研发投入969.50亿元(占营收22.7%)[11] - 总资产1.25万亿元 总负债7121亿元 资产负债率56.9%[11] - 研究机构认为若上市 比照小米集团1.38万亿港元市值 有望跻身万亿市值企业阵容[11] 深圳产业生态优势 - 金融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4710.5亿元(增长4.2%) 占GDP比重约12.8% 平安和招行早于2007年和2020年就突破万亿市值[13] - 2024年以来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 募资93.92亿元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14]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每平方公里密度12家居全国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15] - 拥有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15] 政策与产业链支持 - "链主"企业(华为、腾讯等)带动形成完善产业链 吸引中小企业聚集并相互成就[16] - 2023年9月推出《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条政策措施[16] - 2025年3月发布人工智能系列行动计划 目标到2027年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独角兽企业80家[17]
上市险企半年报亮点:寿险财险双轮驱动,转型成效显著
搜狐财经· 2025-08-30 22:3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总计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04% [1] - 人身险保费单月增速多次突破16% [1] - 财险业总保费收入达9644.56亿元 同比增长4.2% [4] 人身险业务 - 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均超两位数 [1] - 中国人寿分红险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 [2] -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71.7% [2] 财产险业务 - 车险业务受益于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及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 保费增速领先 [4] - 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 意外险/健康险/农险/责任险等险种增速较快 [4] - 阳光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5% 保费占比达50.6%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4] 成本控制与投资表现 - 中国平安/中国人保/阳光保险/众安保险综合成本率均有所优化 [4] - 中国人保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4] - 阳光保险实现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1% 同比增长28.5% [4] 发展前景 - 行业在保费收入与盈利能力上展现较强稳定性 [1] - 经济刺激政策显效和保险需求回暖将支撑下半年稳健发展态势 [5]
从深圳名片到全球27位,平安如何把金融战场推进“3.0时代”?
搜狐财经· 2025-08-30 20:24
全球财富增长城市排名 - 深圳以142%的百万富翁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 拥有50,800名百万富翁、156名千万富翁和22名亿万富翁 [1][2] - 美国斯科茨代尔和印度班加罗尔分别以125%和120%的增长率位列第二和第三 [2] - 中国杭州以108%的增长率位列第五 拥有32,200名百万富翁 [2] 深圳发展背景与创新实力 -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 以"蛇口精神"为核心 强调效率优先和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 [3][7] - 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达262.3万家 其中A股上市民营企业286家 市值5.1万亿元 数量和市值均列全国第一 [5] - 民营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886家 高新技术企业2.37万家 独角兽企业34家 创新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5] 中国平安发展历程 - 1988年成立于蛇口 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 初创时仅13名员工和3台电脑 [15][17] - 2008年首次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第462位) 2025年升至第47位 营业收入达1586.27亿美元 [26] - 资产规模1.8万亿美元 连续多年位居全球保险集团第一 服务客户数达2.47亿(覆盖中国1/6人口) [27][29] 平安科技创新布局 - 累计投入17年研发 拥有近3000名科学家和3.5万名研发人员 专利申请数达55,435项 [37][38] - 人工智能技术获45项国际竞赛冠军 建成亚洲最大金融后援平台 推出图像识别车险闪赔系统 [38] - 在西藏为20万头牦牛安装物联网耳标 实现24小时内快速理赔 科技赋能普惠金融 [40][42] 医养生态战略实施 - 构建"金融+医养"生态 覆盖5万名医生团队和3.7万家医院 100%覆盖国内百强医院 [51] - 居家养老服务覆盖85个城市 服务21万长者 康养社区布局5个城市 AI医生诊断准确率达93% [51] - 63%的客户使用医养服务 其客均合同数(3.37个)和客均资产规模(6.14万元)为非生态圈用户的1.5倍和4.1倍 [57] 综合金融服务模式 - 通过"一个客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模式 实现13家子公司APP数据打通 [62] - 建立"三专"服务团队(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 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64] - 全球急难救援服务覆盖233个国家 依托60万家医疗机构和8大运营中心 [65] 企业战略定位与成果 - 从保险业务扩展至全牌照金融集团 2024年营收突破万亿元 现金分红连续13年增长 [30] - 以医养作为流量入口 金融作为价值核心 形成"健康-保障-财富"生态闭环 [60][61] - 2024年新增客户3207万(同比增长9.8%) 2025年上半年新增1571万客户(同比增长12.9%) [30]
13只万亿股,4只“深圳造”
第一财经· 2025-08-30 18:54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现状 - A股万亿市值俱乐部扩容至13家上市公司 包括7家国字号企业和6家地方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业 [1] - 工商银行以24597亿元市值位居榜首 农业银行23882亿元紧随其后 贵州茅台18592亿元位列第三 [3] - 宁德时代市值14085亿元排名第八 招商银行10857亿元第九 工业富联10690亿元第十 [3] 深圳万亿市值企业格局 - 深圳拥有4家A股万亿市值企业:招商银行(10857亿元) 中国平安(10267亿元) 工业富联(10690亿元) 比亚迪(10039亿元) [1][3] - 加上H股上市的腾讯控股(54700亿港元) 深圳成为除北京外万亿市值企业最多的城市 [2] - 工业富联8月末市值首破万亿 7月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120% 上半年营收3608亿元同比增长35.6% 净利润121亿元增长38.6% [5] 重点企业业绩表现 - 比亚迪上半年营收3713亿元 首次超越特斯拉 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3.8% [7] - 招商银行上半年营收1699.7亿元 净利润749.3亿元同比增长0.25% [7] - 中国平安上半年营运利润777.3亿元同比增长3.7% 新业务价值223.4亿元大增39.8% [7] - 腾讯二季度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 净利润556.3亿元增长17% 广告收入358亿元增长20% [7] 深圳产业生态与上市资源 - 深圳A股上市公司425家市值10.39万亿元 分别居全国第三和第二 境外上市公司159家居全国第三 [4] - 金融业2024年增加值4710.5亿元占GDP比重12.8% 与北京上海并列金融城市第一梯队 [9]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密度全国第一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11] - 2024年以来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募资93.92亿元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10] 龙头企业与产业链协同 - 华为上半年营收4270亿元 净利润372亿元 研发投入970亿元占营收22.7% [8] - 比亚迪2024年汽车产销430万/427万辆 营收7771亿元 净利润403亿元 2025年前7月销量249万辆增长27.4% [6] - 链主企业如华为腾讯带动中小企业集聚 形成完善产业链生态 推动企业上市和市值增长 [11]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深圳2023年推出20条措施推动企业上市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12] - 计划到2027年培育瞪羚企业1000家 独角兽企业80家 聚焦人工智能终端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12] -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数达5个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