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601628)

搜索文档
大揭秘!中国人寿的“科技之城”
券商中国· 2025-08-26 12:15
核心观点 - 公司以数字化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为核心 构建覆盖云-网-端的服务体系 重新定义金融服务时空边界 [1] - 公司通过数据价值创造和全链条数字化生态 实现保险服务从物理网点向云端延伸 [1] - 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业务 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服务、事后保障的全生命周期护航 [13] 科技战略布局 - 前瞻性规划大后台+小前端科技布局 支撑亿级客户服务需求 [3] - 私有云采用两地三中心架构 同时对接华为云、阿里云等公有云实现降本增效 [3] - 建成扁平化直连网络 连接上万个网点、数十万台电子设备和数十万销售队伍 [6] - 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社交化、线上化应用 打通内外部连接通道 [6] 数据管理与技术应用 - 建立完善数据管理机制 保证数据实时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9] - 采用3个月为单元的迭代工作法 9个月完成核心数据库国产化迁移 [8] - 不强制统一技术路线 聚焦数据价值创造而非技术本身 [9] - 通过企业总控中心横向协调科技产品 形成灵活组织架构 [10] 数字化服务平台 - 寿险APP月活跃用户超1100万 构建全渠道数字化服务体系 [14] - 医保商保数据直连实现门诊理赔秒级结算 整体赔付时效缩短至0.34天 [12][14] - 空中客服覆盖28项保全服务 连接2600+柜面网点 2024年累计服务180万人 [14] - 部分案件实现全程智能化处理 最快3分钟完成赔付 [14] 创新服务模式 - 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EAC模式 形成线上+线下服务闭环 [13] - 联合地方政府打造保险+健康平台 实现小病不出村、理赔在家办 [13] - 与医院合作推出保险+诊疗服务 理赔直接抵扣医疗费 [13] - 针对学生险客群通过企业微信建立主动服务触点 大部分理赔当天到账 [15] 技术成果与行业地位 - 数据中心机房通过国际M&O认证 运维管理达国际标准 [16] - 分布式信创混合云获金融创新成果特等奖 [16] - 获评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最高等级5级 保险行业首家 [16] - 通过CMMI5级认证 研发组织能力成熟度达最高等级 [16]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中国人寿绘就鹏城幸福新图景
人民网· 2025-08-26 10:49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综合金融手段全面支持深圳经济发展 包括小微企业融资 民生保障 科技创新和绿色生态建设 [1][2][3][4][5][6][7][8][9][10] 小微企业支持 - 深圳2024年平均每月新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 但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题 [2] - 寿险深圳分公司2025年上半年承保中小微企业超1.3万家 覆盖被保险人31万人次 累计风险保额超2571亿元 [2] - 广发银行深圳分行截至2025年7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400亿元 服务客户1.21万户 [3] - 财险深圳分公司2025年上半年通过贷款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约600万元 [3] 民生保障 - 深圳人才总量突破700万 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三 [4] - 寿险深圳分公司作为首席承保方参与"深圳惠民保" 2025年参保人数达615.9万人 已累计赔付近38万人次 [4] - 财险深圳分公司通过"惠工保"为1.77万人次提供保险保障530亿元 [5] - 通过"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为20家施工企业释放超过3400万元工资保证金 [5] - 寿险深圳分公司2025年上半年为6700余位老年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约7亿元 [5] - 独生子女家庭意外伤害保险惠及约140万人 "托育无忧"活动为239家托育机构约1万名婴幼儿提供风险保障约2.1亿元 [5] 科技创新支持 - 深圳积聚2.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平均每平方公里12家 [7] - 财险深圳分公司2025年上半年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7542亿元 [7] - 广发银行为某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腾飞贷"融资方案 授信额度从5000万元提升至1亿元 [8] - 国寿股权公司在深圳投资迈瑞医疗和晶泰科技 [8] 绿色生态建设 - 国寿投资公司2025年上半年通过股权投资计划战略投资深能环保15亿元 [9] - 广发银行深圳分行为深能源东部电厂二期提供20亿元碳减排项目贷款 支持年发电量44.38亿千瓦时 [9] - 财险深圳分公司2025年上半年为绿色产业等领域提供风险保障超6241亿元 [10] - 为核电等清洁能源领域提供"核能全周期保险方案" [10]
买保险不如买保险股
虎嗅· 2025-08-26 10:32
保险股市场表现 - 中国平安8月12日买入中国人寿H股950万股 持股数量达3.75亿股 占中国人寿H股比例5.04% [1] - 中国平安8月11日耗资5583.87万港元买入中国太保H股 持股比例从4.98%升至5.04% [1] - 挪威央行8月7日增持众安在线至5.07%H股股本 成为第五大股东 [1] - 万得保险指数年内上涨18.67% 保险精选指数上涨20.97% 均高于银行板块16.52%的涨幅 [2] - 华证陆港保险产业主题指数年内上涨35.95% 因港股中小盘保险股涨幅显著 [4] - 众安在线年内上涨61% 阳光保险上涨65% 中国再保险上涨114% [4] 保险股投资逻辑 - 行业具顺周期属性 资负两端受益资本市场复苏 [5] - 险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增至6家 加大股市配置 [5] - 华证保险指数股息率2.86% 头部公司分红水平突出 [5] - 新华保险A股/H股股息率3.76%/5.29% 中国太保A股/H股股息率2.72%/3.22% [5] - 中国平安A股/H股股息率4.24%/4.83% 阳光保险股息率4.9% [5] - 保险精选指数市盈率TTM为9.17倍 处于10年历史分位点8.82% [6] - 前6个月保险业原保费收入3.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04% [6] - 寿险业务6月单月同比增长21.0% 人身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5.4% [6] - 财产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5.1% 市场格局稳定 [6] 行业基本面改善 - 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合计分红907.89亿元 同比增长超20% [8] - 新华保险分红金额同比增近200% 中国人寿分红同比增长51.1% [8] - 中国人保分红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15.4% 中国太保同比增长5.9% [8] - 利差损风险缓解 受益股市上涨及分红险转型 [9] - 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从2.5%下调至2.0% 分红险保证利率上限从2%降至1.75% [9] - 万能险保证利率从1.5%降至1.0% 负债端成本下降 [9] - 分红险下调幅度最小 体现政策呵护 [9] - 预定利率多次下调但保费维持稳定增长 显示刚性需求 [10] - 代理人渠道初现止跌企稳 平安太保代理人数量小幅增长 [12] - 银保渠道恢复增长 报行合一政策逐渐消化 [13] - 险资举牌高股息领域 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加大股市投资 [13] 政策与行业格局 - 保险业面临最积极政策环境 国务院出台国十条支持高质量发展 [13] - 保险央企集体更换一把手 国家寄望在养老医疗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13] - 行业格局稳定 头部公司份额突出 少有颠覆性变化 [13] 业绩与风险提示 - 新华保险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长13.6% 净利润110.83亿元同比增长11.1% [16] - 2023年全年营收同比增长85.3% 净利润同比增长201.1% [16] - 三季度起业绩基数变高 增速可能下降 [16] - 盈利弹性可能减弱 因基数隐含股票收益率已较高 [16]
产品端多向发力 保险业护航银发经济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6 08:11
行业动态与政策背景 - 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万人占总人口22%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023万人占总人口15.6% [1]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1] - 银发经济涵盖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1] 保险产品创新与保障体系 - 中国人寿在甘肃构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多层次保障体系 覆盖超102万银发群体 累计赔付超1150万元 [2] - 中国人寿推出"夕阳红""夕阳保""银龄安康"等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 [2] - 人保健康长护险业务覆盖16个省份37个地市 参保人数超2200万人 服务内容从医疗护理向"医疗护理+生活照护"升级 [2] 个人养老金与市场前景 - 中国太保构建"产品+服务+生态"一体化模式 通过"个税规划师""养老规划师"提供个性化养老规划 [3] - 瑞士再保险预计未来10年寿险与健康险保费增速将高于GDP增速 受益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和风险意识提升 [3] - 保险作为"第三支柱"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3] 养老需求多元化与产业升级 - 中邮保险白皮书显示老年群体在医疗健康、生活方式、经济能力等方面呈现分化特征 需求日趋个性化与多元化 [4] - 行业加速构建"医、养、护、康"全流程一体化服务体系 推动健康养老产业标准化、专业化与智能化 [4] - 金融行业积极提供财富管理与未来规划支持 [4]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 中国平安构建医、住、护、乐四联体居家养老深度服务网络 携手46家服务商形成战略联盟体 [5] - 推出《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 明确四大类康复护理服务要求 [5] - 居家环境安全评估系统基于30万户改造案例打造 截至2024年底服务覆盖75个城市 超16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 [5] 康养旅居服务发展 - 2024年45岁以上人群出游达12亿人次 带来旅游业市场2万亿元增长规模 [6] - 华泰人寿推出"泰享旅居"板块 链接国内优质康养基地 提供15家旅居机构资源 引入"随行管家"服务功能 [6] - 康养服务成为寿险公司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未来将拓展全球旅居网络 [6] 相互制保险机构创新 - 信美相互人寿为超10万名会员构筑长期保障生态 打造"T(旅居养老)H(居家养老)H(住院养老)"康养服务体系 [7] - 通过"一地一策"个性化设计 旅居服务覆盖11个省份18个基地 累计6000多人次参与体验 [7] - 推动从传统养老观念向积极享老现代观念转变 [7] 养老社区布局模式 - 保险公司采用"保险+养老+健康"生态闭环 构建全周期、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8] - 头部公司探索重资产、轻资产、轻重结合等布局模式 初步跑通可持续商业养老之路 [8] - "同城不同住"成为城市银发群体与子女间主流居住和照顾模式 [8] 城心养老与医养结合 - 大家保险城心养老社区在14座核心城市完成战略布局 依托城市核心区域医疗资源与交通条件 [9] - 中国太保南京社区开业18个月实现满住 周边高校林立满足银发群体精神文化需求 [9]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医养结合机构超8400家 床位总数超210万张 [11] - 泰康之家在36个城市布局44个项目 开业26家社区 践行"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医养融合新模式 [10][11]
让“国寿绿”与“特区红”交相辉映 从“主力军”到“贴心人”坚守如初
南方都市报· 2025-08-26 07:14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承保中小微企业13233家 覆盖被保险人31万人次 累计风险保额超2571亿元[3] - 公司为绿色产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66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859亿元[3] - 公司开展"四送服务进社区"系列活动1708场 惠及群众超过3.2万人[7] 产品创新与服务 - 创新打造"团单八大保"产品体系 包括工业保、交通保、商铺保、专精特新保、科技保等系列产品[3] - 作为"深圳惠民保"连续三年首席承保方 2025年参保人数达615.9万人 参保量连续三年正增长[4] - "深圳惠民保"上线三年累计赔付近38万人次 医保目录外赔付支出占比达71.5% 重症患者自费减负比例平均达40%[5] 普惠金融与民生保障 - 深化推进"深圳市独生子女家庭意外伤害保险"项目 惠及群众约140万人[5] - "银龄安康"老年人专属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为6779位老年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6.98亿元[5] - "托育无忧"公益赠险活动为239家托育机构约1万名在托婴幼儿提供风险保障约2.1亿元[5] 社区服务模式 - 创新实践"党建+社区"服务模式 开展"四送服务进社区"活动包含送保障、送关爱、送服务、送岗位[6] - 在全市200个试点社区开展专项赠险活动 重点惠及低收入妇女、老人、失能群体及退役军人[6] - 联合街道开设公益招聘 专项提供"社区综合金融服务专员"岗位超1000个[7]
非银周观:美联储降息或已在路上,流动性驱动市场走强格局将持续
长城证券· 2025-08-25 18:5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3] 核心观点 - 美联储降息预期提升,流动性驱动市场走强格局有望延续,重点关注券商及金融IT板块[1][8] - 经济数据走弱背景下流动性驱动市场趋势或延续,需聚焦内部问题、居民存款搬家效应及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降息效应[1][8] - 两融波动创新高,券商为代表的非银金融或呈现震荡突破走势[8] - 保险板块受公募新规及红利风格影响高位波动,但配置价值被谨慎乐观看好[2][9] 主要观点 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18日至8月22日,沪深300指数达4378点(周涨幅4.18%),保险指数(申万)达1364.59点(周涨幅1.36%),券商指数达7664.69点(周涨幅3.12%),多元金融指数达1417.97点(周涨幅4.18%)[6] -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升至1.78%附近[2][9] 政策与事件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未来数月可能降息[7] - 中国证监会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自2025年8月22日起实施,侧重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7] - 证监会制定《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管理暂行规定》,自2025年10月9日起实施,加强期货公司互联网营销活动监管[7] - 人民币汇率波动回升至7.18附近[7] 保险板块 - 股票是2025年下半年保险机构首选投资资产,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9] - 多数保险机构预期下半年资产配置比例与年初基本一致,部分可能适度增加股票和债券投资[9] - 重点推荐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稳健)、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价值高速增长,投资表现突出),建议关注中国财险、中国人寿[11] 券商板块 - 并购线重点关注信达证券、首创证券、浙商证券、国联民生、中国银河等[1][8] - 具有估值扩张空间的公司推荐东方证券、华泰证券、中金公司(综合能力强、风险资本指标优化、受益ETF发展)[1][8] - 创新转型及受益行情的中小型证券公司重点关注东方财富(2025H1营业总收入同比+39%至6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37%至56亿元),相关公司包括浙商证券、国金证券[8][12] - 低估值央国企头部券商建议关注中国银河、中金公司、信达证券、首创证券、国联民生、太平洋等[12] 金融IT及互金平台 - 从赔率弹性角度建议逢低布局金融IT板块,重点关注财富趋势、同花顺、九方智投(2025年中报预告净利润中枢8.5亿元,子公司方德证券在港展业,布局AI创新)[1][8] - 互金平台建议关注东方财富、指南针、大智慧、湘财股份[8][12] - 平台型公司推荐同花顺(2025H1业绩明显改善,AI赋能前景)、九方智投、大智慧,建议关注财富趋势、指南针[12] 港股金融 - 受益港股高景气的公司包括国泰海通、国联民生、中金等[8]
中国人寿衡水武邑支公司:开展《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培训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5 16:57
公司合规管理行动 - 中国人寿武邑支公司组织开展全员参加的《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合规培训会 [1] - 培训旨在深化合规文化建设和培育 实现由被动监管遵循向主动合规治理的转变 [1] - 支公司主管经理详细介绍了办法的出台背景、实施时间、合规管理原则及组织架构 [1] 培训内容重点 - 深刻剖析当前保险机构合规管理现状并梳理办法概况 [1] - 重点解读《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中关键条款 [1] - 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要求将合规要求贯彻到日常工作每个流程 [1] 合规管理目标 - 提高依法合规经营能力 提升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有效性 [1] - 将合规管理有机融入公司治理体系、运营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 [1] - 坚决守牢合规经营底线 促进合规业务高质量发展 [1]
保险板块8月25日涨0.47%,中国太保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4.5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25 16:47
保险板块市场表现 - 保险板块整体上涨0.47%,领涨个股为中国太保(收盘价41.57元,涨幅1.94%)[1] - 上证指数上涨1.51%至3883.56点,深证成指上涨2.26%至12441.07点[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中国人寿(42.86元,-0.09%)和新华保险(67.30元,-0.21%)下跌,中国平安(61.00元,+0.83%)与中国人保(8.84元,+0.34%)小幅上涨[1] 个股成交情况 - 中国平安成交67.01万手(40.66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额[1] - 中国人保成交89.48万手(7.88亿元),为板块最高成交量[1] - 中国太保成交33.12万手(13.63亿元),中国人寿成交21.48万手(9.17亿元),新华保险成交25.99万手(17.42亿元)[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4.57亿元,游资净流入4.32亿元,散户净流入2422.17万元[1] - 中国平安主力净流出1.84亿元(占比-4.53%),游资净流入1.18亿元(占比2.91%)[2] - 新华保险主力净流出1.82亿元(占比-10.46%),游资净流入1.33亿元(占比7.62%)[2] - 中国太保主力净流出1.17亿元(占比-8.59%),但获游资大幅净流入1.82亿元(占比13.38%)[2] - 中国人保主力净流入3886.94万元(占比4.93%),为唯一获主力增持个股[2]
A股市值十强洗牌: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入列,昔日龙头股掉队
第一财经· 2025-08-25 11:35
A股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于8月22日报收3825.76点,时隔10年重新站上3800点,上一次站上3800点是在2015年8月19日 [1] - A股总市值达102.81万亿元(三大交易所统计)或约116万亿元(Wind统计),其中沪市、深市、北交所市值分别为61.41万亿元、40.48万亿元、9210亿元 [1] - 截至2025年8月22日,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34家,总市值116.37万亿元,较2016年的3052家和55.66万亿元分别增长78%和109% [13] 万亿市值公司格局 - A股万亿级市值公司达13家,工商银行以2.72万亿元总市值位居榜首,农业银行(2.55万亿元)、建设银行(2.41万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2] - 其他万亿市值公司包括中国移动(2.37万亿元)、贵州茅台(1.84万亿元)、中国银行(1.84万亿元)、中国石油(1.59万亿元)、宁德时代(1.31万亿元)、中国海油(1.22万亿元)、中国人寿(1.21万亿元)、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比亚迪 [2] - 较年初新增3家万亿市值公司:中国平安、招商银行、比亚迪 [4] 行业市值分布 - 银行、电子、非银金融为总市值前三行业,市值分别达15.8万亿元、12.14万亿元、8.36万亿元 [11] - 电子行业市值十年间增长近10万亿元,从2016年的2.16万亿元增至12.14万亿元,增幅超460% [11] - 房地产行业市值从2016年的2.63万亿元降至1.2万亿元 [11] - 千亿市值公司达165家,超八成(140家)为主板公司,银行(20家)、电子(19家)、非银金融(18家)为千亿市值公司最集中行业 [3] 市值增长显著公司 - 工业富联市值达9101.59亿元,较年初增长4829.97亿元(增幅113%);寒武纪-U市值达5200.93亿元,较年初增长2454.06亿元(增幅89%) [4] - 上纬新材市值338.82亿元,较年初增长1161%;*ST松发市值551.4亿元,较年初增长1019%;*ST宇顺市值83.68亿元,较年初增长738% [4][5] - 自去年"924行情"至今,*ST松发市值涨幅达3332%,中航成飞市值增幅1000%,上纬新材市值增幅1494% [6] 十年市值变迁 - 2016年末市值前三为工商银行(1.57万亿元)、中国石油(1.46万亿元)、建设银行(1.36万亿元),当前前三均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2.72万亿元)、农业银行(2.55万亿元)、建设银行(2.41万亿元) [7][8] - 贵州茅台市值从2015年6月的4197.58亿元增至1.84万亿元,十年增幅338% [9] - 中国石化市值从2016年末的第7位(6549.95亿元)降至第18位(7068.6亿元);交通银行从第10位(4284.96亿元)降至第21位(6689.14亿元) [8][9] - 农业银行十年间市值增长1.55万亿元(增幅154%),工商银行增长1.15万亿元(增幅73%),建设银行增长1.05万亿元(增幅77%) [10] 板块市值演变 - 沪市主板市值占A股总市值55%,达63.83万亿元,上市公司1697家(占总数31%) [13] - 创业板市值从2016年的5.22万亿元增至16.45万亿元,上市公司从570家增至1385家 [13] - 科创板市值达8.96万亿元,上市公司589家 [13]
A股市值十强座次洗牌:贵州茅台、宁德时代入列,昔日市值龙头股掉队
第一财经· 2025-08-25 11:15
A股市场总市值概况 - 上证指数于8月22日报收3825.76点 时隔10年重新站上3800点[1] - 沪深京全部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02.81万亿元 其中沪市61.41万亿元 深市40.48万亿元 北交所9210亿元[1] - 按Wind统计口径 A股最新总市值总和约116万亿元[1] 万亿市值公司格局 - A股万亿级市值公司达13家 工商银行以2.72万亿元居首[1][2] - 总市值前三均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2.72万亿元) 农业银行(2.55万亿元) 建设银行(2.41万亿元)[2] - 其他万亿市值成员包括中国移动(2.37万亿元) 贵州茅台(1.84万亿元) 中国银行(1.84万亿元) 中国石油(1.59万亿元) 宁德时代(1.31万亿元) 中国海油(1.22万亿元) 中国人寿(1.21万亿元) 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 比亚迪[2] 市值增长表现 - 较年初新增3家万亿市值公司:中国平安 招商银行 比亚迪[4] - 22家公司市值较年初增加超千亿元 工业富联增长4829.97亿元(增幅113%) 寒武纪-U增长2454.06亿元(增幅89%)[4] - 上纬新材市值增幅达1161% *ST松发增幅1019% *ST宇顺增幅738%[4][5] - "924行情"至今 *ST松发市值增长3332% 中航成飞增长1000% 上纬新材增长1494%[6] 十年市值变迁 - 2016年末仅5家万亿市值公司 工商银行(1.57万亿元) 中国石油(1.46万亿元) 建设银行(1.36万亿元) 中国银行(1.01万亿元) 农业银行(1.01万亿元)[7] - 十年间工商银行市值增长73% 农业银行增长154% 建设银行增长77% 贵州茅台增长338%[10] - 中国石化从第7位跌至第18位 交通银行从第10位跌至第21位[8][9] - 新晋龙头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和中国移动(2022年上市)市值均超万亿元[9] 行业市值分布 - 银行(15.8万亿元) 电子(12.14万亿元) 非银金融(8.36万亿元)为总市值前三行业[11] - 电子行业十年市值增长超4倍 从2.16万亿元增至12.14万亿元[11] - 房地产行业市值从2.63万亿元降至1.2万亿元[11] - 千亿市值公司达165家 超八成位于主板 银行(20家) 电子(19家) 非银金融(18家)数量最多[3] 市场扩容情况 - 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3052家增至5434家(增长78%) 总市值从55.66万亿元增至116.37万亿元(增长109%)[13] - 沪市主板市值占比55% 创业板总市值从5.22万亿元增至16.45万亿元[13] - 科创板总市值达8.96万亿元 上市公司589家[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