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002736)

搜索文档
国信证券(002736) - 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4-29 22:08
证券代码:002736 证券简称:国信证券 公告编号:2025-032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临时)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议案表决情况:九票赞成、零票反对、零票弃权。 本议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2025 年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 《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与本决议同日公告。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24 日发出第五 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临时)(以下简称"本次会议")书面通知。本次会议 于 2025 年 4 月 29 日在公司以现场和电话结合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应出席董事 9 名,实际出席董事 9 名,其中张纳沙董事长以现场方式出席,其余 8 位董事以 电话方式出席。全体监事及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会议。张纳沙董事长主持本 次会议。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 本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以下议案: 一、审议通过《2025 年第一季度报告》 本议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 2025 年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
国信证券(002736)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20:30
营业总收入情况 - 2025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528,224.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10%[5] - 2025年1 - 3月营业总收入52.82亿元,较2024年1 - 3月的33.62亿元增长约57.10%[37] 净利润情况 - 2025年1 - 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893.62万元,同比增长89.52%[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3.29亿元,2024年同期为12.29亿元[39] 总资产情况 - 2025年3月31日总资产50,621,051.61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94%[5] 衍生金融资产情况 - 2025年3月31日衍生金融资产28,178.68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64.76%,主要因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公允价值变动[12] - 2025年3月31日衍生金融资产2.82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99亿元大幅减少[35] 应收款项情况 - 2025年3月31日应收款项649,466.40万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2.55%,主要是应收清算款项增加[12] 投资收益情况 - 2025年1 - 3月投资收益230,806.91万元,同比增长212.21%,主要是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增加[14]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23.08亿元,2024年同期为7.39亿元[39] 信用减值损失情况 - 2025年1 - 3月信用减值损失2,514.45万元,同比增长385.20%,主要是融出资金和其他债权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14] 核心净资本情况 - 2025年3月31日核心净资本6,092,232.85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18%[16] 净资本情况 - 2025年3月31日净资本7,292,232.85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82%[16] 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情况 - 2025年3月31日各项风险资本准备之和2,117,197.62万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0.86%[16]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6,572户[18] - 前10名股东中,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3.53%,持股数量3,223,114,384股;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2.23%,持股数量2,136,997,867股;云南合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77%,持股数量1,611,627,813股[18] 表内外资产总额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表内外资产总额为27,649,349.29,较上期39,515,469.77下降30.03%[19] 风险覆盖率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风险覆盖率为344.43%,较上期277.64%上升66.79个百分点[19] 公司重大收购事项 - 公司拟发行A股股份购买万和证券96.08%股份,2025年4月10日深交所和中国证监会均受理相关申请[25][27] 子公司设立情况 - 2023年11月10日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核准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2025年3月21日国信资管正式开业[28] 证券营业网点情况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设有223家证券营业网点,分布于全国115个城市,报告期内完成7家证券营业部撤销[29] 资本杠杆率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资本杠杆率为23.12%,较上期15.76%上升7.36个百分点[19] 流动性覆盖率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流动性覆盖率为314.03%,较上期351.69%下降37.66个百分点[19] 净稳定资金率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净稳定资金率为179.44%,较上期158.66%上升20.78个百分点[19] 债券及短期融资券发行情况 - 公司完成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第二期发行,规模分别为18亿元和12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2.05%和2.17%;非公开发行第一期规模20亿元,票面利率1.87%;完成2025年度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均为20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2.05%、2.06%和1.93%[31] 货币资金情况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915.56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46.98亿元有所减少[35] 结算备付金情况 - 2025年3月31日结算备付金223.30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0.72亿元有所增加[35] 融出资金情况 - 2025年3月31日融出资金709.39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02.26亿元有所增加[35] 代理买卖证券款情况 - 2025年代理买卖证券款919.35亿元,较之前的906.65亿元有所增加[38] 应付职工薪酬情况 - 2025年应付职工薪酬54.67亿元,较之前的60.25亿元有所减少[38] 应交税费情况 - 2025年应交税费2.31亿元,较之前的4.54亿元大幅减少[38]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13亿元,2024年同期为15.06亿元[39] 营业总支出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支出24.05亿元,2024年同期为19.66亿元[39] 营业利润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利润28.77亿元,2024年同期为13.96亿元[39] 基本每股收益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21元,2024年同期为0.09元[41]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情况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34.06亿元,2024年同期为172.86亿元[42]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情况 - 2025年1 - 3月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80.38亿元,2024年同期为81.52亿元[42]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情况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38.60亿元,2024年同期为213.92亿元[44]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情况 - 2025年1 - 3月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205.64亿元,2024年同期为201.26亿元[44] 利息净收入情况 - 2025年1 - 3月利息净收入2.99亿元,较2024年1 - 3月的2.02亿元增长约48.14%[37]
29日中证1000指数期货上涨0.70%,最新持仓变化
新浪期货· 2025-04-29 16:28
中证1000指数期货主力合约2506表现 - 主力合约2506收盘涨跌+0.70%,成交量11.62万手,前20席位净空差额头寸为17010手 [1] - 全合约总成交量17.88万手,较上一日减少9018手,前20席位多头持仓21.95万手(减少3655手),空头持仓24.79万手(减少2709手) [1] - 主力合约多头增仓前三:国泰君安(持仓22105,增仓1074)、中信期货(持仓21092,增仓552)、东海期货(持仓2214,增仓284) [1] - 主力合约空头增仓前三:国泰君安(持仓17974,增仓657)、华闻期货(持仓2969,增仓617)、国信期货(持仓4713,增仓371) [1] 主力合约2506持仓数据 - 成交量前三席位:中信期货(36743手,-2863)、国泰君安(34891手,-3141)、海通期货(12018手,-1034) [3] - 持买单前三席位:国泰君安(22105手,+1074)、中信期货(21092手,+552)、东证期货(6417手,+72) [3] - 持卖单前三席位:中信期货(36864手,-133)、国泰君安(17974手,+657)、东证期货(6598手,-147) [3] - 前20席位合计持买单105756手(+740),持卖单122766手(+1391) [3] 全合约持仓数据 - 成交量前三席位:中信期货(62927手,-4857)、国泰君安(58547手,-4798)、海通期货(22548手,-2458) [4] - 持买单前三席位:国泰君安(45437手,-97)、中信期货(41114手,-344)、国投期货(13619手,-337) [4] - 持卖单前三席位:中信期货(60356手,-2033)、国泰君安(40841手,-84)、海通期货(16591手,-173) [4] - 前20席位合计持买单206833手(-3570),持卖单239707手(-3013) [4]
国信证券去年大幅“双增”
深圳商报· 2025-04-29 01:06
公司业绩 - 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01.67亿元,同比增长16.46% [2] - 归母净利润82.17亿元,同比增长27.84%,增幅优于行业和大型券商整体水平 [2] - 投资与交易业务收入90.02亿元,同比增长超60% [2]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超60% [2] 行业对比 - 证券行业150家证券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511.69亿元,同比增长11.15% [2] - 行业净利润1672.57亿元,同比增长21.35% [2] -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 - 财富管理与机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8.10亿元,同比上升17.97% [3] - 经纪业务客户托管资产超过2.4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 [3] - 股基市场份额2.75%,较上年增长约15% [3] 投行业务 - 累计完成主承销项目11.17家,排名行业第九,其中IPO项目4家 [3] - 累计募集资金126.05亿元,排名行业第六 [3] - 存量新三板持续督导项目73个,2024年完成挂牌项目6家及定增项目1家 [3] 大湾区业务 - 累计服务大湾区IPO企业92家、再融资及配套募资企业64家,融资规模约1256亿元 [3] - 服务100家大湾区企业发行各类债券617只,发行规模超6800亿元 [3] - 为大湾区超620万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3] 业务创新 - 成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首批券商 [3] - 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互换便利操作的首批券商 [3]
国信证券(002736) -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四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告
2025-04-28 18:04
债券发行信息 - 发行总额为13亿元[1] - 发行日为2025年4月18日及21日[1] - 发行价格为100元/张[1] 债券期限与利率 - 债券期限为10年[1] - 票面年利率为2.25%[1] 上市与评级 - 2025年4月29日在深交所上市[1] - 信用评级为AAA/AAA[1]
重点城市写字楼租金下跌,挪威主权基金亏损3000亿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4-26 03:04
宏观经济政策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2] - 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包括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创设新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创新和扩大消费 [2][3] - 央行4月MLF净投放5000亿元,为2023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1-2月累计净投放超1.3万亿元,体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取向 [4][5] 能源行业 - 一季度全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占比接近九成,总装机规模达14.8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 [6] - 风光发电面临产能过剩和技术瓶颈问题,行业经历价格战洗牌,需解决消纳瓶颈和储能成本问题 [6][7] - 预计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10.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最高用电负荷达15.5亿千瓦 [6] 商业地产 - 一季度全国重点城市写字楼平均租金环比下跌0.73%,同比下跌2.1%,86%商圈租金下跌 [8] - 一线城市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较低(广州11.4%),二线城市如杭州、苏州空置率分别为11.6%、15.8% [8] - 人工智能和金融行业支撑写字楼需求,但新增供给和外贸不确定性带来市场调整压力 [9] 科技公司 - 谷歌一季度营收902.3亿美元(同比+12%),净利润345.4亿美元(同比+46%),广告业务增长8.5%至668.85亿美元 [10][11] - 云业务营收122.6亿美元(同比+28%),增速放缓,AI功能带动广告业务但面临市场竞争 [10][11] 金融行业 - 2024年券商自营业务净收入1500.12亿元,同比增长30.86%,中信证券以263.45亿元居首 [12] - 固收类资产收益推动自营收入增长,头部券商集中度提升,未来需多元化配置 [12] 主权财富基金 -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一季度亏损400亿美元(约3000亿元),主要受科技股拖累(美股科技七巨头指数跌15%) [13] - 特斯拉股价下跌35%,英伟达下跌19%,苹果下跌11%,微软下跌10% [13] 股票市场 - 4月25日A股成交额1.11万亿元,沪指跌0.07%,深成指涨0.39%,创业板指涨0.59% [15] - 电力、算力板块上涨,贵金属、化学制药等板块下跌,市场热点杂乱但个股涨多跌少 [15]
国信证券(002736) - 关于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
2025-04-25 20:13
财报与说明会安排 - 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于2025年4月19日披露[1] - 2025年4月30日15:00 - 17:00举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1] - 业绩说明会采用视频录播和网络文字互动方式召开[1] 参与方式 - 投资者可登录“全景路演”网络平台参与说明会[1] - 可在2025年4月29日17:00前发问题至邮箱ir@guosen.com.cn [1] 出席人员 - 出席说明会人员有董事长张纳沙等5人[1] 说明会内容 - 公司将在说明会上回答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1]
国信证券(002736) - 2023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三期)2025年付息公告
2025-04-24 18:43
债券发行 - 发行总额30亿元[4] - 票面利率2.99%[5] - 期限3年期固定利率[5] 债券付息 - 起息日2023年4月28日,2024 - 2026年每年4月28日付息[5] - 每10张债券税前派息29.90元,个人等扣税后23.92元,非居民企业税前29.90元[5] 其他 - 债权登记日2025年4月25日[3] - 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利息免税政策延至2025年12月31日[10]
支持科技创新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国信证券积极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14:41
文章核心观点 国信证券扎根深圳,优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打造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利用子公司平台投资、发挥自身多方面优势等方式助力科创企业发展,未来将继续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为实体经济贡献力量 [1][2][7] 助力科创企业立足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 国信证券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涵盖设立、股权投资等综合金融服务 [2] - 截至2024年末,累计完成股权类项目670个,募集资金总额6037.07亿元;IPO项目319家,募集资金总额2155.91亿元;创业板86家,募集资金543.37亿元;科创板18家,募集资金136.19亿元 [1][2] - 国信证券在多个领域形成全产业链服务覆盖,保荐上市的IPO企业约七成属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2] - 国信证券累计完成科创/双创债76只,实际承销规模约276亿元 [2] - 私募基金管理子公司在管基金25只,合计总规模约150亿元,累计投资私募股权项目137个,累计投资金额约50亿元;2024年完成5只新基金备案,新增基金规模38.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16% [3] - 不同基金聚焦不同领域,如大健康、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 [3] - 另类投资累计完成106个项目投资,投资金额51.1亿元,投向科技行业总投资金额近20亿元;在深自主投资项目20余个,投资总金额10余亿元,分布于“20 + 8”产业集群 [4] 发挥优势提升服务科创企业效能 - 发挥综合服务优势,推动产业并购,指导企业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5] - 发挥产品创新优势,加强科创债、科创票据、公募REITs等工具和模式创新,形成全流程服务模式,推动科创产业园区公募REITs资产培育辅导,联合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5][6] - 发挥政企协同优势,布局核心区域,加强与当地政府合作,助力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6] - 发挥金融科技优势,以数智技术为引擎,打造“国信企明星 +”服务生态,构建智慧投行管理体系,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赋能平台,已接入近1.3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
最新披露!券商业绩十强座次生变
券商中国· 2025-04-23 12:28
券商业绩排名变化 - 2024年证券行业前十强按归母净利润排序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招商证券、中国银河、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万宏源,合计净利润1064.78亿元,占全行业64% [4] - 前十名单出现3家座次变动:中信建投从第六跌至第八,广发证券和国信证券各上升一位至第六、第七 [4] - 中金公司是前十中唯一净利润下滑的券商(降7.5%),其余9家平均增长22%,广发证券和国泰海通以38%增幅为主要驱动力 [5] 业务结构分析 - 自营业务成为业绩核心支柱,十大券商自营收入合计1221.45亿元,占总营收38%(同比+6个百分点),9家实现正增长,广发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增幅超50% [6] - 经纪业务显著回暖,前十券商经纪手续费净收入642.86亿元(同比+10%),中信证券以107.13亿元居首,仅中金公司下滑6% [7] - 资管业务分化:5家正增长(国信证券+65%最高),5家下滑(申万宏源-18%最差) [7] - 投行业务普遍承压,8家券商收入下滑(平均-30%),仅广发证券和中国银河正增长,中信建投以-48%降幅拖累排名 [7][8] 战略发展方向 - 行业加速整合优化,中信证券强调内生发展与外延扩张平衡,巩固领先地位并拓展境内外业务 [9] - 国泰海通合并后计划释放协同效应,目标提升至全球竞争力前列 [9] - 中信建投制定"两步走"规划:2030年达到国内头部水平,2035年冲击国际一流投行 [10] 市场格局特征 - 呈现"一超多强"格局:中信证券以217.04亿元净利润遥遥领先(营收637.89亿元),华泰证券等4家稳居"百亿俱乐部" [4] - 股权承销前三强仍为中信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并购重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成为新亮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