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升科技(300073)
icon
搜索文档
锂电产业链双周评(10月第1期):固态电池产业进展不断,欧洲新能源车需求持续向好
国信证券· 2025-10-08 09:1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推进,技术研发与产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6][14] - 欧洲新能源车需求持续向好,9月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34%至31.12万辆,渗透率达31.8% [6] - 锂电材料企业近期持续斩获长期大单,供应链合作关系深化 [6][20] - 全球新能源车与动力电池市场展望积极,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2081万辆,动力电池需求量达1323GWh [58][59][60] 行业动态 - 固态电池产业进展不断,包括清华大学开发的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使电池能量密度达604Wh/kg,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提出的全合一聚合物电极-电解质材料将电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85.9Wh/kg [6][17] - 当升科技已完成氧化物电解质年产百吨级中试线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数吨级小试线建设 [6][14] - 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包获得中国船级社首张型式认可证书,百兆瓦级半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 [6][14] - 中创新航与合肥览翌航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针对低空出行开发9系高镍/硅体系半固态圆柱电池,能量密度达350Wh/kg [14] 新能源车产业链数据 - 欧洲市场:9月欧洲九国新能源车销量31.12万辆,同比+34%,环比+74%;1-9月累计销量206.53万辆,同比+30% [6][37] - 国内市场:8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139.5万辆,同比+27%,环比+11%;1-8月累计销量962.0万辆,同比+37%;渗透率达48.8% [6][36] - 美国市场:8月美国新能源车销量17.66万辆,同比+19%,环比+22%;1-8月累计销量111.36万辆,同比+7%;渗透率达12.1% [6][37] 锂电材料及锂电池价格 - 本周末碳酸锂价格为7.36万元/吨,较两周前上涨0.01万元/吨 [6] - 三元正极、磷酸铁锂正极、六氟磷酸锂报价上涨,负极、电解液报价下跌,隔膜报价稳定 [6] - 方形三元动力电芯/铁锂动力电芯报价为0.396/0.332元/Wh,较两周前增加0.002/0.000元/Wh [6] 板块行情回顾 - 近两周锂电池板块上涨10.6%、电池化学品板块上涨15.1%、锂电专用设备板块上涨8.3% [12] - 重点个股如湖南裕能(+32.5%)、亿纬锂能(+17.8%)、天赐材料(+11.7%)等表现突出 [12] 固态电池产业链 - 重庆锂德拟投资建设5000吨固态电池复合锂金属负极材料项目,已建成200吨级中试小批量生产线 [14] - 消费电池企业发布基于半固态电池技术的新型移动电源产品,能量密度达629Wh/L [14] - 中汽新能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装车一汽示范车型,能量密度达450Wh/kg [14] 新能源车、储能及锂电池 - 字节跳动发布数据中心储能项目招标,拟采购200MWh以上大规模锂电储能装置 [17]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成立合资公司,从事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业务 [17] - 楚能新能源发布588Ah储能专用电池,质量能量密度达190Wh/kg,计划2026Q2量产 [17] - 亿纬锂能接连斩获海外储能订单,与TSL Assembly达成1GWh储能系统项目合作,与CommVOLT签署500MWh战略合作协议 [17] 钠电池产业链 - 普利特拟建设6GWh钠电池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一期规划2GWh [19] 锂电材料及其他 - 天赐材料与瑞浦兰钧签订超5年累计超80万吨电解液供货协议 [6][20] - 厦钨新能与中伟股份达成三年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年合作量约11.5万吨 [6][20] - 华友钴业与LGES签署协议,2026-2030年间供应三元前驱体7.6万吨和三元正极材料8.8万吨 [6][20] - 宁德时代拟增资控股江西升华,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提升至51% [20] 充电桩及基础设施 - 理想已在全国累计布局3319座超充站和18355根超充桩 [21] - 宁德时代与海南省达成换电建设合作,规划至2030年投资建设100座换电站 [21] - 道通科技美国首个储充一体化项目获批上线,采用"储能 + 快充"融合架构 [21] - 2025年8月国内新增公共充电桩11.40万台,同比+112%,累计保有量达431.6万台 [27] 全球及国内动力电池装车数据 - 2025年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86.4GWh,同比+24%;1-7月累计装车量590.7GWh,同比+35% [42][45] - 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位列2025年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35.30%、17.48%、10.30% [45] - 2025年8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62.5GWh,同比+32%;1-8月累计装车量417.9GWh,同比+43% [49][53] - 国内市场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持续提升,8月占比达82.5% [49] 国内储能电池数据 - 2025年8月国内储能及其他电池销量35.6GWh,同比+49%;1-8月累计销量245.2GWh,同比+88% [56] - 2025年1-8月储能电池出口量61.6GWh,同比+99% [56]
高工锂电年会前瞻 | 2025千吨级放量,富锂锰基的“上探”与“下沉”
高工锂电· 2025-10-05 18:20
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进展 - 2025年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进展显著,材料端出货已初具规模 [1][5] - 宁夏汉尧作为重要供应商,拥有万吨级产线,年出货量已达三千吨规模 [5] - 容百科技高能量密度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已有吨级出货,当升科技在关键客户持续放量,格林美有吨级以上产品出货 [6][17][18] 技术发展双路径:高能量密度与低成本 - 材料正沿高电压高比能(主要基于固态电池体系)与低成本动力应用两个方向并行发展,以4.5V为界 [2] - 高能量密度方向,孚能科技、中汽新能、卫蓝新能源、万向一二三等电池企业均在开发导入 [3] - 低成本路径上,海外企业如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作的富锰锂电池计划2028年量产,成本瞄准LFP电池;优美科计划在下一代入门级市场引入 [4][14] 高电压路径与固态电池应用 - 工作电压超过4.5V的富锂锰基材料是全固态电池的确定性选择,也是非固态体系中的理想高比能正极 [7][8] - 孚能科技计划2026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采用富锂锰基/高镍正极+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 [8] - 万向一二三的860Wh/kg天距电池、盟维科技760Wh/kg锂金属航空电池均采用富锂锰基正极 [8] - 高电压下材料存在阴离子氧化反应和界面氧逃逸等问题,影响规模化应用 [8] 技术攻关与性能突破 - 产学研正进行技术攻关,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设计新型电解质,使无负极软包电池实现604Wh/kg能量密度并通过钉刺测试 [9] - 宁波富理通过构造氧缺陷区将首次库伦效率从低于85%提升至90%以上,比容量稳定在300mAh/g [9] - 宁波富理实现全球首台百公斤级ALD设备应用,使材料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达95% [9] - 宁夏汉尧应用于固态电池的多晶型材料克容量达290mAh/g,单晶型达294mAh/g,在测试中做到1050周无衰减 [10] 低成本路径与应用多元化 - 在4.5V以下电压平台,富锂锰基材料被寄予成本控制期待,海外企业试图在入门级动力上推行 [11][12] - LG新能源的材料供应商POSCO Future M称LMR电池可以与中国LFP电池在价格上竞争 [13] - 富锂锰基材料克容量做到250mAh/g以上时,其瓦时成本将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 [14] - 通过与锰酸锂、三元材料等复合使用,富锂锰基可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电芯性能,应用更为多元 [14] 产业化关键节点与未来展望 - 2025年以来产业化步伐加快,近五年将成为关键节点,预计2026年末至2027年初将有多个工程化样品推出 [16][22] - 低压动力市场因成本敏感和短期量产可行性高,成为首批应用场景 [19] - 真正的挑战在于固态电池体系的工程化难度,正极、固态电解质及整电池的界面处理仍是主要技术瓶颈 [20] - 协同开发模式正成为推动产业化的重要路径,在2027年初步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共识下,富锂锰基材料预计将取得实质性跨越 [21][23]
1-8月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出货量TOP10企业排行榜
起点锂电· 2025-10-05 15:00
行业活动信息 - 固态电池及钠电行业重要展会CINE2025将于2025年11月6-8日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规模包括200家以上展商、2000家以上参会企业及20000名以上专业观众 [1] - 展会同期将举行2025起点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及SSBA固态电池产业联盟理事会 [1] - 首批参展及赞助商包括茹天科技、金钠科技、海四达钠星、融捷能源等超过30家企业 [1][10] 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数据 - 2025年1-8月中国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达45.6万吨,同比增长10.8%,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及小动力电池出货带动 [1] - 南通瑞翔凭借中镍产品性价比优势及与宁德时代的深度绑定,自2024年起稳居行业出货量第一 [2] - 容百科技因高镍技术及绑定宁德时代与海外头部客户,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巴莫科技因海外客户需求恢复,位列第三 [2] - 广东邦普因深度绑定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提升2.3个百分点;当升科技稳定行业前五,预计后续份额随SK On、LG新能源订单兑现而提升 [2]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企业排名前十依次为:南通瑞翔、容百科技、巴莫科技、邦普循环、当升科技、厦钨新能源、长远锂科、宜宾锂宝、天力锂能、振华新材 [3] - 行业技术路线涵盖磷酸铁锂、三元、NCA、钴酸锂等主流正极材料,相关白皮书已对性能及技术对比进行系统分析 [4]
Northvolt倒下后,中国锂电企业“逐鹿北欧”!
起点锂电· 2025-10-01 17:41
固态电池行业展会与活动 - 2025年11月6-8日将在广州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办CINE2025固态电池展暨固态电池行业年会 [1] - 活动预计规模为展商200+、参会企业2000+、专业观众20000+ [1] - 同期将举行2025起点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和SSBA固态电池产业联盟理事会 [1] 中国与北欧电池产业合作 - 2024年1至8月中国与北欧贸易额达379.6亿美元,电池产业合作成为新重点 [2] - 杉杉股份在芬兰投资12.8亿欧元建设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项目,分两期各5万吨/年进行 [2] - 当升科技斥资7.8亿欧元在芬兰建设年产6万吨新材料项目 [3] 芬兰吸引中国锂电企业的优势 - 芬兰提出国家电池战略,目标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2040年实现负碳 [5] - 芬兰拥有丰富的镍、钴、锂资源和便捷的水路交通,利于产品运输 [6] - 当地低成本的清洁能源和电价优势匹配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 [3][6] 中国企业在北欧的最新进展 - 当升科技芬兰项目规划三元材料产能20万吨/年,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产能30万吨/年,主要供货给SK On [7] - 海辰储能在北欧与挪威EPC承包商BOS Power签署协议,提供总计3GWh电池储能系统,合作持续至2027年 [8] - 德赛电池与芬兰公司Letho合作开发200MWh储能调频市场,其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通过欧盟新电池法认证 [7] 欧洲电池产业格局变化 - 欧洲本土电池企业Northvolt的破产为中国锂电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白 [8] - 欧洲电池产业链薄弱,需要与中国企业合作以迅速获取产业链支持 [8] 电池材料技术发展 - 沧州中孚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研发,总投资1亿元,注册资金2.64亿元 [10] - 公司自主研发的“萨拉弗-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液态电解质原位固化技术,实现传统产线无缝兼容 [10]
商务部:北欧成中国电动汽车加快产供链合作的重要市场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22:34
论坛概况 -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拟于10月14日至1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 主题为“支点湖北 智链全球” [1] - 论坛计划举办1场开幕式 5场重大活动和12场专题活动 [1] - 该论坛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专门面向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制 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 [3] 整体经贸合作态势 - 2024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531.7亿美元 增长8.5% [1] - 2025年1至8月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379.6亿美元 同比增长7.1% 增速是同期中欧贸易的两倍多 [1] - 北欧五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 其中瑞典 丹麦对华投资额均超过50亿美元 位居欧洲国家前列 [1] - 药品 精密机械是北欧国家对华出口的主力军 电机电气设备 车辆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稳步提升 [1] 重点合作行业与公司 - 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成为合作新热点 北欧地区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欧洲 加快开展产供链合作的重要市场 [2] - 比亚迪 蔚来 小鹏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功进入北欧多国市场 [2] -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将目光投向北欧国家 星源材质在瑞典设立欧洲总部 当升科技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设在芬兰 [2] - 瑞典斯堪尼亚 挪威雅苒国际 芬兰芬欧汇川等北欧企业坚定投资中国 将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基地 销售市场和研发中心 深度融入本土汽车 机械 船舶 森工等产供链 [2] 未来合作方向 - 期待以开放合作和多边主义应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共同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1] - 未来计划将论坛打造成中国与北欧国家在经贸领域开展高级别对话的窗口 推进高水平交往的桥梁 拓展高质量合作的平台 [3]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10月将在武汉举行,丹麦成为首任主宾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22:11
论坛概况 - 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拟于10月14日-16日在湖北武汉举办 [1] - 该论坛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专门面向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制 [1] - 本届论坛首次设置主宾国并邀请丹麦担任 [1] 双边贸易关系 - 2024年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531.7亿美元,增长8.5% [2] - 2025年1至8月中国与北欧五国贸易额达到379.6亿美元,同比增长7.1%,增速是同期中欧贸易的两倍多 [2] - 药品、精密机械是北欧国家对华出口的主力军,电机电气设备、车辆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稳步提升 [2] 北欧对华投资 - 截至目前北欧五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瑞典、丹麦对华投资额均超过50亿美元 [3] - 瑞典斯堪尼亚、挪威雅苒国际、芬兰芬欧汇川等北欧企业将中国作为主要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研发中心 [3] 电动汽车及电池产业合作 - 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已成功进入北欧多国市场 [3] - 星源材质在瑞典设立欧洲总部,当升科技将首个海外生产基地设在芬兰 [3] 合作关键词:绿色 - 2023年中丹续签《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4年中挪建立绿色转型对话,2025年中瑞成立绿色转型投资工作组 [3] - 合作潜力领域包括绿色贸易、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可持续农业和绿色金融 [4] 合作关键词:创新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瑞典、芬兰和丹麦3个北欧国家跻身前十位 [4] - 中芬创新企业合作委员会是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唯一以“创新”为主题的企业合作机制 [4] - 合作将加强数字经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国际交流 [4] 合作关键词:品质 - 北欧国家的食品、服饰、家具、家电等“软产品”以其清新、简约的设计风格受到中国消费者喜爱 [4] - 瑞典蓝莓、挪威三文鱼、丹麦曲奇、芬兰伏特加、冰岛鱼油等北欧特色产品被提及 [5]
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主流
东证期货· 2025-09-29 1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成新销售车辆主流,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2020年6倍以上,森林蓄积量达240亿立方米以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109][118] - 第38周(9月15 - 21日)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单周零售29.9万辆,同比增长5.9%,今年以来零售821.4万辆,同比增长23.0%,单周渗透率达59.5%,年累计渗透率为52.3% [1][113][119] - 1 - 7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5.9%达923.3万辆,除中国外,欧洲、其他地区1 - 7月增速分别为29.5%、53.4% [2][119] - 美国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和渗透率均创新高,因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将于9月30日到期,预计9月高热度,随后断崖式下落,且美国对日本、欧盟进口汽车关税下调至15% [2][119] - 澳大利亚公布2035年减排目标,力争较2005年减排62 - 70%,聚焦零排放汽车及燃效提升等方面 [2][114][1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市场跟踪 - 展示相关板块和上市公司一周涨跌幅情况,如比亚迪收盘价107.29元,一周涨跌幅 - 1.65%;赛力斯收盘价157.22元,一周涨跌幅9.48%等 [12][15] 产业链数据跟踪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涵盖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内销、出口、EV和PHV销量,新能源乘用车渠道和厂商库存月度新增,以及零跑、理想等车企月度交付量等数据图表 [16][21][23] 全球及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跟踪 - 涉及全球、欧洲、北美、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EV和PHV销量等数据图表,还包括英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新能源汽车相关销量数据图表 [39][44][59] 动力电池产业链 - 包含动力电池装车量、出口量、电芯周度平均价、材料成本,以及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开工率和价格等数据图表 [79][81][85] 其他上游原材料 - 展示橡胶、玻璃、钢材、铝等日度价格数据图表 [102][103][104] 热点资讯汇总 中国:政策动态 - 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成新销售车辆主流,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 - 10%等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109] - 2026年起实施对纯电动乘用车出口许可证管理 [109] 中国:行业动态 - 9月1 - 21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和厂商批发数据,新能源零售和批发数据及渗透率情况 [111][112] - 第38周(9月15 - 21日)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数据及同比增长情况 [113] 中国:企业动态 - 9月25日奇瑞汽车于港股上市,募资91.4亿港元,成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车企IPO [114]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合资成立电池公司,各持50%股权 [114] 海外:政策动态 - 澳大利亚2035年力争较2005年减排62 - 70%,制定新车燃效标准等 [114][115] - 美国自8月1日起对欧盟进口汽车及产品征15%关税 [116] - 土耳其9月22日对进口乘用车开征新关税 [116] 海外:企业动态 - 9月17日比亚迪巴西卡马萨里工厂获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使用风能避免约470吨二氧化碳排放 [117] - 9月19日保时捷调整产品战略,电动化放缓,下调2025年业绩预期 [117][118] 行业观点 - 重申中国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新销售车辆主流等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内容,提及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及全球市场情况 [118][119] 投资建议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2023年突破30%,2024年超50%,2025年高竞争力新车推出,价格战叫停 [3][120] - 海外市场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有出口波动风险,关注一带一路国家、中东等新增长点 [3][120] -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扩大,关注产品力强、出海推进顺利、供应稳定性强的企业 [3][120]
196家公司获机构调研(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09:43
机构调研概况 - 近5个交易日共有196家公司接受机构调研 [1] - 证券公司参与87.24%的调研活动,覆盖171家公司 [1] - 基金公司调研118家,阳光私募机构调研57家 [1] 机构关注度排名 - 精智达获138家机构调研,位列榜首 [1][2] - 信立泰获78家机构调研,排名第二 [1][2] - 恩华药业获77家机构调研,德赛西威获67家机构调研 [1][2] 调研频次分析 - 冰轮环境获4次调研,频次最高 [1] - 沪电股份获3次调研,福莱新材获2次调研 [1] 资金流向情况 - 20家以上机构调研股中,8只出现资金净流入 [1] - 当升科技净流入2.93亿元,德赛西威净流入1.03亿元,海伦哲净流入0.36亿元 [1] 股价表现分析 - 机构扎堆调研股中12只上涨,神工股份涨幅31.80%居首 [2] - 精智达上涨17.68%,信立泰上涨15.81% [2] - 17只出现下跌,汉钟精机跌幅13.31%最大 [2] 行业分布特征 - 医药生物行业受关注度较高,恩华药业、盟科药业等多家公司获密集调研 [2][3] - 机械设备行业覆盖广泛,精智达、汉钟精机等多家公司获调研 [2][3] - 电力设备行业表现活跃,当升科技、华通线缆等公司获关注 [2][3] 重点公司调研详情 - 科兴制药获22家机构调研,期间股价下跌9.84% [2][3] - 比亚迪获1家机构调研,收盘价107.29元 [7] - 华东医药获11家机构调研,收盘价41.73元 [4]
当升科技全固材料产业化加速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新型硫化物电解质优势凸显
新浪财经· 2025-09-28 18:41
行业背景 - 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推动锂电池应用场景拓展 市场对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锂电池需求增长[1] - 正极材料是决定锂电池性能与成本的核心关键[1] - 富锂锰基材料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锂电正极材料[1]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开发适配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1] - 系统解决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关键技术问题[1] - 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实现稳定制备[1] - 固态电解质具备良好界面浸润性和规模化供应能力[1] 研发布局 - 公司深耕锂电正极材料行业二十余年 技术积淀深厚[1] - 多年前已着手固态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布局[1] - 固态锂电材料取得积极进展[1] 市场前景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30年达614.1GWh[1] - 较当前出货量增长数十倍[1] - 固态电池产业化已进入冲刺阶段[1] - 固态电池市场被视为极具发展潜力的蓝海市场[1]
2025千吨级放量,富锂锰基的“上探”与“下沉”
高工锂电· 2025-09-28 18:07
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进展 - 2025年产业化进展显著 材料正沿着高电压高比能(主要基于固态电池体系)与低成本动力应用两个方向并行发展[1] - 国内材料端出货初具规模 宁夏汉尧拥有万吨级生产线 年出货量达3000吨 其中大部分应用于4.5V以下场景[3] - 高比能固态体系中的富锂锰基应用潜力是国内更为重视的方向[4] 技术研发与企业动态 - 孚能科技计划2026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 采用富锂锰基/高镍正极+锂金属负极 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6] - 容百科技在全固态领域已有吨级出货 当升科技完成关键客户导入开发并持续放量 格林美已有吨级以上产品出货[5] - 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 设计内置型氟聚醚基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使无负极软包电池实现604Wh/kg能量密度[7] 高电压路径技术突破 - 宁波富理通过构造10原子层可控氧缺陷区 将首次库伦效率从<85%提升至90%以上 比容量稳定在300mAh/g[7] - 实现全球首台百公斤级ALD设备规模化应用 在颗粒表面形成纳米级稳定涂层 实现1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95%[7] - 万向一二三860Wh/kg天距电池、盟维科技760Wh/kg锂金属航空电池均采用富锂锰基正极[6] 低成本路径应用拓展 - 通用汽车与LG新能源合作的富锰锂电池计划2028年量产 成本瞄准LFP电池[2][10] - 优美科计划在下一代入门级产品中采用富锂锰基与无序岩盐相体系[2][11] - 富锂锰基材料克容量达250mAh/g以上时 瓦时成本将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11] 材料性能指标 - 宁夏汉尧多晶型富锂锰基材料克容量达290mAh/g 单晶型达294mAh/g 在客户测试中做到1050周无衰减[9] - 应用自研卤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 在卤化物全固态电池体系中克容量发挥可达315mAh/g[9] - 4.5V以上的高电压材料克容量达280-300mAh/g 性能指标可迈过1000圈乘用车动力应用门槛[16] 产业化进程与挑战 - 2025年以来产业化步伐加快 预计2026年末至2027年初为关键节点 将有多个工程化样品推出[19] - 近五年是富锂锰基材料产业化的关键期 工程化问题和量产经验积累将推动成本逐步降低[20] - 固态电池体系工程化难度大 正极、固态电解质及整电池的界面处理仍是主要技术瓶颈[17] 协同开发模式 - 宁夏汉尧与国内多家布局固态的电池企业合作 推进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在固态电池体系的开发[9] - 通过国家重点项目和企业项目深度绑定客户 在国内2027年初步实现固态电池产业化共识下推动材料应用[18] - 必须与电池厂、设备商、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以确保材料稳定性和应用落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