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欣旺达(300207)
icon
搜索文档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持续升温,港股成全球化重要跳板
环球网· 2025-08-03 09:56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 2025年7月以来已有22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筹划赴港上市,包括芯海科技、华恒生物、滨化股份、山金国际、首创证券等 [1] - 胜宏科技、云天励飞、立讯精密等企业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 - 港股市场成为内地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跳板 [1] 行业龙头主导赴港上市 - PCB领域龙头胜宏科技拟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0%的H股,其24层6阶HDI及32层高多层板已实现大批量出货,客户包括英伟达、AMD [3] - 胜宏科技股价自1月低点累计涨幅达402% [3] - 立讯精密拟发行不超过总股本5%的H股,并授予承销商15%超额配售权,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3] - 欣旺达向港交所递交申请,募资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及国际业务拓展 [3] 监管协作机制优化 - 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2024年以来推出政策支持:先A后H企业备案程序简化(宁德时代递表到获准仅44天) [4] - 港交所对市值超百亿港元的A股公司承诺30天内完成审核 [4] - 允许企业通过"闪电配售"机制快速融资(宁德时代H股国际配售占比92.5%) [4] 中资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近两年赴港中资企业呈现"市值提升""含科量提高""出海加速"三大趋势 [4] - 宁德时代港股募资超410亿港元用于海外电池工厂建设,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5% [4] - 业内人士预计A股公司赴港上市潮将持续至2026年 [4]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巡回采访活动8月正式启动!
起点锂电· 2025-08-02 14:16
2025起点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巡回采访活动 - 活动聚焦电池品牌和储能产品,旨在发现行业优质企业[2][4] - 调研行程分为前中后三阶段,包括企业走访、信息交流、供需对接等环节[5] - 寻访流程包含工厂参观、高管介绍、行业交流及后续报道发布[6] 活动行程计划 - 2025年8月4-12日深圳站将调研比亚迪、欣旺达等21家企业[7] - 8月13-16日东莞站计划走访庆莞新能源、博力威等6家企业[7] - 8月17-22日惠州广州站安排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5家企业调研[7] 赞助权益 - 协办赞助可全程参与20+企业调研,获得3个月微信冠名广告[8] - 联合赞助可参与10+企业调研,获得线上植入宣传权益[8] - 赞助企业可获得全球锂电白皮书简版及全媒体宣传曝光[8] 往届寻访回顾 - 往期活动曾走访比亚迪、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企业[11] - 参与企业涵盖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知名厂商[11] - 往届名单显示活动已覆盖产业链各环节代表性企业[12]
券商8月推荐频次前十“金股”
中国证券报· 2025-08-02 05:02
公司推荐情况 - 东方财富被推荐6次 在非银金融行业中推荐次数最多 [1] - 东鹏饮料 万华化学 大金重工 沪电股份 洛阳钼业 牧原股份均被推荐3次 分别属于食品饮料 基础化工 电力设备 电子 有色金属 农林牧渔行业 [1] - 华菱钢铁 中国化学 欣旺达被推荐2次 分别属于钢铁 建筑装饰 电力设备行业 [1] 行业分布 - 电力设备行业有2家公司上榜 分别是大金重工和欣旺达 [1] - 非银金融 食品饮料 基础化工 电子 有色金属 农林牧渔 钢铁 建筑装饰行业各有1家公司上榜 [1]
欣旺达港股IPO前叫停两大项目,连续三年净利率不到3%
搜狐财经· 2025-08-01 14:18
公司上市申请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高盛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创立于1997年 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 总市值超400亿元人民币 [2] 市场地位 - 按2024年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合计出货量计 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厂商 [3] - 在全球手机电池市场市占率高达34.3% 位居全球第一 [3] - 在全球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场市占率达21.6% 位居全球第二 [3]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521.62亿元 2023年478.62亿元 2024年560.21亿元 [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利润10.68亿元 2023年10.76亿元 2024年14.74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122.89亿元 同比增长11.97% [5]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87亿元 同比增长21.23% [5] - 净利率持续改善:2022年2.05% 2023年2.25% 2024年2.63% [5] 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拓展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业务 实现高速增长并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3] - 公司致力于提供绿色及高效的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2] 投资调整 - 终止宁乡项目投资 原计划总投资20亿元 分为一期5亿元和二期15亿元 [7] - 终止珠海项目投资 原计划总投入约120亿元 [7] - 终止原因包括市场环境变化和客户情况变化 项目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8] - 公司为有效控制对外投资风险 合理调配资金聚焦主业 [8]
欣旺达IPO迎新动态!
搜狐财经· 2025-08-01 13:44
上市申请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7月30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主板上市申请并刊登申请资料 [1] - 拟发行H股最高价格为每股[编纂]港元另加1 0%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费用(包括0 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0 00565%联交所交易费、0 00015%财监局交易征费) [2]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1 00元 [2] - 募资金额拟用于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全球销售服务网络及研发投入以保持锂离子电池行业领先地位 [4] 全球化产能布局 - 国内生产基地覆盖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 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布局 [6] - 海外生产基地集中于欧洲和东南亚 匈牙利基地(2024年10月动工 2026年下半年投产)聚焦动力电池与储能电芯 泰国工厂(2025年3月获500亿泰铢投资)生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并计划年内投产 [6] - 公司通过海外产能扩展实现国际增长策略 [4][6] 产品与技术突破 - 发布闪充电池4 0产品矩阵 包括全球首款1400A闪充电池欣星驰2 0千安极充版(1分钟极充150公里以上) [6] - 储能领域推出314Ah及625Ah电芯(625Ah电芯能量密度达426Wh/L)和5MWh液冷储能系统 [7] - 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投入规模化生产 [7]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1 62亿元、478 62亿元、560 21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2 89亿元 [7][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7 63亿元、3 31亿元、5 34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0 30亿元 [7] - 电池业务占比从2022年61 4%降至2024年54 3% 但2025年第一季度仍占53 8% 其他业务(包括智能硬件等)占比从2022年13 4%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18 5% [8] 战略方向与行业地位 - 公司从消费电子电池扩展至动力电池、储能系统、智能硬件等多元领域 [5] - 通过技术创新与海外布局巩固行业核心竞争力 并推进国际化战略 [9]
最新资讯,欣旺达赴港上市,预计港股发行价是多少?
搜狐财经· 2025-08-01 13:10
潜在发行价区间 - 中性预期发行价区间为16-18港元 约14.7-16.6元人民币 [2] - 对应2025年动态市盈率约15-16倍 较A股折让20%-25% [2] - 基于募资需求60亿港元 发行价约16港元 对应15倍动态市盈率 [2] A/H股定价关系 - A股当前股价21.58元 较2021年定增价41.90元折让约48% [3] - H股发行价需显著低于A股现价以吸引国际资本 [3] - 参考新能源板块案例 H股潜在发行价可能在15-18港元区间 较A股现价折让15%-30% [3] 发行规模与募资用途 - 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的H股 约2.79亿股 [3] - 以当前A股市值398亿元估算 H股对应募资规模约60亿港元 [3] - 募资主要用于海外产能扩张 固态电池研发及全球化渠道建设 [3] 基本面支撑因素 - 2024年营收560.2亿元 同比增长17.05% [3]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增长64.99% [3]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86亿元 同比增长21.23% [3] 技术优势与市场地位 - 计划2026年推出能量密度超300Wh/kg的全固态电池 [3] - 快充技术领先 具备10C闪充能力 [3] - 全球手机电池市占率34.3% 笔记本/平板电池市占率21.6% [3] 定价影响因素 - 最终定价将通过港交所聆讯后1-2个月内根据簿记建档结果确定 [4] - 需关注国际配售认购情况 同期市场环境等动态因素 [4] - 若A股股价修复至25元以上 H股发行价或上修至18-20港元 [6]
15家锂电企业“扎堆”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38
港股成为锂电企业全球化战略跳板 - 港股凭借国际化资本渠道和宽松融资环境 正成为锂电企业突破内卷加速海外扩张的战略跳板[1] - 2024年开始锂电池产业链赴港上市掀起高潮 合计约15家企业冲击港股IPO[2] - 一大部分企业是"A+H"双上市 涵盖材料设备电池领域头部企业[2] 企业港股IPO动态及募资用途 - 欣旺达7月30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高盛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宁德时代5月20日登陆港交所 以1.3万亿市值缔造上半年全球最大IPO 募资90%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4] - 正力新能4月14日港交所上市募资10.05亿港元 用于产能扩张至50.5GWh及航空电池开发[5] - 亿纬锂能6月30日递交上市申请 募资用于匈牙利30GWh和马来西亚38GWh生产基地[6] - 海辰储能3月25日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2024年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三市占率11%[7] - 双登集团3月12日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2023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市占率10.4%[9] - 南都电源4月23日筹划H股上市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97亿元[10] - 中伟股份4月22日递交招股书 海外收入从2017年2.02亿元增长至2024年178.84亿元增长87.53倍[11] - 星源材质7月7日递表港交所 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50亿人民币年产能20亿平方米[12] - 天赐材料计划港股IPO 拟在摩洛哥投资20.3亿人民币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基地[13] - 格林美1月20日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2010-2024年上半年合计实现海外收入超400亿元[14][15] - 金晟新能源去年12月20日递交招股书 2023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企业[15] - 盛新锂能去年8月23日公告拟发行H股 2024年营业收入45.81亿元同比下降42.38%[15] - 先导智能2月25日递交H股上市申请 2024年锂电池智能装备全球市场份额22.4%[16] - 中鼎智能5月9日提交上市申请 中国新能源锂电池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排名第一[16] 海外布局与产能扩张 - 欣旺达投资108亿人民币在泰国建设电池生产设施 海外收入占比41.83%[9] - 中伟股份在印尼设三个生产基地摩洛哥一个生产基地 外币储备3.44亿美元[11] - 星源材质规划2027年全球隔膜总产能达160亿平方米/年[13] - 中鼎智能在匈牙利新加坡马来西亚设立附属公司 计划在亚太建立销售网络[17] - 双登集团海外收入占比19.77% 计划在东南亚兴建锂离子电池生产设施[9] 行业趋势与战略动因 -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风险隐现 港股上市为业绩困境企业提供融资渠道[18] - 欧美市场需求广阔但贸易壁垒抬高 港股募集的美元港币资金可绕过外汇管制[18] - 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实现本土化运营 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18] - 2025仍是IPO冲刺窗口期 资本国际化成为头部企业拉开差距的新赛道[18]
月度金股组合(2025年8月)-20250801
中原证券· 2025-08-01 07:31
核心观点 - 7月经济数据分化,政策聚焦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市场短期或有调整压力但中期上行趋势未改,8月建议关注政策利好且情绪拥挤度低的行业、房地产及个别红利资产,同时给出了8月月度金股组合标的 [4][5] 2025年7月份中原证券月度金股组合运行回顾 - 2025年7月沪深300指数上涨3.55%,创业板指上涨8.33%,月度金股组合收益率6.03%,跑赢沪深300指数2.48个百分点,跑输创业板指2.31个百分点 [6][9] - 给出了7月月度金股组合各标的涨跌幅、超额收益率等数据 [10] - 截止2025年7月31日收盘,2025年月度金股组合累计收益率为16.40%,跑赢沪深300指数12.74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7.44个百分点 [13] 2025年8月份中原证券策略观点 宏观数据层面 - 7月经济数据分化,生产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稳健,消费总体平稳但社零总额同比增速回落,投资端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CPI低位,PPI负增长,金融数据实体融资需求不足 [4][17] 政策层面 - 7月宏观政策聚焦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利于产能周期出清和价格端数据修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4][17] 行业配置建议 - 市场短期或有技术性调整压力,但中期上行趋势未改,看好科技创新与内需消费领域,8月建议关注政策中长期利好且情绪面拥挤度低的行业,如食品和农产品等 [4][17] - 房地产行业在政策引导下有望逐步改善,个别红利资产如电力、石油装备、交运等行业值得关注 [4][17] 2025年8月份中原证券月度金股组合标的推荐 推荐标的 - 300207.SZ欣旺达、600109.SH国金证券、688303.SH大全能源、002624.SZ完美世界、688122.SH西部超导、688041.SH海光信息、000988.SZ华工科技、603993.SH洛阳钼业、000625.SZ长安汽车、601233.SH桐昆股份 [5][18][2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给出了各推荐标的2025EPS、2026EPS、2025PE、2026PE、PB等数据 [21] 推荐逻辑 - 欣旺达作为核心电池企业持续受益于行业增长 [22] - 国金证券业绩优异且是前期相对滞涨的互联网券商 [22] - 大全能源在多晶硅行业去产能趋势下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22] - 完美世界中报预告扭亏,关注《异环》对业绩的促进作用 [22] - 西部超导短期受益军工订单恢复增长,中长期新材料应用空间广阔 [22] - 海光信息有望受益于信创市场需求复苏及算力升级趋势 [22] - 华工科技国内算力光模块业务需求旺盛,海外业务推进顺利,相关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22] - 洛阳钼业铜矿产量增长且铜价高位,预计营收和利润继续增长 [22] - 长安汽车股东分立公司行政层级提升,6月销量稳健增长 [22] - 桐昆股份盈利改善,看好涤纶长丝行业景气度回升 [22]
欣旺达冲刺港股:年营收560亿净利5.3亿王明旺家族控制近30%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8-01 05:09
公司概况 -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1年4月在深交所上市,2022年11月GDR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准备在港交所上市,将形成"A+H"格局 [2] -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覆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类电池及储能系统,提供从电芯、模块到系统以及电池检测及回收的全面解决方案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有25个主要生产基地投入运营或在建设中,其中19个位于中国,6个位于海外(印度、越南等),并在全球设立九大海外营销与服务中心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亿元,毛利分别为62.85亿元、61.18亿元、82亿元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2.89亿元(上年同期109.75亿元),毛利18.88亿元(上年同期15.56亿元),经营利润1.65亿元(上年同期1.59亿元) [8] - 2022-2024年经调整净利分别为12.56亿、11.9亿、15.9亿,2025年第一季经调整净利4.16亿(上年同期3.32亿) [9]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7.52亿元 [10] 业务结构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构成:消费类电池66.1亿元(占比53.8%),动力类电池30.48亿元(24.8%),储能系统3.54亿元(2.9%),其他22.77亿元(18.5%) [6] - 2025年第一季度产量:消费类电池1.482亿只,动力类电池650万只,储能系统电池400万只 [6] - 2025年第一季度区域收入:中国内地73.28亿元(59.6%),海外49.6亿元(40.4%) [7] 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王明旺持股19.6%,王威持股7.18%,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5.08% [12] - 王明旺、王威、王宇为兄弟,王明旺家族共控制约28%股权 [16] - 截至公告日收盘,公司股价21.58元,市值398亿元 [16]
欣旺达,拟冲刺港股IPO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2:59
公司上市与融资计划 - 公司于7月30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于同日刊登申请资料 [1] - 本次IPO募集资金拟用于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服务网络以实现国际增长策略 [3] - 募集资金还将投入研发以维持锂离子电池行业领先地位并提升技术能力 [3]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收入分别为521.62亿元、478.62亿元、560.21亿元和122.89亿元 [4] - 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0.68亿元、10.76亿元、14.74亿元和3.87亿元 [4] - 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显著,较2024年全年收入560.21亿元实现季度高位增长 [4] 市场地位与业务布局 - 公司是全球锂电池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提供绿色高效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3] - 按2024年出货量计算,公司是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厂商,手机电池市占率达34.3% [3] - 笔记本电脑及平板电脑电池市占率达21.6%,位列全球第二 [3] - 业务涵盖消费类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及电池回收等全面一体化布局 [3] 客户结构 - 客户主要包括消费电子企业、电动汽车制造商及储能系统集成商 [5] - 2022-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从58.1%降至40.3% [6] - 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8.6%降至16.5%,显示客户集中度显著改善 [6] 供应链结构 - 供应商主要为原材料及组件供应商 [7] - 2022-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44.8%降至31.4% [7] - 最大供应商采购占比从18%降至14.8%,供应链集中风险逐步降低 [7]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业务增长取决于维持市场地位、保持主要客户关系及扩大客户群的能力 [7] - 需持续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应对竞争对手更先进电池产品或替代技术的挑战 [7]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可能导致电池产品需求降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