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先导智能(300450)
icon
搜索文档
先导智能(300450):2024年、2025一季报点评:25Q1业绩环比提升,看好锂电设备边际改善
东吴证券· 2025-04-30 15: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锂电扩产加速,公司海外业务快速放量,看好龙头设备商出海 [3] - 24 年减值影响利润表现,25Q1 业绩增速已环比转正,Q1 盈利能力环比改善,现金流显著改善且在手订单充足 [8] - 宁德优先采购先导核心设备,双方将在固态电池及钙钛矿等领域开展合作 [8] - 拓展光伏、氢能等领域,开启平台化布局 [9] - 考虑到设备交付节奏,下调公司 2025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 2027 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外业务情况 - 欧洲地区纯海外客户有大众(5 年 200 - 240GWh)、ACC、保时捷、宝马等整车厂,国内企业有宁德的匈牙利项目,已向德国某豪华车企交付首条全极耳圆柱电芯产线并与法国 Tiamat 展开钠电池相关设备合作 [3] - 北美地区 24 年 3 月公布了 ABF 20GWH 的订单 [3] - 东亚地区有机会通过固态电池技术切入日韩电池厂,2024 年已推出首条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 [3]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118.6 亿元,同比 - 28.7%,归母净利润为 2.9 亿元,同比 - 83.9%;25Q1 单季营收为 31.0 亿元,同比 - 6.4%,环比 + 12.9%,归母净利润为 3.7 亿元,同比 - 35.3%,环比转正 [8] 盈利能力情况 - 2024 年毛利率为 35.0%,同比 - 0.6pct,销售净利率为 2.3%,同比 - 8.4pct;25Q1 单季毛利率为 34.5%,同比 - 2.2pct,环比 + 4.3pct,销售净利率为 11.3%,同比 - 5.3pct,环比转正 [8] 现金流与订单情况 - 截至 2024Q4 末公司存货为 135.8 亿元,同比 + 2.8%;合同负债为 116.0 亿元,同比 - 7.8%;2025Q1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 8.6 亿元,现金流显著改善,验收节奏有所加快 [8] 与宁德合作情况 - 2024 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宁德优先采购先导核心设备,先导有望受益于宁德 2025 年 150 - 200GWh(含海外基地 35GWh)扩产,双方将在固态电池、钙钛矿等领域开展研发合作,预计 2025 年关联交易为 84.75 亿元,截至 3 月实际已发生 21.19 亿元 [8] 新领域拓展情况 - 光伏领域实现 XBC 电池的 GW 级工艺设备研发验证,累计获超 20 亿设备订单,打造 TOPCon 标杆整线,为钙钛矿行业首条 GW 级别生产线提供国内首台激光划线设备 [9] - 氢能领域推出自主研发的第四代 MEA R2R 装配产线,成功交付 2000MW 氢能电解槽堆叠整线 [9] 盈利预测调整情况 - 下调公司 2025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0.57/17.02 亿元(原值为 20/26 亿元),新增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22.28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9/18/14 倍 [9] 财务预测表情况 - 包含 2024A - 2027E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等详细数据 [10]
锂电设备公司业绩盘点:行业阵痛期与加速出海
鑫椤锂电· 2025-04-30 14:50
锂电设备行业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分析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普遍下滑,多数公司同比降幅达20%-50%,仅曼恩斯特、星云股份和纳科诺尔保持正增长 [2] - 归母净利润降幅扩大,海目星、利元亨、金银河和星云股份出现亏损,主要因计提较高减值及下游需求放缓 [2]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分化,先导智能和杭可科技等头部公司营收及利润降幅环比收窄,反映下游需求回暖 [3] 重点公司业绩亮点 先导智能 - 2024年营收119亿元(同比-29%),2025年Q1营收31亿元(同比-6%),降幅改善 [5] - 2024年净利润2.9亿元(同比-84%),2025年Q1净利润3.65亿元(同比-35%),减值影响减弱 [5] - 2025年新签订单目标增长30%,国内与海外订单占比各半,全球市场份额达9.1%(锂电池设备占全球22.4%) [5] 杭可科技 - 2024年营收29.8亿元(同比-24%),2025年Q1营收6.8亿元(同比-23%) [6] - 2025年Q1净利润1.2亿元(同比-33%),降幅收窄 [6] - 海外订单占比快速提升,巩固韩系客户(SK、LG、三星)合作,拓展日系(松下、丰田)及欧美市场 [6] 行业后续展望 机遇 - 国内市场:2024年下半年起头部锂电池厂商恢复扩产,动力电池及储能/消费电池需求回升 [8] - 海外市场:头部电池企业加速出海,中国设备商全球竞争力提升 [8] - 技术升级:固态电池、全极耳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路线带来增量需求 [8] 挑战 - 行业风险:低端产能过剩或导致部分电池厂商退出,结构性调整加剧 [9] - 宏观风险:国际关系变动可能影响海外市场开拓及供应链(如电子元器件采购) [9]
先导智能2024年报解读:营收净利双降,现金流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4-30 14:03
关键财务指标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855,098,145.55元,较2023年16,628,361,009.42元下降28.71%,主要因下游市场需求放缓和锂电池智能装备业务收入下降39.1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6,100,791.80元,较2023年1,774,565,501.49元减少83.88%,主要因营收下降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2] - 扣非净利润360,244,971.24元,较2023年1,724,509,317.18元减少79.11%,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受较大冲击 [2] - 基本每股收益0.1840元/股,较2023年1.1311元/股下降83.73%,扣非每股收益0.2300元/股,较2023年1.1025元/股下降79.14% [2] 费用情况 - 销售费用362,399,441.92元,较2023年451,033,391.27元下降19.65%,主要因海外本地化部署减少差旅费 [2] - 管理费用1,085,783,606.89元,较2023年1,004,674,747.97元增长8.07%,主要因引进高端人才和自建厂房折旧费用增加 [2] - 财务费用-12,248,044.58元,较2023年-39,418,167.53元变化,主要因新增借款利息和外币汇率波动 [2] - 研发费用1,670,731,274.71元,较2023年1,675,617,170.06元微降0.29%,研发投入保持稳定 [2]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567,132,795.63元,较2023年-862,790,560.80元下降81.64%,主要因存货和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 [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219,871,208.85元,较2023年-211,908,755.58元下降475.66%,主要因赎回理财款减少 [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846,393,554.88元,较2023年-1,152,218,256.01元增长433.83%,主要因新增银行借款 [2] 高管薪酬情况 - 董事长、总经理王燕清税前报酬总额4,146,900元 [4] - 副总经理倪红南、孙建军、姚遥分别获得1,108,000元、976,100元、1,299,800元 [4] - 财务总监郭彩霞获得963,500元 [4] - 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挂钩 [4]
先导智能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先导智能、青岛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实现收入 118.55 亿元,同比下降 28%,归母净利润 2.86 亿元,高于预告中枢,全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11 亿元,毛利率 35%;锂电业务收入 76.89 亿元,毛利率 38.94%;智能物流收入 18.67 亿,毛利率 21%;光伏收入 8.67 亿,占比 7.31%;3C 业务收入 6.89 亿,占比 5.81%;海外业务收入 28.31 亿,同比增长 26.3%,毛利率 39.32%[5]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收入 30.98 亿元,归母净利润 3.65 亿元,与行业底部回升趋势一致;收入环比四季度增长 13%,利润环比增长超 200%;毛利率 34.53%,较去年四季度提升 4.34 个百分点;销售费用同比增加 5000 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增加 9000 万元,二季度后财务支出将减少[2][6] - 2024 年前三季度现金流为负,四季度经营现金流转正为 10.22 亿,2025 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为 8.64 亿,同比大幅改善,后续应收账款余额将降低,减值减少[7] 订单情况 - 2024 年全年新签加重标订单约 200 亿,新签订单约 175 亿,各季度订单逐季提升,海外订单占比超 45%接近 50%,国内锂电占比约 20%,光伏和 3C 各占 10%[3][29] - 2025 年一季度新签订单超 60 亿,还有 40 亿中标订单二季度入账,同比增长三倍以上,海外占比约 5%,国内锂电占比 40%以上,3C 占 10%;国内锂电一季度增速预计 130% - 140%;全年目标新增 230 亿,大概率超目标[2][3][29][30] - 国内新签订单来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海外来自信实工业、塔塔集团等,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领域新签订单约 6 亿,含苹果和华为等客户[9] 毛利率情况 - 新签订单毛利率与财报一致,海外客户毛利率高于国内 5 个百分点以上,海外收入接近 39% - 40%,国内锂电业务毛利率接近 39% - 40%,同比稳中有升[2][10][11] - 锂电业务毛利率同比稳定提升;光伏业务受行业波动影响四季度降低,公司控制接单占比影响不大;3C 业务毛利率变动小,季节性波动受下游客户验收影响;智能物流板块毛利率明显提升;激光和氢能等业务占比小但毛利高[22][23] 市场与战略 - 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海外市场保持 20% - 30%增长,全球市场份额 22.4%,国内市场份额 34.1%且持续提升;以欧洲为大本营,拓展东南亚、日韩、北美市场;计划国内外订单增速各占一半,预计国内增速或超 30%[4][15][16] - 公司与国内头部客户深入绑定,如在宁德时代市场份额接近 50%,与其他头部客户合作市占率高于国内整体水平[18] 技术与业务 - 是全球唯一能提供固态电池整线设备的企业,已向欧美日韩发货干法电极设备,与国内头部客户合作;预计 2027 年固态电池量产,2025 年固态电池设备订单预计达数亿级别[2][13][14] - 3C 市场预计继续保持不错增长,2025 年 3C 订单占比预计超 10%且增速较高;光伏领域战略性聚焦细分成长市场,占比可能略有下降[27] 风险与应对 - 美国关税影响较小,收入占比不到 1%,在手订单占比不到 3%;采取德国分公司转口、设备拆组装等措施应对,客户认可设备质量,持续沟通并申请关税豁免[2][12][3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公司员工人数减少是为降本增效,优化一线生产工人,现有 15000 名员工可支撑较高收入规模;2025 年因税收和交付节奏加快适度增加人员,变化将在明年年报体现[24][25] - 行业不景气时设备验收周期 9 个月,现在开工率高缩短至 6 个月,加速收入确认[19] - 2025 年不会出现大额计提减值,应收账款余额减少,之前计提的减值会冲回增厚利润[4][31]
先导智能(300450) - 2024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 Report
2025-04-29 20:27
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按订单值计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智能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份额9.1%,较2023年增加3.3%[32] - 2024年锂离子电池智能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22.4%,锂离子电池智能物流设备占23.8%[32] - 公司在2024年无锡纳税百强中排名第七[34] - 2020 - 2023年公司股息支付率分别为30.05%、36.29%、49.34%、35.47%[157] 人员与研发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有15025名员工,其中研发工程师超4512名[39] - 公司保持超10%的研发投资,以提升创新能力应对气候变化[109] ESG相关 - 公司发布第五份ESG报告,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2025年4月28日经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核批准[18][20] - 公司承诺2030年核心运营实现碳达峰,2035年在范围1和2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33] - 公司CDP气候变化和水安全评级均提升至B级,获标普全球ESG评分41分[35] - 公司获ISO 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和ISO 56005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三级证书[35] - 公司获得2024中国机械工业企业500强、2024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等多项荣誉[62] - 公司在2024年获CDP、S&P Global等机构ESG评级,ESG评分为41,CSA评分为39,被纳入S&P Global的2025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66] - 公司以董事长为ESG治理主要负责人,建立了ESG治理体系[68] - 公司以“通过智能制造促进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建立五个ESG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模块[70] - 公司作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支持其十项原则,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74] - 公司与新吴区慈善协会成立“暖光公益基金”,在宜川县开展长期帮扶项目,在六所大学设立“王延清奖学金”[75] - 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工作机会,保障员工权益,获得ISO 45001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认证[76][78] - 公司获得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80] - 公司设定2035年碳中和目标,将气候变化纳入战略规划等管理中[85] - 公司通过对13类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筛选出21个战略问题更新重要性矩阵[90][91] -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融入自身发展,构建从董事会到各部门的气候治理框架[98] - 公司定期邀请第三方专家开展ESG战略和实践培训,组织年度可持续发展主题学习月[99] - 公司将高级管理人员薪酬与气候变化相关指标挂钩,以加强内部管理机制[101] - 公司选择IPCC的SSP1 - 2.6、SSP2 - 4.5和SSP5 - 8.5情景分析气候物理风险[103] - 公司总能源消耗为63,974.90MWh,单位营收能耗为539.64MWh/100百万人民币,总温室气体排放为4,043,185.54tCO2e,单位营收温室气体排放(范围1+2)为288.66tCO2e /100百万人民币[117] - 公司完成三款核心产品碳足迹核算,锂离子电池电芯切割堆叠机和双层涂布机获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认证[119] - 2024年公司购买311吨核证碳标准(VCS)减排量和9,553张绿色电力证书(GEC)抵消部分排放[122] - 公司计划在2030年底核心运营范围1和2实现碳达峰,2035年底实现碳中和[124][127] 社会责任 - 公司与12名陕西延安贫困儿童建立长期帮扶机制[34] 业务成果 - 2024年公司为全球知名企业 inaugurated首座自动化电解槽工厂,年产能超2GM PEM电解槽[133] - 公司累计为储能客户提供超300GWh生产线设备订单,海外订单占比超50%[139]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9次董事会会议,8次监事会会议[144][146][148] - 公司董事会有7名董事,包括3名独立董事和1名女性董事;监事会有3名监事,包括1名职工监事和2名女性监事[146][148] - 2024年公司披露162项公告和文件,已连续6年在深交所信息披露考核中获A评级[151] 合规与培训 - 2024年公司为员工举办了40场商业道德培训,包括12场采购专项廉政培训等[180] - 公司设立审计与监督部门负责内部监督检查,各部门设合规专员[182] - 公司制定《员工商业行为准则》,从四个维度规范员工行为[183] - 2024年公司加强商业反贿赂内部控制措施,获ISO 37001反贿赂管理体系证书[186] - 公司制定《投诉举报管理制度》,设立多种举报渠道,保护举报人信息[187] - 公司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业务[191] - 公司将“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以客户信任实现可持续经营”作为信息安全政策[192] - 公司设立信息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董事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192] - 信息安全部于2017年建立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193] - 2023年初,公司被评为高TISAX级别[193] - 公司制定“通用数据保护管理规范和程序”以保护隐私安全和个人信息权益[196] - 报告期内,公司聘请外部机构为关键岗位开展GDPR专项培训,培训通过率为100%[196]
先导智能(300450)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7:48
海外业务与现金流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达28.31亿元,同比增加26.31%,收入占比提升至23.88%,毛利率同比提升至39.32%,美国业务占比小,关税政策影响有限 [2] - 回款情况向好,一方面公司采取系列应收账款管理举措,另一方面下游锂电池厂商扩产使行业转暖,财务情况改善 [2][3] 固态电池业务 - 公司是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服务商,2020年起与多家企业合作,向多国客户交付设备获认可并获重复订单,未来固态电池设备收入占比有望提升 [3] 关联交易与营收 - 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收入环比提升,因国内下游头部客户开工率和扩产规划推进 [3] - 2024年预期关联交易与实际金额有差距,受公司及关联方业务、市场需求影响,属正常经营,未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3][4] 氢能业务 - 2023年子公司与Fortescue合作,4个月交付PEM电解槽堆叠整线,此次投产的工厂采用革新技术,提升堆叠速度和精度,是公司国际化里程碑 [4] 新兴领域业务 - 可为低空经济提供锂电池智造整线解决方案,关注业务拓展机会 [4] - 在半导体领域可提供激光加工设备,坚持平台化战略发掘外延机会 [4][5] 智能制造物联网云平台 - 打造智能制造物联网云平台,实现多子域上云,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升性能一致性,降低不良品率 [5]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 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防范汇率波动影响,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务稳健性,后续加强汇率研究调整策略 [5] 2025年发展展望 - 围绕“卓越运营”“稳步增长”“敏捷创新”三大战略,构筑长期发展核心势能 [5]
先导智能发布财报:订单高增 业绩拐点已到
格隆汇APP· 2025-04-29 08:5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18.55亿元,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全年归母净利润2.86亿元 [1] - 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1.28%,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0.22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0.98亿元(环比+12.94%),归母净利润3.65亿元(环比+213.29%),经营性现金流净额8.64亿元,较2024年一季度-7.1亿元显著改善 [1] 行业复苏与订单增长 - 2024年下半年锂电池厂商开工率提升,头部厂商满产,宁德时代、比亚迪重启扩产 [2] - 全球锂电池智能装备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593亿元增至2029年2359亿元(CAGR 31.8%) [2] - 2025年一季度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扩产项目68个,49个项目投资额合计1409.58亿元 [2] - 公司与宁德时代合同负债从期初3.84亿增至期末11.57亿,预估在手订单增长2倍以上 [3] - 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签订单保持高速增长,2025年业务订单饱满 [3] 海外业务拓展 - 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28.31亿元(同比+26.31%),收入占比23.88%,毛利率39.32%(较整体高4.34个百分点) [3] - 公司2025年1月宣布赴港上市,以支持国际化战略 [4] 新技术布局与产业机遇 - 工信部发布2026年实施的"最严电池安全令",推动复合集流体、固态电池等技术应用 [5] - 公司推出复合集流体"磁控溅射+水电镀"方案、AI质检方案及LEADACE穹顶系列智能平台 [5] - 公司拥有全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覆盖全线工艺,钠离子电池实现全工艺覆盖 [5] - eVTOL、人形机器人等新产业将拓宽全极耳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应用场景 [6]
先导智能(300450) - 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
2025-04-29 04:11
业绩数据 - 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1,855,098,145.55元[5] - 2024年末货币资金32.0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31.46%[41] - 2024年末应收账款91.34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10.81%[41] - 2024年末存货112.7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6.24%[41] - 2024年末固定资产13.19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1.96%[41] - 2024年末非流动资产合计52.3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6.09%[41] - 2024年末资产总计335.3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7.92%[41] - 2024年末短期借款13.14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13.61%[44] - 2024年末合同负债105.02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6.94%[44] - 2024年末负债合计230.2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4.45%[44] - 2024年营业总收入98.07亿元,较上期下降34.39%[47] - 2024年营业总成本92.83亿元,较上期下降26.49%[47] - 2024年营业利润为 - 216.79万元,上期为16.76亿元[47] - 2024年净利润8533.54万元,较上期下降94.63%[4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3.84亿元,较上期有所下降[50]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8.83亿元,较上期有所下降[50]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20亿元,上期为 - 11.92亿元[50]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11.77亿元,上期为 - 19.43亿元[50] - 2024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103.82亿元,较上期下降19.37%[50] - 2024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44.41亿元,较上期大幅增加[50] 股权与注册资本 - 2015年公司公开发行17,000,000股,募集资金净额329,042,730.40元,注册资本增至68,000,000元[76] - 2015年公司以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68,000,000元,变更后注册资本为136,000,000元[76] - 2016年公司以未分配利润每10股派现5.50元,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20股,总股本增至40,800万股[78] - 2016年8月15日,6,698.34万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16.42%[80] - 2016年紫盈国际减持1,037.34万股后不再持股,公司由中外合资变内资企业[81] - 2017年公司向王德女等发行股份,增加注册资本21,935,006元,变更后注册资本429,935,006元[82] - 2017年公司非公开发行10,202,069股,募集配套资金净额611,377,298.52元,变更后注册资本440,137,075元[83] - 2018年5月7日,公司向192名激励对象授予138.5万股限制性股票,总股本由4.40137075亿股增至4.41522075亿股[84] - 2018年以2017年末总股本4.40137075亿股为基数,原计划每10股派2.3元、转增10股;调整后以4.41522075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2.292785元、转增9.968631股,分红转增后总股本增至8.81659139亿股[84][85] - 2019年,公司三次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总股本从8.81659139亿股减至8.8144627亿股[88][89][90] - 2020年,公司回购注销51.4703万股限制性股票,3346张“先导转债”转成8479股,总股本从8.8144627亿股减至8.80940046亿股[90] - 2020年10月,223名激励对象可行权82.74万份股票期权,行权后总股本从8.80940046亿股增至8.81767446亿股[91] - 2020年12月9日,“先导转债”尚有3.4万张未转股,累计转股2556.3554万股,公司总股本增至9.07322521亿股[92] - 2021年以2020年末总股本9.07322521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3元、转增6股,分红后总股本增至14.51716033亿股[93] - 2021年6月10日,公司向宁德时代发行1.11856823亿股,发行价22.35元/股,募集资金净额24.9926198395亿元[93] 公司业务与财务政策 - 公司业务涵盖锂电池、光伏、3C等智能装备及智能物流系统等领域,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100] - 公司母公司为拉萨欣导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及表决权比例为21.46%,实际控制人为王燕清[100] - 财务报表于2025年4月28日报出[101] - 本期重要应收款项核销单项金额超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变动幅度超30%视为重大变动等[110]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资产和负债按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报账面价值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不足冲减调整留存收益[111]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成本大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确认为商誉,小于则复核后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12]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先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再确认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金额[113] - 分步处置股权至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判断是否为一揽子交易有四条原则[114] - 属于一揽子交易,处置价款与份额差额在丧失控制权前确认为其他综合收益,丧失时转入当期损益[115] -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未丧失控制权处置价款与份额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不足冲减调整留存收益[115] - 公司合并财报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直接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表决权可控制[117] - 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表决权,满足四个条件之一可视为控制[118] - 合并财报以母公司和子公司财报为基础,按准则编制,抵销内部交易及未实现利润[119] - 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编制时有不同处理[120]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共同经营参与方按准则处理利益份额相关项目,合营企业参与方按规定处理投资[122][123] - 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指库存现金及可随时支付存款,现金等价物指期限短等的投资[124] - 外币交易初始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同项目按不同规则处理[125] - 外币财务报表资产和负债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除“未分配利润”用交易发生日汇率折算,利润表用交易发生日汇率折算[127] - 公司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时确认金融资产或负债,满足条件终止确认金融资产[128] - 金融资产初始按业务模式和现金流量特征分类为三类,后续计量取决于分类[12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需满足特定条件,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13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需满足特定条件,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131] - 金融负债初始分类为两类,符合条件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134] - 满足条件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以抵销后净额在资产负债表列示[138] - 金融工具逾期超30日,公司认为信用风险显著增加[140] - 第一阶段金融工具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40] - 第二、三阶段金融工具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41][142] - 公司对低信用风险金融工具假定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142] - 不含重大融资成分应收款项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43] - 含重大融资成分应收款项和租赁应收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43] - 银行承兑汇票组合信用风险较低[146] - 商业承兑汇票组合按应收账款预期损失率计提减值准备[146] - 1年以内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5.00%[148] - 1 - 2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20.00%[148] - 2 - 3年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50.00%[148] - 3年以上应收账款计提比例为100.00%[148] - 单项金额超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为单项金额重大[149] - 应收款项融资、合同资产采用预期信用损失简化模型计量损失准备[151][162] - 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基于账龄的坏账计提比例:1年以内(含1年)为5.00%,1 - 2年(含2年)为20.00%,2 - 3年(含3年)为50.00%,3年以上为100.00%[152][154][163] - 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融资、其他应收款、合同资产判断标准为单项金额超过期末余额的1%[152][154][165] - 发出存货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155] - 存货盘存制度为永续盘存制[156] -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按一次转销法摊销[157][158] -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计提跌价准备[159] - 公司根据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关系列示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161] - 公司将同时满足特定条件的公司组成部分或非流动资产划分为持有待售[165] - 持有待售预计净残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净额,原账面价值高于调整后预计净残值的差额计资产减值损失[166]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份额确定[171]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按支付合并对价公允价值确定[171] - 公司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个别报表采用成本法核算;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173] - 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但不丧失控制权,处置价款与对应账面价值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176] - 部分处置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对子公司控制权,处置股权按规定确认投资收益,剩余股权按账面价值确认[177] - 固定资产以取得时实际成本入账,次月起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179] - 房屋、建筑物等折旧年限20年,残值率10%,年折旧率4.5%;机器设备折旧年限10年,残值率10%,年折旧率9%;电子设备等折旧年限5年,残值率10%,年折旧率18%[180] -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已达状态未决算先按估计价值转入[181] - 公司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计入当期损益[182] - 终止经营需满足能单独区分、有一定规模、符合时点要求等条件[170] - 无形资产中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为40 - 50年,专利技术为2 - 10年,软件为2年[186] -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生产非正常中断连续超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资本化[183] - 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支出满足5个条件可确认为无形资产[188][190] - 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每年进行减值测试[191] - 资产市价当期大幅下跌且跌幅明显高于预计下跌表明可能减值[192] - 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入账,在受益期或规定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195] - 公司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而应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的义务列示为合同负债[196] - 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197] - 公司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198] - 公司在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等两者孰早日确认辞退福利负债[200]
先导智能(300450)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2025-04-29 04:11
募集资金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11,856,823股,募资24.9999999405亿元,净额24.87660654亿元[1] - 募投项目投资总额29.852698亿元,拟用募集资金25亿元[4] 资金使用 - 2021年7月23日,用募集资金置换自筹资金1.414443亿元[5] - 2022年,两项目共7亿元变更用途[6] 闲置资金额度 - 2021 - 2024年各年可用于现金管理额度分别为14.5亿、7亿、6亿、3亿元[7][8] - 2022 - 2024年各年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额度分别为5亿、6亿、5.3亿元[10][11] 资金归还与使用 - 截至2025年4月23日,已归还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11] - 拟用不超1.37亿元闲置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期限不超12个月[13] - 按3.1%测算,补充流动资金预计最高节约财务费用424.7万元/年[14] 审议情况 - 2025年4月28日,董事会、监事会审议通过使用不超13700万元闲置资金补充流动资金[16][17] - 保荐人同意使用部分闲置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事项[20]
先导智能(300450)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的核查意见
2025-04-29 04:11
募资情况 - 2019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10亿元,净额9.89873727亿元,2019年12月17日到位[1][2] - 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1.11856823亿股,每股22.35元,募集资金总额25亿元,净额24.87660654亿元,2021年6月10日到位[4] 资金余额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19年可转债募集资金专户余额5978.89万元,2020年定增专户余额1.373365亿元[6][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账户合计余额137336521.85元[16] 资金使用 - 2022 - 2024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额度分别为不超70000万元、60000万元、30000万元[16][17] - 2022 - 2024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额度分别为不超50000万元、60000万元、53000万元[18][19] 项目投入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2019年可转债募集累计投入94176.55万元,2020年定增累计投入23.960382亿元[22][26] - 年产2000台电容器等自动化专用设备项目累计投入41986.20万元,进度89.20%,2024年效益30203.49万元[22] 资金变更 - 累计变更用途的可转债资金10000万元,比例10%;定增资金7亿元,占比28%[22][26] - 4亿元“先导高端智能装备华南制造基地项目”资金变更用于“先导华南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项目”[28] 未来展望 - 无锡先导产业园二期厂房预计2025年6月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先导华南智能装备产业园预计2025年12月达预定可使用状态[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