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科新材(300811)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钢铁节后需求仍有望逐步恢复增长 龙头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更加凸显
智通财经· 2025-10-14 11:21
行业基本面展望 - 钢铁行业基本面有望逐步修复,需求有望逐步触底,供给的市场化出清已开始出现 [1] - 若供给政策落地,行业供给的收缩速度将更快,行业上行进展将更快展开 [1] - 长期来看,产业集中度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近期供需与库存数据 - 上周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751.43万吨,环比下降153.39万吨,其中建材消费量222.62万吨,环比降108.46万吨,板材消费量528.81万吨,环比降44.93万吨 [2] - 上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863.31万吨,环比下降3.76万吨,总库存1600.72万吨,环比上升127.86万吨,维持低位水平 [2] - 上周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84.27%,环比降0.02个百分点,高炉产能利用率90.55%,环比降0.1个百分点,电炉开工率60.26%,环比降1.28个百分点,电炉产能利用率52.03%,环比降0.89个百分点 [2] 行业盈利状况 - 上周247家钢企盈利率56.28%,环比下降0.43个百分点 [3] - 上周螺纹模拟平均吨毛利167.1元/吨,环比上升24.3元/吨,热卷模拟平均吨毛利112.1元/吨,环比上升29.3元/吨 [3] - 预期铁矿加速增产且需求难有较大提升,铁矿或逐步进入宽松周期,钢铁成本掣肘因素有望改善,行业盈利中枢有望逐步修复 [3] 需求与供给端分析 - 随着地产下行,地产端钢铁需求占比持续下降,地产对钢铁需求的负向拖拽影响已明显减弱,基建、制造业端用钢需求有望平稳增长 [4] - 1-8月钢材出口量维持同比增势,总体预期钢铁需求有望逐步企稳 [4] - 目前行业仍有超40%的钢企亏损,供给市场化出清已出现,政策方面提出继续实施产量压减政策,维持供给端收缩预期 [4] 重点推荐公司 - 推荐技术与产品结构领先的宝钢股份、华菱钢铁、首钢股份,以及低成本与弹性钢企方大特钢、新钢股份 [5] - 推荐低估值高股息特钢龙头中信特钢、甬金股份,以及高壁垒材料公司久立特材、翔楼新材、铂科新材和高温合金龙头图南股份、抚顺特钢 [5] - 看好需求复苏趋势下具有长期格局优势的上游资源品,推荐河钢资源、大中矿业、安宁股份、鄂尔多斯、永兴材料、包钢股份 [5]
金属新材料板块10月13日涨6.99%,银河磁体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8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10-13 20:38
板块整体表现 - 金属新材料板块在10月13日整体表现强劲,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上涨6.99% [1] - 当日市场主要股指表现疲软,上证指数下跌0.19%至3889.5点,深证成指下跌0.93%至13231.47点,形成鲜明对比 [1] - 板块内资金流向显示主力资金净流入3.84亿元,而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2.66亿元和1.18亿元 [2] 领涨个股表现 - 银河磁体领涨板块,股价涨停,涨幅达20.01%,收盘价为38.74元,成交量为38.99万手,成交额为14.18亿元 [1] - 新来福同样涨停,涨幅为20.00%,收盘价为63.42元,成交量为5.61万手,成交额为3.56亿元 [1] - 金力永磁涨幅为17.60%,收盘价为46.90元,成交量为175.73万手,成交额高达77.06亿元,为板块内成交最活跃的个股 [1] - 中洲特材和一段感涨幅分别为13.85%和12.05%,收盘价分别为26.38元和71.11元 [1] 其他上涨个股 - 大地熊、安泰科技、正海磁材、龙磁科技和悦安新材涨幅均超过8%,分别上涨11.01%、9.99%、9.50%、9.24%和8.02% [1] - 安泰科技成交量为25.95万手,成交额为4.68亿元 [1] - 正海磁材成交量为157.68万手,成交额为29.74亿元 [1] 下跌个股表现 - 惠同新材和博威合金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95%和2.90%,收盘价为22.99元和25.41元 [2] - 江南新材、铂科新材和福达合金跌幅分别为2.24%、2.10%和1.29% [2] - 整科材料、有研粉材和华达新材跌幅较小,分别为1.16%、0.90%和0.70% [2] 个股资金流向 - 银河磁体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2.37亿元,主力净占比达16.69%,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1.59亿元和7749.46万元 [3] - 正海磁材主力资金净流入1.68亿元,主力净占比为5.65% [3] - 中洲特材、安泰科技和中科三环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过8000万元,分别为9263.40万元、9026.88万元和8803.57万元 [3]
东方证券:金属软磁粉芯是ASIC省电必选项 未来电感材料使用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智通财经网· 2025-10-10 10:38
行业趋势:AI算力发展驱动ASIC芯片采用 - AI算力芯片如英伟达GB300性能提升的同时功耗大幅增长[1] - ASIC芯片因与AI推理需求契合且在算力功耗比等核心指标上明显优于GPU 海外AI巨头纷纷转向自研[1] - Meta与博通合作 最早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其首款AI ASIC芯片MTIA-V1[1] 技术需求:ASIC省电对电源模块与电感提出更高要求 - 传统横向供电模式存在不可避免的PDN压降与损耗 AI算力功耗提升使PDN损耗同步增长 终端用户部署ASIC后的核心痛点是省电[1] - 结构上 采用垂直堆叠设计的电源模块将PDN路径缩短至毫米级 显著降低PDN损耗[2] - 材料上 AI服务器高功率大电流应用场景要求电感具备更大电流承载能力 金属软磁粉芯一体成型电感因更高饱和磁通密度和更好高温稳定性成为必选项[2] 市场前景:ASIC放量与DDR6升级带来电感需求增长 - 海外AI巨头推进自研ASIC布局 Meta计划在2025年底至2026年间分阶段推出多款MTIA系列芯片 微软计划于2027年大规模出货自研ASIC芯片[3] - 2026年AI算力芯片或进入GPU与ASIC双轮驱动时代 对电感的总需求量有望超过4亿片[3] - DDR5首次使用PMIC供电方案 电感形态向小尺寸薄型化演变 DDR6标准升级将进一步增加电感材料使用量[3] 公司分析:铂科新材的技术与产能优势 - 铂科新材是气雾化制粉工业化鼻祖 其气雾化金属粉末制备技术生产的合金软磁粉末粒径更细且含氧量更低 具备产品竞争优势[4] - 公司募投项目有望于2025年底前完全建成 2026年开始产能爬坡 总产能有望达到3亿片[4] - 随着产线效率提升 公司电感材料产能中期有进一步增长空间[4]
AI新材料行业深度1:AI发展为何离不开金属软磁粉芯
东方证券· 2025-10-09 19:0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有色、钢铁行业维持“看好”评级 [6] 核心观点 - AI算力芯片功耗大幅增长,英伟达GB300单卡功耗高达1400W,较上代Full B200增长16.67% [13][14] - 海外AI巨头为降低能耗和成本,纷纷转向自研ASIC芯片,其算力功耗比显著优于GPU [9][27] - 金属软磁粉芯是ASIC芯片实现省电目标的关键材料,其一体成型电感能满足小体积、大电流、高稳定性的需求 [9][57][63] - 2026年AI GPU与ASIC对金属软磁粉芯一体成型电感的总需求量预计超过4亿片 [70][71] - 中期来看,DDR6内存标准的演进将进一步增加对高性能电感材料的需求 [79][82] 按报告目录总结 一、痛点:省电是AI终端用户部署ASIC的核心痛点 - 英伟达AI算力卡功耗持续提升,GB300单卡功耗达1400W [13][14] - ASIC芯片在算力功耗比上明显优于GPU,例如GPU每算力平均耗电0.4瓦,而ASIC仅需0.2瓦 [9][24] - 传统横向供电模式存在PDN压降与损耗,AI算力提升使PDN损耗显著增加,采用8块GPU的服务器PDN能量损耗可达15%-20% [40][44] 二、材料:金属软磁粉芯是ASIC电源模组必选项 - 垂直堆叠设计的电源模块将PDN路径缩短至毫米级,显著降低损耗 [46] - 模组式电感相较分立式电感可节省高达40%的占板面积,并提供更高的功率密度 [51][55] - 金属软磁粉芯饱和磁通密度(0.9-1.6特斯拉)远高于铁氧体(0.3-0.55特斯拉),在相同工作条件下电感体积可减小70% [57][58] 三、市场:GPU+ASIC双轮驱动,金属软磁粉芯一体成型电感或加速应用 - 2026年海外AI巨头ASIC出货总量有望超越英伟达GPU出货量 [65][67] - 测算显示,2026年英伟达GPU对电感需求量约1.92亿片,ASIC对电感需求量约2.1亿片,总需求超4亿片 [70][71] - Meta计划在2025年底至2026年出货百万级ASIC芯片,其中MTIA T-V1预计出货30万至40万片 [67] 四、应用拓展:DDR6内存有望为金属软磁粉芯一体成型电感带来中期增量 - DDR5内存首次引入PMIC供电方案,单个DDR5颗粒需要至少3颗芯片电感 [72][77] - DDR6标准将单通道位宽提升至96bit,强制使用两个VDD2电源,对电感使用量和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 [79][82] 五、同业对比:铂科新材具备明显的技术与产能优势 - 铂科新材的气雾化粉末制备技术所产粉末具有低含氧量、高球形度优势,制成的磁粉芯损耗(55.5 kW/m³)远低于水雾化粉末(440 kW/m³) [85][86] - 公司芯片电感产能预计从2024年的1.2亿片增长至2026年的3.2亿片以上,募投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完全建成 [91][93]
2025年中国电感器件行业进出口现状 进出口规模呈现疲软趋势【组图】
前瞻网· 2025-10-03 12:11
电感器件行业进出口总况 - 2024年电感器件进出口总金额为56.55亿美元,同比增长3.4% [1] - 2024年进口金额为23.83亿美元,出口金额为32.72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8.9亿美元 [1] - 2025年1-7月,行业进出口总金额为34.63亿美元,贸易顺差为7.84亿美元 [1] 电感器件行业进口情况 - 2024年电感器件进口金额为23.83亿美元,同比下降0.7%,整体呈下降趋势 [2] - 2024年进口数量约为1702亿个,同比增长7.7%,结束下降趋势有所回升 [2] - 2025年1-7月进口金额为13.39亿美元,进口数量为972.47亿个 [2] - 主要进口来源地中,日本占比最高,2024年进口金额为7.60亿美元,占比31.9% [6] - 从菲律宾和越南进口的金额占比分别为12.07%和10.26% [6] 电感器件行业出口情况 - 2024年电感器件出口额为32.72亿美元,同比增长6.6%,结束波动下降趋势有所回升 [8] - 2024年出口数量为978.20亿个,同比增长14.9% [8] - 2025年1-7月出口金额约为21.24亿美元,出口数量为666.44亿个 [8] - 主要出口目的地中,中国香港占比最高,2024年出口金额为11.1亿美元,占比34.05% [10] - 出口至越南的金额为2.52亿美元,占比7.70% [10]
需求边际上升,库存由升转降:钢铁行业周度更新报告-20250930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30 19:48
好的,我将以资深研究分析师的身份,对这份钢铁行业周度更新报告进行解读。报告的核心是分析行业供需基本面的边际变化,并给出投资评级和建议。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6]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钢铁行业基本面有望逐步修复,主要基于需求边际回升、库存由升转降,以及供给端因长期亏损已开始市场化出清 [3][6][9] 若后续供给政策落地,行业上行的进展将更快 [3][9] 分章节总结 行业供需与库存 - 上周(2025年9月22日至9月26日)五大品种钢材表观消费量874.06万吨,环比上升23.73万吨 [6] 总库存1510.61万吨,环比下降9.13万吨,维持低位水平 [6] - 上周钢材周度总产量864.93万吨,环比上升9.47万吨 [6] 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84.45%,环比上升0.47个百分点 [6] - 目前处于传统旺季,叠加节前下游补库需求增加,钢铁需求边际回升,总库存由升转降 [6][9] 行业盈利水平 - 上周247家钢企盈利率58.01%,环比下降0.86% [6] 螺纹模拟平均吨毛利216.2元/吨,环比下降18.1元/吨,热卷模拟平均吨毛利172.2元/吨,环比上升18.4元/吨 [6] - 展望未来,预期铁矿加速增产且需求难有较大提升,铁矿价格向上弹性有限,钢铁成本掣肘因素有望改善,行业盈利中枢有望逐步修复 [6] 原料市场动态 - 上周铁矿石港口库存14000.28万吨,环比上升199.2万吨(1.44%) [6][49] 日照港PB粉价格下降1元/吨至793元/吨 [46] - 上周焦炭现货价格持平于1560元/吨,焦煤现货价格上升100元/吨至1500元/吨 [46] 钢厂焦炭库存环比上升16.64万吨至661.31万吨 [59] 宏观与下游需求 - 2025年1-8月全国粗钢产量6.72亿吨,同比下降2.8% [105] 1-8月钢材出口量7749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0% [109] - 2025年1-8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加2%,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下降12.9% [119] 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9.5% [121] - 下游制造业中,1-8月汽车产量累计同比增长10.5%,空调产量累计同比增长5.8% [132][134] 投资建议与重点公司 - 报告维持“增持”评级,长期看好产业集中度提升和高质量发展趋势 [6] 具有产品结构与成本优势的钢企将受益 [6] - 重点推荐公司包括:宝钢股份、华菱钢铁、首钢股份、方大特钢、新钢股份、中信特钢、甬金股份、久立特材、翔楼新材、铂科新材、图南股份、抚顺特钢,以及上游资源品公司如河钢资源、大中矿业等 [6]
A股月末冲刺,有色金属板块爆发,铂科新材涨超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7:31
有色金属行业表现 - 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有色金属板块大涨,铂科新材涨超10%,盛屯矿业、江西铜业、博迁新材涨停,华锡有色、华友钴业、豫光金铅、永兴材料等涨超5% [1] -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方案提出,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 [1] - 受新能源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需求推动,国内钴价从年初16.9万元/吨—17.1万元/吨上涨至9月28日的32.5万元/吨,涨幅近1倍 [1] 主要股指表现 - 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指涨0.52%,深成指涨0.35%,创业板指收平 [1] 相关ETF产品数据 - 食品饮料ETF近五日涨0.17%,市盈率20.38倍,最新份额87.4亿份增加75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出2219.4万元,估值分位19.49% [4] - 游戏ETF近五日涨1.51%,市盈率46.89倍,最新份额65.6亿份增加2.1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7795.9万元,估值分位69.25% [4] - 科创半导体ETF近五日涨10.88%,最新份额17.2亿份增加1.5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8233.4万元 [4] - 云计算50ETF近五日涨2.07%,市盈率125.69倍,最新份额4.0亿份增加700.0万份,主力资金净流入13.9万元,估值分位91.72% [5]
金属新材料板块9月30日涨1.84%,铂科新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89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30 16:42
板块整体表现 - 金属新材料板块在9月30日整体上涨1.84%,表现优于大盘,当日上证指数上涨0.52%,深证成指上涨0.35% [1] - 板块内领涨个股为铂科新材,收盘价84.32元,单日涨幅达12.44% [1] - 铂科新材当日成交量为22.76万手,成交额为19.32亿元 [1] 个股价格与成交 - 悦安新材涨幅为5.84%,收盘价28.98元,成交量为5.40万手,成交额为1.54亿元 [1] - 正海磁材上涨3.95%,收盘价16.84元,成交量为50.70万手,成交额为8.55亿元 [1] - 中洲特材上涨3.82%,收盘价18.76元,成交量为27.90万手,成交额为5.19亿元 [1] - 图南股份上涨3.74%,收盘价29.94元,成交量为9.18万手,成交额为2.72亿元 [1] 板块资金流向 - 金属新材料板块整体呈现主力资金净流出1.89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8330.16万元,而散户资金净流入2.72亿元 [2] - 正海磁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1.01亿元,主力净占比为11.82%,但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2325.16万元和7780.34万元 [2] - 中洲特材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3981.72万元,主力净占比7.67%,游资和散户资金分别净流出1687.58万元和2294.14万元 [2] - 博威合金主力资金净流入2084.50万元,主力净占比2.02%,游资净流出2758.9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674.45万元 [2]
有色ETF基金(159880)涨超3.7%,铜价有望创下一年来最大单月涨幅
搜狐财经· 2025-09-30 14:57
行业指数与个股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0日14:34,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399395)强势上涨3.27% [1] - 成分股铂科新材(300811)上涨12.90%,锡业股份(000960)上涨9.98%,华友钴业(603799)上涨9.93% [1] - 有色ETF基金(159880)上涨3.70%,最新价报1.68元 [1] 行业政策与供需动态 - 9月28日,八部门联合发文推动大宗金属消费升级,积极拓展高端铝材、铜材、镁合金应用 [1] - 政策同时提及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1] - 受一系列生产受阻事件影响,全球铜供应紧张局势加剧,铜价持续走高 [1] - 3个月期铜在9月份上涨近5%,创下自2024年同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1] 宏观环境与行业受益逻辑 - 利率期货已定价年内美联储降息3次共75个基点的预期 [1] - 美联储可能忽视二次通胀的风险以支撑就业 [1] - 有色金属行业是少数能显著受益于海外通胀的行业 [1] 指数与ETF产品信息 - 有色ETF基金(159880)紧密跟踪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 [2] - 国证有色金属行业指数选取有色金属行业规模和流动性突出的50只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紫金矿业、北方稀土、洛阳钼业等,合计占比50.35% [2] - 有色ETF基金设有场外联接份额,代码分别为A:021296、C:021297、I:022886 [3]
“反内卷”政策导向下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或将提速,材料ETF(159944)连续5日上涨,跟踪标的“反内卷”含量超90%
新浪财经· 2025-09-30 13:13
政策导向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科学调控重大项目建设节奏,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等产品新增规模 [1] - 政策重点支持"减油增化"项目及老旧装置改造,防范煤制甲醇等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鼓励依托资源优势地区适度布局现代煤化工项目,并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 [1] - "反内卷"政策导向下,行业供给端有望实现结构性优化,落后产能出清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或将提速,为具备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延伸能力的企业创造发展机遇 [1] 工业企业利润表现 - 8月工业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上涨,利润大幅回升主要源于去年同期基数偏低 [1] - 结构上,上游领域利润同比增速降幅收窄,中下游领域同比增长均超过25% [1] - PPI跌幅收窄和利润率改善是8月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反内卷"政策效力逐步显现,但工业增加值仍有回落 [1] 细分行业利润与内需展望 - 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增长显著,饮料酒茶行业利润受需求短期波动影响明显改善 [2] - 8月经济数据显示投资、消费等内需指标仍然承压,企业利润后续走势取决于内需能否在政策牵引下得到修复 [2] - 建议关注二十届四中全会后新的宏观政策空间,尤其是四季度基本面和内需环境的变化 [2] 钴市场供需格局 - 刚果(金)正式实施钴出口配额制度,将2025年10月至12月的钴出口配额设定为1.8万吨,2026-2027年每年9.66万吨,仅占2024年产量的约44% [2] - 叠加此前长达数月的出口禁令,国内库存已被大量消耗,未来钴资源供需格局或将由过剩转为短缺 [2] - 政府保留战略配额并拥有调整权限,彰显对钴价的控制意图,叠加下游"金九银十"消费旺季补库需求启动,钴价中枢有望维持高位 [2] 原材料板块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30日10:46,中证全指原材料指数强势上涨1.52%,材料ETF(159944)上涨2.06%,冲击5连涨 [3] - 成分股铂科新材上涨14.54%,华锡有色、锡业股份10cm涨停,前十大权重股中华友钴业上涨8.35% [3] - 中证全指原材料指数聚焦"反内卷"赛道,覆盖有色金属、基础化工等7个核心板块,截至9月29日市净率仅为2.09倍,低于同类指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