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AMZN)

搜索文档
【环时深度】外媒揭批中东冲突背后的美企牟利链条
环球时报· 2025-07-15 06:48
军工企业与科技公司在中东冲突中的角色 - 美国军工企业如洛克希德·马丁通过向以色列出售F-35战斗机等武器直接参与冲突,交易规模达政府间协议级别 [6] - 帕兰蒂尔公司与以色列国防部签署协议,利用AI技术支持军事行动,其"马赛克"系统分析4亿份数据生成伊朗核能力推测报告 [2][3] - 通用动力公司资助智库战争研究所,其建造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在袭击伊朗时发射20多枚"战斧"导弹 [2] 科技公司提供AI与云计算服务 - 微软、谷歌母公司字母表、亚马逊通过"光轮计划"向以色列提供价值12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包括数据分析和面部识别技术 [6][7] - IBM培训以色列军事和情报人员,协助收集巴勒斯坦人生物特征数据用于识别武装分子 [6] - OpenAI修改使用条款允许"国家安全用途",以色列军方承认使用商业AI系统辅助目标识别 [8][9] 企业合作模式与合同条款 - 谷歌与以色列合同包含情报共享条款,并承诺抵制运动下仍继续服务,合同细节对公众保密 [7][8] - 帕兰蒂尔2015年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签订5000万美元合同,监督伊朗核计划 [3] - KKR作为以色列最大物业管理平台主要投资者,其合伙人彼得雷乌斯曾任中情局局长 [2] 技术应用的争议性 - "马赛克"系统通过卫星图像和社交媒体推测伊朗核能力,缺乏直接证据,被批为"铀的少数派报告" [3][4] - 以军使用AI系统"薰衣草"和"福音"筛选打击目标,被前情报官员称为"大规模致命工厂" [7] - 美联社调查显示巴以冲突后以色列对微软和OpenAI技术使用量激增 [8] 历史案例与追责困境 - IBM曾因二战期间服务纳粹德国向大屠杀赔偿基金捐赠400万美元 [11] - 法国拉法基公司因在叙利亚与极端组织合作业务而认罪 [11] - 法律专家指出企业追责案例稀少,21世纪初针对南非种族隔离合作企业的诉讼最终被驳回 [11]
Amazon Plans to Offer Satellite Internet Service in Late 2025
PYMNTS.com· 2025-07-15 05:54
项目Kuiper概述 - 亚马逊Project Kuiper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商业卫星宽带服务,提供三种服务层级,速度最高达1Gbps [1][4] - 该项目已分别在4月和6月首次发射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目标是为难以获得覆盖的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提供服务 [3] - 公司计划通过重新设计卫星来降低部署成本,提供更实惠的卫星服务 [5] 市场机会与预测 - 全球约26亿人无法获得快速宽带互联网接入 [4]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报告显示,4500万人无法获得100Mbps下载速度的固定宽带或35Mbps的5G移动服务 [8] - 分析师预计若公司占据30%的消费者市场份额,到2032年可产生71亿美元消费者收入 [1][4] - 即使SpaceX的Starlink已有600万用户,亚马逊仍存在市场机会 [5] 技术细节 - 提供三种天线型号:超紧凑型(100Mbps)、标准型(400Mbps)和大型(1Gbps) [7] - 使用低地球轨道卫星(高度不超过2000公里),相比传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36000公里)速度更快 [11]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已批准亚马逊发射和运营3200颗卫星 [10] 协同效应 - 与AWS业务协同:可为客户提供不经过公共互联网的私有AWS连接,未来还可将私有数据转移到客户数据中心或其他公有云 [13] - 与物联网业务协同:可能将LEO卫星服务与云服务捆绑,帮助客户管理物联网及相关数据 [13] - 与物流业务协同:通过持续连接的网络更好地管理物流资产,为地面和空中资产提供更好连接,未来可连接机器人或无人机 [13] 成本与投资 - 分析师预计亚马逊将花费230亿美元建设卫星服务(不包括消费者设备成本) [4] - 为控制成本,亚马逊团队重新设计了卫星,并使用多家公司的火箭发射,包括自己的Blue Origin、SpaceX和United Launch Alliance [10]
High Conviction Ideas With Next Gen Investors
Seeking Alpha· 2025-07-15 02:30
市场观点 - 当前美股市场存在大型科技股泡沫 尤其是Magnificent 7等超大盘股 这种集中度让人联想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 [7] - 美联储持续通过货币政策创造流动性 近期向银行系统注入110亿美元以维持金融体系运转 [59][60] - 中国可能成为打破当前市场平衡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 若发生军事冲突将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冲击 [63][65] 行业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多个行业收入增长和利润率提升 [28] - 超大型科技公司(Mega Caps)持续主导市场 微软、英伟达、苹果和亚马逊四家公司已占标普500指数20%权重 [82] - 新兴市场数字银行如Nu Holdings(NU)正在颠覆传统银行业 该公司在巴西已获得1亿客户并正向拉美其他地区扩张 [71][72] 公司分析 - 亚马逊(AMZN)被多位分析师看好 其AWS云服务已成为行业标准 同时广告业务和Project Kuiper卫星项目提供长期增长潜力 [41][49] - Alphabet(GOOGL)未来3-4年可能跑赢大盘 因执行力强且估值具吸引力 [29] - 优步(UBER)被分析师列为高确信买入 因其市场主导地位和持续盈利能力 股价从60美元低位已显著上涨 [40] 投资策略 -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 建议通过股票选择来防御潜在风险 避免高估值且缺乏创新的公司 [77] - 期权领口策略(Collar Strategy)可作为风险管理工具 在市场波动加剧时提供下行保护 [8][76] - 分散投资至美国以外市场是应对潜在风险的方式之一 如东南亚的Grab(GRAB)和英国的优质公司 [73]
Amazon jumps into AI vibe coding with preview of Kiro
CNBC· 2025-07-15 01:10
亚马逊发布AI编程助手Kiro - 亚马逊云部门发布AI编程助手Kiro预览版,可帮助开发者编写代码[1] - 亚马逊CEO Andy Jassy表示Kiro"可能改变开发者构建软件的方式"[1] - Kiro可在编写代码前帮助定义需求、系统设计和任务,并生成数据流图和任务清单[3] 科技巨头AI编程竞争加剧 - 谷歌以24亿美元技术许可协议收购AI编程软件初创公司Windsurf员工[1] - 谷歌计划使Gemini AI模型对开发者更有用[1] - 微软也在Visual Studio Code编辑器中增加自动化软件开发代理模式[2] - OpenAI曾考虑收购Windsurf和Cursor(Cursor母公司估值达100亿美元)[2] Kiro产品细节 - 目前仅支持英语交流,未来将增加其他语言支持[4] - 采用亚马逊投资的Anthropic的AI模型,后续将提供其他替代方案[4] - 预览结束后将提供免费和付费版本,付费用户内容不会用于模型训练[4] 当前AI编程的挑战 - 亚马逊指出当前AI编程方式可能过于复杂[3] - 传统AI编程难以追踪所有决策过程并形成团队文档[3]
企业文化转型升级:包容性、技术性与归属感
36氪· 2025-07-14 12:14
亚马逊AI招聘工具性别偏见事件 - 2014年亚马逊开发实验性AI招聘工具 旨在快速筛选简历 目标是从100份简历中几秒内选出前5名[1] - 该工具被发现存在性别歧视倾向 因训练数据主要来自男性占多数的历史简历和录取结果[1] - 公司尝试修改算法使其对特定术语保持中立 但无法完全消除潜在歧视风险 最终解散开发团队[1] AI技术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 仅33%员工认为AI对工作量产生积极影响 主要因企业保留旧流程未真正改变工作逻辑[2] - AI可能放大企业文化中的固有弊端 如亚马逊案例中的性别偏见问题[2] - 德勤报告指出人类特有技能如同理心和好奇心在AI时代更显重要[2] DEI理念实践现状 - 百胜中国开设60多家"天使餐厅" 残障员工占多数 配备灯光提示和手语菜单等无障碍设施[4][5] - DEI理念包含多元 公平 包容三要素 强调给予特殊人群工作机会而非仅物质帮助[4][6] - 微软 波音等公司近期解散DEI部门 反映企业对包容性管理与效率平衡的新思考[5] AI与DEI的辩证关系 - 75%全球CEO认为DEI工作对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显示其战略价值[9] - AI招聘系统可能隐含年龄歧视 因历史数据将年龄与"高效"等特质错误关联[8] - 微软建议通过提高开发团队多样性来解决AI偏见问题[9] 员工体验与组织变革 - 中国员工敬业度关键驱动因素已转变为持续学习和发展机会[11] - 技能半衰期缩短至2-5年 企业需从标准化管理转向个性化赋能[12] - 德勤中国上线AI学习系统Cura 为员工提供个性化课程推荐[12] AI时代的人力资源挑战 - 59%员工选择"静默辞职" 归属感缺失是重要原因[17] - 百胜中国强调AI的"助理"定位 通过及时公开的奖励机制提升员工认同感[18] - 企业需平衡技术应用与人际互动 避免AI过度介入导致员工孤独感[16][17]
TMT行业周报(7月第2周):Grok4再创大模型性能新高-20250714
世纪证券· 2025-07-14 09:5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TMT板块上周整体跑赢沪深300,细分行业和个股表现有差异,Grok 4系列模型性能创新高,看好大模型及下游垂直领域AI应用投资机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周度回顾 - TMT板块内一级行业上周(7/07 - 7/11)涨幅为计算机3.22%、传媒3.11%、通信2.13%、电子0.93%,整体跑赢沪深300(0.82%) [3] - TMT板块内涨幅靠前的三级子行业为大众出版(5.64%)、门户网站(5.55%)、垂直应用软件(5.02%),跌幅靠前的是被动元件(-1.01%) [3] - 电子周涨幅前三标的为新亚电子(31.85%)、*ST宇顺(21.71%)、金安国纪(20.28%) [3] - 计算机周涨幅前三标的为普联软件(44.38%)、大智慧(42.52%)、上海钢联(26.62%) [3] - 传媒周涨幅前三标的为华媒控股(46.99%)、生意宝(15.35%)、中文在线(12.69%) [3] - 通信周涨幅前三标的为恒宝股份(21.13%)、长芯博创(19.84%)、仕佳光子(14.85%) [3]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重要事件 - 7月11日Meta与Oakley联合推出AI眼镜Oakley Meta HSTN Performance开启预售 [14] - 7月期间英伟达发布入门级Blackwell显卡RTX5050将于7月下半月发售,计划开源全球最先进的物理引擎Newton [15] - 7月11日北京联合发布《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预计到2027年将建成多学科通用的科学基础大模型等 [15] - 7月10日欧盟公布《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最终版本 [15] - 7月10日智谱旗下GLM - 4.1V - 9B - Thinking排名HuggingFace Trending第一 [15] - 7月10日可灵AI上线可图2.1模型 [15] - 7月10日OpenAI正准备推出一款“开放权重模型” [15] - 7月10日xAI正式发布Grok 4系列模型 [3][15] - 7月10日上海印发《上海城市空间治理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暨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6 - 2027年)》 [15] - 7月9日浙江大学发布深度学习AI模型“女娲CE” [15] - 7月9日Hugging Face发布并开源小参数模型SmolLM3 [16] - 7月7日上海出台17条措施促进软信业发展,优质大模型应用最高给予30%补助 [16] - AI应用侧:7月11日广东全面上线人工智能辅助影像阅片系统;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举行,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 [17] - AI算力侧:7月11日英特尔CEO表示将重心转向边缘人工智能,AI智能体是关键增长领域 [20] 公司公告 - 7月10日亚马逊考虑对Anthropic再投资,双方将合作建设全球最大数据中心项目 [22] - 7月10日上海一季度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预计年底全市智算供给能力将超100EFlops [22] - 7月10日台积电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退出氮化镓(GaN)晶圆代工业务 [22] - 7月9日光子芯片公司Arago获2600万美元融资 [22] - 7月8日IBM发布新一代IBM Power服务器——IBM Power11,将于7月25日全面上市 [22] - 7月8日美国5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589.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环比增长3.5% [22] - 7月8日苹果来自AirPods的收入预计到2026年将同比增长2.4%,超1000亿美元累计收入 [22] - 7月8日CoreWeave同意以全股票交易方式收购Core Scientific,交易价值接近90亿美元 [22] - 7月7日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 [22] - 7月多家公司有股权变动、收购、增资等公告,如银河微电拟投资项目,盛景微子公司拟增资等 [23][24]
“解放日”后美股首个财报季来袭!市场聚焦五大看点
金十数据· 2025-07-14 09:25
美股财报季预期 -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二季度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5% 11个板块中有6个预计利润下滑 全年增长预期从4月初的9.4%降至7.1% [1] - 二季度盈利预期降至2年来最低 但低预期可能使企业更容易超预期 摩根大通、花旗、贝莱德等金融巨头将率先发布财报 [2] -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净利润率预计降至2024年一季度以来最低 但测算显示下一季度及至2026年底将回升 [4] 贸易战影响 - 目前无明显证据表明关税导致需求大幅萎缩 宏观经济状况也未出现大幅反弹 [3] - 欧洲企业盈利预期因担忧贸易战拖累利润率而遭下调 汽车制造商、矿业公司和国防类股受影响最大 [11][14] 科技巨头与AI投入 - 微软、Meta、亚马逊和Alphabet预计2026财年资本支出达3370亿美元 高于当前财年的3110亿美元 [7] - "七大科技巨头"预计二季度利润增长14% 剔除该群体后标普500指数利润预计微降0.1% [7] - 一季度AI"超大规模玩家"支出超800亿美元 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集体上调至3000亿美元 [7] 市场分化与选股机会 -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未来一个月预期相关性指数为0.12 过去10年低于该水平的时间仅占3.2% [8] - 个股走势分化程度达近年罕见水平 建议关注能源、金融及部分医疗健康板块有望超预期的股票 [11] 汇率影响 - 美元走弱对美国出口企业是重大利好 今年美元已下跌10% 上半年表现为1973年以来最差 [15][16] - 欧元兑美元汇率已升值13% 有望创2017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 可能削弱欧洲出口企业盈利 [14]
BERNSTEIN:2025 年第二季度人工智能服务器及边缘人工智能动态_夏季反弹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全球半导体与硬件行业、AI 行业(包括 AI 服务器、边缘 AI 等细分领域)、内存行业(HBM、DRAM、NAND 等)、消费电子行业(手机、AI 可穿戴设备等) - **公司**:英伟达(NVDA)、AMD、博通(AVGO)、英特尔(INTC)、台积电(TSMC)、联发科(MediaTek)、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SK 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广达(Quanta)、纬颖(Wiwynn)、亚旭(Accton)、致茂(Chroma)、台达(Delta)、欣兴电子(Unimicron)、超微(Supermicro)、技嘉(Gigabyte)、Meta、微软、亚马逊、谷歌、苹果、华为、OPPO、小米、联想、百度、Meta、小米、百度、联想等 [10][23][28][133][134]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AI 基础设施 - **观点**:AI 计算需求增长推动持续的 AI 支出,数据中心投资大幅增加,AI 资金筹集创纪录 [3][23][25] - **论据**:即将建设和在建的数据中心总投资飙升至约 7500 亿美元,涉及超大规模企业、新云服务提供商和主权基金等;2025 年第一季度,一级市场 AI 资金筹集达到创纪录的 600 亿美元,受 OpenAI 的 400 亿美元融资推动;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和新云服务提供商的总资本支出预计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分别同比增长 46%和 6%,明年将达到 3860 亿美元 [3][23][25] AI 服务器 - **观点**:超大规模企业正在改进其 ASIC 服务器,但英伟达的解决方案目前仍是同类最佳,AI 服务器市场增长强劲 [35][37][38] - **论据**:预计 2024 - 2026 年全球服务器市场和高端 GPU AI 服务器出货量分别以 3%和 3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预计 2025 年高端 GPU 服务器(8 - GPU 等效)增长超过 50%,明年增长 20%左右;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 GB200 机架出货量达到约 7000 台,第三季度达到 10000 台,第四季度 GB300 机架部署数千台;预计 ASIC 将占今年基于 CoWoS 的 AI 芯片总出货量的近 45%,Digitimes 预测 Trainium 2/2.5 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 60000 + 台;英伟达的 GPU 解决方案提供的计算能力比 ASIC 高出数倍,并采用了先进的 HBM3E,其全机架解决方案通过 NVLink 5.0 提供无与伦比的可扩展性 [4][35][36][37][38] 股票表现与估值 - **观点**:AI 供应链在市场波动中保持弹性,GPU 和 ASIC 供应链股票表现趋同,多数公司盈利预测上调 [82][83] - **论据**:尽管自 2024 年 1 月以来,ASIC 供应链股票表现大幅落后于 GPU 供应链,但在博通 2024 年 12 月发布积极的 AI 业务前景后开始追赶;与 2025 年 1 月的估计相比,2025 年和 2026 年多数公司的营收和每股收益预测均上调,主要受超大规模企业和新云服务提供商持续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推动;ASIC 服务器需求超预期是亚旭、金居和纬颖盈利预测上调的关键驱动因素 [82][83] 内存 - **观点**:HBM 和 CoWoS 需求在 2026 年将强劲增长,HBM 市场收入有望大幅增长,DRAM 价格预计上涨,NAND 价格预计下降 [5][104][105] - **论据**:由于 GPU/ASIC 具有更大的封装尺寸和内存容量,近期上调了 HBM/CoWoS 预测;预计 2025 年 HBM 位出货量同比增长 130%,2026 年再增长 56%;预计 2026 年 HBM3E 仍将占出货量的大部分,HBM4 占比相对较小;预计 2026 年 HBM 价格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 HBM4 相对于 HBM3E 的价格溢价将抵消 HBM3E 的价格下降,使混合 HBM 价格仍适度上涨;预计 HBM 市场收入今年增长约 150%,明年再增长 60%,达到 660 亿美元;预计 DRAM 平均销售价格在 2026 年继续上涨,NAND 平均销售价格在今年短暂反弹后明年将回到下降周期 [5][104][105] 边缘 AI - **观点**:边缘 AI 创新正在兴起,但仍处于早期阶段,AI 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潜力大 [130][133] - **论据**:苹果的 Siri 升级推迟到 2026 年,安卓品牌正在积极开发 AI 助手,但性能仍不理想;全球智能眼镜(包括 AI 眼镜 + AR/VR)2025 年第一季度出货量达到 150 万台,同比增长 82%,其中 AI 眼镜出货量达到 83.1 万台,同比增长 220%,吸引了消费电子和互联网公司进入该领域 [133][13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键事件监测**:未来 12 个月将监测云服务提供商的资本支出指引、大型项目(如 Stargate)的进展、台积电的 AP7/AP8 开发、AI 加速器的 T - glass 供应、GB300 机架的爬坡、Cordelia 板的进展以及英伟达、AMD、OpenAI 和超大规模企业的系统和芯片设计更新 [8][26] - **行业报告**:提供了多份行业报告,包括 Delta Electronics 深度分析、ABF 基板分析、服务器 ODM/OEM 入门指南等,可供对 AI 服务器供应链不同细分领域感兴趣的投资者参考 [84][138] - **风险与披露**:报告涵盖了多家公司,提供了估值方法、风险、价格图表等公司披露信息的查询方式;同时披露了分析师的利益冲突、报告的分发地区和适用投资者类型等重要信息 [142][143][155][156][157][158][160][161][190][191]
摩根大通:全球互联网估值
摩根· 2025-07-14 08: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多家公司给出了投资评级,包括“OW(增持)”“N(中性)”“UW(减持)”“NR(未评级)”等[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提供了全球互联网行业多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和投资评级,涵盖不同市值区间公司,涉及价格、市值、市盈率、每股收益、企业价值倍数等指标,为投资者评估公司价值和投资潜力提供参考[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按市场区域划分 - **美国**:涵盖亚马逊、谷歌、Meta等公司,部分公司如亚马逊、谷歌、Meta评级为增持,Netflix评级为中性,Snap评级为减持[4][6] - **中国**:包括腾讯、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公司,腾讯、阿里巴巴评级为增持,拼多多评级为中性[4][6] - **日本**:有任天堂、Recruit Holdings等公司,多数公司评级为增持,NEXON评级为中性,Square Enix评级为减持[4][6] - **韩国**:涉及Coupang、Naver等公司,Coupang、Naver评级为增持,Kakao Corp评级为中性[4][6] - **欧洲**:包含Prosus、Auto Trader等公司,Prosus评级为增持,Auto Trader评级为减持[4][6] - **拉丁美洲**:有MercadoLibre、Magazine Luiza等公司,MercadoLibre评级为中性,Magazine Luiza评级为减持[4][6] - **CEEMEA**:Naspers、Allegro等公司评级为增持[4][6] - **澳大利亚**:REA Group、CAR Group等公司评级为增持[4][6] - **东盟**:Sea、Grab Holdings等公司评级为增持[4][6] - **印度**:Eternal、Swiggy等公司评级为增持[4][6] 按市值区间划分 - **市值大于500亿美元**:包含亚马逊、谷歌、Meta等大型公司,多数评级为增持,Netflix评级为中性[4][6] - **市值在100 - 500亿美元之间**:如JD.com、Take - Two等公司,部分评级为增持,部分为中性[4][6] - **市值在20 - 100亿美元之间**:像Auto Trader、CAR Group等公司,有增持、中性、减持等不同评级[4][6] - **市值小于20亿美元**:如Pearl Abyss、HelloFresh等公司,评级多样[4][6]
云服务器韧性取决于什么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云服务行业 - **公司**:亚马逊云科技、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微软Azur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云服务韧性的重要性** - **观点**:云服务韧性至关重要,企业对云服务韧性强度存在顾虑,影响核心工作负载上云决策 [9] - **论据**:超90%中国企业仅依托公有云承载非核心工作负载,原因之一是对云服务韧性强度的顾虑;超80%受访者认为本地数据中心虽投入和维护成本高,但能为核心工作负载提供更强服务韧性 [9] 2. **云服务韧性的定义和实现方式** - **观点**:云服务韧性需云提供商和用户责任共担,云提供商负责云服务韧性,用户负责云上应用韧性 [18] - **论据**:云提供商需对云基础设施进行冗余规划,确保云服务硬件、软件、网络和运维机制能抵御故障并快速恢复;用户需设计多可用区、多区域部署的容错应用架构,开发具备自愈能力、负载均衡和弹性扩展的应用软件等 [18][20] 3. **云基础设施架构设计和部署对云服务韧性的影响** - **观点**:云基础设施架构的设计和部署策略差异决定云服务韧性强度和可用性高低 [38] - **论据**:稳健的云基础设施需要充分冗余的架构配置、冗余的资源配置和有效的隔离策略;同一区域部署3个或以上可用区并采用物理隔离策略,可保障业务连续性 [37] - **案例**:腾讯云广州区域数据中心制冷系统故障、阿里云香港区域机房制冷系统故障、华为云广州区域公网访问线路异常故障,均因受影响的云上应用程序未多可用区部署、底层关键云服务组件未充分物理隔离,导致单点故障影响大 [39] 4. **云提供商云服务韧性实际表现** - **观点**:亚马逊云科技云服务韧性高于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以及微软Azure,服务异常或中断时长更低,服务可用性更高 [62] - **论据**:研究周期内,亚马逊云科技是唯一将年均服务异常/中断时长控制在1小时以下的云提供商,达到99.9909%的可用性;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微软Azure的年均云服务异常/中断时长都超过2小时 [63] 5. **云服务与本地数据中心韧性对比** - **观点**:云服务相对企业自建本地数据中心表现出明显更高的可用性和韧性 [76] - **论据**:企业自建本地数据中心每年服务中断时长均值为22小时,年均可用性约99.7%;主要云服务每年中断时长均值为4.2小时,年均可用性达到99.92%以上 [76] 6. **企业增强云上业务韧性的行动建议** - **观点**:企业可采取策略提升云上业务的整体连续性 [79] - **论据**:企业需判断工作负载对风险的容忍程度,选择合适的韧性级别;采用云原生工具和流程进行部署;确认工作负载是否具备自动故障转移能力;平衡用户体验与部署策略;进行周期性的韧性需求评估 [8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评估云服务韧性的考虑因素**:Frost & Sullivan在评估云服务韧性时,着重关注被归类为“服务不可用”“服务故障”“服务异常”的事件,涉及计算、存储、数据库、网络等核心云服务的事件,以及服务中断持续超过10分钟的事件 [44][46][49] 2. **云服务可用性和服务异常事件的公开信息**:主要云提供商披露服务中断事件的主要渠道和披露内容存在差异,微软Azure在事件披露透明度和完整度方面表现较高 [53][60] 3. **企业对云迁移和自建本地数据中心的态度**:绝大多数自建本地数据中心的企业对增加自建投入能否提高服务可用性抱有不确定性,约50%的企业考虑在未来3年向云上迁移;约70%已采用云服务的企业表示将把更多工作负载迁移到云上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