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BGNE)

搜索文档
百济神州(0616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06 18:07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达13亿美元,同比增长42%[7]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为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42%,主要得益于百悦泽®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增长[9][8] - 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收入为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美国市场贡献6.85亿美元,同比增长43%[9][8][12]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经营利润为8788.5万美元,同比扭亏为盈(上年同期亏损1.07亿美元),增幅达182%[8]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基本每股ADS收益0.87美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15美元,同比增长176%[8] - 2025年第二季度产品收入净额为1,302,076千美元,同比增长41.4%[32] - 2025年上半年总毛利为2,102,971千美元,毛利率为86.5%[32]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87,885千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107,161千美元实现扭亏为盈[3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为95,590千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371,555千美元显著改善[32]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每股收益为0.06美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0.09美元[41]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每股收益为0.17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0.02美元显著提升[41] - 2025年上半年GAAP每股收益为0.07美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0.27美元[4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每股收益为0.27美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0.09美元[41] - 2025年第二季度每股ADS基本收益为0.87美元,2024年同期为亏损1.15美元[41]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每股ADS基本收益为2.33美元,2024年同期为0.22美元[4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毛利率为87.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百悦泽®销售占比提升及生产效率提高[10] -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GAAP口径5.25亿美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1%(GAAP口径5.38亿美元)[11] -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524,896千美元,占收入比例39.9%[32]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销售成本为1.646亿美元,经调整后降至1.546亿美元,主要扣除折旧332.1万美元、无形资产摊销574.9万美元及其他89.3万美元[39]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研发费用为5.249亿美元,经调整后降至4.441亿美元,主要扣除股权激励费用6439.2万美元及折旧1644.7万美元[39]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销售及管理费用为5.379亿美元,经调整后降至4.417亿美元,主要扣除股权激励费用8616.1万美元及折旧1008.6万美元[39] - 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为4382万美元,较2024年同期的1.099亿美元减少60%[43] 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 - 2025年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20亿美元,同比增加4.25亿美元,实现207%的增长[8][1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为307,680千美元,相比2024年同期流出404,160千美元大幅改善[36] - 2025年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197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负2.055亿美元[43] - 2025年上半年自由现金流为2.074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负6.706亿美元[43]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现金流为2.635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负9558万美元[43] 百悦泽®表现 - 百悦泽®(泽布替尼)全球收入达9.5亿美元,同比增长49%[7] - 百悦泽®美国销售额达6.84亿美元(同比增长43%),欧洲销售额达1.50亿美元(同比增长85%)[12] - 百悅泽®已在全球75個市場獲批,本季度新增5個市場納入或擴大報銷範圍[18] - 百悅泽®片劑劑型的上市申請預計2025年下半年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22] 百澤安®表现 - 百澤安®已在全球47個市場獲批,本季度新增20個市場納入報銷範圍,包括日本、歐洲和澳大利亞[19] - 百澤安®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用於轉移或復發性鼻咽癌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19] - 百澤安®獲得FDA批准新的給藥方案(150mg每兩周1次和300mg每四周1次)用於胃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治療[19] - 百澤安®用於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新輔助和輔助治療的上市申請預計2025年下半年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22] 其他产品进展 - 索托克拉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和套細胞淋巴瘤的上市申請在中國獲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19] - 澤尼達妥單抗在中國獲批用於HER2高表達膽道癌的二線治療並已商業化上市[20] - 塔拉妥單抗用於小細胞肺癌三線及以上治療的上市許可申請在中國獲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2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预计未来18个月内,在血液肿瘤和实体瘤管线中将迎来超过20项里程碑进展[7] - 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上调至50-53亿美元,GAAP毛利率预期调高至80%-90%区间中高位[16][17]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GAAP经营利润为正,自由现金流为正[16] 公司财务调整和非GAAP指标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经营利润为8788.5万美元,经调整后增至2.749亿美元,主要增加股权激励费用1.505亿美元及折旧2985.4万美元[40]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净利润为9432万美元,经调整后增至2.528亿美元,主要增加股权激励费用1.505亿美元及折旧2985.4万美元[40]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每股收益为0.07美元,经调整后增至0.18美元,主要增加股权激励费用0.11美元及折旧0.02美元[40] - 2025年上半年GAAP经营利润为9898.7万美元,经调整后增至4.143亿美元,主要增加股权激励费用2.46亿美元及折旧6146.8万美元[40] - 2025年上半年GAAP净亏损9559万美元转为经调整净利润3.89亿美元,主要增加股权激励费用2.46亿美元及折旧6146.8万美元[40] - 公司使用非GAAP指标补充GAAP数据,调整项目包括股权激励、折旧摊销等非现金项目,以更好反映经营业绩[37] 公司资产和负债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为2,786,086千美元,较2024年底增长5.6%[34][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总资产为6,298,394千美元,较2024年底增长6.4%[34] - 2025年第二季度应收账款净额为770,776千美元,较2024年底增长14%[34] 公司其他动态 - 公司正式啟用新英文名稱BeOne Medicines Ltd.並完成註冊地從開曼遷至瑞士[25]
BeiGene(BGNE) - 2025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5-08-06 18: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第二季度总收入同比增长42%至13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9.29166亿美元[97][104] - 产品净收入同比增长41.4%至13.02076亿美元,合作收入同比增长64.9%至1322.4万美元[104] - 公司净产品收入在2025年第二季度达到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41.4%,主要得益于BRUKINSA的全球销售增长[106] - 2025年上半年净产品收入达到24.106亿美元,同比增长44.5%,其中BRUKINSA收入17.415亿美元(增长54.7%)[121] - 合作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为2200万美元,同比增长71.9%[122] - 毛利润同比增长45.5%至11.50694亿美元,毛利率提升至87.5%(2024年同期为85.1%)[104]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毛利率达到11.375亿美元,占产品销售额的87.4%,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109] - 毛利润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20.81亿美元,同比增长48.1%,毛利率从84.2%提升至86.3%[123] - 运营收入扭亏为盈,从2024年同期亏损1.07161亿美元转为盈利8788.5万美元[104]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7美元,而去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27美元[134]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稀释后每ADS收益为0.84美元,非GAAP稀释后每ADS收益为2.25美元[97] - 2025年第二季度GAAP稀释每股亏损为0.84美元,调整后每股亏损为2.25美元[1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5.5%至5.24896亿美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1.2%至5.37913亿美元[104] - 研发费用在2025年第二季度为5.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外部研发费用增长32.0%至2.095亿美元[110] - 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在2025年第二季度为5.379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占产品销售额的41.3%[115] - 研发费用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10.0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外部研发费用增长21.2%[124] - 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9.9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128] - 所得税费用在2025年上半年为2490万美元,同比增长12.2%[13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BRUKINSA全球收入同比增长49%至9.5亿美元[97] - BRUKINSA全球收入在2025年第二季度为9.498亿美元,同比增长49.0%,其中美国市场收入6.837亿美元(增长42.6%),欧洲市场收入1.505亿美元(增长84.9%)[107] - TEVIMBRA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1.935亿美元,同比增长22.2%[108] - TEVIMBRA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3.647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22] - 中国市场的Amgen产品在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40.2%,主要由XGEVA销量增长驱动[108] - 中国市场的Amgen产品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2.404亿美元,同比增长48.4%[122] 各地区表现 - BRUKINSA在美国市场2025年上半年收入12.469亿美元(增长50.1%),欧洲市场收入2.664亿美元(增长79.7%)[1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未来18个月内将在血液瘤和实体瘤管线达成20多个里程碑[97] - 公司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偿还8.084亿美元债务,并预计能够再融资[144] 现金流和债务 - 2025年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19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055亿美元显著改善[13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861亿美元,总债务为9.545亿美元[138]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3.07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042亿美元增长7.118亿美元[140][141] - 2025年上半年资本支出为1.00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665亿美元减少62.4%[137][14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短期债务为8.084亿美元,占总债务的84.7%[138][144] - 公司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总额为8.084亿美元,长期债务为1.461亿美元[151] - 公司合同义务总额为15.152亿美元,其中短期支付义务为12.386亿美元[148] - STAR上市募集资金剩余3.595亿美元,需按中国证券法规使用[139] 合作与投资 - 公司与Amgen合作的全球开发成本分摊上限为12.5亿美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剩余分摊承诺为2.429亿美元[15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股权投资剩余资本承诺为670万美元[154] - 公司资本支出承诺为6200万美元,用于全球设施购置及新泽西州Hopewell的制造与临床研发园区建设[155] 外汇和利率影响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外汇收益650万美元,2024年同期外汇损失1350万美元,主要涉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161]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2025年上半年升值1.9%,2024年全年贬值2.8%[160] - 母公司持有人民币计价存款1.289亿美元,若美元兑人民币升值10%将导致外汇损失增加1170万美元[161] - 公司未使用衍生金融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163] - 公司浮动利率债务规模为6.154亿美元,利率每上升100个基点将导致年税前利息支出增加620万美元[159]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息收入下降73.6%至350万美元,主要由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利率下降[116] - 净利息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为930万美元,同比下降68.2%[130] - 其他净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为121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支出1020万美元[131] - 2025年上半年外汇汇率变动对现金产生2695.7万美元的正向影响[140] - 通胀未对2025年上半年的运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164] 监管和资格 - 欧洲药品管理局授予BTK降解剂BGB-16673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PRIME资格[98] - 欧洲委员会批准TEVIMBRA联合化疗用于转移性或复发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99]
中国创新药巨龙的攀登:从对外授权走向全球扎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2:44
恒瑞医药的BD战略与创新药出海 - 恒瑞医药通过License-out模式实现创新药出海,2018至2024年完成13笔对外授权交易,涉及16个分子实体,潜在总交易额约140亿美元,首付款总额约6亿美元[1] - 2025年恒瑞医药与默沙东达成19.7亿美元Lp(a)口服小分子项目授权,与GSK合作带来5亿美元首付款及120亿美元潜在收益[1]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279.85亿元(+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47.28%),106个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含15款创新药)[9] 中国创新药行业BD交易热潮 - 2024年中国医药BD交易总额达640.8亿美元(历史新高),其中出海交易577.5亿美元[4] - 2025年上半年出海交易超50起,总金额突破480亿美元,双抗/多抗、GLP-1受体激动剂和ADC药物成为增量引擎[5]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PD-1/VEGF双抗SSGJ-707授权,首付款12.5亿美元刷新纪录,辉瑞将推进其全球III期临床[6] 行业研发能力与政策资本支持 - 2024年中国本土企业活跃创新药研发管线达3575个(全球第一),全球首创药物(FIC)数量从2015年9个增至120个(占比超30%)[8] - 港交所18A规则推动5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累计融资超1100亿港币),科创板与北交所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7] - 药品审评审批改革缩短新药上市周期,医保谈判机制为创新药开辟市场空间,"三医联动"形成全链条政策生态[7] 头部企业全球化实践案例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4年Q1全球销售额56.92亿元(+63.7%),美国销售额40.41亿元(+61.9%),登顶美国BTK抑制剂市场份额首位[12] - 替雷利珠单抗美国定价为国内医保价20余倍,亿帆医药Ryzneuta美国定价4600美元/支(国内医保价14倍)[13] - 百济神州全球总裁提出中国创新药需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泽布替尼年销售额已超中国所有PD-1产品2023年总和[13]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BD模式从战术选择升级为战略支柱,帮助药企穿越"双十魔咒"(十亿美金投入+十年研发周期),实现研发阶段资金回笼[6] - 信达生物计划2027年达成200亿元产品收入,2030年推动5个管线进入全球III期临床,核心产品玛仕度肽为增长支柱[10] - 行业从"规模积累"转向"价值创造",构建"研发-临床-市场-全球"的良性生态,目标实现从"全球跟跑"到"领跑"的跨越[15]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生物医药之创新药出海——从“跟随”到“引领”,国产创新出海加速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8-05 17:28
医保政策与创新药出海 - 国内医保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2023年医保支出增速15.2%远高于收入增速8.7%,2024年支出增速5.5%仍高于收入增速4.36% [9] - 商业保险支付占比仅6.5%,远低于美国日本,2024年创新药械商保支付占比仅7.7%,患者自费比例高达50% [12] - 二级市场融资困难,2024年A股科创板生物医药IPO仅1家,港股18A企业IPO仅4家,平均募资额仅为2021年20% [16] - 海外市场定价优势显著,泽布替尼中国月治疗费用3060元仅为欧美3%,2021-2024年其欧美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达158.3%和242.0% [23] - 借鉴日本武田制药经验,通过创新和出海实现全球化,2024年其日本销售占比仅10.6%而美国市场达51.5% [28] 中国创新药发展现状 - 2024年国产1类新药获批临床1705个同比增长11.2%,首次上市39个创近年新高,2025年不足半年已有30个上市 [32][33] - 国际化进程加速,2024年6个国产创新药首次海外获批,泽布替尼成为首个年销售额超20亿美元的国产创新药 [39] - 临床试验数量全球领先,2024年登记1903个首次超过美国,FIC管线占比30%仅次于美国 [45][52] - 新兴疗法布局领先,ADC、双抗等管线占比超50%,细胞疗法占比达48.6%,TOP5热门靶点中国占比均超50% [55][60] - 创新质量提升,泽布替尼头对头战胜伊布替尼,AK112成为全球首个战胜K药的双抗产品 [65][67] 创新药出海模式与趋势 - License out进入爆发期,2024年交易总额519亿美元同比增长26.3%,10亿美元以上重磅交易占比31.9% [77] - 交易阶段前移,2024年64%项目处于临床前,II期之前占比达71%,重磅交易中早期项目占比84.6% [83] - 新兴技术受青睐,ADC和双抗交易占比提升至14%,2023-2024年首付款超1亿美元交易达17笔 [81] - 资产收购和NewCo模式兴起,2024年外资并购国内biotech案例增加,NewCo模式提供新融资渠道 [89][94] - 2025年Q1中国对外授权交易金额占全球60%,首付款超5000万美元项目占比从2020年4%提升至42% [95]
科创医药ETF嘉实(588700)红盘蓄势,机构:医药生物行业全年业绩有望持续企稳向上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41
科创医药ETF嘉实表现 - 科创医药ETF嘉实盘中换手率达22.6%,成交4979.24万元,市场交投活跃 [2] - 近1周日均成交5853.76万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2] - 近2周规模增长1229.68万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2] - 近1周份额增长250.00万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2] - 近5个交易日合计资金流入1183.40万元 [2] - 近1年净值上涨50.01%,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461/2948(前15.64%) [2]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3.29%,最长连涨月数6个月(涨幅41.76%),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8.17% [2] 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成分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9.14%,包括联影医疗(9.73%)、百济神州(6.04%)、惠泰医疗(5.69%)等 [2] - 联影医疗权重9.73%但当日下跌1.88%,百济神州上涨1.59% [4] - 博瑞医药表现最佳(+3.99%),泽璟制药(+3.39%)和君实生物(+1.89%)涨幅居前 [4] 行业前景与政策 - 下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政策推进是重要催化剂 [4] - 中金公司认为创新药产业已进入2.0时代,国产创新药将深度参与全球市场 [4] - 东海证券预计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业绩将持续企稳向上 [5] -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医疗设备更新等政策将推动行业发展 [5]
百济神州20250804
2025-08-05 11:15
百济神州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百济神州专注于创新药研发 主要产品包括泽布替尼 PD-1单抗等 已投入数百亿用于研发[2] - 公司通过自主推进全球化多中心临床开发 降低成本并加快速度 提高资产价值[2][6] - 2025年是公司由亏转盈的关键年份 多个早期管线将迎来数据读出[3][23] 2 核心产品进展 - **泽布替尼**:市场放量推动盈利转正 为持续研发提供保障[2][8] - **CDK抑制剂**: - 探索选择性CDK4抑制剂以提高安全性 初步疗效数据已披露但需进一步验证[2][5] - 计划2025Q4启动二线HR阳性乳腺癌三期研究 布局CDK12 CDK2等产品[2][11] - 安全性表现良好 三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率降至20%以下[9][10] - **靶向蛋白降解平台(protag)**: - BDK protect三期临床显示22.8个月PFS 优于同类药物50%[12] - 启动非小细胞肺癌(366 EGFR protect)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研发[12][14] - **ADC药物**: - B7H4 ADC高剂量组ORR达43% 整体ORR 48% 优于竞品 计划2026年启动三期[3][17] - B7H3 ADC将通过2025H2 POC验证自研平台成果[3][17] 3 早期管线亮点 - **KRAS领域**:布局pan-KRAS小分子抑制剂 KRAS分子胶 ADC及PROTACs[3][19] - **PRMT5靶点**:计划联合PRMT5与MAT2A抑制剂 2025H2读出单药数据 2026年双药POC[21] - **多特异性抗体**:开发EGFR/c-MET双抗 探索CD16a作为NK细胞标记的新型TCE[22] - **FGFR ADC**:采用弱结合策略减少毒性 2025H2 POC结果将验证效果[18] 4 临床开发策略 - 自主推进全球化多中心临床 降低对CRO依赖 加快POC获取速度[2][6] - 临床前细胞降解研究显示474分子降解率75%-95% 035分子达90%-99%[15] - 非小细胞肺癌领域EGFR protect临床前效果良好 2025H2将读出POC[13] 5 市场与合作机遇 - HR阳性乳腺癌治疗领域若取得高选择性CDK4抑制剂 有望成为标准方案[7] - 早期管线POC结果将增强与海外大公司合作的话语权[7][23] - 全球化布局+本地化管理团队推动国际市场拓展[24] 6 财务与研发投入 - 泽布替尼等产品收入放量支撑盈利转正 保障持续研发投入[8] - 研发投入超数百亿 通过费用化/资本化方式汇总 建立自我造血功能[2][8] 7 未来计划 - 2025Q4启动HR阳性乳腺癌三期研究 2025年底/2026年进入三期阶段[11] - 2025H2重点关注PRMT5单药数据 BDK protect进展及多个POC结果[12][21] - 血液瘤和实体瘤双领域发展 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23][24]
中证香港100医药卫生指数报1091.3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百济神州等
金融界· 2025-08-04 15:38
指数表现 - 中证香港100医药卫生指数报1091.30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20.90% 近三个月上涨36.74% 年初至今上涨88.77% [1] 指数构成 - 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 基点为1000.0点 [1] - 样本按中证行业分类标准分类 每半年调整一次 调整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1][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 [2] 市场板块分布 - 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100.00% [1] 行业分布 - 化学药占比54.55% 生物药品占比19.02% 制药与生物科技服务占比15.26% 医疗商业与服务占比11.18% [1]
特朗普逼跨国药企砍价:哪些中国企业获益?
虎嗅· 2025-08-03 13:34
美国处方药价格政策背景 - 美国处方药均价为其他发达国家的2-3倍,部分创新药(如PD-1抑制剂)价格是中国市场的10倍[1] - 政策要求药企向美国医疗补助计划提供"最惠国价格"、签订价格锁定合同、重新谈判海外价格、推动直销模式[1] - 美国药品研究和制造企业协会(PhRMA)批评政策将削弱美国创新能力[1] 跨国药企应对策略 全球价格策略调整 - 药企可能采取"美国市场降价+其他市场提价"策略,如阿斯利康下调在美药品价格[3] - 礼来、诺和诺德尝试绕过药品福利管理者(PBM)直接销售以压缩中间成本[3] - 中国等新兴市场价格可能上升,如美国PD-1药物年治疗费用约116万元为中国市场的10倍[4] 全球成本策略优化 - 中国生物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1/5-1/10,CDMO产能占全球20%以上[5] - 辉瑞与博腾股份、凯莱英签订超10亿美元CDMO订单,单药生产成本可降低30%[5] - 药明生物与InflaRx合作生产新冠药物,效率较美国本土提升50%[5] 全球合作策略转型 - 辉瑞与中国企业合作建设PD-1抑制剂生产基地,规避3%-6%进口关税[6] - 石药集团与韩国Celltrion合资引入单抗生产技术,年获约5亿美元代工订单[6][7] - 强生在印度建设原料药工厂,中国采购占比从60%降至40%[8] 法务与政策博弈 - PhRMA计划向WTO申诉"最惠国价格"违反非歧视原则[10] - 游说国会称外国价格管控将导致美国每年减少100亿美元研发投入[10] 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核心机遇 - 本土替代加速,如国产二价HPV疫苗价格跌破百元而默沙东四价疫苗超千元[11] - 中国CDMO企业扩张,药明生物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44%[12] - 创新药出海突破,2025年上半年首付款总额达23.29亿美元[13] 主要挑战 - 进口药涨价风险,如诺西那生钠美国售价87.5万元/支为中国的26倍[14] - 美国对中国原料药加征145%关税,部分订单转向印度[15] 可能获益的中国企业 - 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汉曲优®2024年收入超6亿元,安科生物曲妥珠单抗仿制药收入破亿[16] - CDMO板块:药明生物为全球龙头,东曜药业ADC项目收入占比88%[17] - 创新药出海:恒瑞医药与默沙东达成120亿美元合作,百济神州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增长105%[18] - 原料药企业:华海药业等已在印度、东南亚设厂的企业更具优势[19]
创新药板块持续领涨 医药主题基金强势回归市场C位
环球网· 2025-08-03 09:44
创新药板块表现 - 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主线之一,在政策、技术、资金三重共振下持续爆发 [1] - A股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及港股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标的股价屡创新高,带动医药生物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超过25% [3] - 7月单月医药生物指数涨幅突破12%,资金加仓创新药板块热度创近三年新高 [3]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 - 7月以来多只医药主题基金单月涨幅超30%,永赢医药健康A以34.2%涨幅领跑 [3] - 全市场200余只医药主题基金中超过80%年内实现正收益,华富健康文娱A、中银创新医疗A等7只基金涨幅超30% [3] - 年内业绩排名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中9只为医药主题产品,新发基金中医疗健康主题占比超过40% [4]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端医保谈判简化、审评审批加速等改革持续落地,技术端ADC、双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进入成果收获期 [3] - 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回暖,医药板块持仓比例环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12.5% [4] - 北向资金7月单月净买入医药生物行业超80亿元,位居所有板块首位 [4] 长期发展趋势 - 医药行业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以下,产业创新周期不可逆,国内药企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跃迁 [4] - 未来3-5年将涌现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医药企业,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消费医疗等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5] - 医药行业反转行情印证"创新驱动增长"长期逻辑,战略配置价值未变 [5]
百济神州(688235) - 港股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8-01 17:00
股份数据 - 2025年6月30日港交所已发行股份1,424,803,302股,7月发新股741股,7月31日结存1,424,804,043股[3] - 2025年6月30日和7月31日上交所科创板已发行股份均为115,055,260股[4] - 2025年5月21日向子公司发133,000,000股用于股权奖励,截至7月31日24,121,591股已发行[6] 其他信息 - 港交所上市普通股每股发行价1.85美元[3] - 公司为百济神州,根据瑞士法律注册成立[2] - 呈交者为欧雷强,职衔是执行董事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