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MS)

搜索文档
大摩调整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 到明年底共降6次!
搜狐财经· 2025-08-26 17:33
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 -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将从9月开始降息 此前预测按兵不动至2026年3月 [1] - 大摩预测9月降息25基点 12月再降息25基点 2026年每季度降息25基点直至目标利率区间2.75%-3.0% [1] - 鲍威尔论调转变强调劳动力市场下行风险上升 货币政策立场可能需要调整 [1] 投行预期变化 - 巴克莱、法国巴黎银行和德意志银行预测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 年内降息两次 [2] - 荷兰国际集团预测2025年9月、10月和12月各降息25基点 2026年降息50基点 [2] - 美国银行成为唯一坚持预测2024年不降息的华尔街大行 [2] 市场预期数据 - CME FedWatch工具显示9月降息概率从75%升至87% [2] 关税与通胀观点 - 鲍威尔认为关税可能导致物价水平一次性上涨 影响需时间完全体现 [2]
大摩改变立场:从“不信今年降息”到“预期9月降息”
华尔街见闻· 2025-08-26 17:01
美联储政策预期转变 - 摩根士丹利预测美联储将在9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 与此前维持利率不变至2026年3月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1] - 政策转变的直接催化剂是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讲话中语气明显变化 从强调通胀粘性与低失业率转向更多关注劳动力市场潜在风险 [1] - 市场预期迅速重塑 交易员认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高达81.9% [1] 降息路径与前提条件 - 预计今年两次降息后 美联储将从2025年开始按季度降息25个基点直至2026年 最终将基准利率引导至2.75%-3.0%区间 [2] - 只有在就业数据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 美联储才可能考虑超过25个基点的更大幅度降息 [2] - 即便9月决定降息 也可能在FOMC内部遭遇反对票 下次议息会议定于9月16日至17日举行 [2] 华尔街机构预期变化 - 巴克莱 法国巴黎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等全球性券商均已更新展望 预计美联储将在下月降息25个基点 [2] - 美银全球研究是目前主要券商中唯一仍预测美联储今年不会降息的机构 [2] 政治因素影响 - 特朗普计划以涉嫌抵押贷款欺诈为由撤换联储理事Lisa Cook 可能导致美联储理事会产生职位空缺 [3] - 此举可能改变FOMC内部权力平衡 为未来货币政策走向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3]
大摩:预计美联储2025年降息2次 2026年降息4次
格隆汇APP· 2025-08-26 14:24
美联储降息预期调整 - 摩根士丹利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 [1] - 此前预计2025年不降息 现调整为2026年3月、6月、9月和12月各降息25个基点 [1] - 利率最终目标区间预计降至2.75%-3.0% [1]
美股集体收跌!芯片巨头警告风险
国际金融报· 2025-08-26 08:48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股指集体收跌 道指下跌349.27点至45282.47点跌幅0.77% 纳指下跌47.24点至21449.29点跌幅0.22% 标普500指数下跌27.59点至6439.32点跌幅0.43% [1] - 银行股多数下跌 摩根大通跌0.49% 高盛跌0.45% 花旗跌0.31% 摩根士丹利跌0.25% 美国银行微涨0.04% 富国银行上涨超1% [4] - 欧洲主要股指下跌 法国CAC40指数下跌126.65点至7843.04点跌幅1.59% 德国DAX指数下跌89.97点至24273.12点跌幅0.37% [5] 科技行业动态 - 大型科技股涨跌不一 特斯拉上涨1.94% 谷歌上涨逾1% 英伟达上涨逾1% 微软下跌0.59% 亚马逊下跌0.39% 苹果下跌0.26% 脸书下跌0.2% [3] - 英伟达推出Drive AGX Thor开发套件 加速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交通解决方案设计测试部署 即日起开放预购9月发货 [3] - 英伟达同步推出Jetson AGX Thor机器人计算平台 开发者套件起售价3499美元 面向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全面上市 [3] 半导体行业要闻 - 英特尔获得美国联邦政府89亿美元股权投资 以每股20.47美元价格收购4.333亿股普通股 相当于公司9.9%股权 [3] - 英特尔表示特朗普的美国持股计划带来商业风险 [3] 中概股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微涨0.11% 大全新能源上涨逾4% 新濠博亚娱乐上涨超3% 网易上涨逾2% 涂鸦智能上涨超2% 健永生技上涨逾2% [4] - 部分中概股跌幅显著 新蛋下跌逾15% 大健云仓下跌超9% 盛美半导体下跌逾5% 霸王茶姬下跌超4% [4] 货币政策预期 -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FedWatch工具显示 交易员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为84% [5]
华尔街:全球牛市有望延续,美联储降息将给亚洲市场注入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8-25 17:41
全球市场流动性状况 - 全球市场呈现流动性驱动特征 无惧经济数据和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1] - 美国市场资金集中炒作AI主题 [1] - 欧元区因欧洲央行持续降息形成低利率环境 资金涌入国防和周期股 [1] 中国市场资金动向 - A股成交额历史上第二次突破3万亿元 [1] - 中国基本面企稳和政策预期驱动资金流入股市 [1] - 低利率环境促使部分居民储蓄资金转向股市 [1] - 保险资金增持股市规模近1万亿元 [1] 美联储政策预期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可能调整政策立场 [1] - 高盛预测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为大概率事件 [1] - 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投行普遍认为降息将给亚洲市场注入动能 [1] 亚洲市场展望 - 全球牛市有望延续 [1] - 美联储降息预期将为亚洲市场提供动力 [1] - 亚洲市场即使经历大涨后仍具上涨动能 [1]
摩根士丹利对美图公司的多头持仓比例增至6.29%
金融界· 2025-08-25 17:31
股权变动 - 摩根士丹利对美图公司的多头持仓比例于2025年8月20日从5.72%增至6.29% [1] - 持仓比例增加0.57个百分点 [1] 信息披露 - 股权变动信息由香港交易所披露 [1] - 信息来源为金融界AI电报 [2]
吸引力显著增强!摩根士丹利:中国创新药“出海”大时代拉开帷幕
券商中国· 2025-08-25 12:00
国际资本对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投资热度 - 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关注度持续升温[2]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有12家医疗健康企业上市 累计筹资25亿美元 其中8家生物科技公司依据港股第18A章上市 筹资总额达8.9亿美元[3] - 恒瑞医药成为2021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医疗行业IPO项目 H股股价较A股获得溢价[3] - 新上市企业首日平均涨幅达23.1% 映恩生物上市首日暴涨117%[3] - 再融资活跃 摩根士丹利协助中国业内发行人融资超50亿美元 药明康德配售募资9.8亿美元为过去4年港股医疗行业最大新股增发项目[4] - 信达生物增发5.5亿美元 发行规模上调10% 发行折扣缩窄至4.9%[4] - 翰森制药进行5亿美元增发[4] 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核心驱动力 - 四大核心驱动力:持续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 显著的成本与效率优势 不断优化的政策支持与市场环境 正在变化的全球市场需求[5] - 中国创新研发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从10年缩短至3.7年[5] - 中国Ⅲ期临床试验每名受试者直接成本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或更低 患者招募速度更快[5] - 自2021年以来ADC相关交易推动中国对外授权活动蓬勃发展 交易总额约达440亿美元[6] - 合作模式从单一License-out发展为共同开发和NewCo模式[6] - 合作标的从ADC转向免疫肿瘤双特异性抗体[7] 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创新突破 - 恒瑞医药与GSK达成125亿美元交易[6] - 三生制药与辉瑞关于PD-1/VEGF双抗SSGJ-707交易创中国企业License-out最高首付纪录 首付款12.5亿美元 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48亿美元[7]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成为首个成功出海的国产抗癌原研药[7] - 康方生物AK112在头对头试验中相对于帕博利珠单抗表现更佳疗效[7] - 研发策略从快速跟随转向更前沿的创新研发 在mRNA ADC 细胞和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8] 国际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建议 - 面临国际法规复杂性 市场准入高壁垒 FDA严格审查标准 知识产权保护压力 国际竞争加剧 文化差异和本地化运营难题[9] - 建议加强国际化人才团队建设 深化与国际监管机构沟通合作 通过并购或合作获取海外资源[9] - 建议政府优化创新药出海支持政策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支持创新药定价[9] - 企业需加强全球化布局 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合作增强核心竞争力[9]
“New Money”涌入香港中环
新浪财经· 2025-08-25 11:21
香港金融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 恒生指数今年涨幅超过26% 涨幅位居全球前列[1] - 上半年港股共迎来44家公司新上市 总集资额达1094亿港元 超2024年上半年的八倍多 也是2021年以来最强劲的半年度表现[1] - 截至7月底 2025年上半年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2]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香港市场 - 美国对冲基金Point72租用中环The Henderson四个楼层 总面积约5.5万平方英尺 每平方英尺租金约120港元[4] - 简街资本以18.3亿港元租下中环新海滨项目六层楼约22万平方英尺楼面 月租超3000万港元 每平方英尺137港元 较平均租金溢价约50%[5] - 外资机构偏好中环新写字楼 超甲级写字楼租金达100-120港元/平方英尺 较去年末90-95港元环比增长近20%[11] 写字楼租赁市场强势复苏 - IFC出租率超过九成半 达到历史最高值 而时代广场等老牌写字楼出租率仅七成半[13] - 香港甲级写字楼一季度整体净吸纳量录得正14.37万平方英尺 中环新租赁面积占比34%[13] - 金融及保险行业占新租赁成交46% 成为主要推动力[13] 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快速增长 -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总值升至35.1万亿港元 同比上涨13%[14] - 净资金流入7050亿港元 同比上涨81%[14] - 来自亚太区其他市场、北美及欧洲投资者的管理资产占比均达双位数[14] 人才招聘需求激增 - 外资机构在香港大量招聘 涵盖交易、技术、运营等超过40个职位[17] - 招聘条件放宽 从要求粤语和英语流利变为普通话和英语流利即可[18] - 金融机构为应聘者办理港签 入职流程缩短至一个月内[18]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 香港联交所推出上市规则19C和18C 便利中概股回流和特专科技企业上市[16] - 简化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流程 显著提升上市效率[16] - 香港市场形成吸引内地资金与海外投资者的正循环[17]
日本经济:7 月实际出口大幅下降,关税影响可能愈发显著
2025-08-25 09:4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日本宏观经济与出口贸易 重点关注汽车、半导体、IT相关及资本货物等出口导向型行业[1][2][3] * 公司涉及日本汽车制造商 其出口定价策略受到美国关税政策影响[4][8]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日本三季度实际出口开局疲软 7月实际出口环比下降4.3% 为三个月来首次下降 若8月和9月持平 三季度实际出口将环比下降2.3% 为三个季度以来首次下降[2][7] * 实际进口同样疲软 7月环比下降4.6% 部分原因是6月大幅增长后的反应性下降 若趋势持续 三季度实际进口将环比下降1.9% 同样为三个季度以来首次下降 因其反映内需动能 需密切关注其持续性[2] * 日本央行7月展望报告指出 此前对亚洲的IT相关和资本货物出口强劲部分源于企业为规避美国潜在半导体关税而进行的"提前出口"和"抢出口"行为[3] * 尽管美日可能达成协议使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 但公司对实际出口前景仍持谨慎态度 因日本汽车制造商此前在观望中已削减出口价格 未来可能逐步将关税成本正常化并反映在价格上 从而对出口量产生负面影响 且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率(包括与其他贸易伙伴的互惠关税)可能保持高位[4][8] * 7月实际出口数据大幅下滑支持了日本央行行长上田雄一的谨慎立场 其表示希望观察关税政策如何影响美国的出口、生产和就业等硬数据 并预计负面影响将在下半年显现 因此认为10月加息为时过早[1][9][12] **其他重要内容** * 出口目的地表现分化 7月对北美和非北美地区的出口均开始放缓[3] * 主要出口商品表现各异 根据7月对美出口前25大商品数据(日元计值) 乘用车(占比24.1%)出口额同比下降27.1% 汽车零部件(占比5.5%)下降17.4% 半导体制造设备(占比1.7%)下降31.3% 而飞机(占比1.6%)增长36.1% 蓄电池(占比2.0%)增长8.3%[15] * 图表显示 日本对美汽车出口中 出口量(车辆数)与平均出口价格(日元/车辆)走势出现分化 表明制造商尚未将关税影响完全传导至价格[13][14]
大摩:中国市场-基本面 VS 资金面?
2025-08-24 22:47
行业与公司 * 报告聚焦于中国经济与A股市场 由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发布[1][5] * 涉及行业包括宏观经济 出口贸易 房地产 汽车与家电消费 基建 石油炼化及金融行业[1][2][3][8] 核心观点与论据:经济基本面放缓 *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或回落到4.5%左右 8月份同比增速或将从7月份的7.2%放缓至5-6%的区间[1] * 出口退坡正在进行 高频数据显示中国对美集装箱船数量继续下滑[1][9] * 内需疲软 尽管中央下达了第三批690亿人民币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资金 但8月前10天汽车与线上家电销售同比在低基数下依然大幅下跌[1][13] * 消费疲软反映了部分地区对国补资金使用监管的加强 以及某些城市采用每日限额领取的影响 同时房地产持续下行所带来的负财富效应也可能继续拖累消费信心[1] * 房地产持续下行 二手房成交量走软 成交价也进一步下跌[9][15] * 基建增速或因天气干扰减弱及政府债券资金的拨付而小幅回升 但考虑到未来几个月财政脉冲减弱 其回升态势或难以持续[1][16] 核心观点与论据:流动性支撑市场情绪 * 流动性改善支撑市场情绪 大摩自由流动性指数自今年6月起已由负转正[2][20] * 资金流入A股市场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净流入资金约1.5–1.7万亿人民币 其中约1万亿(三分之二)来自保险公司的资金配置 主要得益于险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的上调[2][29] * 散户净资金流入规模约有4,000–5,000亿人民币[2][29] * 居民存款或正流向股市 7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新增存款超季节性下跌 同时非银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显著上升 反映了居民存款正边际向股市搬家[2][22][26] 核心观点与论据:政策动向 * 政策思路深化 反内卷与近期推出的促消费举措显示了政策层应对经济结构性挑战思路的深化 步伐小但方向正确[3] * 政策强调持续性 国务院全体会议确定了政策的持续性 同时强调了加快促消费政策的落地[3] * 拟对国内石油炼油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实施全面整顿 可能推动20年以上老旧产能退出或升级 但整治核心在于限制新增产能[3] * 央行流动性管理趋向中性 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重现防范资金空转表述 且未再提及用好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显示其流动性管理开始更重视信贷质量 同时淡化用金融市场流动性工具支持股市的紧迫性[8] * 自6月以来 随着银行间利率回落并趋近政策利率 央行已逐步减少了流动性净投放力度[8][23][24][28] 核心观点与论据:股市杠杆与风险 * 股市杠杆风险仍可控 目前A股两融余额自2015年以来首次突破2万亿人民币(约2,900亿美元)[8][30] * 两融余额仅占自由流通市值的4.8% 略低于过去几年4.9%的平均水平 远低于2015年10%左右的峰值[8][32] * 两融占A股日成交量的比例虽快速上升 但仍低于2020年峰值 更低于2015年[8][33] * 上述指标显示当前股市杠杆风险仍可控 短期内政策干预可能性不高[8] 其他重要内容 * 报告性质为翻译报告 内容以英文原版研究报告为准[3][4] * 报告包含大量图表数据支持其观点 包括出口 房地产 消费 基建 流动性及股市杠杆等多方面指标[9][10][11][13][15][16][19][20][22][23][24][26][28][29][30][32][33]